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公開課教案

時間: 曉晴2 物理教案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因此,合理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注重教學情境的科學性,是重要要求之一,對于促進高中物理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有著極大影響。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公開課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公開課教案

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公開課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對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重要基礎之一;能量轉化和守恒思想貫穿整個高中教材,是認識自然、掌握自然規律的重要“工具”。機械能守恒是高中學生對能量轉化和守恒的啟蒙,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必須牢固掌握的一個重要規律。

(二)教材處理

人教版必修教材,僅以自由落體為例很快得出機械能守恒定律,對學生掌握知識(深刻理解機械能守恒的實質和機械能變化的原因)和訓練思維、發展能力不利,這里作了改進,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實例探究,再結合一般過程作理論推證,然后總結出定律,闡釋機械能守恒的實質,最后是定性應用。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認識規律,并且在探究、推理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探索發現能力,領悟物理學研究方法和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重點和難點

根據知能、方法、情感三要素確定。

1、重點: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過程、定律的內容和定律條件的實質性理解;發現物理規律的一種常用方法(特例探究+演繹推理法)和抽象思維(邏輯推理、分析歸納)、形象思維(過程描述和想象)、直覺思維能力的訓練。

2、難點:根據定律的推理分析過程歸納總結出機械能守恒定律、定律條件的實質性理解和發現定律科學方法的領悟以及機械能守恒定律空間對稱美的認識,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熱愛物理學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一)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1、高中新課程總目標(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體性、發展性、和諧性)和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教材特點(思想性、探究性、邏輯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會一體);

3、所教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結構、思維結構和認知結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機械能和機械能總量的概念(動能、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它們的總和即為機械能總量);

(2)掌握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涵(由對象、條件、結論組成)和外延(宏觀、低速,慣性參考系成立);

(3)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條件的實質(能量只在機械動能和勢能之間轉化);

(4)初步會用定律分析實際過程機械能是否守恒(_和能量轉化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得來過程:提出問題→實例探究→發現結論→理論推證→總結規律→初步應用,領悟發現物理規律的一種科學方法——實例探究+演繹推理法,提高探索發現能力;

(2)理解構建機械能守恒定律結構的方法及其意圖(機械能守恒定律來龍去脈結構化,使學生形成知識組塊,提高直覺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初步樹立變中有恒、能量守恒、物質不滅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初識尋找守恒量的意義;

(3)初識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空間對稱美。

三、教學方法

(一)教學手段的選用

投影儀和電腦。其作用有:將物理情境、規律的推理過程、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知識方法結構,利用多個實驗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領悟機械能守恒問題中的研究對象的選取。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1、指導思想:(1)有利于學生參與對概念、規律等內容的探究認識過程(主體性、探究性);(2)順應學生認知、能力、心理和情感發展規律(發展性、和諧性);(3)遵循發現物理規律的一般程序、思維方法和實驗依據(方法性和規律性)。

2、教學方法:教師指導與學生探究相結合的發現法。

四、學法指導

(一)基礎

學生通過初中機械能定性知識的學習、高中絕大部分力學知識和本章功、功率和動能定理的定量學習、理解和掌握,學生在物理知識結構、思維的深度(獨立性、獨特性、發散性與批判性)和認知方法策略等方面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學生對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物理規律由來的思維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力、應用力,物理學科學美(簡單、對稱、和諧和多樣統一)的鑒賞力均需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二)宗旨

針對定律由來的實例探究和實例分析推理過程,創設激活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物理情境,遵循科學家發現物理規律的思維模式和方法,進行探究發現式學習,進一步發展思維深度,逐步掌握發現物理規律的探究步驟和方法,增強創新意識和探索發現能力。

(三)措施

引導學生通過參與、體驗、探究、敘述,實現“三個發現”,感悟“兩個模式”,強化物理觀念的形成。

1、三個發現,培養探究發現能力:

(1)發現功能關系W其它力=E2-E1;

(2)發現機械能守恒定律:實質是W其它力=E2-E1的一種特殊情況;

(3)發現快速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_和能轉化法)。

2、兩個模式,強化物理觀念的形成:

(1)思維模式:從生活情景到物理模型建構的思維過程(重過程):

(2)體驗模式:強化物理觀念的形成(重聯系)。

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于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于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于與人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鐘,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筑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接的小球。2、課件:flash課件——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3、錄像:三環過山車運動過程。

