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學期科學教案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讓老師在教學中游刃有余,顯現出足夠強大的自信。而且對于教案不僅僅是學校考核的標準之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學期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學期科學教案1
一、教學目的:
1、鞏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礎知識,了解開展航空模型活動的作用及一些常用術語;
2、豐富航模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參與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航模基礎知識,培養興趣
難點:常用術語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講授:
航空模型是普及航空知識的玩具
1、航空模型活動在普及航空知識,培養航空科技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許多
的航空學家,小時候都非常喜愛航空模型。美國的萊特兄弟小時候就愛玩飛螺旋(竹婧蜒),從而產生對航空事業的濃厚興趣。美國登月飛船阿波羅ll號船長阿姆斯特朗,小時候也酷愛航空模型,他在家里的地下室安裝了—個風洞,用來試驗自己制作的模型飛機,這無疑對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有著巨大影響。我國也有許多的飛機設計師、火箭設計師,飛行員等,小時候就是航模愛好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從小參加航模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決定了他們一生所走的道路。
2、另外.航空模型還是一種非常吸引人的娛樂玩具。春光明媚,千姿百態的風箏隨風飄蕩,
夏日朗朗,五顫六色的飛盤劃出一道道弧線,秋高氣爽。各式各樣的模型飛機在藍天中翱翔,冬天恬靜,彩色繽紛的熱氣球冉冉升起。所有這些把人們的生活裝點得更加豐富多采。
二年級下學期科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觀察認識食物的色香味,并通過活動認識感覺器官子觀察物體中的作用。
2.認識人體的感覺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膚等。
3.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認識物體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觀察結果。
4.在觀察研究中愿意與他人合作。
教學準備
1、米飯、面包、包子、饅頭、各種水果等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食物、
2、其他物品:鮮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復讀機、課件等
教學方法
信息搜集法 小組討論法 實驗探索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一滿桌豐盛色香味俱全的飯菜,讓學生觀看。
問:面對這樣一滿桌豐盛的飯菜,你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個歸納: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夠引起我們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顏色,“香”是指食物發出的氣味,“味”是指食物各種各樣不同的味道。
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
(1)、分小組觀察所準備的食物
每個小組一張觀察表格,講解怎樣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寫表格,并將觀察到的填寫在表格中,
(2)、集體交流觀察到的食物特點,教師進行板書。
(3)、引導學生從觀察的現象中去歸納
通過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顏色,通過鼻子聞,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氣味,通過用舌頭嘗,知道了食物的味道……..
三、引導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對其他物體進行綜合觀察
1、我們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觀察問題以為,還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來觀察物體?
分組實驗:每個小組分給不同的鮮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復讀機、水果等材料研究,要求:用多種方法觀察這些物體
2、觀察,然后進行交流
3、引導學生進行描述,觀察物體還要用到聽覺器官耳朵,觸覺器官皮膚、如:觀察復讀機除了用眼睛看,還要用手摸,用耳朵聽等等方法來辨別
四、歸納總結
1、 說說我們今天觀察物體要用到那些器官?這些器官能認識到物體的哪些特征?
2、 歸納這些器官的作用:
視覺器官(眼睛)——看到物體的外形、顏色、大小等
聽覺器官(耳朵)——聽到物體發出的聲音,辨別聲音的高低、強弱等
嗅覺器官(鼻子)——聞到物體發出的不同氣味、
味覺器官(舌頭)——嘗到物體不同的味道、
觸覺器官(皮膚)——感受到物體的冷熱,現狀,光滑粗糙。
二年級下學期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
2、了解指南針發展的歷史,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指南針的用途,知道指南針的歷史,學會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教學難點: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認識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等八個方向。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指南針。教師準備:有關指南針歷史的影像資料(課件),不同樣式的指南針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東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變得陰暗起來眼看一場大雨要來臨,怎么辦?必須馬上回到港口才會比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該往哪兒回呢?小朋友們我們用什么辦法來幫助船長確定方向啊?(指南針)
二、了解指南針的歷史、用途和構造:
1、大家見過指南針嗎?說說在哪兒見過?關于指南針都知道些什么?學生回答。
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關于指南針還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3、朋友們頭腦中有這么多問題,這需要我們自己來研究尋找答案。下面根據自己課外搜集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尋找答案吧!
4、生閱讀討論。
5、交流匯報:下面就請小朋友們談談我們自己都解決了哪些問題?
6、不錯,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四大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指南針就是四大發明之一。現在就請跟著老師來了解一下指南針的發展歷程。
(放課件、課件的內容是從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陽和北極星來辨別方向、司南、指南車、指南魚、各種各樣的羅盤及現在發明的各種各樣的指南針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介紹書本知識。)
三、用指南針定方向:
1、經過剛才的閱讀資料和觀看影片,我們對指南針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針到底為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學生回答。
2、觀察教學用的指南針。
(1)指南針由幾部分組成?(主要由磁針、支架、標明方向的底盤、盒子組成。)
(2)磁針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盤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針定方向。
(1)大家會使用指南針嗎?小組討論研究怎樣用指南針來判斷方向。
(2)交流指南針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針來判斷教室的各個方向。
(4)走出教室,繼續判斷:學校大門和教室窗戶的朝向;國旗與學校大門在我們的哪個方向。
四、總結延伸:
我們用指南針還能做什么?
五、課后思考題:
1、我手上有一個磁鐵,把它放進一個口袋,誰能用科學的辦法知道磁鐵在哪個口袋?需要什么器材來幫助?
