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教案有哪些
幼兒音樂教案有哪些篇1
目標:
1、練習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及模仿節奏型的能力。
2、練習快速地反應及準確地表達。
準備:
卡片、不同聲音特點的樂器、如三角鐵、響板、串鈴、鈴鼓,每人一件。
過程:
1、請小朋友自由敲擊手中的樂器,并看看聽聽別人的樂器,熟悉一下它們的名稱及聲響。
2、每個小朋友依次從教師手里抽取一張卡片,在全班面前,用手勢及聲音模仿等方法,表演出卡片的樂器,讓其他小朋友猜自己表演的是什么樂器。
3、全體幼兒手持樂器在場地間自由走動,同時敲擊教師所指示的節奏型。
4、聽教師口令,全體幼兒迅速躲進四周的屏障,可指定躲得最慢的幼兒留在中間。
5、教師暗里選定一件樂器,敲出一個簡單的節奏型,如(__)或(____),這時拿相同樂器的小朋友就要迅速做出反應,模仿這個節奏敲奏,留在中間的小朋友要憑聽覺指出這些聲音在哪里。
6、互換樂器,游戲可反復進行。
建議: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醒幼兒不要使勁敲擊樂器,以免發出很強烈的聲音。
幼兒音樂教案有哪些篇2
1、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2、感受、表現四分音符為一拍的均勻節奏。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蘋果歌》音樂磁帶、蘋果實物。
1、情境講述,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熊伯伯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它邀請我們去幫它摘果子呢。來,開上小汽車,我們一起出發嘍!
2、摘蘋果,放入果籃中。
師:果園到了,看看有什么?(蘋果樹)蘋果樹上結滿了什么?蘋果熟了,我們把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放進老師的果籃里,好不好?(請幼兒來摘蘋果)
3、嘗一嘗蘋果,深刻理解“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這句歌詞。
師:蘋果摘下來了,真香真甜呀!喜歡吃嗎?老師這里也有蘋果呢,來,我們嘗一嘗。
吃的過程中問一問幼兒:蘋果的味道怎樣?你們喜歡吃蘋果嗎、高興嗎?
教師小結:蘋果吃起來甜甜的,而且它非常有營養,多吃蘋果,我們的身體就很健康,不容易生病。
1、觀看圖譜。
教師:老師把剛才小朋友摘蘋果、吃蘋果的經過都畫了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出示圖譜,教師帶幼兒認識圖譜。
2、學習歌詞。
師: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兒歌,我來念一念。(按歌曲節奏朗誦歌詞)好聽嗎?我們一起學一學。
3、學唱新歌。
師:小朋友念得真好聽。老師還能把它唱出來呢,你們想聽嗎?(教師邊做動作邊范唱)
我們一起唱唱吧。(教師和幼兒學唱歌曲)
1、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的黑板畫,引導幼兒創編歌曲。
教師:果園里還有許多蘋果的好朋友也來了,你們看看有誰?(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剛剛你們唱得太好聽了,可是沒唱我,我們都等不及了。說說看,想唱誰?這個是什么顏色?它長在什么地方?我們應該怎么唱?
2、學習歌詞,把水果替換進去,和幼兒說一說。
3、嘗試把創編的歌曲唱出來。
師:今天小朋友真棒,我們唱了蘋果歌,還編了梨子歌、桃子歌?,F在我們幫熊伯伯把這些果子都摘回家吧!(個別幼兒摘果子其他幼兒唱歌曲。)
寶寶們,我們幫熊伯伯把果子運回去吃水果嘍!坐上小汽車,我們回去嘍!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并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我們班幼兒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在此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活動導入,隨著音樂伴奏進入活動室,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和新鮮感,在音樂的伴隨下,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借助圖片、動作的幫助孩子們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內容。