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用語教案設計
編寫教案的過程是教師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它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禮貌用語教案設計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禮貌用語教案設計,供大家參考。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1
活動目標:
1.回憶生活中見過的文明禮儀行為,并能說出自我對禮儀行為的了解
2.了解手抄報的制作方法,并嘗試制作。
3.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守規則,用自我的禮儀行為引導身邊人。
4.培養幼兒的文明對人,學會團結、謙讓。
5.認識文明禮儀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手抄報圖片、紙、PPT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討論圖片,導入活動。
1.展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這些圖片里的人你喜歡嗎,為什么?
2.那你遇到這種情景你會怎樣做?
總結:看來我們新苗幼兒園的寶寶都是懂禮儀,講文明的好孩子。
二、討論怎樣引導周圍的人講禮儀。
師:那光是我們懂禮儀,講文明是遠遠不夠的,怎樣才能夠影響我們身邊的人?
請你們說一說。
師:小朋友想了這么多的方法,可是光我們自我一個人的力量來宣傳是不夠的,你: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都明白呢?
三、手抄報的制作方法。
師:教師有一個好辦法,咱們能夠畫很多手抄報來告訴人們講禮儀,你們明白什么是手抄報嗎?
師: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手抄報?是什么樣的呢?
出示PPT,欣賞手抄報。
它和我們平時畫的畫有所不一樣,手抄報是以畫畫和文字結合的方式來布局。一般一張紙上分有很多的小版塊。每個版塊都有小標題。其中的大標題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每個手抄報都有很好聽的大標題。
師:如果讓你來畫一幅手抄報,你打算寫一些什么,畫什么來號召人們講禮儀?
分成哪幾個版塊呢?
師:你給你的手抄報取什么好聽的名字呢?
四、畫一畫。
師:請小朋友們和你的爸爸媽媽一齊制作一個禮儀手抄報,影響周圍的人一齊懂禮儀,講文明。
五、作品評價。
從構思、顏色、版塊等方面進行評價,請幼兒互相欣賞講述畫面資料。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明白用雙手遞接物品,并用眼睛友好地看著對方。
2、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禮儀。
活動準備:
事先準備好的情景劇《我來遞,你來接》。
活動過程:
一、用情景劇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日啊,我們一齊來欣賞一個情景劇,名字叫《我來遞,你來接》,小朋友仔細看,看看他們在遞接物品時都是怎樣做的?
二、師幼共同欣賞情景劇。
1、明明雙手捧著一本童話書,大拇指壓在書上,圖書畫面的正面朝向另一位小朋友,兩眼注視對方,微笑說:甜甜,這本書送給你。甜甜立正好,伸出雙手結果圖書,微笑說:多謝你。并向明明鞠上一躬。
2、依依雙手拿著一個花瓶(右手握住瓶頸,左手掌心向上拖住瓶底),對小小說:小小,請你把這個花瓶放在桌上好嗎?說著雙臂伸出去,小小伸出雙手向依依那樣接過花瓶說:好吧。多謝你,小小。依依邊說邊鞠了個躬。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
1、明明是怎樣用手拿書的?書的哪一面是對著甜甜的?
2、甜甜是怎樣接過書的?她說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動作?
3、依依是怎樣把花瓶遞給小小的?小小又是如何接花瓶的?
4、教師做示范,邊示范邊朗誦核心要素的資料。
5、小朋友,你們能不能跟著我一齊做一遍呢?
