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地理教案 >

2023高一地理復習教案

時間: 沐欽 地理教案

高一地理復習教案都有哪些?火山爆發、地震、板塊運動等內營力造成了高原隆升,是地球的內部動力。流水侵蝕、風力剝蝕等外營力塑造了地表千姿萬態的自然界形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高一地理復習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高一地理復習教案

2023高一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地質災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講述地質災害的防御。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對第一點和第三點比較好理解。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第二點則可以作進一步的解釋。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家要制定減災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在其指導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災規劃;要制定各級政府重大災害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府、有關部門、廠礦企業及居民在重大災害發生后做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有了這些法規和措施,減災工作才有可能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旦災害發生,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國在長期的減災實踐中形成了由政府內災害管理職能部門、輔助救災部門、救災決策指揮機構和臨時性協調機構所構成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在重大災害發生地區,各級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接受救災決策指揮機構的領導,實行崗位責任制。我們在有關災害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災害,當地政府首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抗災減災工作,正體現了這種災害管理組織體系。

關于地質災害關聯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別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課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段內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沒有的,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說明了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

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的成災關聯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誘發的其他災害,不局限于地質災害,這更說明了災害之間的聯系十分廣泛。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現在由于人類活動而引發或誘發地質災害的事件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

關于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材分析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從課時容量考慮,我們選擇講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中雖然沒有總結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但是通過對每種災害的講述可以歸納出來,即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關于四類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介紹了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四類地質災害。考慮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這幾類災害現象,因此,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把握各類災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些災害在空間的分布有和特點,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為什么那些地區會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質災害大部分都不是人類行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構造地震),而是地球運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其自身的發生規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我們可以加強對這些災害的研究,并積極防御,減少由于人為原因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在介紹火山噴發產生的災害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正負兩方面來考慮。即火山是強烈地質作用的表現,火山既摧毀了舊的土地,也創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動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規律的窗口。許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獨特的旅游景點。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像】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2023高一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巖石的組成、三大類巖石及其簡單成因,并通過了解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從而明確地殼物質循環關系。通過學習巖石、礦物和礦產等概念,使學生了解巖石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通過閱讀地層和化石等資料,使學生認識巖石在科學研究上的意義,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科學觀念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整個單元的知識基礎,關于這一點教材在引言部分敘述的較清楚,引言部分說明巖石是地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陸地環境和整個地理環境重要的組成要素,是陸地上生命及人類生存的基地。巖石是構成地貌的物質基礎,這在第二節教材中可以看到二者的密切關系,巖石是土壤的發育及其物質組成的基礎,這可從第四節教材中得知,另外引言中特別提到巖石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對人類也最為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各種礦產資源。引言部分敘述較為概括、簡練,并且與后面章節的聯系較為緊密,也為后面章節的學習進行了較好的鋪墊。

除引言外,本節教材還包括三部分內容:巖石的組成、三大類巖石及其簡單的成因、三大類巖石的相互關系及地殼物質循環。這三部分知識環環相扣,由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在地質作用過程中形成礦物→礦物組成巖石→三大類巖石及其簡單成因→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換關系→地殼物質循環,教材以遞進的方式呈現,利于學生的學習。

在“組成巖石的礦物”這部分內容中,教材首先介紹地殼中主要化學元素的含量,并以圓內扇形百分比圖的形式呈現,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了解了地殼中化學元素的組成,教材進而說明礦物和礦產的概念,這部分內容突出的特點是與人類生產和生活聯系密切,特別是所舉實例都是與學生生活聯系最密切的,學生最為熟悉的,拉近了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同時所列舉的礦物實例又兼顧了學生對于巖石概念的理解,并突出了礦物與巖石的關系,而且配以圖片增強對礦物的感性認識。

