三年級美術創意教案上冊
三年級美術創意教案上冊篇1
教學目標:
1、利用墨與彩的調配變化與宣紙特征畫有趣味的兒童彩墨畫,體驗彩墨游戲的樂趣。
2、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彩墨畫中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彩墨表現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運用彩墨大膽表現,體驗樂趣,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
合理運用點、線、面,使畫面具有節奏感。
教學準備:
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教師檢查學生的繪畫材料和工具。
2、復習舊知;上半學期我們玩了一堂彩墨游戲課,大家還記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嗎?
3、師語:今天,我們再來玩一玩彩墨游戲。
(板書課題)
二、嘗試、探索、感知。
1、學生用筆蘸上顏料或墨,結合水在宣紙上嘗試作畫。
2、說一說,你有沒有什么有趣的發現?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要點:(1)水分的多少。
(2)用筆的變化。
3、說一說,在畫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探討解決的方法。
4、師語:想不到一張薄薄的宣紙能產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極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師們玩的游戲吧!
三、欣賞、深化認知。
1、出示張桂銘的《覓》。
(1)介紹這幅畫的作者及畫題。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么?你覺得那代表什么?
(師引導學生體會畫面上墨色的變化以及用筆的手法。)
(3)播放幽雅、輕快的音樂,讓學生想想這幅畫上表達的內容。
(4)交流想法。
(5)師語:畫家運用了點、線、墨塊和色塊,使這幅畫顯得既有層次又有節奏感,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2、出示學生范作,欣賞、研究、討論都用了哪些特別的技法。
四、學生作業。
1、學生自由創作,教師鼓勵并指導。
2、展示自己的作業,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面。
3、學生自評、互評。
五、課堂總結。
教學后記:
彩墨畫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在上學期學生已接觸過一堂彩墨游戲課了,所以,已有了一些經驗。只是有的用水份還太多,有的干脆全是彩墨。不過,由于是一堂帶著游戲性質的課,重在讓學生得到一個彩墨的體驗,能夠悟出點什么來。有的學生的作品無意中產生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總之,通過這堂課的練習,學生都得到了鍛煉與愉快的體驗。
三年級美術創意教案上冊篇2
一、教材分析
盤泥條是一種古老而基本的陶藝成型方法。或粗或細的泥條在造型表現時有著很大的靈活性,盤制的造型富于變化,盤泥條既可以盤成一個造型獨特的花瓶,也可以盤成一對小巧精致的草鞋,不需特別復雜的技術,盤泥條因此對兒童來說較易掌握。運用盤條法,會在接口處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線條,顯示出手工制作的陶藝作品獨有的質樸、粗獷,體現了泥條造型的獨特美。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礎上,學會用泥條盤筑的方法進行制作。盤泥條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搓泥條和盤泥條的方法,教材選用了四幅制作圖例,在制作方法上給學生以提示。作品范例呈現了動物、人物、器皿等豐富而又生動的形象,用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和表現創造的欲望,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造空間。
二、教學目標
學會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
訓練手的靈活性,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上冊:06課盤泥條
體會玩陶的樂趣,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
三、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應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嘗試、探究、質疑,在感悟和體驗中掌握制作要領,體會玩陶的樂趣,獲得身心的愉悅感、自我創造的成功感。教師不能為傳授技法而教技法,不要急于用簡單的講解示范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應明了“學習制陶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斷體會失敗、從頭來過,再失敗再從頭來過的過程,”把握“泥條極具可塑性、可重復制作”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教學環節設計:
1.作品賞析,了解成型方法:通過欣賞教材范畫,動手觸摸、仔細觀察陶藝范品等形式,讓學生了解陶藝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盤泥條。
2.自主探究,嘗試盤泥條:觀察教材制作步驟圖,思考討論盤泥條的方法要領有哪些?自己嘗試搓泥條、盤泥條。
3.發現問題,質疑解疑:
重視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嘗試自行解決問題,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指導:
第一,搓泥條:保持泥條粗細均勻,注意雙手配合,力度適當,以防泥條斷裂;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第二,盤泥條:將泥條提起向上盤,每盤一圈,用手指輕輕按壓,讓泥條粘接牢固。盤條時要認真仔細,下面的泥條不能太細,否則會立不穩;如果泥條較干則適量涂上泥漿或粘點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盤筑時有可能出現下塌的現象,每連續盤幾圈要稍作停頓,待稍干后再盤。
4.掌握技法,盤條成型:
第一步,搓泥條;
第二步,將泥條盤筑成自己喜歡的形象。要根據構思的獨特形狀去盤繞造型,可以一邊盤條一邊創新,盤出來的形象要盡量做到和別人不同。根據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無:如制作器皿,則需將泥條盤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豬就無需底板,直接將泥條疊圈即可。
第三步,裝飾美化:可用泥條或泥片粘貼或直接刻畫等幾種手法綜合表現。
5.欣賞評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師生互動、小組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
