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怎么寫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縱橫交錯”、“適宜”造句。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會用“縱橫交錯”、“適宜”造句。
教學難點:
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提示課題
1、你見過沙漠嗎?了解沙漠嗎?
誰能說說沙漠有哪些特點?(板書:沙漠)
2、提示課題(完成板書:沙漠中的綠洲)
3、質疑:看了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讀順長句子,難讀的地方做上標記。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想想意思。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注意下列生字的讀音
霎()羅馬 ()劣()適 ()侍()良()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說說下列詞語意思
惡劣侍弄適宜培植縱橫交錯覺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點指導下列句子
(1)在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告訴了我們什么?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樣分段。
五、指導寫字
1、描紅
2、抄寫生字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霎()時 惡劣() 侍()弄 適()宜 良()好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想想讀后頭腦中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象?
(2)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重點抓住“不是……而是……”“到處”“白茫茫”)
(3)你還讀懂了什么?從哪里可看出來?(抓住“白”與“綠”的對比,體會。結合理解:“星羅棋布”并指導說話)
(4)指導朗讀(重點詞語要重讀)
2、讀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綠洲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綠洲又是怎么來的呢?
(2)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紹一下嗎?
(3)學生交流
(4)自由讀二自然段,看看書上是怎樣介紹的,邊讀邊找出描寫迪拜美的句子。
(5)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用贊美、佩服的語氣)
3、細讀第3自然段
(1)質疑:學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嗎?
(2)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一流自然段,邊讀邊做上記號。
用——畫出描寫環境惡劣的句子,用~~~~~~畫出寫阿聯酋人民不怕困難建設綠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組自學討論
(4)學生交流
(5)師引讀:同學們,你們知道植物生長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齊讀)
(6)出示沙漠圖
瞧!這樣的環境書上用了一個詞語不毛之地(結合理解)
師:但是,這樣惡劣的環境,阿聯酋人民退縮了嗎?
生:沒有,師:他們從___________
(7)結合理解:縱橫交錯
(8)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4、細讀第4—6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說說讀后你們感覺到了什么?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2)生交流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細讀第7自然段
(1)齊讀,想從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聯酋人民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樹木?
(3)生交流
(4)師小結。
三、作業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從哪里可看出阿聯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非常精心?
他們為什么那樣愛護花草樹木?
二、指導造句
1、理解“縱橫交錯”、“適宜”的意思
2、找出課文中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讀讀
3、補充句子
4、指名學生說說
三、布置作業
課后當小導游互相說說。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八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
3、揣摩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并摘抄下來。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感受異國的田園風情。
教學準備:
1、課前學生查閱有關荷蘭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2、教師課前查閱相關圖片,文字資料并自制課件。
(登陸荷蘭旅游局網站可查閱大量圖文資料)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入課,整體感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荷蘭被譽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圖片并配以悠揚樂聲。
同學們,這就是有著”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荷蘭,這里的田園景色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打開書,在閱讀中去感受。
(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說說”牧場之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誦讀體驗,品位語言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把感受深刻的語句畫下來再大聲讀讀。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結合課外資料的補充,共同感受這令人陶醉的田園風情。
三、積累語言,拓展遷移
1、把你的感受讀給大家聽。
(語句,段落,全文均可)讀后互評。
2、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荷蘭“牧場之國的美譽有了較深入的了解。那磨不僅如此,你還對荷蘭有那些了解?結合課前所查資料,展開想象說一段話。
出示:荷蘭是 之國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正向同學們所說,荷蘭無愧于“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美譽。這里的田園風光,寧靜,悠閑的情趣和意境深深打動著我們,那麼今天課后就讓我們把這美好意境記錄下來吧。
出示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自己喜歡的內容。
2、繼續查閱資料,了解荷蘭及其它國家的風光,把感受記在日記中或在夥妍隊報中刊出。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3
教學內容:
自學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中的11個生字,其中3個只識不寫,聯系上下文說說詞語“搖籃”、“摻和”的意思。
3、能聯系上下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二、三段為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1、引導看題質疑。
2、引導看圖導入。
出示有關維也納的圖片,師作簡單介紹。
二、自學課文。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3、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長句或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4、交流。
★字詞。
★讀書情況。
★質疑解疑。
5、默讀課文,給課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學習第一、二小節。
1、抽讀第一小節,說說告訴我們什么。理解“搖籃”一詞。
2、學習第二小節,可補充音樂家的有關資料。
四、學習課文重點段。
1、同學們認真讀課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學習。
2、交流。
☆維也納是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學生說說相機出示一些相關的圖片,指導朗讀。
☆分三個層次說:一是這兒到處是音樂大師們的雕像;二是這里的許多建筑都是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連王宮花園草坪上的鮮花圖案,是用鮮花組成的巨大的音樂符號。
☆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從四個方面說:一是人們漫步時,隨時可以聽到優美的華爾茲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園里還舉行露天音樂演奏會;三是維也納的許多家庭有室內演奏的傳統;四是在集會、慶典甚至政府會議是,會前,會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樂。
☆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最為有名。學生邊讀書,邊說,師邊出示圖片,邊指導朗讀。
3、指導背誦其中的一段。
4、總結。
同學們,維也納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時,你想說什么?
