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案反思上冊
三年級語文教案反思上冊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受到愛家鄉、愛大自然的感染教育。
2、學習作者觀察景物的方法與角度,提高觀察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目標1、2
教學時數:1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以廈門為例,說說自己熟悉的海濱小城,談談她的景色之美。
2、導入新課。
〈二〉、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讀課文,遇到容易讀錯的字詞要注上拼音
2、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畫出有關的詞句。
3、交流
〈三〉、學習、討論
1、理解“海濱”
2、讀1、2段,說說這2段描繪了海濱的什么樣的景色,用什么方法來寫的。畫出自己喜愛的句子,仔細讀一讀。
3、交流閱讀收獲,品味優美詞句
4、作者又是如何來介紹小城的?介紹了什么,怎樣介紹的?
5、小結:海濱、小城各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
6、文章結尾在課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三年級語文教案反思上冊篇2
《我們的教室》:
教學目標:
1、體會小作者對良好學習環境的喜愛,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學習生活。
2、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理解“寬敞、嶄新、優秀、苗圃”等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找出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它們的意思。能用“又……又……”造句。
4、初步知道按方位順序寫的段的特征,認識方位詞,了解讀懂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的方法。
5、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能按方位順序介紹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學重點:
學會按方位順序介紹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師帶我們在這里播撒著希望的種子。”
教學準備:配套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二、反饋課前預習情況
1、用自己的話說說初讀課文后對“我們的教室”的了解。
1、交流字詞自學情況。
(1)說說自己學會了哪些生字?讀、記這些字要注意什么?
●著重正音:敞嶄
●重點分析:敞、嶄、喇、圃
(2)你是怎么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的?
寬敞、優秀、苗圃、欄目
(3)當堂聽寫生字,校正后請學生將寫錯的字上黑板訂正,再強調。
3、通讀課文
●給盡量多的學生讀的機會。
●及時糾錯。
●難讀的幾個長句重點跟讀。
三、學習第1自然段。
1、讀“我們的。教室又寬敞又明亮”,理解“寬敞”,找找近義詞。
2、這句話總的寫出了教室的什么?
3、帶著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再讀讀這句話。
四、學習第2自然段。
1、自讀這一段,說說你了解了什么?
2、交流。
●這一段寫了教室中間(方位詞,明白是什么方位)的課桌椅。(板書:教室中間,課桌椅)
●“教室里最多的要數課桌椅啦!”這一句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很自然地連起來了。這樣的句子叫過渡句。
●積累好詞:嶄新(反義詞:陳舊)
整整齊齊、閃閃發亮(寫出了教室的“明亮”)
4、用自己喜歡的語調讀讀這段話。
五、鞏固練習
1、抄寫生字。
2、完成課堂作業本(1)中的第1、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方位順序寫的段的特征,了解讀懂這樣的段的方法。
2、能自己找出文中的兩句比喻句,并明白句意。
3、能按方位順序說說自己教室某一處的陳設。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到作者對良好學習環境的喜愛、珍惜幸福的學習生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學過了兩種按什么順序寫的段落?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
(1)這一段話也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和時間順序寫的嗎?
(2)想想每句話在寫什么?哪幾句是寫同一方面的?用“∣”分開。
2、怎樣讀懂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
(1)先看看寫了哪幾個方位?用“”劃出方位詞。(板書:課桌前面的墻上、黑板的左上方、黑板右上方)
(2)再看看每個方位寫了些什么?用“△”標出。
(3)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說說這段話寫的內容。
(4)讀懂寫出來的幾句話,重點讀懂比喻句。
A、讓學生自己找出比喻句,讀一讀。
B、引導學生質疑:“一方土地”、“播撒希望的種子”各指什么?
在學生了解了把“大黑板”比作農民耕種的“一方土地”后,啟發學生聯系本段第2句,理解“播撒希望的種子”,播撒下去知識的種子通過耕耘者的辛勤勞動,將會發芽、開花、結果。學生們通過黑板,接受老師的教育,學好知識和本領,長大了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才,為祖國作貢獻,感受到學習的幸福。
(5)帶著這種情緒讀整段話。
(6)結合“單元學習提示”小結學法: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
①注意寫了哪幾個方位?②每個方位寫了些什么?
