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者在接觸某篇文章或書籍后,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下對文章或書籍的總結和評價。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這里給大家分享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1
我最喜歡的書是《搗蛋鬼日記》。《搗蛋鬼日記》是萬巴寫的,也是作者童年的真實寫照。
看完一章《搗蛋鬼日記》,文章后面就給你出幾個思考題。書的內容很精彩。小說的主人公加尼諾老是惡作劇并搗蛋。因此人們給他起了一個外號——搗蛋鬼。
爸爸處罰加尼諾把他驅趕到了寄宿學校,過了一個月的寄宿學校的生活。
書里常用許多小故事,讓整個內容變得更好看。有時候別人老是冤枉加尼諾,書里許多人只說加尼諾做的壞事,不說加尼諾做的好事,他們認為加尼諾是個壞孩子。但是,我覺得加尼諾是個好孩子,要是我是他,我還會堅持我的想法。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2
最近我看了《搗蛋鬼日記》,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日記,讓人非常的愉悅。
看《搗蛋鬼日記》,總讓人忍俊不禁。加尼諾給我們大家帶來了很多快樂,所以我們大多喜歡為加尼諾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鳴不平。
比如加尼諾在姐夫那里,對大人有好處的過錯會被原諒,對大人有損害的過錯便會受到責罰;比如加尼諾不過是反對暴君似的校長,揭露學校不可告人的“瘦肉湯”黑幕;比如加尼諾不過對姑媽說了姐姐們的實話,加尼諾不過公開了姐姐嘲笑小伙子們的秘密;加尼諾不過把大人想掩飾的東西毫無顧忌地拿出來展示,讓大人們出出丑……加尼諾的故事,總是以喜悅的奇思妙想開頭,以受到懲罰委屈哭泣結尾。我們于是同情加尼諾,于是我們為加尼諾鳴不平。
但是,如果換個角度,設身處地,加尼諾這個“搗蛋鬼”,遇見的那個“倒霉鬼”是你,你能受得了?
你也許會原諒一個小孩子放走了你的價值不菲的愛鳥,但你可能會原諒小孩子水漫金山泡壞家具和地板嗎?你可以原諒一個孩子,在你結婚時,突然間點燃拴在自己屁股后面的鞭炮以示慶賀,但你能原諒結婚時,某個孩子藏的鞭炮,炸壞壁爐,嚇暈保姆嗎?你也許很喜歡小孩子在家里模仿釣魚,可是你喜歡他用魚鉤鉤掉客人的牙齒嗎?你也許會原諒一個孩子為了玩魔術,砸壞媽媽的金表,但是你能容忍一個孩子玩魔術差點射瞎客人的眼睛嗎?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那個受害者,你能一直保持心平氣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成人的過程,也是學習規則的過程,社會中的人,不可能天馬行空,為所欲為。自己追求絕對的自由,一定會以侵犯別人的自由權益為前提,而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別人也要維護自己的自由……
如果你能改變現實,那你就去擺平它;如果你不能改變現實,那你就去順應它。所以生活在現實中,先試著改變自己。穩重,是一個人成長的標志,脫去純真的稚氣,意味著走向成熟。人不應該只自私地考慮自己的權利,而不去考慮每個人都有的責任和義務。人們行使天真權利的前提是必須履行自己的義務,這就意味著放棄,放棄一些傷害別人的想象力,放棄一些會傷害別人的行動。
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適當的文化修養,適當的約束自己,于人于己,都是好事。否則,會失之于粗野。
