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保系列教案
幼兒園環保系列教案篇1
為了進一步在全園師生中開展環境教育,增強環保意識,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在環保、教育部門的組織和指導下,把環境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和改進校園環境管理的切入點,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保護環境的積極性,積極投入“綠色學校”活動,讓每一個幼兒都能接受綠色環保教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參與校園文化建設。
2、加強對學校用電、用水的管理,提倡愛護公物,加強關門關窗關燈的檢查,使師幼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關心校園環境做起,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投身環保建設。
3、結合各項環保公益節日,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有效地促進學校整體參與,和幼兒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實際行動。拓寬教育思路,提高教育水平。
4、以“綠色學校”為載體,加強班級主題活動的教育效果,對全體教師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培訓,豐富環境教育的思想,提高教師的環保教育質量,從而提升學校品位。
活動措施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1、組織全園教職工認真學習上級關于綠色學校的文件精神,明確職責,結合崗位,積極參與。
2、充分發揮宣傳陣地的教育作用,組織廣大幼兒做環保工作的主人。
3、通過家長開放日向家長進行環境教育重要性宣傳,及時通報學校環境教育活動,主動贏得支持與配合。
通過以上工作,努力營造一個學校、家庭步調一致,統一行動的良好氛圍。
(二)立足課堂,學科滲透。
1、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特點,把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列入教學目標并認真實施。充分利用五大領域教材,向幼兒傳授生態環保知識,開展一些生態實踐活動。
2、讓每位教師參與到環境教育中來,注重在五大領域中滲透環境教育。
(三)積極開展環境教育活動。
1、x月份在園內開展廢舊物品手工制作活動。
2、x月份開展“小小一粒米”活動。
3、__月份繼續進行環保教育課的學習。
4、__月份請家長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鞏固“環保”概念。
(四)美化校園,環境育人。
1、爭創“潔、齊、美”教室評選活動,鼓勵師生自己動手裝扮校園。
2、根據每天兩掃一拖,每周一大掃,每月一考核的要求,做好衛生包干區、綠化包干區的清掃、檢查工作,保持校園環境的整潔。
幼兒園環保系列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汽車尾氣對空氣和對人們的危害。
2、引導幼兒學習如何看柱形統計表和設計“綠色出行”路線
3、激發幼兒為保護大家共同的綠色環境出一份力的愿望。
活動準備:課件(附后)、畫筆、地圖紙六張、小刺猬木偶、中國地圖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第一張,邊講故事《小老鼠的“綠色出行”》。請幼兒仔細觀看,并提問:
1、小老鼠想去哪里?它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汽車,還有很多灰塵)聞到了什么味道?(很濃的汽油味道)
2、看到這么多灰塵和聞到汽油味你有什么感覺?(十分難受)
3、小老鼠的媽媽怎樣說的?
4、教師小結兩個危害:
二、播放課件第二張,提問:
提出“綠色出行”概念:騎自行車、駕駛小排量或清潔能源汽車、多人駕乘一輛小汽車綠色出行。
三、播放第四張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1、分別在六個城市為起點分小組討論“綠色出行”路線,標出哪條路用什么交通工具最方便又環保。
2、每一組上來解說自我的“綠色出行”路線,有更適宜的進行修改。
四、設計自我的“綠色出行”路線
1、每位幼兒從自我的家里出發設計最環保路線。
2、評選最佳設計獎。
五、延伸活動
在區域里設計各種圖片環保圖片
幼兒園環保系列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觀察及動手能力,知道植物干枯了要澆水。
2、激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好品德。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4、商討游戲規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瓶子、水
(一)、談話:通過上一節課。我們知道哪些東西是離不開水的?
