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教學設計精選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城南舊事》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當我們把好書送到孩子們面前,我們的工作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我們要努力采取多種辦法讓孩子保持對書籍的持久興趣,最終將這種興趣才能轉化為一種習慣。我們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體會到讀書的快樂;讓孩子感受到教師、家長對書籍的熱愛。為此,我一上完《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后,我馬上結合課后的資料袋向學生隆重推薦了此書。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自主閱讀《城南舊事》的興趣。
2、指導閱讀整本書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舊事》中的生動的人物形象。
4、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來體驗精彩片段的藝術魅力,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掌握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藝術魅力。
教學設計:
一、課件出示駱駝隊黑白圖片,進入書中情境。
師問:你們是不是發現這張圖片很熟悉,我們一起來朗讀圖片下面的這段文字吧!
教師和學生一起朗讀:(將學生帶入到名著的意境中)
(課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又重臨于我的心頭。”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在哪里見過這張圖片和這段下面的文字?
抽生回答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正常,這段文字出自42歲的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奶奶寫作的《城南舊事》一書中的,當然由于印刷的版本不同,編排的順序也有所不同,有的版本把這篇課本放在書的序言里,有的版本把它放在書的第一章,還有的版本把這篇課文放在書的后記里。不過,這都不影響我們對這本書的閱讀。
師:我們來看看林海音奶奶她是怎樣把自己難忘的童年時光寫進這部小說的:
(課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板書:城南舊事——林海音)
師導:書的美有著自己獨特的神韻。或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美,或是“柳絮池塘淡淡風”的柔美,或是“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凄切的美……正是這些美的文字,美的情趣,把我們單調的生活涂抹的五彩繽紛。感謝林奶奶,讓我們品讀到這么美妙的書籍。教師拿出《城南舊事》圖書給學生看。
二、讀書方法
1、看書名猜內容
師:一看到書名《城南舊事》,誰來大膽預測一下本書將會講述什么故事?
(預設)生:《城南舊事》一書講述了林海音小時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時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2、初讀瀏覽:了解大體內容
(1)作者
(課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畫像
(字幕簡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音,小名英子。一生創作了多篇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其中小說《城南舊事》最為著名。
((2)看序言
師:(指書中序言)《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城南舊事》的序言。
(課件出示)“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用來說明本書的主要內容,寫作緣由,經過和特點。作者自己寫的叫“自序”,《冬陽·童年·駱駝隊》就是林海音奶奶為本書寫的一篇自序。
師強調:只要讀懂了序言,我們就好像找到了順暢通讀本書的一把金鑰匙。
(3)引導學生看目錄
師:(指著圖書)《城南舊事》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幾個故事?你從哪里知道的?
預設:生:目錄上寫得很清楚。《城南舊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長為線索共講述了5個故事:《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 《爸爸的花落了》。
(出示課件)
目錄
《惠安館》
《我們看海去》
《蘭姨娘》
《驢打滾》
《爸爸的花落了》
師強調:目錄的作用在于能讓我們在第一時間了解本書的主要章節,從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先睹為快。
老師為了幫助同學們下去更好地讀懂這本書,于是搜集資料整理出《城南舊事的》寫作背景。(課件出示)
有些書還有內容提要、書后評論等,這些都是我們要初讀瀏覽的部分。
3、細讀品讀。
(1)認識生字詞。發現有不認識的字要及時查字典,注上拼音。在查字典時也不能只查拼音,對于這個生字的解釋也要看一遍。
(2)學作筆記
a惠安館(符號筆記)
惠安館的瘋子我看見過好幾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門口,宋媽或者媽就趕快捏緊我的手,輕輕說:“瘋子!”我們就擦著墻邊走過去,我如果回頭再張望一下,她們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墻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人。
作符號筆記就是在書上做記號,標明重點,提出疑問或引起注意等。(當然這本書必須要是你自己的書才行,如果你看的不是自己的書,你可以專門準備一本筆記本,把它們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做符號要選擇自己熟悉、常用的符號來做,符號種類 不要太多.常用符號一般有:——、……、△△△、()、“”、?等表示,”?”表示疑問;……、△△△, 表示重點詞;——、 ,表示重點句;()、“”, 表示重點的幾句或段。
還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標記不同的內容,比如用紅色標記重點,用黑色表示疑問。
b英子學駱駝咀嚼的片斷(批語筆記、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師:學駱駝咀嚼的小女孩便是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書中是這樣寫的——
(課件出示)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的門前……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師:請大家自己放聲讀一讀。
生:(自由朗讀體會)
師:從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
(預設)生:天真可愛、純真無邪、熱愛生活的英子。
師:批語筆記就是將某部分內容的要點、疑問或補充記在書的空白處。比如對特殊詞語的解釋,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等。
C除了作筆記,在讀一本書時,遇到優美的詞句我們還會怎么做?