從活動的實施中,我觀察到孩子們不但學說了歌詞,而且在描述蘋果多少中,理解了1和許多,各領域內容整合得比較自然。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對小班的孩子來說簡單、易懂、易唱,在配上相應的動作幼兒很快就唱會了歌曲。在鼓勵幼兒進行創編歌曲時,創編歌曲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演唱的趣味性,豐富幼兒關于水果的知識,初步積累改編歌詞演唱的經驗。第一次我是引導的,第二次,幼兒想水果,我就在黑板上畫水果,提問:這種水果是長在哪里的?什么顏色的?我們連起來唱一唱,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們的表現很不錯,都能完整的唱下來,尤其是唱到紫葡萄,孩子們還說“一串一串摘下來”,真的很不錯,創編很成功。
幼兒音樂教案有哪些篇3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1-8小節,雙手做捋胡子的動作,向右邊亮相。
9-10小節,做低頭找的動作。
11-12小節,雙手做小花狀隨節奏左右搖晃,“全”這個字的時候雙手打開,最后做亮相動作。
游戲玩法建議
幼兒圍坐一單圈,分配好白云角色,通過傳遞臉譜找出山魈,被選中的幼兒
站起來演唱“咿呀咿呀唱起來”唱完坐下繼續演唱,演唱結束后并讓白云聞聲識人。白云和山魈互換角色再繼續游戲。
圈上游戲的規則:幼兒圍坐—單圈,邊傳遞臉譜邊演唱歌曲,當唱到層層油彩臉上抹的抹這個字的時候,臉譜在誰的手上誰就是會唱京劇的小猴子,被選中的幼兒把臉譜放在自己的面前單獨演唱“咿呀咿呀唱起來”,被選中的幼兒演唱時,其他幼兒能控制住不發出聲音。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景中初步學唱京歌《山魈》,能獨立大膽地表現“咿呀咿呀唱起來”,了解山魈這種猴
2、能通過觀察與思考,理解游戲的玩法和規則。
3、能安靜傾聽同伴獨自唱歌,并給予鼓勵。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導幼兒大膽獨立演唱“咿呀咿呀唱起來”
(1)師:“森林里有一只奇怪的猴子,唱了一首很特別的歌,你們想不想聽?仔細聽。咿呀咿呀唱起來”(教師清唱第四句)
(2)師:“小猴子唱的什么呀?你們是不是也會唱呀?”(教師做聽的動作,幼兒演唱完及時鼓勵表揚孩子)
(3)師:“請女孩子們唱唱看,男孩子們仔細聽,給我們點鼓勵吧。…。男孩子們你們想不想來唱唱看?女孩子仔細聽?!?/p>
(4)師:“誰能愿意一個人唱一唱?!?1-2個個別幼兒演喝)
2、傾聽歌曲,嘗試用動作表現并體驗歌曲的內容及風格
(1)教師:“猴子是在哪里唱歌的呢?”教師范唱,引導幼兒帶著問題第一次傾聽歌曲。(一遍)
(2)教師:“這只奇怪的猴子臉上有什么特點?”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帶著質疑第二次傾聽歌曲(二遍)
(3)驗證“層層油彩臉上抹”(三遍)
(4)教師:哎,又是層層油彩臉上抹,又唱著“咿呀咿呀”你們覺得它得可能是京劇的`哪一類角色?一—花臉
(5)教師:“我們知道,花臉有什么特殊的動作?…‘亮相時向手腕花的方向亮相。(捋胡子三下+向右亮相)。教師:“白云和小花小草都做了什么動作?”我們一起來用花臉動作來表現—下。(四遍)
(6)教師引導幼兒一起用動作感知整首歌曲。(五遍)
教師:我們現在都來做小猴子,比比看哪只小猴子的京戲最有味道!
3、圈上游戲“白云猜唱京劇的小猴子是誰”(教師清唱)
(l)教師扮演唱京劇的猴子,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做的什么事情。
教師:“小猴子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在我們中間呀要選出一只最幸運的猴子,它可以帶著臉譜唱京劇。(邊講邊出示臉譜)猴子姐姐好想做這只幸運的猴子呢,我先試試看可以嗎?…‘請小猴子們仔細聽仔細看,猴子姐姐做什么事情啦?”(交代游戲規則:被選出的人起來唱咿呀咿呀,唱完坐下。)
(2)介紹游戲中白云的角色(配班老師當白云)
教師:“白云聽見小猴子唱京劇了,它要用自己的耳朵找一找是誰。小猴子們不能泄密哦!白云猜出來后才能睜開眼睛哦!(幼兒獨自演唱,教師觀察并給與及時的鼓勵和支撐)
(3)完整游戲2次(可幫助“白云”了解猜聲音的策略)
教師:“白云有沒有猜對呀?”“白云你是怎么猜出來的呢?…‘這只小猴子唱的真清楚,聲音真好聽。…‘請會唱京劇的小猴子當下一輪游戲的白云。”(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在同伴獨自唱歌時要給予支持和鼓勵)
4、通過游戲選出會唱京劇的小猴子,鼓勵幼兒獨立大膽地演唱歌曲。
(1)出示京劇臉譜,提出用傳遞游戲的方式找出會唱京劇的小猴子
教師:“小猴子們誰想當幸運的猴子,哎呀這么多呀,那這次戒們用傳遞臉譜的方式選出這只幸運的猴子,好不好?
