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編帶來學校體育教案設計5篇,希望大家喜歡。
學校體育教案設計篇1
活動目標:
1、訓練幼兒對數字的敏感度
2、增強幼兒的算術能力
3、擁抱的方式能增強幼兒間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對于數字的提出設計一些較為趣味性的提問
活動過程:
一、游戲規則介紹
1、當老師提出問題后,幼兒就對于相關的問題找到相應的人數組團
2、如果老師說出“2”,那幼兒就兩人報在一起成一組
二、 游戲問題設計
1、首先說出簡單的數字
2、再增加難度,比如:1+2等于幾?今天星期幾?一只青蛙幾條腿?
三、游戲開始
1、讓幼兒先手拉手圍成一個圈
2、把手放開,一邊拍手一邊一起向右走
3、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走,一邊一起說“走呀走,走呀走,兩個好朋友在一起”
活動提示:
● 注意數字問題的設計,可以用數字加減法、動物問題等
● 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幼兒抱在一起的時候容易發生推擠
活動反思:
幼兒活動安全的重要性
情景描述:
今天讓小朋友們都圍成一個圈,然后大家手拍手,一起向右走,老師一邊走一邊念,“走啊走,走啊走,兩個好朋友在一起“,然后兩個小朋友就抱在一起。老師再繼續提問:“今天星期幾?”當天星期四,就四個小朋友抱在一起?;顒永^續,以此類推。
活動分析:
1、活動形式有些單一,過程銜接不當,小朋友們不能馬上進行再次圍成一個圈,容易發生混亂
2、當幼兒組成團的時候,容易發生推擠,甚至有些不聽清楚數字就隨意的擠在一起,導致混亂
反思:
在每節一年級體育課上,我在整好隊后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訓練學生報數。我所代的一年級共有66人,人數可謂不少。我認為,經常訓練學生報數有至少有三大好處:
1、有助于老師掌握學生是否全到,如果人數不全,缺幾個人,都是誰,老師很快便心中有數,最終便于考勤和安全管理;
2、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通過長期訓練,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在反應方面的敏捷程度;
3、做到體育課和數學課的學科整合,讓學生熟練地說出數字,不僅領會了數字表達的實際意義,還培養了學生的空間位置意識。另外,通過變換報數方式(或縱向報,或橫向報),讓學生在自己不同的報數中感受數字的奇妙,從而愛學數學。
學校體育教案設計篇2
設計思路:
蛇皮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而且可塑性比較強,可以成為孩子體育活動的材料。在戶外活動時,孩子們時常自發利用蛇皮袋開展游戲,而且孩子們開發出了許多蛇皮袋的游戲。在一次戶外體育游戲活動中,我發現兩名孩子利用蛇皮袋玩起了拉力車的游戲,一個孩子坐在袋子上另一名幼兒往前拉、樂此不彼。孩子們的拉力車玩法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興趣。既然孩子們如此熱衷于玩蛇皮袋,我何不嘗試利用蛇皮袋開展一節玩蛇皮袋的活動。活動中利用幼兒前期拉蛇皮袋的經驗,進一步探索趣味拉力車的多種玩法,從兩人合作嘗試進行多人合作游戲。
活動目標:
1.探索合作玩趣味拉力車,鍛煉手臂大肌肉能力,提高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
2.充分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形成初步的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蛇皮袋若干有序擺放操場、背景音樂、毛巾、衣物筐等。
重難點:探索合作玩趣味拉力車的玩法。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引發幼兒興趣
在背景音樂中利用蛇皮袋開展“開汽車”游戲(紅燈蹲、黃燈單腳站、綠燈跑動),逐次開展小汽車(兩人前后拉蛇皮袋)、卡車(兩人前后高舉蛇皮袋)、火車(多人高舉蛇皮袋接龍)。
【本次體育活動有探索性質,需要孩子們相互配合不斷嘗試,在熱身活動“紅綠燈”游戲開展中,通過兩人、多人的方式,根據紅綠紅綠燈變化進行活動,不僅僅為身體做了熱身,也給孩子們心理迎接探索挑戰和多人合作上做了鋪墊?!?/p>
二、幼兒探索合作玩拉力車,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1.幼兒自由探索趣味拉力車
師:我們剛才玩了很多的車、小汽車、卡車、大客車,今天趙老師帶你們玩一種新的車,拉力車。你們知道什么是拉力車嗎?(幼兒自由說說了解的拉力車)
師:請兩個小朋友一組,玩拉力車的游戲。一個小朋友當乘客坐在袋子上,另一個當司機。(請“司機”與“乘客”相互交換開展。)
幼兒兩兩組合探索趣味拉力車。
【雖然孩子們已經自發的開展了拉蛇皮袋游戲,但將這普通的袋子賦予了拉力車的形象,孩子們游戲的情景性和趣味性得到了提高,放手讓孩子們對這舊材料再次進行新體驗是非常有必要的?!?/p>
2.幼兒探索拉力車的玩法
師:剛剛老師發現你們有很多種玩拉力車的方法,請小組示范的拉力車的玩法。
請2—3組幼兒示范。(幼兒示范教師點評)
請小朋友們嘗試,新的玩法。教師提出活動要求:“玩法與以前不同、請司機乘客注意安全,乘客不能從車上掉下來,乘客與司機相互交換、看看誰拉的又快又省力?!庇變焊鶕约航M情況開展嘗試新玩法。
【在游戲中不斷進行難度的提升,孩子們從隨便玩玩到想辦法玩、從單獨一組玩到與其他組大家一起分享學習新的玩法過程,不僅僅是的體能得到了發展、其合作能力、思考能力也得到了發展?!?/p>
3.競賽游戲:趣味拉力車
(1)師:我們要開展趣味拉力車競賽游戲,比比哪組拉力車最快。
(2)提出比賽規則:①請各組在起跑線后面準備;②聽到開始的口令向前拉;③到終點線相互交互換回拉。
(3)幼兒進行趣味拉力車競賽。
4.嘗試多人拉力車游戲
師:我們的拉力車除了一個乘客一個司機還可以進行多個乘客多個司機,請你們試試。(根據已有玩拉力車的經驗,嘗試多人玩拉力車游戲。)
幼兒合作嘗試多人拉力車。
師:請大家一起將自己組的拉力車,開出來。參加多人拉力車競賽。
