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歷史教案 >

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

時間: 沐欽 歷史教案

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如何寫?歷史學家檔案的構成是通過使某些文本和文檔的使用無效(通過偽造其代表“真實過去”的主張)來限制更一般的檔案的結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

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精選篇1

(導入新課)我聽說咱們班幾位同學排演了一目歷史小短劇,(由六位學生表演《時局圖》,分別飾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腸、虎、蛙、太陽)首先請他們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學思考這個短劇說明了什么問題。(表演短劇,然后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這時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一場維新變法運動。(板書課題:第13課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講授新科)在維新變法運動興起時中國是什么樣的情況呢?來看第一個黑體字,在這一目中我們要掌握哪些內容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補充課外資料,加分)大家說的都很好,這里講到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無產階級產生于什么時期?(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所以中國的無產階級比中國的資產階級產生的早。為什么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而不是在其他時期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怎樣發展起來的?我們就以華僑陳起沅所辦的繼昌隆繅絲廠為例來看一下。(教師解釋“繅絲”)誰能介紹一下陳啟沅這個人?(學生介紹,加分)。他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是怎樣創辦、發展起來的?(學生總結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不完全,則引導提問:為什么繼昌隆繅絲廠會出現這種局面?加分)民族資本主義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當然不是,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前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對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很快?(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請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組迅速交流一下,選出代表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經濟力量的增強為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創造了條件,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面對著嚴重的民族危機,一些開明的民族資產階級特別是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要求學習日本、-變法圖強,所以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板書: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成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領袖。(出示康、梁的圖片),哪為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康有為、梁啟超(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維新變法運動作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板書),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公車”怎么講?(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公車上書沒有成功但影響很大,沖破了長期以來清朝的黑暗統治下政治-沉悶的局面,特別在封建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公車上書”之后維新運動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廣泛的展開了。

看第三個黑體字(板書),這一目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教師強調知識要點:強學會、重要的報刊、學會。強學會成立后《萬國公報》該為《中外紀聞》,強學會稱為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康有為、梁啟超都曾提到日本、-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國也能通過維新變法運動走上獨立富強之路,請看大屏幕(出示維新派的代表言論,學生齊讀),通過這些言論我們可以看出維新派對改革的認識

和態度,認為改革是的出路。中外歷由那些改革曾是國家富強起來?(小組討論回答,加分)聯系我國當今的改革開放,從我們的現實生活出發,你有什么看法?(小組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順應時代的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改革-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才能推動生產了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現在我國進行的體制改革就是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經濟體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國走向光明的未來和富強之路。

(小結)小組派代表總結,學生自己出練習題。

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精選篇2

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

一、教材分析:《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反映的是二戰以后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情況。亞洲民族國家經濟的發展的先決條件之一是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與教材的戰后民族解放運動聯系密切。亞洲民族國家經濟的發展雖然起步較遲,但進入60、70年代以后,經濟發展的增長速度十分迅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活力,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和啟示又成為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借鑒。因此,本節教材的教學成為本章教材的重要內容。二、教學目標

高二歷史說課稿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1、主要掌握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以及西亞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理解“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均衡增長”戰略、石油輸出國組織等概念。結合區域,掌握地區的主要氣候特征。2、發展學生的歸納和比較能力。使學生善于從典型的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原因中比較其異同。并分析亞洲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3、使學生在解讀歷史中感悟歷史,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去審視亞洲歷史發展的作用,并從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典型史實中總結經驗。三、教學方法

主要采取閱讀法、比較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布置預習提綱,要求學生根據學習提綱的要求自己進行預習。2、出示《亞洲的經濟發展形勢》圖,讓學生熟悉亞洲主要國家的地理位置。3、提出問題:“亞洲民族國家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引導學生從國際政治和經濟、亞洲國家政治和經濟兩方面入手分析。有利因素:世界政局相對穩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民族獨立;勞動力和資源豐富;

不利因素: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亞洲國家生產力落后。

4、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簡況表

地區

氣候類型

主要國家

發展概況

經濟類型

存在問題

備注

東亞

東南亞

南亞

西亞5、比較韓國和新加坡經濟發展原因的異同。6、歸納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特點。發展速度快;發展不平衡;類型多樣。

7、討論: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和啟示。啟示:抓住機遇,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并且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也要更加國際條件,適時調整政策;同時反對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仍然是亞洲各發展中國家必不可少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8、強化訓練:(1)二戰后亞洲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具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亞洲新興國家經濟的發展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面臨哪些主要問題?(2)戰后,北太平洋沿岸國家和地區各呈現怎樣的經濟發展形勢?從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看,應如何認識?