四、游戲《擊鼓傳物》,引導幼兒遞接物品的正確方法。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做小教師,回家教爸爸媽媽遞接物品的正確方法。
2、活動區游戲《小小商店》《娃娃家的生日會》。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常用的禮貌用語,并會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
2、養成在生活中主動使用禮貌用語的好習慣。
3、懂得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的重要__。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愿意學習并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做到言行一致。
【教學難點】:
愿意主動使用禮貌用語,逐步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那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禮貌王國去旅游。不過,出發前,我們要準備好進入禮貌王國的通行__——說出你知道的禮貌用語。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板書:禮貌用語)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一)大象城堡講故事。
1、師邊出示圖片,邊講故事。
師:聽完這個故事,你最喜歡誰呢?為什么?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回答。
小結:禮貌用語的字雖然不多,卻可以表達出豐富的情感,使人聽起來倍感親切。因此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學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相機貼葉形卡片:正確使用)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做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2、齊讀順口溜。快看,大象城堡給大家送禮物了。出示:《順口溜》讓我們一起來順著口溜溜吧。齊讀。
(二)看電影,做調查問卷。
1、播放視頻《講文明有禮貌》。
2、做調查問卷。
(1)調查問卷第一題:剛剛你聽出了哪些禮貌用語?在生活中你用過這些禮貌用語呢?生回答。
(2)調查問卷第二題:把禮貌用語送回家。出示課件,生填空。
3、拍手讀兒歌。為了感謝大家,白兔城堡的居民也送來了禮物——《文明禮貌歌》,(師出示課件)我們一起拍著手來讀一讀吧!
三、表演展示,親身體驗。
(一)出示情景。
1、進學校見到老師。
2、下課不小心撞到同學。
3、公交車上幫助別人。
4、在家接待客人。
(二)提出要求。
1、排練時做好充分的準備,表演要認真。
2、臺下的同學要文明觀看,同時對表演者做出評價。
3、表演情景可以從老師給出的情境中選擇,也可以自己決定。
4、同桌兩人合作排練。
(三)學生排練,老師巡視指導。
(四)學生表演,及時評價。
四、唱響兒歌、總結歸納。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表演,我們知道了在生活中不僅要正確使用禮貌用語,而且還要態度誠懇(相機貼葉形卡片:態度誠懇),只有這樣,同學之間的友誼才會變的更加親密,人與人之間才會變得更加關愛。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份愛,共同唱響《咱們從小講禮貌》這首歌吧(播放視頻)。
禮貌用語就像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人聽后非常的舒服。希望小朋友們以后能把禮貌用語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同時也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文明禮貌之花開滿我們的校園,開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開滿我們的祖國大家園好嗎?
【作業設計】:
課下用你的眼睛認真觀察,看一看誰是我們班最有禮貌的同學。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4
一、活動名稱:
《愛惜糧食》(禮儀)
二、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三、活動準備:
1、水稻、麥子、農民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四、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2、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據學生所答出示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糧食做成的,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怎么樣?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3、怎樣愛惜糧食
(1)請小朋友講一講你們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那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對待糧食呢?
活動反思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5
活動目標:
1、經過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幫忙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我的愿望。
3、引導幼兒體驗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學過的有關幫成人做事的兒歌、有關親子活動介紹的聯系單.
活動環節:
一、談話活動(一)
以圖片的形式,幫忙幼兒回憶兒歌的資料。
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請幼兒一齊朗誦兒歌。
(二)以談話方式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體驗父母的辛苦提問設計:你們明白自我的爸爸媽媽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嗎?爸爸媽媽工作了一天,回來還要做些什么,這時你有什么樣的感覺?看到爸爸媽媽很辛苦,你會做些什么呢?
2、激發幼兒幫爸爸媽媽做事的愿望提問設計:你們想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嗎?我們能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呢?請幼兒根據自我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親子攝影展--《爸爸媽媽小幫手》
1、請爸爸媽媽把幼兒在家做小幫手的情景拍攝下來。(形式:照片、錄像均可)2、用展板的形式對系列照片進行展出,對拍攝的錄像能夠在某段時間進行播放。
文明歌活動目標:
1、學習文明用語:"你好,再見"。并在教師的提醒下會正確使用。
2、熟悉歌曲,初步培養幼兒節奏感,學習按節奏拍手,根據歌曲資料進行簡單的歌表演。
活動準備:
在活動室一角布置一個熊貓的家,并請一名教師戴上熊貓頭飾扮演熊貓。
活動組織:
1、教師經過講述故事《有文明的小白兔》,啟發幼兒學習故事中的"你好","再見"等文明用語,引起幼兒興趣。
師:"剛才教師講的故事名字叫什么?""你們為什么喜歡小白兔呀!""因為小白兔有文明,所以大家都喜歡它!"2、熟悉歌曲《文明歌》,并學會按節奏拍手,初步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本事。
師:"教師把剛才的故事編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齊來聽聽看,請小朋友跟著音樂來拍手,"3、根據歌曲資料配上簡單表演動作,讓幼兒熟悉歌詞資料。
唱"你好,你好親愛的朋友,我們一齊,歡樂無比"時,左右手握拳在胸前,大拇指相向,按節奏兩個大拇指互相點一點。
唱"再見,再見,親愛的朋友,我們將再見"時,左右手握拳在胸前相對,兩個大拇指互相彎曲,作點頭狀。
4、經過游戲,讓幼兒掌握"你好""再見"文明用語的正確用法。
師:"我們去熊貓家作客吧!""到了熊貓家我們怎樣說?""我們一齊來表演《文明歌》給熊貓看吧!""我們該回家了,跟熊貓說什么?"
