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設計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設計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關于傳統食品餃子、粽子、月餅的知識。
2、萌發對中國傳統食品文化的熱愛之情。
3、懂得謙讓、分享,能注意餐飲禮儀。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視頻《除夕的來歷》、《粽子的來歷》、《月餅的來歷》
2、食品:餃子、月餅、粽子3、餃子粽子月餅圖片、外國傳統美食圖片若干4、盤子、筷子、擦手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看視頻《除夕》
1、師:剛才你們看到了些什么?你們知道這一天叫什么?——除夕。你們知道除夕為什么要吃餃子吃團圓飯嗎?
2、放視頻:介紹除夕吃餃子的來歷3、小結:原來吃餃子是表達我們中國人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我們幼兒園在迎接新年的到來也會包餃子,回憶一下我們包餃子吃餃子的快樂時光吧。
4、出示圖片(2015年迎新年包餃子的圖片)
(二)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吃”的文化
1、師:餃子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食品,知道什么叫做傳統食品嗎?經過歷史的洗禮,至今仍舊保留下來的食品為傳統食品。
2、師:除了餃子還有什么呢?請看:出示“粽子”圖片
3、師:你們喜歡吃嗎?你們知道哪個節日會吃這個食品?你們知道粽子的來歷嗎?
4、播放視頻《粽子的來歷》
5、小結:原來粽子有這樣一個故事,這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食品,它不僅只是用來吃的,而且它代表著一種含義。
6、我們已經知道了中國的兩種傳統食品了,那么你還知道中國的哪些傳統食品?(幼兒紛紛發言)引出月餅。
7、師:你們知道月餅的來歷嗎?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呢?
8、播放視頻《中秋節月餅的來歷》
9、小結:看完這個視頻,你們知道月餅是怎么來的嗎?看來我們中國的傳統食品文化還意義深刻。
(三)中國傳統食物品嘗和分享
1、師:沒想到我們中國的食品背后這么豐富的故事吧,你們想不想嘗一嘗?
2、出示食品,請配教老師把食品端過來,師:今天老師把它們帶到了現場,要和你們、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
3、請幼兒自主選擇食品并嘗一嘗,并提醒幼兒要與同伴、客人老師分享食品,也要注意衛生,吃之前用濕毛巾擦手。
4、小結:剛才我發現你們過去拿食品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有禮貌,懂得謙讓,懂得分享,也很愛衛生,吃東西前后都會擦手吃完也會擦嘴巴,這都值得老師表揚。
結束延伸
1、出示圖片,簡單介紹外國傳統食品文化。
2、師:今天我們不僅了解了中國的幾種傳統食品,而且還品嘗了,平時,我也看見你們帶了外國傳統食品來幼兒園吃,那么回家后可以要你們的爸爸媽媽告訴你們有關外國傳統美食的故事。
活動反思
本節課通過賞美食、說美食、吃美食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感受到中華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食文化的興趣。
優點之處:
1.切合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并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氣氛一直很熱烈;
2.學生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老師的幫助,及與同學的協作、交流,同時利用學生已知信息為基礎,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取認識,符合教學規律。
不足之處:
1.識字課,識記字形沒有貫穿與課堂當中。
2.寫字時間不夠10分鐘。
整改措施: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深刻認識到: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實際需要、實際能力出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快樂學習、高效率學習!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設計篇2
