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希望對大家寫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有所幫助。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真讀原文,把握要寫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2、寫出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內容做為(說寫)梗概的提綱。
3、把所要寫的梗概按提綱說一說。〖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同學們誰能把咱們學過的《獵人海力布》用一、二百字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說一說(指名說)。今天咱們的寫作內容是寫梗概。
1、什么叫梗概,就是(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簡略的內容。它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
2、為什么要寫梗概:為了培養你們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閱讀能力。它還能幫助我們我們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習作例文(準備)指導怎樣寫梗概
1、認真閱讀《獵人海力布》。
2、閱讀習作要求(書89頁)
3、用自己的話說說《獵人海力布》的梗概(口頭練習)
4、評析(口頭練習)優缺點。你知道怎樣寫梗概了嗎?
三、(通過例文)明確梗概的寫法(可由學生自己討論交流總結出梗概的寫法)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確定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中心。
3、把文章的內容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寫下來。
四、寫梗概要注意幾點問題
1、注意防止過細或過簡。
2、注意內容要完整,要分清文章的主次和詳略。
3、把主要內容寫清楚明白。
4、語句前后要通順、連貫。
五、動筆寫出《獵人海力布》一文的梗概
1、寫出《獵人海力布》一文梗概。
2、評析《獵人海力布》一文的梗概。
〖教學目標〗
1、明確如何寫梗概。
2、最近讀過一文章里選一篇自己喜歡的,將它的梗概寫出來。
〖教學過程〗
一、例文導入上節課同學們寫了《獵人海力布》一文的梗概
1、出示例文:按要求評改。
要求:
①寫得是否過細或過簡;
②內容是否完整;
③主要內容是否清楚明白;
④語句是否通順連貫。
2、評析例文。
例文電腦出示第1頁例文從前有一個獵人,名叫海力布。平時他熱心幫助大家。有一次,海力布在深山打獵,救了一條小白蛇,原來小白索是龍王的女兒。龍王為了報答海力布,送給海力布一顆能呼懂各種動物語言的寶石。小白索告訴海力布動物說的話不準對外人說,否則就會變成石頭。過了幾年,海力布打獵時聽到鳥兒們說當天晚上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被洪水淹沒。海力布急著把這一消息告訴大家,可大家不相信。為了救鄉親們,海力布說出了寶石的秘密以及為什么不能把聽來的消息告訴大家。說著海力布變成了一塊僵硬的石頭。人們世世代代紀念海力布,據說現在還能找到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呢。
3、明確如何寫梗概。
二、選擇最近讀過一篇你喜歡的文章,將它的梗概寫出來
1、組內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所要寫的梗概。(每人都要說)
2、按要求評析同學聽說的梗概。
三、動筆寫梗概
1、動筆寫出自己喜歡的梗概。
2、全班交流。
3、老師評析一、二篇同學寫的梗概。
4、修改自己所寫的梗概。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9個生字及生字組成的新詞,能夠聯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本課詞語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如詩如畫的情境中,感受讀書的重要性。
3、積累語言,像作者那樣留心觀察自己周圍的事情。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4、鼓勵學生在閱讀時多問幾個為什么,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獨立閱讀的潛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如詩如畫的情境中,感受讀書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獨立閱讀的潛力。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用詩一樣的語言,告訴我們: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師問,平日里你都喜歡讀什么書?叢書中尼有什么收獲?指名回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詩一樣的文章,同學們必須等不及了,也想讀讀這優美的.詩篇,請你們打開書,利用手中的字典、結合課后的生字表解決生字新詞,將課文讀通讀順。
1、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教師巡回指導。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糾正錯誤發音,指導個別字的發音。
三、研讀課文,了解資料;
這篇文章表達了自己熱愛書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還應以讀為主,為的是讓學生透過閱讀,能夠較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也為學生能夠透過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與文本對話。
四、品讀課文,感悟內涵:
在設計品讀課文這一環節中以各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自主感悟,自發抒情,自然續情。
1、自由閱讀課文,解決課前預設的問題:冰心少年時代是怎樣讀書的?你是否做到了“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2、選取幾段讀給你的同位聽聽,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樣讀書的?從書中學到了什么?。根據學生狀況,及時指導學生用“心”來說話。用心來朗讀。再指名朗讀。
3、從課文中找到“總而言之”“同而言之”這兩個詞語,體會它們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讀讀課文的最后一節,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話語,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達自己怎樣的感情嗎?
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五、感情朗讀,深化主題;
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喜歡讀書”的情緒。個人,小組間互讀,評議。
六、談感受:
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讀后的感受,你就應怎樣讀書?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由于“我”為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精心地呵護它們,逐漸得到了它們的信賴。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4、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提高默讀能力。
5、產生喜愛小動物的情感,體會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相處要靠相互之間的信賴。
教學重點:
通過句子體會我對珍珠鳥的喜愛及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變化態度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鳥兒是大自然的精靈,也是人類的朋友,人類的存在使鳥兒有了依托,鳥兒的存在給人類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下面,我們一起走進作者馮驥才的家,一起來認識認識他的新朋友——(齊讀課題)珍珠鳥。
2、你能把這個課題變成問題嗎?
3、根據你的預習,珍珠鳥是一種什么樣的`鳥?
4、出示關于珍珠鳥的簡介。
5、出示馮驥才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你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出示生字:開火車讀、齊讀(糾錯正音)
出示詞語:開火車讀、齊讀(糾錯正音)
3、請你概況課文內容
課文出現的無非是這兩者,一個是作者,一個是珍珠鳥。文中出現了幾只珍珠鳥?
文中重點寫的是哪只?
板書:我小珍珠鳥
“我”對珍珠鳥非常…?板書:喜愛
珍珠鳥對“我”非常…?板書:信賴
三、再讀課文,探究學習
出示閱讀提示:
默讀課文,用“()”標出描寫珍珠鳥外貌的句子;
用“——”畫出“我”喜愛珍珠鳥的句子;
用“~~~”畫出珍珠鳥信賴我的句子。
(一)體會鳥兒的外貌
小練筆
瞧,多么像它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有生出()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整個身子好像一個()的球兒。
(1)按原文填空。
(2)找出比喻句,你體會到了什么?