新文化運動

一、說教學目標(本節課共有三個目標)

第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新文化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

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時間、領袖及發展概況。

3、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4、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第二、德育目標

1、新文化運動中,先進的中國人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主張民主和科學。反映了他們為振興中華,向西方學習的新探索。

2、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李大釗、魯迅想西方學習,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能力目標

高二歷史新文化運動說課稿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前后時期的變化,正確認識其性質和影響,使學生正確認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系,提高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陳獨秀等重要歷史人物,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說教材分析

全節共三大史實: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其影響。本節貫穿一個主題:新文化運動。本節重點是突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概況。難點是如何挖掘出新文化運動背后深刻而有價值的東西。因此:

三、說怎樣突破難點、重點

根據教材分析:

1、教學重點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和發展概況。

2、教學難點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及其影響。

3、教學方法:我采用講述法、比較法、分析評價法、分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用多媒體教學做到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

4、突破重點:(1)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只有通過其內容的教學,才能深刻理解其實質,才能使學生認識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當時的斗爭精神和貢獻。這一部分內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把握本節內容的關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2)新文化運動的新發展是重點。它與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構成新文化運動前、后期一個整體。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不斷加深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解認識,繼而突破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這個重點。

5、突破難點:(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是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有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對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難以理解。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共同分析——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盡管成立了中華民國,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并沒有改變,仍然處在封建軍閥統治下,在思想領域中,對封建思想的批判,在辛亥革命前就不徹底,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繼續用封建思想禁錮人們的頭腦,思想上是黑暗時期。在經濟上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袁世凱上臺后,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所不能容忍,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歷史的必然。(2)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是難點。引導學生互相討論,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共同分析其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的認識。新文化運動中的知識分子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偏向,讓學生分析對東西文化的正確認識是什么。.在對新文化運動進行評價時,找準切入點,幫助學生既看到新文化運動巨大的歷史功績,又看到它的局限性和不足。教師應強調它的積極性是主要的,占主導地位。在此處可幫組學生整理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采用聯系講解法,引導學生回顧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了解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

四、說學生情況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基礎差,給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人教版的歷史教材敘述簡明、史實可靠、解釋準確、知識性強,具有科學性、知識性和針對性。

五、說活動與探究

這節課要抓住“向西方學習”這一主題,突出強調“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教學中要強調歷史與現實結合,例如:在評價“-孔家店”這個口號時,要提倡用新文明方式看待祖國的傳統文化,從而發現學生的亮點,充分運用“師—生—師”互動模式,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

1、新課的導入:介紹近代前期先進的仁人志士學習西方的情況及辛亥革命后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的向西方學習的潮流,即新文化運動,然后對新文化運動做一個總括性的介紹。

2、在講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長期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維新派同封建頑固派的論戰”、“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思考辛亥革命后,為什么會出現袁世凱復辟帝制?從中認識新文化運動的必要性。

3、在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時,出示有關人物的投影片,幫助學生整理相關知識,對于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講述法。

4、在講本節的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時,沿著兩條線展開,一條是思想戰線,一條是文學戰線。兩條戰線交織進行。對于運動的主要內容,在于引導學生理解和認識其內涵和意義,使之充實化、具體形象化,即與教材內容和補充資料對照,聯系起來分析、認識。對于運動前后期內容的變化,教師應適當強調。分析它的影響,明確積極方面占主導地位。

六、說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一)說設計思路

本節充分運用“師—生—師”的互動模式,進行歷史課開放式課堂教學,其主要目標是:探索歷史學科的規律、特點,按照國家關于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總要求,探索在高科技飛速發展形勢下的歷史教育、教學發展的途徑和方法,努力培養新時代人才的人文綜合素質。

(二)說現代教學手段

為了學生便于掌握、記憶,通過課件出示圖表,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指導思想、代表人物、活動陣地和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新發展及其影響。使紛繁復雜的知識點一目了然。

七、說上課心德

通過上課、說課活動的心得是要上好一堂適應教改的優質課。教師不但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能力、文化素養,還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同時要依靠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制作多謀體歷史課件。如果不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將會不適應現代教學。另外,對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普通話不是很標準。

通過上課、說課活動使我清醒認識到: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會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效果,以適應時代、教改的需要;同時,也讓我深刻的認識到歷史教學只有為現實服務才具有生命力。

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精選篇3

神圣抗戰的開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內容是初中《中國歷史》第四冊的重點課文,是前面學習的“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西安事變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發展的結果。從這節課開始至第12課,學生將學習中國抗日戰爭史。因此,本課在整冊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二)教材結構:

----------------------------------------------------------------------------------------------------------------------------------------------------------------

--------------------------------------------------------------------------------

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 正面戰場的抗戰 日軍的侵華罪行(三)教學目標和要求:

1、本課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有:盧溝橋事變的爆發和歷史意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經過;正面戰場的抗戰;國民政府的片面抗戰路線及其對抗戰的危害;南京大屠殺(時間、經過、被殺人數)。 2、通過本課的教學,要求學生從思想上明確以下幾點:(1)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開始。(2)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中共倡導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合作基礎,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戰。(3)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比較努力地進行了對日作戰。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來-的妄想,但由于國民政府的片面抗戰路線,使中國丟失了華北、 華中、華南的大片領土。(4)從南京大屠殺,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能力培養:指導學生分析國民政府要抗戰初期的功過,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觀點看問題的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四)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盧溝橋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殺。難點是:對國民政府在抗戰初期功與過的評價。二、教學教法:

高二歷史說課稿神圣抗戰的開始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如紀錄片片斷、照片等),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學生思考來突破課文難點。三、教學過程分析:

(一)導入新課: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簡要地回顧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對我東北、華北、華東的侵略活動,說明盧溝橋事變的爆發并非偶然。(二)講授新課:

一、以圖說文,介紹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戰的爆發。 在本目的講解中,注意使用課本中的《盧溝橋事變形勢示意圖》來說明盧溝橋在軍事上重要地位。并結合課件,簡要講述事變的經過和二十九軍將士英勇抵抗的情況,以加深學生對這一事件的了解。二、聯系舊知識,認識團結抗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的經過。 在講述本目之前 ,應提醒學生注意標題中的“正式建立”這四個字,并引導學生回憶西安事變以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初步形成的情況,然后分四步(即中共發表抗日通電;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新四軍;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結合課件講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經過,最后講明其重大歷史意義。三、講、讀、觀察相結合,了解正面戰場??國民政府組織的抗戰。 在講述本目之前,應向學生說明抗戰一開始就存在兩個戰場,即國民政府組織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而本目講的是正面戰場,敵后戰場將在以后講述。接著講述日本在占領平津之后,制定了三個月-的狂妄戰略計劃,以使學生對日本的全面進攻有一個總的了解。面對日本的全面進攻,國民政府在抗戰初期比較努力地進行了抵抗,組織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戰役。結合課件,重點講述淞滬會戰、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戰役。 在講述淞滬會戰中,課文中的小字部份寶山縣城姚子青營守城殉國和謝晉元團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事跡,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材料,應讓學生認真閱讀。注意:在講述淞滬會戰結束,南京失守后,將教材放在最后面的“南京大屠殺”一目作為一個小點提前講述,以保證學生對所學知識在時間概念上的連續性。在講述南京大屠殺的過程中,利用課件并結合讓學生閱讀課文中的小字部份,要求學生記憶南京大屠殺的時間和被殺人數,從而揭露日本侵華戰爭的殘酷性和野蠻性,以使學生牢記這一深仇大恨。 在講述平型關大捷時,要求學生記憶時間、我方參戰部隊、殲敵人數和在抗戰的地位(即中國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通過演示課件中的畫面,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八路軍英勇作戰的情況。同時提醒學生學生注意:盡管平型關戰役取得勝利,但整個太原會戰是失敗了(為以后的教學內容埋下伏筆)。 在講述臺兒莊戰役時,要求學生記憶時間、中國軍隊指揮官、殲敵人數及在抗戰的地位(即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通過演示課件讓學生感受到當時作戰的激烈和中國軍隊的英勇抵抗。同時了解盡管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但整個徐州會戰以失敗而告終。 在講述完武漢會戰之后,引用毛澤東的話:“從一九三七七盧溝橋事變到一九三八年武漢失守這一時期內,國民政府的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那些在正面戰場上進行了英勇斗爭的軍隊和在戰爭中犧牲的官兵,都應受到崇敬和紀念。”對中國軍隊在抗戰初期的作戰情況作一個小結。 接下來,啟發學生思考: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的軍隊一度英勇抵抗,并取得了一些戰役的勝利,但卻不斷喪師失地,這是為什么?讓學生思考后得出結論:因為國民黨從抗戰一開始就執行片面抗戰路線。具體分析:片面抗戰路線即不發動群眾,單獨依靠政府和軍隊抗戰。因為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從根本上講和人民是對立的。它害怕人民力量在抗戰中發展壯大,因此不敢發動人民戰爭。最后指出片面抗戰路線的嚴重危害:使中國丟掉華北、華中、華南的大片領土。(三)小結,布置作業:

通過小結及布置作業,進一步鞏固本課時教學內容

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的經濟狀況;都鐸王朝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議會中反對派的形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克倫威爾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和影響;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英國內閣制的形成。

2、通過教師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和經過的講解,以及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總歷程,理解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的原因,理解君主立憲制的含義

3、通過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和過程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先進生產關系取代落后的生產關系的過程,盡管其間存在著曲折和反復,但是,歷史前進的潮流不可逆轉。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如果說人類社會從14、15世紀開始了向近代化邁進,那么17、18世紀的人類社會則是向其深度和廣度方面發展,其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當時世界歷發生的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不僅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同時,它有力地推動了歐美一些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也推動了歐洲一些封建國家的改革,推動了西方殖民擴張的進行,這一切在客觀上為早期資本主義在世界的發展均創造了條件。由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一個新時代——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教法建議

1、讓學生閱讀前言,歸納17-18世紀的世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用圖示(教學過程中的圖1)的方法簡要介紹本單元的階段特征、知識結構,以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所處的地位。

2、如果時間允許,還可用“樹狀”結構簡介歷英國的建立及封建王朝的更替情況。

3、在教師講述的同時,啟發學生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經濟、政治、宗教的變化及相互之間的關系,歸納、概括出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革命的基本內涵。

