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教案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生根據老師安排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思考、模仿等過程。好的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的:

一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的內容和意境,學習朗讀詩歌的方法。

二理解本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

三感受詩人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豪情。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的內容和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本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讓我們從雨果的名言來開始今天的學習。

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中國也有句俗語:宰相肚里能撐船。一個人有多大的氣度,決定他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現在,我們來學習曹操的“觀滄海”,一起來領略他的胸懷。

2曹操,有人稱他為梟雄,有人稱他為奸雄,也有人稱他為英雄。你所了解的曹操是怎樣的呢?請你用三言兩語,介紹曹操。

師簡介曹操: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挾天子而令諸侯”后,先后滅呂布,敗袁紹,逐漸統一了北方。

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聯系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戰爭了。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

二反復朗讀,領略詩歌的意境

1聽錄音

2通過各種形式反復朗讀,要求注意詩歌的節奏、重音、抑揚頓挫,更要讀出感情來。

(現在,讓我們來聽一下錄音,感受詩歌的意境。齊讀。分散讀。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怎樣才能讀出詩歌的味道來?要注意節奏、某些詞語要重讀、要有抑揚頓挫的感覺,更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來)

三分析詩歌,完成目標二、三

1簡單回顧:剛才介紹了,本詩是曹操在北征烏桓途中寫的。

2全詩是圍繞哪個詞來寫的?“觀”

3出示圖片:這就是作者曾經登臨的碣石山。在山上,作者登高望遠,看到了哪些景象?請同學找出詩中相關語句。

請同學用現代漢語來描述作者登高看到的景象。(從東面登臨碣石山,來觀賞滄海。水波多么的起伏動蕩,海中的島嶼高聳挺立。島上樹木叢生,野草茂密。秋風吹來,樹木發出瑟瑟的聲響。洶涌的波浪澎湃涌起。太陽和月亮,好象在滄海中運行。燦爛的銀河,也好象從滄海中升起。多么慶幸啊,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作了一首詩歌,來表達我自己的志向。

4請你用一個詞語來表述這些景色給你的感受。你的依據是什么?

壯觀生機勃勃波濤洶涌

本詩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秋天(秋風蕭瑟)秋天一般給人的感覺總是特別凄涼,而詩人卻把它寫得生機勃勃,充滿氣勢。最能體現出作者博大胸懷的詩句是哪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作者為什么不寫凋謝的花草,為什么不寫金黃的果實,而寫了這些景物呢?作者站在碣石山頂,登高望遠,胸懷天下。他的胸懷就像那浩淼的滄海一樣,能容納天地萬物。統一天下,是他的夢想;建功立業,是他的抱負。作者所要反映的情感,是與他筆下的景物特征相一致的。句句是寫景,句句蘊涵了作者的情感。這樣的寫作手法,我們稱之為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四總結全文

作業:

用現代漢語改寫《觀滄海》,適當運用修辭手法,語言要優美。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2

《過零丁洋》教案

教學目標:

1、檢查背誦。

2、學習《過零丁洋》、《浣溪沙》兩首詩,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誦。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

教學難點: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渡荊門送別》、《秋詞》、《赤壁》

二、學習《過零丁洋》

1、朗讀古詩

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杰。

3、討論:此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4、頷聯兩句有何聯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危苦。“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 5、頸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可見,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

6、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他的民族氣節。

7、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漢節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

8、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烏江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9、背誦這首詩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八年級曾經學過兩篇文章,一篇是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一篇是陳壽寫的《三國志》節選《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_、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諸葛亮是在54歲的時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經對他五歲的兒子說過一段話,這段話后來一直被諸葛家族奉為祖訓,可見他對諸葛子孫有著多么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段話(板書:誡子書),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淺。

二、初讀課文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1)生字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廬(lú)

(2)停頓

3、集體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運用硬讀法、猜讀法、聯想法(聯系現代漢語)遷移運用法(聯系已學過的古文知識),學生自主譯讀課文,找出疑難問題,并力求在小范圍內合作解決。學生學習時,教師巡回,及時給予指導。

2、質疑問難。這一環節,由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放手給他們。解決不了的,教師給予點撥。注意結合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

3、師強調重點詞

4、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為:年華隨時光消失,意志隨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守著窮房子,那時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四、研讀賞析課文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需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2、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道理或事實均可)嗎?

在修身、立志、為人處世方面分析了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等方面的關系。

3.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開始。

4.“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五、背誦積累。

學生背誦課文。提醒學生:注意一句話一句話地背,要注意句間停頓,開始時,要慢背,心里裝著現代文,嘴里說著古文。

六、談感受,說啟發。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啟發。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

(1)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于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七、布置作業

1、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2、背默課文。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系。

4、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

教法、學法設想:

1、探究式學習方法。設計問題,分組討論。

2、置換法。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讀詩猜人,看看誰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歷史上哪位名人?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

同學們猜的很對,這就是寫的三國時期蜀國宰相孔明諸葛亮的。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走進孔明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姓名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后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三、放聲朗讀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1)生字

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廬(lú)

(2)停頓

3、先看PPT根據斷句注意節奏自讀課文,再集體朗讀課文。

四、用心解讀

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哪些詞語、句子不理解的?對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1、自譯與質疑想結合。

2、補充注釋:

以:介詞,表目的,用來;

廣才:使……廣博成學:成就

勵精:振奮年與時馳:年華

意與日去:意志;歲月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凋零。

3、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

有才德的人的操守品行,通過寧靜專一來修養自己的身心,通過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不內心恬淡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獲得才干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

五、問題探究

1、探究文章的結構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關鍵句是哪一句?(中心論點)

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什么?

4、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嗎(道理或事實均可)?

A.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于“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

5、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A、淡泊寧靜: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學習: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兩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和“靜”是否有關系?

看似無關,實則關系密切。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身勞力。

7、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主旨)是什么?

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珍惜時間,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作者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愿望。

8、舉例說明本文的句式特點。

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樣的句子文中還有許多,它們多用對偶句,句式整齊,節奏感強,文章用語簡明,用意卻很深刻。

六、名句賞析

(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

“淡泊”、“寧靜”正是韜光養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更加有所為。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果是“無不為”。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

(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

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

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憤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窮廬”。

“志不強者智不達。”(戰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沒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

“人無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七、自然成誦

八、綜合練習

課堂練習,鞏固本節課所學。

1、解釋重點詞語:

⑴夫(fú):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泊:也寫做“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名利。

⑷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⑹廣才:增長才干。

⑺淫慢:放縱懈怠。

⑻勵精:振奮精神。

⑼險躁:輕薄浮躁。

⑽治性:修養性情。

⑾馳:消失、逝去。

⑿日:時間。

⒀遂:于是。

⒁接世:對社會有貢獻/接觸社會。(有“用世”的意思。)

⒂窮廬:破房子。

⒃將復何及:怎么還來得及。

⒄才須學也。才:才干

⒅意與日去。意:意志

九、課外拓展

《又誡子書》

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宴席上的酒的設置,在于合符禮節、表達情意,適應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節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人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余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胡行亂來。

