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科書教案
在早期,植物生理學多以種子植物為研究對象;動物生理學也大多聯(lián)系醫(yī)學而以人、狗、兔、蛙等為研究對象;以后才逐漸擴展到低等生物的生理學研究,這樣就發(fā)展了比較生理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母咭簧锝炭茣贪钙咂M蠹夷軌蛳矚g!
高一生物教科書教案精選篇1
1、教材地位
本節(jié)課內容是人教版高級中學課本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一節(jié)之前的序。新教材以“科學家訪談”代序,是對傳統(tǒng)教科書緒論的突破。以《分子與細胞》為例,訪談的是我國的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鄒承魯教授。鄒承魯院士的研究領域是生物大分子,其研究工作與本模塊的學習內容密切相關。因此,本課時起著新課導入的重要作用。
2、重點難點
教材通過介紹鄒承魯院士的工作,比較了天然蛋白質和人工蛋白質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闡述了學習、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意義,解決了“學什么”和“為什么學”的問題,這些是本課時的重點。
“訪談”既涉及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也涉及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團隊合作和鍥而不舍的精神,給學生多方面的啟迪,盡量讓他們領悟應該“怎樣學”科學是本課時的難點。
學情分析
因為本地區(qū)初三一年無生物課,所以高一上生物課,學生感覺有點陌生。心理學告訴我們,第一印象即首因效應,它是指第一次接觸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往往起到先入為主的作用。所以高一首堂生物課至關重要。本課時一是內容少,二是具有較高的抽象性。鑒于這些原因,我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既通過穿插課前資料收集、課堂設置問題情境、小組討論和歸納,來滲透新課程基本理念,又設計有漂亮的多媒體畫面,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了良好的課堂第一印象,未來更好調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記住鄒承魯院士做學問所遵循的基本原則。
比較天然蛋白質和人工蛋白質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了解人工蛋白質合成的重要意義。
初步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方法以及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團隊合作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記住鄒承魯院士最想對高中生說的話。
能力目標
通過布置課前資料收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和搜索資料的能力。
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小組討論和歸納,讓學生熟悉他們自己課堂上常用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yǎng)他們勇于探究、合作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鄒承魯院士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激發(fā)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的熱情,讓他們樹立為祖國為人民做貢獻的志向。
通過課程中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等的踐行,進一步體會科學家創(chuàng)新、團隊合作和鍥而不舍精神的重要性。
教學策略
(一)教法設計
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和學生一年未學生物學的實際,本課時主要讓學生熟悉他們自己課堂上常用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許久未學生物學,所以導入新課是關鍵的第一步設計。既要有跨越式的承上啟下的知識設問,又要有引起興趣的多媒體動畫。我提問,萬物蒼生之生命精彩最早源于什么環(huán)境(有動畫)?能表現(xiàn)出生命特征的最小結構單位是什么?其中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是什么?這些提問起到了良好的導入作用,自然而然地將話題轉到蛋白質等知識點上了,也就和鄒承魯院士的工作掛上了鉤。為培養(yǎng)學生對概念進行比較和梳理的能力,我采用先閱讀,后歸納的設計,將天然蛋白質和人工蛋白質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比較得一清二楚。為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我對“訪談”中的多個問題進行了分組討論。為了討論有的放矢,我事先列出了閱讀和討論提綱。而事先布置的課前資料收集,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和搜索資料的能力。同時,又再一次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的熱情和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至此,學生對常規(guī)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就意謂著有一個成功的開始。
(二)學法設計
本課時通過師生提問對答導入新課。采用先出示閱讀和討論提綱,后閱讀,比較,歸納的方法,使學生有目的地學習“訪談”,即學生全體得到了自主學習的鍛煉。分組討論的時候,有辨析,有爭論,有研討,學生在參與意識和合作及探究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強大的鍛煉。而事先布置的課前資料收集,又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獨立學習和搜索資料的能力又有了提升。另外,關于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團隊合作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比較抽象,學生一時半會兒難以深入理解。但是,至少要讓學生知道在以后的學習中注意多多體會。最后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再次強化“學什么”、“為什么學”和“怎樣學”。這些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也得到了全面地滲透。
(三)媒體選擇
1、多媒體課件
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內有原始生命起源的動畫)
2、結晶牛胰島素的模型一個
教學程序
利用課件,全新視覺動畫展示,引入新課。
引出所學的知識和所要“訪談”的人物。
(一)流程圖
教師事先擬好討論提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中心發(fā)言人闡述小組討論的結果,然后教師引導。
