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說課稿
說課就是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口頭表述其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幼兒園數學說課稿,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數學活動《單數與雙數》。
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枯燥、乏味,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單數和雙數這一數學概念,對于幼兒來說,比較抽象。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入孩子的生活,激發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幼兒教育綱要》中指出:“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根據這些及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和游戲,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在發現中學習,掌握單雙數,理解單雙數的含義。根據教材內容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和游戲,區別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
(2)、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2、教學重難點:
本次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根據我班幼兒情況我認為難點應該是幼兒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對于突破重難點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比較得出結論。
3、活動準備:
(1)、五子棋若干、1-10數字卡片、單數、雙數漢字卡片。
(2)、小動物磁板若干。
說教法與學法
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采取幼兒動手操作、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發現單雙數的不同,從而理解單雙數的含義,能正確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借助多種活動材料,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說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三位客人,你們猜猜是誰呀?(小豬,點擊鼠標三只小豬飛入),這三只小豬今天可忙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呀?現在老師就讓小朋友看看他們在干什么?
二、看動畫回答問題
看完動畫片你們知道三只小豬他們在干什么呀?(分水果)他們是按照什么來分的?什么是單數?什么是雙數呀?教師引導幼兒回答!
三、探索單雙數
(1)根據動畫片中小豬分水果的方法,逐一分相應的物品。(數字1-10)
(3)教師統計在黑板上統計結果,讓幼兒了解到數字1、3、5、7、9是單數。數字2、4、6、8、10是雙數。并讓幼兒感知單數和雙數是可以變化的。給雙數加上一個數就會變成單數,給單數加上一個數就會變成雙數。
四、救救小豬
豬媽媽打來電話,說三只小豬被大灰狼關到了狼堡里,到狼堡要經過一條很大的河,我們只有踩著單數的石頭才能到達狼堡不然豬媽媽就會掉進河里!豬媽媽不知道要踩什么樣的石頭,所以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忙。
五、尋找身體上的單、雙數
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藏著單數和雙數,就連我們的身體上也有單數、雙數,小朋友用你聰明的小腦袋想一想,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說一說生活的單雙數,單數和雙數在生活中的用途。
六、操作
豬媽媽到了狼堡但是狼堡的大門沒有密碼是打不開的。分發操作紙讓幼兒按照單數和雙數的要求涂色,涂對的話狼堡的大門就會自動打開,三只小豬就會得救!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2
一、設計意圖。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數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能力為基礎。本班幼兒已經已有5的分解和組成的經驗,是以點數和游戲的方式獲得的,但只是兩個數字的分解和組成,且比較零散,而本次數學活動是在此基礎之上學習5的多種方式的分解和組成,這是在本班幼兒最近發展區之內,能夠對他們現有的經驗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和提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明確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次數學活動借助了曬魚的操作情景,來體驗學習5的多種組成,將抽象的數概念在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情境下轉化,讓幼兒充分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景,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是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具體貫徹實施。
二、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綱要》提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在對本班幼兒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們經過不斷的修訂,從認知、情感、技能三個方面確定了如下的活動目標:
1、學會用多種方法組成“5”。
2、能認識重量和數量間的關系:在總重量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重量越小數量越多,單位重量越大數量越少。
3、在游戲中體驗合作以及數學活動的樂趣。
