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語文教案 >

2021高二語文課文教案勸學設計

時間: 曉晴2 語文教案

《勸學》大量運用比喻來說明道理,層層推進,文章語言具體形象、精練有味。隨著用比的連續和手法的變換,形成整齊而又富于變化的句式,產生鏗鏘起伏的節奏,表現出荀子諄諄勸學的激情。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高二語文課文教案勸學設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1高二語文課文教案勸學設計

2021高二語文課文教案勸學設計1

一、導入新課

古樂府詩《長歌行》有云: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呢?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 , 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學者,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三.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勸有勸勉、鼓勵之意。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疏通文意、整理文章重點文言知識點:

1. 認真看課文,注意字音、句讀及語調。

槁 gǎo暴pù 礪lì 參省cān _ǐng 知zhì明 須臾yú

跂qì 輿yú 生_ìng 蛟jiāo 跬kuǐ 騏qí驥jì 駑nú

鍥qiè 鏤lòu 螯áo 鱔shàn

2. 梳理文言知識點:

①通假字: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有”通“又”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

②古今異義

假輿馬者

古義:借助,利用 今義:不真實

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蟹腳 今義:兩個膝蓋著地的一種姿勢

金就礪則利

古義: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的簡稱

用心一也

古義:因為心思 今義:專心、認真

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 今義: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③重點實詞:勸、學、青、中、極、致、假、絕、興、功、強、用

④重點虛詞:于、者、而(課堂上只講解“而”,其他兩個字要求學生課下歸納)

而:連詞,表轉折,可翻譯成“卻”“但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連詞,表遞進,可翻譯成“而且”“并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連詞,表因果,可翻譯成“因而”: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連詞,表修飾,可翻譯成“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連詞,表假設,可翻譯成“如果”“假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連詞,表并列,可翻譯成“和”“與”:蟹六跪而二螯

⑤詞類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名詞作狀語: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名詞用作動詞: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⑥文言句式:

判斷句:青,取之于藍

固定格式: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海”中“無以”同此)冰,水為之

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翻譯重點句子: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進行檢查反省,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行為也不會有過錯了。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卻可以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積累善行,養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二、課文賞析

一.整體感知全文

1.讀課文,根據標題,找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2.中心論點明確了以后,第二三四段與第一段是什么關系?它們分別在談什么?

明確:二三四段是對第一段的分說,即是全文的分論點:

第二段: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三段: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學習要采取正確的態度和方法。

3.分析第二段:

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明確:第一層“青出于藍”、 “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

第二層“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

第三層“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

——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

幾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4.分析第三段:

提問: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第三段作者又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設喻說理

請指出來,并說說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

第三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

5.分析第四段:

提問:第四段作者又運用了幾個比喻?請指出來,并說說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本段還運用了什么手法?

第四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比,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中為什么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這就強調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三、歸納文章的論證層次:

明確: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四、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

①大量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是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②論證方法靈活,是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③語言特點:運用了排比和對偶,文章句式整齊又節奏和諧。排比還增強語勢、增強說服力。

五.小結全文:

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旁征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于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時,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2021高二語文課文教案勸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

2. 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 掌握本文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鍥而不舍”是同學們早已熟悉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呢?和學習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勸學》一文,領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勸學”的。

1.介紹《荀子》

學生看課本注①,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2.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二、課文誦讀

1.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

給下列加下劃線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2)吾嘗跂而望矣( )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4)其曲中規( )

(5)雖有槁暴( )( )

(6)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7)君子生非異也( )

明確:(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_ìng通“性”

4.指名2~3名學生朗讀課文(分節讀)

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后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5.分組齊讀課文(通過讀、聽,強化記憶)

三、課文分析

1.討論、分析全文的思路結構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點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2)結合完成“思考和練習一”,引導學生理清全文思路結構

