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個人衛生教案
關于個人衛生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人的生活、學習、勞動都離不開手,手不僅可以做許多事,還可以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等屬性。
2.培養幼兒的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并能注意保護小手。
活動重點:
懂得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我們的小小手。
活動難點: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能保護好小手。
活動準備:
手、剪刀、筆、口袋、筆(硬)、衛生紙(軟)、杯子
(裝開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猜謎,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呀?我們來猜一個謎語,看看那個小朋友猜得又快又準?
師:五個兄弟住在一起,他們的名字各不同,長短也不齊,猜猜是什么?(是與我們的身體離不開的)
二.幼兒操作,了解手的作用
1.幼兒自選材料用手進行操作,如:解紐扣、繪畫、剪紙。
師:小朋友,平時做事的時候,你是用什么來做到的?(手),那又怎樣用手做事呢?
師:那我們現在一起來做一個實驗,你們想一起來玩這個實驗嗎?
實驗:我們只用大拇指解紐扣;用左手拿剪刀剪紙。
提問:做實驗時有什么感覺?這說明了什么?
師小結:大拇指要和其它手指協同工作才能做成一件事,我們的小手要多用才靈活。
師提問:你的手還會做哪些事情?
師小結:剛剛我們的小朋友說了,手還會做很多事情,因此,只要我們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
三.游戲"奇妙的口袋"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樣奇妙的東西,看看是什么?(口袋)這口袋來里還有很多秘密,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不能用眼睛看,只能用小手去觸摸。(請小朋友來觸摸)
師:小朋友,我們用手把這個秘密開了,小朋友們,真棒。
活動結束:
師小結:我們今天明白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離不開手,手還能感知物體屬性。
關于個人衛生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講衛生愛清潔,才能防止和減少疾病。
2.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盛有水的兩個盆,圖片若干
重難點:
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培養講衛生的好習慣。
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講衛生的要求。
活動過程:
1、設入情景,導入活動。
出示圖片提問:
(1)這位小朋友怎么啦?
(2)他為什么捂著肚子?(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猜測肚子的原因)
2、談話活動。
(1)了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師逐一出示“不洗手拿東西吃、吃沒洗干凈的水果、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等圖片讓幼兒了解肚子痛原因。
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該怎么辦?(找醫生看病,按時打針吃藥)
(3)怎樣做一個愛干凈,講衛生的好寶寶?
小結:只要講衛生,愛清潔,肚子里就不會有蛔蟲,就能預防減少和疾病,身體才健康。
3、操作活動。
(1)出示兩盆水,幼兒分組檢查小手并洗手,老師及時指導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
(2)幼兒觀察不同兩盆水,說說洗過的水和干凈的水有什么不同。
關于個人衛生教案篇3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故事啟迪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常剪指甲和如何剪指甲。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核心要素:手指甲勤修剪既衛生 又美觀
剪完后把手洗臟指甲要清理
活動準備:指甲刀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的小手小腳,上面長著的圓圓的.東西是什么?看看指甲里都藏著什么東西?爸爸媽媽經常用指甲刀幫我們做什么?為什么要剪指甲》
(二)關鍵步驟:
1.教師:小朋友,你自己會剪指甲嗎?知道怎樣剪指甲嗎?來說一說。
2.教師:看一看老師是怎樣剪指甲的?之后再描述。
3.兒歌:指甲刀,張開嘴,咬住指甲不松開。小小手,來幫忙,用力按下指甲斷。臟東西,露出來,清潔衛生不忘掉。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你自己會剪指甲了嗎?以后我們自己可以剪指甲了,我們都要做講衛生的好孩子。
家園互動:
1.家長可以在平時引導幼兒關注自己的指甲,養成勤剪指甲的良好習慣。
2.幫助幼兒練習剪指甲的技能。
注意事項:
教師和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女士不要留長指甲,也不要染指甲,為幼兒樹立榜樣。
活動反思:
1.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么?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里?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關于個人衛生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講衛生愛清潔,才能防止和減少疾病。
2、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3、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講衛生的好處。
二、活動準備:
盛有水的兩個盆
圖片若干
三、重點:
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培養講衛生的好習慣。
難點: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講衛生的&39;要求。
四、活動過程:
1、設入情景,導入活動。
出示圖片提問:
(1)這位小朋友怎么啦?
