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知識教案

時間: 沐欽 地理教案

高一地理知識教案都有哪些?地理學圈層相互作用模式越來越綜合,整合了越來越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特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一地理知識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地理知識教案

高一地理知識教案精選篇1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確三者的關系和區別。

2.理解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理解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3.了解我國環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結合我國實例,了解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意義。

4.理解消除貧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國須采取相應措施。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找出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確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2.從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國家和地區,討論環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義,并由此推斷出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3.通過讀圖分析對比,了解世界和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計,并學會讀圖。

4.緊緊圍繞人口合理容量這一核心內容,從目前存在的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入手,認識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緊迫性和解決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學會處理復雜社會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

2.樹立人口可持續發展觀念,進一步加深對我國______和環境保護兩項基本國策的認識。

■教學重點

1.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響因素。

2.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緊迫性和解決措施,結合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現狀認識我國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學難點

1.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

2.如何正確理解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教具準備

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收集整理與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關的圖文聲像資料,加工成教學插件,用作有關內容分析時的補充論證材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公元初年時,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億到3億,一直到1650年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長都十分緩慢。然而自1650年后……

(圖片展示:世界1650年以來人口增長柱狀圖)

學生:觀察、判讀圖片。

教師:大家看到了什么現象出現?

學生: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長。

教師:是的。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達到60億。目前世界人口約為70億。依目前的情形發展,根據美國人口咨詢局預測,2025年,世界人口會達到80億,2046年,世界人口會突破i00億。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是地球孕育的,同時地球又是人類的家園。在人類生活的地球村,空間是有限的,礦產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只能供養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納多少人口?一個國家或地區又能容納多少人口?研究這些問題對于協調人地關系十分重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節課的知識。

(板書)第三節人口的合理容量

【新知識傳授】

一、地球最多能養活多少人

教師:人類社會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發展的,特定環境以其空間和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限度。這個限度,在學術界進行相關研究時,就以“環境承載力”來表示。

(大屏幕提供“環境承載力”的閱讀材料)

教師:知道什么是環境承載力吧,說說看。

學生:“環境承載力”是在某一時期、某種狀態或條件下,某地區的環境所能承受的人類活動作用的閾值。也就是在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

教師:對,很好。它涉及了多種指標,其中的哪一項指標,是人們考慮得最多,引用得最多的?

學生: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指標。

(推進)

教師:這項指標又被人們稱為什么?

學生:環境人口容量。

教師:教材給它下的定義是怎么說的?

學生: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區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教師:從這個定義的表述中,大家仔細品味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容,或互相議論,仔細辨別后了解到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特定的歷史時期、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和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

(對比分析)

教師:下面咱們就逐個來看看這些因素的具體影響。

教師:在這些影響因素中哪個相對更突出?

學生:資源。

教師:確實如此。事實上,人類社會的發展,正是建立在不斷開發利用資源的基礎上的。一個地區,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其所能供養的人口相應也多,反之則少。譬如:同在歐洲的德國和梵蒂岡,前者現有人口8000多萬,后者人口只有1000左右。香港經濟繁榮,以1000多平方千米土地維持680多萬人,社會穩定,人民生活也十分富足。但若要它供養如河南9000多萬人,則情況可想而知。

(延展)

教師:那是不是資源相對少的國家(地區),其供養能力肯定就少呢?大家別忙回答,先看看下面的材料再作回答。

(材料展示)

(師生互動)同讀材料,教師啟發引導,展開討論

材料一:以色列農業的魅力 以色列農業概況

國土面積 1.49萬平方千米,2/3土地為沙漠和山地

年均降水量 約200毫米

人均水資源 270噸,不足世界人均的3%

耕地 41萬公頃,人均1畝地

1997年農業產值 37億美元

1997年農產品出口 8億美元

1997年農業勞動力 6.7萬人,1個農民可供養90人

以色列實際上只有北部加利利湖周圍平原和約旦河谷適宜發展農業。然而,正是在這塊貧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僅僅一代人就建成了現代農業,創造了令世界驚訝的奇跡。

教師:從這一材料中我們可以發現,小國以色列土地和水資源條件如何?

學生:土地面積小,貧瘠缺水。

教師:但是,它的人口供養能力怎樣?