背景分析: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了現代化的信息社會,各種各樣的通訊工具、聯系方式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一活動的設計可以幫助幼兒體驗與社會、與同伴之間的親密聯系,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信號,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可以為我們傳遞信息,指引我們做事情,在一次音樂活動“小司機”中我發覺大班幼兒對信號非常感興趣,并渴望去了解它們,所以我設計了“生活中的信號”這一社會活動。活動中根據大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層層遞進的設問,調動幼兒的思維興趣,激活孩子的創新思維,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活動中注意體現出創新思維的多種方法:擴散思維活動、想辦法、模仿活動、由一點向多點發散思維活動、創新想像與操作活動等。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為日后的創造力培養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古代和現代生活中人們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初步了解各種信號。
2.引導觀察生活中的信號,大膽創造自己班級的信號。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4.商討游戲規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
2.紅燈、綠燈(卡片)
3.字卡:聲音信號、光信號、動作信號
活動過程:
一、課前經驗導入
教師出示幼兒與家長共同搜集的信號圖片做成展板。
二、了解古代的信號
師:寫信是我國古代人們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發生了緊急的情況,來不及寫信,比如:敵人快攻打到我們這里了,古代的人會用什么方法通知其它人呢?(幼兒回答)
師利用課件小結:
(1)烽火、狼煙
小朋友還記得我國最長的墻是什么嗎?長城就是古代人們為了抵御敵人建造的,每隔一段距離就設一個烽火臺,當發生狀況時就一個接一個的點燃烽火,用煙傳遞敵人來侵的信息。
(2)鐘、鼓
古代發生重大事情時,例如起火、發大水等,人們會敲響鐘或鑼鼓等通知大家集合。
師:古代人充分利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這些信號來傳遞信息,可是由于條件的限制,他們的信息傳遞得慢而且準確性不高。
三、了解現代生活中的信號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電視、電腦、電話等現代設備及時了解周圍發生的事情,隨時隨地和遠方的朋友交流。不過,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人們也利用一些現代手段創造了許多信號來傳遞信息。
1.師幼玩游戲——小司機,將信號滲透在游戲中。
幼兒“開車”出發,師隨機出示紅燈、綠燈、做交警手勢、放120的聲音,提示幼兒注意傾聽、觀察,遵守交通規則。
師提問:你們來回憶一下,剛才的游戲中,我都用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信號?
幼兒回答,師出示相應字卡:聲音信號、光信號、動作信號
2.師幼互問互答,了解生活中的信號
(1)聲音信號
師:除了剛才游戲中的警笛聲,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聲音信號?(幼兒回答)
師點擊課件中的聲音讓幼兒猜是什么信號(軍號、電話鈴、發令槍,)并小結:生活中有許多聲音信號,我們一聽到這些信號就知道怎樣做。如:軍號、發令槍、鈴聲(電話鈴、上課鈴)、哨聲(一些體育比賽中,裁判會用哨聲來指揮比賽,如足球比賽中,吹兩個長音就表示比賽結束,師吹哨子演示)
(2)光信號
師:人們利用燈、光創造出了許多光信號,如:信號燈、車燈、燈塔、提示燈(航空障礙燈)、信號彈、手電筒(師點擊課件與幼兒互動問答并小結)
(3)動作信號
師: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屬于動作信號嗎?(幼兒回答)
師利用課件小結:
手勢:交警、裁判、樂隊指揮;旗語:海軍、足球裁判(師示范海軍旗語——再見,讓幼兒學做)
師:這些信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快捷,在一些緊急的狀況下還可以給我們特殊的幫助(師舉例說明)。
四、幼兒自己創編班級信號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生活中的許多信號,小朋友想不想來設計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信號?
