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有哪些教案
二年級語文有哪些教案篇1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
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傳統節日的知識。
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背誦課文,了解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
教學課時兩課時。
②傳統(tǒnɡ)節日①
春節②到,人歡笑,
貼(tiē)窗花,放鞭炮。
段導讀:寫過春節時的習俗和人們的心理狀態。
元宵(xiāo)節,看花燈③,
大街小巷(xiànɡ)④人如潮。
段導讀:寫元宵節的習俗。
清明節⑤,雨紛紛,
先人⑥墓前去祭(jì)掃。
段導讀:寫清明節的習俗。
過端午,賽龍舟(zhōu)⑦,
粽子艾(ài)香滿堂(tánɡ)飄。
段導讀:寫端午節的習俗。
七月七,來乞(qǐ)巧(qiǎo),
牛郎(lánɡ)織女會鵲橋。
段導讀:寫七月七的傳說。
過中秋⑧,吃月餅(bǐnɡ),
十五圓月當空照。
段導讀:寫中秋的習俗。
重陽節,要敬老,
踏秋賞(shǎnɡ)菊(jú)去登高。
段導讀:寫重陽節的寓意和習俗。
轉眼⑨又是新春到,
全家團圓⑩真熱鬧。
段導讀:寫新春闔家團圓。
教學內容
1.會讀“傳、統”等14個生字。
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一激趣導入,走近課文
師: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請同學們猜猜詩中所寫的是什么節日?
生:重陽節。
師: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實,祖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了解祖國傳統節日到底有多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朗讀課文。
(1)要求:朗讀本課,可以誦讀為主。
朗讀指導:以輕快的聲音,親切的語氣反復誦讀本文。
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長短不一,很有韻律感。在讀的時候,大家仔細體會。
老師范讀。
指名讀。
齊讀。
師點評。
(2)找一找,課文中提到了哪些傳統節日。
生: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
①師: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節日,同學們喜歡過春節嗎?你們是怎么過春節的?(生交流)
(師播放有關春節的圖片)春節俗稱“過年”,那一天人們按照傳統習慣要穿新衣、拜年、貼春聯、吃團圓飯、放鞭炮,寓意著新一年的開始。
②一年當中除了春節,你還知道哪些節日?(生自由說)
師出示節日名:老師也搜集了一些節日,大家判斷哪些是傳統節日,哪些不是傳統節日?為什么?
說說各節日的時間,引導比較:從各個節日的時間上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日歷上有兩種日期——公歷日期和農歷日期,我國古代人民采用的是農歷紀年法,用公歷,農歷是區分傳統節日的一個好辦法。
這些節日從古代就已產生并流傳至今,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我們就把它叫做中國傳統節日。(板書)請大家大聲地讀一讀,把它們記在心里。
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一找,畫一畫,看看每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是怎么過的。
生:春節——貼窗花,放鞭炮。
生:元宵——看花燈。
生:清明——掃墓。
生:端午——吃粽子,賽龍舟。
生:七月七——乞巧。
生:中秋——吃月餅。
生:重陽——賞菊、登高。
④大家搜集了一兩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傳統節日的資料,誰來和大家分享?(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相互補充,師相機板書:風俗、食俗、由來、傳說、詩詞)
如: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粽子;清明節的掃墓、踏青、詩詞;春節的對聯、掃塵、守歲等;中秋節的賞月、吃月餅、詩;元宵節的猜燈謎、逛花燈、吃元宵、慶團圓……
大家閱讀后,填表。(課件出示表格)
節日風俗習慣
春節貼窗花,放鞭炮
元宵節看花燈
清明節掃墓
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
乞巧節牛郎織女相會
中秋節吃月餅
重陽節敬老、踏秋、賞菊、登高
總結:同學們,中國傳統節日不僅是中華民族生活習性、民族心理的有力體現,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與象征。希望同學們會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途徑去探究豐富多彩的節日,了解有關傳統節日更豐富的內容,也希望下節課我們能有更多的收獲!