在學生對礦物已理解,初步了解礦物與巖石關系的基礎上,教材安排了“巖石及其成因”的內容,這部分教材首先以花崗巖為例介紹巖石的概念,其次介紹了三大類巖石分類依據、簡單的成因以及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中幾種常見的巖石及其特點以及巖石與礦產、礦石的關系,介紹三大類巖石的成因實質上是闡明三大類巖石之間相互轉化關系,這部分教材是為后面了解地殼物質循環作知識上的鋪墊。強調巖石與礦產、礦石的關系,是為了強化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能夠明確學有所用。關于地層和化石,教材通過正文、閱讀材料和示意圖三種方式呈現,既不加深學習的難度,又使學生能夠認識巖石在科學研究上的意義,了解一些關于地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教材在最后安排了“巖石相互轉化與地殼物質循環”的知識,這部分內容可以是前面知識的小結,同時又是后面知識的引言,三大類巖石轉化的知識在前面已經涉及,通過知識的遷移,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地殼物質循環的原理,地殼物質之所以能夠循環是由于外力和內力共同起作用的結果,關于內、外力作用的知識,在后面一節教材中可以了解到,因此在本節教材中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內、外力作用的概念,只要與實際相聯系,使學生理解其如何起作用即可,這段教材最終是使學生能夠明確地殼中的物質通過相互的轉化不斷進行循環。  本節教材中配備了多幅圖片和示意圖,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圖片和示意圖從中獲取有用信息,并通過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完成學習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認定、提取、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有條件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物標本進行觀察學習,因此在教學中還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教法建議

建議采用教師引導,注意聯系實際,學生觀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歸納的形式完成教學過程,考慮采取上述教學形式的原因是:本節教材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但學生平時對存在于周圍的這些熟悉事物注意不夠,可能更多地是忽視這些事物的存在,因此學習時,應該給學生創設條件,使其感到所學的知識就存在于周圍,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舊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識。關于“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及其在一定地質條件下組成的“單質”或“天然化合物”等概念,學生在化學課中已具備這些知識,地理課上側重強調“礦物”這個概念即可,教學中可以展示一些礦物標本引導學生觀察,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由礦物標本引出“礦產”的概念,使學生明確只有有用的礦物在地殼中或地表富集起來,并能被人類所用,才稱其為礦產,而一塊礦物標本是不能稱其為礦產的。如果沒有實物標本,則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幅圖片,使學生對這幾種常見的造巖礦物有一定的認識。關于“巖石”的概念,可以沿用“礦物”概念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提供的圖片或花崗巖標本,找出其中的礦物,由此引出“巖石”的概念。關于“三大類巖石及其簡單成因”的學習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各類巖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描述各類巖石的形成過程。說明每類巖石的代表性巖石有哪幾種?教師如果有實物標本提供給學生引導其觀察各類巖石的特點,教學效果會更好,如果沒有實物標本,則利用教材提供的圖片進行教學也可以。在說明“沉積巖”的特性時,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其分層的特點,并由此引出“地層和化石”的概念,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相關資料及示意圖,使學生理解地層和化石對地學研究的價值,另外本段教材中出現了兩個新概念“礦石”“品位”,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礦石”與“礦產”“巖石”之間的關系及區別。在學生對三大類巖石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三大類巖石之間是否可以相互轉化,怎樣進行轉化”?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將轉化的過程各組設計出示意圖,利用學生繪制的三大類巖石相互轉化示意圖說明地殼物質是不斷轉化和循環的,學生對此理解會比較深刻。

--方案

【教學重點】①化學元素——礦物——巖石之間的關系;②三大類巖石及其成因;③地殼物質循環

【教學手段】礦物標本,各類巖石標本

【教學過程】

(引課)引導學生從周圍環境入手思考:陸地環境由哪些要素組成?各要素之間有什么相互關系?特別是巖石與其它要素之間有什么關系?

(出示花崗巖標本)花崗巖是由石英、長石和云母組成的,石英的成分是什么?→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礦物是由化學元素組成。

(板書)一、組成巖石的礦物

1.地殼中的化學元素

(閱讀教材中扇形圖)地殼中所占比例較大的化學元素有哪些?化學元素在一定地質條件下構成礦物,舉生活中實例或根據化學課所學知識說明有哪些物質是礦物,這些礦物是由哪些化學元素組成的?→明確有些礦物是單質,有些礦物是化合物。 (出示礦物標本)礦物對人類最重要的是什么?標本是否可以稱為礦產?