1.幼兒分組創編信息,師指導
2.請幼兒每組派代表上前演示自己組創編的信號,請其它幼兒猜一猜分別是哪個信號,集體學做。
五、結束
師:小朋友都表現得很棒,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難題要考考大家:有個小哥哥喜歡冒險,一天,他獨自乘船來到海中央的小島上玩,當他想要返回的時候發現船被海浪給沖走了,怎么辦呢,他等了好久好久突然發現天空遠處一架直升飛機正在巡邏,這時他給直升飛機發了一個信號,最終得救了,小朋友猜猜他發了一個什么樣的信號救了自己?(幼兒猜想)
師:(點擊圖片SOS)小哥哥在沙灘上寫了一組大大的字母,小朋友認識嗎?這三個字母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今天晚上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查一查,明天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科學探索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善于觀察和發現。中班幼兒正處于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
數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廣,而且孩子們每天都會和數字打交道,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字,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幾乎都沒有注意到生活中數字的存在。本次活動我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字作為內容,通過綜合化的形式、生活化的內容、經驗化的拓展、游戲化的延伸,讓幼兒發現、了解生活中的數字,并在生活中運用數字。
活動開始,首先投放了與幼兒一起朗讀有趣的數字兒歌,對數字有個初步的概念。
接著,我準備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物,如:有數字T恤衫、時鐘、尺子、鞋子、食品袋等幼兒身邊物,讓幼兒發現數字的存在,知道不同的數字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著不同的意思。
然后,我采用PPT課件的方式,引導幼兒在經驗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現數字給我們生活中帶來的方便。并通過小組討論,發現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以師幼共同編有趣的電話號碼結束活動,體驗玩數字的樂趣。
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就是活動的重難點,我采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將整個社區生活搬到課件中,在各個場景中,孩子們很快地發現了秒表、地鐵公交站、機場屏幕、各種儀器、溫度計、信號燈、身份證、股票、電話、門牌、海報等等生活物中的數字,大家不禁感慨:啊!數字真是太奇妙了。紛紛打開思維,暢談了很多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數字。
多媒體課件的充分利用,讓我的活動開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設計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嚴禁吸煙”、“禁鳴喇叭”等標志的含義及所表達的意思。
2.能大膽的介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觀察的各種標記。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各種標志圖片
2.自制紅綠燈標志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手持紅綠燈標志帶領幼兒玩“開汽車”的游戲。
2.提問:剛才我們玩游戲的時候,老師沒有說話,為什么你們一會兒開車,一會兒停車呢?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紅綠燈?它告訴我們什么?
二、出示標志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標志。
(1)引導幼兒看“嚴禁吸煙”的標志,知道吸煙有害健康。
師:這是什么呀?這上面有什么?你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它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是嚴禁吸煙的標志,它告訴人們在公共場合不能吸煙,因為吸煙有害健康。
(2)引導幼兒看“禁鳴喇叭”的標志.。
師:這是什么標志呢?它上面有什么?這個標志表示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見過這個標志?為什么要禁鳴喇叭呢?
小結:這是禁鳴喇叭標志,它告訴人們禁鳴喇叭。因為高音喇叭是一種噪音,會影響人們的工作和休息,所以在街上是禁止鳴喇叭的.
(3)依次出示“當心夾手”和“當心學校”的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三、引導幼兒回憶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其他標志,通過討論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師:除了這幾個標志,你們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標志呢?
(1)出示禁止標志
師:這一組圖片有一樣的地方嗎?(都是圓形的、紅色的、都有斜杠)
小結:這一類標志在告訴我們這些是不可以做的。
(2)出示警告標志
師:這一組圖片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呢?(都是三角形的、黃色底的、黑邊)
小結:這一類標志是警告車輛、行人注意安全。
四、設計標志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標志,老師想請我們小朋友也來設計一些標志,如果讓你來設計,你想設計什么標志呢?
活動反思:
回顧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符合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活動準備也很充分,活動過程則選用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模式,以故事導入,激發幼兒興趣,整個活動,幼兒興趣一直很濃,通過游戲讓幼兒參與其中,積極性很高。孩子在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玩一玩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尋找、發現、觀察各種各樣的安全標志,如:交通安全標志、嚴禁煙火標志、當心觸電標志等。通過活動能認清安全標志,知道每種標志的作用,懂得安全標志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做什么事,該怎么做。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集體中,作為社會中的人,一定要按照安全標志的要求行動,才能保護好自己,才能健康快樂地生活和學習。活動中,不足地方是應該多引導、鼓勵,使能力較弱,生活經驗不夠豐富的幼兒大膽發言,主動探索,讓所有幼兒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促進每個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設計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國旗的象征意義并熱愛國旗。
2、使幼兒明白怎樣做才是愛護國旗的表現。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我們中國的國旗叫什么名字?請聽故事《冰山上的五星紅旗》。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科學考察隊的叔叔們把五星紅旗插在了哪里?
故事總結:叔叔們把我們的國旗插在了山頂,并且莊嚴的唱起了國歌。小朋友們,國旗是我銘家的象征,我們要愛護國旗尊敬國旗。所以小朋友們在升國旗的時候,不可以嬉戲玩鬧,要認真莊嚴地看著國旗升起,這樣才是尊重國旗的表現。
3、"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升國旗時你是怎樣做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國旗上有幾顆星星?幾顆大的,幾顆小的?
