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級教案 > 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

時間: 沐欽 物理教案

現代人通過發明創造觀測和測量的科學儀器,以及實驗的結果,間接了解物質的內部組成是依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

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現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應用反射定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4.知道平面鏡成像特點,并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5.知道平面鏡成像原理和虛像的概念。 6.知道平面鏡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總結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特點,培養觀察、

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對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光的反射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通過對光路圖的應用,逐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生動有趣的光學現象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2.密切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用辨證的觀點來看待事物,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 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的探究過程及對內容的理解

【教學難點】1.反射定律中“三線共面”這個結論的得出,要求學生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的能力。所以,“三線共面”是一個難點。

2.漫反射與鏡面反射的區別,以及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僅抽象,學生還很容易根據思維定式而在理解中出錯。因此,這也是一個難點。

3.實像和虛像的理解與區別。

【教具準備】光的發射定律探究儀,激光電筒,__面鏡,平面玻璃,蠟燭,火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照射在一個隱藏的平面鏡上,讓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 學生猜測并回答光的傳播方向為什么會改變。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出光的反射:一束光線,從一種介質(空氣)照在另一種介質(平面鏡)表面上后,改變了光的方向,又回到原來的介質(空氣)中去,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實際生活中,許多物體的表面都可以發生光的反射,人眼之所以看見一個本身并不發光的物體,就是因為從物體表面反射過來的光線進入人眼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光的反射”。

(二)進行新課

一、光的反射定律

實驗1 學生觀察: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引出概念。

利用光具盒介紹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的概念,啟發學生用數理結合的觀點進一步觀察入、反射光線的幾何位置關系,學生找到它們的對稱軸,用量角器量出對稱軸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引入法線、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

實驗2 教師演示:研究“三線共面” 利用自制教具,讓學生觀察紙板向前折和向后折時,能否觀察到反射光線,總結光的反射定律的前兩條內容: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根據本實驗,學生直觀地認識到“三線共面”,突破了這一難點。 實驗3 學生探究:研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關系。

緊接著,讓學生猜想及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并填寫實驗報告單(見附頁),總結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學生在表述結論時,有可能將入射角、入射光線敘述在前)

1

實驗4 教師演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因果關系。

遮擋住反射光線,觀察到入射光線依然存在;再遮擋住入射光線,觀察到不再有反射光線。從而得出結論:先有入射光,才有反射光。教師強調光的反射定律的正確表述順序,并板書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

[板書]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師接著點明光的反射定律實質上規定了反射光線沿什么方向射出。 多媒體演示:光路的可逆性。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光的反射是可逆的。 [板書] 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課件展示鞏固性問題,深化對光的反射定律的全面理解。 例1:補充光路圖,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30o

例2:補充光路圖,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例3:在明亮處的兩名同學,甲同學能通過鏡子看到乙同學的眼睛,乙同學能看到甲的眼睛嗎?如果甲同學在暗處,乙能看到嗎?

通過例1練習基本光學作圖法。

00通過例2讓學生知道入射角為0,反射角也為0時的情況。并板書。

00[板書] 入射角為0時,反射角也為0

通過例3讓學生加深對光的反射和光路可逆的理解。

二、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實驗5 教師演示:研究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師用小鏡子反射光線,照入同學眼睛。

師問:會有什么感覺?周圍的其他同學會有什么感覺?在平面鏡上發生了什么樣的反射呢? 課件展示鏡面反射,總結出鏡面反射的定義。

師問:如果在鏡面上鋪一張白紙,又會有什么感覺呢?原因是什么呢?這是因為白紙表面看起來很平滑,實際上表面上有很多凸凹不平的地方,一束平行光照在白紙上后,法線不再平行,根據反射定律,反射光線也不再平行。課件展示漫反射,總結出漫反射的定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之所以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桌子、墻壁、書本、正是由于它們表面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總結:

1、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區別在于反射面是否平滑。

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板書]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討論:甲同學說,雨后的夜晚,地面上亮處是水坑;而乙同學說,地面上暗處是水坑。你覺得他們誰說的正確?請說出理由。

結合課件講解此問題。

2

通過這道討論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更加深刻地理解漫反射的特點。

三、平面鏡成像特點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提出問題:我們生活中用的鏡子是平面鏡,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具體地說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點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點?