(3)在這段話中,作者主要抓住小珍珠鳥的()、()、()和()
四個部位,寫出了小珍珠鳥的()。
(二)感悟“喜愛”
1、“真好!朋友送給我一對珍珠鳥......溫暖的巢。”
抓關鍵詞:真好、干草、溫暖
從關鍵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我便用吊蘭長長的......蒙蓋在鳥籠上”
抓關鍵詞:蒙蓋
從關鍵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瞅瞅我。”
抓關鍵詞:很少
從關鍵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驚動它們。”
抓關鍵詞:決不、添食加水、不驚動
從關鍵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我不動聲色地寫......親近的情意。”
抓關鍵詞:不動聲色、默默享受、情意
從關鍵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6、“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
抓關鍵詞:不覺、生怕
同學們找的句子真棒,理解也非常到位,這些句子都說明作者非常喜愛珍珠鳥,那說明作者是個怎樣的人呢?(善良、有愛心、愛護動物)
(三)感悟“信賴”
珍珠鳥一開始就信賴“我”嗎?
本來是怎樣的?
它是怎樣由怕人到信賴“我”的呢?
1、“起先,這小家伙......逃到畫框上去了。”
這段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這段話出現了幾個“一會兒”?這三個“一會兒”說明珍珠鳥怎么樣?(淘氣、頑皮、可愛、貪玩、活潑)
小珍珠鳥怕人,一開始并沒有在“我”身邊活動,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說明它對“我”有——(一點點戒備)
2、后來是怎樣一點點信賴“我”的呢?
“我不管它......決不飛出去。”
它為什么不飛出去?
3、“漸漸它膽子大了......瞧瞧我的反應。”
小珍珠鳥與“我”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對“我”的信賴越來越——(多了),甚至對“我”還淘氣地干了一件什么事?(俯下頭來喝茶,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
小珍珠鳥像人一樣俯下頭來喝茶,像人一樣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真是太可愛了。此時此刻它會在想什么呢?
4、還有沒有更近距離的信賴呢?
“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39;嚓嚓&39;的響聲。’
“我”寫字的時候它也用腳來寫字,邊寫還邊跳舞呢!
5、“這樣,它完全放心了......啄兩下我的手指。”
體會“啄”,這個字體現了什么呢?(信賴、友好、親近)
6、珍珠鳥對我信賴的高潮,最完美的體現在哪里呢?
“待一會,扭頭看......難道在做夢?”
珍珠鳥在別人肩頭睡著會發生什么呢?但在“我”肩頭睡著又是什么樣的呢?它可能會做什么夢呢?
(四)我們看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珍珠鳥對我的信賴,其實是他們彼此深深的愛,由此,作者有了一個深深的感受:(出示句子,有感情齊讀)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信賴,就是在它窩上蒙蓋垂蔓;信賴,就是給它添食加水卻不驚動它。信賴還是什么?
(五)這就是“我”和珍珠鳥之間的故事,難道這僅僅是“我”和鳥兒之間的故事嗎?(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人與人)
四、拓展升華
出示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的故事圖片
五、總結
小練筆: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呢?請把你的收獲寫在課文后面空白處。
六:作業
完成《作業本》
板書
喜愛
我——————→小珍珠鳥
←——————
信賴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六個生字,正確讀寫“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詞語。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好處,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障礙。
(2)通過聯系實際體會課文重點句的含義,引導學生做一個有用的人。
(3)通過分角色朗讀,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中滲透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做一個默默奉獻的人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緊扣爸爸說的一段話展開朗讀體會,讓學生認識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寫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2.弄清課文的主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課時劃分: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作者和有關落花生的資料,教師準備關于落花生的資料。
2.準備一塊小黑板,上面抄寫好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1.齊讀課題,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圖片,教師補充講解花生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課文的作者是許地山,他有個筆名叫落華生,他為什么取這個筆名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中,走進許地山童年的時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主識字:
1.小聲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指名讀課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讀四聲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讀輕聲。)
3.拼讀生字,著眼學法,重點強化。(由學生提出易錯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學法)
4.在預習的過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詞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詞典中的解釋)
(2)讀順課文,感知文本內容
1.同桌互讀,把課文讀通讀順。(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書)
2.由同學互相推薦讀,老師要鼓勵讀書不太好的同學展示自己,多鼓勵他們。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看看你對課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讀課文,理清思路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請大家默讀課文之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你準備怎樣給本文分段,為什么?(討論并明確分段)
四、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好處,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整體感知
齊讀課題,回憶課文內容,想想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
二、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
默讀課文,看看你對哪部分內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讀一讀。(根據學生發言情況引導)
1.種花生、收花生:(略處理)利用評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抓住“居然”讀出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讀書、突破重難點:
(1)自由讀、指名讀出花生的好處。
(2)學生根據收集的課外資料補充花生的好處。
(3)出示第10自然段,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
①填表助學,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貴之處:(在同學自由讀之后填表)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蘋果的圖片,同桌對比著讀。一個讀桃、石榴、蘋果,一個讀花生
③指名讀,評讀: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或者通過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讀,看看你對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認識?(引導學生體會出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實用,默
默地為人類奉獻)
(4)對比讀句子,體會父親對我們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兩句話意思不一樣,“只”是單單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體面,更重要希望我們做一個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不計名利,像花生一樣的對別人有用的人)
(5)通過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邊一定有許多像花生一樣的人,讓我們來贊美花生,贊美像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但可貴的是()。我們的()不正像花生一樣嗎?他()。我贊美花生,我更要贊美()。”
三、召開小辯論會,張顯學生個性
在當今的社會你想做一個像桃子、石榴、蘋果一樣的人呢,還是做一個像花生一樣的人呢?為什么?