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大班幼兒已經有了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學會用多種方法組成“5”。難點:能認識重量和數量間的關系:在總重量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重量越小數量越多,單位重量越大數量越少。
三、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于數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本次活動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根據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景,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于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那么,在本次數學活動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游戲,鞏固新舊知識,提高計算技能。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展示魚架,讓幼兒認識點數和斤數對應的三種魚(一斤魚、兩斤魚、三斤魚)
將點數和斤數對應起來,讓幼兒有更直觀的認識,將符號與實物小魚結合起來,這是符合本班幼兒點數的經驗的,這是提升幼兒數經驗發展的關鍵點
2、教師讓幼兒自由曬5斤魚,即把魚上的回形針夾到麻繩上。
在這個環節中,請幼兒自由曬5斤魚,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操作體驗的機會,感受。
3、展示并讓幼兒自主表達5斤魚的不同曬法,在師幼互動中在展示板上呈現4種曬法。
通過點數的方式讓幼兒體會物體的數量不會因為排列形式、空間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如本次活動中,讓幼兒從小中大三類魚中自由曬五斤魚,并讓幼兒自主表達。請幼兒在自主表達5斤??的不同曬法,讓幼兒初步體會重量一定,
4、教師讓幼兒曬5斤魚,要求條數最多,并把曬法和條數記錄在展示板上。
5、教師讓幼兒曬5斤魚,要求條數最少,并把曬法和條數記錄在展示板上。
在這兩個環節中,教師對幼兒的任務提出了不同層級的要求,從自由的曬五斤魚,到具體有條數的要求,讓幼兒感知在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由于基數的不同(一斤魚、二斤魚、三斤魚),數量相應的變化,但是這種組合是有規律的,讓幼兒在這個環節中感知到這一總量一定,數量的有規律的變化。
6、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快速曬出10斤魚,串成魚干項鏈送給客人老師。
最后的任務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曬10斤魚,串成魚干項鏈。從曬五斤魚到曬十斤魚,這是對于幼兒的數概念的更高要求,在個體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借助于同伴合作的形式,在同伴互助交流中,對于幼兒的數經驗有進一步的提升。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在一次"報名小站"活動中,幼兒從1開始報數一直到40,為了配合接下來的律動表演,擴大活動空間,我說:"請單數的小朋友向前走一步。"小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問我:"老師,什么是單數?"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而認識單雙數是幼兒園大班上學期的數學內容之一,數學活動本身就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枯燥乏味,影響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會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指導下,我構思了本次認識單雙數的活動內容,確立了基本目標:
1、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思考、歸納及探索能力;
3、鍛煉大肌肉的活動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于幼兒在親身操作中,能掌握10以內任意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活動難點是:幼兒能根據排序規律,歸納出20以內單雙數的排列規律。
我班幼兒的求知欲特別旺盛,為了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的參與,我準備了以下材料:恐龍10個、布袋一個、幼兒操作卡人手一份、跳格子1—20兩套、數字卡1—20、教師示范圖片一張。
二、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概念,我采用了游戲法:恐龍是幼兒喜歡談論的話題,而我班正進行恐龍這一主題,所以讓幼兒為小恐龍兩個一組排隊時,孩子們非常踴躍,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興趣,使他們能主動、自愿加入到活動中,成為活動的主人。
我還運用了操作法,讓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直觀教具:小動物是幼兒十分感興趣的,因此準備了許多小動物卡片,讓幼兒給小動物兩個兩個排隊,從而發現有的動物找到了朋友(2個小動物一對),有的沒有找到朋友(單出來一個)。這樣使幼兒大膽、主動地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獲得單雙數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我班幼兒有過探究螃蟹、汽車、超市的經驗,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以鼓勵為主,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知小動物排隊的規律是一個單出來,一個組成對,一個單出來……接著,我又提供數卡和20個圓點卡,請幼兒找出20以內的單雙數。整個過程層層深入,先認識單雙數,再探索規律,后了解20以內的單雙數,使幼兒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這也契合了《綱要》中關于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