部分學生介紹生命科學最新進展,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事先收集匯總的相關總資料,激發(fā)興趣。
利用課件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小結,強化“學什么”、“為什么學”和“怎樣學”。
高一生物教科書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描述細胞衰老的特征。
2.簡述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
3.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4.進行與社會老齡化相關的問題的資料收集和分析。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細胞衰老的特征。
(2)細胞凋亡的含義。
2.教學難點
細胞凋亡的含義以及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老年人的特征
以老年人的衰老特征提問,引出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二、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1單細胞生物,細胞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衰老或死亡。
2.多細胞生物,個體衰老的過程也是組成個體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三、細胞衰老的特征
細胞衰老的特征:一大(細胞核)
一小(細胞體積)
一多(色素含量)
四低(代謝速率、酶活性、呼吸速率、運輸速率)
四、細胞凋亡
1.細胞凋亡的概念
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2細胞凋亡舉例
蝌蚪尾的消失、胎兒手的發(fā)育
3.細胞凋亡的特征
有益、主動
4.細胞凋亡的意義
完成生物體正常發(fā)育,維持內部環(huán)境穩(wěn)定,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五、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
1.細胞壞死的概念
種.種不利因素下,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
2.細胞壞死舉例
割傷、燙傷的細胞
3細胞壞死的特征
有害、被動
4.細胞凋亡和壞死的區(qū)別
凋亡強調主動、有益,壞死強調被動、有害。
六、課堂練習
書后練習
高一生物教科書教案精選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簡述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過程、條件及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細胞的基礎知識,分析細胞工程的理論基礎;
2.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嚴密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學習,體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關注細胞工程研究的發(fā)展和應用前景。
二、教學重難點
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過程及條件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展示兩幅燒傷程度不同的病人圖片。
師:俗話說:“水火無情”,火災過后,都會有燒傷病人。在治療燒傷病人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燒傷病人的健康皮膚進行自體移植,但對一個大面積燒傷的病人卻無奈,用他人的皮膚來源不足,而且會產生排異反應。怎樣獲得大量的自體健康皮膚呢?這個難題,動物細胞工程為我們找到了解決辦法。
【設計意圖】利用經典圖片引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
(二)動物細胞培養(yǎng)概念
動物細胞培養(yǎng)就是從動物機體中取出相關組織,將它分散單個細胞,然后放在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中,讓這些細胞生長和增殖。
(三)動物細胞培養(yǎng)過程?
培養(yǎng)動物所用的細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齡動物器官或組織。
將組織取出來后,先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等使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后配置成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液。
放在培養(yǎng)瓶中的具有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浮液在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的過程叫做原代培養(yǎng);隨著細胞生長的和增殖,培養(yǎng)瓶中的細胞越來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處理使細胞從瓶壁上脫離下來,配制成細胞懸浮液,分裝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培養(yǎng)瓶中培養(yǎng),這稱為傳代培養(yǎng)。傳代細胞中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的叫做細胞株;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并且?guī)в邪┘毎奶攸c,這種傳代細胞叫做細胞系。
(四)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條件?
1.無菌、無毒的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液和所有的培養(yǎng)用具進行無菌處理,還可在培養(yǎng)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此外,應定期更換培養(yǎng)液。
2.營養(yǎng):合成培養(yǎng)基中有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長因子、無機鹽、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漿等。
3.溫度和pH:適宜溫度為36.5℃±0.5℃?,適宜pH為7.2-7.4?。
4.氣體環(huán)境?:主要是O2和CO2。
(五)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的應用?
1.生產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擾素、單克隆抗體等;?
2.健康細胞培養(yǎng);
3.作為基因工程中的受體細胞;
4.科研方面:篩選抗癌藥物、治療和預防疾病等。
(六)思考討論
1.為什么選用動物胚胎或幼齡個體的器官或組織做動物細胞培養(yǎng)材料??
答:因為這些組織或器官上的細胞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強。
2.為什么培養(yǎng)前要將組織細胞分散成單個細胞??