4、“為什么英國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打著“宗教”旗號?”“為什么革命過程呈現出極其復雜、呈現了多次反復?”“為什么革命的結果,建立以新貴族為主的資產階級專政?”利用上述問題的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找出這個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具有的特征。

5、利用課件或圖示的方式圍繞“資產階級革命”的內涵,分階段講清革命的基本進程。并引導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克倫威爾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重點分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中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進入17世紀以后,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制度之間的矛盾明顯尖銳起來,成為當時英國社會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工商業與農業發展到相當水平之時,沖破這些封建性限制便成為當務之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便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隨著《權利法案》的頒布,“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在英國才開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巨大發展和改造”,即為日后的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前提保證。另外,在它的影響下,歐美的一些國家或通過革命,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或通過改革,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因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世界歷史的一個新的時代——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難點分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宗教問題。這是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隨著英國清教運動的不斷發展,其抨擊英國王權和國教會的專制統治的力度也不斷加大,最終向英國的王權和國教會的專制統治發起了進攻。

教學設計示例

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重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影響

難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宗教問題

教學手段 多媒體電腦教學輔助課件

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擴張時代的時間及含義;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客觀條件;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及主要航線的開辟;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擴張的地域和主要特點;殖民統治的結果;擴張時代的開始對世界形勢和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

獲取知識的途徑

(1)通過對開辟新航路動機的認識,使學生了解資本主義的拜金主義、唯利是圖的實質。

(2)通過學習價格革命、殖民掠奪等歷史事實,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是建立在殘酷剝削本國勞動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基礎之上的。

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1)通過對歐洲航海家艱苦卓絕的航海歷程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的了解,發展學生堅毅、進取的性格。

(2)通過有關早期殖民活動和相關材料的學習、閱讀,使學生認識殖民主義的殘暴本質,培養學生熱愛獨立、自由,痛恨民族壓迫和殖民主義的情感。

(3)通過學習中國的羅盤針運用于歐洲航海,為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動世界歷史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激發學生奮發圖強、報效祖國、再鑄輝煌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新航路開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時代的開始,改變了世界形勢和歷史發展進程。一方面,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發展的重大事件,它有利于世界各地區間的聯系,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創造了地理方面的便利,推動歷史發展的進程;西方殖民活動的進行使西方的資本原始積累得以順利進行,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西方的殖民擴張給亞非人民以及美洲土著居民帶來了災難。

教材對學生發展影響的分析

(1)通過向學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歷史資料的方式,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和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

(2)通過對開辟新航路的原因條件的認識,培養學生綜合、全面地探索和認識歷史事件原因的初步能力。

(3)通過對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活動一系列社會經濟后果的認識,使學生能夠初步理解和運用資本原始積累的理論,培養學生的初步的理論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4)通過對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所表現出來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堅強的毅力以及唯利是圖、殘酷掠奪殖民地人民的兩重性的了解,培養學生辯證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和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5)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和亞、非、美洲的兩種不同結果,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重點分析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后果。本節課主要圍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和影響進行。

重點的突破方案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這一問題的突破:在學生閱讀課文前四段內容和所提供的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自己是當時歐洲的航海家,是否能夠進行長途的航海旅行,為什么?西歐人為什么在15世紀末非要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根本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推動他們完成這一壯舉的。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險的最前頭?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后,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關于“新航路開辟產生的后果”這一問題的突破: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思考新航路開辟后可能給歐洲乃至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在此基礎上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總結新航路開辟的后果。

難點分析

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中學生在難理解“資本原始積累”這一較為抽象的概念時有一定的困難。

難點的突破方案

將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積累兩個概念對比解釋。

課內探究活動的設計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和所提供的有關材料,思考討論教師提出的一些相關問題。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請學生介紹與四位航海家及其航海經歷有關的軼事。

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精選篇6

第一單元 祖國歷史的開篇(先秦)

[復習目標]

1.正確認識原始社會的歷史特征,從社會組織、生產力狀況、經濟活動等方面掌握原始社會各發展階段的狀況。用生產力的觀點分析原始社會瓦解的原因。

2.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的進步性,掌握中國奴隸社會的階級關系和主要矛盾,階段特征和主要線索。

3.根據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正確分析西周井田制、分封制、等級制等制度的特點、作用。

4.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和線索,確評價春秋戰國時一系列戰爭的性質、特點、作用;全面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的表現、作用、影響。

5.掌握自原始社會末期以來,華夏族及各部族的狀況,了解春秋戰國時期民族融合的發展,正確評價民族融合的作用。

6.從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提高、社會生活的進步、生產關系方面的變化等方面,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

7.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科技文化繁榮局面出現的原因、表現;把握諸子百家的基本主張和觀點,正確評價其歷史地位和影響。

[要點梳理]

本單元的斷限從距今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初步形成三個歷史時期,涉及原始人、氏族公社、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幾個歷史階段。