五、遷移練習。
讀第三段,說說作者是怎樣寫維也納歌劇院的。
1、介紹了維也納歌劇院的設施、規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響。
2、從哪可看出歌劇院的規模宏大?
3、介紹了歌劇院的哪些設施?
4、按什么順序來寫歌劇院的?
組織學生參觀學校的教學大樓。
1、外觀的形狀。
2、規模,設施。
3、按一定順序描寫。
4、學生寫一寫。
5、習作欣賞。
六、作業。
1、用“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波光粼粼”這一組詞語描寫自己看到的景觀。
2、開展“維也納——音樂之都”專題研究,引導學生組成小組,自行選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學習課文中的11個生字,其中3個只識不寫,聯系上下文說說詞語“搖籃”、“摻和”的意思。
3、能聯系上下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教學重點:課文的二、三段為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
1、收集一些著名音樂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維也納的一些圖片資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中的11個生字,其中3個只識不寫,聯系上下文說說詞語“搖籃”、“摻和”的意思。
3、文給課文分段,說說段意。
4、學習課文的一、二小節。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出示有關維也納的圖片,師作簡單介紹。
板書9 音樂之都維也納
二:自學課文。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3、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長句或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4、交流。
(1)字詞。
(2)讀書情況。
(3)質疑解疑。
5、默讀課文,給課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學習第一、二小節。
1、抽讀第一小節,說說告訴我們什么。理解“搖籃”一詞。
2、學習第二小節,可補充音樂家的有關資料。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繼續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
上堂課,我們了解了維也納之所以成為音樂之都的一個原因就是,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音樂家,都曾在這里度過大部分音樂生涯并譜寫了許多優美的樂章。還從哪些地方看出它是個音樂之都呢?
二:學習課文重點段。
1、同學們認真讀課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學習。
2、交流。
(1)維也納是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學生說說相機出示一些相關的圖片,指導朗讀。
(2)分三個層次說:一是這兒到處是音樂大師們的雕像;二是這里的許多建筑都是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連王宮花園草坪上的鮮花圖案,是用鮮花組成的巨大的音樂符號。
(3)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從四個方面說:一是人們漫步時,隨時可以聽到優美的華爾茲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園里還舉行露天音樂演奏會;三是維也納的許多家庭有室內演奏的傳統;四是在集會、慶典甚至政府會議是,會前,會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樂。
(4)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最為有名。學生邊讀書,邊說,師邊出示圖片,邊指導朗讀。
3、指導背誦其中的一段。
三:總結。
同學們,維也納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時,你想說什么?
四:作業。
1、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述說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2、遷移練習。
照樣子,寫句子: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少年宮是( )的搖籃。
( )是( )的搖籃。
( )是( )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描寫方法,抓住顯著特點多學校的教學大樓進行焦距體的描寫。
教學過程:
一:談話。
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師相機指導朗讀。
二:遷移練習。
1、讀第三段,說說作者是怎樣寫維也納歌劇院的。
(1)介紹了維也納歌劇院的設施、規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響。
(2)從哪可看出歌劇院的規模宏大?