(2)他為什么捂著肚子?(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猜測肚子的原因)
2、談話活動。
(1)了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師逐一出示“不洗手拿東西吃、吃沒洗干凈的水果、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等圖片讓幼兒了解肚子痛原因。
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該怎么辦?(找醫生看病,按時打針吃藥)
(3)怎樣做一個愛干凈,講衛生的好寶寶?
小結:只要講衛生,愛清潔,肚子里就不會有蛔蟲,就能預防減少和疾病,身體才健康。
3、操作活動。
(1)出示兩盆水,幼兒分組檢查小手并洗手,老師及時指導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
(2)幼兒觀察不同兩盆水,說說洗過的水和干凈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結:我們的小手有很多細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
(參考教師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要講衛生,愛清潔,培養良好習慣。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樂于參與活動,尤其是在操作活動,孩子們在充滿興趣的氛圍中獲得知識,
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每個活動環節的設計循序漸進,過度語句做到了銜接,整個活動動靜結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使整個活動達到預定目標。在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今后我會改進,做得更好的。
關于個人衛生教案篇5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活動目標:
1、知道飯前便后洗手的重要性,并愿意在飯前便后主動洗手。
2、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活動準備:
1、小熊和小豬頭飾各一個、聽診器一個、針筒一個、醫生衣服一件、毛巾一條。
2、蛔蟲圖片一張。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請中班的小朋友為本班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小熊看醫生》。
(二)關鍵步驟
1、看完情景表演后,教師提問:
(1)“故事發生在哪兒?”(醫院)
(2)“故事里都有誰?”(小豬醫生和小熊)
(3)“小熊為什么去醫院看院?”(小熊肚子痛)
(4)“小熊為什么會肚子疼呢?”(它不洗手就吃飯,把臟東西吃到肚子里了,肚子里有蛔蟲)
2、教師總結:飯前便后要洗手。
教師:“每天我們的手上都會有許多病菌,如果我們不好好洗手就吃東西的話,會把病菌吃到肚子里,小朋友就會生病,還要去醫院看病、打針和吃藥。”
2、教師示范“六步洗手法”。
3、教師帶領幼兒練習“六步洗手法”。
(三)結束活動
請幼兒到盥洗室洗手后喝水,教師從旁指導。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
在語言區提供故事《小熊看醫生》的圖片與頭飾,引導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2、生活活動:
在盥洗室貼上“六步洗手法”的圖示,在日常生活中請幼兒互監督和檢查,比一比誰的手洗得干凈。
3、家庭活動
回家后請幼兒把“六步洗手法”教給家長。
活動反思
1、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么?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里?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關于個人衛生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講衛生愛清潔,才能防止和減少疾病。
2、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盛有水的兩個盆
圖片若干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培養講衛生的好習慣。
難點: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講衛生的要求。
活動過程:
1、設入情景,導入活動。
出示圖片提問:
(1)這位小朋友怎么啦?
(2)他為什么捂著肚子?(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猜測肚子的.原因)
2、談話活動。
(1)了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師逐一出示“不洗手拿東西吃、吃沒洗干凈的水果、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等圖片讓幼兒了解肚子痛原因。
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該怎么辦?(找醫生看病,按時打針吃藥)
(3)怎樣做一個愛干凈,講衛生的好寶寶?
小結:只要講衛生,愛清潔,肚子里就不會有蛔蟲,就能預防減少和疾病,身體才健康。
3、操作活動。
(1)出示兩盆水,幼兒分組檢查小手并洗手,老師及時指導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
(2)幼兒觀察不同兩盆水,說說洗過的水和干凈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結:我們的小手有很多細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要講衛生,愛清潔,培養良好習慣。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樂于參與活動,尤其是在操作活動,孩子們在充滿興趣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每個活動環節的設計循序漸進,過度語句做到了銜接,整個活動動靜結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使整個活動達到預定目標。在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今后我會改進,做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