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科學教案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小學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冀教版小學科學教案1
教學目的:
1、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認識草原上的鷹、兔、草的生態平衡
關系。
2、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認識沙塵暴生成的原因。
3、為維護生態平衡,明確應該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學重點:知道草原上的鷹、兔、草的生態平衡關系。
教學難點:能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
教學準備:活動手冊、有關草原和沙塵暴的圖片、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在生態瓶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其中動植物的生長?”
“生態瓶中的某些條件改變了,就會使整個生態瓶內生物的正常生長受到影響。在自然界里也一樣,一些條件因素發生了改變,也可能使整個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被破壞,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維護生態平衡這個話題。”
二、探究過程
1、研究鷹、兔、草的生態平衡關系。
·草原上的鷹、兔、草之間有著怎樣的食物關系?
·設想事物鏈的一個環節發生了變化,會發生什么現象?
(1)如果鷹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如果兔子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連鎖反應。”
推測:如果上述現象發生了草原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
·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子、草的減少?
讓學生討論后作出分析。
(對老鷹、兔子的獵殺;防止兔子與牛羊爭牧草而進行的獵殺和驅趕;為了發展經濟而過度的放牧;環境的惡化導致草的生長困難。)
2、沙塵暴發源地之一的資料介紹。
讓學生閱讀P57,介紹寧夏騰格里沙漠的有關情況。
師介紹:發菜是一種藻類,因風干的發菜形狀,色澤酷似婦女的頭發而得名。它大多生長在干旱的草原、荒漠、平灘荒地和低山小丘,我國的甘肅、陜西、青海、x疆均有生產,而寧夏最為。
獵隼又叫鶻,是一種兇猛的鳥,上嘴鉤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_,馴熟后可幫人打獵。獵隼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近年來,由于獵隼在中東一些國家是王宮貴族的寵物,一種身份的象征,在境外1只經過馴化、體型高大的獵隼價格很高,因此在我國西北地區獵殺、獵捕和走私獵隼的情況非常嚴重。獵隼的數量急劇下降,嚴重影響當地生態平衡,引發鼠害泛濫,給當地牧民生活和經濟帶來了很大影響。獵隼現在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自主學習資料后,鼓勵學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清楚的問題。
三、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
思考:是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的草原生態系統失衡?
這些行為的后果是什么?
最終結果是什么?
我們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課后拓展:
在維護大自然生態平衡的活動中,我們該做什么?我們怎樣做?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冀教版小學科學教案2
教學目的:
1、經歷利用顯微鏡觀察水體中的微生物的過程。
2、通過觀察活動了解微生物間的食物能量關系,增強學生對微生物研究的興趣。
3、了解微生物對生態瓶內生態平衡的影響。
教學重點:觀察生態瓶里的微生物。
教學難點:知道微生物的食物能量關系。
教學準備:生態瓶、記錄本。
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微生物圖片或影視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說說生態瓶里有哪些生物。除了這些生物,生態瓶中還有別的生物嗎?
想看看水中有沒有你們說的別的生物嗎?
今天我們就用顯微鏡來觀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二、探究過程
1、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取一滴生態瓶里的水,在顯微鏡下觀察。
①指導學生制作微生物標本:取一滴生態瓶里的水滴在載玻片中央,用蓋玻片輕輕蓋上,用棉簽或紙巾吸去多余的水,制成臨時觀察用的微生物標本片。
②把標本片放到顯微鏡的載物臺夾好,選擇合適的目鏡和物鏡,調整焦距直到圖像清晰。(可以選擇目鏡10×,物鏡20×)
③鼓勵學生用顯微鏡觀察生物后提出問題,組織學生相互答疑。
·畫出看到的微小生物,了解微小生物的名稱。
2、了解認識浮游生物。
·微小生物浮在水中,隨水流動,稱為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很多水生動物的食物。
·浮游生物有許多種類和自己的特點。
·水生動植物間的食物能量交換關系可以用食物鏈來表示。
浮游生物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如當水體中有機物質增加,即受污染時,浮游生物會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氣,最后造成它們自身也無法生存。
3、討論思考。
為什么說浮游生物是水生動物食物鏈的開始?
為什么給生態瓶中補充藻類很重要?