(預設)生:摘抄
師:這也是我們細讀品讀一本書的方法。記住了這些好詞好句,在我們寫作文的時候就可以把它們恰當地用到我們的作文中,會給我們的作文錦上添花。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那個學駱駝咀嚼的小女孩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再來看看她
a(課件出示)林英子的照片——“我來給英子畫幅像”
師:這就是同學們所說的英子,對照圖片,你能否用你自己的語言把你已經了解到的英子的形象描摹一下?
生:(在提前下發的白紙上寫——給1-2分鐘)
寫完后小組間交流。
指生讀自己的描述:
(預設)(英子長著一張可愛的圓臉,雙眸透著善良,面龐上永遠掛著純真的微笑的,她熱愛生活,對周圍的一切都懷有濃厚的興趣……)(再指生讀、補充)
師小結:看得出來,同學們都很喜歡她。在她身上有著林海音女士童年的身影——讓我們在今后的閱讀中繼續關注她吧。
師:那時的小英子才六歲,那是一個最愛玩耍的年齡,也肯定有在一起玩的伙伴,想知道她的玩伴嗎?(生:想……)與他同齡的小伙伴叫妞兒。
b(課件出示)妞兒只有一條辮子,又黃又短,像媽在土地廟給我買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見妞兒,是我在井窩子旁邊看打水。她過來了,一聲不響地站在我身邊,我們倆相對著笑了笑,不知道說什么好。等一會兒,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條小黃辮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著后面,低低的聲音說:“你家住在那條胡同里?”“恩。”我說。“第幾個門?”
我伸出手指頭來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個門。到我們家來玩。”
她搖搖頭說:“你們胡同里有瘋子,媽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搖搖頭。
小組合作完成:
小組內兩人互讀課文
B請用剛才老師講的作符號筆記和批語筆記的方法去讀上面這幾段話。
C這段文字是小英子和妞兒第一次見面的情景,讀了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妞兒?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預設)生:內向靦腆、寡言少語、乖巧聽話的妞兒。
(課件出示)妞兒的照片(和英子在一起)
師導:大家看,妞兒臉上顯現出凝重的神色,與一旁臉上掛著純真的笑容英子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大家大膽猜測一下她的身世將會是怎樣的呢?
