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電子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電子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世界主要的語言,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記住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標

1.運用地圖,說出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地區,并能夠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表達出來。

2.閱讀材料,說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及他們的建筑特色。

3.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

情感目標

培養唯物主義觀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別。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世界主要的語言,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記住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們與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為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語言和宗教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新課。

新授:

一、世界的語言

教師啟發: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語言?除了我們使用的語言外,你能說出世界上還有其他什么語言嗎?

學生活動:自由發言列舉出知道的語言。

設計意圖: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習興趣。

活動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3第1自然段,P74圖4.12“不同的語言文字”和閱讀材料“世界語言知多少”.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①世界大約有多少種語言?

②哪6種語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③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④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較廣的語言,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就上述問題以及他們所知道的其他語言,自由發言,相互交流。使學生拓寬和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了解。

過渡:這些語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請在圖上找到。

活動二:

學生分組讀“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圖,完成課后活動題表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師:前面我們了解了世界六種主要語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語言的人們的宗教信仰有何差異呢?下面我們學習世界三大宗教。

活動一: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宗教的各種資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關知識。

教師通過課件提供有關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補充。

教師: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響。我們對信徒們都應該十分尊重。你能說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嗎?你信仰宗教嗎?你周圍有信仰宗教的人嗎?

學生看資料后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了解宗教的產生、影響及區別,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動二:組織學生讀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圖找到其分布地區。

小結: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民俗、經濟、哲理等諸多要素。所以,宗教發展到今天,不能簡單地視為迷信,而應該看成是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現象。對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視反對,而應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護宗教。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宗教信仰。

結束:讓學生總結學習的主要內容,并談談感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始至終做課堂的主人。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電子版篇2

【教材說明】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后兩個標題內容。本節內容是:體會聚落差異源自環境差異,認識聚落與環境的關系;了解聚落的發展表現,在變化中發現問題――傳統聚落在消失,在探討傳統聚落價值中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應該以體驗領悟、分析為主,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體驗人地關系的和諧與發展,順應學生心理發展趨勢,深入淺出地突破學生學習的畏難心理,了解地理知識的現實和應用價值,在思想上獲得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產生無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創造力。為其合作學習、多元化學習、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聚落與環境的關系。

(2)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理解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

(2)通過理解體會傳統聚落的內涵與價值,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聚落與環境的相互適應,進一步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2)體會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和思想實踐上的智慧高度,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樂于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樂于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保護傳統聚落的意義。

【教學難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

【教學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運用教師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問題引導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推陳出新,創設情境

展示課件中不同聚落的圖片,啟發學生分析:分出鄉村還是城市,人們從事什么樣的勞動生產活動,師生互動得出聚落的本質差異在于勞動生產方式。

轉承:勞動生產方式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適應環境,謀求生存與發展的手段,所以必須立足于環境。因而,聚落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課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與環境

師:探究事物間的關系必須弄清兩個方面:(1)弄清兩者之間的作用與影響。(2)理解相互適應表現。

師生共同分析歸納教材中影響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根據書上的圖,還可以聯系生活,活躍了思維并勇于探索發現和推斷,使他們在參與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師: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學生認同后繼續)是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不僅具有鮮明的環境特征,還深刻地體現了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課件中東南_雨林區的民居,西_沙漠區的民居,學生討論。

轉承:民居建筑適應于環境,更適用于生活,它體現了環境更體現了人類的智慧。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聚落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可以說:傳統聚落記錄人類智慧的發展進程,它是濃縮了的歷史,而現代民居則體現了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并在飛速發展中。

2.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師: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回望歷史,農耕文明的發展,生態退化出現了;如輝煌的巴比倫古國就是在發展農耕中,生態惡化后過早隕落的;工業文明的發展,環境污染隨之而來。所以我們在發展與變革中,一定要順應自然規律,權衡利弊,以保證進一步的發展。聚落的發展我們應如何面對呢?(課件演示)

學生快速閱讀教材總結聚落發展表現及出現的變化。

設計意圖:設置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引發學生對消失中的傳統聚落的關注,先抑后揚,牽引著學生的心。

生:總結傳統聚落的價值。

師: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識到這一點,并已經把在鄉村和城市建設中,如何保護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筑群和遺址,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作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了。

生:根據生活所見回答。

師:總結歸納:(1)立法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_(2)圈建保護。(3)異地遷建保護。

轉承:有些極其珍貴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已經不再是某國某地為保護自身特色和歷史的珍寶,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寶了,那就要把它們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了。

生:根據課件中圖片回答,了解37處世界文化遺產及其中有6處屬于傳統聚落類的文化遺產。

三、開闊視野,遷移拓展

師:放眼世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傳統聚落還有很多,這里是?(課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師:真棒哦!我們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這里?(課件演示)

生:中國的威尼斯――蘇州。

師:我們來談談你們對蘇州的印象。

生:水鄉,園林,人間天堂,蘇州工業園區。

師:蘇州是我們中國首批的歷史文化名城,小橋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園林,真可謂是移步易景啊!

