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教育教案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銘記過去,告慰國民,順應民意,銘記現在,銘記未來的舉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國家公祭日教育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家公祭日教育教案篇1
一、活動目的
二、活動主題:歷史不容忘卻!未來我們掌握!
三、活動時間:20__年12月8日-12月14日
四、活動形式:
(一)了解南京大屠殺
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南京大屠殺”的材料,利用各種途徑向同學們講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1.上一堂班會課(班主任)12月8日
2.開播一次紅領巾廣播(四(2)班)12月12日
3.出一期黑板報12月12日
4.觀看 一次抗日愛國影片,推薦觀看南京大屠殺視頻《東京審判》《南京大屠殺》《南京!南京!》
5.辦一次圖片展
具體包括:1)南京淪陷 2)血腥屠殺
3)抗日烽火 4)罪與罰
6.出一期專題校報
7.橫幅(一塊)歷史不容忘卻!未來我們掌握!
(二)多途徑學科聯動,寄托哀思,整合學科資源,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國家民族意識的認同感,寄托對死難者的哀思。
1.學唱一首愛國抗日歌曲(音樂)
2.學習制作銘記卡片(美術)
3.學習寫“銘記歷史,遙寄深情”的寄語
4.登錄國家公祭日網絡,寫寄語、獻白花
(三)舉行一次集會,莊嚴的升旗儀式
國家公祭日教育教案篇2
一、指導思想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我國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中死難的同胞和革命先烈,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災難歷史的記憶。根據《全區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方案》的文件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德育處制定以下活動方案。
二、工作安排
(一)宣傳發動階段(12月3日―――――12月7日)
1.以國家公祭日宣傳為核心內容對學校宣傳欄內容進行更新,并利用電子屏、黑板報加強普法內容的宣傳;(德育處)
2.國旗下講話――――“勿忘國恥圓夢中華”(12月10日周一);(少總部)
(二)活動實施階段(12月10日――――12月15日)
1.舉辦一次主題為“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的主題班會,宣講國家公祭日的.由來、意義,講述抗戰故事,激發廣大學生的愛國熱度,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奮發進取,努力成才;(12月15日周五);(各班主任)
2.中高年級學生出一張“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小報(12月10日―15日);(各班主任)
(三)總結階段(12月18日――――12月21日)
1.搜集活動素材,做好活動總結。(德育處)
2.寫一篇報道或者做一個美篇推送。(德育處)
三、活動要求
1.加強領導,認真組織,認真實施,注重結合。確保宣傳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2.全體教師要高度重視,要把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創新教育手段,讓參加紀念活動的人員真正從中得到教育、受到啟迪;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宣揚烈士英雄事跡和優良傳統結合起來,讓正能量在全校廣泛傳播。
國家公祭日教育教案篇3
一、活動目的: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教育學生不忘革命先烈,珍惜優越的學__生活條件,樹立遠大的理想,磨練頑強的意志,練就過硬的本領,____成才,報效祖國,為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團結互助等行為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和組織紀律觀念。
二、活動主題:
歷史不容忘卻!未來我們掌握!
三、活動時間:
20__年12月8日-12月14日
四、活動形式:
(一)了解南京大屠殺
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南京大屠殺”的材料,利用各種途徑向同學們講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1.上一堂班會課(班主任)12月8日
2.開播一次紅領巾廣播(四(2)班)12月12日
3.出一期黑板報12月12日
4.觀看一次抗日愛國影片,推薦觀看南京大屠殺視頻《東京審判》《南京大屠殺》等。
5.辦一次圖片展
具體包括:
1)南京淪陷
2)血腥屠殺
3)抗日烽火
4)罪與罰
6.出一期專題校報
7.橫幅(一塊)歷史不容忘卻!未來我們掌握!
(二)多途徑學科聯動,寄托哀思,整合學科資源,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國家民族意識的認同感,寄托對死難者的哀思。
1.學唱一首愛國抗日歌曲(音樂)
2.學__制作銘記卡片(美術)
3.學__寫“銘記歷史,遙寄深情”的寄語
4.登錄國家公祭日網絡,寫寄語、獻白花
(三)舉行一次__,莊嚴的升旗儀式
國家公祭日教育教案篇4
一、活動目的:
1937年12月13日始,日軍在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六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使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遭受了空前劫難。
為了銘記歷史,向全世界傳遞__人民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度,表達中華民族熱愛和__,維護和__的決心,2014年2月,十二屆__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
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牢記侵略戰爭給__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增強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多的了解歷史,表明__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__的堅定立場,激發大家維護世界和__,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正能量,淳化中學積極開展國家公祭日相關活動。
二、活動主題:
牢記歷史!把握未來!