說白了,孩子的成長,要懂點規矩,要守點兒規矩。我們社會需要的人才,不是循規蹈矩,但是也不是無法無天。率真的天性和適當的文化修養相結合,方能成為謙謙君子,方能成就有用的人才。
想想吧,如果搗蛋鬼作弄的對象,也就是說“受害者”一直是你,我想,你一定會同意我的看法。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3
在《搗蛋鬼日記》中,搗蛋鬼加尼諾闖禍之后,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因為無意向羅西小姐透露了姐姐露伊莎有胭脂盒子的信息,姐姐受到羅西小姐的嘲諷而惱羞成怒,“她發火了,打了我一個嘴巴子”。 接著加尼諾在日記中寫道:“姐姐們以為,男孩子的臉生來就是讓人扇耳光的……但她們不知道,當她們這樣做時,陰暗和報復的想法就在男孩子們的頭腦中產生了。”
在姐姐的婚禮上,他把鞭炮綁在了科拉爾托的扣眼上,嚇壞了姐夫和姐姐,“爸爸把我關在這里,大罵了我一頓,還踢了我幾腳。他踢得這么重,以至我的屁股又疼得只能用半個屁股坐著,而且五分鐘后就得換另半個……大人就是用這種辦法來教育男孩子的”。
因為把梅羅貝夫人的女兒扔在森林里,被父親罰關禁閉;為了懲罰我用假人嚇維基妮婭、罵“肌肉”老師等惡作劇,罰我連吃六天的面條湯,除了面條湯外什么都不給吃;因為砸壞媽媽的金表,又被爸爸打屁股;因為放水泡壞瑪蒂苔夫人的地毯,“我感到后腦勺上挨了一巴掌”;最后爸爸對他幾乎完全失望,干脆把他送進了一所寄宿學校;在學校里“闖了禍”,又被遣送回家,接他的爸爸一路上連一句話也沒有對他講,爸爸終于完全失望了……
大人們的邏輯,就如加尼諾說的:“孩子應該尊重大人,而大人卻沒有義務尊重孩子。”其實,對孩子保持尊重,是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大人們對待孩子的的錯誤,是否要分清孩子的動機和危害的程度大小呢?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實施體罰和變相體罰。所有無心的過錯,都應該給予原諒;即使有意的過錯,大人也應該以講道理談心為主。因為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一旦孩子破罐子破摔,到那時候,神仙都沒辦法,神仙都救不了了。
記得有一位媽媽,被老師叫到學校,被告知孩子的貪玩調皮和壞成績,可以想象,她的心里肯定相當的難受和窩火。可是,回到家里,她告訴孩子:“老師說你很聰明,將來大有可為。”她的孩子得到的不是責罵,而是表揚,她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后來,那孩子果然像變了一個人。
還有一個故事,老師明明知道某個同學的成績異常,那位同學的水平,根本考不了年級第一。但是,老師以假當真,對這位同學贊賞有加。這位同學為了謊言不被揭穿,只有加倍努力,最后居然用假第一,換回一個實實在在的真第一。
有時候看外國電影,大人們對一個小男孩的稱呼,居然是“先生”。
尊重孩子的結果,換來孩子的進步;尊重孩子的結果,是孩子健康成長;尊重孩子的結果,是孩子堅守高尚;尊重孩子的結果,是孩子的人格健全……
或者,既然你的打罵斥責沒有效果,干嘛不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方法呢?從尊重孩子做起,怎么樣?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4
今年暑假,我讀了萬把寫的《搗蛋鬼日記》,這本書講述的是加尼諾從九月三十日到三月十二日變成家里的“搗蛋鬼”的事。
書中講了搗蛋鬼每一天所經歷的倒霉事每一件倒霉事都是加尼諾想做成好事卻做成了壞事的事,如釣威納齊奧的牙,加尼諾本想讓威納齊奧高興,卻不料把維納奇牙的牙釣下來了,還有查看瘦肉湯的真假,為馬拉力姐夫爭辯……大人卻錯怪了加尼諾,后來他被送進了寄讀學校,加尼諾的爸爸看見加尼諾的壞習慣還沒有改,就把他送進了管養院,加尼諾多可憐啊!