學生:很好,很高。

材料二:

滴灌是法寶

滴灌比漫灌節水1/3~l/2。

滴灌可使單位面積土地增產1/3到5倍。

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達90%。

滴灌有效防止土壤鹽堿化和土壤板結。

以色列水資源總共才16億立方米,其用水總量為20億立方米,不足部分靠污水處理和海水淡化補足。

1962年,一位農民偶然發現水管漏水處的莊稼長得格外好。水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是減少蒸發、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農藥最有效的辦法。

發明滴灌以后,以色列農業用水總量30年來一直穩定在13億立方米,而農業產出卻翻了5番。

科技為本

政府每年農業科研經費上億美元,占農業產值的3%。

3500多個高科技公司。

7個研究所,250多位博士研究員,正在從事750多個科研項目。

以色列把科技興農作為國策。農業發展主要受益于科技,農業投入也主要用于農業科研,政府通過宏觀調控和具體指導,鼓勵農民采用新技術。

科技使農業工業化,以色列農業增產的95%靠科技。以色列的農業奇跡表明,科技就是生產力,農業的未來在于科技。

教師:這下大家找到原因了吧?

學生:是的。

教師:什么原因?

學生:有發達的、以滴灌技術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科學技術。

教師:大家回答的很正確。

(推進)

教師:可見,科技發展水平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相應地區自然資源不足的缺陷的。大家想想,現在世界上哪些國家(地區)就是憑借科技優勢,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雄厚財力物力,靠大量進口資源來維持其國民生活的,能否列舉一些?

學生:美國、日本、德國等大多數的發達國家都是。

(承轉)

教師:那么,除了資源和科技之外,還有什么因素也能顯著影響一個地區的人口供養能力呢?

學生:人口的生活和消費水平。

教師:正是。

教師:大家設想一下,中國現在的13億人,如果生活在中國歷的輝煌時期之一的大唐貞觀年間,會怎么樣?

學生:絕大多數會死掉。

教師:為什么?不都生活在同一個中國嗎?

學生:雖然在同樣的中國,但以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生產能力和生產力水平所能生產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畢竟少,與現在相比是十分有限的。這只能養活當時中國的幾千萬人口,根本養活不了現在如此多的人口。再說,我們現在的生活消費水平也遠比那時候高,這樣,那時有限的那些財富,對于現在如此多的人,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教師:原來如此。

高潮(重難點突破)

教師:從剛才我們分析的現實中國與盛唐時期的中國供養人口數量的巨大差異中,大家是否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便就某個確定的地區而言,所有能夠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這樣的話,考慮這些因素而估計出的當地的環境人口容量的數值是不是固定不變的?

學生:不是固定不變的。

教師:如果地區確定,時間明確,那么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影響因素的數量是不是相對確定的?

學生:是的。

教師:那么,由此推算出的環境人口容量是不是也就相對確定了?

學生:是的。

(歸納承轉)

教師:由上,我們可以歸納出環境人口容量的兩大基本特點: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下面,我們看教材圖1.10和圖1.1l,具體了解一下,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應當怎么進行?對全球和我國,相應的評估結論會怎樣?

學生:(讀圖,討論)

1.P12圖思考”1、2。

2.P13怎么看待世界環境人口容量的三個不同結果?

[教師精講]

各種資源的綜合決定著環境承載力,在所有不同種類的資源中,相對最少的資源直接決定環境承載力的大小;這個最小值就是環境人口容量。

(師生互動)

教師:三種環境人口容量評估的結論為什么會不同?

學生:它們評估時的假定條件不同。

教師:想一想,三種不同觀點的人,他們各自的依據分別是什么?

學生:樂觀論者:人類是大自然中級的生物,有聰明才智,人類科技進步的潛力是無窮的;悲觀論者:所有的資源潛力再大,終究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供養有限的人口,有些資源已經瀕臨枯竭,因此現在地球上人口已經太多;持中間觀點的人:雖然有些資源已經瀕臨枯竭,但人類科技的發展潛力還是存在的,因此100億左右是世界的環境人口容量。

教師:分析得很好。下面咱們再看一下P14的“活動”。請大家考慮:

1.材料中提到的中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多少,它主要以什么作為評估依據,為什么?

學生:中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是16億。它是以中國的土地資源作主要依據。

2.評估出的人口為16億,現在是13.7億。那是不是意味著形勢還并不嚴峻,還挺充裕?

學生:不是,現在形勢已經十分嚴峻。

教師:何以見得?

學生:(回憶前述內容后)我們的人口基數龐大,每年的新增人口仍然很多;資源相對短缺嚴重,數十種主要的基礎礦產和能源資源中已經有很多短缺,如石油;環境污染已相當嚴重,并且還有繼續擴大和蔓延的趨勢。

教師:那我們應該怎么辦?

學生:繼續貫徹落實______和環境保護兩項基本國策。

(總結過渡)

教師:前面我們深入探討了環境人口容量的有關細節。環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時期、一定地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但大家想一下,一日三餐,剛夠溫飽,好像就可以持續供養吧?

學生:是啊!