四、曬曬收成,展我風采

師:展示課件中關于蘇州的組圖。

生:根據課件所展示的圖片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對蘇州園林的建筑風格與環境的適應,和對蘇州發展的建議,讓學生把本節所得的思想加以應用,實現內化。

五、歸納總結,收獲累累

學生總結,教師點撥,強化重點難點。

六、興趣盎然,走進生活

師:蘇州在發展,我們家鄉也在發展,請分析一下我們的家鄉,有哪些與環境相適應的表現,它的發展應注意哪些問題?到網上查找詳細資料,寫成小論文,相互交流。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電子版篇3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1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洲地理位置的特點;在南極洲地圖上能正確指出南極洲瀕臨的三個大洋、長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稱。

過程與方法:在南極洲地圖上培養學生辨別方向的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氣候的特點,理解氣候的成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理解保護南極環境的意義,認識到保護南極洲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南極洲位置特點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及豐富的自然資源。

2、教學難點:南極洲氣候的成因。

五、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說說你了解的歐洲西部。(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兇悍的北極熊,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區嗎?講述,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自由發言。

冰天雪地,企鵝成群、冰川深厚,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兩個神秘的地區。

板書:

第五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三)講述新課:

㈠范圍、位置

學生讀圖、讀書,回答問題。

指圖,指導學生從地圖上找到答案。

教師最后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

1、北極地區: 北極圈以北(學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緯度位置特點(緯度最高的大洋)

(2)幾乎被哪幾個大洲包圍?(注意方位)北美洲、亞洲、歐洲。

(3)北冰洋跨多少個經度?(跨360度,跨經度最多的大洋)(4)我們要講的地區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準確。應該是北極圈以內的地區,面積要大于北冰洋。

2.南極地區:

南極大陸及附近島嶼和陸緣冰。

(1)南極洲的緯度位置特點

(2)環繞三大洋(方位、順時針由東往西各是哪幾個大洋?)

(3)與哪幾個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緯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0頁《南極洲》和61頁《海上浮冰》、《南極冰蓋》。

提出問題:想一想,為什么浮冰對海上航運會構成較大的威脅?

浮冰陸在海面上的部分體積小,不易被發現,但在水下部分的體積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毀而沉沒。

㈡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氣候

教材60頁,閱讀材料,概括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學生一條一條的閱讀,討論、總結。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烈風、干燥。

兩極地區的氣候特征: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兩極地區的氣候形成原因。

(四)小結:總結本節課內容。

(五)作業:回家通過課外閱讀,查找關于南北極地區的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1)

北極地區的范圍和位置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2)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洲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知道南極洲是冰雪覆蓋的大陸;酷寒、干燥、烈風的冰原氣候;豐富的淡水、鐵、煤、鯨、企鵝、磷蝦等自然資源。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了解南極洲是科研的寶地,理解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了解我國在南極洲建立的長城站、中山站和科學考察的近況,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

2、教學難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

五、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上節課內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請你說說南極和北極地區的位置特點和氣候特點。

(二)、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走進了冰天雪地的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在那么冷的環境中,有沒有動物呢?

(學生回答有,并且舉例說明。)

那么,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動物資源。20__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兩極地區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三)、講述新課:

指導學生以閱讀形式,找出有關的答案。

㈢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自然資源

1、淡水資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儲于兩極地區。淡水資源十分豐富。

2、礦產資源

南極地區,已發現220種礦物,煤儲量豐富,查爾斯王子山脈上有是節上最大的鐵礦床,另外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3、生物資源

請同學們看一下圖片,62頁“兩極地區的動物”。

64頁,《南極探險》。了解人類征服南極的過程。

1、人類對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

2、我國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

3、我國對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指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這兩個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師引導:20__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兩極地區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學生站到講臺上,給大家講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極趣聞、故事等等。

(四)作業:

目標檢測的相關內容。

(五)教學小結:

本課主要內容

板書設計:

北極與南極地區(2)

淡水資源

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電子版篇4

教學目標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前播放《愛在文登》歌曲,創設情境,活躍氣氛,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剛才聽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嗎?(愛在文登)對,愛在文登,那么,請同學們看這組圖片,你們能說出這是我們文登的哪些地方嗎?對,非常好!這是青龍生態旅游度假村、這是文登學公園、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園、最后一幅是昆崳山風景區。

這些都是我們文登的旅游勝地,它們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則建在鄉村。(導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們文登人自己的歌《愛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點的圖片,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是我們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我們統稱為聚落。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有關聚落方面的知識。

二、新授知識:

第一部分:聚落與環境

(一)出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請大家看課本87頁圖文內容,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自主學習。(板書: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類型有哪兩種呢?誰來說說?(板書:鄉村與城市)大家對城市和鄉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城鄉,感受城鄉差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圖片,進一步了解它們間的差異。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的圖片:圖片中有什么?誰來說說?