組內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2021高二語文課文教案勸學設計3

【教學標高】

1、從字詞的角度說,要掌握12個生字的讀音,掌握文中實詞(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的詞義,積累4個文言常用實詞(于、者、而、故)的用法,掌握6個古漢語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2、從句式的角度說,要了解一些文言文特殊句法,如省略句、倒裝句等。

3、從內容上來說,要能概括每一段所論述的中心。

4、從分析能力的培養上來說,要能夠從文章的句式中分析它是怎樣來論述自己的觀點的。

5、從手法的賞析上來說,要能發現本文語言表達的特點。如:設喻的妙用、對舉的妙用、對比的運用等。

6、從感受與體驗來說,要能結合文章談一談自己的收獲與感受,要能把感悟潛移默化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

【教學設想】

1、要加強朗讀與背誦的訓練力度,讓課堂讀起來。

2、譯讀課文中,盡量調動學生自己的潛能,進行自講活動,老師糾錯評點。

3、把分析與概括相結合,先概括各段的論述要點,這是由語言到思想,然后開始分析,讓學生說作者的這個思想是怎樣表現出來的,這是由思想到語言。

4、對于手法的賞析,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5、對與感受與體驗,這是聯系生活,加強體驗活動,把課文中所獲的東西化進于自己的生活。

基于以上的想法,教學活動的思路這樣安排:鋪墊──朗讀──譯讀──內容──發現──感悟。

【實施過程】

一、鋪墊

1、由初中課文《孫權勸學》引入。今天同樣來學一篇荀子的《勸學》。

2、荀子乃何許人也?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二、朗讀

1、自讀,把不認識的字圈上,并查字典,或結合課_釋解決。

2、齊讀,后老師正音。(通過課件把要掌握的讀音打出來,或板書于黑板讓學生來注音。)

3、自由走讀朗讀,把課文讀得流暢。每人至少要讀三遍。

4、老師通過齊讀來檢查流暢的程度。

三、譯讀

1、自讀自譯。自己對照注釋,自己一句一句講其大意。

2、同桌對譯。一個讀原文,一個說譯文,兩個人相互補充。

3、點一生譯。老師針對其譯的情況進行糾錯或補充。(老師在學生翻譯的過程中,要把教學標高的第一條中關于文言實詞與虛詞的內容滲透進去。)

4、附全文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顏色)比藍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用火烤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畫的圓圈)。即使又曬干了,(也)不再挺直,(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變成)這樣。所以木材經墨線劃過(斧鋸加工)就直了,金屬刀劍拿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能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錯了。

我曾整天空想,(結果)不如片刻學習所得(的收獲大);我曾踮起腳跟遠望,(結果)不如登上高處能夠見得廣。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但是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強,但是聽的人(卻)聽得(特別)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但是(能)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會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什么)差別,(但是)他們善于借助外物(進行學習)啊。

積土成為山,風雨(就會)從那里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會)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養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借以遠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借以成為江海的(辦法)。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雕刻不停(的話),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螃蟹(有)六只腳,兩只蟹鉗,(可是)沒有蛇和鱔魚洞(就)沒有(地方)可以寄托(身體),(這是)用心浮躁(不專一的緣故)。

四、內容

1、你認為本文是圍繞哪一句話說的?

學不可以已也──中心論點,其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說學習的意義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說對待學習應該采取的正確態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2、本文的第二、三、四段各自論述了一個什么問題?

學生表達后形成如下板書:

二段論述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三段論述學習的作用──彌補自己的不足

四段論述學習的方法態度──逐步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

2021高二語文課文教案勸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二、難點、重點分析

(二)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系?

分析: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生的意思。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 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____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楔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設喻有什么特點?