(3)介紹了歌劇院的哪些設施?
(4)按什么順序來寫歌劇院的?
2、組織學生參觀學校的教學大樓。
(1)外觀的形狀。
(2)規模,設施。
(3)按一定順序描寫。
3、學生寫一寫。
4、習作欣賞。
三:作業。
1、用“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波光粼粼”這一組詞語描寫自己看到的景觀。
2、開展“維也納——音樂之都”專題研究,引導學生組成小組,自行選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5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童話故事,四年級的孩子對通話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里面人物的對話很多,所講述的道理淺顯易懂,這是我選擇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拿到這篇課文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再針對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其實我的教學主要根據其他老師的教學設計,再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修改,下面就針對自己的教學談談感受:
一、插曲,設置懸念
上課開始,直接向學生介紹: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巨人的花園》,然后向學生介紹王爾德創作的小插曲,給兒子講這個故事的時候竟然留下了眼淚,當兒子問他為什么哭得時候,他回答:“真正美麗的事物都會讓我留下眼淚。”設置這個小插曲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對“真正美麗的事物”的思考。
二、詞語,濃縮畫面
出示兩組詞語,一組是表示春天畫面的詞語,一組是表示寒冬的詞語。想讓學生讀第一組詞語,學生感覺溫暖,于是我及時板書“溫暖”,但溫暖是板書在后面的。接著讓學生發現第一組詞語里面的“洋溢笑聲”與其他四個詞語描述的對象不一樣,從而進一步體會溫暖,但在運用“洋溢笑聲”說句子的時候遇到了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我的失誤,課文里這并不是作為一個詞語出現的,應該根據課本來說句子。然后把詞語放在具體的句子里,讓學生想象畫面,指導朗讀,效果出奇的好。第二組詞語的教學與第一組相同,讓學生充分感知寒冷,并板書。
這兩組詞語的設置,即使為了感知、理解詞語句子,更是為下面課文的學習做鋪墊,“究竟是什么讓溫暖的院子變得如此寒冷呢?”
三、研讀,感悟冷酷
先讓學生找出原因,學生很輕易找出“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接著讓學生找出表現巨人冷酷、任性的語句,本來我設計的是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氣的三句話,但學生卻提到了“砌圍墻、禁止入內”,于是我把學生的回答加以整合,先出示表現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氣的三句話,讓學生抓住里面的關鍵詞語“很生氣、又發脾氣、大聲叱責”,理解體會巨人的冷酷。先讓三個學生讀,在指導后再讀,學生竟然讀得好像自己就是那冷酷的巨人。結合實際,讓學生談感想,學生能充分感知孩子們傷心、難過,似乎巨人與孩子們相遇的情景浮現在我們的面前。并再次出示句子“巨人的花園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抖。”讓學生再次感知任性、冷酷帶來的后果,再次讀“喚來寒冬的,是你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四、思辨,感受不幸
讓學生明白最不幸的是巨人,原因在于“任性、冷酷”,并再次感知“喚來寒冬的,是你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讓學生找出變化,并明白原因:幸福來源于寬容、善良,愿與人共享美好的東西,并板書“與人共享歡樂”,到此本篇文章的道理也很清晰了!