讀完這本書我想起童年的委屈,這本書可以體會到一個道理:大人說的話也不是全對的,要相信自己,如果覺得自己做的事做得對,就可以跟家長辯論,我們往往想做好事卻做成了壞事,還愛父母說了一頓,我們一定不要學搗蛋鬼,這樣會給父母帶來麻煩,我們要做一個不搗蛋,不做壞事的乖小孩!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5
哈哈哈,沒有哪本書再能讓我笑得直不起腰了,這本意大利作家萬巴著寫的《搗蛋鬼日記》幽默與智慧同在。
一位叫加尼諾的小男孩以倒霉的運氣到處闖禍,獲得了搗蛋鬼這個稱號,引得周圍人的厭惡,在姐夫家闖了無數個不可饒恕的禍后,被送入寄讀學校,認識了和他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基基諾,參加了一個秘密組織,在闖了一個令學校天翻地覆的禍后被校長強行送回了家。最后,他由于好心做壞事,父親準備送走他,加尼諾的命運危在旦夕啊……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6
《搗蛋鬼日記》是一本令人捧腹大笑的書,自從看完這本書后,這個搗蛋鬼喬萬尼。加尼諾。斯托帕尼還經常在我的腦海里“手舞足蹈”。
可憐的加尼諾,他有一個暴君般的父親。因為他經常搗蛋,所以他沒少挨他父親的揍。加尼諾真是淘氣透頂啊!可是,他也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大半年以來,他一直想做些好事,結果卻往往弄巧成拙,惹得大人們暴跳如雷,比如他想去釣魚,卻不小心掉進了河里,興致勃勃表演魔術時,卻弄傷了客人的眼睛,想給姑媽一個驚喜,結果卻適得其反,讓姑媽火冒三丈。他想讓鄰居家小孩長點見識,卻惹得孩子的父母義憤填膺,他與同學打賭,卻釀成了一場車禍,他玩釣魚的游戲,卻釣下了一顆老人的牙齒……
這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因為我仿佛從這本書里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雖然我和加尼諾一樣調皮愛搗蛋。可是我們有時候真不是故意要惹大人們生氣,而是好心辦了壞事。我們還真猜不透大人們的想法:我們只不過是看見手機臟了,放到水里洗了洗。衣服不是臟了都放水里洗干凈的嗎?隔壁的阿姨那么胖,還穿了一條緊身的裙子,我是怕她把裙子弄破才好心提醒的。樓下三歲大的陽陽,那天吃雪糕,整塊都掉地上了,還在用手撿著吃,他媽媽也沒看見,還在那里起勁的聊天,我就把雪糕給踩了一腳,結果陽陽哇哇大哭,不是說臟東西吃了要生病的嗎?可是我明明在做好事,大人們為什么要那么的生氣呢?
不管那么多了,小孩永遠也弄不懂大人們的想法,我希望更多的人也能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7
暑假的某天,我從書店購到一本好書,它名叫《搗蛋鬼日記》。顧名思義,既然是《搗蛋鬼日記》,那就一定是一位調皮搗蛋的可惡男孩的日記咯——這么說也不完全對。
《搗蛋鬼日記》是一部日記體小說,作者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萬巴。主人公嘛,是一位九歲的男孩,他叫加尼諾。因為經常開一些“小玩笑”(在他看來是小玩笑)而令爸爸媽媽和姐姐無可奈何,甚至喪失了對他的信心。他甚至把他的姐夫的政治前途給毀了。最終,大家無可奈何的給了他一個封號:搗蛋鬼加尼諾。
加尼諾是個愛開玩笑的男孩,比如:他姐姐出嫁那天,他竟然把爆竹塞進了自己的衣服兜里,在姐姐姐夫宣誓的時候點燃了。還有,他把姐姐藏好的照片(背面有對照片上的人的評語,如:真丑!)“送”給了照片上的人!等等。他的惡作劇數不勝數,但是,在加尼諾看來,這些不過是一些善意的玩笑罷了。
當然,這樣的搗蛋鬼放在誰家誰都受不了,于是,他的爸爸決定:把他送進寄宿學院。
在寄宿學院,加尼諾可成了英雄,懲罰了罪惡的校長、校長夫人,誰叫他們天天讓孩子們和稀乎乎的大米粥?他們還叫廚子把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盤子涮剩的臟油水儲存到大鍋里,這便是孩子們的肉湯。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雖然加尼諾懲罰了校長他們,但還是被開除了。
