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數學教案 >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

時間: 新華 數學教案

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以便更好地組織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怎么寫好高一數學教案大全?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一數學教案大全,方便大家學習。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1

教學目的:

掌握圓的標準方程,并能解決與之有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

圓的標準方程及有關運用

教學難點:

標準方程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探究標準方程

二、掌握知識,鞏固練習

練習:

1.說出下列圓的方程

⑴圓心(3,-2)半徑為5

⑵圓心(0,3)半徑為3

2.指出下列圓的圓心和半徑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3.判斷3x-4y-10=0和x2+y2=4的位置關系

4.圓心為(1,3),并與3x-4y-7=0相切,求這個圓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講解例題

例1、圓心在y=-2x上,過p(2,-1)且與x-y=1相切求圓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數的數學方法)

練習:

1、某圓過(-2,1)、(2,3),圓心在x軸上,求其方程。

2、某圓過A(-10,0)、B(10,0)、C(0,4),求圓的方程。

例2:某圓拱橋的跨度為20米,拱高為4米,在建造時每隔4米加一個支柱支撐,求A2P2的長度。

例3、點M(x0,y0)在x2+y2=r2上,求過M的圓的切線方程(一題多解,訓練思維)

四、小結練習P771,2,3,4

五、作業P811,2,3,4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2

【內容與解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有函數的概念指的是函數的概念及符號的理解,理解它關鍵就是能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學生已經學過了集合并且初中對函數的概念已經作了介紹,本節課的內容函數的概念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的。由于它還與基本初等函數和函數模型等內容有必要的聯系,所以在本學科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是學習后面知識的基礎,是本學科的核心內容。教學的重點是函數的概念,函數的三要素,所以解決重點的關鍵是通過實例領悟構成函數的三個要素;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

【教學目標與解析】

1、教學目標

(1)理解函數的概念;

(2)了解區間的概念;

2、目標解析

(1)理解函數的概念就是指能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區間的概念就是指能夠體會用區間表示數集的意義和作用;

【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函數的概念及符號的理解,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函數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學生來說一個難點。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在通過從實際問題中抽象概況函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況能力,其中關鍵是理論聯系實際,把抽象轉化為具體。

【教學過程】

問題1:一枚炮彈發射后,經過26s落到地面擊中目標.炮彈的射高為845m,且炮彈距離地面的`高度h(單位:m)隨時間t(單位:s)變化的規律是:h=130t-5t2.

1.1這里的變量t的變化范圍是什么?變量h的變化范圍是什么?試用集合表示?

1.2高度變量h與時間變量t之間的對應關系是否為函數?若是,其自變量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問題,讓學生正確理解讓學生體會用解析式或圖象刻畫兩個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從問題的實際意義可知,在t的變化范圍內任給一個t,按照給定的對應關系,都有唯一的一個高度h與之對應。

問題2:分析教科書中的實例(2),引導學生看圖并啟發:在t的變化t按照給定的圖象,都有唯一的一個臭氧層空洞面積S與之相對應。

問題3:要求學生仿照實例(1)、(2),描述實例(3)中恩格爾系數和時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理解得到函數的定義,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況的能力。

問題4:上述三個實例中變量之間的關系都是函數,那么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分析,函數還可以怎樣定義?

4.1在一個函數中,自變量x和函數值y的變化范圍都是集合,這兩個集合分別叫什么名稱?

4.2在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f:A→B中,集合A是函數的定義域,集合B是函數的值域嗎?怎樣理解f(x)=1,x∈R?

4.3一個函數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如果給定函數的定義域和對應關系,那么函數的值域確定嗎?兩個函數相等的條件是什么?

【例題】:

例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分析:求定義域就是使式子有意義的x的取值所構成的集合;定義域一定是集合!

例2已知函數

分析:理解函數f(x)的意義

例3下列函數中哪個與函數相等?

例4在下列各組函數中與是否相等?為什么?

分析:

(1)兩個函數相等,要求定義域和對應關系都一致;

(2)用x還是用其它字母來表示自變量對函數實質而言沒有影響.

【課堂目標檢1測】

教科書第19頁1、2.

【課堂小結】

1、理解函數的定義,函數的三要素,會球簡單的函數的定義域和函數值;

2、理解區間是表示數集的一種方法,會把不等式轉化為區間。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

2.能夠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化簡二次根式

3.通過本節的學習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二、教學設計

對比、歸納、總結

三、重點和難點

1.重點: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

2.難點:理解式子中的可以取任意實數,并能根據字母的取值范圍正確地化簡有關的二次根式.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B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多媒體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復習對比,歸納整理,應用提高,以學生活動為主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4

初中數學知識所復習的內容面廣量大,知識點多,要想在短暫的時間內全面復習初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題技巧、解題能力,并非易事。而且今年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要求學校停止二課和晚自習,這樣更減少了復習是家時間。如何提高復習的效率和質量,成為了我們初三數學老師關心的問題。為此,通過我們三人的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能讓復習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輪以知識立意,突出“基礎性”,追求數學內容的本質理解,全面梳理知識,側重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所選素材難度以中檔以下為主,時間為2月中旬到4月中旬,約兩月時間;

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扎扎實實地夯實基礎。

(2)中考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必須深鉆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

(3)不搞題海戰術,精講精練,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二輪以能力立意,突出“發展性”,追求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側重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基本活動經驗,適當加強綜合,所選題難度以中檔為主,時間為4月中旬至5月下旬,約一個月時間。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復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

(2)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

第三輪以狀態為立意,突出“綜合性”,追求數學水平的有效發揮,側重培養學生應試技能,時間約20天。

第三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題。

(2)模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閱要及時,趁熱打鐵,切忌連考兩份。

(4)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盡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5)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6)選準要講的題,要少、要精、要有很強的針對性。

(7)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教師講過的內容,學生要整理下來;教師沒講的自己解錯的題要糾錯;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要再記憶再鞏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解決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

(8)適當的“解放”學生,特別是在時間安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考、考,幾乎所有的學生心身都會感到疲勞,如果把這種疲勞的狀態帶進中考考場,那肯定是個較差的結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須保證學生有個適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實踐證明,適度緊張是正常或者超常發揮的狀態。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對數函數的性質,能運用對數函數的相關性質解決對數型函數的常見問題.