三、活動時間:
20__年12月1日——12月30日
四、活動形式:
(一)了解南京大屠殺(12月1日——12月6日)
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南京大屠殺”的材料,利用各種途徑向同學們講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1、利用歷史課學__相關歷史(歷史老師)
2、出一期黑板報(班主任)
(二)多途徑學科聯動,寄托哀思整合各學科資源,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國家民族意識的認同感,寄托對死難者的哀思。
1、學唱一首愛國抗日歌曲。(音樂)
2、學__制作小白花。(美術)
3、學__寫“銘記歷史、遙寄深情”的寄語。(語文)
4、學__登陸國家公祭日網站,寫寄語、獻白花。(電腦)
5、開展“家校共點燭,攜手祭同胞”網上公祭活動(家庭)
(三)舉行一次__
1、進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品德培育處)
2、演講《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3、入團儀式
(四)制作一幅展板,緬懷跟帖留言
(五)敬獻一朵白花
國家公祭日教育教案篇5
一、活動目的
二、活動主題:
歷史不容忘卻!未來我們掌握!
三、活動時間:
20__年12月8日-12月14日
四、活動形式:
(一)了解南京大屠殺
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南京大屠殺”的材料,利用各種途徑向同學們講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1.上一堂班會課(班主任)12月8日
2.開播一次紅領巾廣播(四(2)班)12月12日
3.出一期黑板報12月12日
4.觀看一次抗日愛國影片,推薦觀看南京大屠殺視頻《東京審判》《南京大屠殺》《南京!南京!》
5.辦一次圖片展
具體包括:
1)南京淪陷
2)血腥屠殺
3)抗日烽火
4)罪與罰
6.出一期專題校報
7.橫幅(一塊)歷史不容忘卻!未來我們掌握!
(二)多途徑學科聯動,寄托哀思,整合學科資源,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國家民族意識的認同感,寄托對死難者的哀思。
1.學唱一首愛國抗日歌曲(音樂)
2.學習制作銘記卡片(美術)
3.學習寫“銘記歷史,遙寄深情”的寄語
4.登錄國家公祭日網絡,寫寄語、獻白花
(三)舉行一次集會,莊嚴的升旗儀式
國家公祭日教育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安全區設立的背景、安全區的運作,認識安全區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搜集南京保衛戰的相關史料,了解安全區設立的由來,了解日軍對南京安全區的態度演變。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南京安全區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知道那些國際友人在南京設立安全區的斗爭,牢記他們冒著生命風險,以各種方式保護南京民眾,并記錄下日本侵略者殘暴行徑的義舉,向他們的正義感和人道主義精神致敬。
重點:南京安全區的設立與運作,日軍對安全區態度的演變。
難點:分析認識南京安全區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西方人士設立安全區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937年11月12日,日軍攻占上海后,迅速向南京推進。當時留在南京的20余名西方人士組成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在南京城內發起成立了一個旨在保護和救濟戰爭難民的中立區——南京安全區。安全區位于外國使領館和教會學校較為集中的城區中西部,占地面積3.86平方公里,約為當時市區的八分之一。南京安全區于1937年12月8日對難民正式開放,在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于1938年2月18日宣布更名后被迫解散。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安全區內難民人數在25萬人左右,其中將近有7萬人居住在安全區內25個難民收容所里。
1、外國人為什么留在南京建立安全區?
正義感與人道主義精神的驅使;戰爭形勢的壓迫。
2、安全區的外國人如何保證難民的安全?
盡其所能的為難民提供食宿、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幫助與救濟;抗議與制止日軍官兵的暴行;詳細記錄日軍暴行,通過各種途徑向國際社會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3、安全區的結局是什么?
1938年1月底,日軍強迫安全區內難民還家,并聲稱已經恢復了南京城的秩序,但實際上殺戮依然在繼續。2月18日,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被迫改稱“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國際委員會及難民區不復存在,最后一批難民營被迫于1938年5月關閉。
4、日軍當局對待南京安全區的態度有何變化,試分析其原因?