我們怎樣才知道生態瓶中的水是否適合水生動物的生長呢?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冀教版小學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制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
3、根據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水能不能吸鐵。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
【教學難點】知道并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制品。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
1、磁鐵和被測試物品:銅鑰匙、鐵鑰匙、回形針、鐵釘、鋁片、銅導線、玻
璃珠、木片或木塊、紙片、彈簧、布條等物品(材料的種類多一些,鐵材料制品要有多種,要有銅、鋁等非鐵的金屬物品,學生的學習用品,如:橡皮擦、鉛筆、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測試材料)。
2、橡膠皮(氣球皮)、杯子和水。
3、鐵盒(如罐頭盒)、鋁盒(如易拉罐)、茶葉筒(底和蓋是鐵制的,筒身是紙制的)、圓珠筆。
4、幾種不同材質的硬幣,如一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芯鍍黃銅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鋁幣。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我們認為磁鐵能吸引什么?學生交流,師適當板書。(如:金屬?鐵?······)
2、怎樣檢驗我們的觀點?(做實驗)
二、磁鐵能吸引的物體:
1、老師準備了這些材料,請看(實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樣)。我們先預測一下物體會不會被磁鐵吸引,然后再做實驗進行檢驗吧。(預測時說說理由或根據)
2、我們小組的桌子上就有這些材料,一會兒就要請大家來做做小小檢驗員了。實驗可不要忘了做記錄啊。(投影出現記錄表)檢測后把被測試物體按“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分類填寫好,然后小組討論記錄下兩類物體在材料上的各自特點。(學生實驗并記錄填寫好表格)
3、交流匯報。
4、小結。
(1)、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2)、由此我們可以推知,磁鐵可以吸引什么物體?
(3)、與我們剛上課時的觀點相比較,原來的觀點是得到了確認,還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顧板書,修正板書。)
5、辨認鐵制品。
(1)、這些物體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實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幣、茶葉筒等)
(2)、學生觀察判斷并交流。
(3)、對于自己的判斷有十足的把握嗎?想想辨認鐵制物體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鐵)
(4)、那我們就用磁鐵來檢驗一下剛才的判斷吧!學生實驗。
(5)、兩次判斷結果一樣嗎?哪一次判斷更能使人信服呢?從中我們收獲了什么呢?學生匯報、交流、小結(教師小結:磁鐵都能吸引鐵一類材料做的物體,我們可以把磁鐵的這種性質叫作磁鐵的磁性。)。
三、隔物吸鐵:
1、引入研究。
(1)、還記得老師上節課給大家帶來的遙控小車嗎?現在大家都知道老師能指揮小車是因為有磁鐵的原因,可當時知道嗎?為什么?(紙包住了磁鐵)磁鐵被紙包住了,隔著紙,還能吸鐵嗎?
(2)、學生猜測,教師演示。看到了什么現象?學生交流匯報。
(3)、原來隔著紙的磁鐵也能吸鐵啊!那擱著別的物體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體呢?學生列舉。
2、實驗設計。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這些物體(實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實驗呢?哪個小組先設計好了哪種物體的研究計劃,并口頭交流匯報獲得了我們的認可,就可以先領走該種物體了。(特別關注隔水實驗的設計)
3、學生實驗并做記錄。(相應的物體后面做好記錄)
4、匯報交流。
5、小結。
(1)、通過實驗,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師補充介紹并演示:磁鐵隔著鐵片吸鐵。(讓學生領悟到書中結語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總結延伸:
1、今天的課,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什么幫助?你有什么收獲?
2、老師的鑰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濕,怎樣才能把鑰匙成功撈上來呢?
冀教版小學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上磁力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
2、兩個磁極接近,有時相互排斥,有時相互吸引。磁極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作出假設性解釋。
2、通過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認真實驗、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2、體驗重復實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研究磁性強弱的問題,從某方面對不同的實驗方法做出比較和評價,體會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指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要注意收集數據,利用數據驗證磁鐵的兩個磁極磁力。
【教學難點】通過活動,認識到磁極間有吸引和排斥兩種不同的作用:這種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鐵的兩個磁極不完全相同,磁極不同,作用不同。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小鋼珠、大條形磁鐵、回形針,沒有標識的磁鐵。
教師準備:蹄形、環形等不同形狀的磁鐵,若干紙條(在黑板上直觀記錄條形磁鐵相互作用的實驗現象時使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實物出示)看,這是什么?(小鋼珠和條形磁鐵)如果把小鋼珠放在條形磁鐵的中間,一松手,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猜測。
2、我們來試試吧!教師演示(多做幾次)看到了什么?(小鋼珠在磁鐵上總向兩邊滾)
3、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學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釋。
二、磁鐵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同一塊磁鐵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樣強呢?那我們猜條形磁鐵哪些部位磁性?
2、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樣用科學的實驗數據或現象來證明我們的觀點呢?要比較磁鐵的各部分磁性誰更強,可以怎么比?
3、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
4、交流匯報實驗方案。
(1)、如果要測磁鐵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針數,該怎么做?磁鐵是放在桌上好呢還是掛起來?可以在條形磁鐵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針?為節約時間我們可以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點,板書條形磁鐵,并選擇五個點,回形針怎么放?我們可以一個接一個放(演示)現在放了幾個?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來了,算吸起幾個?注意一定要輕輕的放上去,細心一些。要不要記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針數,記在哪里?在記錄紙上就有這種實驗方法的記錄處,我們來看一下,分別在磁鐵的A、B、C、D、E處下面的括號中記錄下來?
(2)、這是比磁鐵各部分吸的回形針數,是一種比較好的比磁性強弱的辦法,還有其它不同的辦法嗎?