1.主要線索和階段特征

(1)原始社會 從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1世紀為止,歷經原始人群、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時期。元謀人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原始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類的典型代表。從山頂洞人開始進入氏族公社,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母系氏族繁榮階段的代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此時期,貧富分化,原始社會解體。堯、舜、禹的傳說,反映了原始社會末期的情況。

遍布全國各地的原始文化表明,中國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國先民的多項發明,說明中國對世界文明具有突出貢獻。

(2)奴隸社會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結束。

①夏 自公元前21世紀至約公元前16世紀,由啟建立,最后國王是桀。統治中心地區,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東至今河南、河北、山東交界處。夏朝是中國歷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奴隸制開始階段。

②商 自公元前16世紀至約公元前11世紀,由湯建立,最后國王是紂。初都城是亳,前期屢屢遷都,最后定都殷。其疆域,東到大海,西達陜西西部,東北到遼寧,南至長江流域,還有眾多屬國。商有高度的奴隸制文明,是奴隸社會發展階段。

③西周 自公元前11世紀中葉至前771年。由周武王建立,最后國王是周幽王。都城是鎬京。西周建立了完備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隸制國家,是奴隸社會鼎盛時期。

④春秋 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這一時期,生產力發展,周王室衰微,周王成為諸侯的傀儡,戰爭頻繁,諸侯爭霸,民族融合加強。春秋是奴隸社會瓦解,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

(3)封建社會的初步形成 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這一時期,兼并戰爭激烈.民族融合加強,出現了統一趨勢,生產力大大提高,通過一系列變法運動,新興地主階級逐步取代奴隸主貴族掌握了政權,封建制度最終確立。

2.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更替

(1)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分為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部落聯盟等幾種形式,這些社會組織與原始社會的各個階段相對應。部落聯盟出現于原始社會末期,是由兩個以上部落為了共同利益而結成的聯合組織。炎帝、黃帝、蚩尤和堯、舜、禹都是代表性的部落聯盟的首領。部落聯盟的選舉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實行禪讓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發生變化,人們平等的關系被打破,出現了私有財產和氏族貴族,并逐漸形成奴隸主和奴隸兩大對立階級,部落聯盟逐漸被國家取代,原始社會瓦解。

(2)奴隸社會 整個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實行的都是君主為核心的王權專制和分封貴族為主的政體。

①夏 啟以王位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夏王朝建立了武裝、設置了官職、監獄,制定了刑法,國家機構完備,奴隸制國家完全形成。

②商 商代奴隸制國家機器及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備。炮烙之刑、人祭、人殉,表明了奴隸制度的殘酷性。

③西周 西周是奴隸制制度完備時期,通過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及等級制度,從王國到諸侯國,按地區建立起層層政權機構,形成明確的等級,由各級奴隸主貴族世襲地把持著各級政權,維護著中央對地方,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和秩序。分封制、等級制、宗法制及特權制度,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④春秋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和等級制受到嚴重破壞,政自天子出變為政自諸侯出,周王成為大國的附庸,出現了七國爭霸的局面。

⑤戰國 戰國時期,周王室和諸侯的進一步敗落,通過一系列變法,分封制被郡縣制所取代,世卿世祿制被軍功爵制等所取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開始形成,封建官僚制度開始建立,封建制度終于在各諸侯國建立起來了。

3.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

(1)原始社會經濟

①原始社會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被迫過群居生活,原始人群時屬舊石器時代,會制造石器和使用火。山頂洞人能人工取火。

②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會建造房屋,原始農業、原始畜牧業和原始手工業出現,弓箭、制陶、麻紡織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成果。粟和水稻開始種植。

③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生產工具更加進步,出現小型銅器,有了養蠶繅絲業。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有了發展,產品有了剩余,出現私有制和貧富分化。

(2)奴隸社會經濟

①生產力的變化 夏商西周的生產力有了進步,處于金石并用時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銅工具,西周晚期出現鐵器。春秋時,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出現鐵器和牛耕,以奴隸集體勞動為主。

②經濟活動狀況 夏商西周的農作物品種、耕作技術和農田水利都有了較大發展。青銅鑄造是主要手工業部門,青銅器不再局限于禮器和武器,開始向生活化、工具化發展。紡織業、玉器加工業、陶瓷業、漆器業有了發展,后期煮鹽業、釀酒業等有了較大發展。與此同時,商業、交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發展。

(3)戰國社會經濟 戰國封建制的確立,又加速了生產力的提高。新的剝削方式和新的土地所有制和勞動者人身地位的提高,大大促進了生產力水平。鐵器和牛耕的普及,更是大大提高了生產力。農業、手工業都有了發展,出現了一批政治、商業中心,還出現了一批有勢力的大商人。

4.民族融合的加強

先秦時期,是中華民族形成的奠基時期。原始社會后期,通過戰爭、結盟等形式,逐步形成了華夏族。夏商西周都是由華夏族的不同部族建立的,中原華夏族與國內務民族的聯系和交往加強。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王朝同周邊地區,各少數民族的關系都有了發展,在頻繁的戰爭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快,經濟文化聯系加強。這些為后來秦朝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5.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文化的發展是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

