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國家公祭日教案
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祭祀,也說明抽象的國家被人格化了,國家的意志、信仰、情感正在與普通的人類感情融合在一起。所以國家公祭日的建立也顯示了國家政治的世俗化和大眾化,體現了政治文明的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小學國家公祭日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小學國家公祭日教案【篇1】
一、活動目的
二、活動主題:歷史不容忘卻!未來我們掌握!
三、活動時間:20__年12月8日-12月14日
四、活動形式:
(一)了解南京大屠殺
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南京大屠殺”的材料,利用各種途徑向同學們講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1.上一堂班會課(班主任)12月8日
2.開播一次紅領巾廣播(四(2)班)12月12日
3.出一期黑板報12月12日
4.觀看 一次抗日愛國影片,推薦觀看南京大屠殺視頻《東京審判》《南京大屠殺》《南京!南京!》
5.辦一次圖片展
具體包括:1)南京淪陷 2)血腥屠殺
3)抗日烽火 4)罪與罰
6.出一期專題校報
7.橫幅(一塊)歷史不容忘卻!未來我們掌握!
(二)多途徑學科聯動,寄托哀思,整合學科資源,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國家民族意識的認同感,寄托對死難者的哀思。
1.學唱一首愛國抗日歌曲(音樂)
2.學習制作銘記卡片(美術)
3.學習寫“銘記歷史,遙寄深情”的寄語
4.登錄國家公祭日網絡,寫寄語、獻白花
(三)舉行一次集會,莊嚴的升旗儀式
中小學國家公祭日教案【篇2】
教學內容:了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勿忘國恥。
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勿忘國恥,珍愛和平。
2、教育學生努力學習,長大后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強大。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1、今年是南京大屠殺7x周年的紀念,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從而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操,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以維護和平。
2、師導言: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回顧歷史。
二、奏國歌
1、全體起立,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請全體同學為在南京大屠殺中犧牲的同胞默哀1分鐘。
3、12.13南京大屠殺公祭以及明年抗戰勝利__周年。
三、圖片展示(痛苦的回憶)
1、同學們,每天,我們都走在中國的.大地上,撫摸著大地的脈搏,但是,你可曾想道,這片豐饒的土地曾經傷痕累累,曾經流過淚,流過血?只有愛自己的國,我們的民族才能成為這個星球上的最富強、最不可戰勝的民族。同學們,中日疆土隔海相望,兩國人民世代友好,很長一段時間,兩國曾在相對平靜之下和平共處。然而到了近代,日本圖謀吞并中國,以其血腥之手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永世昭雪的滔天罪孽。面對歷史,如今的日本卻不思悔改,軍國主義仍陰魂不散,屢屢起事,變本加厲地一次又一次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今年是南京大屠殺71周年,71年了我們遠離炮火,卻從未熄滅對黑暗的怒火;我們告別戰爭,卻一直持續同愚昧的戰斗。前事不忘,后世之師。國恥不雪,沒齒銘記。
2、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下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在6周內燒殺淫掠,殺死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人,燒毀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下面請大家看一組南京大屠殺的血腥圖片。大家看了這些圖片有什么感受?請同桌之間相互交流。
四、歷史不容更改、詩歌朗誦
1、日本認識到自己對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真心悔改了嗎?(學生討論、回答)。
2、投影出示以下文字:
(1)日本議員團聲稱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僅兩萬人
(2)日本審定通過歪曲史實的“新歷史教科書”
(3)日本首相小泉再次參拜神社
(4)神社的介紹
3、投影出示以下圖片:
(1)日本軍國主義的招魂社神社
(2)日本首相小泉參拜神社
4、詩朗誦《我們不會忘記》
五、珍愛和平(討論為主)
1、我們不忘這段慘痛歷史是為了什么呢?(學生討論、回答)
2、我們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維護和平呢?(學生討論、回答)
六、總結
同學們說的很好,和平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們不能忘記這段歷史。 讓我們一起宣誓。(領誦——我是中華兒女)
中小學國家公祭日教案【篇3】
一、活動目的
二、活動主題:歷史不容忘卻!未來我們掌握!