附故事:
有一天,小白兔到熊貓家去作客,小白兔說:"你好"熊貓請小白兔吃蘿卜,小白兔說:"多謝"于是,小白兔和熊貓在一齊高高興興地搭積木,做游戲。小白兔要回家了,熊貓拉拉小白兔的手說:"我喜歡和你作朋友!"小白兔向小熊貓招招手說:"再見"就回家了!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6
教學形式:
團體或小組教學。教學方法:情景表演法。
活動目標:知道歸還物品時應有的禮儀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習慣。
核心要素:
他人物 要愛護 及時還 不拖延物歸還 表謝意 雙手遞 要牢記
活動準備:
書、畫筆等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你 們聽聽故事里說了一件什么事
(二)關鍵步驟: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2、講完故事后提問:故事里都有些誰?
他們在干什么?
1、教師請兩個幼兒表演故事中的情景
2、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故事中明明的做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3、分組討論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明明的做法是不對的,他不應該用扔的方式還別人東西,這樣做對借他東西的小朋友很不尊重,而且有的東西是容易摔壞的,所以明明的作法極為不對。正確的做法是:他應該走過去,雙手托著書還給借他書的小朋友,然后還要有禮貌地向對方說“謝謝”。
活動延伸:
教師請小朋友表演情景小劇《正確歸還物品》
可以請幼兒分組表演,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自編歸還物品的情景小品
家園互動:
1、請家長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即使借孩子的東西,歸還時也要說謝謝,給幼兒做榜樣
2、引導幼兒在歸還物品時使用正確的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接打電話的禮貌用語和注意事項。
2、感受接打電話的樂趣,愿意在接打電話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情感,體會與人正確愉快地交往。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臺式電話機兩部。
2、可制作成簡易電話用的一次性紙杯、毛線、牙簽等材料。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通過復習歌曲《打電話》引出活動主題,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歌曲里唱了一件什么事情嗎?
2、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打電話的經驗。
教師:你們平時打過電話嗎?你都和誰打過電話?
3、教師表演打電話,引導幼兒學習接打電話時的禮貌用語和注意事項。
(1)教師:喂,您好,請問你找誰?請稍等,我正在給小朋友上課,等下課我再打給你,好嗎?再見!
(2)教師:小朋友,老師剛才在做什么?都說了些什么?
