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更加規范化和科學化。怎樣寫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這里提供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分享,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1
設計思路:
炎熱的夏季到了。雖然天氣炎熱的、甚至酷暑難當,但是對于孩子們說: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可以吃好吃的冷飲,女孩子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可以盡情玩水、可以聆聽夏天大自然的風、雨、雷電聲和樹上的知了聲……夏天這個季節孩子們那么感興趣,他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思維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已有一定的發展,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能積極地去探索和發現。將引導幼兒主動地探索發現和學習。在活動中積累有關夏日防暑的經驗,引發對夏天許多問題的思考。在談談、做做中讓孩子們大膽想象創作,體驗夏日給我們帶來的`許多快樂,學會在夏日自我防護的一些方法。
本次活動是“炎熱的夏天”主題中的一次活動。在“炎熱的夏天”的大主題背景下,以夏季用品這一幼兒喜愛的生活用品導入活動,通過日常生活中對夏季用品的熟悉和了解展開想象,把各種幾何圖形片與夏季用品聯系在一起,并嘗試制作,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學會動腦、動手,鼓勵幼兒盡情地表達和表現,讓他們體驗成功時的那種自信與喜悅。
活動目標:
1、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經驗進行展開想象,將各種幾何圖形卡片變成各種夏季用品。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大膽想象創作做,幫助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3、在做做玩玩中,體驗夏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學會夏天自我防護的一些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大小的幾何圖形卡片
2、剪刀、固體膠、各色紙、各種廢舊材料等。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
1、今天收到了禮物很開心,你們知道是什么禮物是誰送的嗎?
2、逐一出示禮物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太陽公公為什么要送這些禮物給我?
3、除了這些禮物外,還有哪些夏天的用品?
4、太陽公公也送你們每人一份禮物,出示禮物認識圖形。
二、想象創作
1、引導孩子用各種不同的圖形貼畫出多種夏季防暑用品。
2、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創作。
3、幫助能力弱的孩子一起完成作品。
三、分享交流
1、幼兒作品展示,相互交流。
2、請個別孩子介紹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2
教學形式:
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
游戲童謠情景表演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乘火車要遵守先檢票后上車,上車時不遲到和要在站臺處接送人等禮儀。
2、培養幼兒的公德意識和良好的公共場所禮儀行為。
核心要素:乘火車提前到候車室等檢票
不亂跑不吵鬧車進站票拿好
活動準備:
音樂《火車快飛》的CD(或其它關于火車的音樂)、放大的幼兒用書“看一看”、圖片、老師自制火車票。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猜謎語:長長一條鐵巨龍,走起路來轟隆隆。
遇到大河過鐵橋,遇到高山鉆遂洞。
腳下鋼輪走得快,日行千里力無窮。(打一交通工具)
(二)關鍵步驟:
1、引導幼兒回憶并講述自己坐火車時的經歷和見聞。
(1)提問:“小朋友,你們坐過火車嗎?上火車之前先要做些什么事情?”
(2)“在候車室里候車時,你都做些什么時候事?檢票的時候你是怎樣做的?”
(3)“在進入候車室的時候有一件事是乘客必須要做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么事情嗎?”