(預設)生:不幸、悲慘、可憐……
師:想關注她命運的結局嗎?請同學們回去自讀《惠安館》這一章節。
c其他學生感興趣的人物
師連接:除了英子和妞兒,書中還有不少令大家特別感興趣的人物。同學們下去后可以按照老師剛才的方法去了解他們。
(4)摘抄
4.寫讀書感悟—--收獲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城南舊事》說:這是作者林海音的傳記式小說,寫了5個故事。文字樸實溫馨,故事生動起伏。讀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上世紀20年代的北京。仿佛自己就是一個孩子,看北京、看大人、看周遭的幸與不幸。而她帶給我更多的卻是感悟。這恐怕是一本好書的最高境界——不僅讓讀者豐富了視野,還令讀者有所感悟。我懷念起我的童年,懷念我生活的那個年代、那個小鎮、那時的喜怒哀樂。那些在我童年時留在我記憶的往事,如今不也是我的城南舊事?感謝《城南舊事》,給我一次回味當年的機會。
三、總結全課(教師語言渲染總結,播放音樂《送別》)
小說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如一篇淡雅的散文,似一首含蓄的詩。那種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曾經閱讀了這部著作的每一位讀者,而英子那總是洋溢著笑意的可愛而稚嫩的臉龐也如一幅娟美清新的畫,永遠地印在了每一位讀者心靈的深處。八十多年前那一個個飄然而逝的人物,那一個個淡然若清風的故事,仿佛化作了一首余韻悠長的曲子縈繞在耳際,久久不絕…… 這本著作還被拍成了電影,并獲得第三屆電影“金雞獎”。剛才你們聽到的音樂就是電影的主題曲。
四、通過這節課我們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預設)生:閱讀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五、布置作業
本書中還有《惠安館》中的妞兒、秀貞,《蘭姨娘》中的蘭姨娘,《驢打滾兒》中的宋媽,還有整本書的主人公小英子,他們都是真實可感的人物,我們可以通過書中人物的外貌描寫、對話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去了解他們,去認識他們。下去之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城南舊事》,試著分析妞兒、秀貞、蘭姨娘、小英子、宋媽的特點,并完成老師發給你們的表格。
六、板書設計:
城南舊事——林海音
閱讀方法:
1、看書名猜內容
2、初讀瀏覽:作者、序言、目錄、寫作背景、內容提要、書后評論等
3、細讀品讀:
認識生字、詞
作筆記(符號筆記、寫批語筆記)
摘抄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4、寫讀書感悟:收獲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2
一、教材依據
課文《竊讀記》,作者林海音。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親近經典文學作品,推薦學生自行購買林海音的長篇小說《城南舊事》閱讀。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閱讀之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促進學生深度閱讀。
二、設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學生在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朱永新在《新教育之夢》中提出:“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為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凈化自己的靈魂,升華自己的人格”。因此,我結合課文《竊讀記》,推薦學生閱讀《城南舊事》,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拓寬視野。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 學生閱讀時往往采取瀏覽,關注情節,閱讀處于淺表層次,從而忽略了語言文字的精妙,忽略了文字間滲透的核心內容。這樣的粗讀,沒有深度的思考,沒有潛心的研討,只能事倍功半。指導我班學生共讀《城南舊事》,旨在教給學生閱讀整本書籍的方法,旨在形成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思維碰撞中,指導學生深度閱讀。
三、教學目標
1、了解作品的內容。
2、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3、通過走進故事、走近人物、走進情節等方式回憶情節,交流獨特的閱讀感受,體會文字間蘊含的濃濃的愛。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五、教學難點
體會文字間蘊含的濃濃的愛。
六、教學準備
1、學生獨立閱讀《城南舊事》,完成閱讀記錄卡。
2、教師與學生一起閱讀《城南故事》,并制作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冬陽童年駱駝隊》圖片
師:同學們:看到這張圖片,你想到了我們學過的那篇課文?
對——《冬陽童年駱駝隊》,《冬陽·童年·駱駝隊》就是林海音女士為本書寫的一篇自序。只要讀懂了序言,我們就好像找到了順暢讀通本書的一把金鑰匙。你讀懂了這序言了嗎?(從序中了解林海音寫書的緣由——想念)一起來讀一讀她對城南的想念吧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會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師: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林海音那淡淡的憂傷、濃濃的想念,走進《城南舊事》,聊聊里面的那些人,那些事。