(3)幼兒討論打電話時應該怎樣禮貌地與人交談。
(4)教師:誰知道還要注意哪些打電話的問題呢?教師:打電話的時間不要過早或過晚,以免影響別人休息;也不能在別人工作、學習或有事的時候打電話。
4、幼兒嘗試用禮貌用語兩兩結伴玩“打電話”的游戲。
(1)幼兒和同伴自由組合玩“打電話”的游戲。
5、引導幼兒制作電話,玩“打電話”的游戲。
(1)教師:剛才小朋友都學會了怎樣打電話了,可是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做電話呢?制作方法:把毛線的一頭綁在牙簽上,將毛線的另一頭從杯子上面的小洞穿過去后拉出來,然后再穿過一個杯子,將毛線綁在另一個牙簽上。瞧,電話就這樣做好了,小朋友也來試試吧。
(2)幼兒兩人一組制作電話,玩游戲。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因為電話是小朋友常見的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過程孩子的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極參與整個活動,樂意的表現自己,達到了活動目標,學具的提供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其在活動過程中,孩子還發現了要把線系牢在牙簽上,并且牙簽要橫放,電話線才不會斷。總的來說,整個活動是成功的。但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活動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在動手制作部分,老師可以先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想想怎么樣可以制作成電話,并動手操作,然后老師再總結示范。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8
活動設計背景
針對現今社會的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不懂的關愛他人的普遍現象,設計本課程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相互謙讓的好品質。
2、教育幼兒進出門是要有秩序文明讓行,進而指導團體活動時要有秩序。
3、深入貫徹《弟子規》的內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孩子互相謙讓、團結友愛
難點:團體活動時要有秩序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有秩序的在戶外滑滑梯并注意幼兒的表現。
2、歌曲《滑滑梯》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下朋友:剛才教師和你們在外面玩什么啦玩如何的那么咱們又是怎樣進的活動室
引導幼兒說出排著隊,有秩序的滑滑梯、進出活動室等。
二、欣賞歌曲
教師告訴幼兒有一首歌曲也叫《滑滑梯》,讓下朋友聽,并嘗試學著跟唱歌曲。
三、提問幼兒理解歌詞
歌曲《滑滑梯》中,小朋友是怎樣滑滑梯的為什么要排好隊,不推也不擠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推擠容易將小朋友推倒、磕傷。
四、討論:
小朋友在什么時候還應注意排好隊為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哪些時候容易發生擠撞,如:去高處取東西、進門出門時;上下樓梯時、蕩秋千時等等都容易推倒,發生意外傷害。
延伸1:大家團體出動、活動時都應排隊,懂得謙讓,有秩序的活動,反之,很容易發生危險,也是不文明的。
延伸2:在公共場所如:去超市購物、乘坐公交車、去大型的游樂場等都應當排好隊、有秩序的進行。
滲透方式:
在一日活動的各環節,如:團體入廁、團體喝水、進出活動室、團體游戲等都給幼兒滲透排隊、不推不擠、有秩序的進行活動。
家長工作:
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結合上下樓梯、進出門、公共場所等情景對幼兒進行相互謙讓、遵守公共秩序等并結合一些懂文明的小故事讀給小朋友,讓其深入理解,對其進行品德教育。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接打電話的文明用語和注意事項。
2、感受接打電話的樂趣,愿意在接打電話的過程中表達自我的情感。體會與人正確愉快地交往。
活動準備:
1、臺式電話機兩部。
2、可制作成簡易電話用的一次性紙杯、毛線、牙簽等材料。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經過復習歌曲《打電話》引出活動主題,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你們明白歌曲里唱了一件什么事情嗎?
2、鼓勵幼兒說出自我打電話的經驗。
教師:你們平時打過電話嗎?你都和誰打過電話?
3、教師表演打電話,引導幼兒學習接打電話時的文明用語和注意事項。
(1)教師:喂,您好,請問你找誰?請稍等,我正在給小朋友上課,等下課我再打給你,好嗎?再見!
(2)教師:小朋友,教師剛才在做什么?都說了些什么?
(3)幼兒討論打電話時應當怎樣文明地與人交談。
(4)教師:誰明白還要注意哪些打電話的問題呢?
教師:打電話的時間不要過早或過晚,以免影響別人休息;也不能在別人工作、學習或有事的時候打電話。
4、幼兒嘗試用文明用語兩兩結伴玩“打電話”的游戲。
(1)幼兒和同伴自由組合玩“打電話”的游戲。
5、引導幼兒制作電話,玩“打電話”的游戲。
(1)教師:剛才小朋友都學會了怎樣打電話了,可是你們想不想自我動手做電話呢?
制作方法:把毛線的一頭綁在牙簽上,將毛線的另一頭從杯子上頭的小洞穿過去后拉出來,然后再穿過一個杯子,將毛線綁在另一個牙簽上。瞧,電話就這樣做好了,小朋友也來試試吧。
(2)幼兒兩人一組制作電話,玩游戲。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師的示范和講解,使幼兒知道不同類型手勢的不同用途。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體態習慣。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是怎樣與人打招呼的?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萌貓小分隊是怎么和鴨子、孔雀打招呼的?
故事總結:萌貓小分隊的三只小貓在向鴨子、孔雀和儒靈童打招呼時,使用了各種不同的手勢,鬧出了一些笑話。我們平時一般是以揮手、點頭向對方問好。小朋友可要記得用合適的手勢向其他人問好,這樣才不會向小貓們一樣鬧出笑話。
3、"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會使用不同的手勢表禮儀嗎?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有哪些手勢是表示禮儀的?