教師:可那是咱們向往的嗎?

學生:肯定不是。

教師:那你們想過什么樣的日子?

學生:幸福日子。

教師:怎樣的日子可以稱得上幸福呢?

學生:生活方式合理,生活水平健康,不危害子孫后代。

教師:過這樣的日子恐怕得消耗比僅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多的資源和財富。那么,一切條件等同的情況下,能夠供養的人口肯定就會明顯減少了吧?

學生:是的。

教師:這樣的人口數值,人們把它稱為什么?

學生:人口合理容量。

二、地球上適合養活多少人(板書)

教師:對。大家在P13上找到它的定義后,考慮這個數值是否是確定的?要評估它的話,要考慮哪些因素,這些因素與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否相同?

學生:它也是不確定的,但也是相對確定的。對它進行評估,需要考慮的因素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標準要更高些。

教師:人類同處一個地球上,那么,我們評估不同的國家(地區)的人口合理容量時,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按統一標準執行?

學生:不行,不可能。

教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各國、各地區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各個因素有不同的表現。比如環境資源條件,比如經濟發展水平,各國各地區各有其自身特點。發達國家人口少,消耗的資源卻很多,人均收入高,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高。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增長也快,人均收入少,消費水平也低,貧困人口眾多。

教師:這樣看來,要在世界上形成和保持一個人口合理容量也很艱巨。不過再怎么艱巨,人們還是得努力吧?

學生:是的。

教師:那該怎么去努力呢?

學生:一是各國盡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內;二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有追求過好日子的平等權利。

教師:為此,我們該怎么做呢……

課后大家不妨好好去想一想。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了人口與環境兩方面緊密聯系的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重點分析了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幾個主要因素──資源、科技的發展對環境人口容量的突出影響,了解了三種不同的世界環境人口容量評估觀點,明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含義和世界在全球范圍內消除貧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艱巨性,貫徹落實人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對中國______和環境保護兩大基本國策有了更深刻的領會。

高一地理知識教案精選篇2

一、說教材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第三章內容屬于自然地理部分,是對地球外部圈層結構的展開,而本節內容是本章內容的重點,《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是在學習了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和氣壓帶風帶的基礎上,對地球上最主要的水體----海水的運動進行更加具體、深入的學習。海水運動又對學習第五章自然地理壞境和人文地理的學習埋下伏筆,因此,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此階段的學生通過初中階段地理知識的學習,已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夠根據地圖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學的地理知識。但是,由于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有限,空間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不能自主歸納總結,找出規律;再加上學生的知識面有限,生活閱歷較淺、對重難點的地理知識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地理知識并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三、教學目標

本節《課程標準》的要求是“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據此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提升讀圖、繪圖以及在圖上觀察、比較、歸納、分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洋流模式圖和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2)運用案例分析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和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2)樹立正確的海洋觀念,增強現代海洋意識;

(3)學習洋流形成的因果關系,培養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的辨證關系。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

難點:利用“全球風帶與洋流模式圖”,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依據:此部分知識難理解,難記憶,部分學生有知識缺陷

五、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和地理科教學特點以及有關的教學規律,即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由宏觀掌握到微觀掌握的規律,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相統一規律,主要采取了讀圖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和討論式教學法。

地理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體驗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必須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引導者,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選擇必要的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情趣動機,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求索反思,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時采取如下的學習法:自主學習法、看圖分析法、討論式學習法、圖文轉化法以及知識遷移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講解故事“海上信使”: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遇上了海上風暴,船被毀后幾個海員被吹到了一個小島上。他們失去了大船,沒有辦法離開小島,一個聰明的海員現出了一個辦法,把要說的話寫在紙上塞入瓶子里然后蓋上蓋子,密封后扔到海中讓流動的海水帶著他們的信飄到大陸邊通知人來營救他們,結果他們勝利的離開了小島。

依據:利用故事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制作Flash動畫)

高一地理知識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從各種資料中認定、提取、加工處理各種有用信息的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更加關注人類生存的環境及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

教學建議

關于大氣熱力作用的教學分析

本節教材的重點內容是大氣的熱力作用,其中大氣的保溫效應是本節的難點內容。

大氣的熱力作用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的削弱作用應特別注意哪種作用有選擇性,哪種作用沒有選擇性,另外大氣中能夠起到吸收作用、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關鍵物質是什么?這種削弱作用使白天的氣溫不會太高,不過這種削弱作用因地而異,教材明確提出由于各地太陽高度角不同,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長短不同,被大氣削弱的程度不同,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會有所不同。