談的是飲酒應盡興而不亂性。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咨詢,除去埋怨和悔恨,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低微沒有出息之輩。

十、思考

諸葛亮幾千前對兒子說的話,今天還有意義嗎?對你有何啟發?(同學們各抒己見)

十一、作業布置

十二、課后作業:抄寫原文、課下注釋,并翻譯全文。背誦并默寫這篇文章。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準確把握全文結構和人物性格。

2、學會從文中準確概括關鍵句、中心句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體味文章語言清新樸實的特點,感悟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會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2、學習海倫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歷程。

2、結合海倫戰勝挫折的經歷談談海倫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標題“再塑生命”的含義,深入體會作為盲聾啞人的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質疑研討法。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海倫·凱勒,一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盲聾啞人,被馬克吐溫贊譽為與拿破侖并提的19世紀了不起的人物。她的傳奇人生,照亮了人類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這堂課,我們一起走進《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個病弱生命的頑強成長的足跡和認識引領她人生轉機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師。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朗讀課文。

2、作者簡介:見《基礎訓練》第28頁和課文注釋一。

3、完成《基礎訓練》第二題。(第28頁)

三、課文研讀,整體感知

以《基礎訓練》第四題為導學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討論分析。

1、仔細閱讀1-5段,作者在莎莉文老師出場前作了大量的鋪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1)用層層鋪墊烘托出莎莉文老師對于“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開頭所說的“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2)給讀者留下閱讀期待,讓我們急于了解莎莉文老師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莎莉文老師是怎樣逐步引導“我”認識具體事物的?

明確:有意識地給她玩具,教她拼寫“doll”。最后,讓海倫一只手接觸水流,在海倫另一只手手心寫出“水(water)”這個字,使海倫領悟到“水”這個字指的是流過手上的涼涼的東西。從此,海倫開始大量認識具體事物。

3、莎莉文老師走進海倫的生活后,海倫的生活起了怎樣的變化?

瀏覽課文,見證“再塑生命”的歷程:

(1)生命的原貌——黑夜(請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海倫在認識莎莉文老師之前的生活)

我的生命--像大霧中的航船

“在我的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

(2)生命的火光——莎莉文老師走進我的世界。

第3段“安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第11段:“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第12段“我悔恨莫及,兩眼浸滿了淚水,這是生平第一次。”

4、莎莉文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如“把我緊緊摟在懷里”體現她的愛心;“莎莉文老師很耐心地教我”,“莎莉文老師并沒有責怪我,而是耐心地指出我的錯誤”等句子體現她的耐心;從她教育海倫的過程中,又可見她是一個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師。

5、海倫身上這個奇跡性變化能夠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二是海倫本人強烈的求知欲望。

四、再次了解海倫

課件,介紹海倫的成就。

海倫·凱勒(HelenKeller,年6月27日-年6月1日),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作品。1968年6月1日海倫逝世,1971年國際獅子會的國際理事宣布將每年6月1日定為“海倫凱勒紀念日”。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說:“海倫·凱勒和拿破侖是19世紀兩個杰出的人物。拿破侖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五、拓展延伸

1、課后收集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跡。

2、熟讀課文,并完成《基礎訓練》第五題。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6

誦讀,是初一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狼》是《聊齋志異》中比較有特色的一篇文言小說,篇幅短小,文筆簡練,意味深長,很適合學生閱讀,所以把誦讀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本文字詞、句式重難點較多,語言理解存在一定障礙,教學時對此也應適當重視。本文敘事簡潔,情節曲折緊張,便于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思維活躍,對生動的情節、蘊含的道理產生較深切的感受。

其中文章第三、四段描寫,精彩生動,值得細細品味。

教學目標:

1.誦讀文章,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2.把握故事情節,通過揣摩語言,認識狼的本性以及屠戶心理、行動的變化過程,理解課文主旨。

3.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不少知道這個故事吧,昔日東郭先生遇見了危難中的中山狼,由于他過分“仁慈”,險些喪命,幸虧農夫的幫助,才轉危為安。今日一位屠夫又和“狼”遭遇了,那么雙方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清代文言代表小說家蒲松齡的名篇《狼》,看看狼與屠戶的命運究竟如何。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展示作者及作品的介紹: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據說,蒲松齡在創作《聊齋志異》時,文思枯竭,難以下筆。他知道自己缺乏寫作素材,便變賣家產,在路口擺下席子,煮綠豆湯、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講一則故事。之后,他把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

理成篇,寫成小說。

三、自讀指導

1.一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注釋,輕聲朗讀,圈點注音生字,讀準課文。學生大概圈點注音以下生字:

綴行zhuì屠大窘jiǒng苫蔽成丘shàn耽耽相向dāndān

目似瞑míng只露尻尾kāo假寐mèi狼亦黠xiá

2.二讀課文,小聲朗讀,自讀自譯,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難理解的詞語。學生可能框出以下詞語:

綴行從并驅如故大窘顧耽耽相向弛擔持刀少時徑去目似瞑

意暇甚方假寐黠頃刻詐

教師強調重點字詞的用法:犬、洞、意、遂、故、前、敵

3.三讀課文,放聲朗讀,直至讀順: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絆、不讀破句。

4.教師重點輔導兩個句子的讀法。

①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5.譯文指導

文言文翻譯有“信、達、雅”三個原則。“信”就是翻譯準確,合乎原文,“達”就是翻譯通暢,“雅”就是翻譯得美,要有文采。翻譯方法不外乎:“對”、“換”、“留”、“刪”、“補”、“調”、“變”七個字。

學生小組翻譯,互相質疑。

6.四讀情景。《狼》是一篇小說,有扣人心弦的情節,要運用語音的急緩高低來再現小說情景。①讀出輕重。②讀出快慢。③讀出抑揚。

四、復述故事

1.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學生創造性復述。

提示:①注意小說的情節結構:屠戶遇狼(開端)、屠戶懼狼(發展)、屠戶御狼(發展)、屠戶殺狼(高潮、結局)。

②學生可展開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對課文“添枝加葉”。A設置環境。B添加動靜。C加上聲色。D安排遠近。E配上襯景。F表現心理。如對開頭一句話,可以加上對夜色的描寫,還可以加風聲的描寫。

學生小組合作,互為補充。

3教師點評。

五、欣賞體味本文精彩描寫

每位同學認真地選一個地方,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欣賞其妙。

老師先舉個例子,如“一屠晚歸”中“晚”說明當時路上已無人,“晚”渲染出當時的時間及恐怖的氣氛,暗示了情節的發展,一個小小的“晚”蘊含了豐富的內容。

請同學們自選角度,品味語言,方法是用你的筆,圈出一個地方,然后寫上一兩個關鍵詞,體現你的理解和點評。

學生獨立進行語言賞析,全班交流。

重點落實文章第3、4段內容,如:綴行甚遠”“并驅如故”等,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徑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運用比喻和生動的描繪表現了狼的狡詐。