(2)為什么要愛護國旗?
(3)升旗時你會怎么做?請你來演示。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我們的國旗叫五星紅旗,上面有五顆星星,一顆大的,四顆小的,大的代表媽媽,小的圍繞著大的,代表保護媽媽的孩子。愛護國旗要像愛護我們的媽媽一樣;尊重國旗,從升旗儀式行注目禮開始,做個熱愛祖國的好孩子。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升國旗時要莊嚴,嬉笑打鬧是不尊重國旗的表現,當聽到國歌響起的時候,表示升旗儀式開始了,小朋友們要安靜站立,雙眼注視國旗慢慢升起,這樣才是尊重國旗的表現。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升國旗儀式過程:全體起立,教師播放國歌,幼兒看電視屏幕進行升國旗儀式。教師觀察幼兒在聽到國歌響起時,有沒有做到原地不動,不說話、不嘻笑,態度要嚴肅認真,立正站好、眼睛看著國旗冉冉升起。對做到的幼兒給予表揚。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唱讀《儒靈童》兒歌。
(2)帶領幼兒參與幼兒園的升旗儀式,感受莊嚴的氛圍。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設計篇5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送貨員》教案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了解不同送貨員的工作與我們生活的關系,了解他們工作的辛苦。
2、學看送貨單,嘗試按送貨單的內容送貨。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準備:
各種送貨員的照片和關于送水員送水的錄像。
房子、送貨車、貨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送水員的&39;勞動
1、觀看送水錄像,了解送水員如何搬水、蹬車、抬水上樓梯把水送到教室。
2、談論送水員為我們做哪些事。
小結:送水員的本領真大呀,他們的工作是搬水,有蹬車,最后還把水抬到目的地。
二、了解其他送水員的工作。
送牛奶
1、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你見過送牛奶的人嗎?
2、為什么這么早就要送來呢?
小結:送牛奶的人可真辛苦,為了讓我們喝到新鮮的牛奶,早早就送來牛奶了。
送快餐
1、這是送什么東西的送貨員?
2、送過來的快餐怎么還會熱熱的?
小結:送快餐的人想的真周到,為了讓大家吃到熱乎乎的飯菜,在送貨途中把飯菜保溫。
三、體驗小小送貨員的工作
(一)、提供三種顏色的房子和送貨單,幼兒嘗試送貨。
1、理解送貨單上的圖示,知道送貨單有什么用,怎么樣看送貨單。
需要什么貨物、需要多少貨物、送到幾排幾座(用數數、序數這個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
2、每組一個籃子,籃子里有送貨單,按照送貨單去取貨,并送到相應的地方。
(二)師生共同驗證是否把貨物送到了相應的房間,正確者在送貨單上蓋上紅印,表示完成任務。
活動延伸:
開展游戲送貨公司,利用幼兒園的資源,和其他班級合作游戲,根據其他班級幼兒,教師的訂貨任務,制作并送貨。
教學反思:
活動中幼兒積極性非常高,豐富了不少知識,同時也體驗了各行各業人們工作的辛苦,更加體諒他們,珍惜勞動者的成果。在活動中,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更深層次地了解了不同工作者們對社會的貢獻,知道在生活中如何運用各種行業的資源。培養孩子尊重和熱愛成人的勞動。引導幼兒用感謝的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激發了幼兒尊重勞動者的美好情感及懂得愛惜勞動成果,并學會了與人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游戲的情節性和持久性明顯增強。整個教學過程都體現了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設計篇6
活動設計背景
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亦可以給人們帶來災難,因此,為了讓幼兒更好的認識火,了解發生火災的原因,掌握自救逃生的技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特設計本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的同時如何避免發生火災。
2、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技能,會打火警電話119。
3、懂得如何自我保護。
4、激發幼兒喜愛、尊重消防員的情感。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懂得怎樣避免發生火災。
難點: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技能。懂得如何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火大王”頭飾、電話、“119”數字卡片、煙頭、火柴、大火機、鞭炮。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幼兒扮“火大王”導入。
二、主題活動
(一)觀看火災圖片
1、引導幼兒分析、討論引起火災的幾種常見原因。(.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在適當的時候出示有可能引起火災的煙頭、火柴、大火機、鞭炮等)
2、交流如何避免發生火災。
3、小結:
過度:在小明住的小區里,由于人們不安全用火用電,所以出事了。大家請看:
(二)指導學習《火與電》第1012頁。
1、圖中發生了什么事?他們是怎么做的?