2.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對數函數性質的應用.

教學難點:

對數函數的性質向對數型函數的演變延伸.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復習對數函數的性質.

2.回答下列問題.

(1)函數y=log2x的值域是;

(2)函數y=log2x(x≥1)的值域是;

(3)函數y=log2x(0

3.情境問題.

函數y=log2(x2+2x+2)的定義域和值域分別如何求呢?

二、學生活動

探究完成情境問題.

三、數學運用

例1求函數y=log2(x2+2x+2)的&39;定義域和值域.

練習:

(1)已知函數y=log2x的值域是[-2,3],則x的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

(2)函數,x(0,8]的值域是.

(3)函數y=log(x2-6x+17)的值域.

(4)函數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例2判斷下列函數的奇偶性:

(1)f(x)=lg(2)f(x)=ln(-x)

例3已知loga0.75>1,試求實數a取值范圍.

例4已知函數y=loga(1-ax)(a>0,a≠1).

(1)求函數的定義域與值域;

(2)求函數的單調區間.

練習:

1.下列函數(1)y=x-1;(2)y=log2(x-1);(3)y=;(4)y=lnx,其中值域為R的有(請寫出所有正確結論的序號).

2.函數y=lg(-1)的圖象關于對稱.

3.已知函數(a>0,a≠1)的圖象關于原點對稱,那么實數m=.

4.求函數,其中x[,9]的值域.

四、要點歸納與方法小結

(1)借助于對數函數的性質研究對數型函數的定義域與值域;

(2)換元法;

(3)能畫出較復雜函數的圖象,根據圖象研究函數的性質(數形結合).

五、作業

課本P70~71-4,5,10,11.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物操作,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

(2)能根據幾何結構特征對空間物體進行分類。

(3)會用語言概述棱柱、棱錐、圓柱、圓錐、棱臺、圓臺、球的結構特征。

(4)會表示有關于幾何體以及柱、錐、臺的分類。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空間物體,從實物中概括出柱、錐、臺、球的幾何結構特征。

(2)讓學生觀察、討論、歸納、概括所學的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感受空間幾何體存在于現實生活周圍,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感受大量空間實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難點: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的概括。

三、教學用具

(1)學法:觀察、思考、交流、討論、概括。

(2)實物模型、投影儀四、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提出問題:在我們生活周圍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這些建筑的幾何結構特征如何?引導學生回憶,舉例和相互交流。教師對學生的活動及時給予評價。

2、所舉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這些幾何體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錐、臺、球結構特征的空間物體),你能通過觀察。根據某種標準對這些空間物體進行分類嗎?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導學生觀察物體、思考、交流、討論,對物體進行分類,分辯棱柱、圓柱、棱錐。

2、觀察棱柱的幾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圖片,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3、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小組選出一名同學發表本組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結構特征。

(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

(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3)每相鄰兩上四邊形的公共邊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師與學生結合圖形共同得出棱柱相關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問題:各種這樣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據不同對棱柱分類?

請列舉身邊具有已學過的幾何結構特征的物體,并說出組成這些物體的幾何結構特征?它們由哪些基本幾何體組成的?

6、以類似的方法,讓學生思考、討論、概括出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并得出相關的概念,分類以及表示。

7、讓學生觀察圓柱,并實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圓柱,從而概括出圓標的概念以及相關的概念及圓柱的表示。

8、引導學生以類似的方法思考圓錐、圓臺、球的結構特征,以及相關概念和表示,借助實物模型演示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概括。

9、教師指出圓柱和棱柱統稱為柱體,棱臺與圓臺統稱為臺體,圓錐與棱錐統稱為錐體。

10、現實世界中,我們看到的物體大多由具有柱、錐、臺、球等幾何結構特征的物體組合而成。請列舉身邊具有已學過的幾何結構特征的物體,并說出組成這些物體的幾何結構特征?它們由哪些基本幾何體組成的?

(三)質疑答辯,排難解惑,發展思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幾何體是不是棱柱(舉反例說明,如圖)

2、棱柱的何兩個平面都可以作為棱柱的底面嗎?

3、課本P8,習題1.1A組第1題。

4、圓柱可以由矩形旋轉得到,圓錐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圓臺可以由什么圖形旋轉得到?如何旋轉?

5、棱臺與棱柱、棱錐有什么關系?圓臺與圓柱、圓錐呢?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7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25)、(26)、(27)、(28)四個班的化學教育教學工作。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建議》,認真學習《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課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進行。

在教學中,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內容&39;難、繁、偏、舊&39;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的課程觀。

二、教學要求

1、認真研究當前教育改革發展趨勢,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注重學生能力培養,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為重點,重視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與課堂教學之中,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提倡以科研帶教學,以教學促科研,使教學工作課題化。教師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識和能力,積極探討科學合理、適應性強的實驗方案,改革課堂教學方法,積極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探索,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開拓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備課活動中,要把課堂教學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學目標、方法、內容的確定、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單元的測試與評估、課內外輔導活動中要從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去思考設計。

3、做好調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文、理科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認真研究學法,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加強分類指導,正確處理對不同類學校和不同類學生的教學要求,注重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教學中,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提高教學效率。提倡向40分鐘要質量,反對加班加點磨學生的低劣教學方法。

4、注重知識的落實,加強雙基教學,加強平時的復習鞏固,加強平時考查,通過隨堂復習、單元復習和階段復習及不同層次的練習等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及時鞏固和逐步系統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強實驗研究,重視實驗教學,注重教師實驗基本功培訓,倡導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增加學生動手機會,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6、要發揮群體優勢,發揮教研備課組的作用,依靠集體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物操作,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