“懼”“投以骨”“復投之”等,表現了屠戶的害怕心理和僥幸心理;“顧”“奔倚”“弛”“持”等,表現了屠戶丟掉幻想準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也表現了他的機智;“暴起”“劈”“斃”“轉視”“斷”等,表現了屠夫的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運用了動作、心理等描寫。

六、主旨探究

文章在最后一段議論嘲諷的僅僅是狼嗎?從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讓學生發散思維,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談感受。

師提示:狼代表了壞人,代表了惡勢力,代表了困難。

明確: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特別是在現實社會中,當我們遇

到壞人、惡勢力和困難的時候,不要退縮,應該像文章中的屠戶一樣,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一定能戰勝阻礙你前進的一切,最終取得勝利。

七、拓展閱讀

《狼》其三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于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

把這則小故事和課文作比較,寫得如何?又能得到哪些啟示?談談你的想法吧!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7

《春風》教案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認識10個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6個字;認識偏旁“幾”(幾字頭兒)、折文兒;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春天的特點,感受春天的美麗。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認識春天的特征,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春天景象的圖片或動畫情景。

學生:搜集春天的圖片或照片。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1. 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現在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哪個季節,大自然有些什么變化。

2.板書課題,讀課題。

二、自讀兒歌,感知大意

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

三、自主識字,學習生字詞語

1.同桌互讀課文,相互提醒要讀準的字音。

2.全班交流,提醒同學難讀的字音。教師相機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導認讀。

3.開火車讀生字詞語,鞏固對生字字音的掌握。

四、朗讀課文,學習兒歌

1.抽學生朗讀兒歌,說說兒歌講了什么。

2.把你喜歡的詩句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3.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兒歌,要讀好兒歌中反復出現的詞語和表示春天特征的詞語。

五、誦讀兒歌,練習背誦

采取教師引讀,學生自讀、互讀的形式練習背誦。

六、拓展學習,仿寫兒歌

1.結合課后第二題,說說校園里的春天。

2.交流搜集的春景圖片資料,說說春天還有什么特點。

3.教師出示課文,如:(1)春風給柳樹梳頭發,梳出條條綠芽芽。(2)春風給風箏梳頭發,梳出……(3)春風……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展示作品。組內同學合作,可以采取作詩、繪畫、朗誦等形式完成。

七、復習生字,指導寫字

1.抽讀認識的字和會寫的字。

2.自主擇字組詞語。

3.鼓勵學生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記字形。

4.書寫要求會寫的字。提醒學生書寫這些應注意寫好的筆畫。

教師可重點指導書寫:朵、條、給。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8

教學目的

1.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特點,學習寫景狀物的寫法。

3.自我反思,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

重點、難點

l.重點: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難點: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特點,學習寫景狀物的寫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詞的音。

迸濺出beng)忍俊不禁(jin)

仙露瓊漿(qiong)盤虬臥龍(qiu)

2.查工具書,解釋下面的生詞。

(l)迸濺:向外濺出或噴射。

(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現得少。

(4)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5)酒釀;江米酒。

(6)挑逗:逗引,招惹。

(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8)仙露瓊漿:形容鮮美的酒。

(9)盤虬臥龍:回旋地繞像臥著的龍。

3.閱讀全文,思考預習提示及課后練習。

課堂教學

一、導入

自然景物是豐富多彩、婀娜多姿的。它會令人心曠神怡,會令人浮想聯篇,感悟到人生的真諦。讀完《紫藤蘿瀑布》我們一定會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的生命。本堂課我們主要解決如何讀懂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及如何賞析散文語言的問題。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老師配樂范讀,學生聽讀思考)

2.問題設計:

A.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概括文章內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

C.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對生命產生了怎么樣的感悟?

3.學生討論、交流,老師引導、歸納、明確:

讀懂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概括文章的內容,看看寫了什么物,從哪些方面寫的,突出了物的什么特點等。如本文寫的是紫藤蘿,從形、色、態、味幾個方面寫的,突出了紫藤蘿生長的旺盛,生機勃發的特點。文章又插敘了紫藤蘿在“十年浩劫”中被摧殘的不幸命運,結合下文的議論,我們可以理解作者是要表達“花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不幸,但一旦環境改變,它又會勃發出旺盛的生命力”的主題,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其旺盛生命力的贊美。

其次,我們要有寫物是為了寫人的意識,要注意作者的感情變化,那往往是文章的行文線索。另外,我們在讀文章時要多問個為什么。如我們讀到作者由“焦慮和悲痛”變得“寧靜和喜悅”時,就應該問問:作者為什么“焦慮和悲痛”?又為什么變得“寧靜和喜悅”?因為作者寫的比較含蓄,要理解她為什么“焦慮和悲痛”,有必要補充寫作背景。(課件展示:宗璞一家,在“”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這篇文章寫于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癥,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寫成此文。)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文中為什么要插敘在“十年浩劫”中紫藤蘿的不幸遭遇了。原來花的命運正是人的命運的象征。花能夠從不幸中走出來,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人難道不能嗎?作者正是從花的身上幡然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所以釋懷,變得“寧靜和喜悅”了。

再次,我們要注意作者對物和人發表的議論,那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和中心。如文中寫道:“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是畫龍點睛之筆,是文章形神的結合點。我們可以結合文意理解,它的意思是:不幸是生命的必然,我們不要囿于不幸,被不幸壓倒,而要珍惜生活,珍愛生命,像紫藤蘿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因此文章結尾說:“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三、研讀與賞析

本文以“紫藤蘿瀑布”為題,但文章的主要內容顯然不僅僅是描寫紫藤蘿。作者面對盛開的紫藤蘿花,深受啟示,撫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寫法稱之為“借物抒情”。借物抒情,首先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寫好物,請同學們認真研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紫藤蘿的。

1.提問: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紫藤蘿的?寫作順序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從四個方面寫。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9

《最后一課》教案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體會本文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對漢語的熱愛。

教學重點:1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

3、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此文的背景和對熱愛祖國語言是一種愛國的理解。

教學設想:

首先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正確區分故事情節的層次和人物思想感情發展的階段,從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分析人物在情節發展中的表現,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會意義。

教學課時:3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字詞、理清小說的基本情節、訓練復述能力、小說的結構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由奧運會引入愛國主義短篇小說《最后一課》

——(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領土完整等情感)

二、簡介背景及作者。(見書43頁)

——這篇小說是以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選材別出心裁,既沒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的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反映淪陷人民對祖國的眷戀、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這“最后一課”中,使小說更具社會意義。都德,法國19世紀下半期的小說家,其小說多以反映普法戰爭為主。

三、正字音

祈禱 哽咽 郝叟 懊悔 喧鬧 慘白

四、小說常識

——1屬于敘事性文學體裁,以人物形象刻畫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敘事作品。

2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按內容特點分歷史、科幻、愛情、諷刺小說。

3小說要素:

人物(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

環境(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

自然環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五、分析

1解題:

——最后一課,是指在普法戰爭法國失敗后,淪陷區阿爾薩斯一所小學上的最后一節法語課。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和一名小學生小弗郎士。

2本文線索:“我”的見聞感受。

3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劃分結構。(練習一)

一、(1-6)上學路上(開端)表現小弗郎士貪玩,幼稚。

二、(7-23)認真上課(發展)表現小弗郎士的吃驚,詫異,到恍然大悟,心里萬分難受,感情發生變化

三、(24-末)宣布散學(高潮、結局)師生心相通,忠于祖國,絕不屈服。

4分析第一部分:朗讀、劃出環境描寫 ,分析其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天氣”“畫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貪玩、無憂無慮的幼稚心態。

社會環境描寫“普魯士兵操練”“布告牌”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是普法戰爭中法國淪陷,并設置了懸念,布告牌上到底寫了些什么,為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好鋪墊。

5分析第二部分:對課堂氣氛的描寫的作用。

課堂氣氛與往日的不同

課堂氣氛:(往日) 喧鬧—— (今日)偏安安靜靜的 老師態度:罵——態度溫和

老師衣著:穿禮服,衣著隆重。

人 們:神色憂慮,少見的人也都來了。

渲染了一種嚴肅、莊嚴、悲憤的氣氛。

四、作業 :將本文縮寫成一篇兩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0

一、了解《聊齋志異》

“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大多來自民間和下層知識分子的傳說。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代表他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

讀——讀準;說——說譯文

讀準——讀準字音、讀好停頓。

說譯文——信、達、雅

二、理清故事情節

在下面的()里填上一個動詞,概括故事情節。

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一、遇狼

1“綴行甚遠”可看出狼的什么特點?

兇狠

2、請結合圖片思考:課文開篇向我們交代了幾大要素?分別是什么?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四要素

時間:晚

地點:途中

人物:一屠,二狼

起因:一屠晚歸,兩狼綴行

二、懼狼:

1、從“投、復投”等詞看,屠戶為什么不一次將骨投盡,使兩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這時屠戶對“狼”的心態是怎樣的?

遷就退讓

2、從“骨已盡矣,兩狼之并驅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時的心態是怎樣的?貪婪兇狠

三、御狼

1請指出描寫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2、他采取了怎樣的行動?(原文回答)

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3、狼的表現呢?

眈眈相向

四、殺狼

請用原文回答

1、兩狼的計謀:一狼徑去,一狼假寐(前后夾擊屠夫)

2、前狼假寐的姿勢:犬坐于前

3、前狼假寐的神態:目似瞑,意暇甚

4、前狼假寐的目的:誘敵

5、后狼徑去的目的:意將隧入以攻其后

6、此節表現了狼的什么特點?

陰險狡詐,愚蠢

三、總結討論

1、請結合圖片說出屠夫殺前狼的經過,從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點?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勇敢且果斷)

2、請結合圖片說出屠夫殺后狼的經過,體現屠夫的什么特點?

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勇敢機智且細心)

3、朗讀第五自然段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嘆是怎樣的?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4、這屬于什么表達方式?

議論

5、“止增笑耳”的僅僅是惡狼嗎,?作者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從這個故事中你獲得怎樣的啟發?

不是,狼在此實際上是惡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種貪婪、兇狠、狡詐、愚蠢的惡人,說明對待這種象惡狼的惡人就應該象屠夫一樣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四、總結歸納:

屠戶狼

遇狼

機智勇敢怕狼狡猾兇狠貪婪

御狼

殺狼

嘲笑了玩弄陰謀,自食其果的惡狼,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教育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敵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1

【學習目標】

1、讀誦詩歌,理解詩意。

2、學習聯想、想像的寫法。

3、珍視自由幸福的生活。

【學習重點】

讀誦詩歌,理解詩意。

【學習難點】

了解聯想和想象的區別

【學習過程】

【探究活動一】初讀課文,掌握基礎

1、作者介紹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后來又創作第二部詩集《星空》,話劇《屈原》等。他是繼魯迅之后中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

2、寫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這兩年中,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詩人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收入《星空》集中。

3、給下列詞語注音。

(1)縹緲(piāomiǎo)(2)珍奇(zhēnqí)

(3)閑游(xiányóu)(4)燈籠(dēnglóng)

【探究活動二】再讀課文,把握內容

4、朗讀詩歌,標劃詩歌的節奏重音,圈出偶句押韻的韻腳,體味詩歌的音樂美。

(學法指導:參照課后練習一讀節奏重音,如: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寫出你發現的韻腳:星燈,市奇,廣往,游走

5、天上的人們生活是怎樣的呢?請用課文原句回答。

A、在詩人眼中,天上的社會是光明的: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B、在詩人眼中,天上的社會是富足的:第二詩節

C、在詩人眼中,天上的生活是自由的:

第三詩節

D、在詩人眼中,天上的社會是幸福的:第四詩節

6、詩人在詩中描述的牛郎織女的生活狀況和神話中的完全相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詩中反復出現的“定然”對表達這種情感有什么作用?

(學法指導:請結合作者寫詩的背景和詞義來談。)

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對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定然”,必定,表示肯定。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未來充滿信心。

【探究活動三】品讀課文,學習寫法

7、詩人在第1詩節中由遠遠的街燈想到什么?第2、3、4節又分別寫到了什么?這些東西天上是真的有嗎?

(學法指導:從詩歌中找出詩人想到的事物,區別哪些是本來就有的,哪些是詩人創新的。)

街燈想到明星,明星想到街燈。互喻聯想寫實。天街-珍奇,天河-牛郎織女,提燈閑游。想像創造寫虛

【探究活動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8、(任選一個續寫,擇優推薦)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們來做這樣的一個想象訓練:

仿照示例,發揮你的聯想和想像續寫下邊的句子。

[例]甜蜜的夢像一條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想捉住他,它已經跑了。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1、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2、牽牛花開放了,好像

3、不信,請看那滴露珠,

4、不信,請看那抹晚霞,

《天上的街市》導學設計

【導學目標】

1、指導讀誦詩歌,理解詩意。

2、引導學習聯想、想像的寫法。

3、培養學生懂得珍視自由幸福的生活。

【導學重點】

讀誦詩歌,理解詩意。

【導學難點】

了解聯想和想象的區別

【導學過程】

【導學一】初讀課文,掌握基礎(10分鐘)

1、導入語:晚唐詩人杜牧曾寫下一首小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首詩中引用了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嗎(圖片展示)。

著名詩人郭沫若在他的詩歌中也化用了這個美麗的傳說,他們的生活又是一番怎樣的情形呢?今天讓我們走進---《天上的街市》。

2、示標。

3、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4、學生朗讀課文,勾畫重點字詞,給加點的字注音。

5、隨機請2個小組的6號學生板演注拼音和聽寫詞語,有問題師傅來糾偏。

【導學二】再讀課文,把握內容(15分鐘)

1、聽讀詩歌,根據屏幕所示邊聽邊劃出節奏重音,圈出韻腳。

2、學生舉手發言。

3、全班齊讀,體味詩歌音樂美。

4、過渡語:同學們讀得很好!課文題目是《天上的街市》,詩人究竟描繪了天上怎樣的生活呢?請小組交流討論,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問題。

5、小組展示閱讀。

6、詩歌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與傳說中是這樣的不同,詩人這樣寫表達了他的什么情感呢?反復出現“定然”這個詞對表達情感有何作用?思考搶答!