(7)把表示方位的幾個詞寫到插圖的相應位置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段內容。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用學到的方法自學第4自然段,分別用“——”和“△”標出方位詞和寫的內容,交流。(板書:課桌后面的墻上學習園地)
2、找出比喻句,說說意思。
把什么比作“美麗的花”?“優秀作業”與“一朵朵美麗的花”有什么相象之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同學們喜歡這些欄目嗎?從哪里看出來?為什么喜歡?朗讀。
4、提供“左邊、中間、右邊”三個方位詞,把這一段按方位順序寫的段。
(1)自由說(2)指名說(3)同桌說
四、學習第5自然段
讀這一段,再一次感受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的幸福。結合說說自己的學習環境,懂得珍惜這樣幸福的學習生活。
五、小結
小作者介紹自己教室時,介紹得很清楚。先寫教室中間,再寫到前面的墻上,最后寫后面的墻上,全文也是按方位順序寫的。
六、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本(1)中的第3—7題。
三年級語文教案反思上冊篇3
預設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意思
2、會背誦古詩,根據《春日》所描繪的情景寫一段話。
3、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4、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興趣。
預設過程:
一、春風不刮,草芽不發
漢字是有色彩、有聲音、有氣味的,是鮮活的。
根據先后提供的漢字“夏”、“春”發揮想象說說所想到的,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一切事物。得出:想像是無止境的!
二、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收萬石谷。
1、課件出示《春日》釋題,簡介作者。
2、自由朗讀《春日》,思考下列問題?
①詩人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詩人找到了沒有,從哪里看出?
③那里的景色怎么樣?
3、說說古詩的意思?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4、你喜歡哪一句詩?
5、體會詩人的心情?
6、想像幾幅畫面。
7、背誦。
三、紅杏枝頭春意鬧
1、改本詩為記敘文。
2、運用文中的名句。
3、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春日名句運用。
三年級語文教案反思上冊篇4
《木蘭從軍》課件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
3.繼續加強言語交際與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展開想象,說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她的家人的。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1.想象說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她的家人的。
2.體會木蘭當時的英雄壯舉。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請伸出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端端正正地寫下一個偉大的名字木蘭。(板書:木蘭)木蘭姓花,人們又叫她花木蘭。
2.看,這位就是花木蘭,(課本插圖)說說你看到的花木蘭。
課文中人們稱花木蘭是一位____________?(板書:女英雄)
3.小朋友,說到英雄,感覺怎樣?你知道哪些英雄?英雄是很了不起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能讀好這句話嗎?(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國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蘭。)
4.過渡:為什么稱木蘭是英雄呢?這還得從木蘭從軍說起,(補充板書:從軍)齊讀課題。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學習第二節
1.請大家認真讀讀課文第二節,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多讀幾遍,努力體會一下木蘭的心情。
2.木蘭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1)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個詞的意思。那你一定能讀出焦急來,試試看。
(2)什么情況下,你也曾焦急萬分過?想象說話。
(3)那木蘭是在什么情況下焦急萬分的?讀出有關的語句。
(4)什么是緊急征兵的文書呢?(出示草擬的征兵通告)
(5)指導讀句(你能帶著這份焦急讀好這句話嗎?)
3.看到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木蘭焦急萬分,想到的是什么?請大家自己讀讀,細細品味,看能體會到什么?
