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拓展創(chuàng)新
小學美術教案拓展創(chuàng)新篇1
課題:
有趣的鞋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設計應用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欣賞并發(fā)現(xiàn)各種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風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過觀察討論,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與組成部分,學會用各種材料,使用各種方法設計制作一雙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嘗試各種不同材料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各種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運用廢舊材料美化教室的環(huán)境。
教具學具:
舊畫報、舊掛歷紙、剪子、膠、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欣賞教師帶來的各種鞋子,引導學生通過“看”,“想”,“說”,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點及組成部分。
2、發(fā)展階段
以小組為單位,在欣賞與聯(lián)想的基礎上,對各種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圖形和色彩的分析,討論。訓練學生敏銳的造型感覺,采用大膽的表現(xiàn)形式,獨立完成一雙有趣的,用料獨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組為單位,對各種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討論,分析,提示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聯(lián)想,找出根據(jù)各種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質地,圖形或色彩上產生不同效果。
(2)繪畫制作鞋子時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協(xié)調,鼓勵學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圖形,可以根據(jù)學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過直覺進行大膽隨意的創(chuàng)作。
三、學生制作,教師輔導:
學生做作業(yè)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由學生自由選擇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廣告紙,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鮮艷,強烈的色彩感覺,突出表現(xiàn)鞋子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四、教學拓展
1、可以使用各種廣告紙,舊畫報,采用碎紙粘貼的形式,產生馬塞克式的效果來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尋找各種不同顏色,圖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貼”,“縫”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創(chuàng)作。
3、用折紙制作立體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顏料添加花紋,顏色。
4、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一組鞋子的設計制作作品,并粘貼在廢舊的紙板上,同時為版面確定主題,美化設計,進行展示,評比。
小學美術教案拓展創(chuàng)新篇2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和區(qū)別對稱、不對稱(隨意)紋樣;學會對折一次剪紙的方法,剪出角花紋樣;培養(yǎng)學生手腦協(xié)調的能力和簡約、概括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1)對稱(對折后剪)與不對稱(隨意)剪的認識和剪貼方法步驟。
(2)角花的設計制作的步驟、方法
2、難點:
紋樣的簡約、概括、變化、虛實得當。
教學準備:
角花紋樣剪紙范品,。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開頭敘說。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jù)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于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后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shù)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jù)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yōu)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板書課題)
二、插入新知。
教師傳授角花的折紙方法。
(1)指導學生看書自學,教師提問:制作單個、兩個、四個相同的角花分別怎樣折紙?
1、制作一個角花:
2、制作兩個角花:
3、制作四個角花:
(2)學習設計描繪花紋。
(3)剪制紋樣。
請看老師剪。(教師示范剪)
是不是很難?你們自己剪剪看。學生試剪,教師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提請大家注意。針對學生在剪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邊講邊示范分解步驟:
(4)、貼。在考慮好構圖大小布局的基礎上開始粘貼。角花最好貼在有色底紋紙上。鼓勵同學們套色剪貼。
三、補充觀摩。
上教師將收集的圖案給學生看,稍加特色說明,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愿望。
四、隨后作業(yè)。
布置學生剪出大小形式各異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學可讓其粘貼在底紙上,提請注意底紙要盡可能把角花襯托明顯。教師巡行指點,并不斷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揚。
五、學生自評、師生互評作業(yè),課堂總結。
小學美術教案拓展創(chuàng)新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用黑色卡紙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藝術的特點。