正如以上兩位同學所說,鄉村中有農田、果樹、池塘、有通往小鎮的小路。鄉村聚落中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相對應他們所從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這是一組有關城市聚落的圖片,在圖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們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院,道路縱橫,車輛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主要從事什么工作?(工業、商業、服務業)(添加了更多的圖片,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差異的表格。誰來說說?(師出示表格內容)……

(二)小組合作

同學們,前面我們了解了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樣形成的嗎?什么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區分布的形態是怎樣的?(板書:形成、分布、形態)

_

三)交流展示,師總結

(一)承接:請同學們看屏幕,這里有四幅圖片:沙漠、極地、高山、平原。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你是一個原始部落的首領,你會帶領你的子民選擇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選擇把家安在D這里,也就是平原地區。哪個小組起來說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區,B是寒冷的北極,C是地勢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在比較中我們發現,自然環境的優劣對聚落的形成與分布有很大的影響。(出示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影響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結:哪位同學可以總結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體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什么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區分布的形態是怎樣的?(出示圖片,生答)

1、承接:同學們,我們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聚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風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當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們就以西亞的民居和東南亞的民居為例,學習聚落與環境的關系。請同學們閱讀課本91頁內容,完成導學提綱內容。(板書:民居與環境)

2、小組內交流答案。請同學們看屏幕,西亞的民居、東南亞的民居,他們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么特點?這位同學,你起來說一下,好,誰還有補充?這位同學,你說!很好!最后老師來總結一下,請看屏幕!……(師看屏幕講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生活關系密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

三、拓展延伸: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們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威海這里有沒有與我們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誰來說說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我們威海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區有沒有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請大家再看一組圖片。(出示江南水鄉、蒙古包、泰國高架屋、日本的輕木質房屋、云南麗江古城等圖片并講解)。云南麗江古城是我國的傳統聚落,我們國家還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傳統聚落,對于這些聚落,我們是應該保護還是拆除呢?請同學們讀課本90頁,思考這個問題。(保護or拆除)(保護,并且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類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館和窯洞旅館圖片加以講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觀察其建筑外貌,分析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使學生對于聚落與環境的關系理解的更為深刻)

四、鞏固: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記憶一下課本上的重點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了解了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的差別;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五、課堂總結。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電子版篇5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七、教學用具:

掛圖、多媒體

八、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課內容。

請同學說說歐洲的地理位置和輪廓、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歐洲西部的各個國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簡單易記,但是歐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還在于歐洲西部的經濟和旅游業。

學生活動:幻燈演示歐洲的特產和風景讓學生說說。

(三)教授新課:

板書:

一、雄厚的經濟實力

(對照書54頁圖簡單介紹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導學生讀統計圖。)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

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簡單介紹,結合幻燈讓學生了解)

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有發達的農牧業

利用書55頁閱讀材料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

瑞士——鐘表

瑞典——造船、汽車、機器制造業

丹麥——畜產品“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

挪威——水產品

板書二、繁榮的旅游業1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午夜的太陽

瑞士——“世界公園”的稱號、冰雪皚皚的山峰、世界表都伯爾尼

西班牙——陽光燦爛的海灘、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國——田園風光、“藝術之都”巴黎、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羅馬、龐貝古城、狂歡節

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德國——慕尼黑的啤酒節

(四)小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作業: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電子版篇6

極地地區教學目標

1.了解兩極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

2.理解在兩極地區開展科學考察活動和環境保護的原因,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要求

1.了解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及范圍,并且能夠說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環境特征;理解在兩極地區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2.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能夠根據兩極的氣溫比較圖比較兩地自然環境的差異。

3.感受科學家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增強保護兩極地區環境的意識,認識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結構分析本章內容共一節,分為“冰雪覆蓋的地區”、“科學考察的寶地”和“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三個標題。三個標題會使學生對極地地區的了解逐漸深入。首先了解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集中體現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環境,造成了當地有特色的資源,如冰川、動物。同時也使得那里人跡罕至,留下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環境,這個天然的實驗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但科學家和開發者的到來必然會打破這里的寂靜,“極地地區應該如何開發、利用?科學家在考察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人們應該怎樣對待這片潔凈的土地?”這是人們正在面臨的嚴峻問題。三個問題一步步地深入,會使學生從知識到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對極地地區有全面的了解。