(1)原始社會時半坡氏族的彩陶和記事符號,說明當時已出現了簡單的文字和藝術形式。

(2)進入奴隸社會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促進了文化的進步:夏朝有了歷法,商代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記錄,商周的青銅藝術、雕塑和甲骨文、金文達到很高水平。

(3)伴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劇變和經濟大發展,思想和科技更是出現了繁榮局面。思想方面,名家輩出,從各自的立場出發闡述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和思想解放的局面。突出反映了這一時代文化的繁盛。孔子和儒家思想及諸于思想,對中國和東方文化有著重要影響。教育方面,官府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學形成。適應征戰的需要,出現了一系列軍事著作。天文、歷法、醫學和建筑等科學技術有了進步。文學藝術也有了發展。出現了標志我國文學光輝起點的《詩經》,體現“百家爭鳴”的諸子散文,影響深遠的浪漫主義文學杰作《離騷》等。 [題例剖析]

[例1]促使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A.原始農業的發展

B.掌握建造房屋與制陶的技術

C.飼養家畜家禽

D.營造公共墓地.

(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

剖析:解答本題,最關鍵的是要準確再認原始人生產生活變化的歷史階段特征。從采集、漁獵到原始農業的出現;從逐水草遷徙到定居。從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來分析,C、D兩項極容易排除,迷惑性較強的是B項。但只要弄清楚是定居的需要而迫切要求掌握建造房屋的技術,而不是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術才定居的。這樣就可以排除B項。解本題從正面認定A項是正確選項也可以。如可以這樣想,采集、漁獵的場所不可能固定,而遠古居民居住的場所也就不可能固定,尤其是在原始社會那樣的環境條件下。而隨著原始農業的出現和發展,居住的場所就可以固定在耕種區域的附近了。通過對題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題避免了學生的死記硬背,更多地考查了學生的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代表著高考命題的改革方向,這類題目在高考試題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在練習中應予以重視。

答案:A

[例2]問答題

墨子說:“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又說:“(戰爭)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就上引言論,指出其思想核心,說明其社會根源,并分析其積極意義。(1994年?全國)

剖析:本題是一道材料論述題,試題引用墨子的兩段言論來創置新情景,并以墨子的基本思想“兼愛”、“非攻”作為切入口,由淺入深的設置了三個問題,屬“小切口、深分析”題型,旨在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概括、分析和評價能力。試題還滲透了歷史唯物主義和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因素。題目的第一問,考查了學生從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第二問較難,要求考生在課本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根據要求重新進行加工和整理,對考生的理論素質和思維品質要求較高。教材并沒有直接講述戰國時期墨于思想產生的根源。只能根據教材涉及到的戰國初期思想家、代表的利益,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經濟發展和戰亂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思維加工和理論思考,結合提問,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第三問,要求考生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從當時墨子思想的地位、影響及祖國優秀傳統文化角度作出歷史、全面的評價,肯定其積極意義。

參考答案:

這些言論的思想核心是“兼愛”、“非攻”。

墨子生活在戰國初期,當時社會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封建經濟初步形成,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小生產者的隊伍不斷擴大。他們深受剝削和壓迫,要求擺脫貧困,渴望溫飽富裕。同時,各諸侯國為掠奪土地和人口混戰不已,生產破壞、生靈涂炭。廣大小生產者厭惡戰亂,渴望安定。

墨子要求人們相親相愛,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反對掠奪戰爭,譴責戰爭對生產的破壞。這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墨子提出:“兼愛”、“非攻”,企求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發展生產,有利于社會進步,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墨子的這些言論,是祖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值得弘揚的。

[辨疑解難]

1.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

原始社會的公有制是當時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的產物。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私有制發展的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對此曾論述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采用奴隸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只有在公社瓦解的地方,人民才靠自身的力量繼續向前邁進,他們最初的經濟進步就在于利用奴隸勞動來提高和進一步發展生產。……甚至對奴隸來說,這也是一種進步,因為成為大批奴隸來源的戰俘以前都被殺掉,而在更早的時候甚至被吃掉,現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

2.關子“禪讓制”和世襲制問題

“禪讓”是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軍事民主制度。適應部落戰爭的需要,各氏族部落彼此結成聯盟,聯盟的首領由議事會選賢舉能產生,傳說中的堯、舜、禹等部落聯盟的首領的更替就是禪讓的結果。實際上,“禪讓”是在氏族貴族中進行的,武力在“禪讓”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已預示著原始社會的崩潰。

傳說中的禹,一方面奉行“禪讓”,同時積極培植兒子啟的勢力。禹死后,啟憑借實力,奪取了聯盟首領的職位,結束了軍事民主制的歷史。此后,在整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王位繼承都實行世襲制度,通過“父終子及”的“家天下”形式,維持著王位的繼承。

3.春秋戰國時期出現思想文化繁榮的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現了文化繁榮的局面。是中國歷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如下:

第一,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思想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第二,階級關系的變革、奴隸制的崩潰、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會變革,為思想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政治前提。

