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習教案物理
高考復習教案物理都有哪些?高中物理教材共三冊,其中第一冊和第二冊為必修,第三冊為必修加選修。物理既是國考科目,也是大部分省份的高考科目,在高中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母呖紡土暯贪肝锢砥咂M蠹夷軌蛳矚g!
高考復習教案物理【篇1】
【教學目標】1、了解光的認識發(fā)展史
2、理解光的干涉的產(chǎn)生條件 【教學重點】光的干涉的產(chǎn)生條件 【教學難點】明、暗條紋的判定方法 主備教案 自備教案 【引入】前面我們討論了有關光的一些基本特性,可我們同學們可知道光到底是什么?物理學家對此著不同的爭論:
光的微粒說與波動說
光的微粒說:認為光是一種沿直線傳播的高速粒子流
eq oac(○,1) 代表人物:牛頓
eq oac(○,2) 能解釋的現(xiàn)象:光的直進和光的反射
eq oac(○,3) 困難:在兩種介質(zhì)的分界面上會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光的疊加等
光的波動說:認為光是某種振動以撥的形式想周圍傳播
eq oac(○,1) 代表人物:惠更斯
eq oac(○,2) 能解釋的現(xiàn)象:在兩種介質(zhì)的分界面上會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
eq oac(○,3) 困難:影的形成、光電效應等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現(xiàn)象:兩列頻率想同的光相遇是發(fā)生疊加,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或者彩色條紋
干涉的條件:頻率相同,相差恒定
雙縫干涉實驗:(托馬斯.楊)
【實驗裝置】
【實驗規(guī)律】
eq oac(○,1) 令δ=r2-r1
當δ=nλ(n=0、1、2、3……),P點出現(xiàn)亮條紋
當δ=(2n+1)λ/2(n=0、1、2、3……),P點出現(xiàn)暗條紋
高考復習教案物理【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熱輻射及熱輻射的特性。
2.了解黑體輻射,了解黑體熱輻射的強度與波長的關系 。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及提出的科學過程,領會這一科學突破過程中科學家的思想。
4.了解宏觀物體和微觀粒子的能量變化特點,體會量子論的建立深化了人們對于物質(zhì)世界的認識 。
【教學重點】
能量子的概念。
【教學難點】
黑體輻射的實驗規(guī)律。
【教學方法】
講授為主,啟發(fā)、引導。
【教學用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師:19世紀末,牛頓定律在各個領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機械運動方面不用說,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釋了溫度、壓強、氣體的內(nèi)能。在電磁學方面,建立了一個能推斷一切電磁現(xiàn)象的 Maxwell方程。另外還找到了力、電、光、聲等都遵循的規(guī)律---能量轉(zhuǎn)化與守恒定律。當時許多物理學家都沉醉于這些成績和勝利之中。他們認為物理學已經(jīng)發(fā)展到頭了。
1900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新年慶祝會上,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作了展望新世紀的發(fā)言:“科學的大廈已經(jīng)基本完成,后輩的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 “但是,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令人不安的烏云。”
這兩朵烏云是指什么呢? 一朵與黑體輻射有關,另一朵與邁克爾遜實驗有關。然而, 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從第一朵烏云中降生了量子論,緊接著(1905年)從第二朵烏云中降生了相對論。經(jīng)典物理學的大廈被徹底動搖,物理學發(fā)展到了一個更為遼闊的領域。正可謂“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能量量子化的發(fā)現(xiàn) ——物理學新紀元的到來”。
二、進行新課
1.黑體與黑體輻射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27第一段,思考:什么是熱輻射,物體的熱輻射有什么特性?(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
(1)熱輻射現(xiàn)象
師:我們周圍的一切物體都在輻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這種輻射與由于物體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發(fā)而造成的,它與溫度有關,因此稱為熱輻射。
所輻射電磁波的特征與溫度有關。 當溫度升高時,熱輻射中較短波長的成分越來越強。。例如:在給鐵塊加熱使其溫度升高時,從看不出發(fā)光到暗紅到橙色到黃白色 ,這表明輻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情況隨物體的溫度而有所不同。
課件展示:鐵塊在溫度升高時顏色的變化(下圖)。
(板書)1 熱輻射
①定義
②特性
輻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情況隨物體的溫度而有所不同。
(2)黑體
教師:除了熱輻射之外,物體表面還會吸收和反射外界射來的電磁波。不同的物體吸收和反射電磁波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板書)能全部吸收各種波長的電磁波而不發(fā)生反射的物體,稱為絕對黑體,簡稱黑體。
教師:課件展示黑體模型(如下圖)并進行闡釋。
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帶小孔的空腔,那么射入小孔的電磁波在空腔內(nèi)表面會發(fā)生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終不能從空腔射出。這個小孔可近似看作黑體。
2.黑體輻射的實驗規(guī)律
教師:一般材料的物體和黑體輻射電磁波的情況有什么不同呢?