答:成塊組織不利培養(yǎng),分散了做成細胞懸浮液利于培養(yǎng)。?
3.在動物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為什么要用胰蛋白酶對取出的動物組織進行處理??答:胰蛋白酶處理動物組織,可以使動物組織細胞間的膠原纖維和細胞外的其他成分酶解,獲得單個細胞。
4.細胞株和細胞系有什么區(qū)別?
答:細胞系的遺傳物質改變,具有癌細胞的特點,失去接觸抑制,容易傳代培養(yǎng)。?
5.動物細胞培養(yǎng)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較植物組培培養(yǎng)基有何獨特之處??
答:主要成分: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維生素和動物血清等;獨特之處有:A.動物細胞培養(yǎng)液為液體培養(yǎng)基;B.動物細胞培養(yǎng)液的成分中有動物血清等,而植物組培培養(yǎng)基多數(shù)選取蔗糖為營養(yǎng)物質。
6.動物細胞培養(yǎng)能否像綠色植物組織培養(yǎng)那樣最終培養(yǎng)成新個體??
答:不能,動物細胞培養(yǎng)只能使細胞數(shù)目增多,不能發(fā)育成新的動物個體。
動物細胞培養(yǎng)是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醫(yī)學工程的重要研究手段,教師在介紹了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過程、條件之后,可以通過問題式探索,讓學生深層次地了解動物細胞培養(yǎng)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鞏固知識,加深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一生物教科書教案精選篇4
細胞生物含兩種核酸:DNA和RNA 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
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DNA);一類是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的結構
1、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C H O N P)。DNA的基本單位脫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單位核糖核苷酸。核酸初步水解成許多核苷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根據(jù)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將核苷酸分為脫氧核糖核苷酸(簡稱脫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DNA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構成。RNA由一條核糖核苷酸連構成。
3、核酸中的相關計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體中,則堿基種類為5種;核苷酸種類為8種。
(2)DNA的堿基種類為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種類為4種。
(3)RNA的堿基種類為4種;核糖核苷酸種類為4種。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試劑: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
原理: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大部分存在于細胞質中。甲基綠使DNA呈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xiàn)紅色。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
結論: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高一生物教科書教案精選篇5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高一生物教科書教案精選篇6
學習目標:1.遺傳學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含義
2.用豌豆做遺傳實驗容易成功的原因
3.基因與性狀的關系
4.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和內容
5.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6.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7.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xiàn)象
[教材梳理]
一、遺傳、變異與性狀
1.遺傳:子代與親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xiàn)象。
2.變異: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不同個體之間出現(xiàn)差異的現(xiàn)象。
3.性狀:生物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態(tài)特征或生理特征,是遺傳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基因的分離定律
1.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相關概念及符號:
①顯性性狀:F1表現(xiàn)出來的親本性狀。
②隱性性狀:F1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親本性狀。
③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出現(xiàn)不同親本性狀的現(xiàn)象。
④常見的遺傳學符號及含義
符號PF1F2×?♀♂
含義親本子一代子二代雜交自交母本父本
(2)實驗過程:
2.孟德爾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解釋
(1)在卵細胞和花粉細胞中存在著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2)遺傳因子在親本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F1體細胞內各自獨立,互不混雜。
(3)F1可以產生數(shù)量相等的含有不同遺傳因子的配子。
(4)F1自交時,不同類型的配子(花粉和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
(5)決定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基因稱為等位基因,它們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6)遺傳圖解:
3.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模擬實驗中,1號罐中小球代表2種雌配子,2號罐中小球代表2種雄配子,紅球代表基因A,綠球代表基因a。
4.分離假設的驗證
(1)方法:測交,即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2)測交實驗圖解:
(3)結論:測交后代分離比接近1∶1,符合預期的設想,從而證實F1是雜合子,產生A和a兩種配子,這兩種配子的比例是1∶1。
5.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
成對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當細胞進行減數(shù)__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三、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1.恰當?shù)剡x擇實驗材料。
2.由單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應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4.科學地設計了實驗的程序。
四、分離定律的應用
1.有助于正確地解釋生物界的某些遺傳現(xiàn)象。
2.預測雜交后代的類型和各種類型出現(xiàn)的概率。
3.指導動植物育種實踐和醫(yī)學實踐。
[牛刀小試]
一、相關概念辨析[判斷正誤]
1.凡子代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即顯性性狀,子代不能表現(xiàn)的性狀即隱性性狀。(×)
2.在雜種后代中出現(xiàn)不同親本性狀的現(xiàn)象稱為性狀分離。(√)
3.同源染色體上控制同一性狀的兩個基因稱為等位基因。(×)
4.基因型相同時表現(xiàn)型一定相同,表現(xiàn)型相同時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二、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舉例說明性狀和相對性狀的關系,如何判斷__狀是否為相對性狀?
