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科學教案范文
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研究經費總額占GDP的1.5%至3%。在經合組織中,科學和技術領域中大約三分之二的研發是由工業進行的,大學和政府分別進行了20%和10%。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學生科學教案范文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科學教案范文(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外形特征,知道每個手指的名稱及用途。
2.通過游戲的方法,記憶手指的名稱。
3.產生認識自己手指的興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處,要保護手。
活動準備:
準備一個PPT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掌畫,引起幼兒興趣。
師:寶貝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呀?睜大我們的小眼睛仔細看看這是怎么畫出來的呢?
二、觀察認識手。
師:哦,原來這是用我們的小手畫出來的呀!原來我們的小手也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呢!那寶貝們你們的小手在那里呀?伸出來讓老師看看,我們有幾只手呀?{我們有兩只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關節}
觀察一下我們每個寶貝的手是不是一樣的呢?(手的粗細和長短)三、認識手指的名稱1(教師邊演示邊介紹手指的名稱: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今天呀,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我們的小手寶寶,寶貝豎起小耳朵仔細聽!(我們是生活在一只手上的五個手指兄弟,但是我們的名字是不一樣的。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干,所以他們叫我大拇指。我旁邊的這個高一點的叫做食指。中間這個的叫中指。最瘦最小的這個是我們的小弟弟,叫小拇指。寶貝們,我們還漏掉了哪個手指呀?哦,剩下這個不最粗,不最細,不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后來我們就叫他無名指。寶貝們記住我們這五個小兄弟的名字了嗎?)寶貝們,記住了嗎?老師來考考大家。和老師一起叫出他們的名字好嗎?(教師伸出手指,讓幼兒說出名稱)現在啊,老師要跟我們寶寶玩一個手指點點名的游戲,老師點到哪個手指的名字我們寶寶就把那只手指舉起來給我看,好嗎?(看誰舉得又快又對)二、小手的用處師:剛剛呀,我們認識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寶寶悄悄的告訴我說,它可是你們的好幫手呢?那小手寶寶能幫你們做什么呀?我要請我們寶貝來說說(小朋友的小手這么能干嗎,能拿東西吃,能收拾玩具,會畫畫,會寫字,會穿衣服……)我們的小手有這么多的好處呀。
師:我們的小手能夠幫助我們做這么多,有這么多好處呢,可是呀,我們有的寶貝就是不讓自己的小手動起來,不會自己穿衣服,吃飯,你們說這樣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歡這樣的小朋友,因為這樣小手也越來越不靈活了,好多事情都不會做了。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多動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小手會做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它才會成為我們的好幫手。小手對于我們來說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們不注意讓小手受傷了又會怎樣呢?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小手呢?
師總結: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險的東西,要勤剪指甲保持衛生,不咬手指頭,現在我們早上的天氣很冷,寶貝們早上來幼兒園的時候要戴手套防止凍傷我們的小手。寶貝們,你們記住了嗎?
小學生科學教案范文(篇2)
目標:
1、幼兒探索防暑降溫的各種辦法。
2、了解在夏天帶草帽的好處引發幼兒用各種方法制作大草帽。
準備:收集各種防暑用品過程:
一、幼兒互相觀察談談有哪些防暑用品。你們這幾天帶來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這些用品有幾種?
二、說說用用他們怎樣使人們感到涼快。
你用過那些?感覺怎樣?有沒有讓你感覺到涼快?
重點介紹遮陽帽:夏天太陽很大,我出門時會戴一頂遮陽帽。你們戴過嗎?有什么感覺?在夏天戴遮陽帽可使人們避免陽光的直射,感覺不那么熱,臉上的皮膚不容易曬傷。
說說你們帶來的各種遮陽帽都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幼兒介紹)如果讓你來做一頂遮陽帽你會怎么做?選用什么材料?樣式等我們下次到區角去做做看好嗎?
