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反思語文教案
一年級下冊反思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圓、嚴、寒、酷、暑、涼、晨、細、朝、霞、夕、楊”等十二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古、涼、細、夕、李、語、香”等七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感受語言的對仗美,培養收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的對仗美。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生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學生之間玩拍手游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些對子歌。(教師板書:《識字6古對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借助拼音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圓、嚴、寒、酷、暑、涼、晨、細、朝、霞、夕、楊”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古、涼、細、夕、李、語、香”,指名認讀、領讀。
(2)教師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文詳解。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同學們注意給自己正音。
(2)教讀課文,初步感知對子。
2、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師生交叉讀,教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讀完以后再交換。
(3)師:你知道文中這些有趣的組合叫什么嗎?
生:對子。
(4)師:課文的對子中寫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風細雨、桃、柳、楊、朝霞、夕陽、鶯、燕、鳥、花??
師:你見過這些事物嗎?它們是怎么樣的?(學生自由回答)
(5)引導想象,讀到和風細雨、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時,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誦課文
(1)自由試背,同桌互背。
(2)分小組背,男女生比賽背。
五、課文小結
同學們,對子是我國特有的,這節課從這些對子中你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識字6古對今和風細雨
古對今鶯歌燕舞快樂無限
鳥語花香
課后反思: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以及課下的反思總結,自己學到了很多教學方面的知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去盡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夠的地方,爭取做到盡善盡美,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學生對于識字還是有一定的困難,“興趣是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欲望,所以,激發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但怎樣使學生對課本上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呢?便是我們教學者課下需要深究的問題。
一年級下冊反思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清、晴、眼”等十二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青、清、氣、晴、情、請、生”等七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自主識字,正確區分青、清、晴、請、情,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了解青蛙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了解青蛙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生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它將和我們一起學習,它是誰呢?老師說,請大家動腦筋來猜一猜:“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沒有腿,長大沒尾巴。”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
生:小青蛙。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新朋友吧!(教師板書:《小青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你聽到的青蛙是什么樣的?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借助拼音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清、晴、眼、睛、保、護、害、事、情、請、讓、病”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青、清、氣、晴、情、請、生”,指名認讀、領讀。
(2)教師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文詳解。
1、初讀課文。
師:全班齊讀課文,課文有幾句話?文章的主人公是誰?
生:文章有3句話,文章的主人公是小青蛙。
2、深讀課文,解析文章主旨。
師:讀第一句話,你知道小青蛙是什么樣子的?
生:小小的,大眼睛。
師:誰還能補充一下生活中了解到的青蛙的樣子?
生:身穿綠衣裳,白肚皮,四條腿,大眼睛,呱呱的叫。
師:讀文章第二句,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青蛙吃害蟲,保護禾苗,是益蟲。
師:你還知道哪些益蟲?
生:貓頭鷹、蜻蜓、啄木鳥、壁虎……
師:讀文章第三句,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青蛙?