第二,大氣的保溫效應,需要明確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三者的差別和彼此的關系。日、地、氣三種輻射的差別在于:地面的溫度地域太陽,大氣的溫度地域地面,因此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而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屬于長波輻射,因此能夠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日、地、氣三種輻射的關系在于:太陽輻射經過大氣被削弱一部分后,有將近一半的太陽輻射穿過了大氣到達地面,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后增溫,同時向外輻射,將熱量傳遞給大氣,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后增溫,并向外輻射,大氣輻射有兩部分,一小部分向宇宙空間散失;另外一大部分向地面,稱其為大氣逆輻射,這部分輻射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

輻射損失的熱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陽輻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大氣暢快的放進太陽輻射,使地面充分的吸收太陽輻射,并將所吸收的能量以長波的形式輻射給大氣,所以地面是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大氣充分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將大部分能量以長波形式輻射給地面,從而對地面保溫。理解了大氣的削弱和保溫作用,就能夠解釋地球表面晝夜溫差較小的原因,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使白天的氣溫不會太高,大氣對地面的保溫效應使夜晚的氣溫不會太低,因此晝夜溫差不會太大。

關于大氣的熱力作用的教學建議

建議采用談話法,討論法和學習指導法進行授課。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圖像說明太陽輻射波長分布的狀況;其次從地球與月球的晝夜溫差不同入手,引導學生分析產生二者差別的實質是什么?由此說明大氣的熱力作用。大氣怎樣起到削弱作用,教師可以利用錄像資料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結合具體事例,如夏季有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青藏高原紫外線輻射強烈等說明大氣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特點。通過太陽輻射由低緯向兩極遞減的結論,引導學生分析影響大氣削弱作用強弱的主要因素是太陽高度角。

關于大氣的保溫效應的教學建議

關于大氣的保溫效應,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如冬天穿的羽絨服,蓋被子等說明保溫作用原理。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提供的相關圖像或教師自制的課件,分析日、地、氣三者之間的輻射關系,特別應該使學生明確的是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屬于長波輻射,對地面起保溫作用的是大氣逆輻射,這種輻射也屬于長波輻射。關于全球熱量平衡的知識,教師應將重點放在由于人類活動導致大氣某些成分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日、地、氣三種輻射,使全球氣候變暖,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對于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事先給學生布置課外查找相關資料,課上大家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分析,使學生能夠更關注人類生存的環境。 關于全球熱量平衡問題的教學分析

對于全球熱量平衡問題,應該明確以下三點:一是從全球多年平均狀況看,地球收入和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二是全球熱量平衡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即全球熱量平衡,使全球的多年平均氣溫較為穩定,有利于人類的生存與活動;三是人類活動對全球熱量平衡的影響,即人類活動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影響了地球上的熱量收支平衡,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從而對全球生態及經濟發展產生一系列影響。通過對大氣與人類活動關系的分析對學生進行人地協調發展的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大氣的熱力作用

【教學手段】錄像片《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和保溫作用》,《溫室效應的產生》;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引課)北京秋季的氣候特點是什么?地球表面極端溫是多少?極端最低溫是多少?→(引導提問)雖然地球表面晝夜溫差較大,但與月球相比,有何不同?為什么?

(出示課件,下載)通過課件中所提供的月球與地球溫度的數據引導學生得出:月球無大氣的保護,溫差很大;地球有大氣保護,溫差較小的結論。

(提問)為什么大氣的存在能使地球表面白天的溫度不會很高?夜晚的溫度不會很低?大氣是怎樣起作用?

引導學生通過錄像所給的信息得出結論:大氣對太陽輻射有削弱作用,對地面有保溫作用。

(提問)大氣通過什么方式削弱太陽輻射,從而使地表白天的溫度不會很高?→引導學生從教科書中找出問題的答案,并總結概括削弱作用的三種形式及特點:吸收作用有選擇性,反射作用無選擇性,散射作用有選擇性。

(提問)舉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削弱作用的強弱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得出結論,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太陽高度角,它的大小會影響太陽穿過大氣路徑的長短,穿過大氣路徑越長,削弱越多。

(教師總結)太陽、地面、大氣三者之間的輻射關系,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穿過大氣時被削弱53%,47%的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到達地面,被地面吸收增溫并輻射能量,由于地面的溫度比太陽低,輻射波長與溫度呈反比,因此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被大氣中的水汽和吸收,使大氣增溫向外輻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散失到宇宙中,更多的能量則給向地面,我們稱之為大氣逆輻射,它也是長波輻射,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出示課件,下載)根據課件所提問題,分組討論。并根據課件提供的圖像,請相關小組給予回答。

(教師總結)從地球多年平均狀況看,其能量的收入和支出應該是平衡的,但是現實情況又如何呢?