引導交流
(1)如果父親去出征,會怎樣?(想象說)再焦急地讀這句話。(指讀后評讀再齊讀)
(2)如果弟弟去出征呢,也許會怎樣?再焦急地讀這句話。(齊讀)
(3)誰愿意扮演木蘭,連起來讀讀,讀出你的擔心和焦急。
(4)從這份擔心與焦急中,你已經看出木蘭是個怎樣的人?(尊老愛幼)
4.父親去不得,弟弟也不能去,那就去跟官府說,我們不去當兵行嗎?為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再回到文書中尋找答案)
(敵人侵入,國土不保,人民受盡敵人欺侮,過著痛苦的生活。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沒有大家就沒有小家。)
5.呀,真是國難當頭!木蘭想到這些時,覺得出示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同學們,這時,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花木蘭?(板書:為國為家)
想到這里時,木蘭的決心是____________(堅定)指名讀句,(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她的從容和堅定)齊讀。
6.讀這一節,體會木蘭的焦急,感受她為父親、弟弟著想的表現吧。(分男女生讀)
7.就在國家危急,家庭著急的十萬火急的情況下,木蘭毅然決定。
出示讀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8.可是,古時候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家人又怎會同意一個女孩去出征呢?可是木蘭卻用誠意說服了家人,假如你就是木蘭,你會怎樣說服家人呢?(兩人合作,一人演木蘭,一人演其中的一位家人,練習說服。)
9.課堂表演。
(1)學生展示表演。
(2)現在老師來做木蘭的家人,你們是一個個木蘭,誰來說服我。
10.此時此刻,你認為花木蘭是英雄嗎?[指板書答:花木蘭是英雄,因為她()。]
11.過渡:就這樣,木蘭告別了家鄉和親人,踏上了漫漫從軍之路。從軍的路上會一帆風順嗎?
三、學習第三節
1.齊讀第三自然段。
2.師:同學們,我們學習語文,看到語言文字,就應該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畫面。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理解感悟文章的學習方法。
3.自由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想象:木蘭在渡黃河,過燕山時,會一帆風順嗎?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引導交流。
(渴了------餓了------天黑了--------她真是走遍了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
盡管木蘭這樣,木蘭還是勇敢地來到了前線。
5.是啊,多么不容易呀!再讀讀句子。(邊讀邊想象她跋山涉水的畫面)
6.同學們,此時你覺得木蘭怎樣?
(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男子漢的英姿勃勃、瀟灑)
7.誰來把木蘭的英雄氣概讀出來?
(指生讀,男女生賽讀,集體齊讀。)
8.是呀,木蘭經歷了重重困難,終于來到了前線。那么,戰場上的木蘭又是怎樣的呢?同學們,請閉上眼睛,讓我們和木蘭來個近距離的接觸。
師述情景:(略)
(1)誰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此時,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花木蘭?(板書:英勇善戰)
9.范讀:在多年征戰中,她為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1)什么是赫赫戰功?在這里赫是很大很突出的意思,兩個赫呢?很大很大很了不起的戰功。
(2)誰能讀出戰功之大?
10.此時此刻,你能說木蘭不是英雄嗎?
11.過渡:木蘭從軍整整12年,終于勝利回鄉了。輕輕捧起書沒,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節
1.戰士們看到了什么?表現怎樣?
2.采訪: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將士,你會說些什么?
3.讀到這兒,作為女生的你想說些什么?作為男生的你想說些什么?(是啊,千言萬語都匯成了一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4.這是個曲折離奇的故事,讓我們再朗讀來體會木蘭的英雄壯舉吧!
五、拓展延伸
1.課后請小朋友搜集有關女英雄的故事,開展女英雄介紹會。
2.喜歡講故事的你: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三年級語文教案反思上冊篇5
教學要求: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第一段的寫法,從不同方面把一個地方的景色寫具體。
3.學習課文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熱愛家鄉海濱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課文按不同角度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難點:
仿照某一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無論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賞到美麗的景色,今天,我們又要到美麗南國來欣賞,地處廣東海濱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書課題:20海濱小城)
2.分析審題:海濱指的是哪里?課文寫的是什么地方?課文的寫作順序是什么,同學們,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讀課文,標清段的序號,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海濱的,哪幾自然段是寫小城的?
2.討論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濱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海濱的哪些景物?用“橫線”標出來。(板書:大海沙灘)
2.自由讀1-2節,用“()”標出體現大海是美麗的詞語,加以理解。
3.學生找句子——抓詞語——談體會(板書:藍棕銀白白灰金黃)
小結:這兩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顏色進行描寫,表現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異常美麗。
4.自由練讀——互讀——指名讀(要求讀出顏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讀3節,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景物?(板書:貝殼船隊)
6.投影顯示,理解帶點詞的意思,并思考:為什么會這樣?