四、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許地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長大后埋頭苦干,默默奉獻,成為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這就是他筆名的由來。在抗日戰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年僅48歲,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來一起讀讀他說的這句話:“我要像落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
五、當堂訓練
背誦課文
六、小結
在當今的社會你想做一個像桃子、石榴、蘋果一樣的人呢,還是做一個像花生一樣的人呢?為什么?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2、過程與方法
(1)抓住描寫母親外貌的語言,體會母親的深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親的熱愛。
重點難點:
1、通過描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母親的深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前幾天我們學了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迸發出巨大的力量,母愛又是如何深沉的呢?請你們先讀讀冰心的一首小詩(課件出示)母親是那個永遠在你需要的時候站在你面前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梁曉聲的《慈母情深》,一起感受母愛的無私。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
4、作者簡介(課件出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學生自學。
(1)借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從課文中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3)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學生認讀。
(2)指名分自段朗讀課文,同學相互正音。
(3)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先同桌相互說說,再指名匯報)。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受情深。
1、提出要求,學生默讀。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現慈母情深的語句,并多讀幾遍。
(2)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與體會。(注意抓住描寫母親外貌、動作和語言的句子來體會。)
2、指名讀找出的重點句。
四、品讀課文,體會母親的深情。
1、從母親工作辛苦體會母親的深情。
(課件出示)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指名讀這些句子,并注意加點詞語。
(2)說說自己的體會。
(3)提問:①“震耳欲聾”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說明什么?②“極其”說明了什么?③為什么母親是“疲憊的眼睛”?④從哪些詞語看出母親沒有停下手中的活?
(4)師小結: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親不停片刻,拼命掙錢。掙錢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這種情況下母親還讓我買書,真是慈母情深啊!
2、從家境貧寒與母親為“我”買書體會母親的深情。
(課件出示)連破收音機都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1)指名讀,并注意加點的詞語。
(2)說說自己的體會。
(3)教師引導講解:“龜(jun)裂”是什么意思。
“連……都……”說明了什么?(家境貧寒)“揉得皺皺的”說明什么?(再次說明了家境貧寒)。
3、從母親為“我”愛看書而興奮體會母親的深情。
(1)在文中找出對于“我”提出買一本小說的要求。其他母親的看法。
(2)指導讀出不滿的語氣。
(3)(課件出示):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地他愛看書的”。
(4)引導講解:“挺高興”說明什么(母親為我愛看書興奮不已)誰能將母親的這份興奮讀出來呢?(指名讀)
4、師小結:雖然家境貧寒,母親工作辛苦,掙錢不易,但母親毅然為“我”買書,為“我”能夠看書興奮不已,多么深沉的母愛啊!
五、再讀課文,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表達“我”對母親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句子。
2、指名讀。
3、(課件出示):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4、交流感悟:文中作者多次深情地呼喚“我的母親”這無聲的呼喊,有“我”對母親的愧疚,對母親深深的敬意與無比的熱愛,所以(課件出示)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任何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母親。(母親掙錢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難,但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書,讓“我”滿足了讀書的強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錢買別的東西,實在對不起母親,對不起母親濃濃的愛子真情。)
六、總結、拓展延伸
1、師:讀完課文,誰都會為母親的深情感動,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沒有體會到來自母親的那份深情呢?談談你的感受。(生自由說)
2、師:看來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都有對子女的一份深深的愛。
七、布置作業:
1、閱讀冰心的《紙船--寄母親》,并在小組內談談讀后感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你喜歡的段落。
3、搜集歌頌母愛的詩歌,選擇其中的一首默寫下來。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6
《珍珠鳥》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1.預習課文,理解詞語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備珍珠鳥一只。
一.導入
新課。
1.哪些小朋友家里養了小動物?誰來說說你和家中的小動物是怎樣相處的?
2.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只珍珠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誰嗎?(馮驥才)
馮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個畫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麗的畫。馮驥才也曾經養過鳥,他和鳥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呢?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表揚采用默讀方式的學生)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三.質疑。
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你覺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來。
(為什么這只怕人的鳥能和作者相處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意思?)
四.根據導讀交流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出示導讀要求。
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珍珠鳥在“我”的&39;照料和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從哪里體現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2.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討論研究。
3.交流討論。
(1)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出有關語句,仔細體會交流,指導朗讀。
(2)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3)從哪里體現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指導朗讀。
a.當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時,作者是怎樣照料它們的?
b.三個月后這一對珍珠鳥有了雛兒,作者對它更是疼愛有加,把它當作了一個活潑調皮的小孩,稱它“小家伙”。快速默讀課文,找找看,課文幾次出現了“小家伙”,哪些字詞體現了作者對這個小家伙的喜愛之情?
(第一次:作者對它觀察仔細,“好肥”。
第二次:小鳥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而“我”不管它,不傷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點體會“摸、啄”。
第四次:小鳥對作者非常信賴,把他的肩頭當成最安全的地方。)
4.課文讀到此時,看了這張人鳥相依圖,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時的內心感受和我們是一樣的: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舉出生活中“信賴創造美好的境界”這樣的例子來嗎?
五.作業。
1.從以下題目中選擇一個寫一段話。
(1)溫暖舒適的巢(2)可愛的小紅嘴(3)淘氣的小家伙(4)人鳥相依圖
2.這篇文章一個自然段就是一幅畫,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挑一個喜歡的自然段畫下來。
板書:
25.珍珠鳥
怕人的鳥——親近人——信賴人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7
2、學習本課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
3、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難點:
1、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兩句話的含義,明確做人的道理。
2、學習本課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猜謎語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回憶一下,作者圍繞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書:種收吃議
二、讀文明理
這節課我們就重點學習議花生這一部分。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議花生部分,可以分角色讀,可以出聲讀,可以默讀,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少字,不唱讀。
思考:作者一家人是怎么議花生的?
2、你喜歡誰的議論?為什么?
相機引導理解:
投影出示:
A:“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父親把誰和誰聯系起來了?為什么要我們像花生?
為什么說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親的話是不是說不要外表美?
你從父親的話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今后應該怎樣做?
作者懂得了父親的話沒有?他是怎么說的?
B:“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理解“有用”對誰有用?
“講體面”“只講體面”怎樣理解?體面要不要講?
你見沒見過只講體面的人?
C:父親讓我們做什么樣的人?在正確答案后劃“?”。
(1)雖然外表好看,可是沒有實用。()
(2)雖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外表好看,更有用。()
(4)外表既不好看,又沒有用。()
在生活中有沒有像花生那樣的人?舉例。
這篇課文借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方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事物能給我們啟迪,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誰能舉這樣的例子?
3、小組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4、找一組同學匯報朗讀。
三、梳理全文,分清主次。
1、本課按敘述的順序依次寫了種、收、吃、議,為什么把“議花生”做為重點?
2、次要內容可不可以不寫?