2、一塊鐵,一塊磁鐵,有本事測出來嗎?想一想怎么來判斷?怎樣區別判斷看到什么現象說明口袋里的是鐵還是磁鐵?經過這個實驗,小朋友們有什么想法?特別是對大家在使用指南針的時候有什么啟示?
二年級下學期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引導學生跟據觀察到的磁現象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分析現象、得出結論,親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并在進行知識運用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磁鐵兩極的相互作用。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實驗和交流討論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方法、樂趣和價值。通過對指南針、磁懸浮列車等內容的介紹,使學生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磁鐵的廣泛應用。
3、科學知識:指導學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動中發現磁鐵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質;指北的叫北極,指南的叫南極;磁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教學準備
教師用:課件、小磁針。
學生用:磁性學具盒(小磁針、棉線、小支架,兩輛塑料小車、
環形磁鐵、蹄形磁鐵條形磁鐵各兩塊一根小塑料管。
教學過程
一、課前組織教學:
1、師:同學們,用手來指一下我們教室里的方向好嗎?(教師說方向,學生用手指出來,對個別錯誤的同學進行糾正)
2、師:我有這樣一個指針是磁鐵做的,猜一猜:指針轉動后停下來時,會停在什么位置?
評:辨認方向為探究“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做了有效鋪墊,猜方向的游戲引導了學生的思維,做到了“鈴未響,課已始”
生1:我想那根指針是磁鐵,我知道指南針,我猜也許它是停在南北位置的。
生2:我看到轉動前指針指著南北方向,我猜轉動后停下來也是南北方向的。
生3:我知道指針是磁鐵做的,所以我猜它會指南北方向。
評:導入簡潔有力,一句到位。用最少的時間引入了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探究活動。并與課前游戲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探究磁鐵能指示南北的性質:
驗證:
1、指名操作:磁鐵轉動后停下來是指南北方向的。
2、設計實驗探究:其它形狀的磁鐵向轉動后,磁極分別指什么方向呢?
(溫馨提示:磁鐵周圍不能有鐵一類材料做的物體;要等磁鐵停下來后觀察。邊觀察邊思考,想想實驗現象告訴了我們什么?注意儀器的安全使用。)
交流: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1、磁鐵停下來了,是指示南北方向的。2、指南的一端是藍色的,指北的一端是紅色的。3、指南的一端上有“S”,指北的一端上有“N”。4、磁鐵的兩個磁極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我們把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S”表示,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N”表示。S和N分別是英文單詞南SOUTH和北NORTH的第一個字母。
3、師: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在很多年前就發現了磁鐵的這個特性,并用它做成了指南針,幫助人們辨別方向,直到現在,指南針還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
看來,上節課上我們所發現的磁鐵的兩極還藏著不少有趣的秘密呢!這節課我們的研究重點就是磁鐵的兩極。(板書課題)
評:動腦比動手更重要,在這個環節,教師舍得花工夫讓學生制訂可行的實驗計劃,可是學生的思維不能拓展開來,此時,教師發揮了引領作用,在學生的思維枯竭的時候,及時地給學生一個幫助一個抓手,讓學生再想想類似的方法。在學生實在想不出來的情況下,建議學生用老師給出的方法進行實驗。溫馨提示注意到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提出要耐心等待,注意儀器使用安全。
4、師:老師準備了掛磁鐵的小架子,做實驗很方便,請材料員來領取,開始實驗吧。(做得快的小組再發給他們一塊小條形磁鐵,能有什么新發現?)
評:材料準備用了學具袋中的塑料架,避開了鐵的干擾。
5、有什么發現?
生:我們的磁鐵還沒有停下來,可是我們大概知道它是指示南北方向的。
生:我們的磁鐵停下來了,是指示南北方向的。
師:剛才沒停的幾個小組的磁鐵現在停下來了嗎?
生:停下來了,指南北方向。
師:看來,磁鐵確實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本領。
二年級下學期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指導學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動中發現磁鐵有兩極;磁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磁鐵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質。
2.技能目標:引導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主探究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經歷“實驗觀察——記錄現象——分析結果——發現規律(得出結論)”的活動過程。
3.情感目標:通過對磁懸浮列車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磁鐵的廣泛應用,逐步發現磁與電的密切關系,為今后進行電與磁的學習做好準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提出的問題,自主探究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經歷“實驗觀察——記錄現象——分析結果——發現規律”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為什么兩極磁性強。
器材準備:
1.演示實驗用:條形磁鐵二條。
2.分組實驗用:鐵架臺、棉線、條形磁鐵二塊、玩具小車、環形磁鐵二個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各類磁鐵。
師:觀察教學用的條形磁鐵,表面涂了什么顏色?上面標了什么字母?明白這些字母代表的意思嗎?
學生觀察。
(二)指導學生認識磁鐵有指南北的性質。
1.師:觀察懸掛起來的磁鐵,說說有什么發現。磁鐵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嗎?它與方向有什么關系?(磁頭一端總是指南)
2.學生分組觀察懸掛著的能自由轉動的條形磁鐵停下來的指向,交流實驗中的發現道理。(鐵架臺.棉線.條形磁鐵等)
小結:原來磁鐵又指南北的性質:用“S”和“N”表示。
(三)指導學生認識系統兩極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塊磁鐵,分辨磁鐵的南北極。
師:如果把這塊磁鐵靠近原來懸掛的磁鐵,會怎么樣?
學生介紹生活中的經驗。
2.探索:二塊磁鐵的磁極相互靠近,有幾種可能的情況?怎樣找出其中的規律?
3.學術討論實驗的方法和實驗所需要的工具。
4.分組實驗:每種方法都實驗3次以上,把結果記入下表。分析實驗結果: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