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環保的教案
關于環保的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幫忙幼兒認識“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保護環境的必要性。
2、引導幼兒珍愛自我身邊的環境,激發自覺保護環境的愿望。
3、發展幼兒的創新意識,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報紙一份:
2、環保袋、作畫材料每人一份
3、家長協助調查活動:
活動過程:
一、看新聞,引出話題
1、新聞:我們是塑料人嗎
2、提問:看了這個新聞有什么感受?
二、討論:“白色污染”的危害
三、小組交流:了解“白色污染”產生的途徑和速度
交流問題:
四、討論:怎樣解決“白色污染”的問題
五、看錄像:哪些東西能夠代替塑料袋(籃子——竹籃、塑料籃;環保袋——用舊雨披、舊雨傘、零碎衣料等材料做成)
六、設計活動——漂亮的環保袋
關于環保的教案篇2
設計思路
讓幼兒明白噪音也是一種污染,我們保護環境可以從減少噪音開始做起。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在活動中得到知識,找到快樂。明白保護環境,每個小朋友都可以做到。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想辦法控制噪音的興趣
2、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3、通過探索,引導幼兒想辦法減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具備樂音與噪音的生活經驗
2、椅子、桌子、杯子、碗、鐵桶、雙面膠、透明膠、海綿、布條、棉花、小地毯、廢報紙及各種軟硬材料;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幼兒傾聽噪音,導入活動
1、請助教老師隱藏在黑板下,利用一些工具制造噪音,讓小朋友注意聽。
準備一些很嘈雜的噪音,鋼琴曲以及歡快的兒歌等等,讓孩子感受噪音和樂音的區別。
2、提問:你聽到了一些什么?
這些聲音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聽了這些聲音后你有什么感覺?
你們有什么辦法減少這些噪音?
二、引導幼兒進行兩種物品相碰撞操作
1、老師今天準備了很多東西,想請小朋友也來試一試,哪些東西相碰撞時發出的聲音很吵很大?哪些東西相碰撞是發出的聲音很小?請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2、小組討論、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哪些物品與任何物品相碰撞時發出的聲音比較小?
哪些物品與別的物品相碰撞時發出的聲音比較大?
你們喜歡聽哪種?為什么?
三、引導幼兒分小組討論減少噪音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1、我們一起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辦法可以減少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噪音?
2、啟發幼兒自選材料,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活動延伸
讓孩子們找找我們的教室里有什么噪音,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請孩子們自己動手,將自己的想法用行動表示出來。
關于環保的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一)學習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初步學習掌握通過查找資料認識事物的方法。
(二)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三)喜歡探索動物的秘密,知道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成長方式。
二、活動準備
(一)知道從圖書上、電視上、上、報紙上可查找學習資料。
(二)電視機,實物投影儀。
三、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1、“小蝌蚪小時候真好玩,你們還知道哪些小動物小時候的故事嗎?我們可以去哪里查找這些資料呢?”
2、:可以去電教室、科學室、標本柜、圖書架。查找資料,讓幼兒知道借東西要征得管理員同意,還要登記。
(二)查找資料
1、學習尋找資料的方法
(1)按需要找出所需資料。
(2)征得管理員同意閱覽資料。
2、登記所借用資料
(三)分享資料
1、回活動室,各組請一個小朋友把找出來的資料向大家介紹。
2、:有些動物一生下來,就會自己行動(跑、跳、游、爬),會找東西吃,如羊、馬、象等;有些動物生下來不會自己行動,雙眼緊閉,要爸爸媽媽喂它們吃東西,照顧一段時間,如貓、狗、豬、松鼠等;有些動物先是媽媽生下蛋寶寶,經過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孵蛋才會破殼而出,如ji、企鵝等;有些動物要像青蛙那樣,經過幾次變化才會長大,如蠶、蝴蝶、知了等。
3、討論:動物成長需要什么”