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表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征;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并與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為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體現“建模”、“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為主,涉及的問題聯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2、流程圖說明

情境I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表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公開課教案3

力的合成

一.教材簡析

本節課力的合成,是在學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質和常見幾種力的基礎上,通過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個力的合成方法,是對前幾節內容的深化。

本節重點介紹力的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但實際這是所有矢量運算的共同工具,為學習其他矢量的運算奠定了基礎。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對今后牛頓運動定律、平衡問題、動量與能量問題的理解和應用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因此,這節課承前啟后,在整個高中物理學習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定位

為了讓學生充分進行實驗探究,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本節內容分兩課時來完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為本節內容的第一課時。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等效的角度進行力的替代.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學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培養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實驗態度.

根據以上分析確定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一、重點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們的關系.

實驗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則.

二、難點

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和運用。

三、重、難點突破方法——教法簡介

本堂課的重、難點為實驗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為了實現重難點的突破,讓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定則,就要讓學生親自體驗規律獲得的過程。

因此,本堂課在學法上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實驗歸納法——通過重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探究、歸納總結。體現學生主體性。

實驗歸納法的步驟如下。這樣設計讓學生不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本堂課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重要手段。

本堂課在教法上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啟發學生,激發學生思維。體現教師主導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采用六環節教學法,教學過程共有六個步驟。

教學過程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安排兩個同學共提一桶水,再請全班力氣的同學來提這一桶水,游戲雖簡單,但能迅速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然后用圖片引導學生通過作用效果相同得出合力與分力的概念。由此引出——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展示合力與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強調等效替代法。舉例說明等效替代法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方法。

那么如何來求合力呢?先簡單回顧初中所學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方法:直接加減即可。再通過設置三個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猜想合力與分力究竟是什么關系呢?學生猜想五花八門,產生思維沖突,怎么辦呢?學生自然會想到通過實驗來尋求問題答案。由此引出——

第三環節、合作探究:

首先,教師展示實驗儀器,讓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如何進行實驗呢?學生面對器材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再次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維,讓學生面對儀器分組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問題1要用動畫輔助說明。在問題2中,教師要強調結點的問題,用動畫說明。問題3中,直觀簡潔的描述力必須用力的圖示,用圖片說明。問題4讓學生注意測力計的使用,減小實驗誤差。通過對這四個問題的討論,再結合多媒體動畫的展示,使學生對探究的步驟清晰明了。

然后,學生分組實驗,合作探究,記錄合力與兩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圖示。實驗完成后請學生展示實驗結果,應該立即可得出結論一:比較分力與合力的大小,可得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利用代數方法相加減.

那合力與分力到底滿足什么關系呢?

此時要引導學生思考:既然從數字上找不到關系,哪可不可以從幾何上找找關系呢?學生會立即猜想出O、A、C、B像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OB可能是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哪么猜想是否正確呢?親自實踐才有發言權,學生動手作圖:以OA、OC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OACB,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與OB是否重合。

學生作圖后發現對角線與合力很接近。教師說明實驗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科學家經過很多次的、精細的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說明對角線就表示F1和F2的合力.由此得到結論二:力的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進入

第四環節:歸納總結

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公開課教案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體會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思想。

⑵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

⑶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回顧歷史探究過程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過程。

⑵理解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歷史探究過程,使學生體會規律的形成都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低級到高級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

⑵通過理想斜面的教學,體會理想實驗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加深對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的理解。

【難點】轉變經驗概念,明確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任何物體都具有,牛頓定律是慣性現象的規律總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游戲,引入課題

撕紙游戲

猜一猜:

1.一張紙已剪成兩截,但未完全剪斷,如果迅速用力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2.現在把紙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斷,如果迅速用力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大家不要動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間的紙下面夾一個夾子,然后迅速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是這樣一個結果呢?怎樣解釋我們的游戲呢?其實,在我們的游戲中還涉及到一個古老的話題──力和運動:用力撕紙,紙條斷開運動起來。運動和力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體驗古人的探究過程,學習古人的探究方法,進一步理解論述運動和力關系的牛頓第一定律。

(二)回顧歷史,探究定律

1.情景設問,經驗猜想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運動和力如影隨形,總是和人們的生活、生產密切相關。比如:馬拉車則車前進,不再拉,前進的車會停下來;人象推車則車前進,不再推,前進的車會停下來;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滾動,不再踢,滾動的球會慢慢停下來。

思考:運動和力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最早提出這個問題并給出經驗猜想的是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

他根據生活生產經驗猜想: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在一個地方。運動需要力維持。

他的觀點來自實際經驗,還能用實際經驗驗證,所以被人們廣泛接受,并維持了近兩千年。

設問:我們現在知道,他的觀點是錯誤的。那么他有貢獻嗎?