(2)能根據幾何結構特征對空間物體進行分類。

(3)會用語言概述棱柱、棱錐、圓柱、圓錐、棱臺、圓臺、球的結構特征。

(4)會表示有關于幾何體以及柱、錐、臺的分類。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空間物體,從實物中概括出柱、錐、臺、球的幾何結構特征。

(2)讓學生觀察、討論、歸納、概括所學的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感受空間幾何體存在于現實生活周圍,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大量空間實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難點: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的概括。

三、教學用具

(1)學法:觀察、思考、交流、討論、概括。

(2)實物模型、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幾個三角形?(空間:4個)

2、在我們周圍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這些建筑的幾何結構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錐、臺、球結構特征的空間物體。

問題:請根據某種標準對以上空間物體進行分類。

(二)、研探新知

空間幾何體:多面體(面、棱、頂點):棱柱、棱錐、棱臺;

旋轉體(軸):圓柱、圓錐、圓臺、球。

1、棱柱的結構特征:

(1)觀察棱柱的幾何物體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圖片,

思考: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共同特點是什么?

(學生討論)

(2)棱柱的主要結構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兩個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③每相鄰兩上四邊形的公共邊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類:

(4)相關概念:底面(底)、側面、側棱、頂點。

2、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

(1)實物模型演示,投影圖片;

(2)以類似的方法,根據出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并得出相關的概念、分類以及表示。

棱錐: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

棱臺:且一個平行于棱錐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錐,底面與截面之間的部分。

3、圓柱的結構特征:

(1)實物模型演示,投影圖片——如何得到圓柱?

(2)根據圓柱的概念、相關概念及圓柱的表示。

4、圓錐、圓臺、球的結構特征:

(1)實物模型演示,投影圖片

——如何得到圓錐、圓臺、球?

(2)以類似的方法,根據圓錐、圓臺、球的結構特征,以及相關概念和表示。

5、柱體、錐體、臺體的概念及關系:

探究:棱柱、棱錐、棱臺都是多面體,它們在結構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三者的關系如何?當底面發生變化時,它們能否互相轉化?

圓柱、圓錐、圓臺呢?

6、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征:

(1)簡單組合體的構成:由簡單幾何體拼接或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2)實物模型演示,投影圖片——說出組成這些物體的幾何結構特征。

(3)列舉身邊物體,說出它們是由哪些基本幾何體組成的。

(三)排難解惑,發展思維

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幾何體是不是棱柱?(反例說明)

2、棱柱的何兩個平面都可以作為棱柱的底面嗎?

3、圓柱可以由矩形旋轉得到,圓錐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圓臺可以由什么圖形旋轉得到?如何旋轉?

(四)鞏固深化

練習:課本P7練習1、2;課本P8習題1.1第1、2、3、4、5題

(五)歸納整理:由學生整理學習了哪些內容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9

一、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判定》是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2第三章3.1.2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判定的推導及其應用,學生對于直線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已經十分熟悉,并且在上節課學習了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學情

教材是我們教學的工具,是載體。但我們的教學是要面向學生的,高中學生本身身心已經趨于成熟,管理與教學難度較大,那么為了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高中教師,深入了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已經非常成熟,能夠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所以應該積極發揮這種優勢,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判定,能夠根據其判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在經歷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判定過程中,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猜想論證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嚴謹性。

四、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判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判定的推導。

五、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講授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那么我采用復習導入,回顧上節課所學的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并順勢提問:能否通過直線的斜率,來判斷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呢?

利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導入,很好的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合作、啟發法等。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且在掌握性質的基礎上能進行初步的應用.

(1)能在指數函數及反函數的概念的基礎上理解對數函數的定義,了解對底數的要求,及對定義域的要求,能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圖象間的關系正確描繪對數函數的圖象.

(2)能把握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實質去研究認識對數函數的性質,初步學會用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對數函數概念的學習,樹立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觀點,通過對數函數圖象和性質的學習,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在圖象與性質上的對比,對學生進行對稱美,簡潔美等審美教育,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對數函數又是函數中一類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數,它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對數與常用對數,反函數以及指數函數的基礎上引入的.故是對上述知識的應用,也是對函數這一重要數學思想的進一步認識與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與性質的學習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系統,同時又是對數和函數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它是解決有關自然科學領域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是學生今后學習對數方程,對數不等式的基礎.

(2)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對數函數的定義,掌握對數函數的圖象性質.難點是利用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得到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由于對數函數的概念是一個抽象的形式,學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數與對數關系和反函數概念的基礎上,故應成為教學的重點.

(3)本節課的主線是對數函數是指數函數的反函數,所有的問題都應圍繞著這條主線展開.而通過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的關系由已知函數研究未知函數的性質,這種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學生不適應,把握不住關鍵,所以應是本節課的難點.教法建議

(1)對數函數在引入時,就應從學生熟悉的指數問題出發,通過對指數函數的認識逐步轉化為對對數函數的認識,而且畫對數函數圖象時,既要考慮到對底數的分類討論而且對每一類問題也可以多選幾個不同的底,畫在同一個坐標系內,便于觀察圖象的特征,找出共性,歸納性質.

(2)在本節課中結合對數函數教學的特點,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大膽猜,要以學生的研究為主,教師只是不斷地反函數這條主線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教給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獲取知識的途徑,使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得,練有所獲,,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1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及其幾何意義;

2.掌握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重要性質及運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可以處理有關長度、角度和垂直的問題;

4.掌握向量垂直的條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定義

教學難點: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及運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應用

教學工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向量共線定理向量與非零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是:有且只有一個非零實數λ,使=λ

五,課堂小結

(1)請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過的知識內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數學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還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請向老師提出。

(3)你在這節課中的表現怎樣?你的體會是什么?

六、課后作業

P107習題2.4A組2、7題

課后小結

(1)請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過的知識內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數學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還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請向老師提出。

(3)你在這節課中的表現怎樣?你的體會是什么?

