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案
看雪教案篇1
教育目標:
1、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建設(shè)家鄉(xiāng)、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
2、通過小組的調(diào)查探究活動,對自己的調(diào)查探究的成果有喜悅感和成就感,在活動感受合作與交流的樂趣。
3、使學生知道臺灣是我國的領(lǐng)土,是我們祖國大家庭的一分子。
發(fā)展目標:
1、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己家鄉(xiāng)的美麗風光以及風土人情,從而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2、綜合運用美術(shù)、語文等學科知識,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其他學科、社會生活有機結(jié)合起來。
能力目標:
1、學生學會通過實地觀察、采訪、查書和上網(wǎng)等手段搜集有關(guān)的信息。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活動計劃:
1、使學生明確本次實踐活動的意義,提出本次活動要求。
2、在自己生活環(huán)境里進行實地觀察,搜集威海的有關(guān)資料的方法。
3、在搜集威海圖片資料的同時,也搜集自己在生活中的照片等。
活動設(shè)想:
本次活動分三個方面:
1、首先指導學生給臺灣的小朋友寫一封邀請信,向臺灣小朋友介紹威海的美麗風光,(重點介紹的威海下雪的情景)以及風土人情,在活動中既培養(yǎng)了觀察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2、搜集威海的圖片以及同學們在生活中的照片,并要做資料介紹,在班級進行交流,并模擬向臺灣小朋友做介紹,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景,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把眼中的威海用畫筆畫下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也達到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
活動反思: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lǐng)域”,“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新的語文教學要求我們除了在語文課堂上和課本中學習語文外,還要從生活中學語文,從生活中吸取語文知識。本次活動就是遵循這一理念,通過小組的調(diào)查探究活動,對自己的調(diào)查探究的成果有喜悅感和成就感,在活動感受合作與交流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建設(shè)家鄉(xiāng)、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生活有多寬,語文就有多廣。
看雪教案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
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教學關(guān)鍵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質(zhì)疑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具
多媒體
課時
兩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老師昨天布置同學們?nèi)ゲ檎矣嘘P(guān)描寫西湖的詩句,能背多少?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墒侨绻?,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走進張岱的《湖心亭看雪》?!?/p>
二、檢查預習
1、注音
更定毳衣霧凇沆碭一芥
2、解詞
更定拿擁毳衣霧凇沆碭一白長堤一痕
一芥焉得更大白客此者
三、初讀課文
1、請一男一女同學初讀課文,看看他讀音和停頓正不正確(音樂、幻燈)
2、再請以同學讀課文或老師范讀或放音頻。
學生活動,可分成兩組,每組一段,疏通課文,提出疑問。
3、疏通文意。
四、齊讀課文
思考:①、找出課文頗為嚴重的前后矛盾的錯誤。
明確:“獨往湖心亭看雪”之“獨”與“舟中兩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和張岱商量一下讓他改改?
我建議先不急,等咱們深入鉆研了課文再作定奪,說不定這其中另有奧妙呢!
思考:②、課文中那個詞形象的概括出張岱的形象?
朗讀: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思考:③、“癡”字通俗的講是什么意思?
呆、傻、笨,舉止不同常人
五、小結(jié)
六、布置作業(yè):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解釋詞語。
2、介紹作者。
二、齊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問:課文哪些的方寫出了張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什么聲音都沒有。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萬籟俱寂)
問:從哪個感覺器官來描寫的?(聽覺)
問:讓人想起柳宗元什么詩句?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從什么感覺器官描寫的?(視覺)
師: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并且是晚上八點以后,也許你正在看電視,也許在做作業(yè),也許已準備睡覺了,可我們的張岱,居然在這時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癡人首先是行為癡
歸納:——癡行
2、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我們一起看看景物描寫有沒有怪異之處?