(板書)2.地殼中的礦物

(1)礦物的概念

(出示花崗巖、石灰巖等標本或觀察教材中的圖片)說明幾種熟悉巖石的組成→明確巖石的概念

(板書)二、巖石及其成因

1.巖石的概念

2.按成因分類

(出示三大類巖石的代表性巖石標本并結合教材中巖石成因的相關圖片)觀察玄武巖、頁巖、板巖等,從外觀上對三大類巖石進行區別→結合實物標本觀察教材中的圖片→明確三大類巖石的成因及特點。

(出示有化石的巖石標本)觀察化石多存在于哪類巖石中?化石能夠起什么作用?

(閱讀教材中補充資料和示意圖)通過閱讀了解有關地層和化石的知識→完成示意圖中的問題。

(提出問題引導思考)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礦石與巖石及前面提到的礦產有什么區別?如何評價礦石的優劣?

(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三大類巖石之間是否可以相互轉化,如何轉化?請用圖示的方式表示出來。

(板書)三、巖石相互轉化與地殼物質循環

【設計思想】對本節教材的處理力求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巖石、礦物、礦產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略這些地理事物的存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實例,使學生感到所學知識與實際聯系密切,特別是在教學中如果所用的巖石或礦物標本是學生或教師親自在野外采集的,其效果更好。另外培養學生從圖像中獲取信息、認定加工信息的能力,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類圖像資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得出結論,同時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圖示的形式總結概括知識結構。

【板書設計】

第一節 陸地環境的組成——巖石

一、組成巖石的礦物

1.地殼中的化學元素

2.地殼中的礦物

(1)礦物的概念

二、巖石及其成因

1.巖石的概念

2.按成因分類

三、巖石相互轉化與地殼物質循環

探究活動

某地區不同地層依次發現有三葉蟲,恐龍,劍齒虎化石,說明該地區缺少魚類化石的原因?

2023高一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概括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演變歷史。

2.熟悉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和原則。

3.解釋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

4.結合實例,闡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途徑。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圖表和習題分析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的演變的規律。

2.通過案例分析,掌握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科學資源觀,樹立環境意識。

【教學重點】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和原則。

【教學難點】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計算機。

【教學過程設計】

承轉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布、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要解決環境問題,又要繼續發展經濟,我們應該怎么辦?

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可持續發展。

一、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學生閱讀教材。

多媒體展示圖表。

學生填寫表格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謀求人地協調

生產力水平

生產力低下,發展緩慢

生產力斷提高

科技突飛猛進,生產力迅速提高

生產力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

人類活動

處于采獵文明時期,以動、植物為取食對象

步入農業文明,開發利用土地、水、氣候等資源

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人類試圖主宰自然界,犧牲自然,積累財富

人類被迫重新審視自己的經濟行為,國際社會旁邊關注環境和發展問題

人地關系

恐懼和依賴

依附性大大減弱,對抗性增強

全面呈現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謀求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

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威脅不嚴重

生態系統變得簡單和脆弱,地理環境趨于惡化

環境污染演變成社會公害,生態破壞,危及人類生存

人類開始認識環境問題,逐步解決環境問題

讀圖8.9,教師提問:從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來看,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物種滅絕、人類被動地適應環境,環境對人類制約作用強;人口增加,使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地理環境趨于惡化、人類與環境對抗性增強;環境污染、人地關系全面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教師總結歸納:隨著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人們為了追求的經濟效益,采取了以損害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已經產生嚴重的影響,為此再也不能走傳統的以高消耗、單純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尋求一條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原則

1.概念

學生閱讀教材。

提問: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學生回答:可持續發展是這樣的發展:它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其豐富的內涵概括起來有三點: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

2.原則

學生閱讀教材。

提問: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有哪些?