(錄像展示)《溫室效應的產生》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大氣環境問題?還有哪些大氣環境問題與我們今天所了解的知識有關?

(總結)由于人類的活動影響了大氣的某些成分,進而影響到地球熱量的收、支平衡,這可能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等現象出現,從而威脅人類的生存,可見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氣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應該從我們每個人做起。

【設計思想】

本節課重點有三個方面:知識系統部分應明確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三者之間的區別和關系;能力系統部分重在培養學生對資料、信息進行認定、提取、加工、處理的能力;價值觀念部分側重對學生進行人地協調發展的教育。針對以上三部分,在教學中應重視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教師應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資料分組討論,分析得出相關的知識結論,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對于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容忽視,即便是分組討論,自主學習,教師也不能放任學生,完全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發揮,而應該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價值觀念的教育在本節課中,體現的較好,特別是大氣和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影響的關系,應該讓學生有充分的體驗,使學生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探究活動

題目: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可能帶來什么后果?

分析:本活動既可用于課內提問,也可用于課外的探究。全球變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當然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是否是其主要原因在學術界并沒有絕對的定論。關于這方面的文章和資料很多,可以讓學生收集整理,然后把自己的觀點陳述展現出來。通過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讓逐步了解大氣的熱力狀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讓學生區分清溫室效應和大氣的保溫作用的區別。

高一地理知識教案精選篇4

高一地理知識教案精選篇5

人類認識的宇宙 [導入新課]

茫茫宇宙,無邊無際,無始無終。宇宙是個什么“模樣”呢?有人做了這樣的比喻:太空像汪洋大海,天體像相距很遠的小島,天體系統如同群島。我們的地球所處的環境怎么樣呢?

[講授新課]

二、宇宙中的地球(板書)

1.地球和她的兄弟姐妹(板書)

教師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讓學生通過讀圖,首先找到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并提醒學生注意小行星帶的位置,然后教師可根據以下資料把九大行星給學生做一個簡單介紹。

(1)寵愛的小個子——水星

水星是九大行星中的小個子,除了冥王星外,算它最小了。我國古人稱它辰星,國際名“墨丘民”,是羅馬神話中商神的名字。

水星是一個固體行星,自轉一周(一天)58.6天,公轉一周(一年)約88天,體積、質量均為地球的1/20。

水星也是一個不發光的天體,依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用望遠鏡看水星,像一個小月亮。

水星是名不符實的,在水星表面和上空一滴水也沒有。

(2)美麗的女神、地球的姐妹——金星

金星因有白皙的光輝,我國古代稱它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的國際名為“維納斯”。在我國古典名著《西游記》里描寫有一位白胡子老頭,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當弼馬瘟,他就是太白金星。金星是九大行星中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每天都可看到,它黃昏后出現在西方天空,稱為長庚星;黎明前出現在東方天空,稱為啟明星。西方國家把金星比喻成太陽神阿波羅的先驅和使者,又說它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俄共向金星發射了近20個探測器。飛向金星的第一個探測器是美國1962年8月27日發射的“水手—2號”。根據觀測資料,科學家們認為,金星表面溫度很高(可達380℃),那里沒有河流、湖泊和海洋,也沒有磁場,至今沒有發現有生命的痕跡。

金星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惟一逆向自轉的行星,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的。金星上“一天”是243天,“一年”是225天。

(3)戰神瑪爾斯——火星

火星,似火一般,發出火紅的光芒 ,在地球上看是一顆紅色星球。火星在午夜可看到,我國古人稱它為熒惑,國際名叫瑪爾斯。

科學家認為,火星是最像地球的一顆星。它被大氣包圍著固體表面,有四季交替的氣候變化,但證實大氣很稀薄,無氧氣,也無液態水。

近些年對火星的探測較多,有人說火星上有運河,有人說有生命,但至今無定論。

(4)“巨人”朱庇特——木星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體積和質量均的一顆星。朱庇特是古羅馬主神的名字,現為國際名。我國古人叫它歲星,民間傳說中的太歲也是指木星。在九大行星中,木星自轉最快,它9時50分自轉一周,但公轉慢,需11.8年。

人類訪問木星的第一位使者是“先驅者——10號”,是1972年3月2日由美國發射的。據探測表明:木星上空有大氣,周圍有光環,是一個流體星球。

(5)戴草帽的星——土星

土星是太陽系中一顆美麗的行星,淡黃的球體,淺藍的極區。用望遠鏡看土星,它周圍有一圈明亮的光環,像是戴了一頂漂亮的草帽,所以有人送它一個雅號:戴草帽的星。在西方,羅馬神話中稱它為農神,國際名叫薩圖恩。中國古代叫它填星或鎮星。