探究指導:要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我們雖然可以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鏡后面仿制一塊光屏(白紙),屏上不會呈現物體的像,因此我們無法用尺子去測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為此,你選用什么樣的“平面鏡”? 2)如何確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較物到鏡面的距離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 4)如何比較物像的大小、形狀的關系? 5)怎樣觀察物與像的左右關系?

6)怎樣通過實驗判定像的大小與物到鏡的距離是否有關? 學生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交流分析歸納得出探究結果:

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與物的左右關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與物的上下關系是__________. 5)當物體遠離或靠近平面鏡移動時物體的像的移動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狀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虛像

方法1:從平面鏡成像原理出發

讓學生結合課本70頁圖5-14,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發光點S射向平面鏡的兩條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指出鏡平面鏡發射出來的光線是發散的,不會相交.由于光的直線傳播,人們習慣的認為看見的東西都在前方,會覺得反射光像是從前方鏡中的像點射來的.實際上鏡中并沒有光直接到達.這說明虛像點不是反射光線的交點,而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是虛的. 老師演示:(用攝像機代替學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點燃的蠟燭放在平板玻璃前,通過玻璃觀察觀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認為接收到像,移動攝像機的鏡頭繞過玻璃直接對準光屏,光屏上并無像存在. 方法2:學生分組實驗,分別嘗試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學生對平面鏡成虛像產生強烈印象.然后通過對平面鏡成像光路圖的研究,討論兩個問題:(1)到達觀察者眼睛的光是從何處反射來的?(2)像點是怎樣形成的?教學中,學生比較能接收像點實際上不存在的觀點,但他們感到困惑的是人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感覺,因而給教學帶來一些困難.可告訴學生,人們的這個認識的由來是根據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事實.

五、平面鏡的應用

平面鏡的應用比較廣泛,結合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了解平面鏡的應用.除課本上提到的,可以讓學生列舉還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鏡,并結合每種情況,分析平面鏡起什么作用.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出通過本節學習有哪些收獲并整理本節知識結構。

【板書設計】

第二節 光的反射

一、反射定律

內容:

二、種類

3

鏡面反射:

漫反射:

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虛像

2、等大

3、等距

4、垂直

四、實像和虛像

五、平面鏡的應用

1、改變光路

2、成像

【布置作業】

1.課下探究:水中燃燒著蠟燭

在桌子上放兩摞書,象圖5-3-13中那樣把一塊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蠟燭(為了便于移動它,你可以把蠟燭尾部燒熔;然后把蠟燭粘在一個舊瓶蓋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玻璃之間的距離,要和蠟燭到玻璃之間的距離完全相等. 

2.完成本節的課后作業題。

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掌握光源的概念,能區分光源與非光源;

② 理解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③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c =3X10 8 m/s 。 (2)過程與方法:

① 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② 經歷探究過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觀察和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②通過探究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

二、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與新課程的要求和學生現狀,我將本課的重點難點定為: (1)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

(2)難點:如何設計探究實驗,并通過實驗現象歸納出光的傳播特點。

三、演示實驗器材的使用和準備

激光筆,裝水的燒杯,玻璃磚,三角板,液體噴霧器。

四、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引入新課

清晨,太陽冉冉升起,萬丈光芒映紅了朵朵朝霞,給大地帶來了光明和色彩,夜晚,華燈齊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光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美麗世界。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章光現象,第一節光的傳播。 新課教學:

一、光源

誰來說說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可以發光?