學生回答:

①公平性原則:這包括同代人之間和代際之間、人與其他生物種群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②持續性原則:地球面積是有限的,這決定了地球的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③共同性原則:地球是一個整體,地區性問題往往會轉為全球性問題。這就要求地方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于實現全球整體的協調。

投影展示問題。說出以下人類行為違反了可持續發展的什么原則?

1.毀林開荒,擴大耕地面積

學生回答:主要違反了持續性原則。人類應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關系。)

2.濕地的大面積破壞,導致某些物種滅絕

學生回答:主要違反了人與生物種群之間公平性的原則。

3.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學生回答:主要違反了不同國家之間公平性的原則。

三、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

教師提問:讀圖8.12,你有何感想?對治理環境問題有何看法?

學生討論回答: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我們只有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進而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行動來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為此,讓我們每個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主要措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建立和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測檢驗;強化源頭管理,消除引發農產品質量問題的隱患;建立市場機制,整頓規范好農產品市場秩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發展產業化經營,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建立有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的營銷機制等;

課堂練習鞏固

1.讀人類社會演進和人地關系兩幅示意圖,回答問題:

(1)甲圖所示三種社會形態中,哪些屬于乙圖所示人地關系原理的范疇?

(2)在我國江南丘陵地區廣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態環境變化有哪些?

(3)影響人地關系演變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

(2)森林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變得脆弱。

(3)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力或生產工具,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人口數量。

2.目前能緩解華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緊張狀況,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 b.縮減農田面積以降低農業用水總量

c.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廣噴灌、滴灌、發展節水農業

答案:d

【板書設計】

一、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原則

1.概念

2.原則

三、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

2023高一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4)

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轉的軌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轉的重要特點,理解黃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律。

3.學會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現象,形成空間想象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樹立科學的宇宙觀。

教學建議

關于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建議

關于地球公轉的軌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師可向學生介紹開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轉內容的講授。在課堂教學中,除利用課本中《地球公轉的軌道示意圖》和表1.2《地球在公轉軌道不同位置時公轉速度的變化》進行講解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本期的圖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動畫進行演示,將地球公轉運動中近、遠日點(到達時間和日地距離),公轉方向,角速度和線速度的變化特點,公轉周期等知識點直觀地展示出來。

地球公轉的重要特點是一個重點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二分二至時地球的位置示意圖》(數據庫中媒體素材有相應的動畫),分析得出地球公轉的兩個重要特點:①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黃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軸的空間指向基本不變。

關于地球自轉方向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也可以通過動畫),讓學生從赤道和南、北極投影的角度,觀察地球的自轉運動。特別是在南、北極投影圖上,要訓練學生識別地球的自轉方向。

關于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的教學建議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運動是這兩種運動的疊加,其結果就是形成黃赤交角。在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搞清地軸、赤道平面、公轉軌道平面(黃道平面)三者之間的角度關系,利用《黃赤交角示意圖》進行講解,形成學生的空間概念。這部分知識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關于地球自轉周期的教學建議

學生對于恒星日和太陽日的學習,是本節的難點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陽日示意圖》講解地球自轉周期,也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向學生演示他們的區別。地球自轉周期的不同實際上是因為其轉動的參照物不一樣。

--示例一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和黃赤交角。

3.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相互關系。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或用地球儀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學會用科學準確的語言等方式表示地理現象、概括地理特點的能力。

2.通過讀圖、畫圖、分析問題等活動,學習運用地理圖表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并初步樹立空間思維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特點和規律,使學生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2.通過讓學生參與多樣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觀察、思考和積極發表個人見解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揭示了地球運動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學重要的理論基礎,并為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奠定了基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相互關系是本節的重點,黃赤交角的形成是難點,難在建立較強的空間概念。教學中通過利用教具進行演示或讓學生參與演示活動,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將有利于學生深入、全面地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點及兩者的關系。

本節內容學生在初中地理課已有所了解,教學中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運用演示、觀察、提問、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2023高一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5)

【導入】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地球的宇宙環境,以及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從這節課開始,我們要把研究的重點轉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

【提問】運動是物質的本質屬性,哪位同學能根據初中所學的知識,說一說地球是怎樣運動的?

