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物理學習興趣。物理實驗相比于物理理論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初中物理是學生接觸物理的初期,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人教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人教版1
學習目標
A、 知識與技能
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本質及其作用。
知道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
知道輪軸和斜面也能省力。
A、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培養學生探究物理規律的能力。
A、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多姿多彩的簡單機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探索物理學原理。
通過討論交流、實驗探究,增強學生之間的協作意識和團結精神。
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廣泛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定滑輪、動滑輪的本質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滑輪組的裝配及省力情況。
教學方法:綜合啟發法,探究學習法。
教學用具:滑輪、細線、鉤碼、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長木板、長方體木塊。
學習過程:
一、復習鞏固
1、省力杠桿的特點,費力杠桿的特點,等臂杠桿的特點?
二、創設情境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杠桿,認識到了杠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其實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還有其他的一些機械對我們還有幫助。如升旗時,我們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紅旗升到高高的旗桿上,這里就應用到了滑輪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展示匯報
一、仔細閱讀課本的內容,找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定義,并回答問題.
1.什么是定滑輪,什么是動滑輪,它們有什么區別?
2.結合實際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圍哪些地方能見到定滑輪或動滑輪?
二、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1.分別安裝定滑輪和動滑輪.并在下面畫出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示意圖.
2.按照上圖圖示進行實驗,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實質
使用定滑輪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缺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實質_____________
使用動滑輪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缺點是__________________.實質_____________
三、閱讀課本關于滑輪組的知識,然后解決下列問題:
1.使用滑輪組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細看課本圖,了解組裝滑輪組時應該怎樣繞線.除了課本上這中繞法,你還能有其它繞法嗎?試著在下圖中畫出兩種繞法.
3.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滑輪組的特點是:使用滑輪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幾段繩子吊著動滑輪,拉繩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閱讀課本的科學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簡單機械”,完成下列任務.
1.指出圖中各個輪軸的“輪”和“軸”
2.使用輪軸和斜面時,是省了力還是費了力?省了距離還是費了距離?它們屬于省力機械還是費力機械?
四、拓展提升
1.如果忽略滑輪重和摩擦,則下列各圖中,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別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選作)如圖所示,物體重20N,忽略滑輪重和摩擦,則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五、課后記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人教版2
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講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里出發,怎么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學生討論得出:誰在前邊誰就運動得快。
“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多的運動得快”
提問:怎樣比較小明和小馬誰運動得快呢?
啟發學生回答:可以計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短就是運動快或者計算出相同時間運動的路程長也是運動快的。
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或者是km/h
例題:書本23頁
指導學生學會單位換算
練習:20m/s=54km/h=
例題:書本24頁
指導學生學會熟練掌握公式的變形。
2.勻速直線運動
指導學生觀察圖11.2—2。讓他們提出不同之處。從而引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含義: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是變化的運動。
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物體做變速運動的例子(汽車開動時,汽車剎車時,足球在草地滾動時等等)
平均速度:v=s/t這樣算出的速度上該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課堂小結
1.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度是怎樣計算的?
3.速度的單位怎樣進行換算?
4.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那么變速運動呢?
(四)作業
1.書本26頁第一、四題
2.完成相應的同步測試
(五)教學后記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人教版3
滑輪
●教學目標:
1.識與技能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
(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
(4)了解其他簡單機械(輪軸、斜面等)的一些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
(2)經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中有關滑輪、輪軸、斜面的實際使用。
(2)對實踐中的滑輪、輪軸、斜面的工作特點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愿望。
(4)具有對現實生活中簡單機械的應用是否合理進行評價的意識。
(5)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過程:
由學校升旗桿頂部裝置引入新課。
一.定滑輪:滑輪的軸固定不動。
性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實質:等臂杠桿
二.動滑輪:滑輪的軸隨重物一起移動
性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實質: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
三.滑輪組: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而成。
性質: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應用:使用滑輪組時,動滑輪和重物由幾段繩子承擔,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輪軸:動力作用在輪上可省力。例如:方向盤,自行車把手。
斜面:省力。并且斜面越長越省力。
四.練習:一課一練。
五.作業:P731
六.教學后記:
第三節機械效率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中培養合作精神,養成實事求是、尊重實驗結果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理解機構效率。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教學難點:測量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
●教具:彈簧秤、小車、長木板、鐵架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引導:課文107頁中的各種方法都能把沙子運到樓上,同學們由此可以提出什么問題?[總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種方法做功是否同樣多等問題。]
2.引入課題:機械效率。
二、新課教學:
(一)機械效率
1.組織討論。找出各種方法中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區分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了嗎?
人對沙子所做的功是對我們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對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額外所做的功,叫做額外功。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叫做總功。
分析:使用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即有用功始終都要小于總功。
3.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總功-W總,機械效率-η
提出問題:機械效率可以大于100%嗎?分析得出:使用機械時會不得不做一些額外功,所以機械效率必然小于100%。
例題:起重機把質量為0.6t的重物勻速提升了3m,而它的電動機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二、斜面的機械效率
1.閱讀“斜面的機械效率”。了解實驗裝置和實驗過程。
2.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和記錄表格。
3.完成實驗的實驗報告。
三、課堂小結
四、作用:110頁1。
五、教學反思:
板:
四.機械效率
1.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額外功: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
2.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公式,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表示。
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評估。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人教版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理解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
(2) 理解機械效率的定義及物理意義,會進行相關的計算;
(3) 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意義和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過舉例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及機械效率;通過討論,了解如何提高機械效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導入新課】使用機械,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節省距離,那么我們能不能使用機械而節省功呢?大家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關注生產、生活中各種機械的機械效率,具有用機械效率來評價機械的意識。
為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總功,為此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每個量怎樣測量?
【指導自學】
自學指導一:
請同學們認真看課本116---117頁 (時間3分鐘).
【檢測交流】
檢測一:利用一個動滑輪把重為400N的貨物勻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 F 是250N,求總功、有用功、額外功和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小結及作業】
堂清和本節導與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