(發光的電燈,燃燒的蠟燭,太陽,水母,螢火蟲……)

很好,同學們知道很多發光的物體,這些物體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發光) 對,它們都能發光。

物理學中,把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同學們剛才說的電燈、車燈都是人造的,而太陽、螢火蟲、水母這些光源不是人造的,是自然存在的,于是我們把光源分為兩類: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像在晚上我們能在教室里做作業,能看到課桌椅,要是我們把燈給關掉了,那你還能不能看到他們,為什么?他們不是光源,我們能看到他們,是因為他們反射了其他的光,像電燈,白天里我們看到的樹木、房子,也是因為他們受到太陽的光照,然后把光反射到我們的眼睛里,所以我們才能看到。

大家說月亮是光源嗎?

月亮自身是不會發光的,我們所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光。 所以天上的星星并不是都每個都自己在發光的,有些是反射了其他的光然后射到我們眼睛里,我們看到了,像月亮這種自身不發光的天體,我們把它們叫做行星,像太陽這種自身會發光的天體我們叫做恒星。

二、光沿直線傳播 我們知道了光是由光源發出的,有誰知道光是沿什么樣的路徑從光源向遠處傳播的呢?

實踐出真知,我們用實驗來驗證同學們的推斷對不對。 實驗一:用激光手電做為光源射往空氣,往空氣中噴水。

很明顯的看出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光在水中是如何傳播的。

實驗二:用激光手電做為光源射入水槽,水槽盛滿水,在水中放些粉筆灰。

很容易看出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線)傳播的。

最后,我們來觀察一下光在玻璃中的傳播路線又是怎樣的。 實驗三:拿激光手電做光源,向玻璃磚照射。

很直觀的發現,光仍然是沿(直線)傳播的。 光是摸不著的,怎樣在紙上把它描繪下來呢?比如說,我想畫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該怎么畫呢?誰到黑板上來畫一下? 這些直線代表什么?表示太陽發出的光。

在物理學上,用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路徑和方向,叫做光線。 像激光這種就是一條光線,那太陽就發出一條光嗎? 我們用平行的光線來表示光束。

下面給大家猜個謎語:一個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說話。 它就是我們自己的影子

我們來研究一下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早晨我們走在上學的路上,沐浴著溫和的陽光,光線從太陽發出,射向我們,沿直線傳播,因為我們不是“透明人”,更不會什么“隱身術”,所以光線不能穿透我們,而在我們身后留下一片蔭暗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影子。

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還能解釋日食、月食

通過圖形可以清楚的看到,A區域太陽光無法到達,所以看不到太陽,就是通常所說的日全食, 把A區域叫做本影區,而在B、C區域只有一部分太陽發出的光能夠到達,所以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日偏食,并且把B、C區域稱做半影區。 而D區域只有太陽周圍部分發出的陽光能夠到達,我們能看到日環食,這部分叫做偽本影區。20__年8月1日,在我們新疆可以目睹到日食這一天文現象,有興趣的同學記好了是20__年的8月1日。

光沿直線傳播在實際中的應用更是數不勝數,比如:激光準直,還有每天課間操排隊時要向前看齊;軍訓打靶時,眼睛要看齊缺口、準星和靶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點一線,解釋小孔成像

三、光的速度

雷雨天,雷聲和閃電同時同地的發生,但我們為什么總是先看見閃電,后聽見雷聲呢?

這是因為光比聲音傳播的快,所以總是先看到閃電。

通過第一章的學習,我們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是340m/s,那么光在空氣中的轉播速度是多少呢?