課后習題

作業

P107習題2.4A組2、7題

板書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12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函數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函數的基礎知識在數學和其他許多學科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函數與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等內容聯系非常密切;函數是近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函數的概念是運動變化和對立統一等觀點在數學中的具體體現;函數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數學思想方法已廣泛滲透到數學的各個領域,《函數》教學設計。

對函數概念本質的理解,首先應通過與初中定義的比較、與其他知識的聯系以及不斷地應用等,初步理解用集合與對應語言刻畫的函數概念.其次在后續的學習中通過基本初等函數,引導學生以具體函數為依托、反復地、螺旋式上升地理解函數的本質。

教學重點是函數的概念,難點是對函數概念的本質的理解。

學生現狀

學生在第一章的時候已經學習了集合的概念,同時在初中時已學過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和二次函數,那么如何用集合知識來理解函數概念,結合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入今天的課堂,如何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達到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有益有效的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是在教學設計中應思考的。

二、教學三維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重點和難點)

(1)、通過實例讓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到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并且在此基礎上學習應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不但讓學生能完成本節知識的學習,還能較好的復習前面內容,前后銜接。

(2)、了解構成函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會求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判斷兩個函數是否相等等。

(3)、掌握定義域的表示法,如區間形式等。

(4)、了解映射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函數的概念及其相關知識點較為抽象,難以理解,學習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出實例,在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運用猜想、觀察、分析、歸納、類比、概括等方法,探索發現知識,找出不同點與相同點,實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面向全體學生,根據課本大綱要求授課。

(3)、加強學法指導,既要讓學生學會本節知識點,也要讓學生會自我主動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多媒體給出實例,學生小組討論,給出自己的結論和觀點,加上老師的輔助講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和大膽創新意識,教案《《函數》教學設計》。

(2)、讓學生自己討論給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和小組團結能力。

三、教學器材

多媒體ppt課件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函數》課題的引入(用時一分鐘)配著簡單的音樂,從簡單的例子引入函數應用的廣泛,將同學們的視線引入函數的學習上聽著悠揚的音樂,讓同學們的視線全注意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上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在領略大自然的美妙與和諧中進入函數的世界,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從知識走向生活

知識回顧:初中所學習的函數知識(用時兩分鐘)回顧初中函數定義及其性質,簡單回顧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性質、定義及簡單作圖認真聽老師回顧初中知識,發現異同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向更深的內容探索、求知。即復習了所學內容又做了即將所學內容的鋪墊

思考與討論:通過給出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用時四分鐘)給出兩個簡單的問題讓同學們思考,講述初中內容無法給出正確答案,需要從新的高度來認識函數結合老師所回顧的知識,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思考老師給出的問題,小組形式作討論,從簡單問題入手,循序漸進,引出本節主要知識,回顧前一節的集合感念,應用到本節知識,前后聯系、銜接

新知識的講解:從概念開始講解本節知識(用時三分鐘)詳細講解函數的知識,包括定義域,值域等,回到開始提問部分作答做筆記,專心聽講講解函數概念,由知識講解回到問題身上,解決問題

對提問的回答(用時五分鐘)引導學生自己解決開始所提的兩個問題,然后同個互動給出最后答案通過與老師共同討論回答開始問題,總結更好的掌握函數概念,通過問題來更好的掌握知識

函數區間(用時五分鐘)引入函數定義域的表示方法簡潔明了的方法表示函數的定義域或值域,在集合表示方法的基礎上引入另一種方法

注意點(用時三分鐘)做個簡單的的回顧新內容,把難點重點提出來,讓同學們記住通過問題回答,概念解答,把重難點給出,提醒學生注意內容和知識點

習題(用時十分鐘)給出習題,分析題意在稿紙上簡單作答,回答問題通過習題練習明確重難點,把不懂的地方記住,課后學生在做進一步的聯系

映射(用時兩分鐘)從概念方面講解映射的意義,象與原象在新知識的基礎上了解更多知識,映射的學習給以后的知識內容做更好的鋪墊

小結(用時五分鐘)簡單講述本節的知識點,重難點做筆記前后知識的連貫,總結,使學生更明白知識點

五、教學評價

為了使學生了解函數概念產生的背景,豐富函數的感性認識,獲得認識客觀世界的體驗,本課采用"突出主題,循序漸進,反復應用"的方式,在不同的場合考察問題的不同側面,由淺入深。本課在教學時采用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逐層深入,這樣使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也逐層深入,從而準確理解函數的概念。函數引入中的三種對應,與初中時學習函數內容相聯系,這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三種對應既是函數知識的生長點,又突出了函數的本質,為從數學內部研究函數打下了基礎。

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本課也進行了整體設計,通過探究、思考,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通過揭示對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了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能力;通過案例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

雖然函數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但是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基本上能很好地理解了函數概念的本質,達到了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了課改的教學理念。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13

新學期又開始了,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順利的開展,特制定此工作計劃,請領導多多批評指導。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搜集歷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并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復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系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系,怎樣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聯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干歷史知識扎扎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采取得力措施:

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復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說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系,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為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測試等各個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內容化、方法化、經常化,以期切實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研究采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材料信息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信息;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范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節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范性的訓練。

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速度,夯實基礎;二是理清線索,構建結構;三是注重能力,接軌高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以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五、專業成長計劃

本學期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本學科、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理論,并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要有更明確的認識,并積極參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14

教學目標:

①掌握對數函數的性質。

②應用對數函數的性質可以解決:對數的大小比較,求復合函數的定義域、值 域及單調性。

③ 注重函數思想、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思想的滲透,提高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對數函數的性質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⒈復習提問:對數函數的概念及性質。

⒉開始正課

1 比較數的大小

例 1 比較下列各組數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⑴中這兩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兩個對數底相等。

師:那么對于兩個底相等的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可構造一個以a為底的對數函數,用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比大小。