(2)儒靈童教會寶寶哪些手勢禮儀?
(3)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會使用哪些手勢禮儀?請你做一做。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動畫片中孔子老師的手勢表示尊重他人的禮儀行為,小朋友們要學會正確使用手勢:比如:問好可以用握手、擁抱等方式。向別人道別可以用揮手的方式。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也是一種禮儀的表現,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好孩子的做法。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上課的時候用舉手示意老師你知道正確的答案,在請其他人做某件事的時候用請的手勢,這樣會增加別人對你的喜愛。正確的使用手勢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小朋友們也要學會正確的運用手勢。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手勢語目的:使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手勢。
規則:
1、教師出示常見的幾種手勢圖片,表示夸獎、勝利、OK、停止的手勢圖片。
2、請幼兒說一說這些手勢的不同含義,并進行模仿。
3、根據教師設置的情境,幼兒分別做出不同的手勢。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在生活中引導幼兒使用基本手勢。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小百科:手的姿勢通常稱作手勢。它指的是人在運用手臂時,所出現的具體動作與體位。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至今仍被廣泛運用的一種交際工具。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11
教學設想: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良好習慣的養成,將影響著孩子今后一生的發展,才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我認為,孩子的發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靈和體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決于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而中華民族有傳統美德,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可同現代文明相結合尋求指導理論,教育中可進行愛惜勞動成果,誠實、勤勞等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教學目標:
1、通過圍餐,讓幼兒認識中國的飲宴禮儀,認識圍餐的上菜順序。
2、在進餐過程中實踐所學的禮儀,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3、讓家長配合,在家進餐時也讓幼兒“練習”,讓幼兒在習慣中養成良好的行為。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過程:
一、進餐前,介紹中國傳統的飲宴禮儀。
1、介紹上菜的順序。
上菜順序,中餐一般講究:先涼后熱,先炒后燒,咸鮮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濃味厚的后上,最后是飯菜
涼菜-冷拼,花拼。
熱炒-視規模選用滑炒,軟炒,干炸,爆,燴,燒,蒸,澆,扒等組合。
大菜-(不是必須的)指整只,整塊,整條的高貴菜肴,比如一頭乳豬,一只全羊,一大塊鹿肉什么的。
甜菜-包括甜湯,如冰糖蓮子,銀耳甜湯等
點心-一般大宴不供飯,而以糕,餅,團,粉,各種面,包子,餃子等。
水果-爽口,消膩
2、講解進餐禮儀。
(1)、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
(2)、夾菜要文明,應等菜肴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使用筷子不能交叉;夾菜應先揀離自己最近的菜下箸,夾菜時不要在碗碟里亂翻找。
(3)、要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大塊往嘴里塞,狼吞虎咽,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里。
(4)、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萊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里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里“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和人聊天。嘴里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亂摳。
(5)、湯和食物如果太熱,不可用嘴吹。等湯和食物涼了,才去吃。
二、進行圍餐,在進餐過程中教師不斷地指導。
三、進餐后,教師獎勵做得好的幼兒,讓他們在以后的進餐中也能有更好的禮儀。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知道了進餐過程中的一些基本禮儀,如進餐時不講話,不能邊吃邊做其他的事,不能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后再離開餐桌。 正確使用餐具,愛護衛生,進餐時保持自己、桌面、地面的清潔,進餐后會收拾自己的餐具并及時進行漱口和擦嘴。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12
活動目標:
1、學習日常文明用語(請、多謝、對不起、沒關系),并在適當的場合運用。
2、初步培養文明文明行為和意識。
活動重點:
培養文明文明行為和意識。
活動難點:
在適當的場合運用日常文明用語。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小兔和小狗玩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日教師給你們請來了兩個可愛的小動物,你們明白它們是誰嗎(學小狗的叫聲和小兔子的樣貌,請幼兒猜一猜。)
2、鼓勵幼兒與小動物們打招呼,并也一齊來學一學它們的樣貌和叫聲。
二、讓幼兒根據故事中的情景學說文明用語。
1、教師一邊演示玩具,一邊說故事:小兔和小狗是好朋友,它們經常在一齊玩。有一天,它們在家里一齊搭積木,小免想用一塊方形的積木搭屋頂,可是小兔沒有,它看見小狗那里正好有一塊。它該怎樣樣向小狗借玩具呢
2、小結:當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應當要說“請”,此刻讓我們一齊來學一學小兔說的話吧!幼兒團體模仿。
3、繼續講故事:小兔子對小狗這么一說,小狗就把方形積木借給它了。這時,小兔應當說什么呢
4、小結:當你得到別人幫忙的時候,應當說:“多謝”,此刻我們一齊來學習一下小兔是怎樣樣向小狗道謝的吧!