內容點析

1.關于極地地區特殊的位置。教材將讀圖的過程和對極地地區位置的理解滲透到了活動當中,首先通過這兩幅圖可以了解兩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圍,這是理解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的基礎;第二,讓學生明確環繞南極大陸的各大洋和北極地區中心的大洋,南極能夠同時被三個大洋環繞,這是由其特殊位置決定的,同時海洋與陸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極地地區尤其是極點,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會出現較為特殊的現象,問題3的安排即是讓學生對此有一定的體會。由于是經線的交匯處,在極地地區還會出現時間等一系列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極地地區的特殊位置,而這些恰恰是前面學習“地球和地圖”時容易被學生忽略的問題。另外,還需要使學生明確北極和南極是兩個點,而極區的范圍則大致在極圈以內,這與平時的說法有出入。

2.對圖10.1和圖10.2的判讀。兩幅圖均為極投影圖,這種地圖在其他的章節中幾乎沒有出現過,因此要讓學生通過對兩圖的判讀,提高對這種圖的識別、分析能力,尤其是在這種地圖上辨別方向的能力。活動中的問題3起到了一定的啟發學生的作用。教師還應該進行更加深入的訓練(詳見教學建議)。教材將兩圖放在一起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便于學生對比兩個地區的情況,如海陸分布的狀況。而這些也為后面的活動和教學內容作了很好的鋪墊,北極地區的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均比南極高,人們對南極的考察多于北極,都有這方面的原因。

3.關于南極的自然環境。南極的環境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氣溫低、降水少、風力強。教材通過兩個閱讀材料使學生對此有感性的認識,同時用“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風庫”高度地概括了南極氣候環境的主要特征。在這里需要給老師們明確幾個問題。①“冰雪高原”的“高”是如何造成的?南極本身陸地的海拔高度并不是特別大,但冰川的厚度非常大,所以形成了“冰雪高原”。這是長時間氣溫過低,降雪日積月累的結果。②南極之所以成為世界的“冷極”,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南極洲幾乎全部位于南極圈以內,緯度高,地面接受太陽光熱少;南極洲平均海拔較高(平均海拔2<?350米);南極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著,冰雪對陽光有強反射。③“白色沙漠”說明南極降水相當少,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有:第一,南極位于極地高氣壓帶,空氣以下沉運動為主;第二,南極上陸地面積廣闊,而海洋面積小;第三,常年受極地大陸氣團的控制。④為什么南極和北極相比風力更大?這與南極的.低溫有較大關系。南極由于氣溫比北極低,因而產生非常強烈的低氣壓中心,會造成比北極更大的氣壓梯度力,所以南極會有“風庫”之稱。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更多的例子,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條銹跡斑斑的鐵鏈,可以被南極的大風吹得光亮如新。”

4.將生物資源直接放到自然環境的后面,而沒有與其他資源一起介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首先是為了突出極地地區寒冷的氣候對當地的生物造成的影響;第二,南極的企鵝和北極的北極熊也是極地地區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它們本身就是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

5.使學生能夠了解兩極地區在景觀上的差異及各自的代表性動物,并通過文字體會這些動物對極地地區特殊環境是如何適應的,進一步理解環境對生物的進化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6.教材通過兩則新聞報道使學生了解我國在南極建設的兩個考察站。同時,在活動中又提出兩次建站都是在2月,時間問題的提出,便于學生結合實際體會“極晝”、“極夜”現象給極地地區帶來的具體問題。

7.教材將極地地區的自然資源放到標題“科學考察的寶地”下,更突出了這些資源的科學價值。在礦產資源、淡水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未被人類破壞的自然環境當中,有的是由于其他地區日益缺乏而顯得更加珍貴,但對人類意義更大的應該說是原始的自然環境,它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極地地區之所以成為“科學考察的寶地”,根本原因還是由于它們的特殊位置。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氣候,寒冷的氣候使得那里人跡罕至,沒有人的破壞才能夠使歷史的遺跡得以完整保留。正是因為極地地區具有這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所以人們應該合理地利用,并且保護好“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凈土”。因此,從邏輯關系上看,這一標題既是上一標題的結果,也是下一個標題的原因。

8.煤本應該形成于溫帶地區,目前卻出現在寒冷的南極,說明南極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質年代應該是溫暖濕潤的氣候,能生長高大植物,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經地質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隨大陸漂移至現在的位置。

9.以其簡單明了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科學考察的基本過程,同時也便于學生理解活動的第2題中秦大河的那段話,體會極地科考的價值所在。