分析: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___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喻,如____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 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 和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 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 ,指出它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____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l.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 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是一個合成雙音詞。可以在古漢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調音節。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____以為輪,其曲中規。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___和為是兩個動詞,___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作揉,解釋使彎曲。為,做成。以在兩個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___,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江河古人專指長江、黃河,現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爪牙在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強讀___,堅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七)誦讀第l段。

1.誦讀的準備。

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學不可以已 ___使之然也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讓學生解釋下列詞語:

已在現代語中有沒有相同用法?請舉例。(奔騰不已,不能自已)

以為跟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中的以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為是自己認為之意;此句中的以為是以之為(用它做成)的省文。)

雖這個雖跟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個雖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不同)②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相同)

木受繩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來。(受繩而后鋸之就礪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

2.學生練習背誦。

先自讀兩遍,再由教師領讀一遍(師生都不看書),然后檢查試背,發現難點,指出關鍵在于要理清文理。

3.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觀點

提問: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起句和結句)

追問:開頭說:學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喻,這些設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不

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個觀點的。)

再追問:既然如此,起句和結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系呢?(后者用來證明前者因為博學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不可以已。)

補充問: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涵

提問:這段話中的設喻可分幾組?(分三組:①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繩___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繩則利。)

追問:這三組設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簡單的重復?(不是,因為三者的角度不同)。

再追問:它們的角度不同表現在什么地方?①是將前后不同的狀態和性質加以對照,說明后者高于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學習之前,智力發達程度也高于學習之前。②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既經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性質上去,用___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這一重大作用。③受繩則直就礪則利所強調的是改造的結果,照應下文知明而行無過;被省略的鋸磨二字,都表示持續的動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見這一組設喻是前兩組設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觀點。

最后板書此段文理示意圖,幫助學生記誦。

4.熟練地誦讀這一段。

學生參照上面的示意圖齊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后由教師檢查。

誦讀第2段。

(八)誦讀第2段。

1.誦讀的準備。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要求注意某一節拍之中有些字之間有極短暫的停頓(用·表示)。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知須臾·之所學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后解釋詞語:

終日而思和___而望屬于對舉,結構相同,而表示修飾關系。用現代語表述,依次為整天地想和躍起腳跟向遠處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彰就是明的意思。從彡,從章,章亦聲,光彩奪目之意。

利足現在也有這種構詞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致或以為同至,非是。致與絕對應,都表示動作結果,課本注為達到是正確的。

能水今南方亦有會水一詞,指游泳而言。

2.學生練習背誦。方式同前。

3.文理分析。

教師提問:本段有哪些設喻,先一一列舉出來。

(①___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②登高而招則見者遠;③順風而呼則聞者彰;④假輿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絕江河。)

追問:這些設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來說明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強調學習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語,作解釋,說明登高的效果。③與登高一喻對舉,說明順風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與此相同。)

再追問:結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語句說的?(登高而招順風而呼舟揖輿馬)它們是不是簡單的重復?所假之物的性質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風,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輿馬舟揖,是人的發明創造之物,二者有層次高低之分。)

小結:①喻屬起句;②③④⑤喻屬結句。

主導問:起句和結句是怎樣的關系?(學是前提條件,善假于物是結果能利用自然可謂善,能創造可用之物,則是善之善者。)

請歸納本段大意:能學習才能善假于物(板書)。

4.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方式同前。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行文方式:登高順風中已含有假物之意,但未明白點出假字;至輿馬舟揖二喻,才明白點出;最后再說善假于物,給人的印象就深了。了解這種行文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記誦。

(九)誦讀第3段。

1.誦讀的準備。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

蚓無·爪牙之利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后解釋下列詞語:

興焉生焉備焉的焉或注為于是,亦通。虛詞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無害。

無以可與河曲智里無以應作比較。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2.劃分層次,然后練習背誦。

第一層(首句、以句號為標志、下同)說明積善而后圣心備的道理。

第二層(第24句)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積累的必要性。

第三層(最后兩句)從正反兩面說明用心專一才能積累的道理。

提示學生:此段較長,可按上述層次,一層一層地練習背誦,最后連貫地背誦全段。

3.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主旨是:學習知識必須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斷地積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用心專一。