6.拓展思維,鼓勵方法創新:
盤條的技法有很多種,如疊圈、鋪排、纏繞、穿插、繞結等,獨特的盤條方法可以創造出獨具一格的陶藝作品,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表現,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造工具,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作業要求:將泥巴搓成條,盤筑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
四、教學建議
本課教學應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師講授為輔;教學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可根據學情和條件進行調整。
泥條盤筑的方法,即搓泥條、泥條粘接的技法要領要讓學生掌握,對于作品的造型無需做過多要求,要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造空間,發展學生的個性所長。
對于學生在做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自行探索解決,也可以通過教師示范給學生以提示。
陶藝課更注重做陶的過程,對學生的作品都要給予肯定,不要用對或錯來簡單評價學生的想法,應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做陶環境;對學生的行為及學習過程中的態度、習慣應適時進行評價和激勵。
有條件的學校建議在陶藝教室上課,可以將學生作品再加工,上釉、燒制成陶藝作品,并進行陳列展覽,提高學生對做陶的興趣。
三年級美術創意教案上冊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觀察兩個原色調和之后產生的色彩變化,說出由兩原色調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
3、能夠調出預想的色彩,并用它們涂抹成一幅繪畫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三原色調出三個間色
2、能否分別說出三個間色分別是由那兩個原色調出來的。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準備: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因為三年級的學生對水彩顏色接觸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導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顏色。
1、師:同學們。你們用過水彩嗎?誰能說說水彩顏料有什作用?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回答
2、師:水彩不但能幫我們畫畫,還能幫我們和更多的顏色交朋友呢!
二、發展階段
1、認識三原色:
a.出示定義。
問:在這么多顏色當申,怎么樣的顏色稱為原色?哪幾種顏色是原色?請大家先記住這么一句話:不能由其他顏色調合成的顏色叫原色。(師貼出定義)。
b.觀看電腦課件。
師:哪幾種顏色不能由其他顏色調合成?下面大家來看一組畫面。聽聽顏色自己的聲音。(師擊鍵,播放設計制作好的電腦課件,一段擬人卡通畫面)。師:看了動畫鏡頭,知道幾種什么色在說話?
(讓學生回答,說出紅、黃、藍。)
師:這三種色都說了句什么?
(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成)
c.得出定義:我們知道,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成的顏色是原色,紅、黃、藍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成,那么,紅、黃、藍就是原色。因為是三種顏色,所以我們稱它們為三原色。
2、認識三間色:
a.觀看幻燈,讓學生觀察三原色相加能否變化出別的顏色。
b.演示色輪,出示三色輪,分析三原色相加變化哪三種顏色。
問:色圈紅色和黃色重疊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黃色和藍色重疊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藍色和紅色重疊的部分是什么色?
(讓學生細致觀察后回答。)
師小結:用色塊表示。
紅+黃=橙
黃+藍=綠
藍+紅=紫
d.做實驗: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三個公式。
師演示:為了證實三原色相加是否產生了橙、綠、紫,先從紅、黃兩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滲合,大家看看滲合后變成什么色?(師邊說邊做)。生:橙色。
讓學生上臺繼續進行黃、藍相加,藍、紅相加,分別變為綠和紫的色水實驗。
師小結:通過色水實驗,我們進一步證實了這三個公式是正確的。說明了三原色相加會產生新的顏色橙、綠、紫。
e.得出定義。
師:通過剛才的講解、實驗。我們發現這三種色里面,不管哪」種色,都是由兩種原色相加產生的。根據這點,我們也給間色下定義。
生:(答)
師貼出間色定義(用兩種原色調合成的顏色叫間色)。
3、做游戲: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這個游戲是這樣:黑板上三個公式,每個公式都少了一、兩種顏色。
師把這三個公式上少了的顏色,以"擊鼓傳色"的形式在同學間傳開,鼓聲停止時色塊穩誰芋另、";那位同學就把手中的色塊放在黑板上三個公式申適當位置。
老師擊鼓,為了公平可讓同學用紅領巾蒙住眼晴。
同學傳色,師生共同做這補色游戲。在玩申學,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4、師示范三原色調配三間色,,
師在預先繪制好的一色環圖上演示三間色的調配過程,邊調邊填。在色環上先填上三原色,在兩原色之間再依次填上三間色。
三、課堂練習
1、用圓、方、三角形等幾何圖形,自·己·譯計排列組合,形成新圖形,分別用三原色和三間色進行填色練習。
2、作業要求:
可自己設計圖形填色。
調色時注意水份的掌握。
平涂著色。
3、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4、講評作業。
四、看錄像結束教學
1、看課本第P11。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原色、間色的定義,也知道了哪幾種色是三原色,哪幾種色是主間色,我們還應該懂得三原色、三間色在日常生活申處處可見。如課本中: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香蕉,藍色的有海永、天空,綠色的荷葉、小草、樹葉等。
2、看錄像。
師:大家一起來觀看一組錄像,注意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見到原色、間色,師播放,生看。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看了剛才的錄像。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用自己的畫筆描繪美麗的人生。
五、收拾與整理
六、課后拓展
在課堂練習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做以下練習:繪出七色彩虹,繪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覺,表達心情,天氣,味道??