2、如果自己是圖中的小朋友,會怎樣做啊?
3、小結:發生火災或者發現火情時,要立刻撥打火警電話119求救救,想辦法離開火災現場。
4、借助涂色“119”記住號碼。
5、打電話游戲:
玩法:教師扮演消防電話接線員,幼兒扮演撥打火警電話的人,學習打求救電話。
6、教育幼兒不能隨便撥著玩,要尊重消防員叔叔的勞動,不能隨便撥打火警電話。
7、如果你被困在火災中,那你該怎樣逃離火災現場?(掌握多種自救逃生技能)
8、情景演戲:教室播放消防警報聲,幼兒用毛巾掩住口鼻逃出教室。
三、總結: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我認為已達到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幼兒對火有了更深的認識,懂得火災發生的原因從而知道如何避免發生火災,如:①不亂扔煙頭,②不隨處放鞭炮,③不玩火,④不使用大功率的電器等。幼兒掌握了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發現火災時,懂得撥打電話“119”求救;被火災困住時,懂得如何逃離火災現場。總言之,通過本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設計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采訪客人,了解他們的工作,并能記錄下來。
2.理解寒風中仍在工作的人的辛苦,萌發對他們的崇敬之情。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對寒冷天氣的較為深刻的體驗。
2.邀請具有特殊職業的家長來班級做客。
3.紅花若干,冬日街道的視頻若干。
4.幼兒學習資源6第6-7頁。
5.教師教學資源:寒風中的人。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出幾位特殊客人:交警、環衛工人、郵遞員。請幼兒猜一猜他們是做什么工作的。
2.幼兒現場采訪客人,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
(1)拋出問題:在寒冷的冬天,交警叔叔、環衛工爺爺和郵遞員阿姨是怎樣工作的?
(2)鼓勵幼兒扮演小記者,現場采訪交警,環衛工人和郵遞員,了解他們工作的各方面。如:警察叔叔這么冷的天你站在外面不冷嗎?你們每天都干什么?在外面寒風中要待多長時間?
(3)引導幼兒交流采訪的收獲,并用簡單的符號標在調查表中。
(4)結合提問和幼兒的記錄,教師小結、他們都是在寒風中工作的人,非常辛苦也非常了不起。
3.幼兒觀看視頻,萌發對寒風中工作的人的崇敬之情。
(1)觀看三段視頻(交警在風雪中指揮車輛、環衛工人在凌晨清掃馬路、郵遞員在風雨中騎著車子送信。)
(2)看后請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感受,從而進一步體驗在寒風中工作的人的不易和辛苦。
(3)可鼓勵幼兒進一步采訪客人,提出以下問題:風雪刮在你們身上、雨打在臉上有什么感覺?怎么辦?