齊讀“西湖夜雪圖”:“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問:請問,這段對“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明確:景物特點:空寂、悠遠、脫俗
寫法:白描寫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來寫,“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多與少、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空寂、悠遠、脫俗的意味。在這幅空寂、悠遠、脫俗的“西湖夜雪圖”中,張岱把自己融入了蒼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癡人眼中有癡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罷了。
歸納:——癡景
3、問: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后文突然又寫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壞了?咱們先到對話中去找。來,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問: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請?zhí)畛鰜怼?/p>
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師:看來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強飲三大白而別”,雖然不會喝酒,但還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師有一疑問啊: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后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電話不留E-mail,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因為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祿高低、姓甚名誰,只知他是他鄉(xiāng)游子,今日相逢,后會難期。不愿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里
師:我們現(xiàn)在來看最初我們發(fā)現(xiàn)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shù)不清楚人數(shù)嗎?是張岱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嗎?根本就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那他的眼中只有什么呢?
明確: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屬于自然的。
歸納:——癡心
四、走近作者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為什么有寒冰呢?請看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注釋一。
明確:“崇禎”“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大明已亡,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余生罷,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帶有淡淡的哀愁。
五、總結(jié):同學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透過癡行癡景觸摸到了并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癡人之癡心。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xiàn)實中透不過氣來了,于是,他們只有在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凈的空氣。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宿。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癡吧:(幻燈)“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p>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利用白描寫法寫人或物的片斷。
板書設(shè)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癡行
癡{癡景白描
癡心
教學后記
看雪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誦讀、美讀,領(lǐng)會湖山空靈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寫景之筆。
3、說人、話情,見識人物閑雅之趣。
【教學重點】
誦讀、美讀,疏通文意,體驗西湖夜雪的空靈境界。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西湖詩詞。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圖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學習張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隨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誦讀
疏通文字。
1、讀:
第一步,讀順:請一兩位同學嘗試讀文,同學點評。
第二步,讀齊:集體嘗試齊讀,讀準確,讀出節(jié)奏。
第三步,閱讀:自由朗讀,逐字逐句地仔細閱讀。
2、理:
第一步,理出要點: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要素設(shè)置成問題投影出來。要求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討,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會要點:要求同桌配合,一學生美讀,一學生翻譯。隨意抽取同桌組合,匯報讀與譯的情況,重點字詞作特別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請兩位同學分別串譯課文一二兩節(jié),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讀:
再次齊讀全文,讀出抑揚頓挫之勢,讀出聲情并茂之感。
三、賞景
寫景技法。
多媒體特寫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
1、說說此寫景之語妙在何處?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意見。
參考:
⑴妙在扣景之特征。
⑵妙在用樸素之語。(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質(zhì)樸,不事雕琢。)
⑶妙在構(gòu)悠遠意境。
2、拓展:顯示異曲同工的詩:清朝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體味、感悟。詩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p>
3、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說人
閑雅之趣。
1、找關(guān)鍵字“獨”、“癡”,把握人物的品性。
2、補充:張岱《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
五、結(jié)篇
復讀鞏固。
六、作業(yè)
搜集其他寫雪的名句或名篇。
看雪教案篇4
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4、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課文學習中理解白描手法并懂得怎么樣運用白描手法。
2、初步學習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作者的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和流露出的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運用白描來寫景的手法。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方法:
同讀、同議、同寫、同評;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鋪墊引入
“未若柳絮因風起”,浪漫!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飄灑灑的雪花,無時無刻不在激動著我們,讓我們享受著熱烈、靜穆、自由。我們可以堆雪人、滾雪球、做冰雕……啊,下雪,真的不錯哦!雖然我們這里雪未下,但我可以帶你們?nèi)ノ骱惺芤幌卵┑那槿づ丁6嗝襟w顯示“雪景”,導入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朗讀感知
1.教師設(shè)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或者聽錄音,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提示學生注意幾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霧凇(sōnɡ)沆碭(hànɡdànɡ)一芥(jiè)
2.學生個讀,學生點評,學生分組讀
3.再讀課文,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zhì)疑。
(2)組內(nèi)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并解難。
(3)集中釋疑。后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三、品讀體味
1.多媒體顯示學生最感興趣的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同學意譯,學生明確: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可結(jié)合配套插圖,回放一下雪景的畫面。
四、問題探究
1.作者在描寫雪景的時候,具有怎么樣的特點呢?
