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學科學教案
科學,指的就是分科而學,后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鄂教版小學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鄂教版小學科學教案1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植物叢的考察活動,了解認識生活在植物叢中的動植物。
2、經歷對植物叢的考察活動過程,學習考察的方法,通過活動記錄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學生能從多角度、多方位觀察植物叢,能在一定時期內堅持進行觀察。
教學重點:觀察植物叢中的動物,記錄它們的食性。
教學難點:對植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進行記錄。
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要考察植物叢,確定還大致區域提供學生選擇進行考察活動。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放大鏡、小鐵鏟等考察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校園的薔薇花叢在哪里?你留心觀察過花叢中的動植物嗎?以前我們曾多次到校園里進行觀察活動,如對一棵樹的觀察,今天將再次到校園里去進行觀察活動,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薔薇花叢里的生物。
(1)說說考察的準備工作。
(2)說說考察的注意事項。
提醒學生不要破壞自然環境。
(3)說說怎樣考察,準備考察些什么?
讓學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時需要觀察的內容。如花叢中有哪些植物?花叢中生活著哪些動物?哪些動物“住”在這里?哪些動物來這里“玩”?它們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4)學生分小組進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記錄。
(1)了解認識植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
(2)對薔薇花叢里的動物按食性進行統計。
鄂教版小學科學教案2
教學目的:
1、通過討論、分析活動,認識生態系統中的食物聯系——食物鏈。
2、通過畫、找食物鏈,認識食物網,意識到食物網反映了群落和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間復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3、經歷討論分析的活動過程,提高歸納綜合的思維能力,注意在討論分析活動中及時吸收別人的學習成果。
教學重點:掌握薔薇花叢的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
教學難點:理解食物網所反映群落和生態系統中動植物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誰能說說薔薇花叢里的小動物們吃些什么?
二、探究過程
1、討論:它們誰吃誰?
(1)動植物之間有著怎樣的食物關系?
(2)用簡單的文字和箭頭表示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
樹葉蚯蚓鳥
(3)分析這條食物關系,認識食物鏈,認識生產者和消費者。
(4)找出薔薇花叢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其他食物鏈,寫在活動手冊上。
2、水田里的食物網。
(1)看看水田里有哪些生物,你們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2)閱讀竹林村的同學們寫的觀察報告。
(3)對照報告,看看他們記錄的食物鏈。
(4)有沒有他們沒觀察記錄到的食物鏈?請補充記錄在圖中。
(5)回過頭整體看一看水田里的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你們有什么發現?
(6)認識食物網。像這種錯綜復雜成網狀的食物鏈就組成了一個食物網。
3、擴展與思考。
(1)出示一組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態系統,讓學生找出其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2)讓學生們觀察身邊的群落,畫出一個食物網。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鄂教版小學科學教案3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池塘里生物環境資料,認識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以此為藍本設計生態瓶的建造方案。
2、能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3、能互相聽取意見、共同協作生態瓶,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
教學重點: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教學難點:對自然環境下生態系統的認識。
教學準備:大飲料瓶、剪刀、建造生態瓶需要的材料、活動記錄本。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都觀察過我們校園里的荷花池吧?里面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
二、探究過程
1、觀察池塘生態系統。
出示群落圖片,老師向學生介紹,提醒學生關注下面問題:
(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
(4)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它們對生物有什么作用?
學生邊觀察邊回答。
2、設計建造生態瓶的方案。
(1)小組討論:
?首先考慮我們的生態瓶準備讓哪些生物來生活?
?為了讓這些生物在生態瓶里生活得好一些,我們還要為它們考慮些什么?
(2)記錄設計方案。
3、做一個生態瓶。
(1)準備相應的制作材料。
(2)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
(3)小組商量決定生態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記錄。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鄂教版小學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到的現象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瓶里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瓶里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考:如果改變生態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瓶里的水是改變生態瓶的非生物環境,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瓶里的水:(參17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水減少一半,另一個水量不變,兩個生態瓶的生物數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察生物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參18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的小魚數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瓶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3、同樣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么?
2、回家繼續觀察生態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鄂教版小學科學教案5
教學目的:
1、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認識草原上的鷹、兔、草的生態平衡
關系。
2、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認識沙塵暴生成的原因。
3、為維護生態平衡,明確應該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學重點:知道草原上的鷹、兔、草的生態平衡關系。
教學難點:能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
教學準備:活動手冊、有關草原和沙塵暴的圖片、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在生態瓶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其中動植物的生長?”
“生態瓶中的某些條件改變了,就會使整個生態瓶內生物的正常生長受到影響。在自然界里也一樣,一些條件因素發生了改變,也可能使整個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被破壞,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維護生態平衡這個話題?!?/p>
二、探究過程
1、研究鷹、兔、草的生態平衡關系。
·草原上的鷹、兔、草之間有著怎樣的食物關系?
·設想事物鏈的一個環節發生了變化,會發生什么現象?
(1)如果鷹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如果兔子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連鎖反應?!?/p>
推測:如果上述現象發生了草原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
·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子、草的減少?
讓學生討論后作出分析。
(對老鷹、兔子的獵殺;防止兔子與牛羊爭牧草而進行的獵殺和驅趕;為了發展經濟而過度的放牧;環境的惡化導致草的生長困難。)
2、沙塵暴發源地之一的資料介紹。
讓學生閱讀P57,介紹寧夏騰格里沙漠的有關情況。
師介紹:發菜是一種藻類,因風干的發菜形狀,色澤酷似婦女的頭發而得名。它大多生長在干旱的草原、荒漠、平灘荒地和低山小丘,我國的甘肅、陜西、青海、x疆均有生產,而寧夏最為。
獵隼又叫鶻,是一種兇猛的鳥,上嘴鉤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_,馴熟后可幫人打獵。獵隼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近年來,由于獵隼在中東一些國家是王宮貴族的寵物,一種身份的象征,在境外1只經過馴化、體型高大的獵隼價格很高,因此在我國西北地區獵殺、獵捕和走私獵隼的情況非常嚴重。獵隼的數量急劇下降,嚴重影響當地生態平衡,引發鼠害泛濫,給當地牧民生活和經濟帶來了很大影響。獵隼現在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自主學習資料后,鼓勵學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清楚的問題。
三、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
思考:是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的草原生態系統失衡?
這些行為的后果是什么?
最終結果是什么?
我們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課后拓展:
在維護大自然生態平衡的活動中,我們該做什么?我們怎樣做?
4、小結。
三、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