生:我們應該保護小青蛙。
3、課文小結
同學們剛才說的很棒,青蛙是益蟲,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也就是保護我們的大自然。
五、課堂練習
正確區分下列字,并組詞。
青()晴()請()
清()情()睛()
六、總結全文。
學了這一課,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識字3小青蛙
大眼睛、四條腿
小青蛙
吃害蟲—益蟲
課后反思:
《小青蛙》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小青蛙可以說人人都見過,而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所以在一開始,孩子們就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講出了好多青蛙的特點。
最后一個環節的情感延伸,學生們都滔滔不絕,懂得了青蛙是對人類有益的,要保護小青蛙的道理。
這種教材本身就非常有童趣的上起來稍微簡單點,可是有些內容是要靠教師去挖掘的,去發現其蘊含的樂趣,我深深地明白這一點,在這節課中更是深深體會了。
一年級下冊反思語文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認識“曉、眠、啼、啼”4個字。
3、背誦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嗎?(同學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是這么做的。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教師出示生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3、指名朗讀,正音。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眠:睡眠、睡覺。
聞:聽到。
啼:叫。
(四)練習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2、指名朗讀,讀后評議。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5、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小結: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的季節,我們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重點指導: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筆是豎,不是豎彎鉤。
夜:第四筆是豎,不是堅提。
3、指導書寫。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習書寫。
三、教學結束:
布置學生課下背誦古詩,下節課提問。
一年級下冊反思語文教案篇4
——《語文樂園(三)》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本次《語文樂園》的教學內容分為“我來試試”、“探究與發現”、“我的作品”三大板塊,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通過“我來試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其初步感知形聲字的特點,朗讀短語、訓練語感,讀句子,讓學生積累語言,感受表達的“魔力”;讀小故事,理解交友之道;通過“探究與發現”,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并體驗發現的快樂,激發識字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通過“我的作品”,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給學生提供一個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空間。
[教學目標]
1、認讀、觀察、比較,讓學生初步感知形聲字的特點。
2、通過朗讀短語,訓練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初步了解“的”、“地”的不同用法。
3、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自卑,樹立自信。
4、通過讀富有童趣的小故事,滲透了交友之道。
5、引導學生自主識字,體驗發現的快樂,激發識字興趣和求知欲望。
6、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初步感知形聲字的特點,了解“的”與“地”的不同用法。
2、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創作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設計理念]
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在教學中,我努力創造適合學生學習、探究、展示個性的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每個孩子的能力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展。
1、創設情境,讓學生喜愛學習。
這次《語文樂園》的教學我打破以往按照三大板塊:“我來試試”——“探究與發現”——“我的作品”的順序來進行,而是創設了“小畫眉的變化”這樣一種情境,引出了“我來試試”第三題的兩段話,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這兩段話的學習,學生也明白了自己也要像小畫眉那樣,在學習中樹立自己的信心。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又創設了“奇妙的中國字”、“生字變變變”、“小牛找朋友”等一些有趣的情境,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的學習氛圍學生怎能不喜歡?
2、積極引導,讓學生自主學習。
把課堂上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朗讀,自己感悟,自己探究,自己發現,教師只是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在教學設計中,讀短語時教師引讀,學生跟讀;教師戴小牛頭飾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學生同桌、小組之間的交流討論等等都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互動,形成了溝通、交流、平等、民主、多項等“互動”氛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得以真正體現。
3、培養自信,讓學生快樂學習。
“小畫眉的變化”已經讓孩子們懂得要正確認識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長處,樹立學習的信心。課堂上,教師不斷地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肯定的評價,在加上課件中小畫眉鼓勵大家的那優美的笛子樂曲,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潛力,相信自己能學習、會學習。他們體驗到的是自己在學習中的成就感、自我價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真正感受到了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課件播放)“嗚,嗚,嗚……”一只傷心的小畫眉正在哭泣。
師:這是誰呀?你們還認識它嗎?
師:你們想知道小畫眉為什么這么傷心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小畫眉的變化”——讀一讀,想一想。
1、(課件出示第一段話,“比不上”、“不及”、“又不像”三個詞語用其它顏色顯示。)學生自由讀一讀這段話,想一想小畫眉為什么會傷心、難過。
2、同桌互相讀給對方聽,檢查是否讀正確、流利了。
3、分小組交流、討論:小畫眉為什么會傷心、難過呢?
4、指名說。(對學生的發言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
5、師:誰來戴上小畫眉的頭飾把這段話有感情地讀給全班同學聽一聽?指名讀。
6、全班評議,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比不上”、“不及”、“又不像”來體會小畫眉自卑的心情,指導朗讀的語氣。
7、請全班同學一起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8、(課件出示畫面:小畫眉的媽媽對著小畫眉的耳邊說著什么。)
師:瞧,小畫眉的媽媽對小畫眉說了一句悄悄話,小畫眉馬上開心地笑了。你們想知道小畫眉的媽媽是怎樣讓小畫眉變高興的嗎?