唉,可憐的加尼諾最后的命運如何呢?如果你也想知道,那么,就趕緊去看看《搗蛋鬼日記》吧!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8
合上這本《搗蛋鬼的日記》,我仿佛頭腦升級了一樣,不斷冒出新想法,被稱為搗蛋鬼的主人公加尼諾似乎不懂大人的語言,而大人也常常誤會加尼諾,也許就是這樣,加尼諾才有著一個新奇充足的童年。
說到加尼諾,簡直就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那就是“倒霉”。他在無意的情況下干了一件件“壞事”:把煙花藏在壁爐里,釣魚釣掉了老先生的一顆牙,查寄宿學校湯卻慘遭退學,即使得到了一筆遺產也遭姐夫白眼……你說這倒霉事怎么盡攤在他一人身上呢?其中的緣由還有家長成人的不理解和孩子年幼的好奇心造成的誤會。也許這就是大人對小孩的不理解,已至造成錯誤的教育(文中父親將加尼諾送進寄宿學校)。
現在,家長們都認為“棒棍底下出孝子,黃金棒下出好人”,使哪一根根棍棒敲掉了孩子們的自尊心,使他們有逆叛心理,而往往這些孩子們都是白白蒙受冤屈的。例如:小明扶一位老奶奶過馬路,而因此錯過回家的班車,直到很晚才回到家,他本以為爸爸會好好表揚他,可是爸爸竟然不由他分說就揚起大大的巴掌……一個小小的事例就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陷。
《搗蛋鬼日記》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歡笑與快樂,而這快樂卻搖晃在“倒霉”的邊緣。經過我的研究,發現這本書中有好多的“倒霉”哦,不過這些“倒霉”也是的人們看清目前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希望加尼諾永遠快樂,永遠永遠……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9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搗蛋鬼日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的露易基·貝臺利。作者以自傳體的形式,介紹了一位九歲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人們稱他為搗蛋鬼加尼諾。
《搗蛋鬼日記》在作序上就很花心思,設計成寫給孩子和寫給大人兩部分序言。不一樣的字體,不一樣的內容卻表達了一樣的意思——尊重、理解孩子。大人們一概而論將調皮的孩子稱為“搗蛋鬼”,難道所有的孩子都是為了給大人制造麻煩,為了讓自己挨受到棍棒才“搗蛋”的嗎?
似乎每個孩子在孩童時代都曾搗蛋過,而大部分的男孩子都受到過棍棒的譴責,其中大部分的孩子在受到棍棒譴責后還是會重犯“搗蛋”。加尼諾就是這樣一個從棍棒中走來的孩子。加尼諾性別:男;生日1897年9月20日(日記的第一天正好是加尼諾的生日)。他刻意把自己的生日寫在日歷上,來提醒大人們不要忘記送自己禮物。這一天真的做法鋪展開加尼諾的日記歷程。(孩子有他的煩惱,有他的心聲,我們是否都能靜下來聽聽他的敘述。)
在序言后面整理出了他在日記中的一些語錄:
——真的,我沒有一絲惡意,如果在場的大人勇敢一些的話,就會以一場大笑來結束。遺憾的是,孩子良好的愿望從來就沒被承認過。
——他們一唱一和,意思是:孩子應該尊重大人,而大人卻沒有義務尊重孩子……
這是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因為沒有傾訴對象,沒有理解孩子的長者,所以日記成了他唯一信任的朋友,唯一忠實的聽眾。原本意愿中的事情,為什么每次都會搞砸呢?把農場改造成動物園,這是多么奇特的主意。將豬裝扮成鱷魚,把孩子吊到樹上當猴子,用油漆將驢涂成斑馬,這的確荒誕但也折射出了孩子的愿望。這些其實都是加尼諾為了讓那些鄉下的孩子見識下“動物園”,所特意營造的氛圍。可大人們會靜下來聽聽加尼諾的辯白嗎?只有惡狠狠的口氣,中傷的話語。