二、走近林海音
師 :想了解林海音,我們可以從哪里尋找線索。(前言)
出示資料:林海音:1918年出生于日本東京,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臺灣人。當時,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父親林煥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那時小英子只有5歲。她先后就讀于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后任《世界日報》記者。1948年8月,林海音回到臺灣。
補充資料卡:
(出示資料卡,《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她從1957年開始陸陸續續寫下了一個個故事,1960年結集出版,取名《城南舊事》。)
這是林海音人到中年以后寫下的童年往事,所以,這本書的書名是——(生:城南舊事)
讀書時,我們應該從封面開始看,再看封里,扉頁,了解除書內容以外的其他內容。
二、走進那些事
師:這本書里講了哪些故事?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這本書的重要信息呢?了解一本書的整體結構?(生:目錄)對。我們來看一看《城南舊事》的目錄:
(出示目錄,生齊讀:
◆冬陽童年 駱駝隊
◆惠安館
◆我們看海去
◆蘭姨娘
◆驢打滾兒
◆爸爸的花兒落了
齊讀《冬陽 童年駱駝隊》最末一段。
過渡:提到人你的腦海中馬上出現哪些人物:英子、秀貞、妞兒、宋媽、爸爸、蘭姨娘……
1、理清人物脈絡
師:剛才大家說了一長串的名字,這里面有些人是主要的,有些人是次要的。當我們把這么一長串人物列出來的時候,有沒有什么方法把他們記住呢?比如說,像老師這樣把他們歸歸類。這樣排一排,這些名字是不是變得清晰起來了呢?這種圖表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清人物的關系,記起來也容易些。
《惠安館》:
秀貞、妞兒、秀貞娘、長班老王
《我們看海去》
藏在草地里的青年
《蘭姨娘》:蘭姨娘、德先叔
《驢打滾》:
宋媽、小栓子、小丫頭子和黃板牙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媽媽、英子、弟弟、妹妹
2、理清那些事
1、秀珍和妞是什么關系?她們外貌上的共同點是——,她們的死因是———。
2、藏在草地里的男青年是因為————才做了小偷,她最后的下場是————。
3、《惠安館》中,英子一家因為————搬走了,搬到了————。
4、是————撮合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
5、宋媽的兩個孩子是——和——,他們的命運很慘,一個——,一個被———,最后宋媽離開了英子家。
三、走近那些人
1、猜猜你是誰
(1)她從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沒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興地對走進來的她的媽媽說: “媽,您瞧,我怎么說的,剛合適!那么就開領子吧。”說著,她又找了一根繩子繞著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擺布,只管看墻上的那張畫,那畫的是一個白胖大娃娃,沒有穿衣服,手里捧著大元寶,騎在一條大大的紅魚上。
(2)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媽的元寶髻俏皮多了,看她把頭發擰成兩股,一來二去就盤成一個髻,一排茉莉花總是清幽幽、半彎身地臥在那髻旁。她一身輕俏,披在右襟上的麻紗手絹,一朵白菊花似的貼在那里。
(3)怎么還不起來,快起!快起!”
“晚了!”我硬著頭皮說。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
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氣不挪窩。
他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他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
(4) 怎么還不起來,快起!快起!”
晚了!”我硬著頭皮說。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
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氣不挪窩。
他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他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
2、評一評:
(1)在英子心目中妞兒、秀貞、中年男子、爸爸、宋媽、蘭姨娘分別是什么樣的人?在你心目中,他們又是什么樣的人?
要求:選擇一個人說一說英子心目中或者自己心目中是什么樣的人?
(2)全班交流。
3、辯一辯
師:七歲的小英子的童稚的雙眼來看大人的世界。她當然有很多事情是弄不清、搞不明白的。比如說,惠安館的秀貞姑娘,媽和宋媽都說她是瘋子,小英子卻覺得納悶。秀貞瘋不瘋?借我們大家的雙眼,我們來看一看,討論一下。
1、◆秀貞瘋不瘋
2、◆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壞人
師:其實,剛才我們討論的問題很復雜,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里,老百姓沒有好的生活,不僅僅是讀書沒讀好這么簡單。有時候生活不是自己可以安排的。將來等你長大了,再回頭讀這本書,你也許還有新的認識。但是,有一點非常可喜,我們同學們知道,好人和壞人,額頭上是不是都寫著字啊?(生搖頭,答:不是)不是這里寫著一個“好”,那里寫著一個“壞”,人是很復雜的,就像海與天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當你認識到一個人不能簡單地分成好人或者壞人的時候,你就在漸漸地長大了。
3、◆宋媽愛不愛小栓子和小丫頭子?