(3)、能不能比磁鐵各部分吸同一個回形針所需要的距離呢?怎樣量磁鐵各部位吸起同一個回形針需要的距離?用什么材料做的尺來量比較好一些?旁邊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鐵?把回形針放在尺的起始點放回形針,沿著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針,當吸住回形針時,觀察磁鐵離起始點的距離,就是這個部位吸回形針的距離。
(4)、如果用小鋼珠實驗,怎么來做?小鋼珠先放哪里?旁邊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鐵?觀察什么?怎么記錄實驗的結果呢?可以用箭頭畫出鐵珠的運動軌跡。
5、剛才小朋友們想出了許多好辦法。但課堂上時間畢竟有限,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們先選擇第一種方法進行,好嗎?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6、各小組實驗數據匯總。
7、我們一起來觀察分析一下,從我們的匯總數據里,我們可以發現些什么信息?
8、小結。
我們把兩端磁性的地方,叫做磁極。(板書磁極)想想一塊磁鐵磁極有幾個?
三、磁鐵兩極的研究:
1、我們已經知道磁鐵能吸鐵,如果用一個磁鐵的磁極去吸另一個磁鐵的磁極,吸引力會更大吧?想驗證一下嗎?
2、用兩只手握住兩塊沒有標識的磁鐵,將它們的磁極相互接近,出現了什么情況?我們的手有什么感覺?學生操作,交流感受。
3、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會推開呢?這樣的情況會出現幾種呢?再做一做看看。
4、我們能準確地說出,兩塊磁鐵相互接近時是哪兩個磁極相互吸引,哪兩個磁極相互排斥嗎?(不能)那怎么辦呢?
5、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引導。(為了準確而又簡單的的表達,我們可以借助一些符號來做標記,比如說字母。)
6、我們先給兩塊磁鐵的兩端分別標上A、B、C、D后,再將它們相互接近吧。當然別忘記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我們也可以借助符號,如用“→←”來表示相互吸引,用“←→”來表示相互排斥。
7、學生實驗,并記錄。
8、匯報交流。
9、小結、延伸。
(1)各組的實驗結果都相同嗎?
(2)、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標注字母時是隨意的,沒有統一標準。)
(3)、怎樣才能標注統一呢?我們下一課再繼續研究吧!
四、作業:
出示蹄形磁鐵、環形磁鐵等,它們的磁極在哪里呢?(用小鋼珠測試,因為磁極磁性,鋼珠會自動滾向磁鐵的兩個磁極。)
板書設計:
ABCDE
冀教版小學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2、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方面。
過程與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磁鐵的知識。
2、觀察磁鐵形狀,根據形狀給磁鐵取名。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磁鐵的用途,體會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樂于表達和交流。
3、激發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交流、整理關于磁鐵的知識。
【教學難點】知道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應用于許多方面。
【教學準備】各種各樣的磁鐵、塑料小車、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寶刀傳說。(課件圖片出示)古代的俠客不光武功高強,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從青銅兵器到鐵制兵器,越來越結實,但是也有了一類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樣的刀,看上去沒什么特別的,卻說是“寶刀”。原來,其他的兵器不敢輕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會被它吸住,力氣小的人往往會讓兵器脫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鐵制的暗器還沒傷到人,只要用寶刀在面前揮舞幾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難怪被俠客們稱為“寶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2、聽完了寶刀的傳說,我想小朋友們的心里一定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吧?呵呵!不著急,再看看老師的遙控小車吧!
3、演示遙控小車:把一塊磁鐵用紙包上放在塑料小車上,把一根條形磁鐵包裝成指揮棒狀,手拿“指揮棒”靠近小車,吸引或排斥著小車前進和倒退。小車怎么會聽我的指揮?
4、怪事還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奧秘嗎?學生猜測、交流、討論。
二、我們對磁鐵的了解:
1、在我們周圍,很多物體上也都使用了磁鐵。我們知道磁鐵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請以小組為單位,在記錄紙(我們知道的磁鐵)上畫出或者寫出對磁鐵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樣把小組知道的有關磁鐵的事情介紹給全班小朋友。一會兒我們開個小小交流會,比一比哪個小組知道的多,介紹的好。
3、小小交流會:我們知道的磁鐵。
(1)、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匯報以“磁鐵”為中心用網狀圖形式記錄在黑板上。
(2)、評比得出表現組。
三、利用網狀圖,整理磁鐵知識:
1、形狀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課件圖片出示)
(2)、這么多不同形狀的磁鐵,怎么進行交流介紹呢?為了方便,人們就根據形狀給磁鐵取名了。你能給這些磁鐵取個名字嗎?(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給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統一到通用稱呼上來:蹄形、條形、環形磁鐵等。)
(3)、為什么磁鐵要做成這么多的形狀?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
(2)、磁鐵在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學生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圖片出示,或補充介紹或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3、性質
(1)、我們知道磁鐵有一些特殊的性質,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們能把這些性質記錄下來嗎?學生在記錄紙(我們所了解的磁鐵性質)上寫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鐵的性質。
(3)、交流匯報。
四、總結延伸:
1、回顧寶刀傳說和遙控小車,利用磁鐵還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戲呢?自己課后去設計設計哦!
2、對于磁鐵,我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板書設計:我們知道的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