2、出示放大的《幼兒用書》“看一看”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片內容,并講述故事內容。
(1)請小朋友說一說“看一看”圖中的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
(2)故事中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呢?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
(3)請個別幼兒完整地講述故事。
(三)結束活動:
1、我們在乘坐火車時,要訂好買好火車票,提前到火車站,在進入候車室時要對行李進行安全檢查,然后排好隊檢票,持票上車,接送親友時要購買站臺票,并盡快離開。
2、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讀三字兒歌。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圖形圓形,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物品。
2、知道圓形的特性和用處。
3、熱愛探索和觀察,喜歡數學。
【活動準備】
1、繩子幾條;尺子幾把等粗制量具。
2、有圓心的大的圓形的卡紙。
3、圓形的物品的圖片。
4、幼兒已有方形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教師拿出一張圓圓小熊臉的圖片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動物呢?它的臉是什么形狀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圖形好嗎?”引入話題,告訴孩子什么是圓形。
2、教師繼續拿出各種圓形圖片,例如太陽,例如車輪?!昂⒆觽儯@些東西都是圓形的?!碧釂柡⒆觽兯伎歼@些物品有什么特征,圓形與方形有什么區別,引導孩子得出圓形沒有角的結論。
3、教師拿出圓形卡紙。請孩子們分成幾組,用手或者已有的量具或者其他方法測量圓心到圓邊的距離是否一樣,讓孩子知道圓的初步概念。
4、在孩子測量完畢后,教師可引導孩子歸納出圓的特征。接著教師請孩子們舉例生活中的圓形。比如地球儀,比如光盤等等。
5、在孩子討論完生活中的圓形物品后,教師請孩子思考為什么有些東西一定要做成圓形的。教師可出示車輪、光盤等的圖片,引導孩子從圓的容量、沒有角的特性等方面思考。
6、教師請孩子圍成一個圓圈,跳圓圈舞放松一下,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借形想象的方法添畫各種魚類。
2、能用大膽講述自己的想象。
3、初步發展幼兒協作能力。
活動難點:
借助波浪線交織出的圖形進行創意想象,并能大膽添畫各種魚類。
活動過程:
1、PPT課件。
2、畫紙,KT板,藍色記號筆、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ppt出示大海圖片
教師:孩子們,你們看到大海是什么樣子的?看一看你在海面上發現了什么?(波浪)他是什么樣子的?誰愿意來畫一畫?(這種彎彎曲曲的線條就叫波浪線)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嘗試繪畫波浪線。
當大風吹過來時波浪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大的波浪)當風輕輕吹的時候呢?(波浪小小的)他們想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戲呢誰愿意來幫助他們?他們還可以怎樣手拉手?(波浪線越長,我們的海面就會越寬闊,當一條條彎彎曲曲的波浪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就會像遼闊的大海一樣。)
2、PPT播放海底世界圖片:
大海不光有寬廣的海面,還有很多美麗的海洋生物呢?你都看到了什么?
3、出示各種小魚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魚的外形特征。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小魚長什么樣子?你喜歡那一條小魚?為什么?他身上都有哪些圖案呢?
看看這是什么?(海蛇海鰻)他們長什么樣子?海里不光有小魚,還有好多美麗的植物呢?
4、借形象想,添畫小魚等海洋生物(把其中的一幅拿到前面來)
(1)教師引導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大海里有各種各樣的小魚和水草,可真漂亮!孩子們,老師給你們用的可是神奇的畫紙,現在已經有美麗的海洋生物藏在里面了,看一看你們能找到這些可愛的小魚海蛇海鰻和水草嗎?(請2—3幼兒上前回答)你找到了了什么?添畫上什么他就會更像了?還有誰發現了他們?(如果幼兒沒找到,老師先示范一下:老師發現了一條美麗的小魚,他的頭在這里,身體在這里,如果我把他畫出眼睛和尾巴,添上魚鰭,大家一下子都能發現他。)
那你們來看一看李老師還能找到什么?(一連串的小魚)
(2)幼兒嘗試添畫海洋生物,教師指導。
教師:孩子們,請你們取一盒顏料回到剛剛才的位置找一找你們的大海里有那些美麗的小魚吧。當音樂停止的.時候請小朋友輕輕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巡視指導:你發現了什么?添畫上什么他會更像呢?)
5、作品展示
教師:哇,大家發現了這么么多美麗的海洋生物啊,誰來講一講那個是你發現的?你用了那些線條和圖案。除了你畫的小魚你還喜歡那一條小魚,我們也來夸一夸小朋友的作品吧!后面還有小朋友的作品呢,他們也想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呢,我們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結束部分
孩子們,今天你們畫畫開心嗎?問問后面的客人老師我們的話漂不漂亮?現在我們就把這些可愛的小魚帶回去掛到我們的班里好嗎?
