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級教案 > 物理教案 >

中學物理教案八年級

時間: 奕玲 物理教案

作為物理教師要知道,物理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學物理教案八年級七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中學物理教案八年級

中學物理教案八年級篇1

一、基本說明

1、本教學設計參與人員基本信息作者

2、教學內容

1)所用教材出版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級或模塊:九年級

3)所屬的章節:第十六章第三節

4)教學時間45分鐘

二、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會查比熱容表。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利用探究學習,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內容分析

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熱傳遞、熱量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物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提出了比熱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點知識。本節教材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常識出發提出問題,經過探究活動得出結論,并應用探究所得解決實際問題,新教材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實驗探究。本課時教學內容主要是比熱容的概念的建立,這是下節課進行熱量計算的基礎。應把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作為本節教學的重點。由于比熱容的概念內涵較深、外延較廣,涉及熱量、溫度變化、質量三重概念間的關系,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所以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以及應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3、學情分析

從學生角度看,學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變量、轉換、比值定義等方法的運用,本節的探究活動教材采用的是一種部分探究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切實體驗物質的熱屬性,以加深學生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4、設計思路

主要采用科學探究等方法開展本節教學,探究中用到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給比

熱容下定義時,用到比值定義法、類比法。探究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獨立尋找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對課本提供的探究方案進行大膽的改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體驗成功的愉悅。為幫助學生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努力使本節的教學活動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幫助學生構建“身邊的物理”,從而順利突破教學難點。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方案一:多媒體展示:炎熱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兩人在湖邊游玩,為了納涼問題兩人發生激烈爭執,甲主張劃船到湖中去,乙則認為在岸上散步更涼爽,你認為誰的意見對?

學生思考、猜想、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觀點:可能岸上、湖中、兩者一樣三者觀點都有,到底哪種觀點對呢 ?從而引入新課。

方案二:

出示圖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曬得很燙,而海水卻很涼,你有這種感覺嗎?你想不想知道為什么?

推進新課

一)探究物質的吸、放熱性能

探究不同物質的吸、放熱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較困難的實驗之一,設計和實驗操作的難度較大,需要注意及時指導和協助學生,以保證每組學生都觀察到相應的實驗現象,得到較好的實驗結果。下面對探究的各個環節加以具體說明。

(1)提出問題

從生活中學生已經意識到不同物質的吸、放熱性能不同,這里還要把這個比較籠統的問題描述為明確具體的可驗證的物理問題。教師可以予以引導:如果上面兩幅圖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質量相同,升高的溫度也相等,顯然,它們吸收的熱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質(如水和砂子),在質量相同、升高的溫度相等時,它們吸收的熱量也相等嗎?

這已經是一個可驗證的問題,其中包含限制條件,如質量相等、升高的溫度相等、不同物質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實驗技術條件予以控制和測量,為下面設計實驗提供了基礎。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要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性能,需要取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使其升高相等的溫度,比較各自吸收熱量的多少。這僅僅是一個實驗計劃而已,還要具體設計怎樣 實現這些要求。具體做法是:不同物質選擇水和砂子;質量相等要用天平稱 量;升高的溫度通過溫度計測量出來;水和砂子吸收熱量的多少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判斷,因此要用兩個相同的加熱源(如相同的酒精燈,但從安全性考慮,盡量不要用通常的“熱得快”等電加熱器)。另外,裝水和砂子的燒杯規格要相同,要保證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通過觀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樣溫度吸收熱量是否相等來驗證其吸熱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攪拌,否則會受熱不均勻。實驗中也可選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對比進行研究,可以省去攪拌的麻煩。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屬易燃品 ,實驗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由此看來,本實驗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

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據需要自行設計。不管采用哪種,教師都應引導學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義,包括其中的單位等,這是以后閱讀、使用和設計表格必備的知識。

實驗的步驟要讓學生自己設計,以鍛煉他們設計實驗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茲舉一例,僅供參考:①按照圖16.3-1和圖16.3-2所示,用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燒杯、溫度計等組裝兩套器材;②用天平分別稱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別倒入兩個燒杯中;③記錄水和 砂子開始時的溫度;④同時對水和砂子加熱,記錄在加熱1 min、2 min、3 min……時水和砂子各自升高的溫度。