高考復習教案物理【篇3】
教學要求:
1、知道光的衍射現(xiàn)象
2.知道產(chǎn)生光的衍射現(xiàn)象的條件:障礙物或孔、縫的大小比光的波長小或與波長相仿時,才能觀察到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
3.知道“幾何光學”中所說的光沿直線傳播是一種近似.
重點和難點:產(chǎn)生光的衍射現(xiàn)象的條件
課時:1課時
基本教學過程
光的干涉現(xiàn)象反映了光的波動性,而波動性的另一特征是波的衍射現(xiàn)象,光是否具有衍射現(xiàn)象呢?如果有衍射現(xiàn)象,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沒有觀察到光的衍射現(xiàn)象呢?
水波、聲波都會發(fā)生衍射現(xiàn)象,它們發(fā)生衍射的現(xiàn)象特征是什么?
一切波都能發(fā)生衍射,通過衍射把能量傳到陰影區(qū)域,能夠發(fā)生明顯衍射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長差不多.(播放視頻)
一、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光離開直線路徑繞過障礙物陰影里去的現(xiàn)象叫做光的衍射現(xiàn)象。
2、明顯衍射的條件:障礙物或狹縫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跟波長相差不多。
3、物理意義:光的衍射現(xiàn)象證明光是一種波。
二、單縫衍射條紋的特征
1、中央亮紋寬而亮.
2、兩側條紋具有對稱性,亮紋較窄、較暗.
單縫衍射規(guī)律:
1、波長一定時,單縫窄的中央條紋寬,各條紋間距大.
2、單縫不變時,光波波長大的(紅光)中央亮紋越寬,條紋間隔越大.
3、白熾燈的單縫衍射條紋為中央亮條紋為白色,兩側為彩色條紋,且外側呈紅色,內(nèi)側為紫色.
泊松亮斑:
不只是狹縫和圓孔,各種不同形狀的物體都能使光發(fā)生衍射,以至使影的輪廓模糊不清,其原因是光通過物體的邊緣而發(fā)生衍射的結果.歷史上曾有一個著名的衍射圖樣——泊松亮斑.
三、衍射光柵
衍射光柵是由許多等寬的狹縫等距離的排列起來形成的光學儀器。可分為透射光柵和反射光柵。
干涉條紋與衍射條紋的區(qū)別:
干涉:等距的明暗相間的條紋,亮條紋的亮度向兩邊減弱較慢。
高考復習教案物理【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認識振動中的偏振現(xiàn)象,知道只有橫波有偏振現(xiàn)象。
2、了解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區(qū)別,從光的偏振現(xiàn)象知道光是橫波。
3、了解日常見到的光多數(shù)是偏振光,了解偏振光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一些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機械波的偏振實驗和光的偏振實驗掌握類比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2、通過對光的偏振應用的學習,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外活動觀察光的偏振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學習物理的觀念和習慣。
教學重點:
光的偏振實驗的觀察和分析。
教學難點:
光振動與自然光和偏振光的聯(lián)系。
教學方法:
通過實驗現(xiàn)象使學生認清機械波中橫波的偏振現(xiàn)象,再通過機械波與光波的類比,實現(xiàn)輕松過渡,形成概念明確規(guī)律,并在應用中深化知識的理解。
教學用具:
柔軟的長繩一根,帶有狹縫的木板兩塊,細軟的彈簧一根,電氣石晶體薄片或人造偏振片兩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橫波和縱波的概念)
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機械波一節(jié)內(nèi)容,舉例說說什么是橫波?什么是縱波?