【嘗試多人拉力車游戲,是在一人司機一人乘車的基礎上再一次進行規則提升,孩子們在多人將會遇到一些人員分配,乘客如何坐等新問題。孩子們在游戲學會如何合作分工,如何進行合理安排,從而更出色完成游戲。合作游戲是需要幼兒合作素質,教室可以實際開展的情況適機參與其中與孩子們一起進行游戲。使幼兒體驗合作游戲的成功感和樂趣?!?/p>
三、放松活動
1.坐在“車上”乘客與司機相互為按摩。
2.幫助老師一起收拾場地,回教室。
學校體育教案設計篇3
活動名稱:夾物跳
活動目標:
1.嘗試把物品夾在下肢不同位置練習行進跳,體驗下肢不同力量的運動。
2.讓幼兒體驗動腦、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練習隊列、操。
飲料瓶、紙板、球等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幼兒活動身體。
2.復習游戲《螞蟻排隊走》。
基本部分:游戲夾物跳
1.練習雙腳連續跳。
2.教師啟發幼兒用下肢夾住飲料瓶行進跳,提醒幼兒夾穩。
3.對幼兒把物品夾在不同的位置的做法給與肯定,并說一說放在哪里好夾。
結束部分: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材料,練習夾物跳,可設置障礙練習。
學校體育教案設計篇4
活動目標:
⒈在學會前滾翻的基礎上,讓幼兒嘗試多種滾翻的方法。
⒉體驗體育活動的快樂,感受成功,獲得情感的滿足和釋放。
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幼兒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活動中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
活動準備:
⒈大小墊子若干張。
⒉音樂《天使》。
活動過程:
⒈開始部分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首歌,歌的名字叫《天使》。你們知道天使是什么意思嗎?我們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天使,你們也是老師的天使,天使就是你們,現在我請天使和我一起做健身操。
⒉基本部分
⑴咦,你們聽,是什么聲音?(大海的聲音、海浪聲、海鷗聲……)讓我們一起去海邊看看大海好嗎?(幼兒跟著音樂,跑著、跳著到達“海邊”)
⑵幼兒進入場地。你們看大海里有什么?(一艘艘小船)我們大家去乘船好嗎?(幼兒隨機選擇一艘船,或坐,或躺)
⑶好大的浪啊!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在墊子上東倒西搖。
⑷看!浪娃娃在大海媽媽的懷抱里做什么?我們小朋友能不能來表演一下?你們會哪些方法呢?我們比一比哪個小朋友翻滾的方法最多。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⑸突然海浪聲洶涌澎湃,小浪花組成了波濤,想想看,我們怎么練習?幼兒跟隨浪濤聲進行模擬練習,找出方法。(通過練習,得出同心協力才能波浪滔滔)
⒊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浪濤聲漸遠,浪潮退了。我們小朋友一起到沙灘上跳個舞吧!幼兒隨意站在場地上,隨音樂和老師一起翩翩起舞。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通過跳健身操開始,引發幼兒對調皮的浪娃娃產生興趣后,練習各種滾翻的方法。
學校體育教案設計篇5
一.教學背景
本課教學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方針,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寓德育于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為指導思想,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在興趣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動作,在掌握動作中提高運動能力和發展身體素質。結合八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發展技能的同時,能夠在歡快的氣氛中愉悅身心、增強體質,從而使學生提高體育學習的興趣,個性得以發展,并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教學課題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本課練習以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為主要目的,創設樂學情境,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獨立性。
三.教材分析
本課主教材是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初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其它技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第二個復習籃球雙手頭上傳球,通過復習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掌握雙手頭上傳球技術要領。
四.學情分析
本次課所授班級為初中一年級學生,每班有60人左右,體育基礎水平很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及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語言啟發、模仿練習,小群體學習,游戲。 學法:完整法、分解法,合作學習。
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的規范性
難點:傳接球時機與整體配合意識
七.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采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