學習本課,要以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為核心。教師可以以小題目研究為基本形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確定研究小主題,在活動中采用查找資料、調查采訪、動手實踐、信息搜集與處理、親身體驗、展示與評價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通過傳統節日這個窗口,來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學生與傳統節日文化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鼓勵學生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提高學生的民族人文素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會寫本課“貼、掃”等9個生字。
2.感受節日氣氛,培養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一識字寫字
1.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識字。
出示菊花圖,讓學生認識菊。由小船的圖片,認識舟。
2.讓學生通過生字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占-貼、傳-轉、氣-乞、市-鬧。
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課件出示句子)
(1)愛惜糧食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2)每天過年的時候,我們全家一起吃團圓飯。
(3)鬧鐘響,我知道要起床了。
(4)星期天,我們班的同學義務去掃大街。
4.寫字指導。
(1)鞏固字音、字形。
本課后鼻韻母的字比較多,如“統、巷、堂、郎、餅、賞”等,學生一起反復讀幾遍。
相近的字:
般-船-舟、掃-雪、團-困、鬧-闖、傳-轉。
(2)觀察發現。難寫的字:街、鬧。
(3)重點講解。
艾:撇捺都要寫得舒展,上面橫畫一定要寫長點,撇捺交角稍微大點,這樣字就寫得美觀。
熱:下面的四點排列要注意方向,第一點向左,二、三點向下,第四點向右。舟:第一撇是斜撇,第二個撇要寫成豎撇。
轉:“車”的下面橫畫變成提,寫的時候要注意。
二拓展實踐
我國的傳統節日數量很多,剛才說到的還只是影響力、最普遍的幾個,除此之外,許多少數民族也都保留有自己的傳統節日,請同學們課外的時候去搜集一些少數民族的節傳統節日吧。
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很多,教師可以著重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可以分小組學習,然后集體匯報,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識字2.傳統節日
節日名稱風俗習慣
春節貼窗花放鞭炮
元宵節看花燈
清明掃墓
端午賽龍舟吃粽子艾香
七月七乞巧
中秋吃月餅
重陽敬老賞菊登高
1.部分傳統節日的時間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農歷一月一日)、元宵節(農歷一月十五日)、清明節(4月5日)、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日)等。
2.有關節日的古詩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嫦娥(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少數民族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會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并在夜晚點燃火把到曠野中游行。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潑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
達努節,是廣西都安瑤族人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人華服艷裝,走村串寨訪親問友,互慶豐收。村村寨寨敲起銅鼓,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
苗族人民為了迎接龍舟節的到來,每個村寨都要專門制作一至兩艘龍舟,等到龍舟節來臨,他們就會舉行激烈的劃龍舟比賽。
二年級語文有哪些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讀音節,區分形近、音近的聲母;讀音節,學習認識事物,將詞語分類,進行初步思維訓練,鞏固拼讀方法。
2、復習認識的字。初步訓練把詞語組成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復習了23個聲母,這節課我們再來復習有關的易混聲母和音節。
二、復習易混的聲母
zzhcchsshrl
pqbd
三、我會讀
zūzhūcèchèsuōshuōnàlàpíqíbúdú
1、學生自由拼讀。
2、怎樣才能準確的拼讀音節呢?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給大家提個醒。(學生發言,教師注意強調讀準翹舌音、鼻音)
3、指名學生讀,再讓學生評。
4、同桌兩人互讀、互評。
四、讀讀連連
1、出示練習內容。
2、學生自由拼讀音節,然后同桌互讀、互評、互幫。
3、交流:哪些音節容易讀錯,你們是怎樣互相幫助的.?
4、思考并回答:qìchē與huǒchē為什么可以用一條線連起來?