學生: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橫波,抖動水平軟繩時產(chǎn)生的波就是橫波。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在一條直線上的波叫縱波,像水平懸掛的彈簧一端振動時形成的沿彈簧傳播的波。
教師: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光具有波動性,那么光波究竟是橫波還是縱波呢?
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偏振現(xiàn)象,可以說明光是橫波。
(二)新課教學
1、偏振現(xiàn)象
演示實驗一:
介紹課本圖13.6-1裝置,教師演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波傳到狹縫時的情況,看波能否通過狹縫傳到木板的另一側。
現(xiàn)象:對繩上形成的橫波,當狹縫與振動方向一致時,波不受阻礙,能通過狹縫,而當狹縫與振動方向垂直時,波被狹縫擋住,不能通過狹縫傳到木板另一端,對彈簧上形成的縱波,無論狹縫怎樣放置,彈簧上疏密相間的波均能順利通過狹縫傳播到木板另一側。
教師補充:在繩上橫波傳播過程中,當狹縫既不與振動方向平行也不與振動方向垂直時,有部分振動能通過狹縫。橫波的這種現(xiàn)象稱為偏振現(xiàn)象,大家看到,縱波不會發(fā)生偏振現(xiàn)象,根據(jù)是否能發(fā)生偏振,我們可以判斷一個機械波是橫波還是縱波。雖然這種方法對判斷機械波并非必要,但我們可以借助這種方法來判斷光波是橫波還是縱波。
演示實驗二:
(教師介紹裝置,強調(diào)起偏器P和檢偏器Q的作用,演示同時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隨著檢偏器Q的轉(zhuǎn)動屏上光照強度的變化)
教師:請大家看這個薄片,它在我們這個演示實驗中的作用與前面的帶有狹縫的木板類似,它上面有一個特殊的方向稱透振方向,只有振動方向與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透過偏振片,下面請大家認真觀察。
高考復習教案物理【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知道平拋運動的特點是:初速度方向為水平,只在豎直方向受重力作用,運動軌跡是拋物線;
(2)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其加速度為g;
(3)理解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并且這兩個運動互不影響。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jié)的講解與學生的互動,對這一章的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進行解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這節(jié)課的講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邏輯思路。 教學重點 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 教學難點 對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的理解。 教學設備 平拋運動演示PPT、多媒體及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課程 主要教學內(nèi)容 教學方法
2分鐘
3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7分鐘
8分鐘
5分鐘
引入:粉筆頭從桌面邊緣水平飛出,觀察粉筆頭在空中做什么運動,這種運動具有什么特點,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一、平拋運動(板書)
1、定義(板書):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不考慮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叫做平拋運動。(PPT)
舉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離開桌面,小球所做的運動就是平拋運動,并且我們看見它做的是曲線運動。
分析:平拋運動為什么是曲線運動?(因為物體受到與速度方向成90度的重力作用)
2、平拋運動的特點(板書)
(1)從受力情況看:(PPT)
豎直的重力與拋出速度方向成90角,作曲線運動。(PPT)
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勻速運動,速度為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豎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沒有初速度,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體運動。(PPT)
總結: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在水平分運動上由于不受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在豎直分運動上物體的初速度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等于g。
二、實驗驗證:(板書)
(1)【演示實驗】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時,A球向水平方向飛出,做平拋運動,而同時B球被松開,做自由落體運動。(PPT)