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5
活動目標:
1、看圖欣賞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內容,能復述大灰狼、兔子之間的對話。
2、通過討論,感知聰明勇敢的三只小兔子,初步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
3、樂于參與表演,體驗與同伴一起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兔子乖乖flash一套,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小兔子,兔媽媽,狼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欣賞視頻小兔乖乖,引出主題,引起幼兒興趣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曲,一起來聽一聽。
師:這首歌曲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看圖欣賞故事《小兔子乖乖》,感知理解故事。
(一)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
教師:故事里面有誰?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
(二)分段欣賞,理解內容,學習對話。
1、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三只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教師:兔媽媽敲門的時候是怎么唱歌的?小兔子聽見媽媽的聲音,他們會做什么?
幼兒一起學唱:小兔子乖乖的歌。說一說:小兔子呼喚媽媽回家了的語言。
2、第二天發生了什么事情?大灰狼想吃小兔,是怎么唱的?(捏著鼻子唱)小兔們又是怎么說的?想到了什么辦法對付大灰狼?
三、圍繞重點進行討論、幫助幼兒感知理解故事,學會自我保護教師:當媽媽外出不在家的時候,為什么兔媽媽要小兔子把門關的緊緊的呢?
教師:你喜歡小兔子嗎?三只小兔子是勇敢的聰明的小兔子嗎?
教師: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做?
四、表演《小兔子乖乖》。
教學反思
1、本次音樂活動主要是針對小班的孩子,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征(2--3)歲。大多數的孩子都還是語詞不清,所以就運用游戲和音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更多的詞句。
2、活動目標中讓孩子分辨小兔子,大灰狼,兔媽媽的聲音。在緊張和愉快兩種不同的音樂游戲氣氛中,分辨大灰狼和兔媽媽聲音粗細的不同,并進行游戲。讓孩子們非常的興奮和積極。
3、對這次活動的整體效果,課堂上小朋友耶積極的互動,激起了小朋友對故事,音樂,游戲的興趣。如果從新完成這次活動的話,活動準備方面,比如說房子顏色更加鮮艷,比較符合小板凳孩子們。小班的孩子應該給予簡單直觀的事物,這樣孩子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今后的活動中,我會精心設計,使得活動會更加的豐富多彩。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6
【活動目標】
1、能按教師的要求沿著實線將撕出的&39;碎片粘貼在被子里面。
2、激發幼兒對手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兒人手一張手工書第5頁。
2、教師把第一頁花色紙剪下。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啟發幼兒觀察:圖片上有什么呀?今天我們來為被子貼上漂亮的圖案好嗎?
2、教師講解示范。(把一張花色紙撕成小碎片,沿著實線將撕出的碎片粘貼在被子里面。要求粘貼在實線里面在粘滿。)
3、教師提要求。
(1)小碎片不掉地上。
(2)要求粘貼在實線里面在粘滿。
4、幼兒開始制作,幼兒每人一張花色紙撕成小碎片,撕完粘貼在被子里。要求粘貼在實線里面在粘滿。(撕紙時: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緊捏紙,撕一撕重復到完成為止。)粘貼時,輕輕地摸上膠水粘貼在上面。
5、展示作品,讓幼兒自己觀察自己粘貼的小花被。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7
活動目標:
1、在玩水的活動中初步感知水的特性——會流動、是透明的,享受玩水的樂趣。