大人們總是把加尼諾歸類為“搗蛋鬼”,使加尼諾無時無刻都想改變大人們的看法,想改變這種狀態。可是一次次嘗試換回的只是一次次的責罵和挨打。充滿正義的加尼諾還在努力改變當中,又被大人認為是“搗蛋事件”。聽了加尼諾的心聲,似乎還有更多的孩子希望我們能聽聽他們的心聲。
有的孩子搗蛋是出于善意,有的孩子搗蛋是因為想引起別人的關注。讀了加尼諾的《搗蛋鬼日記》似乎讓我向孩子的心更走進了一步。嘿嘿,就是這樣!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10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搗蛋鬼的日記》,它講述了一個九歲的小男孩的童年故事。
他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他在姐姐的婚禮上把炮仗拴在了姐夫的扣眼上;他在客廳表演魔術,幾乎射瞎了一個客人的眼睛;他在家釣魚,卻釣下了一個老人的牙齒;他在火車上悄悄拉下了緊急制動閘,僅僅出于好奇;他搞了一個動物園,掛在樹上的“猴子”是鄰居家的小孩;……
媽媽說,因為有了他,她成了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我們不應該學他。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11
寒假里我看了好多書,我覺得搗蛋鬼日記這本書最有意思,書中描述了一系列加尼諾闖禍的故事。
加尼諾聰明活潑,心底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但往往因為他的好奇心會惹出一大串麻煩,比如她的姐姐要結婚,他為了給姐姐露伊莎,姐夫科拉爾托一個驚喜,竟然把炮竹插在了姐夫的扣眼上,并點找了,嚇得克拉爾托大叫起來,姐姐露伊莎幾乎暈過去,所有參加婚禮的人十分驚恐……他卻覺得好玩。這讓我覺的他太不懂事了,放鞭炮事件很危險的事,他完全可以給姐姐送個賀卡或者給姐姐畫幅有趣的畫。
還比如加尼諾在寄宿學校讀書的時候,由于他們天天想喝大米粥,他們竟偷偷的把煤油淋在了大米上,害得學校沒辦法做大米粥,不得不換成了大家都喜歡的美味可口的西紅柿雞蛋湯, 我覺得他們這種做法不好,多浪費糧食呀,如果不想天天喝大米粥,可以無記名給校長寫信,或者派代表和校長談判,他們雖然是好心,但做法太極端了,加尼諾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要學習他的聰明,善良,但我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認真思考,想想后果。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12
三年級的時候,我讀過一本書,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故事書。現在回想起書中的片段,仍能讓我笑個不停。相信你如果看了這本書,一定也會捧腹大笑。哈哈,這本書就叫《搗蛋鬼日記》。
這本書記載了搗蛋鬼加尼諾很多的童年趣事:他在客廳釣魚,卻意外釣下了一個老人僅剩的一顆牙齒;他在家里興致勃勃地表演魔術,卻差點射瞎了一個客人的眼睛;在姐姐的婚禮上他別出心裁把炮仗拴在新郎的衣服扣眼上;他還惡作劇搞了一個動物園,掛在樹上的“猴子”是鄰居家的小孩,地上的鱷魚是鄰居家的豬;他甚至膽大包天在學校里和高年級的同學一起公然反抗校長……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加尼諾童年的快樂,加尼諾的率直和正義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的頑皮和搗蛋也讓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別人的感受。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個象加尼諾一樣充滿生氣的童年!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13