現(xiàn)象:A球總是與B球同時落地,說明平拋運動的一個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PPT)
(2)利用頻閃照相更精細地研究平拋運動,其照片如課本圖3-20所示。(PPT)
可以看出,兩球在豎直方向上,經(jīng)過相等的時間,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過相等的時間前進的距離相同,既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的。由此說明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是同時、獨立進行的,豎直方向的運動與水平方向的運動互不影響。(PPT)
(3)用課件模擬課本圖3-22的實驗。(PPT)
結果分析:平拋運動在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響平拋物體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而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的,且不受豎直分運動的影響。其運動所需的時間由豎直分運動決定,與拋出的水平初速度無關。(PPT)
三、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板書)
1、拋出后t 秒末的速度(板書)
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豎直方向為y軸,令正方向向下,則(PPT)
水平分速度: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豎直分速度: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合速度: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2、平拋運動的物體在任一時刻t的位置坐標(板書)
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豎直方向為y軸,正方向向下,則(PPT)
水平位移: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移項有: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豎直位移: (PPT)
則: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合位移: (PPT)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運用 EMBED Equation.DSMT4 公式我們可以求得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坐標并找到物體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線把這些點連起來,就得到平拋運動的軌跡,這個軌跡是一條拋物線。
四、例題分析(板書)
1.如圖,樹枝上的一只松鼠看到一個獵人正用槍對準它,為了逃脫即將來臨的厄運,它想讓自己落到地面上逃走。但是就在它掉離樹枝的瞬間子彈恰好射出槍口,問松鼠能逃脫厄運嗎? (PPT)
答:不能。因子彈和松鼠在豎直方向都是自由落體運動,豎直方向的位移總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在子彈的射程內(nèi),就一定能射中松鼠,松鼠在劫難逃。(PPT)
2.一艘敵艦正以V1=12m/s的速度逃跑,飛機在320m高空以V2=105m/s的速度同向追擊。為擊中敵艦,應提前投彈。求飛機投彈時,沿水平方向它與敵艦之間的距離多大?若投彈后飛機仍以原速度飛行,在炸彈擊中敵艦時,飛機與敵艦的位置關系如何?(PPT)
解:平拋過程中分析豎直分運動有:(PPT)(板書)
EMBED Equation.DSMT4 (PPT)(板書)
EMBED Equation.DSMT4 (PPT)(板書)
水平分運動有:(PPT)(板書)
EMBED Equation.DSMT4 (PPT)(板書)
EMBED Equation.DSMT4 (PPT)(板書)
飛機投彈時,沿水平方向它與敵艦之間的距離位744m,炸彈擊中敵艦時,炸彈和敵艦在同一處,此時因為飛機與炸彈的水平速度相同,因此在飛機在炸彈的正上方,即可知道飛機也在敵艦的正上方。(PPT)
五、課堂練習(板書)
1、從高空水平方向飛行的飛機上,每隔1分鐘投一包貨物,則空中下落的許多包貨物和飛機的連線是 (PPT)
A.傾斜直線 B.豎直直線 C.平滑曲線 D.拋物線 (PPT)
【B】(PPT)
2、平拋一物體,當拋出1秒后它的速度與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成60o角。( g取10 m/s2 ) (PPT)
高考復習教案物理【篇6】
教學分析
電動勢是本章的一個難點。教科書明確提出了“非靜電力”的概念,讓學生從功和能的角度理解非靜電力,知道非靜電力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并能從“非靜電力”做功的角度去理解電動勢的概念。
同時為了降低難度,教科書直接給出了電動勢的定義式,但只是說“電動勢在數(shù)值上等于非靜電力把1 C的正電荷在電源內(nèi)從負極移送到正極所做的功”,沒有用比值的方法嚴格定義。電源的內(nèi)阻在后面的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學習中很重要,本節(jié)作了一些鋪墊。