今后在寫作文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四、明理導行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學交流。
2、誰愿意毛遂自薦?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喜歡的段落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式。
二、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1、課件
2、(1)讓學生了解有關花生的常識和生長特點。
(2)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1、(課件出示花生圖)認識它嗎?這就是落花生,板書課題、介紹作者。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思考: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三)品讀感悟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分角色朗讀相應的段落,說說: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2、默讀課文,思答: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匯報交流: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做有用的人)
3、小組討論交流喜歡的句子,教師巡視
(1)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結合實際談談,我們要做怎樣的人?
4、讀一讀你認為感受最深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認為哪些東西也會對你有所啟發,讓你學會做人的道理,同桌交流討論,把交流的內容能寫下來嗎?
板書設計:
15落花生
種花生
收花生
嘗花生
議花生
做有用的人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憋氣、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認識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產生,了解呼吸的路線和呼吸的意義。
(3)組織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呼吸模型來初步了解呼吸過程;
(4)能相互質疑對人體參與呼吸的器官和作用進行推測
(5)意識到探究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意義;愛護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對人體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實際上就是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教學難點]
推想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實現體內同外界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換
[教學準備]
“制作呼吸模型”:飲料瓶一個、氣球、氣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學都喜歡到游泳池去游泳,學習游泳時練習都要先練習憋氣,請同學們像學游泳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提示學生不可憋得太久),
學生活動,談感受。
(出示課題)
二、探究過程
(一)感知呼吸
1、剛才同學們感受到了憋氣的確比較難受,我們來放松一下,請同學們像老師一樣做深呼吸,想一想:你們認為直接參與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學生活動,相互質疑,匯報.
指導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體上的位置
(出示一張呼吸掛圖或課件)
2、我們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們吸氣呼氣會依次經過哪些器官呢?請同學們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在教材P1圖上標出進出的路線
學生活動后進行匯報,教師重點小結: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鼻、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余的器官是氣體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許多肺泡,總數有7.5億個,如果把肺泡展開,表面積可達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氣泡表面密布毛細血管網,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都在這里進行交換呢
3、學會提問:關于我們的呼吸,你還想知道什么?誰知道我們的`呼吸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二)體味呼吸
1.請同學們把雙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讓學生手按胸部進行深呼吸,感受吸氣和呼氣時胸廓腹部的如何變化。請你談談吸氣的時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變化,呼氣的時候呢?那么胸廓變化與吸氣、呼氣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2.你認為呼吸是怎樣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3.呼吸時胸腔是怎樣變化的?這與呼吸的形成有什么關系呢?
吸氣——→胸廓腹部擴大
呼氣——→胸廓腹部縮小
學生活動,相互質疑,教師匯報
(三)、制作活動
1.學生按教材P6步驟進行制作
(可以將飲料瓶先為學生開個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學生手拉和放開橡皮膜,你有什么發現?
思考為什么手拉橡皮膜,氣球就擴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縮,氣球則縮小?
學生討論分析
3.請同學們再對照我們前面的分析,你認為我們的飲料瓶相當于我們人的什么?氣球呢?通過形象直觀的媒體動畫和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胸廓擴大——→外界氣體入肺——→吸進新鮮空氣
胸廓縮小——→肺內氣體排出——→呼出廢氣
三、課堂總結;
大家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關于人的呼吸,我們還知道些什么?
四、課外延伸
1.對于我們的呼吸,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還想了解些什么?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們將進行繼續研究。
2.如果較長時間呆在人多而空氣不流通的房間里,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板書設計]:
我們在呼吸
鼻→喉→氣管→支氣管→肺↗肺泡
吸氣——→胸廓腹部擴大——→外界氣體入肺——→吸進新鮮空氣
呼氣——→胸廓腹部縮小——→肺內氣體排出——→呼出廢氣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設計、制作太陽鐘,并用它計時。
2、嘗試做一個沙漏。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2、認識多種多樣的古代計時工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掌握和運用自然規律,可以為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2、體會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日晷和其他計時工具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學生準備: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學具袋中有備)、手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有經驗的老農會根據天上的太陽來判斷時間,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陽的確可以當作一個鐘來計算時間。今天我們來學習太陽鐘。(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太陽鐘及各種各樣的計時器
(1)太陽鐘又叫日晷,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
(2)認識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認識各種各樣的古代計時器。
2、看手掌日晷
(1)到陽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學生室外活動,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書上的樣子。
3、做太陽鐘
(1)你在不同時間里畫過物體的影子嗎?你發現了什么?
(2)我們來做在個太陽鐘。
(3)學生室外活動,畫不同時間里物體的影子,在每條影子旁標上時間。
三、總結應用
1、小結課文。
2、課后利用星期六時間,按照這種方法做一個整點時間的太陽鐘。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11
教學目的:
1.認讀“鸚”“鵡”“惶”“怔”4個生字,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聯系有關語句說說誰是鳥的知音,體會作者勸告人們真心愛護鳥兒的情感
重點難點:為什么說少年才是鳥的知音
教具收集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簡介“高山流水覓知音”這個故事
2.理解“知音”一詞的含義,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板書課題
4.質疑:到底誰是誰的知音?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由讀課文,讀通順
2.分角色讀課文中的對話,弄清分別是誰說的話。
三.自學交流,指導朗讀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第一題
2.交流討論:聯系有關語句說說誰是鳥的知音?
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較朗讀:
1)面對養鳥老人的問題:我這鳥叫的怎樣?圍觀的觀眾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養鳥老人和圍觀者聽到少年背古詩前后不同的表現。
這些句子告訴我們:少年才是畫眉的知音。
3.讀句子,體會文中標點的用法。
1)我這鳥兒叫的怎么樣?
2)我怎么聽著著鳥唱的不是美歌呀!
比較明確,第一句的問號表示疑問,需要回答,第二句的問號表示反問,不需回答,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3)第二組
真實美鳥唱美歌呀!
唱的是憂愁的.歌,痛苦的歌!