(1)這里的孩子見得多了,都不去理睬這些貝殼,貝殼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隊一靠岸,海灘上就喧鬧起來。
7.二人互讀——指名讀——男女生分讀(要分別讀出海灘的寧靜與喧鬧氛圍)
四、學習第二部分。
1.過渡:剛才學習了1-3節,了解了海濱是美麗的,下面用同樣的方法自學4-6節。
3.投影顯示思考題:
(1)課文寫了小城的哪幾個地方?用“”標出。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用“()”標出。
(2)抓住關鍵句體會:它們美麗在哪里?
3.討論板書:
庭院——樹多花園——樹茂街道——干凈
4.投影顯示,理解帶點詞的意思。
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5.指導朗讀:作者把小城寫得這么美、整潔,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家鄉的熱愛、贊美之情,要通過你的朗讀,讓別人也體會到這種情感。
6.自由練讀——齊讀。
7.根據提示練背5節,投影顯示:
小城的公園()。這里栽著()。一棵棵榕樹就像()撐開的(),樹葉(),可以(),()。樹下(),每逢(),()總是()。
五、總結。
1.齊讀全文,體會作者的熱愛、贊美之情。
2.結合板書,思考: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板書設計:
海濱
小城海濱(1-3)大海
沙灘
小城(4-6)庭院
花園
街道美麗
整潔
三年級語文教案反思上冊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重點】
認識生字。
【難點】
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兒歌、古詩。但你讀過寓言嗎?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7課的兩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寓言兩則。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認讀字音。
教師手指題目問,這四個字中哪個不認識?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讀,其他生跟讀,再指各讀。
⑵積累新詞“寓言”、“寓意”。
⑶借拼音認讀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隱含的意思。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請大家讀讀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小組討論,兩則寓言中選一則自學),要求:
⑴讀準字音。
⑵說說這兩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3、學生預習,老師指導。
4、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⑴檢查第一則:
指名讀生字,讀不準請同學幫忙。
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長》中的人的辦法是什么?
⑵檢查第二則:
方法同上。
過渡:如果大家肯努力,用心學。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三份禮物,分別放在三層樓房的三個房間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想)那大家快點練一練吧!
三、送禮物
1、幻燈打出第一份禮物是個玩具熊。
要求:先默讀詞再讀帶點字音。
⑴寓言焦急巴望喘氣總算白費一大截
⑵守株特兔竄出來撞樹樁從此丟下鋤頭肥
2、第二份禮物是,機靈猴:我會說。
要求:理解詞義,找出本詞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意思。
⑴巴望焦急地自言自語終于一直筋疲力盡揠苗助長
⑵忽然竄出來撞死又肥又大樂滋滋地從此丟下
3、第三份禮物是,美麗的孔雀:我會讀。
要求:讀準字音(可選一段讀,可全讀,讀好)
⑴學生練讀。
⑵小組內指名讀,讀的不準的地方,同組同學幫助直到讀好為止。
四、小組合作討論
1、默讀課文:
同選一則寓言的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朗讀課文:
學當老師,給另一組的同學講你學的寓言。
五、大組互講,互學寓言,體會寓意(形成擂臺賽看哪組學的好)
1、看圖講故事。
2、讀文中帶諷刺性的句子。
六、作業
想想現實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認讀生字(卡片)
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構,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折合寫成一筆。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
“算”的中間是“目”不是“日”。
“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
2、寫美觀:
“守”字的橫不要超過“宀”。“丟”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橫卻要與寫長。“費”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
3、描紅。
三、讀讀想想
幻燈逐次出示三個句子:
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在樹樁旁邊等著。
讀一讀句子,去掉帶點的詞,句子的意思和原來一樣嗎?
(讓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和準確性)
四、朗讀比賽
兩組比賽朗讀。
五、你想對種田人說什么?