5、學生畫線連接其他音節詞,并說明理由。(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6、指名讀六組連接好的音節詞、學生評議(重點評議:三拼音的拼讀是否準確,整體認讀的音節是否讀準,輕聲是否注意到位)
五、認讀已學過的生字
1、出示認字樹:樹上的果子上寫有生字、將所有學過的生字全作為果子,分批掛上,讓學生摘。
2、摘果子游戲:
⑴摘前要指著讀,讀對了再摘。
⑵帶領全班讀。
3、把果子全掛上,做說句子練習:
⑴把表示人的摘下來,放于句首:
爸爸____、媽媽____、哥哥____、弟弟____、我____
⑵根據實際想一想:誰做什么?并把子摘下排成句:
例如:爸爸下棋、弟弟騎車、媽媽洗衣服、我讀書、哥哥畫畫。
二年級語文有哪些教案篇3
《父親和鳥》
教學目標:
1、認識“蒙、喃”等7個生字,會寫“并、夜”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能用其中的一些詞語說句子。
重點難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認識字。能體會父親愛鳥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趣導入揭示課題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個有關樹林與鳥的故事。
2、齊讀課題
3、你們喜歡樹林和小鳥嗎?能把你了解的有關樹林和鳥的資料,說給小伙伴們聽聽嗎?(播放課件鳥叫聲)
二、識字寫字
1、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學生隨讀文初步識字,邊讀邊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自已進行小組學習。
3、檢查學生是否認得準,記得熟,因“字”而異,進行重點提示與指導。如,提示“喃”、“濃”的聲母都是鼻音“n”,“騰”是后鼻音(提示:“騰”在“熱騰騰”一詞中變讀為一聲);“味”與“妹”與“惜”“借”的字形,教給學生一些記字的。方法,如“味”為什么是口字旁,“獵”為什么是反犬旁。
4、指導寫字,重點指導學生寫好橫的變化。首先,指導學生整體觀察,發現規律。可以將“并、喜、重、群”等字通過課件放大,并將字的短橫用藍色顯示、長橫用紅色顯示,從而讓學生發現下面的書寫規律。
(1)一個字中有多個橫畫,排列的距離應當大致相等。
(2)每個字中只能有一個長橫(可以沒有)。接著,就可以放手讓學生描紅、臨寫,親身感悟字的寫法。
建議教師示范書寫“喜、重”二字,讓學生觀察、體會,進一步感悟前邊發現的兩條寫字規律。
第二課時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真地讀一讀父親和鳥的故事。
二、朗讀感悟
1、學生讀,形式應多樣,可以自由讀、同桌合作讀、找伙伴讀,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朗讀,激發朗讀興趣,激活朗讀熱情。
2、教師范讀,充分發揮學生的聽覺作用,注意體會教師朗讀時表達的情感和相應的語氣。
3、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二人讀作者旁白,一人讀父親的話,一人讀“我”的話,注意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
4、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指二年級二年級導語出適當的語氣。如,“父親喃喃地說”,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導學生用輕、慢的語氣讀父親說的話。
5、選讀得好的小組表演讀。
三、實踐活動
1、說句子:從課后練習“我會讀”中自選詞語練習說話,鼓勵學生展開思維,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說話練習。
2、通過上網、看書或向長輩打聽,了解有關鳥的知識。把自己查詢到的資料整理好,在班上進行交流。
四、完成課堂作業本上作業。
二年級語文有哪些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故事,學習他愛書的精神和做事認真的態度。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故事,學習他愛書的精神和做事認真的態度。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別林斯基說: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那么,小朋友,你們喜歡看書嗎?你都喜歡看什么書?你們是怎樣看書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位名人看書的故事。板書《愛護書籍》。
2、齊讀課題,誰來說說看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自由讀)那好,我們來看看你們想知道的這些問題在課文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標記下來,要多讀幾遍。
2.(同桌讀)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現在愿意讀給同桌聽嗎?一邊讀一邊標記自然段,讀不好的地方互相幫一幫。 3.(指名讀)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其它同學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生讀師正音)
三、細讀感悟 走進文本
1. 師:同學們把課文讀通順了,誰能告訴老師,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一句話。
3.用自己喜歡的標記符號,畫出課文中能說明“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的語句,有什么感受可以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4.小組交流,讀書,體會,說一說從這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匯報交流,互談讀書體會。)
學生如果匯報第一自然段,就出示第一自然段:學生讀,說。
師:魯迅小時候養成的愛書如寶的好習慣,那么你從括號里填的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什么?