我們常說要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過程,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或?qū)嶒炚J識新的規(guī)律,通過閱讀來了解前人的工作過程,跟著教師的思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地接受新的概念等,這都是經(jīng)歷科學過程的不同形式。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源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成為電能的裝置。
2.了解電路中(電源外部和內(nèi)部)自由電荷定向移動過程中,靜電力和非靜電力做功與能量轉(zhuǎn)化的關系。
3.了解電源電動勢的基本含義,知道它的定義式。
4.理解電源內(nèi)電阻。
教學重點難點
電動勢概念的建立是重點也是難點。此套書多處對“通過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都有闡述和鋪墊,此處再次運用這種功能關系的觀點來學習電動勢。可以使學生對電源電動勢有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性思維習慣。本節(jié)課從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進行比較建立電動勢的概念。也為后面第7節(jié)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學習作了鋪墊。
教學方法與手段
實驗演示、邏輯推理。在電壓和電動勢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中通過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進行比較教學,建立新的概念。
eq o(sup7(),sdo5(課前準備))
教學媒體
金屬板、酸溶液、靈敏電流計、多種型號的干電池、學生電源、導線、電鍵、小燈泡、投影儀。
知識準備
1.課前復習:電勢差的定義式:U= eq f(W,q) 。
2.課前說明:在金屬導體中,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是自由電子,由于它們帶負電荷,電子向某一方向的定向移動相當于正電荷向相反方向的定向移動。為了方便本節(jié)按照正電荷移動的說法進行討論。
eq o(sup7(),sdo5(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事件1]
教學任務:承接上一節(jié)課的知識,導入新課。
師生活動:
由上一節(jié)“電源和電流”知道,電路中之所以能有持續(xù)的電流,是因為在電源兩極聚集了大量的正負電荷,導線中存在著電場,導線中的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從正極向負極運動。
同時一個新的問題提出,電源的兩極聚集了大量的正負電荷,在電源內(nèi)部也應該有電場。那么,在電源內(nèi)部電荷是如何運動到兩極的呢?對于電源我們能知道一些什么呢?這一節(jié)就來研究電源。(投影展示圖1。)
圖1
提出問題,引發(fā)討論。
學生討論:
電源內(nèi)部電荷是如何運動到兩極的呢?
結論:
電源內(nèi)部應該還有除了電場力之外的其他力。
推進新課
[事件2]
教學任務:提出電源中“非靜電力”的概念。
師生活動:
推理:在導線中,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由電源的正極移動到電源的負極,在電源內(nèi)部就要不斷地有電荷由負極移動到正極(假設移動的電荷是正電荷),而電源內(nèi)部也有從正極指向負極的電場,所以就要有除靜電場力之外的“非靜電力”來搬運電荷。
【演示】利用化學電源進行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到“金屬板插入酸溶液中,板與溶液之間出現(xiàn)電勢差,而且電源的極性與電場力移動電荷的方向相反”。
通過實驗,學生不難得出“由化學反應提供非靜電力”的結論。
學生討論:
圖2
發(fā)電機是通過什么作用提供“非靜電力”的。
結論:
電源提供“非靜電力”將電荷由負極搬運到正極,滿足形成持續(xù)電流的需要。(投影展示圖2)
[事件3]
教學任務:非靜電力做功將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成電勢能。
師生活動:
在電源內(nèi)部,“非靜電力”克服電場力做功,使電源儲存了電勢能。
通過上面的鋪墊讓學生組織語言描述電源是一個什么樣的裝置。(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語言進行表述的能力)
結論:
電源是通過非靜電力做功將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為電勢能的裝置。
[事件1]、[事件2]、[事件3]整體體現(xiàn)了探究性學習的學習過程——提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事件4]
教學任務:分清內(nèi)外電路,明確整個回路中能量轉(zhuǎn)化的情況。
師生活動:
【演示】
連接如圖3,閉合開關,燈泡亮。
圖3
觀察與描述:
學生觀察實驗,描述整個回路中的能量轉(zhuǎn)化情況。
總結與歸納:學生歸納實驗結論,其他學生補充完善。
整個電路由內(nèi)、外兩部分組成,外電路指從電源正極經(jīng)過導線、用電器再回到電源負極的那部分電路,在外電路中正電荷是從電源正極向負極運動,而內(nèi)電路是指電源內(nèi)部的那部分電路,正電荷在內(nèi)電路中是從負極向正極運動。