第三,激烈動蕩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變革,使得思想異常活躍,迫使人們去思索,眾多思想家從不同角度發表見解,從而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第四,各國統治者基于爭霸戰爭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紛紛網絡人才,優待知識分子,讓其為爭霸戰爭和社會變革出謀劃策。這種寬松的環境和優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榮。

第五,私學的興起和講學之風的出現,造就了一批有知識有才干和敢于表達自己政治觀點的思想家。

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強,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擴大,豐富了華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榮。

4.如何評價大國的爭霸戰爭

春秋時期的大國爭霸戰爭,都以“尊王攘夷”為號召,其實質在于相互兼并,擴張領土,掠奪財富,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但也有積極意義。

第一,對于結束分裂割據狀態,實現區域統一有積極作用。

第二,雖以“攘夷”為號召,但對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護華夏進步文化,增強各族間的融合有一定作用。

第三,爭霸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霸主都曾進行過改革用以增強國力,其統治下的社會環境相對安定,使經濟得以發展。

第四,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勢力,便利了新興地主勢力的增長,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潰。

第五,爭霸戰爭加速了新舊制度的交替,促進了奴隸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產生。

5.為什么說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的大變革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的大變革時期,其表現是:

經濟方面,由于鐵器、牛耕推廣,生產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現了封建制的生產方式,形成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出現了獨立經營的手工業者和商人。

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諸侯出”,世卿

世祿制被軍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為主要內容的奴隸社會政治制度為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取代。

思想文化方面,出現了我國歷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舊的思想觀念受到沖擊,對人的重視在社會上普及開來,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講學開始,個人著書立說成為風氣。適應各種政治派別的需要,出現了各種學派,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民族關系方面,“華夷”觀念削弱,華夏族與周邊的少數民族在征伐和生產中逐漸開始了融合。

高三歷史知識復習教案精選篇7

“蒸汽時代”的到來

1.條件

(1)17世紀末,英國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

(2)18世紀,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應用機器進行生產成為可能。

(3)科學技術為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發現和發明。

2.進程

(1)18世紀60年代,英國人瓦特制成單動式蒸汽機,大大提高了蒸汽機的功率。

(2)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聯動式蒸汽機,能夠適應不同工廠的需要。

3.影響

(1)19世紀三四十年代,蒸汽機在歐洲和北美被廣泛采用,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蒸汽機促使工場手工業作坊轉變為機器大工業工廠,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大生產逐漸形成。

(3)在工業化進程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英、法、美等國家成為工業國家。

(4)蒸汽動力在交通運輸工具上的應用,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蒸汽機廣泛應用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1)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革新。蒸汽動力的應用,直接導致了蒸汽機車、輪船的發明,帶動了鐵路的出現,開辟了交通運輸的新紀元。

(2)帶動了許多工業部門的發展。到19世紀40年代,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普遍推廣使用了蒸汽機,蒸汽機不但在紡織、采礦業中得到廣泛應用,而且還被推廣到冶金、印染、機械、化工等一系列工業部門。

(3)促進了近代城市的興起。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帶動了機器技術體系的成熟及各類產業組織數量的增加,產業技術及機器生產向城市聚集,吸收了大量農業人口流入城市,開始了近代意義上的城市化進程。

(4)推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它改變了人類以人力、畜力、水力作為主要動力的歷史,引發了人類歷的第一次技術革命,完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躍,使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5)推動了生產方式的進步。蒸汽機的應用為實現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變革提供了強大杠桿。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典等國先后實現了從手工作坊到機械化大生產的變革,這是人類勞動組織形式的重大改變,在這之后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大生產。(6)引起了社會結構的變革。蒸汽機的應用和機械工業的發展,既造就了龐大的無產者隊伍,同時也養肥了資本家,使社會階級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日益分裂成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無產階級和工業資產階級。

【題1】 在19世紀上半期,歐洲流行著這樣的說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機)是英國人。”對這句話的準確理解是(  )

①當時使用蒸汽機的都是英國人 ②以蒸汽為動力的機器是英國人發明的 ③當時的英國已廣泛使用蒸汽機 ④蒸汽機的出現是英國工業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解答該題的方法是排除法。①說法錯誤,因為18世紀末開始,工業革命擴展到法、美等國,隨著工業革命的擴展,使用蒸汽機的不再都是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也開始使用蒸汽動力。②說法錯誤。美國人富爾頓制成了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③正確。19世紀上半期,英國已完成工業革命,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蒸汽機也廣泛推廣開來。④正確,體現了工業革命后動力的巨大變化。因此正確選項應為③④,即D項。

知識點二 電氣革命的出現

1.條件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2.進程

(1)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成為影響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一種新能源。

(2)長距離的輸變電技術也日趨成熟。

3.影響

(1)出現了新的技術革命浪潮,促進了工業的迅速發展,被稱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也稱為電氣革命。

(2)生產力的迅猛發展改變著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資產階級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實力日益壯大,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3)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成了壟斷組織的形成。

(4)電氣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蒸汽動力和電力產生過程的不同點與相同點有哪些?