【演示】發給每位學生(或兩人、四人)一個地球儀。若只有一個地球儀,可請l~2位學生到講臺前演示地球的自轉,要求學生注意地球自轉的方向,留心觀察在北極上空或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有何不同。

【講述】確定地球自轉方向時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運動一個顯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轉軸,這個軸和地表的兩個交點我們定義其為南極和北極(實際上把哪一個定義為北極點,哪一個為南極點并不重要)。地球南、北方向是由南、北兩極的位置來決定的,是絕對的。地球上的東西方位則隨地球自轉而變化,是相對的。

【演示】要求學生演示地球儀,思考:如何確定地球的自轉周期?地球自轉周期究竟是多長?請學生聯系物理課和初中地理課所學知識回答。

【提問】確定地球自轉周期為一天(24小時)的參照物是什么?

對地球而言,太陽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所以人們選擇太陽作參照物,一天是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但這不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科學家們選擇了遙遠的恒星作參照物,由此確定地球自轉的周期。這是為什么?

【演示】教師自扮地球,讓前排一位學生扮作太陽,再讓最后一排的一位學生扮作遙遠的一顆恒星。教師面對太陽,也面對與之在同一直線上遙遠的恒星,邊轉動身體演示自轉,邊移動腳步演示繞太陽的公轉。教師自轉360°后,正好面對遙遠的恒星,卻不是正好面對太陽。因為教師已繞太陽公轉了大約一度,所以必須再多轉約1°,才能正好面對太陽。

【提問】以兩個不同參照物確定的地球自轉周期,哪個是真正的周期?周期的時間是多長?確定真正周期的意義是什么?

【講述】太陽日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周期,如計量一天的長度,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等。

【活動】讓學生用太陽日計算地球自轉的角速度。

【提問】教師用地球儀演示自轉運動,問:地球自轉時,各地的角速度是否都一樣?自轉線速度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用地球儀向學生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

【講述并提問】我們很明顯看到除了南北兩極外,其余各點的角速度都一樣,其角速度約為每小時15°,嚴格地講,這里應該用360°除以地球的自轉真正周期(即一個恒星日)來計算,想想為什么?因為各緯線圈的長度不一樣,所以同樣是自轉一周,不同緯度的地方,其走過的路程是不一樣的,顯然赤道地區的自轉線速度,赤道向兩極減小為零。

【提問】地球運動的另一種形式是繞日公轉,哪位同學能根據初中學習的知識和教材插圖1.22所給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轉?

【演示】讓學生以講桌面作為地球公轉軌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轉運動。提示學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轉的方向和公轉的狀態,讓其他學生觀察和評價演示是否正確。

【提問】你能總結出地球公轉的方向?公轉中地軸的姿態嗎?

【閱讀】學生讀書圖1.20和表1.2及教材有關內容,分析說明地球公轉的軌道和速度特點,說明兩者間的關系。

【講述】因為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所以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使地球繞日公轉中出現近日和遠日現象。開普勒第三定律證明:地球位于近日點及附近時,公轉速度快,位于遠日點及附近,公轉速度慢,表1.2已說明這點。

地球公轉速度變化很小,但地球在近日點附近公轉運動快,所用時間短;遠日點時,公轉速度慢,所用時間長,這對地球上冬夏季節的時間長短都有一定影響。

【演示】要求學生用手撥動地球儀自轉,同時手持地球儀使其公轉,演示自轉和公轉的疊加運動。

【提問】地球運動是自轉和公轉兩種運動疊加而成的,兩種運動同時存在,緊密聯系,這種聯系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具體表現是什么?