5、幼兒團體模仿。
6、教師繼續講故事:它們倆在一齊玩了一會兒積木。這時小狗看見外面天氣真好,便對小兔說:“我們一齊出去玩吧!”小兔高興地答應了。它們來到草地上,小兔和小狗玩起了轉圓圈的游戲。它們一齊轉呀,轉呀,小狗玩得太開心了,一時間忘了要和小兔抓緊手,突然,小兔一下子被摔在了地上,它“嗚嗚”地哭了起來。小狗這時應當怎樣說呢小兔又會怎樣回答呢
7、小結:不細心傷害到別人的時候要說“對不起”,原諒別人的時候就說“沒關系”。讓我們一齊來學一學小兔和小狗的對話吧!
8、幼兒模仿練習。
三、請幼兒看幼兒用書,讓幼兒體驗一下如何學說文明用語。
1、小朋友們,看看書上畫了些什么猜猜他們在說什么
2、小結:書上的小朋友和剛才故事里的小兔和小狗一樣都很有文明。需要別人幫忙時應當說“請”,當得到別人幫忙的時候要說“多謝”,不細心傷害到別人的時候要說“對不起”,原諒別人的時候就說“沒關系”。
四、拓展幼兒經驗,讓幼兒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屬于文明用語。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會說哪些文明用語呢
2、小結:進幼兒園時應當說“教師早”,回家的時候就說“教師再見”,這些都是文明用語。
禮貌用語教案設計篇13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培養小朋友慢慢吃,細嚼慢咽的文明進餐習慣。
2.通過情景表演,培養小朋友正確的進餐姿勢,飯前洗手,保持小手干凈,桌面清潔、衛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3.在游戲情景中引導小朋友積極參與游戲,培養鞏固文明進餐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米飯、餃子、玻璃管、塑料袋,草莓、菠蘿、蘋果等胸飾若干,餅干、水果、盤子若干,智慧帽。
活動過程:
1.念兒歌《吃飯時》、《小瓷碗》,激發小朋友的興趣。
2.小實驗
(1)把面包渣放進"食道"(玻璃管)里。
(2)怎樣才容易把面包塊放進"食道"(玻璃管)里。
(3)讓小朋友比較,面包渣和面包塊哪種更容易進入"食道"。
(4)小結:所以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慢慢的吃,通過牙齒把食物磨碎嚼細,也就是細嚼慢咽,這樣才容易消化。
3.情景表演:小動物"進餐"
(1)小兔和小貓表演"進餐時",小朋友們仔細觀察。
(2)小朋友們說說小兔和小貓進餐時表現一樣嗎?
小兔是怎么表演"進餐"的?
小結:小兔:餐前沒有洗手,大口大口的吃,跪在凳子上,還用手抓食物,米飯、餃子撒在桌子上,到處亂跑。
(3)小貓是怎么表演"進餐"的呢?
小結:所以我們進餐時應該像小貓那樣,做到餐前洗手,保持小手很干凈、衛生。坐在位置上,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不撒飯粒,保持桌面清潔。
4.觀看小朋友進餐畫面小朋友們互相討論、交流。
問:小朋友們在做什么?哪些小朋友做得對?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對?為什么?
小結:我們小朋友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要養成文明,衛生進餐的好習慣。
5.玩過家家的游戲
(1)分角色(五個家庭)
(2)過家家、吃點心。
(3)比一比哪個家庭進餐習慣最好,最講文明、講衛生。
(4)評選出表現最好的家庭,并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