【導學三】品讀課文,學習寫法(10分鐘)

1、過渡語:剛才我們感知了詩歌內容,了解了詩人的情感。下面我們來具體弄清楚了本文的寫法。

2、學生明確問題后思考,小組交流討論后,選好小組代表,做好發言的準備。教師巡回指導檢查。

3、由各小組派代表班上交流回答,有誤或不足,由學生來訂正或補充。

4、學生讀背課文,感覺詩歌意韻之美。

【導學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10分鐘)

1、過渡:本詩聯想自然,想象豐富,意境美妙,語言優美,現在我們也來練習一下如何運用聯想和想象,創造優美的意境。

2、學生任選一個續寫,在小組交流,推薦一名在全班展示,師生點評。

3、學生把自己認為好的句子摘錄在導學案上。

【板書設計】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燈——明星(聯想)

街市——珍奇不滿黑暗現實

天河——牛郎織女(想象)向往自由幸福

閑游——提燈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2

一、教學目標

1、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2、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3、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作者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被譽為“語言藝術大師”。他所寫的小說《茶館》等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壇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其散文也寫得清新優美,《濟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自己、詞典,弄清生字、生詞的音和義。

濟(jī)南一髻(jì)兒薄(báo)雪倫敦(dūn)貯蓄(zhùxù)水藻(zǎo狹窄(zhǎi鑲(xiānɡ)

三、初步領會課文的大概內容和脈絡。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自學提綱,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下面三個問題:①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

②文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

③作者怎樣展開對景物的描寫?

2、組織學生就上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明確:

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溫晴”這個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幅畫圖:陽光下濟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濟南冬天的水。

3、根據下面的結構示意表,理解文章結構。并把每部分的要點,概括的寫在文旁的空白處。

無風聲有山——小雪點染的山(秀氣)

寶地——晌晴——像搖籃(溫暖、舒適)

溫晴有水——貯滿綠藻的水(綠清亮)

四、細讀、分析課文。

引導學生逐段細讀課文,要求他們在自讀的同時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指導他們就文章各段的內容、描述方法和語言,在課文一旁的空白處寫些簡要的批注。各段問題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課文從什么角度寫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這段與下文有什么關系?

明確:課文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作者把濟南與住慣了的“北平”比較,又與他剛剛離開的倫敦比較,再與熱帶比較,突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很自然地發出“濟南真的算個寶地”的由衷贊嘆。這段課文總寫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了鋪墊。因此,這段與下文是總分關系。

②課文中的“響亮”是什么意思?“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如果把“聲”字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明確:“響亮”一詞,一般用來指聲音宏大。但根據上下文意思來判斷,在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就說成了“沒有風”,不切合實際。

③旁批內容明確:

沒有風聲——與北平比(奇跡)

晌晴——與倫敦比(怪事)

溫晴——與熱帶比(日光毒)

第2自然段作者怎樣描寫濟南古城的地理環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濟南的可愛的?

明確:“小山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境的特征,也是濟南“溫晴”的原因。作者從人的感受和對人們的心理描寫,來表現濟南的可愛。指導學生畫出擬人、比喻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即表現了濟南人對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戀,也洋溢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2、第3自然段

這段也是寫山,是小雪點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從什么角度描寫了哪些景物?議論后在全班交流。

3、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寫了冬天濟南“溫晴”、“秀氣”之后,把視線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內的“狹窄”與城外的“寬敞”對照,用“小村莊”來點綴山坡,以小雪點染屋頂,這樣,讀者就看到了濟南的全貌。

②體會“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句中兩個“臥”字的作用。

4、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樣寫水的“溫晴”的?

明確:課文緊扣“暖”字,寫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寫水中的水藻“把終年貯藏的綠色全拿出來”,所以它“不忍得凍上”。水還多情地讓“長枝的垂柳在水里照個影兒”。讀到這里,讓我們感受到濟南的冬天真是風情萬種,使人留戀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緊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從河水的清亮引出整個空間的清亮,并把紅屋頂、黃草山、灰樹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廣闊背景下,描繪了冬天濟南瑰麗的色彩。

在此鋪墊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滿激情的句子“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三、總結全文。

1、學生默讀全文,找出作者的各個觀察點。

2、歸納課文的各種表現手法。

①運用對比手法。

②作者不僅細致觀察和描寫冬天濟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觀感受,以此來感染讀者,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③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后小結】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3

一、導入談話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苦樂觀是一種人生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樂觀。那么學者、思想家梁啟超在本文中是怎樣論述自己的苦樂觀的?(板書課題、作者)

作者沒有一般的談苦與樂,而是把論題集中在“最苦與最樂”上。(在“最”字上加點)

二、快速閱讀,整體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樣得出答案的?(從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樂?作者是怎樣引名言來論述的?(從第3段中找答案)

3、人們應該怎樣對待責任?(從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設問句,提出了關于人生痛苦的許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貼切,水到渠成。

2、責任盡了,算是人生第一樂事。作者引用古語、俗語、孔子的話,從解除心理負擔,體會有活力的人間趣味這個側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3、應該像君子那樣,“把這種.種責任攬在身上”、“日日在那里盡責任”,而不是“將責任卸卻”。

三、精段研讀,品位語言

研讀第四段,明確如下要點:

1、“然則”--過渡銜接詞語。(聯系前一段的“翻過來看”,理解銜接嚴密的特點。)

2、“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設問句、句中引用名言。(聯系1、3段開頭的設問體味大處著筆、語言凝重的特點;孟子的話“終身之憂”與前面“苦后是樂”說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確理解。)

3、“曾子還說哩”--敘述語句,帶上語氣助詞“哩”。(聯系其他處的語氣助詞品位凝重中的輕靈。)

4、“那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對偶句。(從內容角度體味凝重;從詞句的容量角度體味簡練)

5、“苦中真樂”--苦樂觀。(與“苦樂循環”、與“盡責任”聯系起來看)

四、聯系生活,思考討論

1、聯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談談你對文中“苦樂循環”一句話的理解。

2、“知足常樂”的說法與本文中講的苦樂觀是否一致?為什么?

3、你所希望的的快樂是什么?你認為如何實現?