三年級美術創意教案上冊篇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Windows畫圖程序中繪制簡潔的圖案。
2、指導學生采用Windows畫圖程序進行復制、粘貼,組成一幅漂亮的圖案。3、引導學生通過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制作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采用Windows畫圖程序創作一幅漂亮的圖案(花草樹木)。
教學難點:
創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畫圖程序界面上各種工具的使用)。
教具準備:電腦演示示范作品以及電腦軟硬件設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組織教學,確保每臺電腦能夠正常運行。
2、復習學過的圖畫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課的圖案知識、設計、排列、重復等造型知識內容。
3、作品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思考:這些作品有什么特點?是運用了菜單欄中的哪項功能制作出來的?
二、發展階段
1、教師示范:
以清晰的演示復習圖畫程序界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當場示范電腦繪畫中圖案繪制、復制、粘貼、翻轉和旋轉、拉伸等創作方法。
2、師生共同完成一些電腦繪畫方法的操作。
3、學生進一步熟悉軟件中的各種工具。
4、學生創作。
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電子畫筆和顏色,通過想象與構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種工具設計并畫出老師要求或自己想創作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復制、粘貼、翻轉和旋轉、拉伸的操作,制作出具有一定內容的圖案。
作業要求:大膽、自由地創意和繪制。
5、學生作業品評
學生完成作業后,在屏幕上互相評價、欣賞,并評出最有創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步驟安全地關閉電腦,整理桌面、地面。
四、課后拓展
(略)
三年級美術創意教案上冊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方法是否有創意。
3、構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一些玩具汽車,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與這些物品大小較匹配的景物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的動畫片,電影等影像資料。
2、學生準備學具:學生將自己過家家用過的各種玩具“娃娃,動物,積木,汽車,廚具……)帶來。帶齊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讓學生回憶看過的有關大人國或小人國的故事,簡要說明一下故事內容。然后討論故事是如何表現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小人國)的?
請學生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并討論: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提非常小,讓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告訴學生: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2、發展階段
學生思考:你想表現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你想有那幾樣物體的大小反差來表現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或小人國?繼續啟發學生思考:畫面的主體是什么?用什么背景來襯托它的大或者小?
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開始作業。
3、收拾與整理
4、學生的創作往往要兩課時才能完成,在第一課時結束的時候,教師可將作業收起來。
三、課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三年級美術創意教案上冊篇6
《背太陽》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重疊的方法安排畫面。
2、在表現大家來背太陽的畫面中體會人們互相之間友誼的情感。
活動準備:
范例、紙、筆、牙簽等。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謎語:有位老公公,一副圓面孔,臉上紅彤彤,照著大地暖融融。(太陽公公)
2、每天清早,太陽第一個起身工作,把陽光撒向大地,給我們的城市帶來光明。傍晚,人們開始上班回家,那太陽到哪里去了呢?
太陽翻過山頭,洗了個澡,又去照亮地球的另一邊。太陽總是不停的工作,從不休息。
二、引發興趣
1、太陽實在太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商量怎樣讓他工作得輕松點,大樹說:“我來背太陽吧”可是太陽這么大,一棵大樹怎么能背得動呢,于是兩棵、三棵、四棵一起來背太陽。
2、咦,怎么只有一半呢?這棵樹是怎么擠進去呢?(教師順著輪廓描畫,與幼兒共同討論)看見邊就停,看不見當看見跳過去,看見了接下去。
3、這么多樹一起來背太陽可是太陽太重了,還是背不動。第五第六棵樹也來背太陽,這兩棵樹站在哪里?能不能和前面的樹拉起手來呢?
4、這邊還有兩條縫,說不定太陽會叢逢里滑下去,還有更多的樹快來幫忙吧。
5、啊,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終于背起來了。畫上的太陽這么美麗用的是什么方法?
三、激發情感[
1、大樹背了太陽走了一天,被房子看見了,房子說:“我來背太陽吧。幾幢房子怎么背得動呢?
2、許多房子象大樹一樣手拉手背了太陽走了一天,這個消息傳向四面八方,還會有誰會來爭取背太陽呢?
3、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需要許多朋友一起努力。
4、請你們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朋友們,讓他們來背太陽吧。
四、交流分享
1、太陽很感謝你們,是你們的幫助,才讓他能工作得更輕松更快樂。
2、一起來看看,誰把太陽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