:“原來,動物都有自己的成長方式,可是動物要成長得好,最需要______關心愛護,還要有合適的環境。”
四、活動延伸
繪畫活動:動物小時候。請小朋友選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畫下來,布置小畫廊。
關于環保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參觀環城河受污染最嚴重的一段河流,了解保護環城河的重要性,逐漸形成保護的意識。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愿意與同伴和老師進行積極的交流。
3、能將心中美麗、清澈的環城河用繪畫的形式描繪下來。
活動準備:
1、錄像帶(錄有清晰、美麗的環城河)
2、錄音帶(環城河的自述)
3、幼兒作畫用紙、水彩筆、油畫棒等人手一份。
設計意圖:
水體污染可以說是我國目前最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我們瑞安的環城河如今也缺少了甘甜的乳汁,嚴重的污染不僅影響了依靠環城河生活的小動物的生存,還影響到了我們人類的健康,甚至還影響到了經濟的發展。近年來,瑞安人民已經意識到了治理環城河的重要性,但是這個活動還讓很多人不理解,作為我們瑞安的小主人,他們更是不理解,于是我便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通過參觀環城河,觀察以前的環城河,保護環程河等環節,并在活動中利用了實地參觀及多煤體教學,并結合多種教學手段,讓幼兒了解保護環城河的重要性,逐漸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整個活動安排合理,層次清晰,動靜交替,給幼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使之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活動一實地參觀環城河
1、帶幼兒來瑞安環城河受污染最嚴重的一段流域。
2、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感受環城河受污染的情況。
看:你在環城河上看到了些什么?(河上有很多垃圾,有很多污水排放到環城河里等等)
聞:聞聞環城河所發出的氣味,有什么感覺?
活動二
一、讓環城河水變清
1、師:剛才,我們一起去參觀了環城河,現在我們來說說環城河,現在我們來說說環城和是什么樣子的,你們喜歡這樣的環城河嗎?
2、師:現在的環城河又黑又臭又臟,其實以前的環城和可不是這樣的,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以前的環城河是什么樣子的?
二、觀看錄像帶
1、觀看影片清澈、美麗的環城河。
2、師:以前的環城河美嗎?美在哪里?
3、師:以前的環城河美麗、清澈,河里還生活著許多的小動物,可是現在的環城河卻變得又黑又臟又臭。環城河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4、師:原來污水的排放,亂仍垃圾等行為都是使環城河的水變黑變臟變臭的原因,讓我們大家一起聽聽環城河是怎么說的?
5、聽錄音:我是受污染的環城河,最近幾年我變的又黑又臟又臭了,我的河水都變了顏色,不再是清清的了,生活在我這里的小動物也沒有了自己的家,它們有的搬家了,有的都死了,唉!我真難過呀!
三、保護環城河
1、我們有什么辦法使環城河的水變清?
2、師:要使環城河的水早日變清,僅僅依靠我們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發動自己身邊的人,都加入到治理環城河的活動中。
活動三我心中的環城河
1、我們能用什么辦法發動自己周圍的人一起加入保護治理環城河這個活動中來?
2、我們將自己心中的環城河畫下來,用我們的畫來告訴大家,讓他們加入到保護環城河這一活動中來。
3、你心中的環城河是什么樣子的?
4、幼兒用手中的畫筆將自己心中的環城河描繪下來。
5、活動延伸
將自己的繪畫作品“我心中的環城河”送給周圍的人,請人們共同加入這一活動中來。
關于環保的教案篇5
活動目標:
結合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繼續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使幼兒懂得個人行為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每個幼兒都吃一塊口香糖,并在開課前做自行處理。
2、6張不一樣處理口香糖方法的圖片及投影儀。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說一說自我是怎樣處理剛才那塊口香糖的。
2、啟發幼兒回憶并討論在哪些地方見過人們吃過的口香糖。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6個小朋友處理口香糖的行為,說一說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A把口香糖粘到別人身上
B把口香糖吐到地上
C把口香糖粘到墻上
D把口香糖拿在手里玩
E把口香糖粘到汽車的座位上
F把口香糖扔到垃圾桶里
4、找出正確處理口香糖的方法,并讓未吐口香糖的幼兒當場用正確方法處理口香糖。
5、教師介紹關于“天安門廣場地面被口香糖污染”的新聞,從而使幼兒明白亂吐口香糖可不是一件小事,因為它會污染環境。
6、結合北京申奧成功,教育幼兒也要為建設美麗的北京做貢獻。
7、幼兒朗誦師生共同創編的詩歌“地球媽媽,我愛您!”