(十)總結全文。

1.思想內容。

總結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論點(分論點);再分析這些論點跟學不可以已這句話 (中心論點)的關系,指出分論點就是中心論點的論據,最后列表說明。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無過意義(分論點之一)

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義(分論點之二)

學而不已,方能積累,即鍥而不舍態度(分論點之三)

教師點撥:作者在中所論述的觀點,跟他的性惡說是分不開的。因為性惡,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為善,雖有槁暴,不復挺者,___使之然也,就說明了這一點改造的方法就是進行教育,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為善。這種教育改造,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又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2.設喻的運用。

教師說明:嚴格地說,通常所謂比喻論證是不確切的,比喻是一種修辭技巧,常用來說明事物的狀態、大小、色澤等等;設喻則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論證,應稱為設喻論證。

學生討論:(1)從看,運用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2)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小結要點:

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附帶說說,寓言也是設喻的一種,上學期已學過,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同樣也有深入淺出的效果。)

的設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有時從一個方面用同類事物并列設喻以加強效果,如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有時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用一連串的設喻,而內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絕江河。

3.對舉的運用。

說明:對舉是一種行文方式,就是將有關的兩個事物(包括同類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時舉出,其句子構造也相同或大體相同。

讓學生舉例(同類事物對舉,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相反事物對舉,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蚓無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討論對舉的作用。教師要說明一下:上述對舉句組又都是設喻,那是就其目的(說明事理)來說的,而討論對舉的作用則應從行文方式看,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處。(讀起來節奏整齊劃一,鏗鏘有力;以同類事物對舉可以豐富內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對舉,可以使讀者對問題獲得一面的認識。)

2021高二語文課文教案勸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教學重點】

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教學難點】

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是否總有些困惑?有人說,我整天冥思苦想,埋頭看書,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說,我上課真的是認真聽講了,也覺得聽懂了,但是一做題就不會了;有人說,我認真努力地學習了,付出了,可考試總是成績平平。我們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臥薪嘗膽,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對現實中的自己又總是有些無奈。今天,讓我們走進荀子,走進他的《勸學》,希望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幫助我們走出困惑,給我們指明一條前行的路。

二、解題

勸,勸勉,鼓勵。學,學習。

三、分析課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們已經粗略地翻譯完了這篇課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生答:學不可以已,學習是不能夠停止的。)

2.從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看,這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讓我們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學究,穿著灰色長袍,正襟危坐,拖著長腔,講著一堆枯燥、乏味、單調的大道理時的情形。這篇文章是這樣嗎?

(二)讓我們分析第二段(學生齊讀,老師糾正讀音)。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幾個比喻句?(學生回答:五個)請讀出并翻譯前兩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卻比蓼藍的顏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結成的,卻比水溫度低得多)經過提取的過程,靛青不再是蓼藍的顏色,經過凝結的過程,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說明經過某種人為或自然的變化過程,事物可以改變原有的性質。第一句已發展成固定的成語。(學生回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里是說明事物可以有所提高。我們還記得孟子用了“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比喻說明什么嗎?(答: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之政”并無本質區別。)那么就此看來,這兩個比喻是為了說明什么呢?(答:因為荀子提出的“性惡論”,說明人經過一定的學習,本性就會發生變化,知識就會豐富,能力就會提高。)

2.那么通過學習改變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復到過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個比喻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個比喻是什么?(答: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又槁暴,不復挺者,輮使為然也。并翻譯: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即使又曬干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已經改變的本性,是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特性的,學習對于人的本性的改變有著決定的不可逆轉的作用。

3.略講: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學習可以改變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發展變化。同樣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經過廣泛地學習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煉才干,成為一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

4.請同學們概括本段所講的內容。(答:學習的意義)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三)朗讀第三段。(老師正音)

1.第一句話的前半部分講到了思和學,強調的是什么?(答:學習。)后半部分,用了哪個比喻句?(答: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用這個比喻來說明學習的作用可以開闊人的視野。)