六、拓展運用
從文中找出你新學的詞語抄寫在詞語積累本上。
三年級語文教案反思上冊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會寫“鮮艷、服裝、招引”等詞語;積累有新鮮感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了解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3、體會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的含義,關注有新鮮感的句子。
4、借鑒課文第3自然段的形式,說說校園里的一個場景。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了解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分享資料
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民族風俗。請同學們看屏幕,(出示課件:各民族圖片),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選擇一個你最了解或者最感興趣的少數民族向大家介紹一下。
2、五十六個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國的大地上盛開。在我國西南的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居住在一起,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樂。那里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學習。你知道他們共同的學校叫什么名字嗎?——(生齊讀)大青樹下的小學。對,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這所小學去看一看。(板書課文題目:大青樹下的小學)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教師范讀。請同學們認真聽,在聽清字音的同時,聽懂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生自讀課文,按照自學提示進行自主學習。(出示課件“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
(1)標出自然段。
(2)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
(3)讀通課文。(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3、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內互相檢查識字情況,交流識字方法,自主練習書寫,教師巡視。
4、全班集體交流,教師點撥。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逐段朗讀課文,討論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2、學習反饋:(出示課件)
課文先寫(上學的路上,來到學校);再寫(上課和下課的情景);最后寫(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
四、鞏固練習
打開“基礎訓練《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起來闖關吧!
五、課堂總結,鋪墊下文
這節課,同學們和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小朋友一樣,學得特別認真。我們掌握了本課的生字新詞,也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那么“大青樹下的小學”中有怎樣的樂趣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能讀通課文,認識了生字,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品讀課文,去感受大青樹下的小學獨特的魅力。
二、匯報交流,深入探究
師:“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怎樣的小學呢?把自己的發現與大家交流交流吧。
(“美麗、團結、歡樂、祥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閱讀引導。)
(一)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麗
1、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能體現大青樹下的小學美麗的語句。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出示重點語句,相機點撥。
(1)“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出示課件:課文內容及相關圖片)(大青樹下的小學矗立在山花爛漫的環境中,所以說它很美。)
(2)“那鮮艷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重點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絢麗多彩”的意思。(顏色鮮艷,色彩多)
(3)“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出示課件:相關語句和背景圖)引發學生思考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
3、范讀:閉上眼睛,一邊聽老師讀,一邊想象校園的美景。
4、指導朗讀,品味校園的美麗。
師:校園外山花爛漫,校園內大青樹粗壯,鳳尾竹婀娜多姿,還有身著各式各樣的鮮艷的服裝的孩子們,構成了一幅絕妙的美景圖。你能讀出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嗎?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師生評價。
(二)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團結
1、“大青樹下的小學”還是一所團結的小學呢,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
2、學生自讀,畫出相關語句。
3、學生交流匯報,教師出示重點語句相機指導。
(1)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這句話說明各民族的孩子,雖然穿戴不同,但是他們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說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
(2)“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老師范讀,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間教室”“一起”這幾個詞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民族小學的孩子們雖然民族不同,但他們團結友愛,不分彼此。)
4、教師小結:是啊,雖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們團結友愛,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實的一家人。這是一所多么團結的小學啊!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一起體會他們的團結。(生齊讀)
(三)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祥和
1、課件出示重點語句:“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兩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
(1)從這段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安靜)
(2)你認為這個詞語用得準確嗎?(引發學生質疑,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再適時引導,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孩子們學習認真,而要寫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呢?這是從側面烘托孩子們學習認真。)
2、是啊,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學生學習認真、書聲悅耳,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怎么能不是一所祥和的學校呢?讓我們帶著對這所小學的贊美再讀一讀這段話。
(對于“祥和”這個特點,學生不一定能很準確地概括出來,教師可適當點撥。)
(四)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歡樂
1、課件出示句子: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1)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2)指導朗讀。校園里的同學多么有禮貌,在民族小學里學習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通過朗讀來傳遞自己的感受吧!
2、課件出示重點語句: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
3、指導說話:請同學們想一想,還會有誰來這里湊熱鬧?