本實驗的操作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同組學生互相配合,對實驗結果不要過于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結論即可。

(3)分析與論證

學生實驗取得數據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比較、分析:質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溫度時,加熱的時間長短是否相同?這說明了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在描述結論時,初學的學生不一定能做到簡潔而準確,只要能大致地將問題表達清楚,就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但教師一定要規范描述到“在質量相等、升高的溫度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物質吸收的熱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熱量比砂子吸收的熱量多”。

二)比熱容

比熱容的定義可以直接給出,但教師要引領學生解析其中的關鍵詞及其含義。如為什么要限定“單位質量”“溫度升高1 ℃”,這是因為比熱容是以熱量來定義的,而熱量跟物體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都有關。比熱容是初中物理出現的一個由兩個以上物理量來定義的物理概念,教師對概念的表述與單位的教學都要充分估計學生認知的困難,把鋪墊和引導做得細一些。

對于比熱容的單位,要結合閱讀數據表“一些物質的比熱容”,明確其含義。因為熱量計算公式課標沒有要求,教學不必要補充傳統教材中的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不引入相關計算,而是把重點放在理解比熱容的物理意義上。

通過閱讀數據表,要求學生知道水的比熱容,會利用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點解釋有關現象。這里可以設計學生討論交流活動:日常生活中為什么常用熱水來取暖?汽車中為什么用水來做冷卻劑?這些問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為了突破難點,教師應先讓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匯報辨析,教師梳理總結。對于水的比熱容較大,教師在總結時要引導學生明確其兩方面的含義:質量相同、升高溫度也相同時,水比其他物質吸收的熱量多,所以用來作發動機的冷卻劑;質量相同、降低的溫度也相同時,水比其他物質放出的熱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熱水來取暖。

三)熱量的計算

展示問題1:①1 kg水溫度升高1 ℃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學生很容易即可得出:吸收的熱量Q1=4.2×103 J。

展示問題2:2 kg水溫度升高1 ℃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學生討論得出:吸收的熱量Q2=2×4.2×103 J=8.4×103 J。

展示問題3:2 kg水溫度升高50 ℃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學生討論得出:吸收的熱量Q3=50×8.4×103 J=4.2×105 J。

展示問題4: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其質量、溫度變化、比熱容成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得出:物體吸收的熱量與質量成正比,與升高的溫度成正比,與物質的比熱容成正比,計算公式:Q吸=cm(t-t0)。

學生自己推導得出:物體放出熱量計算公式:Q放=cm(t0-t)。

四)課堂小結

1.引導學生回顧一個完整的探究應包括哪些過程。

2.比熱容的概念、單位及物理意義。

3.Q吸=cm(t-t0)。

4.Q放=cm(t0-t)。

中學物理教案八年級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境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噪聲控制的途徑 難點:噪聲的危害以及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教法與學法:分組討論法、閱讀法

四、教學過程:

放一段錄像,先放出一段優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雜的聲音。

然后引入課題:優美的聲音使人心情愉快,而雜亂的聲音則令人心煩意亂。那么,令人心煩意亂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對人有沒有危害?怎樣才能有效地防止這些聲音的產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聲的來源(學生討論)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噪聲的含義:

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環境保護角度)

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學生討論)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三條界線:

>90dB,會破壞聽力;

>70dB,會影響學習和工作;

>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聲

復習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引起鼓膜的振動

(聲源發生處) (聲音的傳播過程) (人耳)

演示實驗:讓鬧鐘發出聲音,過一段時間后,把紙盒將鬧鐘罩住,讓學生比較前后聲音的不同。

綜合實驗和學生活動內容,總結得出控制噪聲的途徑:

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五、課堂小結:

1、 噪聲的來源和危害有哪些?

2、 怎樣防治噪聲?