五、我的感受
這是一節真實的課,課前只是讓學生充分讀,課堂上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要問問自己設計該環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調整課堂,一節課下來感覺學生注意力集中,回答問題積極主動,有效性高!真實的課堂才是的課堂!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6
《巨人的花園》選自王爾德童話集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自私的巨人》。自古以來,童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章體裁,尤其受孩子們的青睞。這篇童話主要講述了一個巨人擁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里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后來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后來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自己也獲得了快樂和幸福。
當我將王爾德的原著《自私的巨人》再一次細細品讀后,我深刻感受到課文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是情節發展的走向,改動都是很大的。然而,很明顯原著的內涵更豐富、更廣博深邃。文中的巨人應該是作品的核心,而教材中則是指向“花園”,仿佛巨人已經淪落為花園的附庸,被忽略了。我希望在教學中能還原作品的原貌,通過和原文的對比教學,讓學生走進巨人的世界,通過補充原文中的語言文字的感悟觸摸巨人的人物特點,理解文章內涵,并在理解中進一步感知童話特點,領略童話魅力,進而激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引領學生走進更多有關巨人的童話作品。
回顧課堂教學有以下幾點收獲:
一、在教學中以閱讀為“經”,以想象為“緯”,引導學生在角色轉換,言語訓練等具體、靈活開放的閱讀實踐活動中感受童話語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倘徉于童話王國,既培養了語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內涵: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如:在感受巨人自私時,孩子在文中找出描寫巨人語言的句子后,讓孩子來想象表演讀巨人的三句話,并想象巨人會怎么做?讓孩子通過神態、動作大膽地表現巨人的樣子,通過這樣的角色轉換、想象,孩子深刻感受到了巨人的冷酷、自私和殘暴。
二、通過與原文的對比閱讀,讓孩子更深入的感悟巨人的形象。在課文的開頭沒有任何巨人的描述,只說他旅行去了,讓巨人的形象顯得很突兀,在這里我補充了原著中對巨人的描寫“原來他到自己的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門去了,他和朋友一起待了七年。七年的時間里他把要講的話都講完了,因為他的交談是受限制的。接著巨人決定回他自己的城堡了。”他的朋友居然是一個吃人妖鬼,讓人毛骨悚然。巨人竟然在妖怪朋友那里一住就是七年,即便他說話能力有限,這樣的朋友竟然能讓他也忘了回家?令人費解的巨人。這樣孩子對巨人的冷酷也就有所理解了。另外在感悟巨人的無私時,我也補充了原文中描寫更為細膩的片段,讓孩子靜靜閱讀,用心感受文字中對巨人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讓孩子深刻感受這是一個貌似自私其實心地善良的巨人。埋藏在內心深處美好的品性被他丑陋的外表和粗魯的言行所遮蔽,孩子的淚水與親吻觸及到巨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善良、溫柔和真摯在一瞬間綻放。書可以讀厚,也可以讀薄,在這里我們就需要讀厚。因為,編者再改寫的過程中刪掉了很多描寫性的句子,留在課本中的僅僅故事的枝干而已,而賴以展示這篇童話優美的文字都被刪除掉了,僅僅是讀課文,學生不能真正感受到經典的魅力。所以,就用展示原文和學生想象相結合的方式盡可能多的重現經典的魅力,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從文中的巨人形象拓展感知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中的巨人形象系列,一起欣賞了達爾的《好心眼巨人》,并推薦了大量有關巨人的作品,孩子們見到他們熟知的那些巨人,興趣盎然,躍躍欲試要讀這些作品。
但是在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在學生品讀補充材料時,應該把節奏再放慢一點,讓孩子充分地品讀、感悟、想象,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領略童話的魅力。拓展部分補充的材料過多,應該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對文本的感悟上。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7
教材分析:
《大地的話》是一首現代詩,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大地擬人化為母親,抒寫了大地母親博大的胸襟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詩歌語言通俗,學習難度低,學生在欣賞詩詞的同時更好地體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語言情趣,也能夠繼續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稱向所有她想與之對話的對象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也就是能夠做到仿照文本,繼續文本內容。
學情分析:
通過三年多的學習,學生已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大多學生能夠在自學中掌握生字,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新詞。我還鼓勵學生在自學中能夠針對課文中的某段話、某個詞發表自己有個性的感受,并隨手寫在書上以備與他人討論交流。我班學生特別喜歡詩歌,因此在教學中不必給學生做過多瑣碎的講解,學生就能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學完后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然后組織展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三個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八個生字,重點指導“蕊”的寫法。
2、注重朗讀,感悟詩歌的內容,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3、能夠仿照詩歌續寫,獨立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練習配樂朗讀 投影:生字 學生準備:課前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自學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入情入境
教師直接板書“大地”,激活學生思維,思考:同學們,一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這是個十分個性化的寬泛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學生回答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接著板書完課題,再預設大地會與誰對話的問題導入新課。
(學生已經預習課文了,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教師檢查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情況。)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盡量將課文讀通
2、生字 出示生字、詞
3、指名讀課文,說說大地在和誰說話?