9、(課件出示第二段話)學生自由讀讀這段話,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10、分小組讀,在組內交流:比較這兩段話,想一想小畫眉由傷心變為高興的原因。
11、指名說。(引導學生體會第二段話中小畫眉認識到了自己的長處,不再自卑、難過,而是變得自信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表達。)
12、師:誰愿意戴上這只自信的小畫眉的頭飾,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
13、分男女生讀這兩段話,交換讀,全班齊讀。
14、讀了這兩段話后,你們想對這只小畫眉說點什么呢?指名說。
(課件出示畫面,小畫眉說:“為了感謝小朋友們對我的幫助,我用笛子來吹奏一首動聽的歌曲,請大家欣賞。”播放一段笛子演奏的樂曲。)
三、“奇妙中國字”——讀一讀,想一想。
1、師:請大家猜猜,小畫眉吹的笛子是用什么做的?
對了,除了笛子以外,我們寫毛筆字用的毛筆的筆桿也是用竹子做的。
(課件出示“竹”字和第一組字詞以及實物畫面。)
2、請學生自由讀字詞,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指名讀字詞,糾正字音。
4、仔細觀察,分小組交流、討論:說說你的`發現。
(引導學生比較得出這一部分的字都有竹子頭,與竹子有關,“竹”字做偏旁時有變化,初步感知形聲字的特點。)
5、說說你還知道那些帶有竹子頭的字。及時表揚,獎勵“聰明星”。
6、(課件出示“木”字)師:哪些東西是木頭做的?指名回答。
相機出示第二組帶有木字旁的字詞及實物畫面。
7、仔細觀察,全班交流、討論,說說自己的發現。
8、請同學們再找幾個有木字旁的字,獎給“聰明星”。
9、師:我們中國的漢字非常奇妙,很多都是形聲字。相機說出形聲字的特點。
10、師:你們學得這么棒,小畫眉又要獎勵大家了!(課件播放笛子樂曲,學生欣賞。)
四、“生字變變變”——探究與發現。
1、(隨著悠揚的笛聲,屏幕上出現“田、木、心、日、門、口、土、也、人”九個字。)誰認識這些字寶寶?指名讀。
2、師點擊“田”,說:“看字寶寶‘田’要去找他的好朋友了。”再點擊“心”,拼成“思”字。相機說字意。
3、師:其它的字寶寶能找到他們各自的好朋友嗎?請拿出你們制作的字卡自己先拼一拼。
4、把自己的發現與學習伙伴進行交流,一邊擺,一邊說,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引導學生發現有些字作偏旁時,有的筆畫會發生變化。)
5、補充一些漢字讓學生拼一拼。獎勵會動腦筋的同學“聰明星”。
五、總結。
這節課大家學得非常認真,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讓老師發現更多的“聰明星”。同時,我們也要感謝小畫眉帶來的動聽的音樂,好了,我們和小畫眉再見吧!
(第二課時:我來試試“讀一讀”、“讀一讀,說一說小牛能找到朋友嗎?”;我的作品)
[板書設計]
一年級下冊反思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 感受夏日艷麗色彩的強烈氣氛。
2) 體會描繪夏日有趣事物的無限快樂。
教學準備:
學生——自己喜歡用的,或自己有的繪畫工具。
老師——課件(圖片資料),水彩顏料,畫畫的刷子,畫板,素描紙2張,剪刀一把,膠水一只,道具太陽一只
教學過程:
1) 用道具太陽引入新課。
2)展示圖片,引導小朋友觀察、記憶、理解夏日艷麗的色彩。感受夏日色彩帶來的快樂氣氛。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樣的色彩,可以在我的顏料盒里找到嗎,把它涂到老師的畫紙上吧。當然,看到了其他的什么都可以畫畫。讓小朋友看到的色彩面積寬的就圖寬一點,看到的面積小就圖小一點。看到什么形狀就涂成什么形狀。
師問:這些色彩來自那里,老師把色塊補畫成具體的事物。其他的讓學生自己來畫。
3)從夏日的場景研究引到夏日的活動研究。老師把其中的一幅場景畫添上人物活動。然后繼續展示圖片,引導小朋友注意觀察。同時讓小朋友回憶自己或周圍的有趣的活動瞬間及有趣的其他事物。
讓小朋友畫畫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可以畫在已有的場景中,也可單獨成畫。老師以補充或剪貼的方式幫助完成作品。
4) 老師把以上的畫稿剪貼拼成一幅幅完整的畫面,且加以修改,展示。
5) 激勵小朋友自己完成一幅夏天的有趣的畫,讓他們想怎么畫就怎么畫。老師幫助解決技術困難。展示、講評、交流。
一年級下冊反思語文教案篇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本首詩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é。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觀察、想象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體現創新和實踐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養,學會說和寫,課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寫下來。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
對詩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決方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自學生字。
2、動筆描繪春天的美景。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第一課時使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理解圖意,明確字詞的意思。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第二課時學會生字,讓學生練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首古詩。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只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
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悅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里聽見刮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導入、揭題、解題: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
板書3.春曉(齊讀)。
(四)看圖,了解圖意:
1、啟發想象:從圖上看這是什么季節,什么時間的美景?圖畫中都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只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
過渡語:作者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五)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介紹作者。
1、借助拼音,讀熟古詩。
“覺”是多音字
2、教師范讀古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六)學習古詩、理解內容。