在學生思考、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多媒體顯示兩段有關(guān)描寫雪景的文字,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掌握一種新的描寫方法。
(過渡)你們認為白描是不是只用于寫景呢?不是的,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于寫人的范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多媒體顯示:)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幾個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說說所提供的畫面,其余同學來做一個點評。
2,多媒體出示:“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湖心亭巧遇一事。你們認為作者在寫景和敘事的時候融入了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可適當提示,學生明確。
五、齊讀齊背,再品味
六、遷移運用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1、學生背誦《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p>
2、學生思考,交流。明確。
3、試著運用白描手法,模仿寫一段關(guān)于雨、霜、或者其它的文字,好嗎?要注意情感與景的交融哦。
看雪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學重難點:
正確認讀9個字,正確書寫6個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1、師:同學們,秋天過去,冬天到了,你們最盼望什么呢?(學生口答)
師:是呀,伴隨著冬天的到來,紛紛揚揚的雪花輕輕飄落,地上鋪一層厚厚的雪毯,樹上掛滿了蓬松松、亮晶晶的雪球,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時,你們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
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樣子,老師也想分享你們的快樂,告訴老師,大雪過后,你們是怎樣玩的?(學生回答)
看著這樣美麗的雪景,心情怎么樣?
2、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關(guān)于雪的文章。
教師板書課題──12、看雪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學問,學問,愛學,善問。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帶著你的問題讀課文,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好了,咱們的“快樂讀書”開始吧?
1、自由朗讀課文。你們讀書的`時候,老師有兩點提醒,可以接受么?
(1)、邊讀書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劃出有生字的詞語,對照拼音,多讀一讀。
⑵、劃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
2、大家讀書可真認真,老師想考考大家,怎么樣?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課文
(2)課件出示難讀的句子。
a、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
b、過春節(jié)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
c、她順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
d、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e、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
f、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老師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有點難讀,咱們看著黑板練習讀一讀,特別注意讀準紅色的字詞。還可以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互相幫助一下。
指名讀,正音。最后全班齊讀五個句子。
(3)再讀生詞(出示活動詞卡)。
(4)多媒體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讀:
仗、銀、講、毯、店、省、櫥、指、接
(5)在小組里用巧辦法記一記這些字。
(6)全班交流記字方法。
(7)游戲:猜字謎。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儉節(jié)約少花錢。
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三、品讀課文,感悟內(nèi)涵
1、自由朗讀課文1~2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嗎?
2、說說你對臺灣的了解。
3、在小組里互相讀讀課文,讀完討論:臺灣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出示圖片)
4、出示文字,指導朗讀。
四、書寫生字
書寫“講、指、接、驚、故、仗”六個字。
1、觀察生字字形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互相提醒書寫時該注意什么問題。
3、教師范寫,學生觀察筆順并書空。強調(diào):這些字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應該寫得左窄右寬,“接”字右下的“女”,橫畫要長些;“故”字右邊是反文兒,不是折文兒;“指”右上是“匕”,不是“七”。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坐姿與執(zhí)筆姿勢。
5、展評學生作業(yè)。
五、課堂小結(jié),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看雪教案篇6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行文優(yōu)美,圖文并茂,適合兒童閱讀和學習的課文,作者用簡潔流暢的筆觸把我們帶進了寶島臺灣,講述了臺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見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xiāng)北京玩雪的情景,聽到了那濃濃的鄉(xiāng)音,看到了那深深的鄉(xiāng)愁,“什么時候能帶我們?nèi)タ纯茨钦娴难┠?”“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們和他們一起玩呢!”兩句話,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強烈的表達了海峽兩岸同胞盼望臺灣回歸,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
學情分析:
學生對海峽兩岸骨肉分離的原因知之甚少,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難度較大。教學時,要采用探究式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和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省、店”等10個生字,會寫“講、打”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學生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臺灣回歸,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寫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蘊含的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是難點。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學生收集的有關(guān)臺灣的資料。
3.中國地圖,雪景圖和雪景動畫。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你們喜歡雪嗎?還記得去年下雪時的情景嗎?