3、增強對中國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了解。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皮影的圖片、文字資料。
2、準備黑色卡紙、針線、竹條、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選擇幾個傳統(tǒng)劇目或故事(民間故事、成語故事)。所選擇的劇目或故事,內容和情節(jié)應簡單、易懂。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學生之間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皮影的圖像和文字資料,談談他們所知道的皮影知識。
2、分組討論皮影戲中人物的造型特點。(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
3、指導學生
觀察教科書上的圖例、技法點擊欄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過程,想一想皮影該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針線縫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裝上木棍。
二、發(fā)展階段。
1、將學生根據(jù)劇目或故事,分成8組,分小組進行構思、合作創(chuàng)作。(提示學生要根據(jù)故事的內容和情節(jié)來考慮人物的造型特點。)
2、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3、未完成的可以在課后接著制作。
4、準備下節(jié)課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樣表演。
小學美術教案拓展創(chuàng)新篇4
教學目標
1.在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各種形態(tài)的線條,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xiàn)手法來自于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認識不同形態(tài)的線條會產生多種感覺,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學習用線條的不同形態(tài)表現(xiàn)思想情感,探索藝術的共性。
教學重點
認識線條的不同形態(tài)
了解線條表現(xiàn)出的情感,學會用線條的不同形態(tài)表達思想和情感
教學過程
1.游戲導入
每一位同學小時候大概都玩過這種游戲,它可以是一個人單獨操作,也可以是兩三個人共同操作。讓學生利用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毛線,自由選擇游戲方式。在翻線的過程中要注意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線條變化的不同形式。
2.欣賞幻燈片
幻燈片的內容涉及到建筑、服裝、雕塑、動物等。
天安門城樓:紅柱子——豎線
民族舞蹈動作——波浪線
老虎虎皮——虎皮紋線
教師邊帶學生欣賞邊讓學生回答,這些線條的特點是什么,不同點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讓學生觀察思考,在你的身邊,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著線條表現(xiàn)出的美。(可以將這些線條的存在形式進行分類)
例如,斑馬身上存在著線條的表現(xiàn)形式,(動物)竹林中也有線條的存在,(植物)還有北大橋、烈士塔等等(建筑物)
教師總結:
A.線條無處不在
B.它可以分為視覺的和聽覺的線
指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視覺的線
4.學生思考,課本上《紅色娘子軍》和《飛天》都是舞蹈圖片,但它們給人的感覺確是不同的,這是為什么?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去認識用不同形態(tài)的線條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5.閱讀,閱讀課本30~35頁的圖片,欣賞圖片中指示的線條,并談一談自己的感覺。
6.聽文章畫線,要求學生用筆在紙上畫出如下意境:
平靜的湖面,沒有一絲風;
調皮的小鳥,投進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層層漣漪;
狂風掀起了一層巨浪。
7.作品展示,教師及時進行評價。
8.課堂作業(yè)。
可出示兩種作業(yè)形式,供學生進行選擇:
作業(yè)①用線條作畫:我的生活(或情緒)。規(guī)則:老師請出一位同學,然后請他的好朋友用線條描繪出這位同學的心情。
作業(yè)②用線條畫出我的爸爸或媽媽。課后把自己畫得畫帶給爸爸媽媽欣賞,并將他們的評語收進藝術檔案夾。
小學美術教案拓展創(chuàng)新篇5
教學內容與目標
1、知道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了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和表現(xiàn)方法。
2、學習和掌握裝飾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裝飾色彩創(chuàng)作裝飾畫。
3、了解色彩的寫實性與裝飾性的區(qū)別,在教學體驗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了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和表現(xiàn)方法。學習和掌握裝飾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裝飾色彩創(chuàng)作裝飾畫。
教學難點:裝飾畫的造型突出夸張變形,色彩對比強。教學準備:欣賞用的范畫資料,繪畫工具、材料,拼貼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裝飾畫中的牛與自然界中的牛對比有什么不同
揭示課題:裝飾色彩
二、新知
1、講授裝飾色彩。裝飾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進行夸張和對比,色彩鮮艷,對比強烈,給人以質樸、真摯的感受。民間的裝飾色彩常用補色的對比關系如:紅與綠,橙與藍,黃與紫
2、欣賞分析作品
①、農民畫《耱地》
師:裝飾色彩常常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樣。雖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對自然色彩的復制。你看《耱地》里的牛多漂亮!可是生活中的牛真有這么多色彩嗎?農民畫家敢于把牛畫得這么艷麗,顯示了他們對色彩的豐富想象力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②、學生優(yōu)秀作品
比較寫生色彩與裝飾色彩上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嗎?