魯迅小時候很喜歡看書,每天晚上做完功課,就把書拿出來看。這時候,他(總要)(先)看看手干凈不干凈,(然后)才小心地一頁一頁翻著看。他看書的時候,弟弟可以在桌子旁邊一起看,(但)不許動手摸書。
第二自然段讓學生通過重點詞語“精心、整整齊齊、放樟腦球”等詞語去體會魯迅的愛書如寶。
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通過動詞“擦、補、包”來體會魯迅愛護書籍的細心和周到。
四、拓展延伸 總結升華
師:同學們表現都很好,體會很多,書籍是人類最寧靜和永恒的朋友,是最善解人意和智慧的顧問,談談讀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啟發?(要學習愛護書籍,學習魯迅愛書的精神和做事認真的態度。)
魯迅一生愛書如命,讀過的書浩如煙海。他購置、珍藏的1萬多冊圖書歷久常新,總是捆扎得井井有條,沒有一冊出現污損、破散的情況。魯迅一生清貧,的財產,就是他的這些寶貴的藏書。讀了這個故事,請大家想一想,以后我們應該怎樣看書呢?今后你準備怎么辦?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能給人帶來無限的歡樂,也能同豐富了人的知識。愛讀書使魯迅成為一位非常偉大的人物,課余時間請也多找些書來讀,體味體味其中的樂趣,也可以搜集一些關于一些關于他的資料咱們來交流,好嗎?
板書設計:
總要 然后 小心
愛護書籍 精心 整齊 樟腦
愛如珍寶 擦 補 包
二年級語文有哪些教案篇5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詩歌特點和兒童情感的特點,采用“尋找春天——欣賞春天——感受春天——贊美春天”的教學思路。首先以“尋春啟示”為導入,激起尋找春天的興趣;接著引導學生初步讀文,從整體欣賞春天的美;然后在不斷的品讀中引導孩子們品味語言,體會字里行間流淌著的喜悅之情,感悟春天的美麗,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在拓展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春天,讓課堂無限延伸,讓孩子們在課后還能去尋找春的消息。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牽引、愛憐、雛菊、禁不住”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拼讀“漂、禁”兩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3、合理展開想像,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理解搖綠、漂白等重點詞語,感受春的美好及孩子們的喜悅之情。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與態度
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體會孩子們看到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春的氣息。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尋找春天—尋春啟示
我們聽說過尋人啟示,尋物啟示,你聽說過尋春啟示嗎?(出示尋春啟示)
尋春啟示
春姑娘,在冬爺爺走后悄悄來到人間,身穿花衣服,走到哪,哪就充滿生機和活力。你看見春姑娘了嗎?如果有她的消息,馬上與我聯系。謝謝。
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幫上我的忙,你有春的消息嗎?(學生試說自己看到的春天)
感謝同學們給我帶來這么多春的消息,今天,老師就帶著你們到詩中繼續尋找《春的消息》。(齊讀課題)
二、欣賞春天—初步感知
1、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從哪小節收到了春的消息,用筆勾出有關的詞語或句子。
3、交流:(學生邊匯報教師邊畫)同學們找到這么多春的消息,嫩綠的枝條、青青的小草、鮮艷的花朵、美麗的蝴蝶、清澈的溪水、雪白的鴨子,看來,春天真的已經來到,風,搖綠了樹的枝條……(出示第一小節,學生跟隨教師讀)
三、感受春天—品讀課文
引導學生自由讀第一小節: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在匯報交流中理解“搖綠”、“漂白”用詞的精妙,感受春天的美。
指導朗讀:春風春水,綠樹白鴨,多么美麗的春景啊!這是我們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啊!
第二小節:
這么美的春天,想不想出去玩?那就讓我們換上春裝,出發吧!(投影出示第二小節,學生邊讀邊悟。)
飛過樹林,飛上山岡,到處有春天的歡笑,孩子們在樹林里、山岡上跑得多歡哪,帶著這種快樂的心情讀一讀吧!
第三、四、五小節:
到處有春天的歡笑,孩子們到底看到了什么,自由讀三、四、五小節。
第六小節:
在學生談體會時,引導學生抓住“牽引”“愛憐”體會對蝴蝶的喜愛之情。
指導朗讀:帶著對蝴蝶的愛讀一讀這一小節。
第七小節:
指導學生談體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抓住“禁不住”、“雀躍”體會孩子的快樂心情。
指導朗讀:那你帶著這種感情讀一讀。
第八小節:
春天的田野,到處充滿春的氣息,一切都那么新鮮、有趣,看,孩子們又在干什么?(讀第五小節)
在春天的田野上玩,多有趣啊!誰能將這三小節美美地讀一遍,讓我們也來分享孩子的快樂!