用下面的句式來說說:
大青樹下多熱鬧啊!有(),有(),還有()。他們的歡笑聲把()都吸引過來了。
4、課文寫了學生活動的同時,還寫了許多的小動物。為什么要寫這些小動物呢?(小動物的出現更加突出了地處邊疆小學的特點,為學校增添了歡樂、活潑的氣氛。)
三、揭示主題,升華情感
1、出示課件:“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一所邊疆的小學。”
師:這字里行間融入了作者多少自豪和贊美的情感啊!結合我們剛才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填上最能體現你感受的詞語再讀一讀。
課件: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一所____________的小學。(美麗、團結、祥和、歡樂)
(1)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填入合適的詞語。
(2)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這所小學的學生,會對這樣的學校產生怎樣的情感?(自豪、驕傲)
3、指生帶著自豪、驕傲的情感讀這句話。
4、為什么一個西南邊疆的小學會如此美麗,如此團結,如此祥和,如此歡樂?(民族之間團結互助,是一家人。)
5、教師總結。
(出示課件:五十六個民族手拉手的圖片)
師:“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五十六個民族手牽手,心連心,永遠是一家人!正因為我們都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幸福,如此歡樂!大青樹下的小學才會如此美麗、團結、祥和!讓我們一起唱響《愛我中華》這首歌吧!
四、鞏固練習
打開“閱讀訓練-《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起來闖關吧!
五、課外延伸,鼓勵實踐
1、大青樹下的小學的許多學生都很想和你們交朋友,也很想了解你們的學習生活,課后我們可以把我們一周的學習生活記錄下來,整理好郵寄給他們。
2、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其他民族的一些資料,準備參加班級將要開展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民族文化展覽活動。
三年級語文教案反思上冊篇8
教學目標
一.認識會寫“濱”這個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三.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感悟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培養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內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與學法
教師:引導、講解法。
學生:朗讀、感悟、交流。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關于“春天”的詩歌或詞句。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故事激趣導入
古代的一個春天,宋代理學家、大詩人朱熹,選擇了一個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專程來到泗水之濱去游覽觀光,并瞻仰埋葬孔圣人的遺址,想探求一下孔子成為圣人的道理。當他到達那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時,看到那無邊無際的美麗動人景色,使他的心胸豁然開朗,耳目也為之一新。于是脫口吟出了膾炙人口的《春日》詩。
二、掃除障礙、朗讀古詩。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交流自讀收獲。
(1)認讀會寫生字“濱”。
(2)注意節奏: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教師示范讀,學生齊讀。
三、品讀全詩,想象意境。
1、品讀“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1)教師引導:假如是你自己去游覽觀光,當時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致?心情會怎樣?
(2)朗讀,讀出詩人臨水觀景時的心情。
喜悅、興奮、舒暢、得意……
2、品讀“,萬紫千紅總是春。”
(1)引導學生思考:詩句里的哪個詞語強調了“春色”隨處都是?(等閑)
(2)引導學生發現春的色彩:如果你是畫家,你會用哪些顏色去描繪春天呢?(從而引出“萬紫千紅”這個詞語)
(3)引導學生想象:“萬紫千紅總是春”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
(4)教師在學生交流匯報的基礎上點撥:因為春色隨處都是,所以在春游踏春時,用不著花費什么力氣就能感到、聞到、看到、聽到春的存在,真是春滿人間。此外,“萬紫千紅總是春”中的“總是”,是“總歸是、全都是”的意思,突出了在大地上,春色無處不在,無處不美麗。這兩句詩非常準確地概括地反映了春的特征,成為千古名句,常常被人用來形容一派生氣勃勃的新氣象。
(5)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6)引導學生讀出作者對春、對大自然勃勃生機的由衷的贊美之情。
四、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背誦,互相評價。
2、和同學們交流在課前收集的關于“春天”的詩歌或詞句,積累語言。
五、課堂小結
小結一下本堂課的收獲吧!
六、板書設計
春日
時間——————勝日
地點————泗水濱
事件——————尋芳(無邊光景,萬紫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