1、解題:從圖上看作者描繪的是什么時間的景色?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課指早晨。春曉,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樣的?(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小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1)仔細讀,小組討論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哪些沒讀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點體會:
眠:睡眠,睡覺。
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3)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4)早晨醒來,作者聽見了什么?看見了誰?結合掛圖齊讀“處處聞啼鳥”。
體會:處處:到處。
聞:聽到。
啼鳥:鳥叫。
想一想,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
(5)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第二小句話的意思:“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
過渡語:春天的景色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齊讀后兩句)
(七)學習后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出示掛圖,觀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試著說說“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雨。
過渡語:經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樣呢?結合圖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這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
5、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練習背誦和默寫:
注意節奏和重音: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八)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擴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們一定要珍惜春光,愛惜時間。
六、教學結束:
布置作業:抄寫字詞、背誦、默寫課文。
一年級下冊反思語文教案篇7
設計說明
《小青蛙》是一首兒歌韻文。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極富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本課的設計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以情感為基礎,以識字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同時采用歸類識字、字謎識字、看圖識字、組詞識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力求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識字,能主動識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并有意識地將識字教學引向課外,讓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隨時在生活中識字。
課前準備
1.(1)課文相關圖片。(2)輔助課件。(教師)
2.制作本課字卡。(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激趣。
課件出示:“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孩子們,猜猜看,它是誰?(青蛙)
2.揭題: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書:小青蛙)
3.課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
導學:同學們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嗎?那就和它打個招呼吧!(學生齊讀課題)
4.說說你對青蛙有哪些了解。
5.青蛙穿著綠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個字表示的是綠色的意思嗎?(青)
6.導入:同學們真聰明!你們看,小青蛙還為咱們帶來一首兒歌呢!(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用有趣的謎語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了學生與小青蛙的距離,既讓學生感到新奇,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為整堂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讀文識字
(一)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仔細聽,聽準你圈畫的生字的讀音。
2.導學:多有趣呀!你們想讀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那該怎么辦呢?(查字典、問老師、問同桌、借助拼音)讀完后,請你們把圈畫出的生字、詞讀三遍。
3.檢查讀文。教師相機正音。
(二)隨文識字。
★學習第一句。
1.指生讀第一句。
2.指生評議朗讀。
3.賽讀。
4.相機學習生字“清、晴、眼、睛”。
(1)指生領讀生字。
(2)先引導學生小組內觀察;然后讓學生讀讀這幾個字;最后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3)匯報交流:
預設一:
“清、晴、睛”三個字的讀音有點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
①導學:猜猜它們是什么意思。我們把它們放回課文里讀一讀,再看看圖,好嗎?
預設:“清”,清水的“清”。
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導學:帶“三點水旁”的字表示與水有關,誰還能說出帶“三點水旁”的字。
師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渾水,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
“晴”:太陽出來就表示天氣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與太陽有關。(出示晴天的圖片)
導學:誰能給“晴”找個相對的朋友?(出示陰天的圖片)
擴詞:雨過天晴、晴空萬里。(練習說話)
“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與眼睛有關。我們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
②導學:怎樣區分“睛”和“晴”?