2.找出四組比喻句并翻譯: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登到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②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順著風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但聽的人會聽得清楚)③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使…..快;致,達到。借助車馬的人,不是腳走得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絕,橫渡。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卻能橫渡江河。)這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淺顯的,易懂的,好似信手拈來的,但它卻是作者細心安排的,是為了說明一定道理的。我們思考:“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種效果的獲得,是由于人的本身固有條件發生了變化嗎?(答:不是。)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這種效果呢?(答:是善于借助外物“登高,順風,假輿馬,假舟楫”的緣故,憑借外界條件,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人工條件,都能幫助我們彌補不足。)自然導出本段最后一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根據這個道理可以推出,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是因為君子善于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罷了。

請一位同學概括本段的內容:學習的作用是彌補不足。

(四)導入下一段:學習能夠改變、提高自己,能夠彌補不足,那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第四段。大家齊讀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個)。

1.先分析前四個比喻句。(學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由土到山,是一個由少到多的積累過程。)這是哲學上的一個量變過程,堆積成高山,那里的氣候條件就發生了變化,請大家用地理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答:迎風坡降雨等),是哲學上講的質變,是一個飛躍。(用同樣的方法分析“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相反“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明不積累就將一事無成。找一位同學概括這四句話所強調的內容是什么。(生答:學習要善于積累。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積累的好處,學生說及:我們的讀書筆記,成語,名言警句等的積累是一種量變過程,伴著積累,伴著成長,氣質就發生了變化,是質變過程。)

2.要想做到長期積累,我們該如何做呢?讓我們分析下兩組比喻句。第一組比喻:騏驥與駑馬對比,說明客觀條件的優劣不是成功的條件,只要堅持就能取得成功,(為了活躍氣氛,更易于理解,舉龜兔賽跑的故事。)第二組比喻:“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生舉鐵杵磨針的故事,滴水石穿的事實,說明做事要堅持不懈。)

3.做到堅持不懈還不夠,我們還必須做什么呢,請看最后一組比喻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學生譯出兩個定語后置的句子,說出“上”與“下”的用法以及實詞“強”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_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學生說出“寄托”的古今異義)通過蚓與蟹對比,說明學習要專心。

四、略析論證方法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五、分析語言特色

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并不是開始我們所想象的老學究那枯燥、乏味的說教。

六、總結

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好文章,每個社會、每個時代都會賦予它新的內涵,我們推想荀子寫此文的初衷,是針對自己提出的“性惡論”中的“惡”采取的一種措施,要加強后天的學習,來增強自身的修養,去除惡的本性,改變自己不良的天性,成為有學問、有修養的謙謙君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應該超越古人,上升到我們這個時代的高度:我們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因為學習能開闊人的視野,學習能增長人的學識,學習能改善人的生活,學習能提高人的品位,學習能改變人的命運。請學生舉例子(張海迪、海倫·凱勒……)