兩句的驚嘆都表示語氣強烈,但第一句是贊揚的語氣,而第二句是申訴的語氣
4.感情朗讀
朗讀1`2自然段時,要讀出清晨公園的熱鬧,畫眉的惹人喜愛。
分角色讀時,讀出畫眉對籠外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讀出圍觀者從哄笑到沒做聲的情感變化。
四.拓展
1.教師
2.拓展想象:老人最后會怎么做呢?為什么?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12
一、出示圓明園整體示意圖,感知圓明園規模的宏大。
通過讀課文,同學們已經初步知道了圓明園為什么被譽為“萬園之園”。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圓明園。(課件出示圓明園整體示意圖)
請同學們用語言描述看到的圓明園,其他同學補充。
圓明園到底有多大?(占地約350公頃)各自用熟知的建筑或場地類比一下。假設:一個教室約50平方米,圓明園就有70000個教室那么大。
二、欣賞圓明園局部景觀,感知圓明園的輝煌。
1、語言描述“金碧輝煌的宮殿”“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熱鬧街市的‘買賣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看誰描述得更細致,更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2、分別展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瀾園”“獅子林”等的精美圖片。你能找到哪些贊美之辭?(“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3、出示圓明園“國寶四首”(牛首、猴首、虎首、豬首)圖,賠以文字說明,師動情講述“四首”的回國歷程。小結:圓明園的文物價值由此可見一般。
4、圓明園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寶物呢?請看一段描述(課件出示有關資料)。
再找一些詞語來歌頌一下好嗎?(嘆為觀止、難以置信、大開眼界、舉世無雙……)
5、師激情小結:難怪法國大作家雨果曾這樣說過:即使是把法國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三、播放電影片段,認識侵略者的貪婪與瘋狂。
1、這樣一座收藏著無數奇珍異寶、堪稱當時世界之最的博物館、藝術館現在已經是灰飛湮滅了,只剩幾根柱子。她是怎樣毀于一旦的呢?請看電影《火燒圓明園》。
2、播放電影片段,師生靜靜觀看。
3、同學們,看了電影,你有什么話說?盡情訴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4、同學們講得真動情,真精彩。怎樣才能把它永遠留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呢?動筆練寫。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13
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成語。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3.培養文言注釋能力。
4.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全文。
2、評點《論語》十則內容。
教學難點:深層理解《論語》十則內蘊。
教學時數:4課時。
學習方法:
1、誦讀法
2、評點質疑法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了解孔子及《論語》。認讀《論語》十則,整體感知,析讀十則內容。
預習導學:
1、搜集關于孔子其人及《論語》的資料
2、細讀《論語》十則,熟讀成誦
課堂導學:
1、提問關于孔子的資料收集。(小組匯報,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張仁義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提問關于《論語》的資料收集。(小組匯報,搜集成果)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從漢朝初年到五四運動以前的兩千年間,《論語》一直是學生的一本必讀書,影響很大,書中有不少語句都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之中。
3、朗讀課文:
范讀:學生要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同學們正音正字。
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內容,反復誦讀
4、總結三個通假字:
ABC
5、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領會大意,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討論、弄清楚沒有注釋的詞語的意思。
(2)把十則《論語》按照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分類,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理解前五則課文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學習難點:重點字詞釋義,弄清楚通假字。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前五則內容。
1、第一則:
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第三句講的是()
【固定句式】“不亦……乎?”譯作“不也是……嗎?”
翻譯()
2、第二則: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為:______
謀: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傳:______習:______
翻譯本則()
3、第三則: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為:______
總結出這章當中的一個成語()
翻譯本則()
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
4、第四則:罔:______殆:______
翻譯本則()
同學們,這一章的內容帶給我們什么思考?對于我們學習有何現實指導意義?
理解20__多年前的圣人之語經久不衰之魅力(小組探究發言,同學們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則:誨:______知之:______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譯作“……是……”
翻譯()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6、前五則哪幾則是關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
哪幾則是關于思想品德修養的()
7、請同學們當堂背誦前五則(10分鐘)
第三課時
學習重點:重點字詞釋義。
學習難點:理解后五則課文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后五則內容。
1、第六則:賢:齊:內:自省:
翻譯:()
2、第七則:三:行:焉:其:
善者:從:改之:
翻譯:()
找出這兩則當中的成語()、()
思考:這一則我們應如何理解?
3、第八則:
士:弘:毅:仁以為己任:已:
翻譯()
思考:這一則當中體現出了孔子的一種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嗎?
4、第九則:歲寒:然:后凋:
翻譯:(
5、第十則:以:行:其:欲:加:于:
翻譯:()
這一則的成語是()
【理解第十則】討論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學說的兩個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6、后五則哪幾則是關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
哪幾則是關于思想品德修養的()
哪幾則關于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
7、當堂背誦這后五則。看看哪位同學背的最快。
第四課時
【學習要點】總結歸納,查缺補漏,在課堂上就完成背誦、默寫。
1、課文當中出現的讀音,進行復習。(5分鐘)
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亦說()乎三省()吾身傳()不習乎
誨()汝()知之乎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文言字詞句小結(這是我們學習文言的關鍵一步)
(1)而:(1)表示順接;(2)表示轉接。
學而時習之()人不知而不慍()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任重而道遠()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2)為:讀wèi時,多作介詞;讀wéi時,多作動詞。
為人謀而不忠乎?()可以為師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仁以為己任()
(3)焉:見賢思齊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之:①指示代詞,“這”;②第三人稱代詞,“它、它們”;③結構助詞,“的”;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⑤助詞,在句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5)固定句式:
①不亦……乎?→不是……嗎?②……也。→……是……。
3、當堂背誦這十則并當堂默寫。《論語》作為千百年來的一部偉大的作品、作為四書五經之一應當為我們所熟識,這十則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會背默才能進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組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同學們要通過自己思考發現《論語》的經典之處,發現《論語》的美)
(1)、你喜歡哪一則?為什么?
(2)、你覺得哪一則對你啟發最大?