師:對,請敘述一下這道題的解題過程。

生:對數函數的單調性取決于底的大小:當0調遞減,所以loga5.1>loga5.9 ;當a>1時,函數y=logax單調遞增,所以loga5.1

板書:

解:Ⅰ)當0

∵5.1<5.9 ∴loga5.1>loga5.9

Ⅱ)當a>1時,函數y=logax在(0,+∞)上是增函數,

∵5.1<5.9 ∴loga5.1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⑵中這三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三個對數底、真數都不相等。

師:那么對于這三個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間量”, log0.50.6>0,lnЛ>0,logЛ0.5<0;lnЛ>1,

log0.50.6<1,所以logЛ0.5< log0.50.6< lnЛ。

板書:略。

師:比較對數值的大小常用方法:①構造對數函數,直接利用對數函數 的單調性比大小,②借用“中間量”間接比大小,③利用對數函數圖象的位置關系來比大小。

2 函數的定義域, 值 域及單調性。

例 2 ⑴求函數y=的定義域。

⑵解不等式log0.2(x2+2x-3)>log0.2(3x+3)

師:如何來求⑴中函數的定義域?(提示:求函數的定義域,就是要使函數有意義。若函數中含有分母,分母不為零;有偶次根式,被開方式大于或等于零;若函數中有對數的形式,則真數大于零,如果函數中同時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就要全部考慮進去,求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生:分母2x-1≠0且偶次根式的被開方式log0.8x-1≥0,且真數x>0。

板書:

解:∵   2x-1≠0      x≠0.5

log0.8x-1≥0 ,  x≤0.8

x>0        x>0

∴x(0,0.5)∪(0.5,0.8〕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這個不等式。

分析:要解這個不等式,首先要使這個不等式有意義,即真數大于零,再根據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求解。

師:請你寫一下這道題的解題過程。

生:<板書>

解:  x2+2x-3>0      x<-3 或 x>1

(3x+3)>0    ,   x>-1

x2+2x-3<(3x+3)    -2

不等式的解為:1

例 3 求下列函數的值域和單調區間。

⑴y=log0.5(x- x2)

⑵y=loga(x2+2x-3)(a>0,a≠1)

師:求例3中函數的的值域和單調區間要用及復合函數的思想方法。

下面請同學們來解⑴。

生:此函數可看作是由y= log0.5u, u= x- x2復合而成。

板書:

解:⑴∵u= x- x2>0, ∴0

u= x- x2=-(x-0.5)2+0.25, ∴0

∴y= log0.5u≥log0.50.25=2

∴y≥2

x    x(0,0.5]   x[0.5,1)

u= x- x2

y= log0.5u

y=log0.5(x- x2)

函數y=log0.5(x- x2)的單調遞減區間(0,0.5],單調遞 增區間[0.5,1)

注:研究任何函數的性質時,都應該首先保證這個函數有意義,否則函數都不存在,性質就無從談起。

師:在⑴的基礎上,我們一起來解⑵。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⑴與⑵有什么區別?

生:⑴的底數是常值,⑵的底數是字母。

師:那么⑵如何來解?

生:只要對a進行分類討論,做法與⑴類似。

板書:略。

⒊小結

這堂課主要講解如何應用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希望能通過這堂課使同學們對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思想加以應用,提高解題能力。

⒋作業

⑴解不等式

①lg(x2-3x-4)≥lg(2x+10);②loga(x2-x)≥loga(x+1),(a為常數)

⑵已知函數y=loga(x2-2x),(a>0,a≠1)

①求它的單調區間;②當0

⑶已知函數y=loga (a>0, b>0, 且 a≠1)

①求它的定義域;②討論它的奇偶性;  ③討論它的單調性。

⑷已知函數y=loga(ax-1) (a>0,a≠1),

①求它的定義域;②當x為何值時,函數值大于1;③討論它的單調性。

5.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安排為習題課,主要利用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整個一堂課分兩個部分:一 .比較數的大小,想通過這一部分的練習,

培養同學們構造函數的思想和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的思想。二.函數的定義域, 值 域及單調性,想通過這一部分的練習,能使同學們重視求函數的定義域。因為學生在求函數的值域和單調區間時,往往不考慮函數的定義域,并且這種錯誤很頑固,不易糾正。因此,力求學生做到想法正確,步驟清晰。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便把例題分了層次,由易到難,力求做到每題都能由學生獨立完成。但是,每一道題的解題過程,老師都應該給以板書,這樣既讓學生有了獲取新知識的快樂,又不必為了解題格式的不熟悉而煩惱。每一題講完后,由教師簡明扼要地小結,以使好學生掌握地更完善,較差的學生也能夠跟上。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15

一、學習目標與自我評估

1 掌握利用單位圓的幾何方法作函數 的圖象

2 結合 的圖象及函數周期性的定義了解三角函數的周期性,及最小正周期

3 會用代數方法求 等函數的周期

4 理解周期性的幾何意義

二、學習重點與難點

“周期函數的概念”, 周期的求解。

三、學法指導

1、 是周期函數是指對定義域中所有 都有____,即 應是恒等式。

2、周期函數一定會有周期,但不一定存在最小正周期。

四、學習活動與意義建構

五、重點與難點探究

例1、若鐘擺的高度 與時間 之間的函數關系如圖所示

(1)求該函數的周期;

(2)求 時鐘擺的高度。

例2、求下列函數的周期。

(1) (2)

總結:(1)函數 (其中 均為常數,且___的周期T= 。

(2)函數 (其中 均為常數,且__的周期T= 。

例3、求證:____的周期為 __。

例4、(1)研究 和 函數的圖象,分析其周期性。(2)求證: 的周期為 (其中 均為常數,

總結:函數 (其中 均為常數,且___的周期T= 。

例5、(1)求 的周期。

(2)已知 滿足 ,求證: 是周期函數

課后思考:能否利用單位圓作函數 的圖象。

六、作業:

七、自主體驗與運用

1、函數 的周期為 ( )

A、 B、 C、 D、

2、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C、 D、

3、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C、 D、

4、函數 的周期是 ( )

A、 B、 C、 D、

5、設 是定義域為R,最小正周期為 的函數,

若 ,則 的值等于 (  )

A、1 B、 C、0 D、

6、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是 ,則

7、已知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不大于2,則正整數的最小值是

8、求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為T,且 ,則正整數的值是

9、已知函數 是周期為6的奇函數,且 則

10、若函數 ,則

11、用周期的定義分析 的周期。

12、已知函數 ,如果使 的周期在 內,求正整數 的值

13、一機械振動中,某質子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 與時間 之間的

函數關系如圖所示:

(1) 求該函數的周期;

(2) 求 時,該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

14、已知 是定義在R上的函數,且對任意 有

成立,

(1) 證明: 是周期函數;

(2) 若 求 的值。

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使用說明】

1、復習教材P124-P127頁,40分鐘時間完成預習學案

2、有余力的學生可在完成探究案中的部分內容。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結構特征并能靈活運用。

過程與方法:應用已學知識和方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公式推導引導學生發現數學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通過探索得到兩角差的余弦公式以及公式的靈活運用

【難點】兩角差余弦公式的推導過程

預習自學案

一、知識鏈接

1. 寫出 的三角函數線 :

2. 向量 , 的數量積,

①定義:

②坐標運算法則:

3. , ,那么 是否等于 呢?

下面我們就探討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二、教材導讀

1.、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導思路

如圖,建立單位圓O

(1)利用單位圓上的三角函數線

又OM=OB+BM

=OB+CP

=OA_____ +AP_____

=

從而得到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兩點間距離公式

如圖,角 的終邊與單位圓交于A( )

角 的終邊與單位圓交于B( )

角 的終邊與單位圓交于P( )

點T( )

AB與PT關系如何?

從而得到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識

用 表示向量 ,

=( , ) =( , )

則 . =

設 與 的夾角為

①當 時:

=

從而得出

②當 時顯然此時 已經不是向量 的夾角,在 范圍內,是向量夾角的補角.我們設夾角為 ,則 + =

此時 =

從而得出

2、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預習檢測

1. 利用余弦公式計算 的值.

2. 怎樣求 的值

你的疑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例1. 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 的值.

例2.已知 , 是第三象限角,求 的值.

訓練案

一、 基礎訓練題

1、

2、 ???????????

3、

二、綜合題

--------------------------------------------------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16

一、目的要求

結合集合的圖形表示,理解交集與并集的概念。

二、內容分析

1.這小節繼續研究集合的運算,即集合的交、并及其性質。

2.本節課的重點是交集與并集的概念,難點是弄清交集與并集的概念,符號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說出A的意義。

2.填空:如果全集U={x|0≤x<6,X∈Z},A={1,3,5},B={1,4},那么,

A=_________,B=__________。

(A={0,2,4},B={0,2,3,5})

新課講解:

1.觀察下面兩個圖的陰影部分,它們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關系?

2.定義:

(1)交集:A∩B={x∈A,且x∈B}。

(2)并集:A∪B={x∈A,且x∈B}。

3.講解教科書1.3節例1-例5。

組織討論:

觀察下面表示兩個集合A與B之間關系的5個圖,根據這些圖分別討論A∩B與A∪B。

(2)中A∩B=φ。

(3)中A∩B=B,A∪B=A。

(4)中A∩B=A,A∪B=B。

(5)中A∩B=A∪B=A=B。

課堂練習:

教科書1.3節第一個練習第1~5題。

拓廣引申:

在教科書的例3中,由A={3,5,6,8},B={4,5,7,8},得

A∪B={3,5,6,8}∪{4,5,7,8}

={3,4,5,6,7,8}

我們研究一下上面三個集合中的元素的個數問題。我們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個數記作card(A)=4,card(B)=4,card(A∪B)=6.

顯然,

card(A∪B)≠card(A)+card(B)

這是因為集合中的元素是沒有重復現象的,在兩個集合的公共元素只能出現一次。那么,怎樣求card(A∪B)呢?不難看出,要扣除兩個集合的公共元素的個數,即card(A∩B)。在上例中,card(A∩B)=2。

一般地,對任意兩個有限集合A,B,有

card(A∪B)=card(A)+card(B)-card(A∩B)。

四、布置作業

1.教科書習題1.3第1~5題。

2.選作:設集合A={x|-4≤x<2},B={-1<x≤3},c={}。< p="">

求A∩B∩C,A∪B∩C。

(A∩B∩C={-1<x≤0},a∪b∩c=r)< p="">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17

一、教材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從知識體系上看,它既是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延續與提高,又是學習切線的判定定理、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基礎。從數學思想方法層面上看它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揭示了知識的發生過程以及相關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了數形結合、分類討論、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學情

學生初中已經接觸過直線與圓相交、相切、相離的定義和判定;且在上節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點的坐標、直線的方程、圓的方程以及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掌握利用方程組的方法來求直線的交點;具有用坐標法研究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基礎;具有一定的數形結合解題思想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準確用圖形表示出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可以利用聯立方程的方法和求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方法簡單判斷出直線與圓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操作、觀察、探索、總結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判斷方法,從而鍛煉觀察、比較、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鍛煉積極探索、發現新知識、總結規律的能力,解題時養成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用解析法研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二)難點

體會用解析法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五、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教材內容的特點,為了更直觀、形象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借助信息技術工具,以幾何畫板為平臺,通過圖形的動態演示,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的數學探究與數學思維提供支持.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樣可以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同時有利于發揮各層次學生的作用,教師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原則,設計一系列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借助多媒體創設泰坦尼克號的情景,并從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已知冰山的分布是一個半徑為r的圓形區域,圓心位于輪船正西的l處,問,輪船如何航行能夠避免撞到冰山呢?如何行駛便又會撞到冰山呢?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已經學習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將所想到的航行路線轉化成數學簡圖,即相交、相切、相離。