三、活動時間:20__年12月8日-12月14日
四、活動形式:
(一)了解南京大屠殺
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南京大屠殺”的材料,利用各種途徑向同學們講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1.上一堂班會課(班主任)12月8日
2.開播一次紅領巾廣播(四(2)班)12月12日
3.出一期黑板報12月12日
4.觀看 一次抗日愛國影片,推薦觀看南京大屠殺視頻《東京審判》《南京大屠殺》《南京!南京!》
5.辦一次圖片展
具體包括:1)南京淪陷 2)血腥屠殺
3)抗日烽火 4)罪與罰
6.出一期專題校報
7.橫幅(一塊)歷史不容忘卻!未來我們掌握!
(二)多途徑學科聯動,寄托哀思,整合學科資源,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國家民族意識的認同感,寄托對死難者的哀思。
1.學唱一首愛國抗日歌曲(音樂)
2.學習制作銘記卡片(美術)
3.學習寫“銘記歷史,遙寄深情”的寄語
4.登錄國家公祭日網絡,寫寄語、獻白花
(三)舉行一次集會,莊嚴的升旗儀式
中小學國家公祭日教案【篇4】
一、活動目的
今年12月13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將12月13日設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后的第一個國家公祭日。這是激發大家維護世界和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正能量。紀念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旨在祭奠先烈、先人、先賢,引導少先隊員們在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為我們的美好未來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二、活動主題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三、活動對象
全體師生
四、活動時間
20_年12月17日至30日
五、活動內容
(一)搜集資料,了解相關歷史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華戰爭初期日本軍國主義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被日軍
大肆縱火和搶劫,致使南京城被毀三分之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二、開展國家公祭日“師生虛擬城墻捐磚”等網上活動
組織全校師生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向象征國力國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墻進行虛擬捐磚,激發師生眾志成城的愛國之情。
同時開展“網上祭英烈·傳承英烈魂”活動??梢越M織少先隊員們開展網上祭奠活動。通過網上獻花、網上獻歌、網上留言、瀏覽革命紀念館和革命人物先進事跡等形式,寄托哀思、追憶歷史、緬懷先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憶苦思甜教育,讓革命烈士的精神激勵廣大青少年珍惜當前,奮發圖強。
三、開展“勿忘國恥、圓夢中華”主題教育活動
開展主題班會、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行知識問答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相關歷史和國家公祭日的時間、意義,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優良品質。
中小學國家公祭日教案【篇5】
一、活動主題
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
二、活動目的:通過開展本次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活動中了解中國人民過 去的屈辱歷史, 讓學生懂得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
三、活動時間 20__年12月
四、活動準備:
1、讓同學們收集有關國家公祭日的新聞。
2、選定及訓練好班會主持。
3、請同學們收集公祭日知識,并預先準備朗讀自己找到的資料。
4、老師準備幾個有關屈辱歷史的知識,用來引發學生的興趣。
5、準備好有關公祭日的錄像
活動過程:
L.班主任宣布公祭日主題班會開始,并介紹本次班會的主題。
2.主持人介紹本次公祭日班會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學們,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更是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 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 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 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3.暢談公祭日知識(每組派代表匯報所搜集關于公祭日資料) · 第一組代表——公祭日是什么 · 第二組代表——公祭日的意義 · 第三組代表——美國珍珠港事件
· 第四組代表——公祭日對我們的影響 · 第五組代表——《永久和平賦》為和平 · 第六組代表——各國情況
· 第七組代表——中國抗日戰爭事件
4. 視頻: 《南京大屠殺》
5.主持人宣布班會結束
6.班主任總結