【活動】讓學生分組用地球儀邊演示邊思考和議論上述問題。

【總結】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相互關聯,密不可分。表現在時間上:地球公轉一周為360°,是一恒星年,相當于地球自轉了365日6時9分10秒。在空間上:地軸和公轉軌道平面(黃道面)之間有66°34′的傾角,且北極永遠指向北極星附近,由此產生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黃赤交角,為23°26′,如書圖1.22下圖所示。

【活動】要求學生在圖上描畫出黃道面和赤道面的交線(簡稱黃赤交線),在圖1.22上圖中也畫出黃赤交線,同時畫出四條太陽直射光線(用直線箭頭來表示)。觀察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光線與黃赤交線的關系及在一年中如何變化。

【提問】太陽直射光線和黃赤交線的關系在一年中是如何變化的?研究兩者關系有什么意義?

【總結】太陽直射光線與黃赤交線的關系,在一年中,自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轉年春分,由0°逐漸擴大到360°,可利用太陽直射光線與黃赤交線所成的夾角,確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空間位置。

【觀察】圖1.23,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由S23°26′→0°→N23°26′→0°的回歸運動—回歸年。

【思考】地球上哪些自然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哪些自然現象與地球公轉有關?請同學課下思考。

板書設計

地球運動

方向

周期

速度

特點

自轉

(繞地軸)

自西向東

23時56分4秒

15°/時

地軸指向不變

自轉與公轉同時、疊加

回歸年

黃赤交角23°26′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公轉

(繞太陽)

自西向東

365日6時

9分10秒

59′/時

30㎞/秒

地軸相對于黃道傾斜

成66°34′夾角

2023高一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6)

【新課導入】

通過上節課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態的兩大力量,內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于平緩。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以山岳為例來學習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和影響。[來

板書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

一、山地的形成與分類

【導學與自主探究】

請大家認真閱讀教材P73頁內容,結合學案分析思考下列問題

(一)山地與陸地的關系

山地是陸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陸地的骨架。山的形成和發展與內力有關。

(二)山地的分類: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

二、褶皺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互動討論】

請觀察褶皺形成中巖層形態發生了什么變化? 有幾種類型?

【總結分析】

(一)褶皺:

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擠壓作用下,巖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

(二)褶皺的基本單位──褶曲

巖層向上拱起部分稱為背斜;巖層向下彎曲部分稱為向斜。

三、地球巖石圈板塊構造學說

(一)地球巖石圈板塊示意圖

活動:(課件展示板塊示意圖)說出板塊名稱并填注在板塊示意圖中。

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二)板塊屬性

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邊緣地帶

(三)板塊運動與地表形態的關系

(四)褶曲的判斷方法

1.結合上圖,你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判斷背斜和向斜?

(1)從形態上看:巖層向上為背斜、向下為向斜。

(2)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從地貌景觀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探索·褶皺地形──“地形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歸納展示:

一般:背斜成嶺,向斜成谷;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性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力作用巖性較堅實,不易被外力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五)褶皺的實踐意義

1.利用向斜構造找水,利用背斜找油。向斜構造有利于地下水補給,兩翼的水向中間匯集,下滲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由于氣最輕,分布于背斜頂部,中間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確定鉆礦的位置。如果巖層中含有某種礦產層,如煤、鐵礦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鉆井或打井應在向斜構造處;因背斜頂部易被侵蝕,背斜巖層中的礦石很可能被侵蝕搬運掉了。

四、斷塊山

(一)斷層的形成

當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體承受能力時,巖體就會破裂;巖體發生破裂后,兩側的巖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

(二)斷層的基本形式

上升巖塊(地壘):常形成塊狀山地或高地。

下沉巖塊(地塹):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三)斷層位移與地表形態

(四)斷層構造地貌

(1)汾河谷地

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這里在地質為一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地塹,南與渭河平原相接,北與滹沱河谷地相連,后經汾河等河流沖積形成為河谷平原。汾河谷地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糧、棉產地。

(2)渭河平原

又稱渭河盆地,系地塹式構造平原。位于陜西省中部,介于秦嶺和渭北北山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800米,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寬窄不一,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因在函谷關和大散關之間古代稱“關中”。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號稱“八百里秦川”。是陜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