此外,我還運用了歸納法,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概括,得出單雙數的含義,這種方法能幫助幼兒理解比較復雜的數學概念,提高幼兒的概括能力。
大班幼兒已具有很強的自尊心,因此我還運用了賞識激勵法。幼兒每回答完一個問題,我及時給予肯定,對于回答錯誤的幼兒我給予這樣的評價:你的聲音真響亮、你站的真直、你真勇敢……面向了全體,照顧了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都充滿信心。
三、說教學程序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采用了由易到難,環環緊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一)、摸口袋,引起興趣。
《魔笛》是幼兒喜歡的動畫片,因此,我以神秘的口吻問:"你們看,這是魔法師的口袋,里面會藏些什么呢?"孩子們都爭著搶著想來摸口袋,一下就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運用幼兒最喜歡的恐龍來復習10以內的數數,幼兒能開心、認真地進行點數。結合幼兒做操、散步時兩人一對手拉手的日常生活經驗,我創設了問題情境:恐龍要過山洞了,一次只能過兩只恐龍,請幼兒來為恐龍兩個兩個排好隊,為后面的單雙數學習留下伏筆,使數學活動由枯燥變得生動有趣。
(二)、幼兒探索操作。
"實踐出真知",幼兒自己探索發現的答案,對幼兒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首先我采用了講解示范法,讓幼兒先觀察:小動物是怎樣排列的?(豎排從1到10)及點數每一列動物的數量。還請兩名幼兒為小動物排隊,第一名幼兒給3只小兔排隊,他按照我的預想完成了;第二名幼兒為5只小狗排隊,他將上面兩只小狗圈在一起,又將下面兩只小狗圈在一起,中間的一只單出來,這樣不利于全體幼兒一目了然地進行觀察。于是我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圈才不至于將某個小動物落下?幼兒說出了從上往下圈和從下往上圈,這樣幼兒知道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我馬上給他們投放了有數字1——10和相等數量的小動物卡片,讓他們操作,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從而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
(三)、學習單雙數概念。
此環節運用了自由探索的觀察法,請幼兒說出自己的操作結果:都找到對的有哪些動物?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有一只單出來沒找到對的是哪些動物?它們的數量是多少?組織幼兒相互討論,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幼兒學會了交流。當我請幼兒將單出來的動物與相應的數字圈起來時,出現了問題:個別幼兒將數字1——10都圈了起來。"解決問題應該是數學課程的中心",我請幼兒進行小組討論,并請每組選出一位組長來匯報自己組的討論結果,一組說:"圈一個單出來的,下一個用手遮住,再圈下一個。"另一組說:"將單出來的動物和數字一起連起來……"我和孩子一起分析大家的發言,同時對出錯的幼兒進行了單獨講解和指導。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出單雙數的含義,這樣一來加深了幼兒對單雙數的理解,使幼兒的數理邏輯智能得到了發展。
(四)、找規律。
這是活動的一個難點。先請幼兒看圖說出單數有哪些,雙數有哪些,再看圖說出某個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根據幼兒思維由形象到抽象的特點,我將圖片換成數字卡,讓幼兒指認單雙數,為的就是能引導幼兒自然的得出單雙數的排列規律。結果是幼兒能說出20以內單數有1、3、5……19,雙數有2、4、6……20,但離開圖片隨便問7是單數還是雙數……,幼兒出錯很多。教師要給幼兒出錯的權利,并把幼兒的錯誤作為他們思維和認識水平的線索。幼兒出錯時,教師不要為了得到正確答案而追問幼兒,因為追問會使幼兒變的謹小慎微,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我沒有緊追答案,而是請全體幼兒集體來改錯。
(五)、游戲:跳格子。
杜威說過:游戲就像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中誘惑,一下把原來難以下咽的"苦藥"吞咽下去。此體育游戲是一個檢驗活動,在得出單雙數排列規律的基礎上,幼兒"跳出"單雙數。游戲中幼兒必須遵守規則和互相謙讓,從而使幼兒的人際交往智能得到提高,身體運動智能也得到了發展。
四、說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條理清楚,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經驗來學習單雙數。并運用觀察法、歸納法、操作法、游戲法、賞識激勵法,特別是操作法的運用,是突破重難點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方法。因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兒思維的積極探索,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操作結果,達到了幫助幼兒整理經驗、明確概念的目的。
2、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為小恐龍、小動物排隊,幼兒表現出高昂的情緒。教具的運用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幼兒付出智力上的努力能獨立完成的。在操作中,幼兒能自己開動腦筋探索知識,獲得經驗,并運用各種感官參與,多種智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3、難點的達成不理想。首先,教師在操作上不夠熟練和利索,使幼兒的思維限于不連貫性;再次,幼兒總結20以內單雙數排列規律時,時間較倉促,方法單一,造成幼兒的不理解,教具的投放種類還應該再多一些。怎樣才能讓幼兒準確地掌握任意一個數是單數還是雙數?這是我下一步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本次活動以游戲開始,在游戲中收尾,整個活動貫穿于一系列動靜交替的游戲中,并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和恐龍主題,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單雙數。豐富多采的形式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起來,讓幼兒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選自幼兒園大班上冊《學前幼兒陽光早教整體課程》中的認識10以內的相鄰數,是幼兒上學期學習的重要教學內容。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們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所以我將一系列的游戲貫穿于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希望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1、用情景導入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是多1或少1的關系。