國家公祭日是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 體現的是對群眾的尊重, 是對生命的敬畏。 而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國家已經擬人化,國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與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表明國家政治的世俗化、 平民化,體現了政治文明的進步。
中小學國家公祭日教案【篇6】
12月13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是一個中國人民無法忘懷的日子,這個日子,這個時間,我們中國人必須記住。這不僅僅是我們國家的公祭日,這還是我們國家對于歷史的沉重記憶。
20__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公祭儀式吸引了眾多媒體的廣泛報道,廣大市民也通過各種方式抒發情感、寄托哀思。而在社交媒體上,微博成為網友銘記歷史、表達哀思新的重要渠道。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其所在地便是曾經“萬人坑”叢葬地遺址。20__年12月13日我國將舉行首個國家公祭日活動,公祭活動的主場地將設于此。實際上,除此之外,南京還有多個叢葬地遺址。20__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當天,除了在主場地公祭外,南京還將在建有紀念碑其余17處叢葬地同步公祭遇難同胞。中國國家領導人13日參加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這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紀念日活動。
“信鴿咕咕,盡沐熙風細雨;海鳥嗷嗷,悠樂泛桅浮檣。全普天之永樂,乃萬古之向往。然梟雄弓張,長有戰事之繁;鼠盜齒嚙,擅行不勞之享。遂有萬古血海漂杵,千秋家園毀傷。然軍功既往,難掩煩冤之淚;煙土久旱,不改云霓之望。”這是《永久和平賦》里的一段,這是我們的向往啊!
南京大屠殺帶給我們中國人民的是那血流成河的場景,是那不計其數的死亡人民,是那永遠不可被磨滅的痛!我們要謹記這段歷史,這段屈辱!
中小學國家公祭日教案【篇7】
[學情分析]
一方面,學校教育以及大量抗戰題材的影視、書籍等使得絕大部分學生對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有著較為充分甚至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學習和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兩方面因素使得在《抗戰回望》一課的教學中突破教材框架束縛,更多突出鄉土史和校史的內容,培養學生愛校、愛鄉、愛國的情感成為一種可能。
[教學目標預設]
1、通過影視、回憶錄、實物等史料全面展示侵華日軍的罪行,恰當激發民族情緒。
2、聯系近代以來的反侵略史,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重大,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3、聯系當前東北亞局勢,引導這樣的認識:我們強調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面對歷史,確立理性愛國的理念。
[教學設計思路]
1.結構設計上突破教材框架的束縛,以倒敘的方式重新呈現抗戰。
2.資料選擇上充分挖掘地方史,讓學生感悟“歷史不過是過去的現在,現在即是將來的歷史”。
3.在戰爭史的講述中嘗試以點帶面,突出刻畫某個歷史片斷和橫截面。
4.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凸顯民族精神的弘揚,培養理性愛國的認知。
[教學流程演示]
導入:照片“在南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大禮堂舉行的日軍投降儀式”
師:今天我們學習公祭日專題教學《抗戰回望》,讓我們從一張歷史老照片說起。同學們,你們有誰能說出這張照片的拍攝日期嗎?
生:1945年8月15日或1945年9月9日。(后者正確,如有錯誤,教師予以更正。)
師:1945年9月9日,是一個讓中華民族永遠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在南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大禮堂舉行了日軍投降儀式。
展示幻燈片: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教師朗讀)
師:自1840年戰爭始,中華民族便慘遭列強侵略,百年間中國人民奮起抗爭,然而都以失敗告終,中國被迫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提示同學回顧)1945年我們終于贏得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提問抗戰勝利的意義)
生: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師:是啊,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巨大的鼓舞,所以才會發出“全局之勝,秦漢以來所未有也”這樣的感嘆!
展示幻燈片:美國總統羅斯福對中國抗戰的評價。(請學生朗讀)
師:“中國軍隊”、“英勇抵抗”、“贊譽”,從中你們能體會抗戰勝利的重大意義嗎?(請學生回答)
生: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師:是的。中國軍民為抗戰勝利所付出的卓越努力和巨大犧牲,極大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二戰結束后,中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與此不無關系。
展示幻燈片:(日)石島紀之《中國抗日戰爭史》節錄。(教師朗讀,提示學生看著重號劃出的部分。)
師:透過這段文字,在日本人眼里看來,中國的抗戰有著怎樣的重大意義?