2、讓幼兒知道水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育幼兒知道節約用水。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水盆、大小不一的瓶子、破塑料袋、漏斗、籃子、毛巾、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水,感知水會流。
①、教師提供各種嬉水玩具,幼兒自選喜歡的材料,自由嬉水。
②、教師巡視啟發,鼓勵幼兒創造多種玩水的方法,并講述出來,引導幼兒觀察水會流。
③、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玩水方法,進一步感知水會流。
④、小結:水是會流動的。
2、火眼金金捉小魚,了解水是透明的。
①、請幼兒按教師的指令在水里捉魚,比比誰捉得又快又準。
②、請冠軍幼兒講講自己是怎樣捉魚的,為什么能看得那么準。
③、小結:水是透明的。
3、談話:水的作用大。
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那些時候需要水,知道水的作用大,并教育幼兒懂得節約用水。
4、送水小精靈
請幼兒給需要水的小動物、小植物送水、澆水,體驗水的用處大。
活動延伸:
1、在區角活動中投放玩水材料,啟發幼兒進一步探索水的特征。
2、鼓勵幼兒創造更多更新的玩水方法,做有關水的實驗。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8
活動設計意圖:
上一階段,幼兒已用蠟筆進行過涂色與畫線條的練習,對美術活動已產生了較濃的興趣?,F在,幼兒又對鄰班的滾珠畫感到新奇,因此而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圓珠滾畫的方法,學會用滾畫裝飾衣服,并從中感受色彩美。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欣賞洋娃娃鮮艷的衣服,感受其豐富的顏色。
2、每組一套水粉顏料(紅、黃、欄、綠、紫),玻璃彈球,棉簽,托盤,剪好的紙衣服、裙子或褲子足量。
活動過程:
1、出示紙衣服,激發幼兒作畫的興趣。
師:“小朋友看老師手里拿著什么?”
“這是娃娃的衣服,它漂亮嗎?”
“如果我在這件衣服上添點小花會不會更漂亮呢?”
“老師今天請來了小彈珠幫忙,請小朋友看看老師是怎樣讓衣服變得漂亮的。”
2、教師示范講解滾畫的方法與要求。
(1)引導幼兒觀察作畫材料,向他們介紹其名稱。
(2)教師請幼兒把玻璃彈球放在托盤里。左右傾斜托盤,觀察玻璃彈球會怎樣。
(3)教師用棉簽給彈球涂上顏色,問:“現在涂上顏色的小彈球在托盤里滾來滾去會怎樣?”
教師任意上下左右傾斜托盤,讓幼兒欣賞彈球滾動時在紙衣服上形成的.圖案。
(4)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先把紙衣服放在托盤里,玻璃彈球放在托盤的邊角上,然后用棉簽蘸點自己想要的顏色點在玻璃彈球上,再讓這個彈球在托盤里滾動,把顏色都滾在衣服上。玻璃彈球如果滾不出顏色了,可以拿起來再蘸一種顏色繼續滾。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要求幼兒用手搖晃托盤時不要過猛,以免把彈球晃到托盤外面。
(2)提醒幼兒要將彈球上的顏色用完才能涂上另一種顏色。
(3)要求幼兒用完彈球后要放回原處。
(4)鼓勵幼兒盡量嘗試多種顏色,從中感受各種色彩的美。
(5)幫助操作能力較弱的幼兒一起制作。
4、展示幼兒作品,欣賞評價。
(1)教師出示用不同色彩滾出的衣服,讓幼兒欣賞、感受色彩搭配、深淺變化給人帶來的視覺美。
(2)表揚積極作畫,態度認真的小朋友。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9
一、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都已有交朋友的意識了。他們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到朋友家做客等熱乎得很,但是真正怎樣做客的一些禮儀還不是很了解。因此,結合小班數活動內容“認識3以內的數”,預設了本活動,旨在讓孩子在做客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學習數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二、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3以內的數數活動,初步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體驗去朋友家做客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布置家的.場景:物品按數量1、2、3一組分散放于三個柜中。1——3數字寶寶圖片(粘于椅子上)
2、水果一籃
3、歌曲:看朋友、找朋友
四、活動過程
1、帶禮物去看朋友
交代:今天去看朋友,但要帶什么禮物去呢?
模仿開汽車,邊唱歌:看朋友,到數字寶寶家。
敲門,進去,和數字寶寶打招呼。
個別提問:你在和誰打招呼?
2、送禮物
(1)思考:應該怎么送禮物,數字寶寶才高興?