在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質量都名列第二,僅次于木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745倍,質量是地球的95倍。它公轉一周需29.5年,相當于地球上2萬天,但自轉很快,僅需10小時14分。

(6)躺著走路的星——天王星

天王星的國際名叫“烏刺諾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天神。天王星是在1781年由威廉·赫歇爾發現的。他出生在德國,起初是一個音樂家,17歲去了英國,當宮庭歌會的雙簧管吹奏者,天文是他的業余愛好。1774年,他親手制成了一架望遠鏡,用來觀測星空。天王星是他偶然發現的。

天王星在九大行星中排第三,其他星是側著身子轉的,而天王星的自轉軸和軌道面只有8度的夾角,好像躺著運動。它公轉慢,自轉快。

(7)筆尖上的行星——海王星

天王星發現后,一些天文學家發現它運動有點“古怪”,于是有人就提出其外側可能還有一顆星。1843年,英國劍橋大學23歲的青年學生亞當斯,運用萬有引力定律,于1845年算出這顆新星的位置,于10月21日送到了格林尼治天文臺。當時天文臺并沒理睬這位“小人物”。

在亞當斯的同時,法國青年勒威列也獨立計算出這顆星,1846年9月18日,他把結果寄給了德國柏林天文臺的臺長伽勒。當伽勒接到信的當晚,即9月23日,果然在天空中找到了這顆星。

古羅馬神話中有一位統治水晶宮的海王,名叫“尼普頓”,現為國際名。天文學家根據這個神話,把這顆新星叫海王星。

(8)冥王普魯托

冥王星是在1930年1月下旬由英國洛威爾天文臺的22歲青年天文工作者湯博發現的,是九大行星中發現最晚的一顆星。

因冥王星距太陽非常遙遠,相當于日地距離的40倍,所接受太陽的光、熱僅相當于地球的一千五百分之一,因此,那里到處是黑暗和寒冷。天文學家給這顆行星命名時,想起了希臘神話中的冥府之神——冥王普魯托(現為國際名),所以就叫它冥王星。

冥王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一個行星,體積為地球的1%,質量為地球的1/400,比月亮還輕。它繞太陽一周需248年。

引導學生分析表1.1,依據其質量、體積和距日距離把九大行星分為三類:類地行星,即類似于地球的行星;巨行星,質量、體積都很大的行星;遠日行星,即距離太陽較遠的三顆行星。從表中提供的五項資料數據來看,地球與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板書)

(承轉、過渡)但是,我們已經知道,地球生命存在,特別是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一顆適宜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宇航事業的不斷發展,科學界人士也相信宇宙間還會有能夠繁殖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為止,還沒有找到它們。為什么地球上會出現生物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分析課文,可以分組討論,來尋找答案。

3.地球的特殊性——具有生命的星球(板書)

(學生分析、討論后教師通過提問來了解情況,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并板書)

[課堂小結]

宇宙是運動著的物質組成的,地球在宇宙中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但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較穩定和安全的,地球自身又具備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溫度、大氣、水等有利條件,也就使地球上出現了生命物質。

[課后作業]

1.根據課本P4表1.1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比較數據,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答案:略

2.根據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條件,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惟一一顆有生命物質的天體的原因。

答案:略

●板書設計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和她的兄弟姐妹

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3.地球的特殊性——具有生命的星球

高一地理知識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和表現形式,理解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2.使學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理解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的概念和種類,以及它們所形成的各種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和表現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以及內、外力作用的相互關系,理解它們是如何推動地表形態的演化的。

4.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與巖漿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掌握各類巖石形成的地質作用。

二、能力目標

1.能夠閱讀各種地貌示意圖,判斷地貌類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學會利用多幅景觀圖和示意圖來比較說明不同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及形成原因;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分析各種地貌的成因,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2.樹立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態。

2.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相互之間的關系。

3.地質構造及其與地貌的對應關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類型。

【教學難點】 1.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態。

2.內力、外力作用的關系。

3.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的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導入新課】 (放映幻燈片)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地表形態,即地貌。我們現在看到的地表形態只是整個地殼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鏡頭,地貌自形成以來就一直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如“滄海桑田”、“海枯石爛”等變化,有哪些實例可說明地球表面發生過“滄海桑田”的變化呢?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概括】地殼和宇宙間一切物質一樣,處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態的形態是如何營造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課題

【講授】內力作用

【提問】哪位同學能夠例舉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改變地表面貌的實例?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過渡】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具體劃分有很多種,但歸納起來看可以劃分為兩種,即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內力作用.一、內力作用

【指導讀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74第一段和案例1

,思考: 1.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么?