小結:他們為了我們大家的安全、為了我們生活的安定、為了讓我們環境更美麗,不管多么冷的天氣,哪怕是下雨下雪刮風、他們都要出來工作。
(5)引導幼兒說說:寒風中的人們為我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我們應該怎么做,教育幼兒尊重他們的勞動,如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遵守交通規則等。
4.啟發幼兒將自己在區域中制作的禮物送給寒風中的人,并表達對他們的敬畏之情。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如親戚、鄰居等,看看還有哪些也是要在寒風中工作的。
活動反思:
《寒風中的人》選自中班上冊主題《勇敢的我》中的活動,這是一節社會活動,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在寒風中辛苦工作的人,體驗在寒風中的感覺,感受到還有許多的叔叔阿姨在寒風中辛苦工作,他們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為人們的生活服務,從而教育幼兒尊重他們的勞動,培養幼兒不怕寒冷的精神。因此將活動目標定為:1.鼓勵幼兒不怕寒冷,早上起得早;2.了解冬天早晨工作的人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萌發幼兒對在寒風中工作的人崇敬之情。而活動的重點是能大膽的進行采訪活動,了解寒風中工作人員的辛苦;難點是把學會尊重他們的勞動,懂得關心別人作為活動的難點來突破。
進入冬季,早上的氣溫很低,很多小朋友早上起床、來幼兒園上課相對就晚了一些,甚至出現遲到現象。《寒風中的人》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觀察,通過社會經驗了解在寒冷的冬天里堅持早起的勞動者,在寒風中工作,不畏懼,不退縮。我們要像這些辛勤工作的勞動者學習,要做不怕冷,不退縮的好孩子。
在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先請小朋友回憶自己的經歷,家里誰是起得最早的人,他們起那么早干什么呢?接著請小朋友根據生活經驗,想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誰是在現在這樣寒冷的天氣中依舊起的很早的人,同時,我也會根據小朋友的回答,適時地進行補充,如公交車司機、清潔工人、早餐店伙計等等。接著,我請小朋友在課堂中回憶,平時在寒風中,身體的感受,小朋友多數都覺得是很冷,不想在寒風中等等。
在這個教育教學活動之前,我利用空余的時間帶孩子們在寒風中感受寒冷,抓拍了一些“寒風中的人”的相關照片。在活動中,通過照片的觀察,讓小朋友們通過視覺觀感感受冬天早晨工作的人和人們的關系,萌發幼兒對在寒風中工作的人的崇敬之情。小朋友在我的引導下,踴躍的發言,例如食堂叔叔和阿姨的照片進行提問:“他們這么早在做什么呢?早上要幾點起床上班呀?能不能不那么早來學校準備吃的呢?等等。通過孩子們激烈的討論和回答,知道做這個工作一定要早起,不早起中午老師和小朋友們就吃不到美味的中餐了,要是因為寒冷而中午來上班的話,那么中午大家都要餓肚子了了,會沒有精神學本領了,等等。
在活動的最后,我設計了讓孩子給寒風中的人送溫暖,孩子們為寒風中工作的人送去了溫暖的問候,再一次號召小朋友也要像這些在寒風中工作的人一樣,堅持早起,來上幼兒園,長大了,要作對社會有用的人。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設計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比較的形式,知道汽車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的能力。
3、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車的圖片、聲音ppt、玩具汽車
活動過程:
、出示馬路圖片師:小朋友們看大馬路上的車子可真多呀,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很多車,你們都認識它們嗎?知道它們有什么用嗎?聽是什么汽車開來了,播放聲音,請幼兒辨別幾種不同的汽車。(消防車、警車、救護車、大卡車)
二、用提問的形式鞏固對車的認識。
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很多的車,也知道車的用途。我們一起來玩個猜謎游戲,請你猜猜我的是什么車?
(1)你只要上車,告訴開車的人你到哪里,他就會送你去。請你猜猜這是什么車?(出租車)
(2)著火了一定需要它的幫助。(消防車)
(3)抓小偷、壞人的時候,警察就會開著它。(警車)
(4)車子前面有一個長長的手臂,很有力氣,可以用來挖泥土。(挖土機)
(5)要排隊等,一個一個買票或投幣才能座的車。(公共汽車)
(6)有人生病了,護士就會開著它。(救護車)
(7)馬路上叮咚叮咚響,噴出許多水花來。(灑水車)
三、觀察比較出示消防車、警車、救護車讓幼兒觀察這些車的構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樣的?
小結:這些車都有圓圓的車輪。消防車和警車的叫聲不一樣,消防車是紅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專門用來救火的。警車上白色的,專門用來抓壞人的。救護車上有紅十字。
說說這些車的功用知道每種車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觀察這些車的車輪知道不一樣的車車輪數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有兩個、三個或者四個、六個等。
四、結束時間到了,小汽車要回家了,他們應該到哪里去休息呢?(停車場)請小朋友把小汽車開回停車場。
嘀嘀嘀,汽車叫汽車來了我讓道,過馬路,東西瞧,走路要走人行道,不玩耍,不亂跑,安全第一我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遵守規則別忘掉。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