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五年級是指小學階段的高年級階段,其中五年制五年級的學生要面臨“小升初”考試,所以要認真學習、仔細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粵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粵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生物在一定區域內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會形成一個生態群落。
過程與方法: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治理和觀察。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相互聽取意見、共同協作、綜合治理和觀察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教學難點】根據設計方案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教學準備】大飲料瓶、剪刀、建造生態瓶需要的材料、活動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熟悉池塘里的生物環境:
1、參看書14面的池塘圖,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魚類,蝦,軟條類如田螺河蚌,水鳥類如鴨,水生昆蟲,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
(4)動物為植物生長做了哪些貢獻?
(5)我們還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們對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氣、水、泥土、巖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群落。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群落。
二、設計生態瓶:
1、說明:我們現在要模仿池塘群落建造一個生態瓶,研究其中的關系。
2、學生討論:該怎樣設計這個生態瓶呢?問題提示:
(1)你們準備讓哪些生物來生活?
(2)什么樣的生物可以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生活?
(3)假如要有動物,那它們的食物來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還需要其他一些東西嗎?
(5)生物放入的順序需要考慮嗎?
3、為了讓這些生物在生態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們還應該考慮些什么?(生物品種搭配和數量多少問題)
4、給每個小組發設計紙,用圖文結合法記錄下設計方案,注意標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種類、數量等。
三、制作生態瓶:
1、說明制作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把本組成員的名字做才標簽貼在生態瓶的外面。
2、根據討論的設計方案,選擇材料完成制作生態瓶。
3、小組商量決定生態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記錄。注意天天觀察生態瓶里發生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四拓展天地:全班舉辦一次“生態瓶會展”介紹他們設計、制作的生態瓶,達到共同學習提高的目標。
粵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2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每組一份:長方形扁紙盒兩個,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條、干土、濕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見過蚯蚓嗎?一般在什么地方見到它們?你們覺得蚯蚓喜歡怎樣的環境?
2、學生自由發表。
二、實驗一: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
1、我們先來研究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該怎樣設計實驗呢?
2、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進行對比實驗,并注意控制條件。
3、出示實驗器材,討論實驗步驟: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三、實驗二: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境?
1、過渡:那么,蚯蚓喜歡干燥還是濕潤的環境呢,讓我們也來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實驗,自由發表自已的。
3、教師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較合理的實驗步驟:
(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干燥,一邊濕潤。
(2)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3一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并記錄觀察結果。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濕潤的環境。
四、動物對環境的需要和適應:
1、讓學生歸納:蚯蚓適合怎樣的生活環境?
2、過渡:跟蚯蚓一樣,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
3、學生看書11面的圖片,說說這些動物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4、拓展:當環境不適應動物生存的時候,它們會重新選擇合適的環境生活,否則它們將難以生存。誰能說說相關的例子嗎?
五課外作業
1通過學習,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進行飼養并將你伺養小動物的情況記錄下來,看看你能不蝕
能發現一些小動物的習性.
六教后反思:略
粵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適植物會生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留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綠豆芽對水的需要的實驗。
【教學過程】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填表后再討論)
綠豆芽的總數量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實驗說明
陽光下的綠豆芽
黑暗處的綠豆芽3(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生長有什么不同?
(3)改變了條件對綠豆芽的生長產生了什么影響?
3、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后并交流。
4、交實驗記錄表前,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紙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環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現?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四、觀察自然界里許多的植物適應環境的生長圖片:
1、比較香蕉樹、松樹、仙人掌的葉有哪些不同。
2、并回答香蕉樹、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自己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事例.
五本堂小結:
節我們學習了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適宜,植物會生長得茁壯。當環境改變后,植
物會努力適應環境變化而生長.如松樹;仙人掌的根很發達,它的葉是針狀,可使水分不很快流失,所以它能夠
夠生長在干旱的地方.
六布置作業
1你知道哪些植物能夠在環境改變后,適應環境而生存的例子?
粵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芽需要適量的水和相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準備】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實驗信息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分組匯報實驗中的發現:
預設:1、(我們的種子都發芽了嗎?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準備填實驗記錄)。
2、我們的種子為什么沒發芽?(找岀原因填在實驗報告里)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組長分發實驗信息統計表,填好表后,由組長負責收集把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信息分類。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預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每組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向同學匯報,認真聽取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現,聽聽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猜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五閱讀并記錄、
1: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是:
1、是溫度。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芽,最適溫度為20-25℃,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稱于種子自身風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
3、是充足的氧氣。
粵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對實驗觀察的愛好
【教學重點】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教學難點】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教學預備】綠豆種子若干,實驗計劃單。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
1、談話導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那么,同學們談一談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后,談自己的觀點,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里獲得養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舍,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師:大家談了自己看法,我們通過實驗來加以驗證。
二、設計種子發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實呢?大家說說要注重什么?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一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計。(預設:水組,光組,溫度組,土壤組等。)
4、以其中一個組為范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劃。
(1)你們想研究什么問題,你們計劃怎樣做?
(2)你們預測結果會是怎樣的?
(3)你們的研究中,改變了什么條件?
(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怎樣知道改變的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芽產生了影響?
(6)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還應該注重什么?
三、閱讀書種子發芽實驗內容:
1閱讀教材上的舉例(提示:選大小差不多的綠豆種子,分別放在兩個盒子里,每盒放入2-3顆綠豆,并墊紙巾。
2教師分發記錄表,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實驗報告。
3將對同學完成的實驗報告進行評價。
四、布置作業;
1、學生認真完成種子發芽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