(人、動物、花草樹木、小魚等等)
(二)、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來為我們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澆澆水了。
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哪些植物需要澆水了(枯黃、焉掉的、泥土裂開的需要澆水)
(三)、教師示范:找一棵需要澆水的植物。澆的時候要注意適量,不要一次讓它喝的太飽,要不然要撐壞的。澆太多,會淹死的。
(四)、幼兒進行澆水活動。
教學反思: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善于觀察,善于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同時要考慮到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這樣孩子就能得到創新精神,得到實踐能力。我班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以前他們對水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水很好玩,通過老師教育他們知道了水是寶貴的,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資源。通過澆水護花行動,小朋友更加懂得珍惜,愛護花草樹木了。
幼兒園環保系列教案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
2、通過寫垃圾處理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
一、活動準備:
1.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說說環境的變化,并了解當今社會人們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2.教師收集有關的圖片、數據、文字資料和錄象帶。
活動過程:
一、計算導入:(算一算)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課。在上課前,老師想出道題目考考大家。不過我也相信憑你們的聰明,一定能夠輕松解決它。”
二、看錄象:(看一看)
1.學生觀看錄象、照片。
2.“看了剛才的錄象、照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我校正在爭創“省綠色學校”,難道我們能任由這些垃圾散布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它們來影響我們學校的形象嗎?”
三、聯系實際
“剛才我們的同學都表明了自己的決心。但是光靠我們五(1)班的同學,畢竟力量有限。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辦法能使全校的同學,全社會的公民都參與到保護環境、減少垃圾的行動中去?
幼兒園環保系列教案篇5
教學目標:
通過活動,教育學生懂得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提高環保意識,激發熱愛祖國、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自覺投入到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之中去。
教學重難點:
充分認識保護生存環境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確其迫切性和與我們每一個人的密切關系,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臟物,不踐踏草坪,不隨意摘花摘葉。
教學策略:
寓思想性于整個活動過程之中。
教學過程:
一、背景音樂《春天在哪里》
輕快的音樂,喚起我們對美的向往;甜美的歌聲,激發我們對祖國、家鄉、學校的熱愛。同學們,春天來了,讓我們去領略一下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看,青山綠水相伴,鳥語花香相隨。這么美麗的自然風光,令我們振奮,但,是誰在隨地吐痰,亂扔臟物,踐踏草坪隨意摘花摘葉呢?破壞了這怡人的環境。
二、活動深入:
1、參觀校園。
2、尋找到被同學破壞的環境
資料1:每年地球有16000萬公頃的森林要消失,同時將約有600萬公頃沙漠急劇擴展。如此發展下去,現在的良田再過500年將流失得干干凈凈。
資料2:據科學家統計,全球每年有50億噸的二氧化碳污染著我們,甲烷、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也在劇增。
資料3:由于人類常常往河里倒垃圾、排廢水,使河道阻塞、水質變臭,魚類也在迅速減少。
主持人:由于環境被污染,我們的生存正受到嚴重的威脅。同學們,我們該怎么辦?
齊答:面對環境污染,我們——未來的主人決不能袖手旁觀,決不能任其發展。
主持人:對,保護綠色生命,要從我做起。
朗誦:
一滴水流進長江,變成了洶涌的波浪;一個浪打進東海,變成了澎湃的_;
保護綠色生命,裝點出祖國的春天。廣闊的田野更綠更美;
小河的流水更清更甜。這是環保的功績,這是環保的恩賜。
主持人:你們看——水清清,天藍藍,大地春回光燦爛。
你們聽——田野里,笑聲歡,動植物們喜開顏……
主持人: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投身到“保護自己的家園、愛護美麗的學校”的活動中去吧,保護綠色生命,要從我做起。
三、活動結束。
幼兒園環保系列教案篇6
活動設計
現在的環保問題正面臨著挑戰。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垃圾到處可見,特別是河里原本清澈的水都變色了。環境被污染,人以及動物都受到危害。通過故事和畫面,以及做實驗“小魚的家”水變臟的原因,從而使孩子們從小增強環保意識,愛護水資源,更加熱愛我們的大自然。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水是怎么變臟的。
2、有初步的環保意識,知道愛護水資源,學習一些保護水質的具體辦法。
活動準備
1、清水和污水各一缸,兩條金魚;
2、符合故事內容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初步了解小溪生病的原因。
師:小朋友們都聽過《小紅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你們聽過關于小溪的故事嗎?今天老師來講《小溪變臟了》的故事。聽完后請說小朋友們說一說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出示課件,教師講述故事)。
二、看圖回答問題。
1、在小溪的旁邊住著誰?小溪的水怎么啦?
2、河里的鴨子和魚還喜歡小溪嗎?
3、為什么說小溪生病了?
4、后來,小動物們是怎么做的?
請個別幼兒回答,鼓勵幼兒大膽自信的回答問題。
三、做實驗:小魚的家。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看一看小魚喜歡生活在哪里?請看這里有兩盆水有什么不同?