師:繼續討論小英子納悶的事。呵,小英子七歲,我們十二歲了,到底比她懂得多了。宋媽是小英子家的保姆。宋媽愛不愛小栓子和小丫頭子?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啊?在愛與不愛的討論中,我們感受到了這樣一個在社會底層的女性的痛苦和無奈。
四、走近童年趣事
1、《城南舊事》里雖然有許多讓英子迷惑不解的人和事,但也有許多童年的樂趣,請你用以下句式說一說:
____________,我覺得很有趣!
2、交流重點情節,感悟寫法。
(1)、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神態、動作、外貌)
(2)、一只破藤箱子里,養了最近買的幾只剛孵出來的小油雞,那柔軟的小黃絨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兒蹲著玩弄箱里的幾只小油雞。看小雞啄米吃,總是吃,總是吃,怎么不停啊!
(3)、我把鼻子頂著金魚缸向里看,金魚一邊游一邊嘴巴一張一張地在喝水,我的嘴巴也不由得一張一張地在學魚喝水。有時候金魚游到我的面前來,隔著一層玻璃,我和魚鼻子頂牛啦!
3、說說我們的童年趣事
指名上臺讀自己的童年趣事。
4、告別童年 聽驪歌感受英子的眷戀和成長
五、走近心靈深處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凈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
學生讀《城南舊事》讀后感 展示手抄報
六、走近名人童年
閱讀:高爾基的《童年》 蕭紅的《呼蘭河傳》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指導學生讀整本書的方法。
知道讀書應該做到:了解社會知識,體會人物情感,把握人物性格,品味作品語言。
培養學生主動讀書的興趣和愛讀書的良好習慣。
學習準備:學生每人準備一本《城南舊事》。教師查閱林海音的生平和寫作背景,做好ppt課件。
指導過程:
一、導入。出示(ppt):《竊讀記》《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中的精彩片段。
1、讀片斷
2、這兩段話在寫法和內容上有什么發現?
(都是林海音的作品,寫的都是童年的故事,語言充滿童真童趣)
二、介紹林海音及《城南舊事》
1、出示課件(讀,了解)
幾十年過去,這位遠離北京的游子,對這一切依然情意繾綣。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里,永不消退,我們現在捧起《城南舊事》,心頭會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她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2、看書的目錄,你了解了什么?
3、請讀過這本書的同學談談收獲。(據情況引導。讀的不深入)
怎樣讀著一本書呢?
三、指導讀書
課件出示書中的精彩片段
內容:
(一)表現人物情感的片段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我告訴爸,行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并且致謝詞。我問爸,能不能起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
爸爸啞著嗓子,拉起 我的手笑笑說:“我怎么能夠去?”
但是我說:“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臺底下,我上臺說話就不發慌了。”
爸爸說:“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那么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爸爸看著我,搖搖頭,不說話了。他把臉轉向墻那邊,舉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轉過臉來叮囑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遲到!”“我知道,爸爸。”“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讀后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父親與英子的鼓勵、教誨和關心)
(二)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英子的善良)
惠安館
惠安館的瘋子我看見過好幾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門口,宋媽或者媽就趕快捏緊我的手,輕輕說:“瘋子!”我們就擦著墻邊走過去,我如果回頭再張望一下,她們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墻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人。
請讀過書的同學介紹一下這個人物。
(秀貞這個心愛的人再也沒有回來,剛出生的女兒又被父母丟棄的女人,在別人眼里,她只是一個被遠離的、被恥笑的、被議論的瘋子,而在英子眼里呢?不僅如此,她幫助妞和秀貞逃跑,他、蹲在草叢里和小偷坦誠聊天,約定一起去看海……看出了什么?)
(三)表現社會生活
宋媽這時也向惠安館里看,正好瘋子的媽媽抬起頭來,她和宋媽兩人同時說“吃了嗎?您!”爸爸說北京人一天到晚閑著沒有事,不管什么時候見面都要問吃了沒有。
我們看海去
這時剃頭挑子過來了,那兩片鐵夾子“喚頭”彈得嗡嗡地響,也沒人出來剃頭。打糖鑼的也來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棗面兒,有印花人,有山楂片,還有珠串子,是我最喜歡的。
你讀過后知道什么?