亞里士多德的貢獻: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首先質疑并深入研究的是十六世紀的伽利略。他觀察了球的滾動。

2.質疑假設,科學猜想

當球沿斜面向下滾動時,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滾動時,速度減小。他由此猜想:當球沿水平面滾動時,它的速度應該不增不減。實際觀察的結果是:沿水平面滾動的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

①現象:沿水平面滾動的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球停下來是因為沒有力的作用。伽利略恰恰從這一現象出發,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提出質疑。

②質疑:滾動的球之所以停下來,真的是因為沒有力的作用嗎?

設問:球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伽利略之前,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摩擦力這種無形的力,伽利略是第一個意識到摩擦力的人。

他改變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發現:水平面越光滑,球滾得越遠。于是,他推斷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結果。

結論:滾動的球停下來,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結果。

③假設:若沒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滾動的球將怎樣運動呢?

④猜想:若沒有摩擦阻力,球將永遠滾動下去。

過渡:伽利略設計了一個雙斜面實驗。

3.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1)雙斜面實驗

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傾角可變。實驗中我們設定小球始終從左斜面定位卡處由靜止釋放。

①固定右斜面,改變小球所受的摩擦,觀察小球上升的高度怎樣變化。重復一次。

思考:

1.小球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與小球上升的高度之間有什么關系?

2.摩擦阻力的大小與釋放點到上升的點的高度差是什么關系?

3.如果沒有摩擦,小球會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②減小右斜面傾角,觀察小球沿斜面運動的最遠距離怎樣變化。重復一次。

思考:

1.減小右斜面傾角,小球沿斜面運動的最遠距離如何變化?

2.如果沒有摩擦,減小右斜面傾角,沿斜面滾動的最遠距離怎樣變化?小球將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③將右斜面放平,釋放小球,觀察小球的運動。

思考:

1.如果水平木板足夠長,小球會停下來嗎?

2.如果沒有摩擦,水平木板足夠長,小球將滾到哪里去呢?

過渡:現在通過動畫來模擬沒有摩擦阻力時小球的運動。我們為動畫配了一段話劇。

(2)動畫模擬

(老師扮演伽利略,學生扮演小球。)

伽利略:小球先生(小姐),如果沒有摩擦,你會爬上什么高度呢?

小球:我會搭乘夢想的階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爬上原來的高度。

伽利略;如果我減小右斜面的傾角,你還會爬到原來的高度嗎?

小球:夢想有多高,我就可以爬多高,只是我要走的路程更長了。

伽利略:如果我繼續減小右斜面的傾角呢?

小球:我心依舊,只是又多了一段山水之程。

伽利略:如果我把右斜面放平,你還會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前行嗎?

小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既然選擇了高度,留給世界的便只能是背影。

播放周杰倫的《蝸牛》節選: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點乘著葉片往前飛/小小的天留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

希望同學們像小球一樣懷著夢想,沿著人生的軌道一步一步往前行!總有一天,你有屬于你的天!

過渡:伽利略的雙斜面實驗是一個理想實驗。

(3)理想實驗的魅力:

實驗(事實)+邏輯推理

通過可靠的實驗事實,加上合理的邏輯推理,得出規律的一種方法。

理想實驗的魅力:實驗不能實現的地方,思維向前一步。

這種方法非常了不起!愛因斯坦是這樣評價的: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的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這個評價實事求是,從亞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經歷了2000多年,物理學徘徊不前;從伽利略到愛因斯坦,只經歷300多年,物理學的大廈初步建立,大師輩出。這都得益于伽利略首創的實驗研究方法。

過渡:通過雙斜面理想實驗,伽利略得出了結論。

(3)伽利略:若沒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滾動的球將永遠滾動下去。運動不需要力維持。

回顧、思考:

①靜止的車、足球為什么運動起來?

②運動的車、足球為什么會停下來?

③力和運動之間有什么關系?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設問:運動狀態是用什么物理量描述?