10.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通過對人類的一次穿越南極活動的描述,使學生加深了對南極地區惡劣環境的印象,最重要的是體會科學家們追求科學真理,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

11.對日本捕鯨的報道引出了對極地地區的和平利用和環境保護問題。主要措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際間的合作,如《南極條約》的簽定,教材107頁的那段課文,使學生了解到國際間對此做出的工作,以及我國對此問題的態度,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另一方面是個人的行為,教材通過108頁的閱讀材料介紹南極考察隊員的環保行為,這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教師可將本章的教學分為2課時。

【新課引入】

對于本節的內容,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來進行導入和組織教學。假設學生就是一位將要隨科學家到兩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人員,那么他需要了解哪些有關問題呢?首先需要對兩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及自然環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氣候狀況,以便做好著裝上的準備,其次需要確定考察時間,這是由它們特殊的緯度位置決定的;第三,要考慮科學家考察的原因所在,這樣就促使學生了解兩極地區的各種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以及科學研究的資源),同時可以討論一下人類考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類更好地進行可持續發展;最后還需要組織學生討論:“在科考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這主要涉及到對極地地區的和平利用和保護問題。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會很自然地將一系列教學內容組織起來。為了讓學生體會南極地區與北極地區的差異,教師還可將學生分為兩個組,讓他們分別進行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和思考,最后各自來匯報,這樣個別活動與集體討論相結合,學生能夠充分地思考,在比較的過程中也會理解得更深刻。

【冰雪覆蓋的地區】

1.教師在引入教學內容時,除了按照上述的思路之外,還可提出一些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只有一個經度和一個緯度?有沒有幾條經線同時經過的地方?”“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跨越了多大的經度范圍?位于東半球還是西半球?”。這樣做可以起到以下幾方面的作用:①考察學生對經緯網的理解;②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③深入理解極地地區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特殊性,為后面的學習作一個鋪墊。

2.教師可以結合后面的活動1讓學生讀圖,了解兩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和范圍,為理解其自然環境打下基礎。同時指導學生注意觀察:①兩地的海陸狀況如何?②長城站在中山站的哪個方向?問題一是為活動2打下基礎,問題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極地投影圖的能力。極地投影圖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較難理解,可采取一步步深入問題的辦法引導學生思考:①圖的中心點是什么地方?②圖中以南極點(或北極點)為中心向外呈放射狀的一系列直線表示什么線?③圖中以南極點(或北極點)為中心的一個個圓圈表示什么線?④圖中的方向如何確定?⑤地球自轉方向在這張圖中如何標注?

3.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這一部分,可先讓學生來談對南極和北極的印象,然后再讀關于冰山和南極大風的兩段閱讀材料,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幾幅照片,最后總結概括。在此過程中,盡可能地讓學生對比一下兩極地區的情況,并探求原因,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學生對“白色沙漠”可能不會有體會,這時可讓學生查找撒哈拉地區及其他沙漠地區的降水狀況,比較的結果可以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指導學生看圖10.3和10.4,結合文字體會動物對極地地區嚴寒氣候的適應性。同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兩地區從景觀上有怎樣的差別。

5.活動2主要是讓學生對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作一下對比,活動要結合前面對兩幅極地投影圖的觀察來進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將南北極的溫度和人體體溫以及水的冰點來對比,突出一下極地地區環境的惡劣程度。第二步再對比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明確南極地區的環境更加惡劣。

【科學考察的寶地】

1.這部分可以通過幾個問題來讓學生來考慮:①人們最初去南極是出于什么目的?現在的目的是什么?②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學家去南極考察?最吸引他們的是什么?③科學家是怎么進行科學研究的?④考察的過程中,科學家將會遇到什么困難?⑤北極有哪些研究和考察價值?⑥對兩極地區的考察已經分別到了怎樣的程度?

2.這一部分也可以這樣來引入:先讓學生閱讀兩則新聞,了解我國現有的兩個南極科考站,另外還可讓學生看一下前面極地投影圖,了解世界各國在南極的科學考察情況。同時結合前面的活動2提問:“南極的自然環境這么惡劣,為什么還會有這么多的科學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們?”這樣引發學生去了解其中的原因。

3.在講授南極的大量固體淡水資源時,可以將冰川在淡水中所占的比例介紹給學生,突出南極地區的淡水資源對人類的意義。而南極的科學價值,則需要讓學生結合“圖示科考”和后面活動中秦大河的那段話來討論。同時在明確其重要的科學價值之后,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南極會有這么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最終又落實到了南極的自然環境上面。

4.教師在介紹極地地區的礦產資源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煤應該在什么條件下才能夠形成?”(溫帶地區,有大片的森林)“那么為什么在極地地區會出現煤礦或油田、氣田?”當學生回答有困難,可提示學生從大陸的漂移來考慮,這是對前面知識是否靈活掌握的檢驗。