生: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教師總結并且板書:光榮與功績——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師:中國的抗戰最終成為了迫使日本帝國主義投降的決定性力量。然而,在戰爭開始之前,誰都沒有料到作為“弱國”的中國竟然可以堅持抗戰八年之久。抗戰前夕,與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比較起來,中國的羸弱有目共睹。
展示幻燈片:日、中兩軍一個師團單位的裝備比較表。(提示學生看著重標記部分)
師:中、日雙方軍隊的差距集中體現在哪兩個方面?
生:車輛和大炮。
師:是的。中國軍隊的機動性以及重火力方面遠不如日軍。然而,這還是中國裝備最好的新編師團,其余中國軍隊的裝備只有新編師團的一半。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三萬紅軍更是裝備落后。這些數據對比說明了什么?
生:中日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教師補充:差距不僅在軍事上,還有經濟、政治、綜合國力等)
師:因此,抗戰前很多人發出這樣的疑問:中國怎么能與日本開戰呢?怎么可能打得贏呢?
展示幻燈片:蔣在1935年和1937年的兩次講話。
(請同學模擬歷史人物發表談話)
師:同學們,從這兩段話中,你們聽到了怎樣的糾結?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講話嗎?蔣為什么會這么糾結呢?
生:討論并回答。
(展示:戰與和的糾結!)
(展示:蔣)
展示幻燈片:(日)石島紀之《中國抗日戰爭史》節錄。(請同學朗讀,并據此分析蔣對日妥協的原因)
師:“日本如果不與各帝國主義決戰,就不能把中國變成日本獨占的殖民地”,請同學嘗試著依據這句話去解析蔣內心的真實想法。
生:熱烈討論,各抒己見。
師:一方面,蔣對美英等國抱有幻想,認為一旦日本企圖獨吞中國,美英勢必阻止(稍提“綏靖政策”);另一方面,蔣對日本的侵略野心缺乏準確的估計。
展示幻燈片:日本侵略中國的過程。(請同學回答空格處內容)
師:由此,日本的侵略野心可見一般,日本旨在——
生:吞并中國!
展示幻燈片:蘇州淪陷圖文資料。
師: 1937年11月19日,這是一個讓蘇州人民永志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日軍分為兩路分別從平門、婁門入城,蘇州淪陷!同學們,當你們每天上下學途中經過這些熟悉的街道,你們能想象七十多年前這片土地曾經遭受的劫難么!
展示幻燈片:太倉人民慘遭殺害圖文資料。
師:日本侵略者在做什么?
生:殘害中國人!
師:日本侵略者不僅殘害中國人民的身體,他們的入侵對我們的教育也產生了嚴重的`破壞!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這所園子在抗戰期間的遭遇么?
展示幻燈片:抗戰時期振華女子辦學資料。(結合抗戰背景,對振華女中在抗戰時期的辦學歷程以及王季玉校長略作介紹,使學生體會老一輩振華工作者的愛國精神)
師: 振華女中不愿被日偽接收,在蘇州淪陷前主動遷離。那么,抗戰時期,我們這所園子派了什么用場呢?
展示幻燈片:蘇州淪陷時期的教育圖文資料。
師:日本侵略者不僅殘害中國人民的身體,他們還試圖做什么?
生:毀滅我們的教育。
師:對的,他們在摧毀我們的教育,試圖泯滅中華
民族的民族意識!(打出:毀滅民族意識!)
日本的入侵,對我們造成的傷害,遠不止這些!
展示幻燈片:蘇州經濟在淪陷時期被日本侵略者控制或破壞圖文資料。
師:日本的侵略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生:使中國經濟被破壞。(打出:摧殘中國經濟!)