(要求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各抒己見)

五、課后研習,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與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語、名句,注明出處;試試用來證明作者的苦樂觀。

2、寫一篇心得體會。

【板書設計】

最 苦 與 最 樂

梁啟超

最苦 最樂

貧?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達觀(不苦) 現象

欠錢沒還 如釋重負

負 恩惠未報 盡 心安理得

責 得罪人沒賠禮 責 吃苦--真樂

任 該做沒做 任 (苦樂循環) 本質

勇于責任,不逃避責任,能享受真樂!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

【學情分析】

1、感受母愛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重點難點】

品味賞析細節描寫;朗讀設計的評價和指導;探尋作者寫作意旨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揭示課題,鋪墊情感

1、(出示輪椅)同學們一定知道這是什么吧?(生:輪椅)

師:看到這輪椅,你會想到什么?(預設:殘疾人、坐輪椅的是什么人?他為什么會坐上輪椅?)

(出示史鐵生照片)變點擊課件,邊激情講述:這個輪椅上坐著這樣一個人,……他叫史鐵生。遺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號,這個被稱為“文壇巨星”的他,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讓史鐵生寫出這么多震動中國文壇的好作品呢?

(出示——合歡樹片段)(默讀)

通過默讀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

(2)作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長,完全理解母親了……

看來這力量來自于他的母親,可惜這位母親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兒子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當時年僅49歲。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跟隨史鐵生走進他的母親,走進秋天的懷念。(板書——秋天的懷念)(師生齊讀課題)。

活動2【講授】秋天的懷念

讀課文,指導讀書讀出味道。

1、請大家先把課文讀一遍,在讀書時,把字詞的讀音讀準,讀課文時盡量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師:有誰想給大家讀一讀課文,哪一部分都可以。在他讀書的時候,我們大家要仔細聽,一會兒我們要對他讀的作出評價。

師:你覺得自己讀的怎么樣,讀到了“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哪一個層次?

(面向學生):大家覺得他讀得好嗎?請說一說你的理由。

師:其實,到底什么叫有感情呢?對一篇文章,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讀,讀出自己的個性,我想就是有感情了吧!

2、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課題——秋天的懷念,你感覺應該怎樣讀呢?懷念的是誰?為什么是“秋天”?(師生再讀課題)懷念母親什么呢?

(要求學生連貫表達,從題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活動3【活動】探討母愛的內涵

探討母愛的內涵

(一)走進母親自身的“好好兒活”。

1、作者懷念母親是當然的,母親的一句話永遠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說說是哪一句話。(課件:“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顧名思義,這娘倆指的是——母親和兒子兩人在一塊好好活。(板書:兒子、母親——好好兒活)

3、這是母親對兒子說的話,那么,母親是在什么情況之下說這句話的?請用課文中的句子,朗讀給大家聽。比如:

(1)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群,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收音機里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師:這句話中哪些詞語細致準確地寫出了我當時的脾氣暴怒無常?

生:突然、砸碎、猛地、摔

師:如果我們試著把這些詞語都去掉,效果會怎么樣?

(課件示:兩句話)(學生對比讀,選擇一處談體會)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

師:他為何這么對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廢了、恨自己變得沒用了……

是啊,我活著還有什么勁?

所以: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唰唰啦啦”地飄落,我——————————————————。(課件:擴充句子訓練)引導學生設想,沒有了健全的雙腿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討論:你們多大?21歲蹦亂跳的年齡,可以四處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沒有了雙腿,知道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滋味嗎?

小結:面對這樣天大的打擊,他活著好“苦”啊!(回扣板書的“苦”)(板書:苦)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這樣的苦你會去勸他嗎?怎么勸?(學生發言)

5、那么他的母親是怎么勸的呢?別著急告訴我,看看母親當時自身的情況又是怎樣?請也找課文相關句子讀給大家聽。

比如:

a、可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大口大口吐血……

6、這些痛苦兒子知道嗎?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還有一點,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離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對死亡,母親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有沒有把東西摔向墻壁?有沒有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教師問一句,學生接一句)?史鐵生的發怒我們都可以理解,母親的發怒我們更可以理解啊。可母親為什么沒有那樣做,而要這樣做?!(估計落腳點回到“為了兒子著想”)

小結:那么,母親是怎樣強忍痛苦一切為了兒子,給兒子以生活的勇氣和希望呢?下節課我們再來進一步走進母親的“好好兒活”。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我”母親

癱瘓肝疼

暴怒無常整宿整宿、翻來覆去

我活著有什么勁睡不了覺

活動4【作業】課后作業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癱瘓()憔悴()絮叨()

沉寂()爛màn()jué()別

淡yǎ()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我的脾氣變得爆怒無常。

B、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嘗嘗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C、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D、看著三輪遠去,也絕沒有想到尋竟是永遠的決別。

3、下列語句中沒有病句的一項是()

A、從他的發言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B、我們要盡可能地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

C、團結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關鍵。

D、大家都講究衛生,我們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手法。

(1)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

(3)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

第二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繼續探討母愛的內涵

(二)走進母親的讓兒子“好好活”。

1、請再細細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說明母親一切都是為了兒子?

(1)比如——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學生說到這里,教師就抓住這一“擋”,追問,擋住的究竟是什么?實際是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郁悶煩躁的思緒)

小結:母親的愛好勇敢!帶著這樣的感受再讀這句話。

(2)再比如“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踩’和‘跑’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母親為何不說了?(母親擔心這樣的話勾起兒子更大的痛苦……)

小結:母親的愛好細心!帶著這樣的理解讀這句話。

(3)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

①母親“撲”過來,“撲”字還可以換成哪些字?(跑、走、抓)這里為什么用“撲”?母親撲住的究竟是什么——(和兒子在一起。母親不想看到兒子傷害自己,有輕生的念頭。)帶著這種感情讀這句話。

小結:母親的愛好堅定!送到句子中再讀這句話。(重點體會“在一塊兒”)

②“抓住我的手”,僅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嗎?還有什么呢?(好好兒活。抓住我的心,怕我沒有再活下去的勇氣。)帶著這種感情再讀這句話。

小結:母親的愛多么執著!送到句子中再讀這句話。(重點體會“好好兒”)

③“忍住哭聲”,母親僅僅是忍住哭聲嗎?她還忍住了什么?再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發現呢?(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兒子的不幸帶給自己的雙重打擊)帶著這種感情再讀這句話。

小結:母親的愛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讀。(重點體會“活”)

2、學生發散談后,重點探討下面的句子:從幾個“悄悄兒”中,再細細品味母愛:

(出示兩段話,對比讀)比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樣,選擇一處談談:

同一個“悄悄”表達母親不同的情感,這個“悄悄”說明了什么?

3、小結:母親的愛是小心翼翼!讀出這樣的味道。

4、通過體會,此時的母親已是萬箭穿心啊,自己身體的毀滅性打擊讓自己“苦”;還要面對的是自己撫養了21年的癱瘓的兒子,可以說,對母親的打擊可謂“苦上加苦”。(板書:苦)可無論如何還要讓兒子好好活!母親的愛——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總結:讀到這,我們對母愛的意義有了特殊的發現——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讓我們懂得母愛不僅僅是愛和給予,還擔起一份責任——就是教給兒子如何面對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兒子的后半生,讓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活動2【活動】探討愛母的懷念

1、就是這樣的一位母親,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引讀課文,“鄰居們……”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課件出示)“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母親的話沒有說完,但后來兒子讀懂了母親還未說完的話,大家懂得母親想說什么嗎?(要好好兒活)

把“……你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加進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中,(課件補充完整上面這句話,然后讓學生讀一讀。)

(師引讀)又是秋天——

生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討論):母親推我去看花,但終究沒有去成,母親為什么要帶我看菊花呢?