5.閱讀完“穿越南極”這段材料之后,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從科考的路線來看,隊員們的前進方向是如何改變的?”這是對前面讀圖能力的鞏固。

6.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環境特征及資源狀況可以對比來看,教師可以在這一節的學習結束之后,安排學生列表對比。南極北極海陸狀況中間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圍中間是北冰洋,周圍是亞、歐、北美三洲的陸地和島嶼氣候狀況氣溫低、降水少、風力大終年冰封,但不如南極冷資源狀況礦產,冰川,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環境主要為礦產資源代表動物企鵝北極熊

【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關于日本捕鯨的報道,并搜集更多的相關資料,使學生了解兩極地區面臨的生態環境危機,同時學生會認識到一些國家虛偽的面目,假借科學研究的名義而發展本國的經濟。結合活動1討論:“面對著最后一塊凈土,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措施?”。討論的結果最終要落在兩點:一是簽定條約,進行國際間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護生態環境;二是加強個人的環保行為。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2.教師可以利用活動2的形式,讓學生在課下做北極地區環保與利用的宣傳活動,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既了解了相關的事件與知識,又在教育別人的同時教育了自己。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電子版篇7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巴西人種構成特征;

2.經濟特征及主要熱帶經濟作物;

3.如何進行熱帶雨林的合理開發與環境保護?

4.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分小組,每個小組5~6個同學為宜;書籍或網上查詢資料、城市化問題社會調查。

2.教學器材:世界政區掛圖、投影圖片、有關文字、圖片或錄像資料、分組競賽題簽及試題。

3.教學課件:“巴西面積、人口資料表”、“巴西的人種構成圖”、“巴西主要礦產資源及分布”、“熱帶雨林的作用”、“城市化問題”。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根據2002年夏季進行的世界杯足球賽,冠軍隊是巴西這個“足球王國”引出課題。

教學新課

(板書) 第二節 巴 西

一、民族大熔爐的縮影(板書)

教師:(展示世界政區掛圖)從這幾幅地圖中,能讀出有關巴西的什么信息?

學生:自由發言

師生小結:從所屬大洲、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區、世界最大的河流、熱帶氣候等方面小結。

教師:(出示巴西人口、面積資料表)請同學們說出世界上面積大于巴西,人口多于巴西的國家名稱。

學生:面積大于巴西的國家有: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

人口多于巴西的國家有: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 國土廣大的熱帶國家(板書)

教師承轉:下面我們來了解這個國家的開發歷史。

教師:請同學們看課本的有關文字,討論分析并回答幾個問題。

A.當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B.瑪雅文明是什么意思?

C.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誰?到達了什么地方?

D.“黑人奴隸從哪里來”為什么要、販賣黑人奴隸?

E.巴西的開發歷史有什么特點?

學生:看書討論回答并指圖說明。

師生小結:

具有濃厚殖民色彩的歷史(板書)

學生讀圖:課本插圖“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種人的含義及形成原因。 教師:(展示巴西的人種構成圖)這兩幅圖說明巴西的人種構成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這樣?

學生:討論、回答。

3.種族復雜,有大量混血種人(板書)

教師:種族的融合,必然導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發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教師指導:教材提供的“活動”――“巴西的鄰國”。

學生閱讀:閱讀A、B、C三個圖文資料,解釋這些資料說明的問題。

教師舉例:巴西的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

教師承轉:巴西是拉丁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它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又有什么樣的工農業特征?

二、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板書)

1.“二次大戰”之前的經濟特征(板書)

教師指導:同學們閱讀課本資料“巴西的資源”。

師生總結:單一生產農礦產產品,現代工業不發達(板書)

2.“二次大戰”之后的經濟特征(板書)

教師:“二戰”后,巴西經濟發展較快,尤其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逐步改變單一經濟結構。

讀圖提問:同學們看教材圖“巴西的農產、礦產和工業”,從圖中可以讀取什么信息?

學生充分活動,積極發言

師生總結歸納:

a.鐵礦——伊塔比拉露天鐵礦(板書)

教師: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礦產資源?

學生:(略)

教師承轉:從圖中我們看到巴西有煤炭和石油這些能源礦,但是巴西缺少優質煤。石油產量也不多,那它的能源主要是什么呢?

學生討論:教材“活動”——巴西解決能源短缺的方法,自由發言。 教師:由于巴西水能資源豐富,全國90%的電力靠水電,并且與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上

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

b.水能——伊泰普水電站(板書)

教師拓展:我們國家正在進行一項偉大的工程——長江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建成后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

承轉:巴西利用本國豐富的鐵礦資源和水能,迅速發展了現代工業。 c.工業——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等(板書)

教師:巴西主要的工業部門是什么?重工業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羅、里約熱內盧等地區?