4、發展孩子們的比較能力、思維的靈活性和動手操作能力等發面的發展。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數的簡單關系,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或少1。難點:用語言說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鄰數的含義。
教學用具:卡片
四、教法
針對幼兒教學,為了充分讓孩子們發表想法,我將采用游戲問答,盡可能多的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學到知識,同時采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提問法進行教學。
五、學法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掌握住10以內相鄰的各數,所以調動孩子們的多種感官,讓孩子們在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做一做的過程中融入到學習中,獲得知識經驗和能力。
六、教學過程
1、引入
出示屋子卡片,讓小朋友說一說小明家的鄰居是誰,小花家的鄰居是誰,初步讓孩子們理解相鄰關系。
2、在黑板上畫出3×3的9個方格,中間分別畫上7個月亮、9個星星、2個西瓜,讓小朋友
們動腦筋想一想7個月亮前面、后面的方格應該畫什么。同上9個星星、2個西瓜前面、后面的方格應該畫什么。
3、在黑板上貼上打亂的10個數字,請小朋友們為數字搬家,將10個數字重新排列好,找一找某一個數字的鄰居。從而實現由實體物到抽象數字的轉化過程,并總結出相鄰數:某一個自然數比它多1和比它少1的數字都是它的相鄰數。
七、鞏固練習
畫出3×3的9個方格,第一列分別畫出7支鉛筆、4朵花、6個梨,第三列分別畫出9支鉛筆、6多花、8個梨,讓小朋友們動腦想想第二列應該畫出什么圖案。〔該題是在上邊第二題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檢查孩子們的學習情況,進行新知識的鞏固。〕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5
教材分析:
《火車火車嘟嘟開》講述了一輛可愛的小火車去旅行的故事,它經過了農場、森林、海邊、城市,每到一個地方它就會邀請那里的小動物坐上車,和它一起去旅行。
小火車的形象可愛快樂,充滿生機,它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歡的。
故事看似很長,但其中的語言簡潔生動、很有節奏,而且重復句式較多,這樣的故事內容符合小班孩子語言學習的特點。
另外通過欣賞輕松快樂的故事還可以帶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以這個故事為載體進行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目標:
今天我們展示的是《火車火車嘟嘟開》主題中的第一次活動。我們把目標定為:
1、喜歡故事,說說故事中好聽的句子。
2、豐富故事中的角色,并愉快地扮演和游戲。
環節:
有了目標,在環節的設計上,我們緊緊圍繞小班孩子喜歡角色游戲這一特點,以三次不同內容和要求的開火車游戲貫穿始終。
火車開來了--第一次開火車游戲將孩子們和老師帶入了活動室,這時候的孩子隨著角色的賦予,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活動中來。
火車火車嘟嘟開--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也是故事展開環節所在。如何幫助小班的孩子更好的傾聽故事、理解內容、達到共鳴?我們設計了三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故事分段呈現。我們知道,小班孩子學習記憶時間比較短暫,通過一小段一小段欣賞這樣的形式可以幫助他們清晰地理解故事里面的情節,再借助教具的對應呈現,直觀地向孩子們展示了故事的脈絡,使他們對故事的理解變得輕松明了。與此同時,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火車開到了哪里停下來""它邀請誰和它去旅行""小火車是怎么邀請的",在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時也引出了對句式學習。
第二步:通過前面的分段欣賞,孩子對故事中各個細節都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此教師運用用另一種形式--動感的PPT畫面完整地講述了故事,給孩子全面感受的同時再一次地將孩子引入小火車的美妙故事中。
第三步:前面孩子一直處于一種靜態的學習狀態,我們希望通過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表演氛圍--請孩子們自己來選擇一個故事的角色,和著故事的講述,身臨其境表演故事。通過這樣一種動態的學習平臺,給予孩子充分的表達表現的機會,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這是孩子們第二次的"開火車"游戲。
熱鬧的火車出發了--這是我們的第三個環節,因為是小班下學期的孩子,我們覺得孩子的知識經驗完全可以支持他們對故事角色進行拓展。教師還是運用提問的方式"你知道還有誰住在農場里?""誰也想和小火車去旅行?"幫助喚醒孩子的已有經驗。活動的最后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扮演,這時故事形象變豐富了、火車變熱鬧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更高了。活動也在歡快的第三次"開火車"的游戲中結束。
整個活動的設計,我們希望孩子們沉浸于小火車快樂的旅行故事中。通過層層遞進的游戲,在以語言為核心,滲透健康、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活動,使孩子們獲得語言的習得和積極情感的體驗,另外通過對故事角色的創編,給予孩子一定的挑戰,為后面的主題活動做鋪墊。這是我們二幼教研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導和評價,謝謝!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