(3)、你覺得怎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
(4)、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名言?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并運用。
2、聯系語境理解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從”我”和烏麗娜數橋這件事中,想象”水”和”橋”給麗江帶來的美,體會烏麗娜對麗江古城的熱愛以及”我”和烏麗娜的友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都說是水給麗江帶來了美麗……”這一段。
教學重難點
從具體的詞句中體會麗江的美,體會烏麗娜對麗江古城的熱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同學們,金色的讀書年華,留給我們無數美好的珍藏,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同學,還有同桌。在這些同學中,你和誰的友情最深,能簡要地談談嗎(引領學生以難忘的友情為主題,進行口語交際)
2、齊讀課題,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我”和烏麗娜怎么樣,課文講了”我”和烏麗娜的什么事,從這件事中能體會到什么……)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并運用。
2、初讀課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出示自學指導一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本課的生字,新詞不少,相信同學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本課的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自學生字,詞)
3、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學習生字,從音,形,義三方面指導。
①音:注意區分平翹舌音,如”酥”“詫”“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區分”宅——詫”的字形。
③義: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共同解決。如果與課文理解緊密相關就留到后面隨文學習。
四、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出示自學指導二
再讀課文,說說文章講述了什么事?并試著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初步解決下面的問題:課文講了”我”和烏麗娜的什么事古城麗江給”我”和烏麗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概括主要內容。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聯系語境理解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從”我”和烏麗娜數橋這件事中,想象”水”和”橋”給麗江帶來的美,體會烏麗娜對麗江古城的熱愛以及”我”和烏麗娜的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都說是水給麗江帶來了美麗……”這一段。
三、品讀課文,解疑感悟
(一)回顧課文講了”我”和烏麗娜的什么事?
(二)從課文對”我”和烏麗娜數橋這件事的敘述描寫中,你體會到什么?
1、體會麗江的美。勾畫出描寫麗江的句子,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
老師點撥以下幾點:
(1)整體描寫。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體會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歷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點”體會麗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寫。
“水”和”橋”給麗江帶來的美。
①”水”:水的特點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著白墻灰瓦,還有那在水邊浣洗……特別好看”理解。
活躍:扣住”流下來”“冒出來”“嘩嘩嘩”“汩汩汩”“穿行”等詞語理解。
②”橋”:橋的特點是什么(林林總總)”林林總總”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橋林林總總體現在哪些方面
數量多:354座。
樣式多:石板橋,木板橋;石拱橋,木拱橋;單孔橋,雙孔橋,多孔橋。
材料多:石頭,木頭。
雕刻豐富:有東巴象形文的吉祥語,有東巴神舞,還有各種鳥獸花木。
(3)總結過渡。
這”水”和”橋”給麗江帶來了什么又給”我”和烏麗娜帶來了什么
2、從具體詞句中朗讀體會”水”和”橋”給”我”和烏麗娜帶來的快樂。
如”我們流連在水邊,有時候快樂地欣賞著絨絲線似的青苔隨著水波柔柔地搖擺……”
3、小結:麗江的”水”和”橋”給”我”和烏麗娜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從這快樂中也讓我們體會到烏麗娜對美麗的麗江古城深深的熱愛,這種熱愛在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體詞句朗讀體會。
4、學到這里,你覺得烏麗娜是個怎樣的孩子
小結:這樣的孩子誰都喜歡,”我”更是與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分別一年后的今天,當”我”看到《麗江古城》的郵票,決定給烏麗娜寫封信,把郵票寄給她時,想一想,在信中”我”會對烏麗娜說些什么
四,感悟表達,積累背誦
1、課文在敘事中寫景,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的。
2、背誦”都說是水給麗江帶來了美麗……特別好看”。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習題。
2、預習《天上的星星》。
五年級上冊語文設計教案篇15
教科書分析:
1、課文是一篇民間故事,講敘了善良的海力布,為了拯救鄉親們的生命,不惜犧牲自己變成了一塊石頭,人們因此世世代代紀念他的故事。課文語言平實淺白、通俗易懂。課文圍繞海力布“舍己救鄉親”的主題思想,娓娓講述了海力布的三件事情:一、海力布平時熱心助人;二、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得到了老龍王送他一顆能聽懂動物語言的寶石;三、海力布為了挽救鄉親們生命,不惜犧牲自己,說出從鳥兒那里聽到的山崩水淹的消息,變成了一塊石頭。
2、課后練習1“說說課文寫了海力布的哪幾件事”,屬于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內容的練習,是課后練習2創造性復述的前提,可在粗知課文大意后,組織教學落實。
3、課后練習2,是轉換敘述人稱的創造性復述學習訓練,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同時又是“學閱讀”到“學表達”的訓練,因此要做好任務分析,考慮學生原有基礎,安排合理的教學步驟環節落實和突破。
4、課后練習小練筆,是“學閱讀”到“學表達”的訓練,即要通過閱讀了解課文內容,講述的順序,然后進行縮寫(簡要介紹)。要注意:一、“縮寫”是新的知識能力學習,也是本單元重點教學目標,這次的縮寫是為單元習作“縮寫故事”做鋪墊,因此,教學中要注意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初步知道什么叫縮寫(簡要介紹),怎樣縮寫(簡要介紹);二,把握“小”這個要求,在一段話中,能把故事按順序,講完整清楚,也就達標了。
學情分析:
1、通過第二學段的學習,已具有一定的梳理課文條理、揣摩文章順序、了解課文內容、概括部分主要意思的能力,這些是落實這一課課后練習1的有利條件,可比較放手進行學習訓練。
2、從二年級上學期到四年級,學生通過讀詩句,想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以及讀描述句段想象畫面等的學習訓練,學生已經了解創造性復述的要求和進行了實踐訓練。而且,在三上課文《掌聲》的學習中,也嘗試用轉換敘述人稱“我”進行了創造性復述;在三下第八單元的復述學習訓練中,學習訓練了用自己話轉述別人的話的能力。這些都是學生學習訓練創造性復述的起點和基礎,應充分利用。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酬”等4個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酬”等11個字和“獵物”等18個詞語,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2、能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梳理課文條理,說說課文寫了海力布哪幾件事。
3、嘗試用海力布或鄉親們的口吻,講一講海力布勸說鄉親們趕快搬家的部分,學習創造性復述。
4.能根據課文內容,用一段話簡要介紹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
重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2、3、4。
難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3、4。
教學準備:
教師:“酬”等4個會認讀的字的字卡,教學PPT。
學生:每人一套“酬”等4個會認讀字字卡。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過程:(注:1、教學過程中的“反饋指導”指的是采用班級的組織形式進行交流匯報,以獲取學生學習結果以及思維過程,相機進行指導達標。2、學生答案,注意指導符合語法規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設計中不再說明。)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主要教學目標。
1、出示任務:默讀單元導讀的兩段話,借助背景圖,聯系課文,想一想,這個單元學習的是關于什么內容的課文?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有哪些?分別用不同的符號標示出來。
2、反饋指導。(PPT出示單元導讀)
預設:
這個單元學習的課文都是民間故事的課文。
這個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有:一個是閱讀的目標,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一個是習作的目標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
3、小結:對了。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民間故事的課文。民間故事是一種口頭藝術,通過人們口耳相傳流傳下來,寄托了人們樸素的愿望,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學習這些課文,我們要了解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復述的學習訓練;還要學習如何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
(二)導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1、導語:那么,我們就進入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的學習,看看我們要學習的第一篇民間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愿望,好嗎?