③想想還能給“青”加上什么部首,組成哪些字。(發現生字中的“請、情”)
預設二:
“眼、睛”都是“目字旁”。
①說說這兩個字都和什么有關。
②請眨眨你們的小眼睛。
5.指導朗讀。
(1)導學:把這些字寶寶放回句子中,你還能讀準嗎?
(2)男女生賽讀第一句。
★學習第二句。
1.指生讀第二句。
2.相機學習生字“保、護、害、事、情”。
(1)指生領讀生字。
(2)引導學生小組內交流如何識記這幾個生字。
3.指導朗讀。
(1)導學:把這些字寶寶放回句子中,你還能讀準嗎?
(2)全班比讀第二句。
★學習第三句。
1.指生讀第三句。
2.指生評議朗讀。
3.賽讀。
4.相機學習生字“請、讓、病”。
(1)指生領讀生字。
(2)引導學生交流如何識記這幾個生字。
5.指導朗讀。
(1)導學:把這些字寶寶放回句子中,你還能讀準嗎?
(2)小組比讀第三句。
(三)鞏固生字。
1.挑戰過關。(認讀生字)
第一關:讀讀帶拼音的生字。
第二關:擦掉拼音認讀。
第三關:讀讀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會的及時請教身邊的同學或老師。
第四關:讀老師手中打亂順序的生字卡片。
第五關:開火車讀,看看哪組最棒。
2.找朋友游戲。
一名同學手中拿著一張生字卡片,其他同學要快速找到這個生字的形近字卡片,然后站在一起,同時要用自己的生字卡片上的字組一個詞語。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此環節老師對生字的教學非常扎實。在讀準字音、識記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時間,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并使學生能夠采用多種方法主動識字。用“游戲”加以檢測,更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動力和興趣。
三、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生字:“青、清、氣、晴、情、請、生”。
2.學生讀字。
3.導學:這幾個生字寶寶,你能給它們按結構分一下類嗎?
上下結構:青
左右結構:清晴情請
獨體字:氣生
4.根據結構特點,重點指導:青、請、氣。
(1)教師指導書寫“青”。
①導學:認真看一下:“青”字共幾筆,每筆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書寫時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師邊范寫邊強調:豎在豎中線上,下面“月”的“丿”變成“丨”,橫折鉤的橫在橫中線上。
③學生書空跟寫。
④學生在田字格中描紅,再試寫一個“青”字,教師巡視指導。
⑤教師展示字例,學生評價。
⑥學生再寫2個“青”字。
(2)教師指導書寫“請”。
①導學:想想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特點是什么。仔細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書寫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②教師邊范寫邊強調書寫要領。
③學生書空跟寫。
④學生在田字格中描紅,再試寫一個“請”字,教師巡視指導。
⑤教師展示字例,學生評價。
(3)教師指導書寫“氣”。重點強調第四筆的寫法。
設計意圖:一年級是書寫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教師要抓住每一次時機指導學生寫字。在進行寫字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讀字,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筆畫的書寫,提升學生的漢字審美能力,再通過書空、描紅等美觀地書寫生字,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總結延伸
1.同學們,學了這首兒歌,你們喜歡小青蛙嗎?為什么?你們以后會怎么做呢?(交流怎樣保護小青蛙)
2.總結:對呀,青蛙是捉害蟲的小能手,更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一起保護小青蛙,好嗎?回家把這首兒歌背給你們喜歡的人聽,讓他們和我們一起保護小青蛙吧!
設計意圖: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在學生識字學文之后問“你們喜歡小青蛙嗎?為什么?你們以后會怎么做呢?”這幾個問題,讓學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蟲,我們應該保護它”。而“把這首兒歌背給你們喜歡的人聽”既鞏固了兒歌的學習,又將保護青蛙的思想傳遞給更多的人,可謂“一舉多得”。
教學反思
1.導入新課時采用猜謎語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了解了“青”的意思,為使用“形聲字識字法”進行識字做好鋪墊。
2.能夠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在讀文識字中抓住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字形與字義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3.本文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同學比讀等多種形式,達到了讓學生感悟語文內容,感知形聲字特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