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描寫學習的成語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學描寫學習的成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描寫學習的成語
1、【成語】: 不求甚解
【拼音】: 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釋】: 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出處】: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p>
【舉例造句】: 這人小的時候,諸事顢顢頇頇,不求甚解。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拼音代碼】: bqsj
【近義詞】: 囫圇吞棗、淺嘗輒止、食古不化
【反義詞】: 窮原竟委、咬文嚼字、尋根究底
【燈謎】: 約會;囫圇吞棗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學習不深入
【英文】: do not seek to understand things thoroughly
2、【成語】: 不恥下問
【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解釋】: 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舉例造句】: 閣下既不恥下問,弟先須請教宗旨何如?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
【拼音代碼】: bcxw
【近義詞】: 不矜不伐、謙虛謹慎、功成不居
【反義詞】: 好為人師、驕傲自滿、居功自傲
【歇后語】: 孔夫子拜師
【燈謎】: 向乞丐討教
【用法】: 作主語、謂語、賓語;形容虛心求教
【英文】: do 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the rank and file
3、【成語】: 獨學寡聞
【拼音】: dú xué guǎ wén
【解釋】: 獨學:指自學而無以指導切磋。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
【出處】: 《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p>
【舉例造句】: 某獨學寡聞,涉道甚淺。 ★宋·張孝祥《與池州守周尚書》
【拼音代碼】: dxgw
【近義詞】: 寒腹短識
【反義詞】: 見多識廣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見識不多
4、【成語】: 篤學好古
【拼音】: dǔ xué hào gǔ
【解釋】: 篤學:專心好學。指專心致至地學習古代曲籍。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瑜傳》:“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p>
【舉例造句】: 情貫經史,蜚聲癢序,而弗競弗求,篤學好古。 ★明·劉基《陳司戶墓志銘》
【拼音代碼】: dxhg
【用法】: 作謂語;用于學習方面
5、【成語】: 斷織勸學
【拼音】: duàn zhī quàn xué
【解釋】: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出處】: 《后漢書:樂羊子妻傳》載:“遠尋師,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弈艘囤厵C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拼音代碼】: dzqx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學好語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重視教材、預習到位
在經過中考之后,都有這樣一個感悟,語文學科分數的區分度不高,差別不大,很多人認為翻來覆去的研習課本,沒有多大用處,又有人聽說高考語文以課外內容為主,以知識的牽移和運用為重點,課本學不學好不重要,不需要全力投入。
殊不知,這些想法是很幼稚的,我們即將使用的教科書體現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對高考起一定的導向作用,它雖不等于全部的出題內容,但卻是個范本,是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學到知識規律是重點,通過大量純正優美的文學作品提高審美情趣是難點。這確實需要同學們在思想上重視它,在實踐中琢磨切磋。
二、動腦動手、相輔相成
所謂動腦動手就是勤思考、多練習。易于思考,樂于表達。我們所用的新教材基本有兩個特點:一是選作教材的編著理念相對超前,道德說教相對減少,而人文因素相對增加;二除課本之外,還有讀本,閱讀量較大。可見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三、精積細累、咬文嚼字
從高一就達到一個共識,文科的學習方法唯有兩字——積累。語文知識廣博,短時間里絕難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積累是不行的,必須要仔細、要反復、要記牢。舉個例子:要能順利地讀懂淺易的文言文,就必須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有關文言實詞、虛詞的知識,這樣才能具備從同一實詞或虛詞的若干義項中選擇它在上下文語境中應取義項的能力。