板書課題:9獵人海力布
2、齊讀課題。
3、釋題。
提問:同學們,通過課題,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民間故事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預設:通過題目,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民間故事的主角叫海力布,他是一個獵人。)
4、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導語:通過課題,我們知道。那么,這個民間故事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表達了人們什么樣的愿望呢?讓我們學習了這課的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準確通順了,了解了課文內容,進行了創造性復述的實踐訓練,就都知道了。
二、指導預習,粗知課文大意。
(一)指導預習。
1、出示預習任務。
(1)輕聲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一下字上的音節,看看自己能不能將課文朗讀下來。
(2)讀完課文后,把會認讀的字詞圈畫出來,借助拼音,把生字詞讀準。
(3)思考:課文講述了獵人海力布一件什么事情?然后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的大意。
(4)根據課文插圖猜猜課文講的民間故事流傳在什么地區?
2、反饋指導。
(1)PPT出示會認讀的生字詞(注音)。通過個別指名檢查等方法,指導讀準生字讀音。
(2)說說哪個生字容易讀錯,指導讀準音難字。預設:“酬”“誓”。
(3)PPT出示會寫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詞“珍寶、叮囑、崩塌、焦急、遲延、后悔、幫扶”,復習認讀。
提示:會寫的字詞中紅色的字,學習完課文,就要求正確書寫。
3、導語:我們學習了課文會認讀的字,復習了會寫的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下面我們繼續預習課文。
出示任務:朗讀課文,注意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注意做到標點符號的正確停頓和句子中間的正確停頓。繼續思考預習任務3。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預習任務3。
4.反饋指導。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議是否讀準、讀通順,聽的同時繼續思考預習任務3。
5、反饋預習任務4。
預設:根據課文插圖,課文講的民間故事流傳在蒙古族地區。
(二)反饋預習任務3,粗知課文大意。
1、反饋指導預習任務3。
預設:
課文大意:獵人海力布為了救鄉親們的生命變成了一塊石頭。
2、小結:這是一個流傳在蒙古族地區的民間故事,講述海力布為了救鄉親們的生命變成了一塊石頭這樣的一個故事。那么,故事要表達了人們什么樣的愿望呢?我們先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內容,然后再去探討。
三、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內容,說說課文寫了海力布哪幾件事。
(一)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內容。
1、出示任務: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里寫到哪里是具體寫海力布為了救鄉親們的生命變成了一塊石頭的,然后用“‖”把課文分成五個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意思。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采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意思:我國的一些地區流傳著一個民間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主要意思:獵人海力布平時熱心助別人。(板書:熱心幫助)
第三部分:從“有一天”到“就回家了”;主要意思:海力布救了龍女小白蛇,得到老龍王送他一顆能聽懂動物語言的寶石。(板書:救龍女得寶石)
第四部分:從“海力布有了這顆寶石”到“就變成了一塊石頭”;主要意思:海力布為了挽救鄉親們生命,說出從鳥兒那里聽到的山崩水淹的消息,變成了一塊石頭。(板書:救鄉親變石頭)
第五部分:最后兩個自然段;主要意思:鄉親們得救了,世代紀念海力布。(板書:得救紀念)
3、出示任務: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第四部分,想一想:這一部分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采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
第四部分先講海力布有了能聽懂動物話的寶視達的獵物就更多了。一天,他聽到了鳥兒說今天晚上會山崩水淹的話。接著講海力布急忙跑回家勸說大家搬走,可是大家不相信他的話。最后講海力布為了挽救鄉親們生命,說出從鳥兒那里聽到的山崩水淹的消息,變成了一塊石頭。(分別板書:聽到勸說說出變成)
5、出示任務:借助各部分主要意思,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個體操作。
4、反饋指導。
預設:
我國的一些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個民間故事:從前,獵人海力布平時就很熱心助別人。有一天,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小白蛇,老龍王送給他一顆寶石,這是一顆能聽懂動物說話但不能把話告訴別人的寶石。過了幾年的一天,海力布為了挽救鄉親們生命,說出從鳥兒那里聽到的山崩水淹的消息,自己卻變成了一塊石頭。鄉親們得救了,世世代代紀念海力布。
(二)說說課文寫了海力布哪幾件事。
1、導語:我們梳理了課文的條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了解了第四部分的具體內容,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那么,你知道課文寫了海力布哪幾件事嗎?
出示任務:根據課文內容,說說課文寫了海力布哪幾件事。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根據課文內容,課文一個寫了海力布三件事:一、海力布平時熱心幫助別人;二、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小白蛇,得到了一顆能聽懂動物話的寶石;三、海力布為了挽救鄉親們生命,說出從鳥兒那里聽到的山崩水淹的消息,變成了一塊石頭。
四、小結:(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一)復習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
PPT出示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指名認讀,齊讀。
(二)復習上一節課學習的有關內容。
提問:誰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第四部分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以上問題指名回答并形成板書。預設:見上一課教學過程。)
二、感悟故事主題思想。
1、出示任務:你認為海力布是一個什么樣的獵人?結合課文一兩個內容,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個體操作,四人小組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1)心地善良;課文內容:熱心幫助別人,總把獵物分給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救小白蛇,鋤強扶弱;不要珍寶,只要能聽懂動物話的寶石,為的是能多打獵物分給大家;聽到鳥兒說山崩水淹的話,就急忙跑回家催促大家趕快搬走。
(2)舍己為人;課文內容:為了把搬家的原因說清楚,救鄉親們的生命,海力布把聽到鳥兒說話的事情的來龍去脈,原原本本照實告訴大家,變成了石頭,犧牲了自己,救了鄉親們。
3、小結:民間故事通過口耳相傳而流傳于世,寄托著人們善良美好的愿望,民間故事《獵人海力布》就塑造了一個心地善良、舍己救人高大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人們對這樣的人的價值認同和尊敬的情感。
三、創造性復述學習訓練。
(一)復習喚醒
1、導語:上一節課,我們讀懂了課文了解了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就要進行新的學習訓練了。首先是試著以海力布或鄉親們的口吻,講一講海力布勸說鄉親們趕快搬家的部分。也就是說,我們要把自己設想成《獵人海力布》中的人物:海力布或鄉親們,以他們的口吻來講這個故事中的一個部分。轉換敘述人進行講述,我們在三年級也嘗試進行過一些學習訓練,我們先來復習一下吧。
出示任務:(PPT出示三下第八單元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練習)照樣子,用自己的話轉述別人說的話。
個體操作。
2、反饋指導。
預設:
句子1:裁縫又補充一句,不過,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句子2:老婆婆說,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3、小結:用自己的話轉述別人的話,也就是把自己當做故事中的人物講述,要注意話中人稱的變換。
4、出示任務:(PPT出示三上《掌聲》第3自然段和課后復述練習)如果你是英子自己來講這個故事,會怎樣講述這個自然段呢?