提示:例如:身高是性狀,高和矮是相對性狀。相對性狀是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可以根據(jù)此定義來判斷__狀是否為相對性狀。
2.根據(jù)相對性狀的概念,對下列實例進行分析判斷,并說明理由。
(1)狗的長毛與兔的短毛。
提示:不是。狗與兔不屬于同一種生物。
(2)玉米的早熟與晚熟。
提示:是。早熟與晚熟是玉米成熟這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
3.結合教材P27圖3-1豌豆1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請思考:
(1)在自然狀態(tài)下,圖3-1中的紫花和白花兩親本能實現(xiàn)雜交嗎?
提示:不能,因為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2)在雜交過程中,若選紫花作為父本(提供花粉),白花作為母本(接受花粉),請討論應如何操作。
提示:開花前(花蕾期)剪去白花的雄蕊→套袋→待雌蕊成熟后,授以紫花的花粉→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擾。
(3)若F2共獲得20株豌豆,白花個體一定是5株嗎?說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樣本數(shù)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分離比,孟德爾實驗中的比例是在實驗材料足夠多的情況下得出的。
(4)紫花和白花豌豆雜交,后代出現(xiàn)了紫花和白花,該現(xiàn)象屬于性狀分離嗎?為什么?
提示:不屬于。因為性狀分離是雜種后代中出現(xiàn)不同親本性狀的現(xiàn)象。
三、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
1.根據(jù)純合子、雜合子的概念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1)純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純合子。
提示:正確。純合子只能產生一種類型的配子,相同類型的雌雄配子結合,形成合子發(fā)育成的個體一定是純合子。
(2)純合子雜交后代一定是純合子。
提示:錯誤。顯性純合子與隱性純合子雜交,后代全為雜合子。
(3)雜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雜合子。
提示:錯誤。雜合子自交,后代中既有純合子也有雜合子,各占1/2。
2.假如雌雄配子的結合不是隨機的,F(xiàn)2中還會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嗎?
提示:不會。因為滿足孟德爾實驗的條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結合機會相等,即任何一個雄配子(或雌配子)與任何一個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結合機會均相等,這樣才能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
四、對分離現(xiàn)象解釋的驗證、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
1.結合教材,思考下列問題:
(1)為什么用測交的方法能證明F1產生配子的類型及比例?
提示:因為隱性個體所產生的配子中的遺傳因子為隱性,它不會影響F1產生的配子中所含遺傳因子的表達,所以測交后代決定于F1所產生的配子的類型及比例。根據(jù)測交后代就可反映出F1產生配子的情況。
(2)測交實驗除測定F1的遺傳因子組成外,能否測定其他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
提示:能。
2.結合教材中自交、測交、雜交等方法的描述,完成下表。
目的方法
確定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
判斷顯隱性
提高純合度
判斷純合子和雜合子
提示:測交雜交、自交自交測交、自交
3.連線
4.農戶種植的玉米和小麥,能否自行留種用于來年種植?
提示:農戶種的小麥是純種,子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所以可以連年留種。而玉米是雜種,子代會發(fā)生性狀分離,所以不能留種。
5.某多指患者為防止生出多指患兒,婚前特意做了多指切除手術,他(她)能否達到目的?