要求:你送的水果個數要正好是數字寶寶表示的意思。
幼兒選擇禮物給數寶寶
討論:老師送的禮物對嗎?互相檢查。
(2)參觀數字寶寶的家。你覺得數字寶寶的家怎樣?(東西擺放)有幾個柜子?看看柜里的東西,你發現什么?
交換數字寶寶朋友,把水果放好。
3、回贈禮物
1.2.3數字中你還有哪個數字寶寶沒打過招呼,帶上數字寶寶去選它送給你的禮物。
個別介紹,互相檢查。
4、聽音游戲
聽到幾下聲音,就請幾寶寶出來。帶著數寶寶跳一個快樂的“找朋友”舞。
5、和數字寶寶再見,開汽車回。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10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詩歌,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初步學會朗誦。
2、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嘗試仿編。
3、激發孩子對媽媽的愛。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梳子一把;詩歌圖譜一張;優美的背景音樂;錄音機。
掛圖一張,上面畫有四幅小圖①媽媽給我梳頭我給媽媽梳頭②一棵枝葉在飄動的樹③輪船在海中航行。
活動過程:
一、教師直接出示梳子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梳子)
2、師:梳子有什么作用?
3、師:誰幫你梳過頭發?什么感覺?
4、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就叫《梳子》,請小朋友仔細聽聽,詩歌里面都說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詩歌,初步了解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畫面和意境。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傾聽。
2、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么?
詩歌中,說了些什么?
三、結合大圖書,分兩部分欣賞詩歌,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朗誦第一部分:媽媽用梳子—我也用梳子梳著媽媽的頭。
(1)詩歌中媽媽為什么要幫我梳頭發?
(2)我為什么也幫媽媽梳頭發呢?(啟發幼兒說出:媽媽愛我,我愛媽媽)
2、教師朗誦第二部分:風是樹的梳子—梳著海的頭發。
(1)風是誰的梳子?梳著誰的頭發?詩歌中是怎么表達的?風真的是梳子嗎?為什么說風是樹的梳子?
(2)船是誰的梳子?梳著誰的頭發?詩歌里面是怎么描述的?為什么詩歌中會這么說?
四、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結合圖譜,初步學習完整朗誦詩歌。
2、結合背景音樂,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3、幼兒分小組接念兒歌。
五、拓展想象:讓幼兒自由想象,結合自己以往的經驗進行仿編。
1、師提問:風除了像樹的梳子之外,還像什么東西的梳子?
除了風之外,還有什么東西像什么東西的梳子?
2、幼兒自由討論及嘗試仿編,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作適當的引導。
3、師幼共同梳理仿編內容。
六、延伸活動:
提供背景圖及小圖片讓幼兒在區域活動時繼續仿編。
附詩歌:
梳子
媽媽用梳子,梳著我的頭發。
我也用梳子,梳著媽媽的頭發。
風是樹的梳子,梳著樹的頭發。
船是海的梳子,梳著海的頭發。
詩歌《梳子》活動反思
《梳子》是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穎奇特的詩歌。詩歌從媽媽和孩子互相梳頭談起,用比擬的手法,將風比作樹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兒面前展現了一幅生動美麗的畫面。在活動中,我直接出示梳子導入活動,并讓幼兒談一談“誰幫你梳過頭發?什么感覺?”在親切的談話中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緊接著直接引出詩歌的名稱《梳子》,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在理解環節,教師通過出示與詩歌相對應的圖片,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想象,講述自己對畫面的理解,教師通過對幼兒講述語言的加工、整合,組織成詩歌中的語言。此環節,幼兒通過觀察具體的畫面情景講述,思維特別活躍。在重點理解“風真的.是樹的梳子及船真的是海的梳子嗎?”這兩句時,佳煒小朋友說:“樹的枝條特別長,像女小朋友的頭發,風就來給它梳頭了,梳得整整齊齊的?!睗肾涡∨笥颜f:“海很大,船在上面開來開去的,后面有很多浪花,就像梳頭一樣。”幼兒通過自己對畫面的觀察與理解,講述起來語言流暢、想象豐富,滿足了孩子自我表現的發展需求,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教育觀念。
小百科:梳理頭發的工具。在華夏上古文明時代,由軒轅黃帝的王妃——方雷氏啟發于魚骨而發明創造,最初得名因用木頭所制,也稱為木梳。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1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情感。
2、使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3、使學生認識到好習慣帶來的益處,提高學生養成好習慣的自覺性。
二、活動過程:
(一)小調查:
1、你從幾歲開始刷牙?