個體操作。
5、反饋指導。
預設:
我猶豫了一會兒,……在掌聲中,我的眼淚流了下來。……開始講述我自己的一個小故事。故事講完了,……
6、小結:這是一個把自己設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講故事的練習。這種練習,除了要注意人稱的變換,還要根據敘述人稱變化的實際,增刪個別的細節內容。例如“她的普通話說得很好,聲音也十分動聽”是同學們對英子的評價,如由英子自己講述就不合適了,所以就要刪掉。
(二)創造性復述學習訓練。
1、導語:通過以上的兩個復習,我們知道,把自己設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講故事的一些注意的地方和做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訓練吧。
出示任務:試著以海力布或鄉親們的口吻,講一講海力布勸說鄉親們趕快搬家的部分。注意保留原來的意思,做到語句通順連貫。(提示:一、兩個人物角色都試著講講,用“我”代替海力布講述,用“我們”代替鄉親們講述;二、可適當增刪細節內容)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先反饋指導以海力布口吻說,然后反饋指導以鄉親們口吻說;
每角色指名兩三人說后,根據評議后個體再練說,再反饋指導。
評議標準:
(1)保留原來的意思;(2)語句通順連貫;(3)人稱替換準確完整;(4)增刪的細節內容恰當。增刪舉例:A、“我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臉色都變了,急忙跑回家對大家說”B、“大家聽了,睜著大眼睛,露出驚詫的神情問,住得好好的,為什么要搬家呢?”C、“我跺著腳,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誰也不相信我。”
3、小結:把自己設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們的口吻來講故事,是創造性復述故事的一種做法。這種做法,要注意做到(1)人稱替換準確完整;(2)增刪的細節內容恰當;(3)保留原來的意思;(4)語句通順連貫。
四、會認讀的字認字的評價與詞語表詞語讀記。
(一)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二)認字評價(注:所出示的字脫音節,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三)PPT示詞語表詞語,自由讀記。
(四)反饋讀記(注: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五、寫字教學。
(一)字形教學。
1、PPT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2、觀察字形,思考容易與學過的哪個字混淆,同桌說一說。
3.反饋指導。
指名說并板書,然后讀一讀:
例:叮(叮囑)釘(鐵釘)謊(茅亭)慌(慌張)
4、指名說說哪個字容易寫錯,會錯在哪里。
例:“囑”,最后的三筆是豎、提、點;“謊”右邊中間是“亡”不是“云”;“延”注意寫好建字底。
(二)寫字指導。
1、觀察并說說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筆畫的變形、退讓、延伸等。
2、各寫一個,反饋評議。
3、按評議對照修改,然后每個字在寫兩個。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復習
提問:誰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預設:見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二、小練筆
(一)審題明要求。
1、出示任務:(PPT出示小練筆題目)讀讀題目,想一想:這次小練筆要求寫什么內容?有些什么具體要求?
個體操作。
2、反饋指導。
預設:
內容:給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寫一段它的來歷的話。
具體要求:(1)根據課文內容;(2)簡要介紹。
提問:誰能說說“簡要”是一個什么要求嗎?(指名回答。預設:“簡要”的要求是簡單地把握要點。)
3、小結:對了。這次小練筆是要求我們對課文內容簡單地把握要點寫一段話,介紹“海力布”這塊石頭。
(二)確定要點。
1、導語:“要點”是指內容中最主要的,缺了的話別人就不清楚明白的內容。那么,要介紹“海力布”這塊石頭,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是最主要的,缺了的話別人就不清楚明白呢?
出示任務: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找出要點內容,做上記號。
個體操作,四人小組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
(1)從前;熱心幫助別人。(板書:從前熱心幫助)
(2)有一天;射老鷹救小白蛇;得到老龍王送的能聽懂動物話的寶石;小白蛇叮囑,如果把動物的話告訴別人,就會變成石頭。(板書:有一天救得到會變成)
(3)幾年后的一天;聽到鳥兒說今天晚上會山崩水淹;跑回家勸說鄉親們搬家,鄉親們不相信;海力布想到不能再遲延了,只有犧牲自己,就把聽到鳥兒話的來龍去脈告訴了鄉親們;話剛說完,海力布就變成一塊石頭。(板書:幾年后的一天聽到勸說告訴變成)
(三)構思說話,相互交流。
1、導語:我們把握住了課文要點,但是,怎樣才能連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呢?
出示任務:想一想,怎樣把這些要點連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自己先說一說,然后與同桌交流。主要做到:
(1)要點齊全完整;
(2)語句通順連貫;
(3)符合介紹的文字、語氣要求。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指名兩三位同學說,以上面三個標準師生評議。
(四)寫作,交流,謄抄。
1、出示任務:根據評議,想想自己說的那一段話還需要修改些什么,然后把它寫下來。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指名兩三位同學匯報,以上面三個標準師生評議,重點評議后兩個要求。
3、出示任務:根據評議修改,然后謄抄清楚。
三、總結。(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具體見教學過程。)
四、寫字練習和抄寫詞語表詞語。
作業設計:
以海力布或鄉親們的口吻,給家人講一講這故事,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