六、布置作業:

調查學校周圍有哪些噪聲源,學校應該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學后記: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多,在強調一兩個主要內容的同時,可以安排一定的課外練習讓學生在課堂完成。

中學物理教案八年級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法與學法:閱讀自學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1)自由說出所了解的利用聲的現象;

(2)觀看相關的錄像;

(3)討論對以上的應用例子怎樣歸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溫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后,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采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生的背景以及現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介紹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

超聲振動除結石。

超聲波潔牙。

課堂小結:

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課后作業: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相關內容

中學物理教案八年級篇4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的三個特性

2、知道什么是頻率?頻率的應用。

3、利用實驗去探索影響聲音特性的原因。

重、難點:(重)1、人耳怎樣聽到聲音的?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清楚雙耳效應。

關 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教學時數:2課時

教材分析:1、本節是了解性常識,而且比較簡單,學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課堂教學基本上讓學生主動去完成,教師加以必

要的糾正即可。其他時間可以討論上節課的練習。

教學過程:

前提測評:

1、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 , 不能傳聲。

3、聲音在 、 體中比 體中傳播的快。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

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為什么我們可以區分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1、音調:聲音的高低

試驗:研究音調與振動快慢的關系

課本如圖示

結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結論:(1)、頻率:物體一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越高,

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人的聽覺范圍:20Hz~20000Hz

學生閱讀課本圖示

2、響度:聲音的強弱

試驗:研究響度與振動幅度的關系

課本如圖示

結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結論:(1)、響度與振幅有關

(2)、響度與發聲體距聽者的距離有關

(3)、用dB表示聲音的強度,學生閱讀材料:

了解一些環境的響度。

3、音色:聲音的一個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四、完成物理時習在線本章內容

五、教后記

本節內容比較多,應緊扣要求,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

應讓學生在課后去分析較多的聲現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題?

中學物理教案八年級篇5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象。

重、難點:(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象的分析、解釋。

關 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教學過程:

導學達標:

學生觀看第一部分錄像——各種各樣的聲音。引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1、聲音的產生

演示實驗:(1)、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聲。

(2)、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放一段聲音的錄像。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4)、擴展:錄制聲音

2、聲音的傳播:

(1)、得出:固體、氣體可以傳播聲音。

(2)、實驗14頁圖1-4示: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活動: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學生活動:如何證明液體可以傳聲?

(3)、聲波:利用錄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聲波?同水波進行對比。

3、聲速: 不同介質中的聲速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1)、看15頁的表格內容

(2)、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速度誰快?

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學生活動: 對著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么在教室里講話聽不回聲?

4、回聲:聲音的反射。 <0.1秒 <17米

二、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三、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本節內容,因內容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課外練習。

四、課后活動:

動手動腦:1、2、3題。

教學后記:

在課堂上對聲音的知識不能擴展太多,這只是聲音的第一節課,可降低難點。

要測一測學生的接受情況。

中學物理教案八年級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③.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據的嚴謹作風。

教學過程;

師: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把銅絲作為斜面,讓滑輪滑下來)滑輪在前半程滑的快,還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師: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樣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時間,路程用刻度尺來測,時間要用表來測,那具體應測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們就要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斜坡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程快還是后半程快。板書課題:平均速度的測量。

實驗器材可從實驗臺上選取。要求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先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畫出實驗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收集數據最后得出結論。請同學們拿出實驗報告,分組討論并完成實驗報告上的第4、第5項內容,時間為5分鐘。

拿出一組同學的實驗報告在展臺上展示。

師: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時間如何測量呢?生答。

總結:可以用總時間減去前半程的時間。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學知道呢?生答。

總結:很好,按一下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停止計時,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長針走一圈是30秒,長針走兩圈里面的短針走一格是一分鐘。我們會使用秒表了,下面就開始進行實驗并收集數據,把數據填在表格里。時間為10分鐘。開始:

實驗結束把一組同學的報告展示出來。

師:哪位同學發現他們的數據有什么問題沒有?

很好,長度測量的結果要有準確值和估計值,他們這一組同學沒有寫出估計值。長度測量寫出估計值的同學請舉手。你們的路程測得怎么不一樣呢?生答。你們是怎么測量的呢(找學生演示他們是如何測量木板的長度的)?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就驗證了,物體從斜面上滾下來時,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們能比較出哪一組的小車滑的快嗎?不能,有什么辦法嗎?有同學說比速度,怎么比呢? 請同學們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算出小車在斜面運動時全程的平均速度,時間為2分鐘。