師:通過描寫菊花的句子,你讀出了什么?

過渡:

4、母親去世后,作者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他不僅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活得很精彩,他的一生并不長,但卻是光輝的一生。

(課件出示他的作品)

5、現在,兒子懂得了母親的用意,但母親卻不在了,這讓作者陷入了不盡的懷念:

(課件出示一懷念母親的選段)

師:母親用自己的生命教會了兒子“好好兒活”,正是母親的話語,母親的離去,才鑄就了兒子輝煌的一生啊!讓我們再讀課題(學生讀課題)

活動3【活動】學習小結

思考:同學們,今天我們帶著感動讀完了這篇課文,想一想,它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仔細的品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活動4【作業】課后作業

閱讀題。文段全文。

1、根據原文,在下列句子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白色的花________,紫紅色的花________而________,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________。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的故事內容。

3、第一段中母親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呢?

4、文中,作者兩次寫到了母親要推兒子到北海看花,母親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結尾著重描寫了“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的菊花,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5、文中的劃線句子“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屬于哪種記敘順序?具體說說它的作用。

6、如果將這篇文章標題中的“秋天”兩字去掉好么?為什么?

7、“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說說“擋”詞用得好,好在哪里?

相關鏈接:教學設計七年級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教學設計

最新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做到節奏分明,讀準重音,讀出感情,并能背誦。

2.了解聯想和想象的概念,并能合理地運用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的情感。

3.通過復述,運用比較法揣摩語言,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背誦詩歌,運用比較法揣摩語言,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合理地運用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過程:

1.師生互動,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

老師激情導入,設計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歡做的一個動作——兩手大母指按在太陽穴,閉上眼睛,靜靜地輕揉。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有表現自己才智的欲望,營造了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現在請一位同學有節奏、有感情的背誦李白的《靜夜思》

問:詩人看見了什么?(月光)詩人由月光聯想到什么?(白霜、故鄉)李白思的是什么?(故鄉、親人);郭沫若的《靜夜》與李白的《靜夜思》都表達了一種在靜謐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詩又表達了怎么樣的情懷呢?請大家打開書,齊讀課題。

3.放錄音,整體感知

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奏,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朦朧的寧靜的靜夜中,仿佛見到了模糊的天河岸邊有鮫人對月流珠。

4.模仿聲音,齊聲朗讀

老師糾正字音、重音、節奏。

附板書:模糊(mó)(hu),鮫(jiāo),怕會有/鮫人在岸

5.學生自由朗讀

分組討論,自由、合作、探究地學習,想想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哪些是想像的詩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師生討論歸納,板書

6.配樂范讀,領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奏,老師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讀。

問:①聽了老師的朗誦,你們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學生討論、歸納:憂傷、迷惘、追尋……)

②哪些詩句充滿了憂傷?(學生討論、歸納:月光淡淡、籠罩著村外的松林、白云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

③請同學們用散文筆法敘說書中的靜夜景,(學生討論、歸納: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憂愁,故鄉的松林啊,依稀在夢中,點點落在筆下,可能身處他鄉的緣故,仿佛看到了故鄉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詩人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因此,這幾句要念得充滿了淡淡的憂愁)

請同學們帶著淡淡的愁傷齊讀第一節

④哪些詩句充滿了迷惘、追求?(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老師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凄婉的鮫人流珠。

討論、歸納:異鄉的月光令人思接萬里,故鄉的印象充滿了淡淡的愁傷,為什么?詩人聯想到那銀亮壯觀的天河被海霧籠罩、隔斷、感到困惑、迷惘、追尋,這里的天河指銀河嗎?不,是詩人所熱愛的美麗的祖國。祖國災難深重,令詩人痛心憂傷,詩人怕祖國的前途茫茫,想到多情的海霧似有泣——遠遠的海霧模糊,由此,又產生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想象——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⑤鮫人真的是指魚嗎?這淚為什么而流呢?

師生討論、歸納:鮫人指的是詩人這類愛國青年,他們看到祖國的現實,天河的無處尋覓,只能遙望茫茫的大海,像傷心的鮫人佇立岸邊,對月深思,思鄉淚、愛國淚、憂心淚,化成一行行詩行,這也可視為詩人的“流珠”吧?這也可視為詩人眷懷祖國,感懷世事的心靈投射吧?

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情感朗讀第二節,讀出聯想的迷惘追求。

7.學生范讀,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學生領悟了詩的旋律,意境,張開想象的翅膀,一遍比一遍讀得入調,體會親切,在反復的誦讀中,欣賞景物,陶冶情操,感悟了詩中的情感,這樣的情感怎么說呢?(學生討論、歸納)

板書:表達了詩人憂國思鄉之情

8.全班齊讀全詩,賞析寫作特色

學生在有感情朗讀中,揣摩作者的語言。疊韻詞“淡淡”“團團”寫出景物的朦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傷;動詞“籠罩”,以動襯靜,寫出動態、柔和、寧靜、朦朧的夜景;“疏”與“漏”的照應,寫出了幾顆星透過云層無意而自然顯露出來,讓人看到一絲光明;“怕”字寫活了海霧似有情似有泣,詩人的憂與愛感動海霧中的鮫人,使人領悟到鮫人流的不是淚,而是心血、真情,語言精練、含蓄、深刻,表達得淋漓盡致。

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詩人修辭的妙用,第二節以設問開始,以反問結束,令人懸念在心,言盡而意未盡;詩人引用鮫人的典故,顯得凄婉動人,真切表達了詩人憂國思鄉情。

9.全班齊讀第一節,領悟寫景美

學生練習:模仿第一節寫景,寫一段《校園月色》,用比喻、擬人、對比、疊字等修辭手法,發揮想象、聯想。

寫作之前,老師范讀《荷塘月色》片段:“月光如流水,如牛乳,如輕紗,是動態的,柔和的,朦朧的,花和葉籠罩在夢的意境中,楊柳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灌木黑影峭楞如鬼一般,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10.抽幾個學生朗讀自己的寫作,師生共同點評。

五、作業:收集信息,拓展學習

讓學生課外收集郭沫若的詩集,如《女神》、《星空》等;賞析他的《夕暮》;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孫莉的小說《荷花淀》,體會現代作品中寫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筆。

六、板書處理

板書用精煉的語言對教學內容高度概括,反映教學思路,突出教學重點,以文中的主要詞句為點,文章脈絡為線,幫助學生理解詩人寫景抒情,聯想豐富,以求自身的情感體驗去領會全詩的意境,體會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

附板書:

月光海霧

寫實松林聯想天河想象表達詩人憂國思鄉之情

白云鮫人

疏星

教學反思:

一、情景創設是導引

學生所處時代畢竟離郭沫若所處的特定時代遙遠,不可能設身處地去體驗郭沫若的復雜心境。因此,這首詩所含的深刻內蘊和愛國情懷,必須由我來點破。如何巧妙為之?我選用了絢麗的圖畫,幽雅的古箏,通過視覺、聽覺,調動學生的.感覺,將學生引領進郭沫若所處的靜夜之中。如此情景的創設,對學生朗讀感受音樂美,對賞析詩歌意境美起到了導引作用。

二、反復朗讀是基礎

如果詩歌不反復朗讀,那么情景創設也只是徒勞無功。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在某種意義上比賞析詩歌還重要。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才會在腦中不斷加深印象,不斷完善認知,從而為賞析詩歌打下堅實基礎。

三、語言凝練是難點

賞析詩歌可以看內容,析寫法。但關鍵是讓學生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學生如何體會并言說,重在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我在引導學生賞析《靜夜》語言凝練時,用《春》中一個“鬧”字來拋磚引玉,啟發學生來欣賞詩中“漏”一字之妙,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由已知推未知,由熟知解決不知。

四、想象聯想是目的

本單元、本詩的重點就是要學生體會想象聯想的作用,進而培養其想象聯想的能力。我在引導學生賞析第二詩節時,抓住詩眼“鮫人對月流珠”這一景象展開想象,試圖激發學生想象聯想之潛力。在拓展訓練這一環節上更是鞏固強化這種能力。

五、板書簡潔是亮點

我的板書設計是在簡潔的原則上,追求重點突出,學生一目了然,既可以讓學生了解詩歌描寫的重要景物和手法,亦可以幫助學生背誦全詩。

這五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不足時明顯的:

1、在教學環節的銜接和過渡上還不夠嫻熟、自然,幻燈片放映時,因為手誤,把本應對學生預習情況的考查內容提前顯示。學生欠缺思考、回答得過程。

2、在詩歌教學情景的引申和體會上還做得不夠。“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是全文的詩眼,也是意境升華、拓展部分。但我在教學中卻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悟。對詩歌“情景交融”這一特點,講解太突然。

10126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尔圆锥接头多功能测试仪-留置针测试仪-上海威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济南ISO9000认证咨询代理公司,ISO9001认证,CMA实验室认证,ISO/TS16949认证,服务体系认证,资产管理体系认证,SC食品生产许可证- 济南创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郑州电线电缆厂家-防火|低压|低烟无卤电缆-河南明星电缆 | 东莞螺杆空压机_永磁变频空压机_节能空压机_空压机工厂批发_深圳螺杆空压机_广州螺杆空压机_东莞空压机_空压机批发_东莞空压机工厂批发_东莞市文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SPC工作站-连杆综合检具-表盘气动量仪-内孔缺陷检测仪-杭州朗多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金属切削液-脱水防锈油-电火花机油-抗磨液压油-深圳市雨辰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冻干机(冷冻干燥机)_小型|实验型|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松源 | 泥浆在线密度计厂家-防爆数字压力表-膜盒-远传压力表厂家-江苏大亚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机器视觉系统-ccd检测系统-视觉控制器-视控一体机 -海克易邦 | 工业机械三维动画制作 环保设备原理三维演示动画 自动化装配产线三维动画制作公司-南京燃动数字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液压升降货梯_导轨式升降货梯厂家_升降货梯厂家-河南东圣升降设备有限公司 | 环氧乙烷灭菌器_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过氧化氢灭菌器 _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_清洗工作站_医用干燥柜_灭菌耗材-环氧乙烷灭菌器_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灭菌设备_河南省三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青岛美佳乐清洁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油烟管道清洗|酒店|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厨房|青岛油烟管道清洗 插针变压器-家用电器变压器-工业空调变压器-CD型电抗器-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 | 消泡剂_水处理消泡剂_切削液消泡剂_涂料消泡剂_有机硅消泡剂_广州中万新材料生产厂家 | 济南品牌设计-济南品牌策划-即合品牌策划设计-山东即合官网 | 陕西自考报名_陕西自学考试网| 莱州网络公司|莱州网站建设|莱州网站优化|莱州阿里巴巴-莱州唯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游泳池设备安装工程_恒温泳池设备_儿童游泳池设备厂家_游泳池水处理设备-东莞市君达泳池设备有限公司 | 拉伸膜,PE缠绕膜,打包带,封箱胶带,包装膜厂家-东莞宏展包装 | 钢木实验台-全钢实验台-化验室通风柜-实验室装修厂家-杭州博扬实验设备 | 仓储货架_南京货架_钢制托盘_仓储笼_隔离网_环球零件盒_诺力液压车_货架-南京一品仓储设备制造公司 | 珠海网站建设_响应网站建设_珠海建站公司_珠海网站设计与制作_珠海网讯互联 | Maneurop/美优乐压缩机,活塞压缩机,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尺寸图片,价格经销商 | 仿古瓦,仿古金属瓦,铝瓦,铜瓦,铝合金瓦-西安东申景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 涂层测厚仪_光泽度仪_uv能量计_紫外辐照计_太阳膜测试仪_透光率仪-林上科技 | 作文导航网_作文之家_满分作文_优秀作文_作文大全_作文素材_最新作文分享发布平台 | 二手电脑回收_二手打印机回收_二手复印机回_硒鼓墨盒回收-广州益美二手电脑回收公司 | 上海律师咨询_上海法律在线咨询免费_找对口律师上策法网-策法网 广东高华家具-公寓床|学生宿舍双层铁床厂家【质保十年】 | 自动气象站_农业气象站_超声波气象站_防爆气象站-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对辊式破碎机-对辊制砂机-双辊-双齿辊破碎机-巩义市裕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骁龙云呼电销防封号系统-axb电销平台-外呼稳定『免费试用』 | 校园文化空间设计-数字化|中医文化空间设计-党建|法治廉政主题文化空间施工-山东锐尚文化传播公司 | 球磨机 选矿球磨机 棒磨机 浮选机 分级机 选矿设备厂家 | 刺绳_刀片刺网_刺丝滚笼_不锈钢刺绳生产厂家_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东莞画册设计_logo/vi设计_品牌包装设计 - 华略品牌设计公司 | 时代北利离心机,实验室离心机,医用离心机,低速离心机DT5-2,美国SKC采样泵-上海京工实业有限公司 工业电炉,台车式电炉_厂家-淄博申华工业电炉有限公司 | 楼梯定制_楼梯设计施工厂家_楼梯扶手安装制作-北京凌步楼梯 |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机器视觉系统-ccd检测系统-视觉控制器-视控一体机 -海克易邦 | 影像测量仪_三坐标测量机_一键式二次元_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广东妙机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低温万能试验机-复合材料万能试验机-馥勒仪器 | 缝纫客| 不干胶标签-不干胶贴纸-不干胶标签定制-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弗雷曼纸业(苏州)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