(四)精彩富有個性的語言
紅花的衫褲,一條像狗尾巴似的黃毛辮子,大大的眼睛,一排小簾子似的長睫毛,一閃一閃的,在想我招手呢!(妞)
語言稚嫩、活潑,充滿童趣。
總結:讀書就這樣讀
1、了解豐富的社會生活
2、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4、品味作品中的語言
四,介紹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先讓同學說說你是怎么讀書的。
小結:
從頭至尾按順序閱讀
瀏覽和精讀結合
做讀書筆記
過電影
復述
五,給自己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吧?時間分配,用什么方法……
六、讀完后我們將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看看誰的收獲大。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4
一、 指導目的
1、指導學生歸納閱讀
一本書
的基本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2、認識批注,體會作用
二、指導重點:
認識批注,體會作用
三、課前準備:
師生準備《城南舊事》
四、指導課時:一課時
五、指導過程:
(一)引導學生總結讀書方法
1、我們曾收集過不少的名人名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向大家推薦,和大家分享!
2、大家回顧一下,平時你是怎樣看書的,你知道有哪些讀書的好方法?(精讀、速讀)
(1)邊讀邊想,聯系上下文.
(2)邊讀邊畫出好詞佳句.
(3)書上寫下自己的感受.等等
(二)根據學生的回答導入批注閱讀---------
1、讀書做記號,不動筆墨不讀書.
如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如是別人的書,就要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
2、采用各種方式隨時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這樣一來不但豐富了自己的語文積累,而且給自己留下特別愉快的回憶.
3、認識批注,體會作用
批注式閱讀是閱讀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在閱讀時圈點、寫話,是讀者與作者思想交流的體現,古今名人幾乎都善于做閱讀批注.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讀得怎樣,有沒有效果,看看批注就知道了.那么,我們在閱讀時如何做批注呢?
一、認識生字詞.發現有不認識的字要及時查字典,注上拼音.在查字典時也不能只查拼音,對于這個生字的解釋也要看一遍.(初讀)
二、寫出對句子意思的理解.站在自己的立場,聯系上下文,對一些意義深刻的句子寫出自己的理解,寫出言外之意.(細讀)
三、畫出精彩詞句.用三角號、圓圈、波浪線、直線等符號將文中用得好的詞與句子標示出來,在旁邊寫出自己的理由(為什么用得好).也可以對寫作方法進行分析(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說明方法等),也要寫出理由.(細讀)
四、在精彩句段旁邊寫出自己的感想.可以是推測自己的意圖,可以是自己的情感與想法(對人物、景物、事件的看法).(精讀)
五、在重點段落旁或文章關鍵處寫出自己的啟發.要聯系生活實際、社會背景談體會、講道理,或在文章結尾處寫出讀完文章后的聯想.(精讀)
六、對文章的內容、意義、寫法提出疑問.可以是不理解的內容,可以是不贊成的內容,也可以是對文章的修改建議.另外,也可以提出一些較深刻的問題,不一定就能找到答案的問題.(精讀)
(三)師引導進行課外閱讀,注重做批注
1、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做標記,邊指導學生想象畫面.老師以自己的讀書感受指導學生如何讀書.注意師生互動.
(1) 展示《城南舊事》段落,師邊帶學生讀,邊現場做記號.
劃下書中好的語言.
(2)品讀一段,教師指導:遇到好的詞語和句子,可以在旁邊做一下記號.
(3)品讀一段,做一下動作,想象當時的畫面.
教師指導:讀后的感受往往是珍貴且易逝的,可以在書旁的空白處寫下來.
小結:我們這樣一讀啊,書中的人物好像活了過來一樣,情節也更生動了,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這樣讀書才會越讀越有趣呢.
精彩的情節可以反復讀,并展開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寫下來,有疑問也可以寫下來.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聲有色的讀讀.實在喜歡還可以背背.相信同學們在平時的閱讀中,都帶著這樣的方法讀書,收獲一定會很大的.
2、學生運用讀書方法閱讀教師推薦的《城南舊事》,重在做批注.
師個別指導
3、學生匯報讀書所得,交流批注內容.
閱讀反饋以下方面:
查字典理解的字詞
標注的讀書感受
要積累的好詞佳句
聯系實際去理解的內容
提問遇到的疑惑
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認為哪個句子寫得生動?為什么?… …
(師對說得中肯的答案給以肯定,鼓勵學生如何去品詞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