2.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3.各種內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勻?試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

【放映幻燈片】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由于變質作用一般發生在地殼深處,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巖漿也只有噴出地表時才可以直接影響地表形態。所以,在內力作用中,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方式。按照地殼運動的方向和性質,可以將其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

4、分類(根據運動方向和性質):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

【材料】根據測量,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而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卻在不斷縮小。

【啟發提問】 (1)上述地殼運動屬于水平運動還是升降運動? (2)請預測一下,千萬年后紅海和地中海可能會發生什么變化?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水平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它使巖層發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相對方向的水平運動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皺山系,相反方向的水平運動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量資料證明,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是其各個部分不斷發生著水平運動。

【活動】內力作用舉例

【放映幻燈片】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邊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 【啟發提問】 (1)請分析一下這里海岸變動情況?

(2)設想一下升降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教師總結】升降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運動,即上升或下降的運動。它使巖層表現為隆起或凹陷,從而引起地勢的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

【講授】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關系

【放映幻燈片】學生思考:渤海與臺灣海峽兩案例

5、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關系 【教師講解】在地殼運動中,這兩個方向的運動是同時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運動結果也往往相互滲透、疊加在一起。當然,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區域,這兩個方向的運動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規模的運動而言,地殼的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以垂直運動為輔。

【導入】外力作用

前面我們學習了內力作用,它在地表形成大陸與洋底、山脈與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就好像是一個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這座雕塑還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大自然的這把細致的刻刀——外力作用。

【講授】外力作用

【提問】閱讀教材P76第一段回答:

1.外力作用的概念

2.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么?

3.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 1.地球表面的風、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態的變化,被稱為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

3.它對地表形態的塑造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四種方式。

【放映幻燈片】1、概念、能量來源

2、表現形式

【導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也是巖石圈物質的循環過程,它們存在的基礎是巖石圈三大類巖石——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的相互轉化。

【講授】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指導讀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78第二段和圖,

思考:

1.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的各自形成原因?

2.各類巖石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各物質循環過程發生的條件?)?

【學生回答】

1.巖漿巖是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巖漿沿著巖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 沉積巖是裸露地表的巖漿巖在風吹、雨打、日曬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漸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這些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后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 變質巖是各種已經生成的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發生變質作用形成。

2.各類巖石在巖石圈深處或巖石圈以下發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巖漿。巖漿在一定的條件下再次侵入或噴出地表,形成新的巖漿巖,并與其他巖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

【教師總結歸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我們可以用下圖說明地殼物質循環過程的特點:(幻燈片展示)

課后小結

1.地殼物質循環過程

結合上圖教師進一步指導講解地殼物質循環過程

2.地殼物質循環的特點

(1)地殼物質循環過程:巖漿-各種巖石-新巖漿

(2)地殼物質與地球內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斷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化,即內、外力作用

(3)由大氣、水、生物參與地殼物質循環并起重要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物質循環,對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高一地理知識教案精選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地質災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講述地質災害的防御。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對第一點和第三點比較好理解。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第二點則可以作進一步的解釋。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家要制定減災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在其指導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災規劃;要制定各級政府重大災害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府、有關部門、廠礦企業及居民在重大災害發生后做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有了這些法規和措施,減災工作才有可能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旦災害發生,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國在長期的減災實踐中形成了由政府內災害管理職能部門、輔助救災部門、救災決策指揮機構和臨時性協調機構所構成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在重大災害發生地區,各級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接受救災決策指揮機構的領導,實行崗位責任制。我們在有關災害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災害,當地政府首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抗災減災工作,正體現了這種災害管理組織體系。

關于地質災害關聯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別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課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段內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沒有的,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說明了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

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的成災關聯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誘發的其他災害,不局限于地質災害,這更說明了災害之間的聯系十分廣泛。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現在由于人類活動而引發或誘發地質災害的事件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

關于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材分析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從課時容量考慮,我們選擇講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中雖然沒有總結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但是通過對每種災害的講述可以歸納出來,即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關于四類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介紹了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四類地質災害。考慮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這幾類災害現象,因此,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把握各類災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些災害在空間的分布有和特點,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為什么那些地區會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質災害大部分都不是人類行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構造地震),而是地球運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其自身的發生規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我們可以加強對這些災害的研究,并積極防御,減少由于人為原因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在介紹火山噴發產生的災害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正負兩方面來考慮。即火山是強烈地質作用的表現,火山既摧毀了舊的土地,也創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動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規律的窗口。許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獨特的旅游景點。