第九小節:
同學們體會得多好啊!看來,你們都是用心在讀書,用心去感受,才會有這么深刻的體驗!是啊!暢游在春的原野,看蝴蝶飛舞、雛菊綻放、枝頭吐綠,聽溪流歌唱,和它奔跑,多愜意啊!就連走累了,也是一種享受,(投影出示,學生讀)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頭頂有明麗的太陽照耀。是誰瘙癢了我的面頰?啊!身邊又鉆出嫩綠的小草……
從這個省略號你體會到了什么?(還有許多春天的消息)
四、贊美春天—拓展延伸
我知道同學們課下收到了很多春的消息,那么,拿出筆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吧,可以寫一段話,也可以寫一首小詩。(學生書寫)
交流:教師適時評價
總:是啊!走進春天,就像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春天就是如此美麗。
五、作業
1、繼續尋找春的消息,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2、找一找相關描寫春天的兒歌、古詩、歌曲讀一讀,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動手畫一畫,剪一剪美麗的春天。
二年級語文有哪些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指導寫“怎”、“思”二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重點難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明白故事所講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本文錄音帶、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課題。
出示課件:圖(一):春天,一棵柳樹披著飄逸的長發,在微風中翩翩起舞,一棵棗樹彎彎曲曲,樹皮粗糙,樹枝光禿禿;
圖(二):秋天,棗樹上結滿了紅紅的棗,全家人坐在樹下高興地吃棗。同學們,你們看大屏幕上這兩棵樹是什么樹?你喜歡哪一棵?為什么?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已見,只要說的有道理,老師都要給予肯定。誰對誰錯,老師暫不表態,一切由學生自學自悟。)
二、回歸主體,自讀自悟。
(一)學習課文。
1、分組:
(剛才發言中,喜歡柳樹的為一組,喜歡棗樹的為一組,調換座位,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展示個性的學習環境。)
2、學習課文,為下面的辯論作準備。
3、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多方面的不同來讀懂課文。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引導:一是生長特點不同;二是性格特點不同;三是小柳樹前后的表現不同。重點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言進行朗讀、比較、體會,來理解課文的含意。)
(二)感知生字。
1、聽全文錄音,邊聽邊劃出生字。
2、在小組里把難讀的字音,讀給小伙伴們聽。
3、游戲:秋天到了,小棗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棗子,農民伯伯正在摘棗子,我們也去幫忙吧!,請摘到棗子的小朋友,讀準字音,同學們舉起字卡齊讀,正確了,可口的棗子送給你。
4、指導寫“怎”和“思”,重點指導“心字底”的寫法。
(掃除生字障礙,為學生自學課文打下基礎。)
(三)朗讀感悟。
1、初讀:小柳樹和小棗樹長得有什么不一樣?
2、再讀:用不同符號劃出講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
3、品讀:讀勾畫的句子,比比看誰讀得好。
4、選讀: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長得不一樣以外,還有什么不一樣?(性格)從哪里看出來?(語言)找出來讀一讀。
5、賽讀:讀小柳樹和小棗樹說的話,體會她倆有什么不一樣。
“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棗樹,你怎么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樹怎樣?——得意、驕傲、不懂禮貌。)
“你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發芽長葉,比我綠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葉晚。再說,你長得也比我快,等你長大了,人們在樹蔭下乘涼,那有多好啊!”(小棗樹怎樣?——寬宏大量,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
6、評價讀:小柳樹前后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說說你的根據。
7、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分組討論學習。
1、現在,你是喜歡小柳樹還是小棗樹呢?為什么?