(五)斷層的實踐意義

1. 利用斷層找水。斷層由于巖層破碎,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2.建筑、工程隧道選址應避開斷層。在斷層地帶搞大型工程易誘發斷層活動,產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構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現為盆地,修筑鐵路、開鑿隧道時應避開向斜部位,因為如果在向斜部位開鑿,向斜是地下水匯集區,隧道可能變為水道。

3.斷層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發生時,有斷層處的地區裂度會變大。

課后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種山地──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形成、地貌特征及其實踐意義。在山地形成學習中了解了板塊運動的基本特征。

板書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

第一課時

一、山的形成與分類

(一)山地與陸地的關系

(二)山地的分類: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

二、褶皺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一)褶皺:

(二)褶皺的基本單位──褶曲

三、地球巖石圈板塊構造學說

(一)地球巖石圈板塊示意圖

(二)板塊屬性:內部穩定、交界活躍

(三)板塊運動與地表形態的關系

(四)褶曲的判斷方法:

(1)從形態上看:巖層向上為背斜、向下為向斜。

(2)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從地貌景觀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五)褶皺的實踐意義

1.找水、找油

2.確定鉆礦、修建隧道的位置

四、斷塊山

(一)斷層的形成

(二)斷層的基本形式

(三)斷層位移與地表形態

(四)斷層構造地貌

(五)斷層的實踐意義

2023高一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7)

一、說教材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第三章內容屬于自然地理部分,是對地球外部圈層結構的展開,而本節內容是本章內容的重點,《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是在學習了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和氣壓帶風帶的基礎上,對地球上最主要的水體----海水的運動進行更加具體、深入的學習。海水運動又對學習第五章自然地理壞境和人文地理的學習埋下伏筆,因此,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此階段的學生通過初中階段地理知識的學習,已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夠根據地圖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學的地理知識。但是,由于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有限,空間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不能自主歸納總結,找出規律;再加上學生的知識面有限,生活閱歷較淺、對重難點的地理知識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地理知識并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三、教學目標

本節《課程標準》的要求是“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據此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提升讀圖、繪圖以及在圖上觀察、比較、歸納、分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洋流模式圖和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2)運用案例分析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和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2)樹立正確的海洋觀念,增強現代海洋意識;

(3)學習洋流形成的因果關系,培養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的辨證關系。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

難點:利用“全球風帶與洋流模式圖”,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依據:此部分知識難理解,難記憶,部分學生有知識缺陷

五、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和地理科教學特點以及有關的教學規律,即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由宏觀掌握到微觀掌握的規律,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相統一規律,主要采取了讀圖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和討論式教學法。

地理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體驗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必須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引導者,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選擇必要的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情趣動機,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求索反思,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時采取如下的學習法:自主學習法、看圖分析法、討論式學習法、圖文轉化法以及知識遷移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講解故事“海上信使”: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遇上了海上風暴,船被毀后幾個海員被吹到了一個小島上。他們失去了大船,沒有辦法離開小島,一個聰明的海員現出了一個辦法,把要說的話寫在紙上塞入瓶子里然后蓋上蓋子,密封后扔到海中讓流動的海水帶著他們的信飄到大陸邊通知人來營救他們,結果他們勝利的離開了小島。

依據:利用故事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制作Flash動畫)