語文如何提高成績
1、勤思善問多積累:
自己語文成績不好,那就多向語文老師請教,不要怕語文老師,更不要擔心語文老師不喜歡自己,不會喜歡自己,老師都是喜歡主動問問題好學的學生的,經常和語文老師接觸,喜歡語文老師這個人了,自然就慢慢喜歡他的學科了,平時多積累多背誦,語文成績會慢慢趕上的。
2、提前預習及時復習:
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前預習每一篇課文,掌握應該掌握的內容,不理解的地方,提前勾畫圈點做好標記,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解,也可以在課堂上和老師探討,課下把沒有消化的地方及時的復習一下鞏固一下,過一段時間再復習,復習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3、提高理解力和寫作能力:
閱讀理解和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閱讀理解和作文的分數占到了語文的60%,甚至更多,學好了這兩項要求,那語文成績自然會很好,平時多讀課外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多寫日記多練筆,多讀優秀的范文,提高寫作能力。
提高語文成績的方法
第一、字詞、拼音和??汲烧Z
其中經??家恍┨厥庾?、多音字或者經常讀錯的字詞,這些字詞需要曬網式的去收集然后記住,記不住也沒事,每天看一遍就可以了。要準備個專門的小本子便于每天翻閱,其實字詞、拼音或者成語,收集到或者后面遇到一個不熟的那就趕快分類記下來,會的就一眼帶過。這樣一年下去所有的字詞成語這一塊基本沒問題了;
第二、古詩詞
好多同學看到古文就犯難,看到古詩就不知所云。先說古文,平時背誦的那些古文就夠了,但是要把古文中的那些特殊句子格式、特殊字詞的用法一定要記清楚,記不清楚還是一樣小本子記下來,每天摟一眼,然后就是在平時昨天的時候把遇到的古文都自己翻譯一遍,還是那個原則一樣看過去完全沒有疑惑的就放過,要是有疑惑的經常遇到的絕對不能放過,久而久之你積累的看過的古文就多了,一些常見用法句式或者特殊句式基本掌握了。
古詩的話,不同朝代都有不同風格,所以你需要提前像看故事一樣把常見朝代的特殊時期看一下,比如盛唐、晚唐等風格是不一樣,有了這些有助于快速理解詩人的情感,接著應該多了解了解名詩人和不出名詩人的名篇。這是常考的重點,出名詩人的冷門詩歌,不出名詩人的名篇。出名詩人的冷門詩歌可以看看,但是不出名詩人的名篇一定要好好看看,多看看賞析和解讀,最好能夠背下來。我記得我高考的時候古詩我背過,古文我翻譯過,所以當時高考看都沒看直接答題類。
第三、閱讀理解
這是考試中很煩的,又長又枯燥,我唯一的體驗就是要專注,別走神,同時不同類型的文章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解題套路。所以先把方法掌握多練練就行了。
第四、作文
作文是積累的結果,還是得準備好小本子把平時遇到的寫得好的句子和名人名言記下來,同時遇到寫得好的作文就仿寫里面的句子段落變成你的。記得那時候我仿照好作文準備了不同題材的作文的萬能開頭、結尾和中專段落,巧的是高考竟然全用上了。其實作文題材大類就那么幾個,那么你在平常練習的時候可以每個題材準備一篇文章,提前構思好,這樣高考時候才會不慌不忙的套進去。畢竟不一定每個人都有出口成章的水平,但我們平時準備點東西,寫起來就輕松了。
如何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語文與其他學科不一樣,主要靠"學得"、"習得",而不僅僅靠老師的"教得".圍繞"聽說讀寫"。語文追求的卻是"妙趣".一個詞在 這里是敗筆,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筆".因此要想真正獲得語文學習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對語文知識的情感和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情感的培養
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明確目的,全身心地投入,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那么這種自己當家作 主的學習態度,才是獲得語文能力的真正動力;其次,要培養熱愛讀書的情趣讀書,是增加語文底蘊,豐富頭腦"內存"的重要途徑,培養閱讀能力未必一定要從讀名著開始,只要是內容健康的、積極的,富有知識性與啟發性,那么 完全可以從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書籍入手,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良好習慣的培養
培養情感的過程是一個意志磨練的過程,當我們"樂其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就變成了習慣。養成熟讀精思的習慣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許多著名的作家能寫出不朽的文學作品,閃耀著思想的光輝,煥發出獨具一格的 魅力,無不是讀書深入思考的結果。
三、博聞強記 多背誦積累
許多同學常常是把學習語文課文和學習寫作當作兩回事,導致課文、作文"兩張皮"哪個都不得要領。殊不知許多課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寫作中難得的極好范文。若能養成常寫讀書心得、隨筆等習慣,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讀書與寫作的珠聯璧合,融會貫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