這個假期里,我讀了一本書,想知道是什么嗎?就是《搗蛋鬼日記》。
《搗蛋鬼日記》是意大利作家萬巴的作品。他深受我的喜愛。
《 搗蛋鬼日記》在西方世界是一本家喻戶曉的經典著作,深受孩子和家長的鐘愛。本書記錄了一個九歲男孩加尼諾種.種傳奇的“搗蛋”經歷。
他,一個九歲男孩,卻干了許多出于好奇心的搗蛋事件。他在姐姐的婚禮上把炮仗栓在姐夫的扣眼上;他在客廳表演魔術,幾乎射瞎了一個客人的眼睛;他在家里釣魚,卻釣下了一個老人的牙齒;他在火車上悄悄拉下了緊急制動閘,僅僅出于好奇;他搞了一個動物園,掛在樹上的“猴子”是鄰居家的小孩……他就是搗蛋鬼加尼諾,一個總是因好奇心而闖禍的孩子。“搗蛋”本該熱鬧的舞會冷清得讓人提不起興趣;因為他的“搗蛋”人人遇見他都會變得咬牙切齒。
他的好心好意總會被人誤認為是搗蛋,從而引來一陣臭罵或拳打腳踢。在他心里,這種以怨報德德方式讓他為之氣憤,于是他的目標又改為報復他人。可是事情的結果卻又總是與他的計劃相反,他的報復反而讓他受到了他人的感謝。
讀了這本書,第一感覺是好玩,第二感覺是他的惡作劇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大人對付的方法也很常見。只要拿起《搗蛋鬼日記》,你就會讀到加尼諾的種.種淘氣事兒。但是,我認為它不僅僅是一本幽默的、童趣十足的兒童讀物,它還能把父母在教育上的不足之處折射出來。家長們應更加了解孩子,不要讓孩子們受不白之冤。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14
放暑假前,老師推薦我們讀四本書,《男生日記》《女生日記》《綠山墻的安妮》《搗蛋鬼日記》。
我最喜歡的是《搗蛋鬼日記》,嘿嘿,搗蛋鬼——加尼諾,真好玩,因為他搗蛋總是讓周圍的人惹上麻煩,惹得人開懷大笑。
記得有一篇日記,寫的是在寄宿學校,學校食堂老讓他們吃大米飯,沒有改善。加尼諾和一個同學在晚上偷偷地往大米里面倒煤油。大米不能吃了,第二天食堂只好給他們喝上了西紅柿湯。
另一篇日記,加尼諾表演魔術時,要用手槍把蠟燭射滅,他射擊技術不好,結果他射向一個人,幾乎打中那個人的眼睛,好危險。
又一篇日記寫道,加尼諾晚上在壁櫥里面的墻上,把一塊磚弄松,把磚拿下來,做成了自己的小窗口,用來看另一個房間的事,因為他挖到畫像上啦,在畫像的眼睛上摳了兩個洞,看見了好笑的事,不小心發出笑聲,讓人認為是祖宗顯靈啦。嘿嘿,嘿嘿,加尼諾真好玩。
我們有時候也很頑皮,比如某同學在考試的時候亂說話,說開風扇,會得風扇病······。嘿嘿,嘿嘿,真有意思。
謝謝老師給我們推薦的這幾本書,讓我增加了不少知識,增強寫作文的能力。
搗蛋鬼的日記讀后感篇15
《搗蛋鬼日記》主要講搗蛋鬼——加尼諾在生活當中的趣事和他搗蛋時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萬巴 真名叫露易基。貝臺利。
《搗蛋鬼日記》主人公是一位九歲的小男孩,人們稱他為搗蛋鬼加尼諾。加尼諾受到了姐姐啟發學寫日記,決心把自己的想法和經歷的事情都記到上面去。他覺得沒什么好寫的,就去把姐姐的日記拿來抄,而且還讀了出來,正好像往常一樣,姐姐的男朋友進來了。加尼諾正在很認真地讀姐姐寫的日記,說她男朋友老東西,壞東西,又胖又紅,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窮職員……他聽了,一氣之下,真沒教養就走了。這件事媽媽很氣憤,我真倒霉,由于我的過錯,這門親事被吹了。又過了幾天,吃完飯后,他開始了釣魚,魚竿被什么拉了一下,也許身體太往前了,“撲通”一聲,掉進了河里。還好有一位善良的漁夫把他救了上來。在家休養了幾天,他又開始搗蛋了,他在家里表演魔術,卻差點射瞎了一個律師的眼睛。他在姐姐的婚禮上,被爸爸關在小房間里,不然讓他去搗蛋,只讓他吃面包喝清水。他搞了一個動物園,掛在樹上的“猴子”是鄰居家的小孩……每次讀它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讀完這本書以后,我認為加尼諾很愛搗蛋,他每次錯誤都是那么好笑,都充滿著幽默。他是個十分有趣的、滑稽的人。我很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