(1)不同點

①蒸汽動力主要由機修工瓦特改良產生,主要是生產實踐的總結,是技工的創造;而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是建立在電磁學理論基礎上的,即電力是科學理論發展的產物,科學與技術真正結合起來。

②蒸汽動力主要在英國完成,而電力是由多國的科學家共同創制出來的。

(2)相同點

①都源于社會生產需要,也就是說兩種動力的產生都是時代呼喚的結果。

②都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反復實踐,通過科學實驗得以產生,投入生產生活領域。

333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IIS7站长之家-站长工具-爱网站请使用IIS7站长综合查询工具,中国站长【WWW.IIS7.COM】 | 英思科GTD-3000EX(美国英思科气体检测仪MX4MX6)百科-北京嘉华众信科技有限公司 | 钢托盘,铁托盘,钢制托盘,镀锌托盘,饲料托盘,钢托盘制造商-南京飞天金属13260753852 | 锂电池生产厂家-电动自行车航模无人机锂电池定制-世豹新能源 | 深圳美安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喷码机,定制喷码机,二维码喷码机,深圳喷码机,纸箱喷码机,东莞喷码机 UV喷码机,日期喷码机,鸡蛋喷码机,管芯喷码机,管内壁喷码机,喷码机厂家 | 【黄页88网】-B2B电子商务平台,b2b平台免费发布信息网 | 仿古建筑设计-仿古建筑施工-仿古建筑公司-汉匠古建筑设计院 | 耐腐蚀泵,耐腐蚀真空泵,玻璃钢真空泵-淄博华舜耐腐蚀真空泵有限公司 | 写方案网_方案策划方案模板下载| 洗石机-移动滚筒式,振动,螺旋,洗矿机-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河南卓美创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卓美防雷公司-防雷接地-防雷工程-重庆避雷针-避雷器-防雷检测-避雷带-避雷针-避雷塔、机房防雷、古建筑防雷等-山西防雷公司 | KBX-220倾斜开关|KBW-220P/L跑偏开关|拉绳开关|DHJY-I隔爆打滑开关|溜槽堵塞开关|欠速开关|声光报警器-山东卓信有限公司 | 权威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废铜|废钢价格|再生资源回收行情报价中心-中废网 | 扒渣机,铁水扒渣机,钢水扒渣机,铁水捞渣机,钢水捞渣机-烟台盛利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丹尼克尔拧紧枪_自动送钉机_智能电批_柔性振动盘_螺丝供料器品牌 | 压缩空气检测_气体_水质找上海京工-服务专业、价格合理 | 立式壁挂广告机厂家-红外电容触摸一体机价格-华邦瀛 | 济南电缆桥架|山东桥架-济南航丰实业有限公司 | 圆窗水平仪|伊莉莎冈特elesa+ganter|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定制工厂订制厂家-凯夫拉凯芙拉碳纤维手机壳套-碳纤维雪茄盒外壳套-深圳市润大世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pbootcms网站模板|织梦模板|网站源码|jquery建站特效-html5模板网 | 不锈钢电动球阀_气动高压闸阀_旋塞疏水调节阀_全立阀门-来自温州工业阀门巨头企业 | 汽车水泵_汽车水泵厂家-瑞安市骏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展厅设计公司,展厅公司,展厅设计,展厅施工,展厅装修,企业展厅,展馆设计公司-深圳广州展厅设计公司 | PE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_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槽定制厂家-岩康塑业 | 冷水机-冰水机-冷冻机-冷风机-本森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 高温高压釜(氢化反应釜)百科| 煤棒机_增碳剂颗粒机_活性炭颗粒机_木炭粉成型机-巩义市老城振华机械厂 | 不锈钢电动球阀_气动高压闸阀_旋塞疏水调节阀_全立阀门-来自温州工业阀门巨头企业 | 圆形振动筛_圆筛_旋振筛_三次元振动筛-河南新乡德诚生产厂家 | 农产品溯源系统_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_溯源系统 | 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处理工程-深圳丰绿环保废气处理公司 | [官网]叛逆孩子管教_戒网瘾学校_全封闭问题青少年素质教育_新起点青少年特训学校 | 门禁卡_智能IC卡_滴胶卡制作_硅胶腕带-卡立方rfid定制厂家 | 上海赞永| 广州展览制作|展台制作工厂|展览设计制作|展览展示制作|搭建制作公司 | 电销卡 防封电销卡 不封号电销卡 电话销售卡 白名单电销卡 电销系统 外呼系统 | 今日热点_实时热点_奇闻异事_趣闻趣事_灵异事件 - 奇闻事件 | pH污水传感器电极,溶解氧电极传感器-上海科蓝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风向风速仪,风速告警仪,数字温湿仪,综合气象仪(气象五要素)-上海风云气象仪器有限公司 | 爱佩恒温恒湿测试箱|高低温实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您身边的模拟环境试验设备技术专家-合作热线:400-6727-800-广东爱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