提示:不能,切除多指并不能改變其基因型,后代仍有患病可能。
[重難突破]
一、分離定律的細胞學基礎及適用范圍
1.細胞學基礎:減數(shù)__中隨同源染色體分離,等位基因分開,如圖所示:
2.適用范圍:
(1)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細胞核遺傳。
(2)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
二、遺傳規(guī)律相關概念辨析
1.性狀類
(1)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
(2)顯性性狀:雜種F1中表現(xiàn)出來的親本的性狀。
(3)隱性性狀:雜種F1中未表現(xiàn)出來的親本的性狀。
(4)性狀分離:雜種后代中出現(xiàn)不同親本性狀的現(xiàn)象。
2.基因類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狀的基因。在純合子中由兩個相同基因組成,控制著相同性狀,如圖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雜合子中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如圖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兩種,即一種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如圖中A和D;還有一種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圖中A和b。
3.個體類
(1)純合子: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fā)育而成的個體。如DD、dd、AABBCC、ddeerr。
(2)雜合子: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fā)育而成的個體。如Dd、AaBb、DdEeRr。
(3)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4)表現(xiàn)型:生物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
4.交配類
(1)雜交將不同優(yōu)良性狀集中在一起,得到新品種顯隱性性狀的判斷
(2)自交連續(xù)自交可提高種群中純合子的比例可用于植物純合子、雜合子的鑒定
(3)測交驗證遺傳基本定律理論解釋的正確性高等動物純合子、雜合子的鑒定
[特別提醒]
在相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現(xiàn)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環(huán)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現(xiàn)型也未必相同。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基因分離定律常用解題方法歸納
1.由親代推斷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現(xiàn)型(正推型)
親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現(xiàn)型
AA×AAAA全為顯性
AA×AaAA∶Aa=1∶1全為顯性
AA×aaAa全為顯性
Aa×AaAA∶Aa∶aa=1∶2∶1顯性∶隱性=3∶1
Aa×aaAa∶aa=1∶1顯性∶隱性=1∶1
aa×aaaa全為隱性
2.由子代推斷親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據(jù)親代表現(xiàn)型寫出能確定的基因,如顯性性狀的基因型可用A_來表示,那么隱性性狀的基因型只有一種aa,根據(jù)子代中一對基因分別來自兩個親本,可推出親代中未知的基因。
方法二:隱性純合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隱性個體存在,則親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個a基因,然后再根據(jù)親代的表現(xiàn)型做進一步的判斷。
方法三:根據(jù)分離定律中規(guī)律性比值來直接判斷(用B,b表示相關基因):
(1)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則雙親一定是雜合子(Bb)。即Bb×Bb→3B_∶1bb。
(2)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1∶1,則雙親一定是測交類型。即Bb×bb→1Bb∶1bb。
(3)若后代只有顯性性狀,則雙親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4)若后代只有隱性性狀,則雙親一定都是隱性純合子(bb)。即bb×bb→bb。
四、雜合子Aa連續(xù)多代自交問題分析
1.雜合子Aa連續(xù)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況如下表:
Fn雜合子純合子顯(隱)性
純合子顯性性
狀個體隱性性
狀個體
所占
比例12n
1-12n
12-12n+1
12+12n+1
12-12n+1
高一生物教科書教案精選篇7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結構與功能觀說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2.通過歸納與概括,總結出細胞分化的意義。
3.基于對細胞分化事實的理解,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感受生命的奧秘,形成珍愛生命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義。
難點:細胞分化的原因及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細胞__的Flas__,提問:細胞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是通過什么過程實現(xiàn)的?
(細胞數(shù)量增多,細胞__。)
展示細胞分化的Flas__,提問:細胞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細胞種類增多。)
引出細胞分化,提問:對生物有什么意義?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閱讀教材,提問:分化的概念?
(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教師補充: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一般來說,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tài),直到死亡。
2.細胞分化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結腸黏膜上皮、骨、神經組織和腎小體的圖片。提問:這四幅圖片的組織和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結腸粘膜上皮細胞起著保護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體內起著支撐的作用;神經組織可以傳遞神經興奮;腎小體可以過濾血液形成原尿。)
追問:這說明細胞分化有什么意義?分組討論。
(①細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xiàn)象,是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②細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組織和器官,使生物體能夠正常發(fā)育。③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展示資料:在紅細胞中,與血紅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處于活動狀態(tài),與肌動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則處于關閉狀態(tài);在肌細胞中則相反。提問:細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DNA的狀態(tài)是不同的。)
(三)鞏固提高
提問:細胞__和細胞分化的意義一樣嗎?
(細胞__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分化的細胞才能形成不同類型的組織或器官,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
(四)小結作業(yè)
1.小結: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2.作業(yè):查閱資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細胞,能不能發(fā)育成完整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