三、作品展覽,激發(fā)創(chuàng)作激情
優(yōu)秀作品欣賞,強調色彩鮮明、艷麗、明快。
四、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輔導。
1、學生活動:請你介紹一下自己的畫,它使用了什么裝飾色彩?給人什么感覺?
2、評價作品用色的方法和效果。
五、課后拓展
展示其他內容的作品,引導學生回家進一步學習。
小學美術教案拓展創(chuàng)新篇6
教材思路:
本課是屬于“造型表現(xiàn)”領域的美術課。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合作的學習氛圍,在研究中學習,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對物品的組合,進行相似聯(lián)想,接近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因果聯(lián)想等,使學生產生新的設想,新的創(chuàng)意,從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能力。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感知各種物品,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聯(lián)想組合成新的形象。
2、培養(yǎng)觀察生活,表現(xiàn)生活,裝飾美化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情感。
3、從不同的角度對現(xiàn)成物品進行聯(lián)想,用點、線、面結合的方法進行平面的裝飾與組合。
4、感知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制作,評價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
5、對自己和同伴的作品進行評價,培養(yǎng)審美評價能力。
6、學會選擇材料,設計制作立體的裝置。
7、通過探索、設計、制作、評價,提高動手表現(xiàn)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聯(lián)想組合成新的形象。
2、點、線、面結合的方法進行平面的裝飾與組合。
3、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制作、評價活動。
4、學生選擇材料,設計制作立體的裝置。
教學準備:
1、制作實物聯(lián)想的課件;
2、收集大量的制作材料;
3、師生共同收集現(xiàn)代造型藝術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給同學們請來了一位老朋友。(大屏幕出現(xiàn)飛來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給大家?guī)Я艘患Y物,是一把雨傘。(大屏幕出示雨傘)
師:雨傘的形狀象什么呢?
生:像槍、小樹、蘑菇,拐杖……
看哈利給大家變一個魔法。(出現(xiàn)實物聯(lián)想出的“臉”)
師:這張臉怎么變出來的?
生:由領帶變成眉毛;咖啡杯變成眼睛;雨傘變成鼻子;襪子變成嘴。
(二)新授
1、哈利波特的本領真大,他還小朋友變出了一大堆有趣的東西!(出示實物聯(lián)想作品照片)
師:它們都是什么物品變成的?
生:日常生活用品、學習用品。
它們都是生活中真實的物品通過聯(lián)想組合而成的,所以就叫〈實物聯(lián)想〉。
欣賞實物聯(lián)想作品。
師:用這些材料你還能聯(lián)想到什么?
生回答。
4、自從有了實物聯(lián)想,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就閑不住了,我們來看看他的照片。
(出示:畢加索的早餐)
師:這幅照片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生:畢加索的手指特別粗大。
生:他的手指是用面包拼組起來的,很逼真有趣!
畢加索是個很有想象力的畫家,他在1952年和攝影師合作拍攝了這幅照片,轟動一時。后來這種面包就被叫做畢加索面包,在中國叫手指面包。
畢加索和其他藝術家們還設計制作了很多實物聯(lián)想用來裝點人們的生活,藝術化了的事物聯(lián)想就叫做“裝置藝術”。
師:你最喜歡哪個裝置藝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我最喜歡畢加索做的“牛頭”。它是由自行車坐墊和車頭組合拼接成的,特別有創(chuàng)意!
生:它抓住了牛頭的特征,所以很精彩。
3、總結:看來這么多的實物聯(lián)想,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根據(jù)物體的外形特征來聯(lián)想制作的。
4、制作步驟
老師帶來了一把扇子,它的外形你能聯(lián)想到什么?
教師示范制作立體的“孔雀”和平面的“跳舞的人”。
生總結平面實物聯(lián)想和立體實物聯(lián)想的制作步驟和注意點。
5、小組討論,拓展思維
同學們和哈利波特比一比吧。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我收集的材料像什么?還需要哪些材料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形象?
大膽構思,相互提示。
6、學生練習
同學們也來做回魔法師,把自己帶來的材料變個模樣。
(1)共同討論。
(2)找出材料特征,依形聯(lián)想。
(3)材料共享。
(4)共同制作。
(5)在使用工具及材料時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