七、作業

1.寫一篇一二百字勸學文字。

2.背誦課文。

296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通道闸-安徽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系统厂家-安徽熵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细石混凝土泵_厂家_价格-烟台九达机械有限公司 | 钛合金标准件-钛合金螺丝-钛管件-钛合金棒-钛合金板-钛合金锻件-宝鸡远航钛业有限公司 | 空气能采暖,热泵烘干机,空气源热水机组|设备|厂家,东莞高温热泵_正旭新能源 | 接地电阻测试仪[厂家直销]_电缆故障测试仪[精准定位]_耐压测试仪-武汉南电至诚电力设备 | 溶氧传感器-pH传感器|哈美顿(hamilton) | 天津散热器_天津暖气片_天津安尼威尔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 杜康白酒加盟_杜康酒代理_杜康酒招商加盟官网_杜康酒厂加盟总代理—杜康酒神全国运营中心 | 自动记录数据电子台秤,记忆储存重量电子桌称,设定时间记录电子秤-昆山巨天 | 污泥烘干机-低温干化机-工业污泥烘干设备厂家-焦作市真节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耐腐蚀泵,耐腐蚀真空泵,玻璃钢真空泵-淄博华舜耐腐蚀真空泵有限公司 | 乙炔气体报警装置|固定式氯化氢检测仪|河南驰诚电气百科 | 破碎机锤头_耐磨锤头_合金锤头-鼎成机械一站式耐磨铸件定制服务 微型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济南领跃标识制作公司★济南标识制作,标牌制作,山东标识制作,济南标牌厂 | LED太阳能中国结|发光红灯笼|灯杆造型灯|节日灯|太阳能灯笼|LED路灯杆装饰造型灯-北京中海轩光电 | BOE画框屏-触摸一体机-触控查询一体机-触摸屏一体机价格-厂家直销-触发电子 | 海外整合营销-独立站营销-社交媒体运营_广州甲壳虫跨境网络服务 焊管生产线_焊管机组_轧辊模具_焊管设备_焊管设备厂家_石家庄翔昱机械 | 进口便携式天平,外校_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奥豪斯工业台秤,V2000防水秤-重庆珂偌德科技有限公司(www.crdkj.com) | 广州工业氧气-工业氩气-工业氮气-二氧化碳-广州市番禺区得力气体经营部 | nalgene洗瓶,nalgene量筒,nalgene窄口瓶,nalgene放水口大瓶,浙江省nalgene代理-杭州雷琪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 车间除尘设备,VOCs废气处理,工业涂装流水线,伸缩式喷漆房,自动喷砂房,沸石转轮浓缩吸附,机器人喷粉线-山东创杰智慧 | 直读光谱仪,光谱分析仪,手持式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创想仪器官网 | 厦门ISO认证|厦门ISO9001认证|厦门ISO14001认证|厦门ISO45001认证-艾索咨询专注ISO认证行业 | 德州万泰装饰 - 万泰装饰装修设计软装家居馆 | 合景一建-无尘车间设计施工_食品医药洁净车间工程装修总承包公司 | 美甲贴片-指甲贴片-穿戴美甲-假指甲厂家--薇丝黛拉 | Safety light curtain|Belt Sway Switches|Pull Rope Switch|ultrasonic flaw detector-Shandong Zhuoxin Machinery Co., Ltd | 民用音响-拉杆音响-家用音响-ktv专用音响-万昌科技 | 新车测评网_网罗汽车评测资讯_汽车评测门户报道 | 铸铝门厂家,别墅大门庭院大门,别墅铸铝门铜门[十大品牌厂家]军强门业 | 玻璃钢型材-玻璃钢风管-玻璃钢管道,生产厂家-[江苏欧升玻璃钢制造有限公司] | 盘式曝气器-微孔曝气器-管式曝气器-曝气盘-斜管填料 | 郑州市前程水处理有限公司 | 圣才学习网-考研考证学习平台,提供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课程等考试资料 | 北京三友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ETC高速自动栏杆机|ETC机柜|激光车辆轮廓测量仪|嵌入式车道控制器 | 佛山市钱丰金属不锈钢蜂窝板定制厂家|不锈钢装饰线条|不锈钢屏风| 电梯装饰板|不锈钢蜂窝板不锈钢工艺板材厂家佛山市钱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烘干设备-热泵烘干机_广东雄贵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雾度仪_雾度计_透光率雾度仪价格-三恩时(3nh)光电雾度仪厂家 | 武汉刮刮奖_刮刮卡印刷厂_为企业提供门票印刷_武汉合格证印刷_现金劵代金券印刷制作 - 武汉泽雅印刷有限公司 | 全自动包衣机-无菌分装隔离器-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引领中高档酒店加盟_含舍·美素酒店品牌官网 | DDoS安全防护官网-领先的DDoS安全防护服务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