學生思考回答(略)

d.農業——咖啡、甘蔗、柑橘(板書)

教師:巴西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帶?結合圖“巴西的地形”,說明這里有哪些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引導學生從地形、氣候、海運交通、城市消費等方面分析。) 總之,巴西經過戰后幾十年的建設,成為了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 課堂小結(略)

中國人對珠穆朗瑪峰的最早發現、命名與1975年首次精確測量

早在清朝康熙年間(1719年)的“皇輿全覽圖”就標出了朱母郎馬阿林(即珠穆朗瑪峰),1858年被英國人篡改為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1951年王勤堉首先提出應恢復珠穆朗瑪的名稱,1952年中國政府正式恢復珠穆朗瑪峰的名稱。1958年,林超發表《珠穆朗瑪的發現與名稱》論文明確提出:“把此山峰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在地圖上的,則是1715年至1717年到西藏測量的中國測量隊員勝住、楚兒泌藏布和蘭本占巴。”1975年,國測一隊首次對珠穆朗瑪峰進行精確測量,通過6000米以上的6個測繪點,測得海拔高程為8848.13米,先后被世界各國使用;2005年國家測繪局應用3S及現代地球物理技術,測得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為8844.43米。這項結果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各國的承認(1975年數據停止使用)。

1935年,胡煥庸提出黑河(愛輝)—騰沖線即“胡煥庸線”,首次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規律

胡煥庸于1935年在《論中國人口之分布》中提出黑河(愛輝)—騰沖一線,將我國分為東南和西北人口疏密懸殊的兩部分,東南半壁人口密度較大,以占國土36%的面積集中了全國96%的人口;西北半壁人口稀少,占國土64%的面積上,其人口僅占全國的4%,后人稱這條線為“胡煥庸線”。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利用ArcGIS進行的精確計算表明,按胡煥庸線計算而得的東南半壁占全國國土面積43.8%、總人口94.1%,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85人;西北半壁占全國國土面積的56.2%、總人口的5.9%,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4人。東南半壁與西北半壁總人口之比仍為94︰6。

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以劉東生、施雅風、孫鴻烈等領導的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取得一系列重要發現

①發現喜馬拉雅地熱帶:東西綿延2000公里,數量多、時代新、溫度高、水熱活動顯示類型豐富,構成環球地熱帶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填補了地熱學科的空白。②提出青藏高原隆起過程及高原季風的形成演化:將360萬年來隆起的階段性分別命名為“青藏運動”、“昆侖-黃河運動”及晚更新世的“共和運動”,相應地導致東亞季風不斷增強、黃土堆積、長江黃河水系形成、高原進入冰凍圈。③高原植被的地理地帶性:揭示喜馬拉雅山脈中、東段植被獨特的垂直帶性質及與水平地帶的關系;闡明高寒荒漠、高寒草原等植被的地帶性類型并提出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帶性理論。④確認雅魯藏布江正源與高原寒旱核心:確定杰馬央宗為雅魯藏布江正源,比斯文·赫定認定的庫比藏布長,水量也大;確證中昆侖山南翼-北羌塘高原為高原寒冷干旱的核心區域,并通過北緣的阿爾金山中段與嘎順戈壁一帶相連,構成亞洲高地干旱核心。⑤確定湖泊的成因及湖泊化學特征變化的地理地帶性:論證了高原上大多數湖泊都是地殼抬升過程中發生斷裂或擠壓而形成的“構造湖”;實測了大量湖泊的水深、動力、水溫等,發現許多大中型湖泊具有熱儲備的特征;高原湖泊的化學特征具有明顯的地理地帶性變化規律等。⑥通過對青藏高原冰芯的研究,揭示了歷史氣候的變遷。

20世紀50年代開始,朱震達等發現中國沙漠的形成與移動規律

1952年,鐵道部勘測設計院與中科院地理研究所開展騰格里沙漠南緣風沙地貌和沙丘移動的定位觀測研究,1954年在寧夏中衛沙坡頭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風沙觀測站。1959年中國科學院成立治沙隊,對中國各大沙漠進行綜合考察。朱震達等從沙漠地區第四紀古地理、下伏沉積物組成、分異特點入手,提出“就地起沙”的論點,闡明了從沙餅到沙丘鏈的發育過程、沙丘移動與沙丘高度的關系,從而揭示了各種形態沙丘形成的基本過程和移動規律。