態度變化:日軍當局對南京安全區由默認到仇視、再到壓迫直到扶植自治政權以取代之。
原因:日軍攻占南京初期對安全區采取默認態度,主要是擔心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但其后不久日軍便認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沒有能力阻止安全區
為中國軍隊所利用,南京安全區的存在妨礙了他們對南京“新秩序”的建立,最終被取而代之。
二、安全區的作用
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教材P33-36,回答問題
材料一德國駐上海總領館芮悟峰總領事說:“我們可以公正地為這樣一個曾經生活在南京的德國人而感到驕傲,他在艱難的時候留了下來,以保護他的中國朋友。”
材料二令人感動的是,在南京大屠殺那些腥風血雨的日子里,我們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眾多國際友人也冒著風險,以各種方式保護南京民眾,并記錄下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他們中有德國的約翰·拉貝、丹麥的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美國的約翰·馬吉等人。對他們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1、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南京安全區的歷史作用。(分組討論)
(1)安全區國際委員成員冒著生命危險,盡其所能的為難民提供食宿、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幫助與救濟;
(2)抗議與制止日軍官兵的暴行,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難民的痛苦與損失;
(3)他們詳細記錄了日軍的暴行,通過各種途徑向國際社會揭露,引起國際輿論對日本法西斯的譴責;
(4)他們的記錄,為戰后審判日本戰犯提供了有力證據,也成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史的第一手資料。
小結:日軍當局在攻占南京初期,迫于國際輿論壓力,不得不默認安全區的存在,但其后不久日軍便認為南京安全區的存在妨礙了他們對南京“新秩序”的建立,南京安全區被迫解散的結局實際上早已注定。但是這些國際友人對中國抗戰的支持與幫助,他們的人道精神和英勇義舉,將會被中國人民永遠牢記,長留史冊!
板書設計
對安全區的解讀
一、西方人士設立安全區
1、成立背景
2、安全區的運作與結局
二、安全區的歷史作用
教后反思:教授本課時,我把中國的抗日戰爭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宏觀視角下,站在正義與人道的普世價值立場上,探究西方友人在南京大屠殺時設立安全區的動機與作用,更利于學生的理解。只是在資料的搜集與問題的設計上,略顯單薄,不免有些遺憾。
國家公祭日教育教案篇7
一、活動背景
1937年12月13日,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開始。為了牢記國恥,緬懷先烈,中共中央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決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國家公祭日,根據共青團中央號召,同時使廣大團員青年能夠緬懷先烈,表明自己反對侵略,熱愛和平的的態度與立場,共青團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委員會決定開展“緬懷先烈遺志,勿忘南京國恥”主題演講比賽活動。
二、活動主題
“緬懷先烈遺志,勿忘南京國恥”
三、活動目的
通過演講活動的形式來促使廣大團員青年能夠廣泛收集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史料并進行展示,從而能夠全面地了解先烈在面對侵略者的英勇無畏與正氣凌然,同時也使團員青年在了解到侵略者在歷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從而能夠在回顧歷史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出使廣大團員青年的愛國熱情,并調動起團員青年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追思歷史的過程中明白和平的來之不易與國家的潛在外患,并以此為動力,更好地投入之后的學習生活中,提升自己,促進共青團以及國家的建設。
四、活動對象
食品學院各團支部全體團員青年
五、活動時間
20_年12月10日至_年12月16日
六、活動內容
以“緬懷先烈遺志,勿忘南京國恥”為主題,開展國家公祭日的相關演講活動。各團支部應充分調動所轄團員青年的積極性,號召團員青年廣泛收集資料完成演講稿,并在活動時間內圍繞“國家公祭日帶給我們的啟示”等話題,自選活動地點開展團支部范圍內的演講活動,并結合相關主題,充分依托網絡平臺,利用多種宣傳手段,在易班等新媒體上開展相關話題的討論,以寄托哀思,銘記歷史。
各團支部演講活動完成后,推薦一位優秀同學,將相關材料報至學院團委,并由學院團委組織開展學院演講比賽活動,請相關同學進行展示并進行評比打分,頒發獎項。
七、活動具體要求
1.各團支部可結合主題班會開展活動。
2.各團支部完成內部活動后,在截止時間前將推薦同學的姓名,班級,學號,演講稿打包發至團委郵箱_.
3.易班討論活動原則上應做到全員參與,廣泛討論,活動完成后各團支部應當將各自易班討論鏈接及截圖一并發送至團委郵箱_.
八、活動流程
1.12月10日,將通知發至各團支部;知會學院各輔導員及主席團成員相關事宜。
2.12月10日至12月14日,各團支部開展相關活動,并整理活動文件
3.12月13日至12月14日,各團支部將兩項活動的相關文件提交至團委。
4.12月14日,團委將各團支部所提交文件匯總整理,發送學生會易班工作站,在院級平臺發布投票貼。
5.12月14日至12月16日,開展學院比賽活動,請輔導員及主席團進行打分后將結果反饋至團委郵箱。
6.12月16日,團委匯總分數后進行排名,評選出獲獎個人,公布獲獎結果并現場頒發獎狀。
九、注意事項
1.活動文件命名格式
年級+班級+國家公祭日活動材料
2.評分細則
1)滿分100分,易班打分占40%,現場打分占60%。
2)現場打分滿分100分,情感豐富50分,內容優秀30分,口才良好20分,最終按比例折算。
3)易班打分投票第一40分,第二35分,第三30分,第四25分,第五20分,第六15分,以后均為10分。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