出示金魚提問:誰來了,我們把這兩條小魚分別放在這兩盆水中,看看清水里的小魚和污水里的小魚會有什么不同?
我們應該怎么做?(把小魚救出來)瞧,小魚又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教師:所以說,清水能用,人能喝,魚兒能生活;污水不能用,人不能喝,魚兒、蝦等動物也不能生活。
四、討論:水是怎么變臟的。
提問:你們知道水是怎么變臟的嗎?
我們一這兩幅。想一想你們喜歡哪一幅圖?
你們還見過什么地方的污水流到了河里,使水變臟了?
你家附近的河水臟不臟?你看見水面上有什么?。
五、討論:怎樣使水變得清潔。
師:河水變臟了,我們吃的是臟水,用的是臟水,這樣會發生什么問題呢?(幼兒討論。)
提問:我們怎樣才能使水變得不臟呢?
如果我們看到別人把臟東西扔進河里,有的小朋友說又不是我扔的,不關我的事,這樣做對嗎?應該怎么做呢?
教師: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做起,從今天起我們的小朋友就來當環保小衛士去檢查我們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有沒有垃圾。好了,小衛士們,我們出發吧。
幼兒園環保系列教案篇7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平時,他們總是玩著玩著就發出很大的聲音,有時還會拖動椅子等發出難聽的噪音。為了讓他們了解噪音的危害,感受樂音的舒暢,逐漸養成輕輕講話,輕輕做事的習慣,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
2、通過看、聽、說使幼兒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3、通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培養幼兒養成不發出噪音的習慣。
活動準備:
相關圖片與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
1、聽樂音說感受
提問:聽了這些聲音你感覺怎樣?
師小結:這些聲音聽起來讓人感覺很舒服,我們就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樂音。
2、聽噪音,想想說說
提問: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聽了這些聲音你又有什么感覺?
師小結:這些聲音非常吵鬧,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我們也給它一個名字,叫噪音。
二、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1、請幼兒自由從書本上了解并交流。
2、了解樂音的好處
圖一:病人
圖二:小寶寶
圖三:動物
圖四:植物
3、了解噪音的害處
提供與樂音作用相反的圖片資料。幼兒發現交流。師小結。
三、結合生活經驗講述:
師:你還在哪里聽到過樂音?什么地方聽到噪音?(幼兒交流后個別講述)
四、教育幼兒平時不發出噪音
1、出示難受的、笑的兩張臉譜圖請幼兒說說他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2、師:幫助難受的人(引導幼兒說出平時要輕輕說話、走路、搬桌椅、做游戲等)轉過臉譜,變成笑的。
五、延伸、
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里有噪音,并尋找有關資料,尋求解決方法。
幼兒園環保系列教案篇8
一、活動目標:
觀察污水和自來水,知道污水的來源和危害;懂得要保持水的清潔和節約用水。
二、活動準備:
1、每人兩只玻璃杯。
2、課前組織幼兒觀察居住地附近小河的河水,并帶回兩大瓶污水。
3、過濾紙若干、自制濾水器(大塑料瓶、沙子、活性炭)若干個。
三、活動過程:
1、回憶觀察小河的情景。
①提問:這兩大瓶水是從哪里來的?
②教師把污水倒入幼兒的玻璃杯里;提問:你們看看玻璃杯里的水是怎樣的水?(引導幼兒觀察杯里的污水并展開討論,污水里有什么?教師巡視啟發、指導。)
③提問:小河的污水是怎樣來的?提問:污水對人體有什么危害?引導幼兒討論。
2、觀察污水和自來水。
①提問:請你們用1只玻璃杯盛自來水,另1只玻璃杯中裝滿污水,看看自來水和污水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知道自來水是透明的、干凈的,污水是混濁的、骯臟的。
②自來水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3、小實驗:污水變干凈了。
①把濾水紙放進玻璃漏斗上,把污水倒下去,看看發現了什么?
②再把污水倒入自制濾水器中,觀察流出來的水是怎樣的?(說明:過濾出來的水還有看不見的細菌,要殺菌消毒,可以告訴幼兒一些簡單的環保常識,使他們對污水產生初步的認識。)
③我們怎樣才能保持水的潔凈,怎樣節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