設計意圖: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有利于保持學生知識結構的連續性,同時開闊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教學——探究新知

教師提問如何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學生先獨立思考幾分鐘,然后同桌兩人為一組交流,并整理出本組同學所想到的思路。在整個交流討論中,教師既要有對正確認識的贊賞,又要有對錯誤見解的分析及對該學生的鼓勵。

判斷方法:

(1)定義法:看直線與圓公共點個數

即研究方程組解的個數,具體做法是聯立兩個方程,消去x(或y)后所得一元二次方程,判斷△和0的大小關系。

(2)比較法: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做比較,

(三)合作探究——深化新知

教師進一步拋出疑問,對比兩種方法,由學生觀察實踐發現,兩種方法本質相同,但比較法只適合于直線與圓,而定義法適用范圍更廣。教師展示較為基礎的題目,學生解答,總結思路。

已知直線3x+4y-5=0與圓x2+y2=1,判斷它們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并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

當已知了直線與圓的方程之后,圓心坐標和半徑r易得到,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得到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他的本質是點到直線的距離,便可以直接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d。類比前面所學利用直線方程求兩直線交點的方法,聯立直線與圓的方程,組成方程組,通過方程組解得個數確定直線與圓的交點個數,進一步確定他們的位置關系。最后明確解題步驟。

(四)歸納總結——鞏固新知

為了將結論由特殊推廣到一般引導學生思考:

可由方程組的解的不同情況來判斷:

當方程組有兩組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交;

當方程組有一組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切;

當方程組沒有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離。

活動:我將抽取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扮演,并在巡視過程中對部分學生加以指導。最后對黑板上的兩名學生的解題過程加以分析完善。通過對基礎題的練習,鞏固兩種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判斷方法,并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后續學習的信心。

(五)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以口頭提問的方式:

(1)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啟發式的課堂小結方式能讓學生主動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也促使學生對知識網絡進行主動建構。

作業:在學生回顧本堂學習內容明確兩種解題思路后,教師讓學生對比兩種解法,那種更簡捷,明確本節課主要用比較d與r的關系來解決這類問題,對用方程組解的個數的判斷方法,要求學生課外做進一步的探究,下一節課匯報。

七、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介、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高一數學教案大全篇18

邏輯聯結詞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含有“或”、“且”、“非”復合命題的概念及其構成形式;

(2)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

(3)能用邏輯聯結詞和簡單命題構成不同形式的復合命題;

(4)能識別復合命題中所用的邏輯聯結詞及其聯結的簡單命題;

(5)會用真值表判斷相應的復合命題的真假;

(6)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簡單推理的技能.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判斷復合命題真假的方法;難點是對“或”的含義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從事任何工作、學習,都離不開邏輯.具有一定邏輯知識是構成一個公民的文化素質的重要方面.數學的特點是邏輯性強,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后,所學的教學比初中更強調邏輯性.如果不學習一定的邏輯知識,將會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經常犯邏輯性的錯誤.其實,同學們在初中已經開始接觸一些簡易邏輯的知識.

初一平面幾何中曾學過命題,請同學們舉一個命題的例子.(板書:命題.)

(從初中接觸過的“命題”入手,提出問題,進而學習邏輯的有關知識.)

學生舉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 ……(1)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師提問:“……相等的角是對頂角”是不是命題?……(3)

(同學議論結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師提問:什么是命題?

(學生進行回憶、思考.)

概念總結:對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斷的語句叫做命題.

(教師肯定了同學的回答,并作板書.)

由于判斷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所以命題有真假之分,命題(1)、(2)是真命題,而(3)是假命題.

(教師利用投影片,和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例1 判斷以下各語句是不是命題,若是,判斷其真假:

命題一定要對一件事情作出判斷,(3)、(4)沒有對一件事情作出判斷,所以它們不是命題.

初中所學的命題概念涉及邏輯知識,我們今天開始要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介紹簡易邏輯的知識.

2.講授新課

大家看課本(人教版,試驗修訂本,第一冊(上))從第25頁至26頁例1前,并歸納一下這段內容主要講了哪些問題?

(片刻后請同學舉手回答,一共講了四個問題.師生一道歸納如下.)

(1)什么叫做命題?

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做命題.

判斷一個語句是不是命題,關鍵看這語句有沒有對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斷,疑問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題.有些語句中含有變量,如 中含有變量 ,在不給定變量的值之前,我們無法確定這語句的真假(這種含有變量的語句叫做“開語句”).

(2)介紹邏輯聯結詞“或”、“且”、“非”.

“或”、“且”、“非”這些詞叫做邏輯聯結詞.邏輯聯結詞除這三種形式外,還有“若…則…”和“當且僅當”兩種形式.

對“或”的理解,可聯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 中的“或”,它是指“ ”、“ ”中至少一個是成立的,即 且 ;也可以 且 ;也可以 且 .這與生活中“或”的含義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這種可能.

對“且”的理解,可聯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 中的“且”,是指“ ”、“ 這兩個條件都要滿足的意思.

對“非”的理解,可聯想到集合中的“補集”概念,若命題 對應于集合 ,則命題非 就對應著集合 在全集 中的補集 .

命題可分為簡單命題和復合命題.

不含邏輯聯結詞的命題叫做簡單命題.簡單命題是不含其他命題作為其組成部分(在結構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題)的命題.

由簡單命題和邏輯聯結詞構成的命題叫做復合命題,如“6是自然數且是偶數”就是由簡單命題“6是自然數”和“6是偶數”由邏輯聯結詞“且”構成的復合命題.

(4)命題的表示:用 , , , ,……來表示.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作補充和強調,特別是對復合命題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開.)

我們接觸的復合命題一般有“ 或 ”、“ 且 ”、“非 ”、“若 則 ”等形式.