337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磨面粉机|石磨面粉机械|石磨面粉机组|石磨面粉成套设备-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披萨石_披萨盘_电器家电隔热绵加工定制_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南方综合保温材料厂 | 酒店厨房设计_中央厨房设计_北京商用厨房设计公司-奇能商厨 | 实体店商新零售|微赢|波后|波后合作|微赢集团| 全自动贴标机-套标机-工业热风机-不干胶贴标机-上海厚冉机械 | H型钢切割机,相贯线切割机,数控钻床,数控平面钻,钢结构设备,槽钢切割机,角钢切割机,翻转机,拼焊矫一体机 | 办公室家具公司_办公家具品牌厂家_森拉堡办公家具【官网】 | 手机存放柜,超市储物柜,电子储物柜,自动寄存柜,行李寄存柜,自动存包柜,条码存包柜-上海天琪实业有限公司 | 康明斯发电机,上柴柴油发电机,玉柴柴油发电机组_海南重康电力官网 | 电池高低温试验箱-气态冲击箱-双层电池防爆箱|简户百科 | 冷藏车-东风吸污车-纯电动环卫车-污水净化车-应急特勤保障车-程力专汽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二十一分公司 | 万濠影像仪(万濠投影仪)百科-苏州林泽仪器 | 解放卡车|出口|济南重汽|报价大全|山东三维商贸有限公司 | 有机肥设备生产制造厂家,BB掺混肥搅拌机、复合肥设备生产线,有机肥料全部加工设备多少钱,对辊挤压造粒机,有机肥造粒设备 -- 郑州程翔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小鼠神经元-无锡欣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塑胶跑道_学校塑胶跑道_塑胶球场_运动场材料厂家_中国塑胶跑道十大生产厂家_混合型塑胶跑道_透气型塑胶跑道-广东绿晨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车充外壳,车载充电器外壳,车载点烟器外壳,点烟器连接头,旅行充充电器外壳,手机充电器外壳,深圳市华科达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 金属波纹补偿器厂家_不锈钢膨胀节价格_非金属伸缩节定制-庆达补偿器 | 潍坊青州古城旅游景点攻略_青州酒店美食推荐-青州旅游网 | 行吊_电动单梁起重机_双梁起重机_合肥起重机_厂家_合肥市神雕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隐形纱窗|防护纱窗|金刚网防盗纱窗|韦柏纱窗|上海青木装潢制品有限公司|纱窗国标起草单位 | 工装定制/做厂家/公司_工装订做/制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工装 | 好物生环保网、环保论坛 - 环保人的学习交流平台 | 顺景erp系统_erp软件_erp软件系统_企业erp管理系统-广东顺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工装定制/做厂家/公司_工装订做/制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工装 | 金属抛光机-磁悬浮抛光机-磁力研磨机-磁力清洗机 - 苏州冠古科技 | 济南侦探调查-济南调查取证-山东私家侦探-山东白豹调查咨询公司 密集架|电动密集架|移动密集架|黑龙江档案密集架-大量现货厂家销售 | 大_小鼠elisa试剂盒-植物_人Elisa试剂盒-PCR荧光定量试剂盒-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无菌实验室规划装修设计-一体化实验室承包-北京洁净净化工程建设施工-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输送线|柔性链板|齿形链-上海赫勒输送设备有限公司首页[输送机] | 中矗模型-深圳中矗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 pos机办理,智能/扫码/二维码/微信支付宝pos机-北京万汇通宝商贸有限公司 | 真空泵维修保养,普发,阿尔卡特,荏原,卡西亚玛,莱宝,爱德华干式螺杆真空泵维修-东莞比其尔真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无锡网站建设-做网站-建网站-网页设计制作-阿凡达建站公司 | 高低温老化试验机-步入式/低温恒温恒湿试验机-百科 | 深圳市超时尚职业培训学校,培训:月嫂,育婴,养老,家政;化妆,美容,美发,美甲. | 全温度恒温培养摇床-大容量-立式-远红外二氧化碳培养箱|南荣百科 | 不锈钢管件(不锈钢弯头,不锈钢三通,不锈钢大小头),不锈钢法兰「厂家」-浙江志通管阀 | 不锈钢管件(不锈钢弯头,不锈钢三通,不锈钢大小头),不锈钢法兰「厂家」-浙江志通管阀 | 智能垃圾箱|垃圾房|垃圾分类亭|垃圾分类箱专业生产厂家定做-宿迁市传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杭州顺源过滤机械有限公司官网-压滤机_板框压滤机_厢式隔膜压滤机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