三、幼兒談論還有哪些防暑降溫的方法。
那么除了我們今天帶來的還有什么在夏天防暑降溫的好方法?我們還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看他們有什么好辦法。
小學生科學教案范文(篇3)
活動目標:
1、關注自己體重的變化,初步感知體重與健康的關系。
2、了解一些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方法。
活動準備:1)經驗基礎:幼兒在園集體體檢之后;幼兒有下棋、看表格的經驗。
2)物質準備:二塊大板;幼兒體重表;健康卡;圖片;棋子;PPT等。
活動過程:
一、學看表格,關注變化學看體重表--關注自己體重所發生的變化1、出示體重表一:根據體檢結果,說說自己現在的體重。
2、看看比比,自己體重有什么變化?
3、出示體重表二:解讀符號"--"。
4、將自己此次的體重數字卡貼在表二中相應的格子里。
二、討論交流,提煉方法討論交流--提煉一些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方法1、觀察表二,提問:體重是輕好還是重好?
2、請保健老師來說說答案,同時解答幼兒的提問。(突出體重過重會影響健康)3、提問:是什么原因會使我們的體重增加過快呢?(出示PPT)4、提問:有什么好辦法能控制體重、保持健康?(出示PPT)三、參與游戲,鞏固知識玩"健康棋"--在游戲中鞏固所學到的方法1、老師介紹健康棋。
2、將體重增加過快的原因與控制體重好辦法的圖示予以制定規則。
(如:吃油炸食品退三格;每天運動進四格等。)3、幼兒放棋譜、數字卡、圖片等,共同玩"健康棋"。
4、小結:鼓勵幼兒將所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健康。
小學生科學教案范文(篇4)
一、設計意圖
小班的科學目標指出: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個別的物品及其用途;幫助幼兒了解各種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的方法,發展感知能力;使幼兒樂意參加科學活動,喜愛動物、植物,注意周圍的自然環境。根據小班年齡特點,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內容,開展活動。我注意觀察幼兒的日常生活:在午餐中,我發現我們班的幼兒很喜歡吃蛋,還不停的在比較誰的蛋大,誰的蛋小,邊吃還一邊議論。在平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孩子吃蛋。有一次,西西拿著午飯中的蛋,邊吃還邊獻寶:“這顆雞蛋可好吃了,我猜想一定是聰明的雞生的。我媽媽說我會變得這么聰明就是吃了雞蛋!”看她說的這么起勁,決定去探個究竟。走進一看,這哪是雞蛋嗎?分明是顆鴨蛋。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真正分清雞蛋和鴨蛋,于是我決定上一堂《認識雞蛋和鴨蛋》的課。
二、活動目的
1.了解雞蛋和鴨蛋的主要外部特征,學習仔細觀察。
2.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3.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雞、鴨,知道母雞、母鴨會生蛋。
物質準備:雞蛋、鴨蛋每人一個;雞媽媽、鴨媽媽頭飾;背景音樂;記錄紙;筆。
四、活動過程:
1.游戲:揀蛋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農場去玩,小朋友看看農場里面有什么?(很多的蛋)原來這個農場是蛋寶寶的家啊,我們去揀一個你喜歡的蛋,好嗎?在揀蛋的時候小朋友要注意輕拿輕放的,不要把蛋寶寶弄壞了。
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自由地在各地揀蛋,把揀來的蛋放在一個地方
分析:活動開始,我先讓幼兒玩“揀蛋”游戲,幼兒自由的在盆子中揀出一個自己喜歡的蛋放入自己的盤子中間。并加強了常規的要求,激發幼兒愛護蛋寶寶的情感。
2.觀察自己揀的蛋
師:小朋友們都揀到了一個蛋,請你們
(1)看看自己的蛋是什么形狀?
(2)摸摸是什么感覺?學習詞匯:光滑
(3)看看是什么顏色?