給出一個含有“或”、“且”、“非”的復合命題,應能說出構成它的簡單命題和弄清它所用的邏輯聯結詞;應能根據所給出的兩個簡單命題,寫出含有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復合命題.

對于給出“若 則 ”形式的復合命題,應能找到條件 和結論 .

在判斷一個命題是簡單命題還是復合命題時,不能只從字面上來看有沒有“或”、“且”、“非”.例如命題“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互相重合”,此命題字面上無“且”;命題“5的倍數的末位數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無“或”,但它們都是復合命題.

3.鞏固新課

例2 判斷下列命題,哪些是簡單命題,哪些是復合命題.如果是復合命題,指出它的構成形式以及構成它的簡單命題.

(1) ;

(2)0.5非整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線不相交;

(6)若 ,則 .

(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辨析.教材中對“若…則…”不作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作些補充.)

例3 寫出下表中各給定語的否定語(用課件打出來).

分析:“等于”的否定語是“不等于”;

“大于”的否定語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語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語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個”的否定語是“至少有兩個”;

“至少有一個”的否定語是“一個都沒有”;

“至多有 個”的否定語是“至少有 個”.

(如果時間寬裕,可讓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視學生的情況、課堂時間作適當的辨析與展開.)

4.課堂練習:第26頁練習1,2.

5.課外作業:第29頁習題1.6 1,2.

733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制异形重型钢格栅板/钢格板_定做踏步板/排水沟盖板_钢格栅板批发厂家-河北圣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澳威全屋定制官网|极简衣柜十大品牌|衣柜加盟代理|全屋定制招商 百度爱采购运营研究社社群-店铺托管-爱采购代运营-良言多米网络公司 | 济南轻型钢结构/济南铁艺护栏/济南铁艺大门-济南燕翔铁艺制品有限公司 | 水压力传感器_数字压力传感器|佛山一众传感仪器有限公司|首页 | 干洗店加盟_洗衣店加盟_干洗店设备-伊蔻干洗「武汉总部」 | SDI车窗夹力测试仪-KEMKRAFT方向盘测试仪-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_煤矿用电缆厂家_矿用光缆厂家_矿用控制电缆_矿用通信电缆-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 | 无线讲解器-导游讲解器-自助讲解器-分区讲解系统 品牌生产厂家[鹰米讲解-合肥市徽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细沙回收机-尾矿干排脱水筛设备-泥石分离机-建筑垃圾分拣机厂家-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置顶式搅拌器-优莱博化学防爆冰箱-磁驱搅拌器-天津市布鲁克科技有限公司 | 碳化硅,氮化硅,冰晶石,绢云母,氟化铝,白刚玉,棕刚玉,石墨,铝粉,铁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氧化铝粉,硅微粉,蓝晶石,红柱石,莫来石,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硫酸镁-皓泉新材料 | 沈阳缠绕膜价格_沈阳拉伸膜厂家_沈阳缠绕膜厂家直销 | 溶氧传感器-pH传感器|哈美顿(hamilton) | 杭州月嫂技术培训服务公司-催乳师培训中心报名费用-产后康复师培训机构-杭州优贝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b2b网站大全,b2b网站排名,找b2b网站就上地球网| 特材真空腔体_哈氏合金/镍基合金/纯镍腔体-无锡国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搪玻璃冷凝器_厂家-越宏化工设备|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价格_PAM_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厂家-河南泰航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箱|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老化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价格报价-广东德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Win10系统下载_32位/64位系统/专业版/纯净版下载 | 手持式3d激光扫描仪-便携式三维立体扫描仪-北京福禄克斯 | TYPE-C厂家|TYPE-C接口|TYPE-C防水母座|TYPE-C贴片-深圳步步精 | 六自由度平台_六自由度运动平台_三自由度摇摆台—南京全控科技 | 众品家具网-家具品牌招商_家具代理加盟_家具门户的首选网络媒体。 | 实战IT培训机构_IT培训班选大学生IT技术培训中心_中公优就业 | 保定市泰宏机械制造厂-河北铸件厂-铸造厂-铸件加工-河北大件加工 | 山东信蓝建设有限公司官网 | 网带通过式抛丸机,,网带式打砂机,吊钩式,抛丸机,中山抛丸机生产厂家,江门抛丸机,佛山吊钩式,东莞抛丸机,中山市泰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礼仪庆典公司,礼仪策划公司,庆典公司,演出公司,演艺公司,年会酒会,生日寿宴,动工仪式,开工仪式,奠基典礼,商务会议,竣工落成,乔迁揭牌,签约启动-东莞市开门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智能案卷柜_卷宗柜_钥匙柜_文件流转柜_装备柜_浙江福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TPU薄膜_TPU薄膜生产厂家_TPU热熔胶膜厂家定制_鑫亘环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定硫仪,量热仪,工业分析仪,马弗炉,煤炭化验设备厂家,煤质化验仪器,焦炭化验设备鹤壁大德煤质工业分析仪,氟氯测定仪 | 富森高压水枪-柴油驱动-养殖场高压清洗机-山东龙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水冷散热器_水冷电子散热器_大功率散热器_水冷板散热器厂家-河源市恒光辉散热器有限公司 | 校车_校车价格_19座幼儿园校车_幼儿园校车_大鼻子校车 | 护腰带生产厂家_磁石_医用_热压护腰_登山护膝_背姿矫正带_保健护具_医疗护具-衡水港盛 | 蓄电池回收,ups电池后备电源回收,铅酸蓄电池回收,机房电源回收-广州益夫铅酸电池回收公司 | 对辊式破碎机-对辊制砂机-双辊-双齿辊破碎机-巩义市裕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众能联合-提供高空车_升降机_吊车_挖机等一站工程设备租赁 | ★济南领跃标识制作公司★济南标识制作,标牌制作,山东标识制作,济南标牌厂 | 广东风淋室_广东风淋室厂家_广东风淋室价格_广州开源_传递窗_FFU-广州开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