(2)討論傳遞的規則
教師:“瞧瞧猴子姐姐我是怎么傳的哦?!薄懊恳痪湓挼哪膫€字傳出去?”(引導幼后一個字)
(3)把臉譜給教師左手第三個幼兒,完整練習,教師在“咿呀咿呀唱起來”的時候起立唱,唱完坐下,不傳臉譜,繼續做后面兩句的動作。
教師:“剛才誰是那只會唱京劇的猴子?誰會是下一只幸運的小猴子呢?”
(4)完整游戲3-4次。(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演唱歌曲,創編亮相動作)
游戲中幫助“猴子”思考如何不容易被猜中
5、反思評價并介紹小猴子“山魈”
(1)出示山魈的圖片。
教師:“這只奇怪的猴子它有個名字,他叫山魈?!薄澳銈兿氩幌肟纯此L什么樣子呀?”
(2)出示臉譜,引導幼兒觀察比較
教師:“山魈的臉和我們的京劇臉譜怎么樣啊?”“難怪它要站在樹上唱京劇呢,真有意思?!?/p>
(3)反思評價
教師:“這個猴子叫什么?我們用好聽京劇給客人老師介紹他?”(完整演唱歌曲)
(4)結束部分
教師:“這只山魈真有趣,周末請爸爸媽媽帶你們一起去動物找找他吧。”
幼兒音樂教案有哪些篇4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并在最后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同5-6小節。
11-12小節,同7-8小節。
一、游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游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并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并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只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游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只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只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樂,并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范。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游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纯此?amp;39;鬼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游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游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么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么換?
師: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
7、戲劇游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游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么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只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只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游戲。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游戲(動作方位、游戲、交換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著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并游戲,最后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游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游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我的小花園
大班音樂——《我的小花園》
一、目的:1、通過圖譜教學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唱準弱拍起唱的歌曲,發展幼兒的節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優美的特點。
二、準備:1、花園情景圖一張,節奏譜若干,圖譜一張;
2、錄音機一架,磁帶一盒,鋼琴一架。
三、過程:(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律動《新疆舞》入室
2、發聲練習《逛公園》,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節奏練習:
我的花園種滿了什么?(鮮花)
(二)結合圖譜,理解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2、師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現歌曲清新、優美、舒暢的特點。
3、提問:聽了剛才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學習歌詞,掌握節奏。
1、幼兒完整跟讀。
2、分句朗誦并根據歌詞用體態節奏表示。
3、幼兒根據圖譜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按旋律朗誦歌詞。
2、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認識圖譜中“”(連貫)“”(放聲唱)“”(弱拍起唱)的符號。
4、重點練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導幼兒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幫助掌握并唱準音。
5、幼兒練唱,采用合唱、輪唱、分組唱、個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五)幼兒復習舞蹈《拾豆豆》。
(六)律動《兔子舞》出室。
幼兒音樂教案有哪些篇5
活動目標: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2、學習簡單的仿編并演唱給大家聽。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4、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初學歌詞
1、出示蘋果樹:看,樹上有什么?讓我們來摘蘋果吧。
2、幼兒跟做采摘蘋果狀。(老師念歌詞前半部分: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
3、念后半部分:我們喜歡吃蘋果,多吃蘋果身體好。
二、欣賞旋律,初步學唱
1、蘋果摘好了,老師把剛才我們摘蘋果的事編成一首好聽的歌。
2、師范唱,幼兒欣賞。
3、幼兒跟著老師有節奏地念歌詞。
4、幼兒跟唱,鼓勵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5、師帶領幼兒邊唱邊表演。
三、嘗試仿編,延伸活動
1、問:你還喜歡吃什么水果?
2、鼓勵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水果編進歌曲中。
教學反思:
這一活動的選擇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以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為主題,以歌曲《蘋果》為線索,啟發幼兒在“摘蘋果”的動作、仿編歌詞、用肢體造型創造性的表現水果的外型特征這三個方面的音樂創新活動,活動中自然的融入了藝術、科學等領域,貫穿了整合教育的思想。幼兒在玩玩耍耍中獲得了發展,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感受。其中,有個別幼兒在動作表現上缺乏自信,不能完全放開自己去盡情表現。應當多觀察這些孩子的表現,及時的肯定并鼓勵他,幫助他,逐步樹立他的自信心。
幼兒音樂教案有哪些篇6
一、活動內容:《春天》
二、活動要求:
引導幼兒用節奏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緒。通過肢體各種動作,讓幼兒體驗到音樂優美的旋律。
三、活動準備
1.春天的背景掛圖一張、磁帶
2.太陽、小花、柳樹、蝴蝶、小白兔貼紙圖片各一張
四、活動過程
1.談話或引出歌曲
“春姑娘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你們仔細聽一聽,春姑娘帶了什么??!”放(放《春天》的音樂)
2.復習歌曲《春天》
師跟著鋼琴,有節奏地邊唱歌邊根據歌詞有序地出示貼紙圖片
3.師提問,啟發引導動兒嘗試用節奏動作為歌曲伴奏
(1)小朋友的肢體動作也能打節奏,小朋友快找一找,有哪些?