車由靜止變為運動,受到了推、拉力;由運動變為靜止,受到了摩擦阻力。足球由靜止變為運動,受到了腳的力;由運動變為靜止,受到了草地的摩擦阻力。

過渡:與伽利略同時代的法國科學家笛卡爾對他的觀點進行了補充。

4.補充完善,形成定律

(1)笛卡爾的補充:除非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將永遠保持其靜止或運動狀態,永遠不會使自己沿曲線運動,而只保持在直線上運動。這應成為一個原理,它是人類整個自然觀的基礎。

笛卡爾補充了物體不受力時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過渡:1642年,伽利略逝世,1643年牛頓在英國誕生。牛頓是人類歷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主要貢獻有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經典力學,設計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等等。

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三條運動定律。牛頓把伽利略、笛卡爾的正確結論總結成為牛頓第一定律,它是牛頓物理學的基石。

(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過渡:現在我們來理解定律。

(三)理解定律,了解慣性

思考:牛頓第一定律中論述的運動和力的關系是怎樣的?

1.運動和力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物體不受力,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運動狀態變化,物體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思考:物體不受力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這能不能通過實驗驗證呢?

不能。由于不受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許多阻力很小的現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2.阻力很小的現象:冰壺

從視頻可以看出,冰壺在一段時間內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幾乎不變,直到碰上另一個冰壺。

思考:定律中還論述了什么呢?

3.慣性:

①概念: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設問: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做變速運動的物體有慣性嗎?

當物體做變速運動時,由于慣性,物體會抵抗速度的改變,從而使速度的改變需要一段時間。比如汽車緊急剎車時不會立即停下來,而是繼續向前滑行一段距離。

②一切物體有慣性,有抵抗運動狀態變化的“本領”。

物體慣性大,“本領”大,運動狀態難改變;物體慣性小,“本領”小,運動狀態易改變。

思考并猜想:物體的慣性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

游戲:用嘴吹書

提起書,用力氣吹垂下的封面;用手提起封面,用力氣吹垂下的書。

思考: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這個現象能說明慣性和質量的關系嗎?

③慣性與質量: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質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單位符號為kg。

在初中質量定義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現在進一步從慣性的角度認識了質量;以后還要從物體間的引力認識質量。

過渡:現在,就可以解釋撕紙游戲了。

(四)再設情景,規律應用

1.思考:怎樣解釋撕紙游戲?

有夾子,增大了中部的質量,增大了慣性。當迅速撕開兩邊時,中部仍保持靜止狀態,所以撕成三截。無夾子,中間紙條慣性很小,靜止狀態易改變。由于撕開紙條的力左右有差異,所以撕成兩截。

過渡:了解了慣性的知識,我們還能用它判斷是非。

2.美國空軍UFO檔案記載,1952.12.6黎明前,一架B29轟炸機在墨西哥灣上空訓練時,一個很大的不明飛行物以4000km~15000km的時速靠近、經過、遠離它。在目擊描述中,不明飛行物能迅速增減速度,甚至還能驟然停止。

思考:1.如果沒有特別的裝置,UFO驟然停止時,外星人飛行員的命運是怎樣的?

2.人們想象外星人持有慣性消除器,用來消除自身的慣性,以便應對速度的迅速變化,你怎么看?

我們利用慣性的知識發現了UFO檔案記載中的疑點。希望大家在遇到問題時利用所學知識,冷靜分析。

(五)課堂總結,課外探究

1.了解了運動和力關系的探究過程。

在探究過程中,亞里士多德是開拓者。伽利略首創了理想實驗方法;笛卡爾補充了伽利略的觀點;牛頓提出了慣性、力、慣性參考系的概念。

2.體會了理想實驗的魅力:實驗(事實)+邏輯推理

3.深入理解了牛頓第一定律,知道了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4.后來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又進一步發展了牛頓第一定律。沒有哪一個定律是終極真理,物理學的大廈永不封頂,還等待你們為它添磚加瓦!