2、你剛學會刷牙時要不要爸爸媽媽提醒你刷牙?
3、現在你還需要爸爸媽媽每天提醒你唰牙嗎?
4、現在為什么不用提醒了呢?
5、你知道什么是習慣嗎?
(二)習慣檢測站
1、看圖(1)、盼盼每天晚上都按課表整理書包,第二天的學習用具都帶齊了。
(2)、小明自己不整理書包,經常忘記帶學習用品。
(3)、請學生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
2、我們班的小朋友都養成了哪些好習慣呢?下面我們就來個自我檢測。
老師這里有一棵成長樹,樹上每一片樹葉就代表一個好習慣,如果你已經養成了這個好習慣就請你把老師發給你的笑臉貼在自己的衣服上,我們來好看看誰養成的好習慣多。
除了這里的好習慣,你還有哪些另外的好習慣呢?
(三)交流樂園
這些好習慣都給自己到來了哪些好處呢?小組交流體會。
看來好習慣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好處,,你是怎樣養成這些好習慣的?
(四)成長計劃
想想我們身上有那些不良習慣呢?怎樣改正?
制定成長計劃
總結:養成好習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靠堅持練習,并且請別人督促自己或自我監督,直到養成習慣。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賞雪的快樂。
2、通過撕紙,促進幼兒小肌肉群的協調發展。
3、通過觀察,讓幼兒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活動準備
1、音樂:小雪花
2、趣味練習:貼雪花
3、圖片:雪景
4、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談話導入活動。冬爺爺給我們送來了禮物,看看是什么禮物?
二、展開
1.感受雪花,欣賞優美的雪景(圖片)
告訴幼兒雪是冬季才會有的自然現象,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雪的顏色、特征。
2.欣賞故事《冬爺爺的禮物》
提問:
(1)冬天來了,瑩瑩來到花園里,發現有什么變化?
(2)冬爺爺送給瑩瑩的禮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樣的?
3.組織幼兒布置冬天的`環境,放音樂。
(1)撕雪花:每個幼兒一張白紙,讓他們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誰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灑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場景。
4.趣味練習:貼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數字貼出相應數字的雪花。
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雪的變化,并體驗和小伙伴共同游戲的快樂感覺。
三、結束
欣賞故事《下雪了》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13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若干干凈的冰塊、不同形狀的容器、裝飾物品:彩色顏料,毛線繩
活動過程
導入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那就是水寶寶。你們知道水寶寶在什么時候會變成冰寶寶嗎?
1、幼兒了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幼兒自選容器玩冰,探索冰的特征。
3、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的變化。
4、教師與幼兒合作制作冰燈。
5、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14
教學目標:
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落葉》。
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落葉》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時樹葉不同特征。
幼兒呈半圓形坐好。
教學流程:
一、幼兒交流,導入新課。(幼兒通過觀察春、夏、秋樹葉的不同變化,了解到樹葉的季節性變化特點,自然引出秋天的落葉。)
出示春、夏、秋天的樹木圖,師:小朋友,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樹葉有什么不同?
二、完整欣賞散文,運用動畫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出示動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通過音樂、動畫、散文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感染幼兒,使幼兒了解到散文的意境,使整篇散文的學習起到“未有曲調先有情”的作用。)
2.第二遍出示動畫,幼兒再次熟悉散文內容。(在此環節中幼兒看著圖示試著將散文內容基本表達出來,真正的體現“幼兒自主學習在前,教師引導在后”。)
3.教師帶著幼兒朗讀散文的最后一段“小樹葉在秋風中飄呀飄呀,飄向四面八方,一個個都安下了家,它們心里還惦記著大樹媽媽,盼著大樹媽媽明年春天生出許多許多小娃娃。”引導幼兒讀出小樹葉愛媽媽的情感。
三、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體驗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四、圍繞愛媽媽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母子親情。
師:小樹葉是怎么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說說你是怎樣關心媽媽的?