早在1607年,伽利略就進行了最早的測量光速的實驗,他的方法:讓兩個人分別站在相距一英里的兩座山上,每個人拿一盞燈,第一個人先舉起燈,當第二個人看 到第一個人舉起的燈時,立即舉起自己的燈,從第一個人舉起燈到他看到的第二個人的燈的時間間隔就是光傳播兩英里所用的時間,但由于光傳播的速度太快了,所用的時間幾乎為零,所以他這種方法沒有測出光速。在這之后的三百多年里,很多科學家都進行了測定光速的實驗,但效果都不理想。直到1972年,美國的埃文 森才測出了光速的精確值:299792457.4m/s 。 光在空氣中的速度近似3×108 m/s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問題:

1、光源

2、光沿直線傳播

3、光的速度

六、課堂練習 課本作業及《創新練習》

七、作業布置 《創新練習》

八、板書設計

第一節 光的傳播

一、 光源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一、 光的傳播路徑

1、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 光線

日食、月食、激光準直、排隊、小孔成像、打靶

二、 光速 c=3×108 m/s

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篇3】

教學理念:

依據“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兩大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節教學采用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學習,老師盡量為學生創造情景,點燃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教材分析:

本節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1)摩擦力。(2)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后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摩擦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有重要的意義,教材最后用較大篇幅講述了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雖然教學的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學情分析:

學生在這之前剛學習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樣是一種常見的力,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學生除對摩擦力的概念比較生疏外,已基本具備自主探究的條件。

教法建議:

1.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

摩擦是最常見,應用最普遍的物理現象之一。對摩擦現象,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不能因為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就忽視了學生實驗,作為物理老師是非常清楚物理實驗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尤其在學生有一定認識基礎時,更應注意讓學生親自動手探究,這樣就能既揭示現象的本質,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2.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體現了物理學中對多變量問題的研究方法,即控制變量法。本實驗中的變量有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保持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這種物理學研究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益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

2.知道決定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3.認識摩擦的利與弊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有關摩擦現象。

2.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3.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對摩擦的分析,激發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養成用所學知識聯系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

2.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1.設計探究實驗。

2.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問題。

教學器材:

教師用:筷子、玻璃杯、米、水、小車、木塊、彈簧測力計、自行車、多媒體電腦等。

學生用:彈簧測力計、帶掛鉤的木塊(側面積不同)、砝碼(或鉤碼)、長木板、毛巾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略)

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感知物理知識,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觀的有關摩擦力的彩色插圖,更多的從生活中理解摩擦力。這是本節的知識體系,包括認識摩擦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后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 (2)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后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甚至高中學習做好鋪墊,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3)不但使學生學習到摩擦力的有關知識,而且是學生對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同時也逐漸培養學生養成科學探究和重視知識應用的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感受體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定義結論、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加強團隊合作、培養創新精神。

重點:(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釋生活中摩擦現象。

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突破的措施:激趣誘導,以多種方式指導教學,把時間教給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游戲引入、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形成新知;設疑啟發,引導探究;辯論比賽,鞏固新知,對學生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利用對教材的預習,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形成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分六個環節,分別是游戲引入、感受體驗、科學探究、知識應用、回顧反思、作業布置。

1、游戲引入:

初二學生活潑好動,對知識的渴求欲強,在新課開始我采用游戲引入,男生用一個涂油的碗,女生用一個干凈的碗,在學生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比賽抓碗游戲,而力氣小的女生卻出乎意料的贏了。創設情境教學,引人入勝,引出新課,為這節課順利的進行打下基礎。

2、感受新知:

問題是知識的產生點,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體驗,教師用擬人的口吻,類比拔河,提出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接受,使師生間的距離拉近。

生生合作,說出摩擦力的定義,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然后采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作用點和方向,不僅鞏固新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個難點,學生對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混為一談,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經驗使學生總認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人走路,同時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而采用舉手指的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我設計了摩擦力大搜索這一環節,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舉例比賽,在這種交流中學生的表現欲被調動,使兩個知識點順利銜接,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3、科學探究:

根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甚至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才是效的學習方法。在本環節學生說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從生活經驗進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學習思路,小組自行合作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如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通過生生交流學會,通過我設計的火眼金睛環節等多種方式,真正學會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成功的喜悅之后,信心更足了,而教師此時及時肯定他們的猜想,,鼓勵他們合理分工后動手去驗證,引導他們進行數據分析,而對于學生的其他猜想,也廣泛討論實驗,本實驗根據學生的猜想變量太多,小組合作分兩個階段有秩序的進行實驗,使課堂活而不亂,得出規范的結論,最后交流與評估。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了,反思后再實踐驗證,這也是一種收獲。本環節,我采用小組實驗比賽的方式,選出幾個優勝小組來。

目的一是學會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信心;二是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三是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多方法解決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通過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簡單且可操作性強,有利于學生對影響摩擦力的這兩個因素的進一步理解。

4、知識應用:

根據學生學習注意力不持久的現象,在此掀起課堂的高潮,我設計了辯論賽這一環節,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在課堂中引用競爭機制,以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是增強學生的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順利的進行知識點間的過渡。

再薄的一張紙也有它的兩面性,通過上面的辯論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兩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實例說出了具體的方法,從系鞋帶到磁懸浮列車,加上老師展示的一些圖片,使學生大開眼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辯證的看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了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熱情。通過聰明屋的這一環節,,等到知識的升華。

5、回顧反思

達標測試環節,檢驗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小結部分,先讓學生主動總結,學生交流,看誰的收獲多,查漏補缺,讓學生學會知識的梳理,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六、作業布置:

作業題設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新,簡單而新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這時我的板書設計,一目了然。

七、設計思路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在這節課中,教師激趣誘導,情景教學;學生探索發現,合作探究,同時加強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課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們的指點、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會求浮力的大小;

2.嘗試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浮力有關的物理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科學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培養探究意識,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能力,發展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3.經歷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過程,進一步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

2.通過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意識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探究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實驗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用的實驗器材包括:彈簧測力計、石塊、細線、溢水杯、大燒杯、小桶、空飲料瓶、水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提問:(1)什么是浮力?(2)怎樣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3)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2、直接提出浮力的大小究竟與哪個或是哪些物理量有怎樣的定量關系?從而引出阿基米德這個科學家,進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阿基米德原理》。

二、新課教學

1、阿基米德的靈感

(1)展示阿基米德鑒別王冠真假的故事和阿基米德的頭像,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從故事中得到: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就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這個等量關系。并猜想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2)學生通過“想想做做”進一步驗證“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他所受的浮力越大”這個猜想。

(3)對猜想進行推理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的重力有關。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

(2)教師出示實驗過程圖片并介紹溢水杯和注意事項。 (3)學生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 (4)各小組進行數據展示。

(5)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3、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數學表達式:F浮=G排液=ρ液·g·V排。

(3)適用范圍:液體和氣體(F浮= G排= ρ氣 gV排)

4、例題:有一重7N的鐵球,當它浸沒在水中時受的浮力多大?(g=10N/Kg)

三、課堂練習:

1、比較下列物體受的浮力

(1)如圖所示,A、B兩個物體的體積相等,哪個受到的浮力大?

(2)如圖所示,A、B兩個金屬塊的體積相等,哪個受到的浮力大?

2、傳說有一天,阿基米德跨進盛滿水的浴缸時,看見浴缸里的水向外溢,澡盆的水溢出給了阿基米德啟發,由此他鑒別出了國王的王冠是否由純金所制。若阿基米德坐進去后排開400牛的水,則他受到的浮力為

N。

3、20__年7月,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體積約為50m3的潛水器蛟龍號,順利完成5000米級海底試驗主要任務,求那時蛟龍號受到的浮力為多少牛?( g=10 N/kg

ρ海水=1×103kg/m3)

四、談談收獲:

五、課后作業:課本56頁

3、4題

六、板書設計

第2節

阿基米德原理 求浮力的方法

(1)稱量法:F浮=G物-F示

(2)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液=ρ液·g·V排 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篇6】

一. 教學設計思路:

阿基米德原理這節課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理論,第二課時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第一課時中分析結論的數據是選擇績優學案練習冊中的習題,據此引導學生掌握這節課中的重點阿基米德原理。因為本節課的實驗需要采集數據,如若先做實驗,學生實驗中不注重細節,采集了錯的數據,就很難推理出正確的結論,首因效應的影響不得不得到關注。所以改進措施是直接借用正確數據分析結論,然后做實驗,另外,學生在明白了結論的基礎上做實驗時,自己就會注意細節。如先測量小桶的重力呢還是先測量桶與排出液體的總重,然后倒出其中液體再測量小桶的重力呢?學生自己就會思考到桶上會留有殘余液體,排出液體的重力將會減少。實驗最終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學生可以自己判斷。失敗的話,建議他們重新做實驗,自己找問題。

本節課中的實驗如果直接用手提彈簧測力計,手容易晃動,影響實驗效果,所以改進成在鐵架臺上固定彈簧測力計,升降臺升降液體,從而達到物體穩定浸入液體中,方便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在第一課時中數據僅有一組,可以提問:一個實驗的普遍結論,僅做一次實驗能不能得出?介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物理學實驗的基礎,會自己判斷出,不行。一個普遍結論的得出,至少要做三次實驗,然后分析,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進一步提問:實驗如何做三次,也就是說三次實驗中是在改變什么物理量呢,改變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根據本校學情,學生對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體積這一知識難以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復習舊知中的圖片展示。

二. 學情及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八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感性認識豐富,記憶能力良好,理性認識、邏輯思維能力初步形成,但仍需直觀事物進一步引導。我們班學生理解能力弱,學習自主性較差,布置作業才做,不布置不做,依賴性強,講的學,不講的不學,

1 學習興趣不濃厚。

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規律,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上節課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已經使學生明白了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液體的密度的定性關系。本節是對上節課探究結果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浮力》本章教學內容的核心。

三.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實驗過程。 2.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數學表達公式。 3. 能利用公式:F浮?G排?m排g??液V排g

四.重點難點

重點: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推導。 難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五.教法

講授法、實驗法

六.學法

觀察法、練習法

七.教具

彈簧測力計、鐵架臺、升降臺、物體、溢水杯、小桶、適量水

八.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回答:2個因素 ①液體的密度;②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

2 圖片展示:

若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為V,那么小桶中溢出的液體的體積為 V 即: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體積。

也就是說: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與①液體的密度、②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引入新知:

想想:液體的密度與排開液體的體積的乘積為排開液體的質量。而我們知道排開液體的重力與排開液體的質量成正比,因而我們可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是否有關?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開始學習我們本節課:阿基米德原理

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即對浮力和排開液體所受重力進行比較,實驗中想辦法得出浮力和排開液體所受重力這兩個物理量) 設計實驗方案: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G,再讀出物體浸在液體中時測力計的示數F示,兩者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視重法:F浮?G?F示)。

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G排可以用溢水杯和測力計測出:溢水杯中盛滿液體,再把物體浸在液體中,讓溢出的液體流入一個小桶中,小桶中的液體就是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用測力計測出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G排。

3 實驗器材:

彈簧測力計、鐵架臺、升降臺、物體、溢水杯、小桶、適量水

實驗步驟:

1. 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桶和物體所受的重力(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2. 把被測物體的一部分浸在溢水杯中,讀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示(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同時,用小桶收集物體排開的水。

3. 測出小桶和物體排開的水所受的總重力G總(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4. 改變被測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進行

2、3次實驗

4 采集數據:

注: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每組4-5人,每組中有一個或兩個物理相對優秀的學生(組長),對本組實驗進行指導,實驗中相關簡單的操作由本組的后進生完成,如,此實驗中有彈簧測力計讀數的相關操作,后進生讀數,但是組長需同時監督是否正確,避免數據記錄錯誤而影響整個實驗的成功。

分析數據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表達式:F浮?G排?m排g??液V排g 課后練習(練習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表達公式):

5 板書:

九. 教學反思

一次好的舊知識鋪墊對學生是否理解新知識非常重要,它會影響到整節課中的聽課狀態,乃至整節課能否聽懂。一個恰到好處的提問,能使全班同學個個都處于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參與討論問題的積極狀態,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另外,探究活動的組織和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應該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在探究活動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適時的引導。讓學生在感覺簡單的同時又上一個新臺階,發現問題的同時又能及時的解決問題,互幫互助,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從用詞的準確性(例如:體積、排開液體的體積)充分感悟科學的嚴謹性。

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為進一步學習密度、重力等相關知識作了重要的準備,并且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實驗的能力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中學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質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并能正確進行單位換算

(2)知道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而且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改變

(3)了解常見的質量測量工具,通過實際操作,初步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2)通過觀察和操作,學會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確地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托盤天平的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覺遵守操作原則的良好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以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重點和難點

質量知識是今后學習密度、重力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但托盤天平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比較復雜,生活中不為學生所熟悉,因此我確定了以下的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質量的概念和屬性,托盤天平的使用

2、教學難點

托盤天平的使用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好奇心較強,并且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問題的能力,但思維方式還是比較形象,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維過程。對于托盤天平的使用,動手操作學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對于為什么要這樣使用還會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將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三、教法分析

為突出重點,本課以引導性提問發現法為主線,以提問拓展學生思維,用引導讓學生逐漸靠近問題實質,結合比較法,最終讓學生自己發現并得出結論;為突破難點,采用多媒體演示法,以生動的感觀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并用實驗探究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本節難點;用反饋練習法檢驗所學知識及鞏固所學內容。

四、學法分析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需要的是創造型和開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為了能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會學知識,本節課主要采用了自主學習法、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法。通過自主學習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過討論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創新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

我的上課,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分類比較導入新課 討論交流激發興趣 小組合作突破難點

巧記妙學掌握重點 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1、分類比較導入新課

首先通過學生活動,將課件上出示的圖片:鐵錘,小木塊,鐵釘,桌子等物體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的理由,從而得出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結論;接著引導學生比較鐵釘和鐵錘、小木塊和桌子同類物質所含的物質多少不一樣,引出質量的概念。

2、討論交流激發興趣

小組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質量單位及其之間的換算關系,通過閱讀書本109頁的小資料,讓學生觀察分析“大象質量是成人質量的多少倍?”

隨后小組交流: 1、一張郵票的質量為50

2、一枚硬幣的質量為10

3、一個中學生的質量大約是

4、一頭大象的質量約5

使學生對質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認識,從而構建具體的質量量級觀念。

3、小組合作突破難點

本節課的難點是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為了攻破這一難點,我將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觀察天平,說出天平的結構名稱及作用;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學習天平的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學生分組實驗動手操作,討論天平的使用方法;

(討論天平使用時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3)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教師總結天平使用的步驟:放、撥、調、測、讀、收。

(引領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測量身邊一些小物體的質量,并通過討論、交流和協作,使學生能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并突破教學重點。)

4、巧記妙學掌握重點

通過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

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將游碼左移“0”

再調螺母反指針,左放物體右放砝

讀準質量收完備,三點注意要記清

5、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例1:(1) 對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進行調節;先將游碼放在標尺 的 刻度線處。當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則銅塊的質量是 。若發現指針在分度盤中央的左側,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調節。(2) 用調節好的天平稱銅塊的質量:把銅塊放在天平的 盤內。

例2: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物體應放在天平_________盤,測得盛有水的燒杯的質量如圖所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________g.