分析: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自己揀的蛋:“小朋友,看看你揀的蛋是什么形狀的啊?”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回答是圓的、橢圓的等。老師小結:是一頭尖一點一頭圓點的橢圓形。又問:“在摸摸上去是什么感覺的啊?”孩子們回答:“是滑滑的!”老師教詞匯:光滑。又問:“看看是什么顏色的?”孩子們回答:“有點紅”“有點白”……
3.比較兩個蛋的不同
師:“剛剛小朋友說揀來的蛋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觀察、區別雞蛋和鴨蛋的不同。
小結:雞蛋和鴨蛋的大小、顏色都不同,淺綠色的大的是鴨蛋,粉紅色的小點的是雞蛋。
分析:我讓幼兒們比比兩個蛋有何不同,提問:“剛剛小朋友說的顏色都不一樣,為什么呀?我們來比比兩個蛋的顏色一樣嗎?”幼兒觀察,與旁人對比,舉手說:“不一樣,他的蛋白一點,我的蛋有點紅!”再比比大小一樣嗎?……
4.游戲:找媽媽
(1)師:“唔唔唔,誰在哭啊?”以蛋寶寶哭的聲音,讓幼兒猜猜蛋寶寶為什么會哭?
(2)游戲“蛋寶寶找媽媽”。
a.師:“這些蛋寶寶的媽媽一樣嗎?”引導幼兒進行猜測。
b.出示記錄紙,讓幼兒以連線的形式配對找蛋寶寶的媽媽。
c.幼兒說說自己連線的理由。
d.出示雞媽媽和鴨媽媽的圖片,以雞媽媽和鴨媽媽的口吻,驗證幼兒的猜測
分析:在本環節中,教師以問題:“孩子們,猜猜他們是同一個媽媽生的嗎?”讓幼兒隨意猜測。有的說:不是。有的說:我知道一個是雞蛋。……老師讓幼兒在猜測的基礎上,采用連線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猜測,并說出自己連線的理由。
出示雞媽媽和鴨媽媽的圖片:“猜猜是誰來了?”模仿雞媽媽叫:“呀!我的寶寶不見了!”模仿鴨媽媽叫:“呀!我的寶寶也不見了!”讓幼兒猜,并請幼兒分類:“請小朋友們幫雞媽媽和鴨媽媽找寶寶,好嗎?”請個別幼兒把自己的雞蛋和鴨蛋拿上分類。老師模仿雞媽媽說:“我的蛋寶寶是小點的,有點紅的!大家幫我看看對嗎?”全體幼兒幫忙檢查。老師模仿鴨媽媽說:“我的寶寶大點的,有點白!小朋友幫我看看對嗎?”全體幼兒檢查。幼兒區分了雞蛋和鴨蛋后,請他們繼續找。雞媽媽和鴨媽媽一起說:“我還有的寶寶在哪里呀?”幼兒們把雞蛋和鴨蛋分別分類分好。
5.延伸實踐操作活動:吃蛋
師:“小朋友可真聰明,雞媽媽和鴨媽媽都很開心,你們幫他們找到了它們的寶寶,他們請你們吃雞蛋和鴨蛋。”引導幼兒運用:敲一敲,滾一滾,撥一撥三步曲的方法進行。
小學生科學教案范文(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毛豆的外形及內部特征。
2.能動手剝毛豆,鍛煉幼兒的消極小肌肉運動。
3.學會由外到內的觀察毛豆,并用完整的話語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4.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帶莢毛豆4筐、一個空盒子;兒歌(毛豆)
【活動過程】
導入:直接呈現毛豆
1.師:毛豆長得什么樣子?毛豆像什么?用手摸一摸,毛豆上面有什么?
2.師:小朋友們猜一猜,毛豆莢里面會有什么?
3.師: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會是什么樣子的?
4.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老師先示范,再請小朋友們來操作,探索毛豆莢里面的樣子。
師:小朋友們,你們發現毛豆莢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剝毛豆莢認識了毛豆朋友,知道了毛豆是綠色的,小小的,長得圓圓的,每個毛豆朋友都有一個綠色的小房子,上面還有還有毛,大家相處的非常好。
活動延伸:毛豆朋友還有哪些用處呢?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和家長探討一下,下次把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老師要將孩子們感興趣的一個點,把它放大,從這個點引發出幼兒可以去思考探索的點。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小學生科學教案范文(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參加剝橘子的活動,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3、體驗伙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小碟子,內裝與本組幼兒人數相等的橘子。
2、口袋1個,若干橘子。
活動過程:
一、 摸口袋。
1、摸一摸。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口袋,里面裝了些什么呢?我請小朋友來摸一摸。"(咦?哪位小朋友坐的好,端正,我就先讓你來摸摸)-引起參與活動的興趣。
2、 提問:師:"你摸到的東西是什么形狀的呀?"幼:"圓圓的。"師:"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呀?"幼:"軟軟的、不太光滑。"(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還是不太光滑的呀?幼:不太光滑。我們用一個好聽的詞來代替不太光滑,粗糙的。)師:"那它究竟是什么呀?