三、細讀詩歌、品讀賞析
本篇詩歌共分5小節,前4節內容淺顯易懂,故在教學設計中應以讀為主,使學生通過閱讀能夠較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使學生能夠自己有效和真情的與文本對話。故在設計品讀詩歌這一環節中以各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自主感悟,自發抒情,自然續情。設計以下兩個環節:
(一)進入角色,以讀悟情
1、教師出示課文內容,配樂范讀。
[設計意圖:將學生帶入情境,產生強烈的朗讀欲望。]
2、用心的默讀以下課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種子、飛鳥、游魚和小草說什么?并選出其中的一節練讀。在讀流利的同時,盡量將大地的話讀懂。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大意,概括三個小故事主要內容,初步感受課文中心。
2.掌握6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
重難點:
了解課文大意,概括三個小故事主要內容,初步感受課文中心。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錄音機
1.揭示課題,審題質疑。
(1)讀了課題,有什么要問的?(布衣元帥指誰?為什么是“布衣”元帥?課文寫了哪些事?
(2)引導:“布衣”是不是單指通常意義上穿布做的衣服?
請在閱讀時找出課文理解的依據。
2.初讀自學。(小黑板揭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學習生字,劃出新詞。
(2)劃出解釋“布衣”含義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3)課文寫了哪幾個小故事?
3.檢查學生對課文熟悉情況。
(1)“布衣元帥”指誰?隨機簡介徐帥。
(2)你怎么理解“布衣”這個詞的意思?(此間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課文依據,說出大致意思。要點:①指徐帥平時穿“藍布舊衣”;②指始終保持革命者樸實無華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課文哪些情節使你感動?(展開議論,三個小故事都應涉及,通過議論,交流課文內容。)
(4)憑借標題,說出三則小故事主要內容;完成作業本第5題。(基礎好的班級也可以先獨立歸納,再交流。)
4.自學字詞井檢查。
(1)拼讀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認讀。
(2)小黑板揭示練習要求。
①查下列帶點宇,把意思旁注在書上。
功高蓋世戰功赫赫喃喃自語告誡
②根據意思寫詞語。
樸素、踏實,不浮夸。( 樸實無華)
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顧右盼)
描寫、刻畫。(寫照)
(3)課堂交流。
①讀生字和詞語,正音:埋怨mán 告辭cí 身著zhuó藍布舊衣。
②解釋帶點字及整個詞語的意思;檢查落實第②題帶點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隨機引導聯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總結。怎樣理解詞語。學到了什么。
5.作業。
(1)讀課文10分鐘。
(2)根據自己的實際,抄寫生字、詞語。
(3)完成作業本1、2兩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閱讀三則小故事,訓練朗讀,感受徐帥樸實無華、平易近人、嚴格要求子女的品質。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錄音機
1.指導閱讀“一塊地毯”。
(1)自由讀課文后,述說故事主要內容。
(2)揭示句子:“這……”秘書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來想說什么?請聯系上下文意思把秘書想說而沒說出的話寫出來。
②動筆后交流。(要點:秘書的想法——元帥家鋪地毯并不過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開始不情愿的秘書,為什么當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門招待所?(徐帥的解釋感動了他。)
指導朗讀徐帥的話。平靜但堅決。速度略慢。“窮”、“都應該”、“建設上”讀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讀徐帥和秘書的對話。(從朗讀中體會徐帥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國家。)
2.指導閱讀“看門老人”。
(1)默讀,標出寫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變化說明什么。
自學思考一小組議論。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夢也沒想到徐帥會是這樣,比普通人還普通呢!