336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机制砂选粉机_砂石选粉机厂家-盐城市助成粉磨科技有限公司 | 免费个人pos机申请办理-移动pos机刷卡-聚合收款码办理 | 硬度计_影像测量仪_维氏硬度计_佛山市精测计量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厂家 | 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红外光谱仪_红外测油仪_紫外测油仪_红外制样附件_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生产服务厂商 | hdpe土工膜-防渗膜-复合土工膜-长丝土工布价格-厂家直销「恒阳新材料」-山东恒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ETFE膜结构_PTFE膜结构_空间钢结构_膜结构_张拉膜_浙江萬豪空间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板材品牌-中国胶合板行业十大品牌-环保板材-上海声达板材 | 驾驶式洗地机/扫地机_全自动洗地机_工业洗地机_荣事达工厂官网 | 烟气换热器_GGH烟气换热器_空气预热器_高温气气换热器-青岛康景辉 | 撕碎机,撕破机,双轴破碎机-大件垃圾破碎机厂家 | 企业彩铃制作_移动、联通、电信集团彩铃上传开通_彩铃定制_商务彩铃管理平台-集团彩铃网 | 工业用品一站式采购平台|南创工品汇-官网|广州南创 | 拉力机-拉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电子拉力机-拉伸试验机-剥离强度试验机-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袋式过滤器,自清洗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篮式过滤器,气体过滤器,全自动过滤器,反冲洗过滤器,管道过滤器,无锡驰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多米诺-多米诺世界纪录团队-多米诺世界-多米诺团队培训-多米诺公关活动-多米诺创意广告-多米诺大型表演-多米诺专业赛事 | 航拍_专业的无人机航拍摄影门户社区网站_航拍网| 3d可视化建模_三维展示_产品3d互动数字营销_三维动画制作_3D虚拟商城 【商迪3D】三维展示服务商 广东健伦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体育工程配套及销售运动器材的体育用品服务商 | ptc_浴霸_大巴_干衣机_呼吸机_毛巾架_电动车加热器-上海帕克 | 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_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磁力去毛刺机_去毛刺磁力抛光机_磁力光饰机_磁力滚抛机_精密金属零件去毛刺机厂家-冠古科技 | 苏州防水公司_厂房屋面外墙防水_地下室卫生间防水堵漏-苏州伊诺尔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 滚筒烘干机_转筒烘干机_滚筒干燥机_转筒干燥机_回转烘干机_回转干燥机-设备生产厂家 | 镀锌角钢_槽钢_扁钢_圆钢_方矩管厂家_镀锌花纹板-海邦钢铁(天津)有限公司 | 电子元器件呆滞料_元器件临期库存清仓尾料_尾料优选现货采购处理交易商城 | 干粉砂浆设备_干混砂浆生产线_腻子粉加工设备_石膏抹灰砂浆生产成套设备厂家_干粉混合设备_砂子烘干机--郑州铭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自动化展_机器人展_机床展_工业互联网展_广东佛山工博会 | 食品无尘净化车间,食品罐装净化车间,净化车间配套风淋室-青岛旭恒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盐水蒸发器,水洗盐设备,冷凝结晶切片机,转鼓切片机,絮凝剂加药系统-无锡瑞司恩机械有限公司 | 步进电机_agv电机_伺服马达-伺服轮毂电机-和利时电机 | 海外仓系统|国际货代系统|退货换标系统|WMS仓储系统|海豚云 | 抖音短视频运营_企业网站建设_网络推广_全网自媒体营销-东莞市凌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网站建设,北京网站建设,北京网站建设公司,网站系统开发,北京网站制作公司,响应式网站,做网站公司,海淀做网站,朝阳做网站,昌平做网站,建站公司 | 帽子厂家_帽子工厂_帽子定做_义乌帽厂_帽厂_制帽厂 | 都江堰招聘网-都江堰人才网 都江堰人事人才网 都江堰人才招聘网 邢台人才网_邢台招聘网_邢台123招聘【智达人才网】 | 99文库_实习生实用的范文资料文库站| 全自动过滤器_反冲洗过滤器_自清洗过滤器_量子除垢环_量子环除垢_量子除垢 - 安士睿(北京)过滤设备有限公司 | B2B网站_B2B免费发布信息网站_B2B企业贸易平台 - 企资网 | 撕碎机_轮胎破碎机_粉碎机_回收生产线厂家_东莞华达机械有限公司 | 日本SMC气缸接头-速度控制阀-日本三菱伺服电机-苏州禾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防爆正压柜厂家_防爆配电箱_防爆控制箱_防爆空调_-盛通防爆 | 贴片电容-贴片电阻-二三极管-国巨|三星|风华贴片电容代理商-深圳伟哲电子 | 网优资讯-为循环资源、大宗商品、工业服务提供资讯与行情分析的数据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