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的發現和測量

1976年和1978年,長江水利委員會對長江源進行了兩次實地考察,確認長江有三源,北源楚瑪爾河,南源當曲,而發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姜根迪如冰川的沱沱河為正源,經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量算的長度為6300公里。1952年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河源進行了考察,確定約古宗列渠為黃河正源,黃河全長5446公里。1978年,青海省測繪局再次組織人員進行黃河源考察,提出卡日曲為黃河正源。關于瀾滄江的源頭有十幾種說法,1999年6月中國科學院遙感所考察測量的結果是,其源頭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吉富山,海拔5200米。從這里算起,瀾滄江(湄公河)的長度是4909公里。

497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标策网-专注公司商业知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 菲希尔X射线测厚仪-菲希尔库伦法测厚仪-无锡骏展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布袋除尘器-单机除尘器-脉冲除尘器-泊头市兴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布袋除尘器|除尘器设备|除尘布袋|除尘设备_诺和环保设备 | 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SF6在线监控泄露报警系统-武汉中电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头条搜索极速版下载安装免费新版,头条搜索极速版邀请码怎么填写? - 欧远全 | 耐力板-PC阳光板-PC板-PC耐力板 - 嘉兴赢创实业有限公司 | 带式过滤机厂家_价格_型号规格参数-江西核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市哲铭油墨涂料有限公司,水性漆生产研发基地 | 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卫生级蝶阀,无菌取样阀,不锈钢隔膜阀,换向阀,离心泵 | 变色龙云 - 打包app_原生app_在线制作平台_短链接_ip查询 | 不锈钢闸阀_球阀_蝶阀_止回阀_调节阀_截止阀-可拉伐阀门(上海)有限公司 | 灌装封尾机_胶水灌装机_软管灌装封尾机_无锡和博自动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焊接减速机箱体,减速机箱体加工-淄博博山泽坤机械厂 | 自动气象站_气象站监测设备_全自动气象站设备_雨量监测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精密模具-双色注塑模具加工-深圳铭洋宇通 | 干粉砂浆设备_干混砂浆生产线_腻子粉加工设备_石膏抹灰砂浆生产成套设备厂家_干粉混合设备_砂子烘干机--郑州铭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彼得逊采泥器-定深式采泥器-电动土壤采样器-土壤样品风干机-常州索奥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沥青车辙成型机-车托式混凝土取芯机-混凝土塑料试模|鑫高仪器 | 软文世界-软文推广-软文营销-新闻稿发布-一站式软文自助发稿平台 | 杭州标识标牌|文化墙|展厅|导视|户内外广告|发光字|灯箱|铭阳制作公司 - 杭州标识标牌|文化墙|展厅|导视|户内外广告|发光字|灯箱|铭阳制作公司 | 「阿尔法设计官网」工业设计_产品设计_产品外观设计 深圳工业设计公司 | 软启动器-上海能曼电气有限公司 真空搅拌机-行星搅拌机-双行星动力混合机-广州市番禺区源创化工设备厂 | 釜溪印象网络 - Powered by Discuz! | 法兰连接型电磁流量计-蒸汽孔板节流装置流量计-北京凯安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深圳宣传片制作_产品视频制作_深圳3D动画制作公司_深圳短视频拍摄-深圳市西典映画传媒有限公司 | 重庆中专|职高|技校招生-重庆中专招生网 | 消泡剂_水处理消泡剂_切削液消泡剂_涂料消泡剂_有机硅消泡剂_广州中万新材料生产厂家 | 济南拼接屏_山东液晶拼接屏_济南LED显示屏—维康国际官网 | 商用绞肉机-熟肉切片机-冻肉切丁机-猪肉开条机 - 广州市正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不锈钢电动球阀_气动高压闸阀_旋塞疏水调节阀_全立阀门-来自温州工业阀门巨头企业 | 吸音板,隔音板,吸音材料,吸音板价格,声学材料 - 佛山诺声吸音板厂家 | 硫化罐-电加热蒸汽硫化罐生产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蜂窝块状沸石分子筛-吸附脱硫分子筛-萍乡市捷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膏药贴牌-膏药代加工-膏药oem厂家-洛阳今世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联网门锁|校园联网门锁|学校智能门锁|公租房智能门锁|保障房管理系统-KEENZY中科易安 | 首页-恒温恒湿试验箱_恒温恒湿箱_高低温试验箱_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_苏州正合 | LED灯杆屏_LED广告机_户外LED广告机_智慧灯杆_智慧路灯-太龙智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合肥活动房_安徽活动板房_集成打包箱房厂家-安徽玉强钢结构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DWS物流设备_扫码称重量方一体机_快递包裹分拣机_广东高臻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辐射仪|辐射检测仪|辐射巡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表面污染检测仪|辐射报警仪|辐射防护网 | 铣床|万能铣床|立式铣床|数控铣床|山东滕州万友机床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