在外電路中電能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在內(nèi)電路中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事件5]
教學任務: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的比較。
(1)外電路要有持續(xù)的電流,就必須提供恒定的電壓。在這個恒定的電壓的作用下,電場力做功將電能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電壓U等于電場力做功W靜電力與移動電荷q的比值。
高考復習教案物理【篇7】
一、教學目標
1.理解電動勢的的概念及定義式。知道電動勢是表征電源特性的物理量。
2.從能量轉(zhuǎn)化的角度理解電動勢的物理意義。
3.通過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加深對電源及電動勢概念的理解。
4.了解生活中電池,感受現(xiàn)代科技的不斷進步。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電動勢的的概念
難點:對電源內(nèi)部非靜電力做功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制作成WORD、PPT、FLASH等課件)
(一)復習上課時內(nèi)容
要點:電源、恒定電流的概念
(二)新課: 第二節(jié)、電動勢
(在了解學生自學的基本情況之后,展開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問題】1.在金屬導體中電流的形成是什么?(自由電子)
2.在外電路中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3.電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負極的正電荷不斷的搬運到正極以維持外電路中恒定的電流?
結合課本圖2.2-1,講述“非靜電力”,
利用右圖來類比,以幫助學生理解電路中的能量問題。當水由A池流入B池時,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勢能減少,轉(zhuǎn)化為其他式的能。而又由于A、B之間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池,應克服重力做功,即需要提供一個外力來實現(xiàn)該過程。抽水機就是提供該外力的裝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將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為水的重力勢能。重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以及重力勢能與其他形式的能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做此鋪墊后,電源中的非靜電力的存在及其作用也就易于理解了。
兩者相比,重力相當于電場力,重力做功相當于電場力做功,重力勢能相當于電勢能,抽水機相當于電源。從而引出—
1.電源(更深層的含義)
(1)電源是通過非靜電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為電勢能的裝置。
(2)非靜電力在電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電荷由負極搬運到正極,同時在該過程中非靜電力做功,將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為電勢能。
【注意】在不同的電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轉(zhuǎn)化為電能。
再與抽水機類比說明:在不同的電源中非靜電力做功的本領不同---引出
2.電動勢
(1)定義:在電源內(nèi)部,非靜電力所做的功W與被移送的電荷q的比值叫電源的電動勢。
(2)定義式:E=W/q
(3)單位:伏(V)
(4)物理意義:表示電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靜電力做功)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本領大小。電動勢越大,電路中每通過1C電量時,電源將其它形式的能轉(zhuǎn)化成電能的數(shù)值就越多。
【注意】① 電動勢的大小由電源中非靜電力的特性(電源本身)決定,跟電源的體積、外電路無關。
②電動勢在數(shù)值上等于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
③電動勢在數(shù)值上等于非靜電力把1C電量的正電荷在電源內(nèi)從負極移送到正極所做的功。
3.電源(池)的幾個重要參數(shù)
①電動勢:它取決于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及電解液的化學性質(zhì),與電池的大小無關。
②內(nèi)阻:電源內(nèi)部的電阻。
③容量:電池放電時能輸出的總電荷量。其單位是:A·h,mA·h.
【注意】對同一種電池來說,體積越大,容量越大,內(nèi)阻越小。
讓學生看課本的“科學漫步”之“生活中的電池”
穿插典型例題如下:
例1.干電池的電動勢為1.5V,這表示( A )
A.電路中每通過1C的電量,電源把1.5J的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B.干電池在1s內(nèi)將1.5J的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C.干電池與外電路斷開時兩極間電勢差小于1.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