課外探究:有人說劉謙的螺絲魔術_了牛頓第一定律:不給螺帽力的作用,螺帽也能運動起來。你怎么看?請在百度中搜索“劉謙螺絲魔術揭秘”,弄清劉謙螺絲魔術的原理。

效果分析:

因為本節內容在初中已有接觸,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想能不能讓學生通過對本課的預習和課外查閱資料,由學生參與互動,最后老師以總結者的身份來點評和補充效果好。

特別是實驗、視頻、小品的使用,激發了學生興趣,促進了教學。

關于力和運動關系的發展過程是很好的物理學史的教材,如何讓學生在一堂課中體驗這種物理規律形成過程是我們所要思考的。

30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厂家-山东瑞华环保设备 | 化妆品加工厂-化妆品加工-化妆品代加工-面膜加工-广东欧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现代农业物联网-托普云农物联网官方网站 | 户外-组合-幼儿园-不锈钢-儿童-滑滑梯-床-玩具-淘气堡-厂家-价格 | 石磨面粉机|石磨面粉机械|石磨面粉机组|石磨面粉成套设备-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冷藏车-东风吸污车-纯电动环卫车-污水净化车-应急特勤保障车-程力专汽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二十一分公司 | 东莞动力锂电池保护板_BMS智能软件保护板_锂电池主动均衡保护板-东莞市倡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软文世界-软文推广-软文营销-新闻稿发布-一站式软文自助发稿平台 | 车间除尘设备,VOCs废气处理,工业涂装流水线,伸缩式喷漆房,自动喷砂房,沸石转轮浓缩吸附,机器人喷粉线-山东创杰智慧 | 洛阳防爆合格证办理-洛阳防爆认证机构-洛阳申请国家防爆合格证-洛阳本安防爆认证代办-洛阳沪南抚防爆电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LED太阳能中国结|发光红灯笼|灯杆造型灯|节日灯|太阳能灯笼|LED路灯杆装饰造型灯-北京中海轩光电 | 太原装修公司_山西整装家装设计_太原室内装潢软装_肖邦家居 | ZHZ8耐压测试仪-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 YT保温材料_YT无机保温砂浆_外墙保温材料_南阳银通节能建材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新型锤式破碎机_新型圆锥式_新型颚式破碎机_反击式打沙机_锤式制砂机_青州建源机械 | 懂研帝_专业SCI论文润色机构_SCI投稿发表服务公司 | 定量包装秤,吨袋包装称,伸缩溜管,全自动包装秤,码垛机器人,无锡市邦尧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合肥风管加工厂-安徽螺旋/不锈钢风管-通风管道加工厂家-安徽风之范 | 美国HASKEL增压泵-伊莱科elettrotec流量开关-上海方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钢结构-钢结构厂房-钢结构工程[江苏海逵钢构厂] | 除尘器布袋骨架,除尘器滤袋,除尘器骨架,电磁脉冲阀膜片,卸灰阀,螺旋输送机-泊头市天润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衡阳耐适防护科技有限公司——威仕盾焊接防护用品官网/焊工手套/焊接防护服/皮革防护手套 | 薄壁轴承-等截面薄壁轴承生产厂家-洛阳薄壁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 旋转/数显粘度计-运动粘度测定仪-上海平轩科学仪器 | 识禅_对禅的了解,从这里开始 | 电缆故障测试仪_电缆故障定位仪_探测仪_检测仪器_陕西意联电气厂家 | 成都珞石机械 - 模温机、油温机、油加热器生产厂家 | 儋州在线-儋州招聘找工作、找房子、找对象,儋州综合生活信息门户! | 聚氨酯保温钢管_聚氨酯直埋保温管道_聚氨酯发泡保温管厂家-沧州万荣防腐保温管道有限公司 | 微型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拉力机-拉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电子拉力机-拉伸试验机-剥离强度试验机-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塑钢件_塑钢门窗配件_塑钢配件厂家-文安县启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南财多媒体有限公司介绍 | 电池挤压试验机-自行车喷淋-车辆碾压试验装置-深圳德迈盛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 茶叶百科网-茶叶知识与茶文化探讨分享平台 | 昊宇水工|河北昊宇水工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布袋除尘器|除尘器设备|除尘布袋|除尘设备_诺和环保设备 | 黑田精工电磁阀-CAMMOZI气缸-ROSS电磁-上海茂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亚克隆,RNAi干扰检测,miRNA定量检测-上海基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合肥网络推广_合肥SEO网站优化-安徽沃龙First | 代写标书-专业代做标书-商业计划书代写「深圳卓越创兴公司」 | 河南砖机首页-全自动液压免烧砖机,小型砌块水泥砖机厂家[十年老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