2、再次分組:(喜歡小柳樹的為一組;喜歡小棗樹的為一組,調整座位。)
3、分組討論學習:(每組同學為自己喜歡的原因找理由,為下面的辯論比賽做準備,可以從樹的外形、性格、用途等方面來說。)
(通過這一環節,為學生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氛圍,又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同時又把競爭悄悄引入課堂。)
4、課堂辯論:小柳樹和小棗樹誰最可愛。
(把學生分為兩大組,相對而坐,雙方既當“老師”,又當學生,雙方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又可以根據對方的問題進行質疑。當因某個問題雙方爭執不下時,教師參與討論,推波助瀾。在討論中,充分展示學生個性。通過討論、辯論,使學生明白道理。)
三、學生互動。
說說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
可以自由選擇一個同學,說說他的長處。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處,可以請別人給你提醒,先自己想想,再小組交流,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這樣,有利于發展同學之間合作關系及友誼,還能使學生獲得自尊與成就感。)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快樂嗎?學生自由暢談。
(學生整理知識,交流感受,感悟文學的魅力。)
二年級語文有哪些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學習與戶外有關的詞語,通過多種形式識字、讀詞語。
認識11個生字。
2.通過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動詞的意思,感受動詞運用的準確性。
3.聯系日常生活,用“有時候……有時候……”和“在……在……在……在……”說句子。
4.掌握左右結構的漢字的書寫要點。
5.朗讀并背誦古詩,發揮想象,理解古詩的內容。
6.閱讀《企鵝寄冰》,感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樹立在日常生活中識字的意識,掌握兩組左右結構的漢字。
2.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通過看插圖和反復朗讀詩句,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戶外活動有關的詞語,通過多種形式識字、讀詞語。
認識11個生字。
2.通過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動詞的意思,感受動詞運用的準確性。
(重點)
3.聯系日常生活,用“有時候……有時候……”和“在……在……在……在……”說句子。
(重點)
4.掌握左右結構的漢字的書寫要點。
一、識字加油站
導入:同學們,去野外觀察大自然的時候,你們會準備什么呢?(學生思考問題,指名答。)
1.多種方式認讀詞語。
課件出示圖片(含有課本詞語),指名讀;師范讀,生跟讀;生“開火車”讀。
2.教師遮掉字詞的拼音,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
3.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
首先小組內討論記憶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師點撥、講解。
二、字詞句運用
1.我會演。
(1)學生自主認讀“字詞句運用”中的詞語,并結合詞組理解加點詞的意思。
(2)教師講解加點詞“迎、穿、甩甩、追、披、搖搖”。(初步理解動詞的用法)
(3)學生分小組表演這些動作。
2.我會說。
(1)教師指名讀句子。
(2)學生分小組交流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加點詞:有時候……有時候……在……在……在……在……
(3)教師舉例講解加點詞。
例:放學了,我有時候走路回家,有時候坐公交車回家。
平常我在書房里看書,在花園里澆花,在樹下畫畫,在院子里騎自行車。
(4)小組派代表用加點詞說一說自己的日常生活。
(5)教師點評,學生補充。
三、書寫提示
1.師:觀察田字格中的字,說一說它們都是什么結構的字。
2.讀一讀話語框中的提示語,說說明白了什么。
“作”和“法”都是左窄右寬的字,“都”和“別”是左寬右窄的字,注意占位和書寫順序;寫字時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和執筆姿勢。
3.提示學生“都”左右等長,要上下錯位寫。
4.練習書寫,要求先看后寫再對照。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會發現,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收獲更多的知識。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并背誦古詩《梅花》,利用插圖,理解古詩的內容。
(難點)
2.閱讀《企鵝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多種梅花圖片。
師:你打算怎樣贊美它?(板書課題)
2.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配合讀、齊讀。
3.細讀古詩,進入詩境。
(1)思考:你從古詩中看到了什么畫面?
(2)學習前兩句:通過誦讀這兩句詩,體會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格。
(3)學習后兩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壓住了,詩人王安石是怎樣發現它們的?這兩句詩要告訴我們什么?(通過朗讀體會梅花的潔白和幽香。)
(4)師配樂范讀,學生思考: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我愛閱讀
1.課件播放《企鵝寄冰》的短文錄音,學生聽錄音。
思考:這篇短文講了些什么?(指名說,師點評)
2.師提問:誰給誰寄冰?從哪里寄到哪里?住在南極的企鵝為什么要給住在非洲的獅子大王寄冰呢?獅子大王收到冰了嗎?
3.教師指名回答,然后補充點評,給予鼓勵。
[教學反思]
在本次語文園地的學習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說一說、演一演中學習新知識,當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再進行適當點撥。學習古詩時,我以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配合讀、齊讀等多種方式相結合,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古詩大意,體會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