320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消防泵-XBD单级卧式/立式消防泵-上海塑泉泵阀(集团)有限公司 | C形臂_动态平板DR_动态平板胃肠机生产厂家制造商-普爱医疗 | 回收二手冲床_金丰旧冲床回收_协易冲床回收 - 大鑫机械设备 | 钢绞线万能材料试验机-全自动恒应力两用机-混凝土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北京科达京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国资灵活用工平台_全国灵活用工平台前十名-灵活用工结算小帮手 | 睿婕轻钢别墅_钢结构别墅_厂家设计施工报价 | 冻干机(冷冻干燥机)_小型|实验型|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松源 | 硅PU球场、篮球场地面施工「水性、环保、弹性」硅PU材料生产厂家-广东中星体育公司 | PU树脂_水性聚氨酯树脂_聚氨酯固化剂_聚氨酯树脂厂家_宝景化工 | 德国UST优斯特氢气检漏仪-德国舒赐乙烷检测仪-北京泽钏 | 桥架-槽式电缆桥架-镀锌桥架-托盘式桥架 - 上海亮族电缆桥架制造有限公司 | 恒温恒湿箱(药品/保健品/食品/半导体/细菌)-兰贝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水性绝缘漆_凡立水_绝缘漆树脂_环保绝缘漆-深圳维特利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恒温水槽与水浴锅-上海熙浩实业有限公司 | 动库网动库商城-体育用品专卖店:羽毛球,乒乓球拍,网球,户外装备,运动鞋,运动包,运动服饰专卖店-正品运动品网上商城动库商城网 - 动库商城 | 电杆荷载挠度测试仪-电杆荷载位移-管桩测试仪-北京绿野创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灼热丝试验仪-漏电起痕试验仪-针焰试验仪-塑料材料燃烧检测设备-IP防水试验机 | 电动打包机_气动打包机_钢带捆扎机_废纸打包机_手动捆扎机 | 专业音响设备_舞台音响设备_会议音响工程-首选深圳一禾科技 | 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_煤矿用电缆厂家_矿用光缆厂家_矿用控制电缆_矿用通信电缆-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 | 口臭的治疗方法,口臭怎么办,怎么除口臭,口臭的原因-口臭治疗网 | SMC-SMC电磁阀-日本SMC气缸-SMC气动元件展示网 | Safety light curtain|Belt Sway Switches|Pull Rope Switch|ultrasonic flaw detector-Shandong Zhuoxin Machinery Co., Ltd |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足球(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 美能达分光测色仪_爱色丽分光测色仪-苏州方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bng防爆挠性连接管-定做金属防爆挠性管-依客思防爆科技 | 彭世修脚_修脚加盟_彭世修脚加盟_彭世足疗加盟_足疗加盟连锁_彭世修脚技术培训_彭世足疗 | 低浓度恒温恒湿称量系统,强光光照培养箱-上海三腾仪器有限公司 | 钢格板|热镀锌钢格板|钢格栅板|钢格栅|格栅板-安平县昊泽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右手官网|右手工业设计|外观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公司|产品创新设计|医疗产品结构设计|EMC产品结构设计 | 太平洋亲子网_健康育儿 品质生活| SOUNDWELL 编码器|电位器|旋转编码器|可调电位器|编码开关厂家-广东升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南京兰江泵业有限公司-水解酸化池潜水搅拌机-絮凝反应池搅拌机-好氧区潜水推进器 | 精益专家 - 设备管理软件|HSE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EHS安全管理系统 | 旋转/数显粘度计-运动粘度测定仪-上海平轩科学仪器 | 房屋质量检测-厂房抗震鉴定-玻璃幕墙检测-房屋安全鉴定机构 | 浙江富广阀门有限公司| 二手电脑回收_二手打印机回收_二手复印机回_硒鼓墨盒回收-广州益美二手电脑回收公司 | 铝箔袋,铝箔袋厂家,东莞铝箔袋,防静电铝箔袋,防静电屏蔽袋,防静电真空袋,真空袋-东莞铭晋让您的产品与众不同 | 翻斗式矿车|固定式矿车|曲轨侧卸式矿车|梭式矿车|矿车配件-山东卓力矿车生产厂家 | 武汉高低温试验箱_恒温恒湿试验箱厂家-武汉蓝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