(2)啟發幼兒提出一些辦法,如用拍手、拍腿、跺腳等動作來打節奏。
(3)拍擊什么樣的節奏最好呢?
“今天,我請了一位小客人,看看她是怎樣把春姑娘請出來的。”
(4)讓幼兒與客人一起表演
(5)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嘗試各種節奏型
如:花兒都開了除了用手掌托在下巴外,還可以用手臂來表現。“彎彎腰”XOXOX-拍手與拍腿結合外,還可以“彎”(叉左腰),“彎”(叉右邊腰),“腰”(鞠躬)
(6)將幼兒一對一的進行完整演唱、演奏歌曲《春天》
(7)結束活動
師:“天黑了,春寶寶們回家了?!?/p>
幼兒隨音樂做動作出活動室。
幼兒音樂教案有哪些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嘀哩嘀哩》感受春天的美麗,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通過演唱和表演《大樹媽媽》感受搖籃曲輕柔、連貫的旋律特點。
4、理解歌曲內容,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對小鳥的關心、愛護、培養學生關心自然界,愛護樹木的情感。
5、認識“0”,并能準確的拍擊出帶“0”的節奏。
教學內容:欣賞《嘀哩嘀哩》表演反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聽歌曲《郊游》進教室。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呢?(生:春天)春天是個郊游的好時候,今天竇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去郊游好嗎?
春姑娘知道大家要來郊游,特意和大家玩兒了一個捉迷藏的游戲。請小朋友聽,春姑娘到底藏在哪里了?我們一起從歌曲中找找看。
二、欣賞《嘀哩嘀哩》
1、初聽歌曲(課件錄音)
師:哪位小朋友能告訴我春姑娘藏到哪里去了呢?
2、復聽歌曲(教師演唱)
師:讓我們再來細細的聽聽,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歌曲唱出了一個怎樣的.春天?(生:美麗的春天、快樂的春天……)
3、讓再次聽著這首歌跟著美麗的春姑娘一起跳起來吧!
三、歌表演《大樹媽媽》
故事導入:美麗的春天到了,許多小鳥都從南方飛回來了,可是有一只小鳥卻掉了對,于是,他就停在了一棵大樹上著急的哭了起來,這時候大樹聽到了,就對小鳥說:“別哭別哭,我就是你的媽媽?!贝髽鋴寢層脴淙~作成了一個溫暖搖籃,隨著風輕輕的搖啊搖,在大樹媽媽的懷抱里,小鳥很快的進入了夢鄉。風來了,雨來了,大樹媽媽用樹葉編織成小傘為小鳥遮風擋雨,聽!大樹媽媽還微笑著給小鳥唱起了歌,多么溫柔,多么好聽!
1、初聽歌曲(教師范唱)
師:聽完了這首歌,你能說一說大樹媽媽是個什么樣的“媽媽”2、復聽歌曲
師:我們隨著大樹媽媽一起搖一搖。(這一環節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熟悉旋律,同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歌曲八分休止處搖搖籃的時候,有頓挫感,而不是連起來的)
3、歌詞學習
(1)提出節奏X0__X—拍念
(2)領讀歌詞(用輕柔的聲音,在八分休止處要引導學生讀出頓挫感)
(3)變換形式讀歌詞
4、跟琴用lu音輕唱歌曲旋律。
5、跟琴分句教唱歌詞。
6、跟琴輕聲唱歌詞。
7、聽錄音范唱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8、讓我們用優美的歌聲來唱一唱“大樹媽媽吧”!
9、分角色表演《大樹媽媽》。
四、拓展歌曲
1、(大樹媽媽歌曲為背景,音樂響起)師:我們在媽媽懷抱里享受著幸福,媽媽就像一棵大樹,我們就像樹上的小鳥,你想對大樹媽媽說些什么呢?
生:謝謝大樹媽媽,是你保護了人類的朋友——小鳥!
師:你真是只懂事的小鳥,請接受大樹媽媽送給你的小樹葉,把你的話寫下來貼在這棵大樹上好嗎?
生:我愿做片小樹葉,陪伴在大樹身邊。
……
師:讓我們把祝福用歌聲傳遞大樹媽媽吧!唱《大樹媽媽》。
小結:通過這次郊游,老師感受到同學們都很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這些都需要我們每個人的保護才會有的。我希望同學們都行動起來,去愛護、保護大自然、去爭做“綠色小標兵”,讓我們的校園、祖國、世界變得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