活動延伸:
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愛媽媽的事。
教學反思:
散文《落葉》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將落葉這一平常之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將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化與夸張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
一、找準時機,開展活動。
孩子思維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如果沒有直觀形象的參照物,讓他們憑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難度的。因此,我特意選擇這金色的秋天,來進行本活動。孩子們最近聽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傊⒆邮菨M眼皆秋色。落葉當然也是眼中之物了,這就有了活動之源。所以,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趣盎然,興致勃勃。
二、多媒體創設意境,激發興趣,突破難點。
散文的內容是對幼兒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內容幼兒不易理解。幼兒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觀形象性的。生動形象的動畫課件將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配樂朗誦中,幼兒將會再次身臨其境。通過欣賞,幼兒對散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整體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體驗了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三、適度延伸,深入感受。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理解與體驗散文帶來的優美意境,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設計了活動延伸:“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愛媽媽的事?!币驗橄抡n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進一步拓展的開始。所以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的表達機會,活動延伸滿足了幼兒表達的愿望,將課堂延伸到家庭。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討。例如對于散文中難理解的詞“惦記、焐焐、盼望”,教師雖然引導解釋,但孩子還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課中孩子盡管在我的引導下學得興致勃勃,但沒有主動提問的現象,就連他們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沒有提出來,這說明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進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打造自己的教學品牌。
3.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小百科:落葉是一種自然現象,一般秋天,大部分落葉植物、樹木開始落葉,葉子枯黃、卷曲,從樹上落下,隨風飄舞,也代表深秋后,冬天即將到來。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篇15
活動目標:
1了解近視眼造成的原因及給生活帶來的不便。
2.懂得保護視力的基本常識和方法。
3.增強愛眼意識。
活動準備:
戴眼鏡的小貓圖片、眼鏡、保護眼睛的食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戴眼鏡的小貓圖片進行提問。
師:今天教室里來了一位客人,它是誰?小貓怎么了?小貓為什么要戴眼鏡?幼兒回答。
二、欣賞故事,引導幼兒了解造成近視眼的原因以及近視眼給生活帶來的不便。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故事,故事里就告訴我們小貓為什么戴眼鏡?
1.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小貓的眼睛怎么了?小貓的眼睛為什么看不清?
2.討論:有這么多的行為會使眼睛生病,眼睛生病了給小花貓的生活帶來了那些不方便?
3.戴假眼鏡感受近視眼的不便之處。
師:小花貓的眼睛生病了,給它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副眼鏡,請小朋友戴一戴感覺一下。
小結:戴眼鏡不但不方便而且還不漂亮
三、通過討論,引導幼兒懂得保護視力的基本常識和方法。
1.師提問:那你們覺得我們怎樣做可以保護我們的視力呢?幼兒進行討論。
2.請幼兒討論后自由回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做相應的動作糾正不良的坐姿。
小結:我們可以通過定期檢查視力;繪畫、書寫或看書時,保持正確的姿勢;不在過強或過弱的光線下看書、畫畫;不長時間用眼,用眼后最好向遠處看一會兒;不走著、躺著或在動蕩的車廂里看書;不用臟手揉眼睛這些方法來保護眼睛。
四、出示保護眼睛的食物以及保護眼睛方法的圖片,請幼兒選擇,引導幼兒知道對眼睛有好處的食物。
除了在行為方面可以保護我們的眼睛,在飲食方面也起到可以預防作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哪些食物對我們的眼睛有好處。請你來找一找正確的用眼方法。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之后跟自己的&39;爸爸媽媽一起探究討論保護視力的方法以及多吃保護眼睛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