活動分析:
北京申奧成功以后,環保意識的增強尤為重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針對幼兒吃口香糖,以及怎樣處理口香糖這一行為,展開了這次環保教育活動,幼兒經過親身感受,同伴間展開激烈的討論,最終在對與錯,是與非之間找到了答案,認識到了自我的小小行為對環境的作用。
關于環保的教案篇6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環境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2、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能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和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看法。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積極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觀察周圍環境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2、有關“地球污染”的專題錄像片。
3、繪畫用具。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已有觀察周圍環境的經驗,組織談話:
1、我們社區周圍哪些地方受到了污染?
2、為什么會這樣?
(二)、觀看錄像
錄像一:空氣娃娃的心事
利用觀看讓幼兒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
1、在馬路上、工業區、許多汽車排出大量廢氣,工廠的煙囪冒出黑煙,空氣娃娃躲避不及,被嗆得頭暈眼花,不住地咳嗽…。。身上變臟了。
2、在居民生活區,空氣娃娃被生活區的垃圾薰得屋住了鼻子,它很難過,身上也臟極了。
3、集體交流:幫幫空氣娃娃
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感受,并說一說有什么辦法使空氣清新不受污染。
錄像二、水娃娃生病了
1、集體交流:水娃娃為什么會生病?(工業廢水、家庭排出的污水)
2、欣賞交流:
歌曲《小河之歌》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引發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做
關于環保的教案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
2、通過寫垃圾處理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說說環境的變化,并了解當今社會人們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2、教師收集有關的圖片、數據、文字資料和錄象帶。
課前準備:
1、教師用的展板一塊,照片、文字材料(粘貼好)
2、地球圖片、文字、雙面膠帶、鋼筆。
3、學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傳稿。
活動過程:
一、計算導入:算一算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課。在上課前,老師想出道題目考考大家,怎么樣?
1、出示題目:
某市約有180000戶家庭,如果每戶家庭每天產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內,這個市會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計算,每個月又會產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計算,這個市每年又會產生多少垃圾呢?
2、學生計算,教師板書。
日180000千克180噸
月5400000千克5400噸
年65700000千克65700噸
3、“看了上面的數據,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4、出示地球圖片,講述全球垃圾現狀,貼上垃圾覆蓋的效果。“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有關垃圾的問題。這個問題可是個世界級的難題,你們有沒有信心挑戰這個難題?”
二、說一說
“我們就從自己熟悉的某市來開展研究。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錄象中去看看某市產生的垃圾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1、學生觀看錄象。
2、“看了剛才的錄象,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某市正在爭創省級文明城市,難道我們能任由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響某市的形象嗎?你們能不能為環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幫他們想想如何處理這些已經產生的垃圾?能接受嗎?”
三、研究方案:(寫一寫)
1、學生研究,教師巡回指導。
2、全班交流,教師提要求。
交流建議:
(1)、其他小組在匯報方案時,所有的同學都要做個文明的小聽眾。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或同一小組的成員要補充的話,請等這位同學匯報完再發言。
(2)、如果你們組的方案和前面小組的方案相同或類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復。
3、隨機補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將垃圾分成三類:
有機垃圾:又稱濕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廢棄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變質食品、剩飯菜等。
無機垃圾:又稱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廢棄物。包括:廢紙、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廢織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
又稱危險廢棄物。包括:廢電池、過期藥品、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等。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近日向社會公布了處理城市垃圾的國家行動方案。這個方案規定:今后中國的城市垃圾將進行填埋處理,并把垃圾填埋產生的氣體收集起來發電。
四、聯系實際:(說一說)
“讓我們為同學們這些創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國際上還沒有采用的話,你還可以申請專利!除了為環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這些處理垃圾的辦法外,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該注意些什么呢?”
1、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教師評價。
五、活動延伸:(試一試)[機動]
“剛才我們的同學都表明了自己的決心。但是光靠我們班的同學,畢竟力量有限。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辦法能使全校的同學,全社會的公民都參與到保護環境、減少垃圾的行動中去?(宣傳)你們想怎么宣傳?(指名說)接下來,老師請大家發揮集體的智慧,把想宣傳的內容寫下來,好嗎?”
六、活動小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