讀句后理解:
①“這樣”指怎么樣?(討論。要點:穿藍布舊衣;住小胡同,大門脫落了油漆;會給他們開門;門口沒有哨兵……)
②“元帥會是這樣,比普通人還普通”,僅僅指生活上樸素嗎?圈出描寫徐帥神態的詞。(和藹,慈祥,親切,體會平易近人,待人樸實無華。)
(3)說話。聯系課文內容,用上“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沒有想到……竟然……”說一句話。(展開討論,注意糾正遞進的語病。)
(4)朗讀課文。讀出新娘想法變化的感情層次:激動一幾乎驚叫一喃哺自語。
自由讀體會一指名選讀,評價引導一齊讀o
(5)課文是寫徐帥的,為什么花那么多筆墨寫新娘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側面反映徐帥樸實無華o)
3.指導閱讀“路是人走出來的”。
(1)這則故事的標題和前面學的兩則有什么不同?(引用徐帥的話作標題。)劃出課文原句,讀第1節。
(1)理解句子。
①“鋪路”上的引號是什么意思?(表示特定的稱謂。)
②用課文中的句子解釋“鋪路”的意思。(靠著爸爸的名聲要房子;搞不正當的活動為個人謀取好處。)
③“告誡”的近義詞有哪些? (教育、教訓、警告、勸告……)這些近義詞能不能替換“告誡”?為什么?(引導體會用詞的優劣。可以替代,但不及“告誡”既有警告,又有勸導的意思,表達徐帥對于女的嚴格要求更準確。)
④“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這句話什么意思?為什么用驚嘆號?(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闖。加驚嘆號,強調其嚴肅性,語重心長。)
試讀這句話。
(3)在換房問題上徐帥又一次告誡子女。分角色朗讀飯桌上的對話。(指導點撥徐帥的口氣應是認真、嚴肅的。)
(4)明明是一次談話,為什么用“審問”這個詞?(體會引號作用:嚴肅查問的特定說法,反映徐帥嚴格要求子女。)
4.質疑。
5.作業,選擇一題。
(1)用“……沒想到……竟是……”這樣的句式寫兩句話。
(2)給第3N仙、故事的直接對話補上人物的神情、動作(提示語位置應有變化),表達徐帥對子女的嚴格和厚愛。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第1小節,體會作用,領悟課文中心。
2.選擇一則小故事復述,完成作業。
重難點:
領悟課文中心。選擇一則小故事復述。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錄音機
1.回顧課文內容,探究人物品質。
讀了三則小故事,你覺得徐帥是怎樣一個人?(鼓勵聯系課文,多角度演說。如不圖享受,事事想到國家,生活樸素,平易近人,對子女嚴格要求等。)
2.學習第1小節,體會作用,領悟中心。
(1)默讀,思考每句話的意思。
(2)讀第1句。這句話講了哪兩層意思?
說說“功高蓋世”和“樸實無華”的意思。對比著寫強調什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來面貌。)
(3)第2句話寫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質寫照這句話’(他用這句話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時時、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這一節與三個小故事反映徐帥的品質有什么聯系?(是全文的總起。概括了徐帥的品質:一生樸實無華,做人民的公仆。)
(5)讀第1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習題6。交流,議論為什么排除選項(1)(2)。[選項(1)不是本課內容的中心;選項(2)只概括了第1則小故事反映的品質,不全面。]
(6)再審題。聯系第1自然段,說明為什么稱徐帥是“布衣元帥”?“布衣”這個詞和中心有什么聯系?(含蓄點出中心。)
(7)小結,領悟課文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解主要內容。設想作者為什么寫這些內容,要贊揚什么。除這個方法外,有時還可以注意文章有沒有點出中心的句子。注意審查題目。
3.選擇一個故事,詳細復述。
(1)提示要求。詳細復述可以理解為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因此要保留情節。準備的時候記住情節要點,按要點講,不要背課文,可以根據需要對句序、句式作調整。講的時候態度要自然大方,聲音清晰,語言連貫、流暢。
(2)準備一指名引路(評價)一四人小組交流。
4.作業。
(1)聽寫詞語。
(2)完成作業本3、4兩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