師:我們看到的是蘇州曾經遭受的劫難,這不過是整個中國整個中華民族在日本侵華時期所承受巨大苦難的一個微小縮影。事實上,在侵華時期,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
教師板書:戰與和的糾結——日軍的滔天罪行——戰
展示幻燈片:“日本的滔天罪行”。(請同學談一談自己了解的日軍暴行)
師:同學們,如果你們生在當時的中國,生在當時的蘇州,面對日本侵略者如此殘酷暴行,你們選擇戰還是不戰?
生:戰!
展示幻燈片:宣傳抗戰圖片資料。
師:是的!戰!面對如此野心,如此殘暴,我們唯
有一戰才能求得生存!抗戰——這是當時中國人民
共同的心聲。盧溝橋事變后,蔣終于也改變了
態度,發表談話說:如果戰端一開,則地無分南北,
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1937年9月,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國
共合作實現。
展示幻燈片:《國共合作宣言》圖文資料。
師:同學們知道《國共合作宣言》頒布意味著什么嗎?
生: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師:對!中華民族熱淚與鮮血交織的全民族抗戰的歷史由此開啟!
教師板書:熱淚與鮮血交織——抗戰歷程回顧!
展示幻燈片:四行倉庫保衛戰圖文資料。
師:圖中沿河的這幢四層建筑物叫“四行倉庫”。同學們,你們知道它在哪個城市嗎?
生:蘇州……
師:這幢樓在上海。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中國軍隊與日軍在上海地區展開激戰。10月26日,駐守閘北的國軍第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接到命令率領524團官兵駐守88師原師部所在地四行倉庫,阻擊日軍,掩護主力撤離。于是就有了四行倉庫保衛戰。
展示幻燈片:謝晉元及524團戰士王文川口述史的相關資料。
(教師介紹四行倉庫的特殊地理位置、戰斗的情況、
以楊慧敏為例突出當時上海民眾對戰事的關注和支
持。也可請熟悉這段歷史的學生進行講解。)
師:在上海乃至全國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下,524團的官兵們堅守整整四晝夜,期間擊退日軍二十幾次的猛烈進攻,擊斃日軍兩百余人,成功完成了掩護主力撤離的任務。11月1日凌晨,謝晉元接到上峰撤退的命令,524團全體官兵乘夜出撤退至英租界。
師:最終上海命運如何,同學們知道嗎?
展示幻燈片:上海失守圖片資料。
師:隨著中國守軍的陸續撤離,11月13日,上海失守,淞滬會戰結束。這場持續了三個月的艱苦會戰意義重大,有同學知道嗎?
生: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中國的計劃!
展示幻燈片:抗戰初期正面戰場四次會戰的相關文字圖片資料。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結合幻燈片上的
戰爭形勢圖,對抗戰初期的四次大會戰略作解說。
生: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
(在學生的講解時,教師予以適當點撥和補充,突出
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等典型)
師:有沒有同學能結合這張戰爭形勢圖,分析日軍集結百萬軍隊進攻徐州的戰略意圖?(展示相關選擇題,并提示當時淞滬會戰和太原會戰已經結束)
生:為了溝通南北兩大戰場的聯系。
師: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中國軍民以巨大的傷亡迎來了抗戰的重大轉折,那就是——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相持階段的到來,使戰爭形勢逐漸有利于中國。(此處初中學過,具體原因可請同學講,點到即可。)
展示幻燈片:百團大戰圖文資料。
師:當中國國民政府軍隊在正面戰場浴血奮戰的時候,中國共產黨率領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敵人的后方展開了大規模的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逐漸成為抗日的中流砥柱。(請同學舉例說明)
生:百團大戰。
教師板書: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合作。
展示幻燈片:遠征軍赴緬作戰圖文資料。
師:1942年,政府派出一支最精銳的軍隊遠赴緬甸作戰,這支英勇的軍隊被人們稱為遠征軍。
生:請了解這段歷史的同學介紹孫立人、中緬公路等遠征軍的相關情況。
(教師補充開辟海外戰場的背景: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戰場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板書:國內戰場和國外戰場、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各國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