師:"是橘子嗎?我們來看一看。(一邊說 ,一邊從口袋里把橘子拿出來。)二、 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師:"你們看過哪些顏色的橘子呀?"幼:"綠色、黃色、黃色加綠色、橘黃色。"2、看一看:提問:(1) 師:"那橘子是什么樣的呀?"幼:"圓圓的、扁扁的。"師:"那我們把話連起來說一說好嗎?"幼:"好。"師幼一起說橘子是圓圓的、扁扁的,身上還有肚臍眼和按鈕。
三、 感受橘子的內部特征。
1、師:"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樣的呀?"(說什么的都有)2、師:"那我們把它剝開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樣的?"3、師:"我們先從哪一面開始剝呢4、師:"那老師來試一試看是不是從這面開始剝好剝些。"(一邊剝一邊說;橘子、橘子圓圓,橘子、橘子、扁扁,剝開黃黃的橘子皮,咋看像什么呀?【剝開橘子皮的橘子像什么呀?】)幼:"花。"師:"花兒花兒開開,哎,開出了什么呀?"幼:"橘子。"師:"這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老師:恩,橘子剝開來,里面的瓤彎彎的,像月亮,像小船。
四、 游戲剝橘子。
師:"今天啊桌子上來了許多的橘子寶寶,它們有大、有小,我們來開始剝吧(師:"我們把剝下來的橘子皮放在盤子里哦!"五、大家共同分享品嘗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老師:哎?剝好的小朋友可以先等一下,我們等其他小朋友都剝完了再一起吃好嗎?"師:"那我們來嘗一嘗。"老師:"小朋友們剛才都嘗過了,誰來告訴我,"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幼:"酸酸甜甜的。"六、引導幼兒說一說,師:"小朋友你們還吃過哪些東西是用橘子做的呀?"幼:"橘子罐頭、橘子糖、果凍、橘子汁、棒冰等。"師:"小朋友們真棒,說出了這么多橘子做成的食品,教師小結:橘子可以做出這么多好吃的,我們的橘子皮也是有用的哦!(它可以用來泡茶、放在冰箱里面除異味、預防暈車、治咳嗽、可以用來做菜、煲湯)小朋友們可以回去想想橘子皮能做什么?下次我們在一起分享好嗎?
小學生科學教案范文(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常見的顏色,說出它們的名稱
2、嘗試在“娃娃家”中運用繪畫材料進行游戲,豐富游戲內容
活動準備:
1、在黃、綠、藍、玫紅、白等水粉顏料內調入少許漿糊,盛在小罐里,每個小罐內放一把小勺
2、用稍厚的白紙剪成兩片連在一起的“切片面包”
3、餐巾紙盒做成的“面包烤箱”若干
4、各色彩紙若干,淡黃色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辨顏色名稱,聯系自己生活經驗,想象各種常見的果醬顏色,如黃色為色拉醬、綠色為獼猴桃醬、白色為奶油、藍色為藍莓醬、玫紅色為山楂醬、大紅色為草莓醬、橙色為橘子醬等
二、操作過程:
1、將兩片“面包”打開,“面包”上涂抹果醬:任選一、兩種顏料,用小勺舀少許,四散地放在面包上涂抹,,再加上少許白色后,把兩片面包合攏。
2、烤“面包”:用黃色油畫棒在“面包”外面隨意涂色,邊涂邊說“烤面包,烤面包,面包烤得香噴噴”
3、夾“面包”:將“面包”打開會發現顏色已調和成美麗的淺色花紋,然后撕些彩紙想象成蔬菜、魚、肉夾進“面包”內。
[NextPage]
三、我做爸爸,我做媽媽,抱抱娃娃一起吃“面包”
第一次活動效果記錄:
周三進行了第一次活動,由于人數較少,時間持續了15分鐘左右,雖然幼兒的參與度很高,興趣也很濃厚,但我還是發現了不少問題:
首先開始部分我還是太著急,急于過渡到下一部分講解環節,因此,幼兒沒有充分地圍繞各種顏色的果醬討論,每一種顏色的果醬也只講了一種水果醬的名稱,其實,完全可以放輕松一些,讓孩子多講一些果醬的名稱,擴散思維做得還不夠;問題與回應的方式可以再多樣化一些,如:“是嗎?紅顏色果醬是不是只有蘋果醬呢?”“綠色的果醬除了西瓜皮醬,還會是什么醬呢?”“白色的是什么醬呀?”……
其次在講解示范的環節中,我的思路還有些混亂,沒有將“涂抹果醬”的過程講清楚,結果造成幼兒操作時使用不當,“漿糊”要么太多漏出來,要么太少擠在角落里;其實可以通過形象的兒歌進行講解:“舀上一點點,倒在面包上,輕輕抹一抹,果醬到處有,合上小面包,輕輕按一按,打開瞧一瞧,哇!顏色真好看。”
在示范講解時出現一個亮點,可以在后一次活動中加以借鑒,就是孩子生成的語言——“果醬不能涂很多,否則太甜了吃了要蛀牙的。”這樣就形象生動的解決了涂抹漿糊“量”上的指導問題。
用餐巾紙盒做成的“面包烤箱”可以事先放在桌上,上面還可以粘貼一些“按鈕”“開關”等,更具真實性,可以讓孩子一邊操作一邊自由模仿“烤面包”的動作,滿足想象。 提供的黃色蠟筆太硬,不適合小年齡孩子,在后一次活動中改換成油畫棒,可以減少操作難度,效果也好一些。等到幼兒涂抹得差不多了,再介紹“撕貼夾心”的方法,這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比剛開始一股腦兒講完要好,更適合小班孩子邊做邊想的心理特點。
第二次活動效果記錄:
第二批幼兒人數比第一次多了一倍,但幼兒的興趣和參與度還是很高漲,吸取上一次活動的教訓,我在開頭環節里讓孩子充分談論有關各種果醬的顏色和味道,每種顏色的果醬孩子們都能講出好幾種味道的名稱,“綠色的果醬是獼猴桃醬、西瓜皮醬”、“紅色的果醬是蘋果醬、草莓醬”、“黃色的果醬是檸檬醬、香蕉醬”、“藍色的果醬是藍莓醬”、“橘黃色的果醬是橘子醬、橙子醬”、“白色的果醬是奶油、色拉醬”……這樣讓孩子們充分地講,滿足了幼兒表達的愿望,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講解示范;
在示范講解時,我也借鑒了第一次活動中以我為主的介紹方式,而是第一次由我做、第二次由幼兒操作的方法,這樣既能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需要,又可以發現幼兒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及時糾正。同時我省略了“撕貼”夾餡的環節,而是秘而不宣,與操作材料一起投放在桌子上,觀察幼兒是否會使用到,以達到“生成”與“預設”共存的效果。果然,動作快的孩子在涂好顏色后,發現了盤子里還有一些彩色紙條,就拿了一張放進面包里,還樂滋滋地告訴我:“這是胡蘿卜。”“這是蔥。”“這是辣椒。”“這是雞肉。”“這是香腸。”……有些孩子比較細心,還特地撕成一小條一小條夾進面包里,因此,我便“順水推舟”,向其他幼兒作了介紹推廣,這遠比老師單方面的教要來得自然貼切,又容易被幼兒所接受。
結束時孩子們想到了“分享”,于是,他們中,有的把面包送給聽課的老師品嘗,有的送到娃娃家給娃娃品嘗,還有的走到樓上的班級去送面包了……整個活動在溫馨的氛圍中自然結束。
總結不足之初,如果幼兒在涂抹果醬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再抓住他們對顏色變化的注意,不露聲色地引導他們觀察變顏色的秘密,就更好了。如“怎么你涂了藍莓醬和檸檬醬,結果打開來卻變成獼猴桃醬啦?”幼兒也許就會對“藍色加黃色會變成綠色“的顏色變化加以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