2、是呀,下雪時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整個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話世界一樣美。小朋友還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墒?,在我國臺灣省的小朋友卻不像你們這樣可以享受到雪帶來的樂趣,因為臺灣冬季較溫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里的小朋友是很難看的雪的。
3、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看雪》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檢查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讀一讀,把生字和讀不懂的詞、句劃一劃。
(引導學生邊讀邊畫邊想,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教師范讀,讓學生養(yǎng)成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的習慣。
3、學生我學會了什么字,知道它的音是什么樣的。
4、齊讀課文,讀通讀順。
三、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讀。
2.出示生詞卡,學生開火車讀,也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領(lǐng)讀。(課后“我會讀”)
臺灣省、商店、櫥窗、指了指、接著、講故事、鋪著、雪毯、銀裝、打雪仗。
3.出示生字卡,學生讀字音,可讓學生互相提醒,那些字的讀音不要讀錯。
“省、櫥、指、仗”等字都是翹舌音;“鋪”是多音字,在本課中讀“pu”。
4.交流識字方法。
這些字你在哪里見過,用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如:形近字比較:講――進、鋪――輔等;做動作:指、接、講、鋪等。
(讓學生用已經(jīng)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并有意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拓寬識字的途徑,充分體現(xiàn)了生活處處皆語文的教學理念。)
5.設(shè)計游戲鞏固識字。如:開火車讀、摘桃子等,讓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
四、學習課文(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里講了誰看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雪?看到了怎樣的雪?)交流以上問題(相機學習)
1、自由暢談:欣賞了北國冬日雪景,你想說些什么?
2、出示地圖,了解北京和臺灣的地理位置??筛鶕?jù)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自己找一找。
3、啟發(fā)想象。臺灣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4、假設(shè)你就是臺灣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帶著對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讀課文。
5、出示地圖,了解北京和臺灣的地理位置??筛鶕?jù)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自己找一找。
6、啟發(fā)想象。臺灣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7、假設(shè)你就是臺灣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帶著對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讀課文。
五、朗讀。
1.進入角色讀好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的對話。
默讀:把老師和小朋友說的話畫出來。
扮演角色讀:一生扮演老師,一生扮演臺灣小朋友,讀后師生評議,重點讀好幾個問句。
2.借助圖畫,讀美下雪時的景象。
看圖找句子:畫出描寫美麗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歡的詞、句多讀幾遍。
談感受:回憶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說說當時的心情。
讀句子:可以加動作表演讀,在讀中理解“飄著、鋪著、披著、堆、打”等動詞的意思。
積累詞句:把你喜歡的好詞佳句抄寫在積累筆記上。
3.讀最后兩個自然段,讀好孩子們“爭著問”和老師“深情說”的句子。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的一部份,臺灣人民本來就和我們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種原因,直到今天,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臺灣人民也很難和祖國大陸的人民團聚。臺灣小朋友盼望著到北京去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著臺灣的小朋友能過來北京看雪,一起玩兒。有一位熱情的北京小朋友還寫了一首詩來歡迎他們呢?
《歡迎臺灣小朋友》
一只船,揚白帆,
飄呀飄呀到臺灣,
接來臺灣小朋友,
到我們北京來玩一玩,
伸出雙手緊緊握,
熱情的話兒說不完。
拍著手一起讀一讀詩,一起來歡迎臺灣小朋友。
5、假如你就是北京小朋友,你會對臺灣小朋友說些怎樣的熱情話兒?
6、終于有一年冬天,臺灣的小朋友來到了北京,但是那年北京剛好沒有下雪。那么你會怎樣臺灣小朋友描述北京冬天的雪景,玩雪的情景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a)復習鞏固生字。
b)會寫課文里要求寫的十個生字,并能用這些生字組詞。
c)分角色朗讀對話,進一步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激發(fā)學生盼望祖國回歸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分角色朗讀
1同桌之間互練,師生分角色讀。
2表演讀。
復習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認讀。
2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
三、生字組詞,指導寫字
1、用要寫的生字組詞。
2、教師在田字格里范寫“奇”。請學生觀察字的結(jié)構(gòu),寫時應注意什么。這時教師再邊寫邊提示筆順。學生在書上描一遍,臨一遍,在本子上寫兩個字。
3、范寫“指”字,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了解字形特點,再描紅、臨寫。
4、其余生字請學生自己觀察、書寫。
四、總結(jié)本課學習情況。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