再拿兩組實驗報告比較一下,哪一組小車滑的快。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確地測量路程、時間,并通過實驗測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測出1路公共汽車從河師大到火車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業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塊手表,怎樣既方便又較正確地測出從你家門口到學校門口的路程?簡要說出測量步驟。

中學物理教案八年級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創新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感到學習有用,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索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重、難點: 力的概念(重點)

力的作用效果,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難點)

教 具: 彈簧、乒乓球、排球、磁鐵、小車、鐵釘、鋸片、汽球、海綿;多媒體計算機。

教學方法 : 問題——體驗——探究教學法

教學課時 :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和內容

新課引入

先設計懸念,激起學生求知欲,從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內容“力”,再讓學生看課文“?”后面的一段內容,再讓學生說出常用“力”字的詞及其意義。(接著讓學生體驗下面的過程)

1、學生緊握拳頭。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學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學生用力搬起課桌站立10秒鐘。

讓學生談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原因。

先請學生談談對力的認識,舉出平時用力的一些動詞,如:推、拉、壓、握……。然后講解人們對力的認識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的,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從事生產勞動中經驗的結晶,如:提水、挑物體、拉車、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覺到肌肉緊張。在此基礎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課題。

(多媒體投影): 什么是力

新課教學:

一、力是什么?(多媒體投影)

1、觀察、演示:(多媒體投影——出示一組運動圖片)

①在剛才學生的體驗下,引導學生得出“力”是人對物體的作用,是人對物體施加了力。

②接著讓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物體間能否發生力的作用呢?生產中,有沒有見過其他物體對物體施加力的情況嗎?(教師組織,學生互問互答)

③學生思考并舉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多媒體投影)

④剛才學生所舉的例子都是物體與物體相互接觸而發生力的作用的,讓學生對此提出不同的意見。(舉出一些不接觸也能發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體投影——A、B圖片)

A》蘋果離開樹后能下落;

B》鐵釘沒有接觸磁鐵,磁鐵吸引仍能鐵釘;

結論:相互接觸的物體間能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也有力的作用。

⑤學生總結出:物理學中的力,是物體對物體推、拉、提、壓等的作用,即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有學生對“作用”的疑問,教師對此進行解釋:在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 括:(多媒體投影)

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教師講解:綜上所述,兩個物體無論是否接觸,它們之間都能發生力的作用,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我們把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多媒體投影)

(學生懂得從例子中分辨這兩種物體)

3、多媒體投影上述記錄與分析,加深學生對物體力作用的體會

4、鼓勵學生由體驗提出疑問:一個物體能否發生力的作用?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從主觀感覺出發,有礙概念的理解,例如:緊握拳頭時,手沒接觸別的物體而肌手也緊張,認為一個物體也能有力的作用(處理方法,讓學生握拳體會手指與手掌的相互擠壓。手指、手掌為兩個物體)。

學生總結出: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發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觀察和體驗:(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提出問題,再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索的興趣:一個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來的?

1、學生實驗:

①讓全體學生舉手拍書桌

②學生用雙手拉彈簧

2、(多媒體投影)

① 站在滑板上的學生推墻后的場面;

② 游泳時手和腳向后劃水,人為什么前進?

③ 觀察球從高處落地后的情況,引導學分析得出結論;

3、總結(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運用:劃船時船漿向哪個方向劃?為什么船能前進?(多媒體投影)

5、質疑討論:

甲乙兩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臉,臉痛手不痛,是臉受到了力而手沒有?

6、做 一 做:

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么啟示?(多媒體投影——火箭)

原因:氣球向后壓出氣體,反過來氣體向前推氣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問題:物體間力的作用看不見,摸不著,怎樣知道物體是否受到了力呢?會產生什么效果呢?

教師講解什么是運動狀態的改變,由學生的實驗概括出結論(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1、學生演示:兩名學生傳接排球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學生演示:

(1)輕壓氣球

(2)輕拉壓彈簧

(3)使鋸片變彎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質疑討論:

(學生實驗)學生用手壓桌面,桌面看不出變化,從而提出: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不都是能產生效果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多媒體投影幫助釋疑。)

四、理解知識,發展智力:創設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重視個體,激活學生思維,并使學生獲的成就感(穿插于過程)

1.馬拉車時車,車隨馬前進,可見車受力而馬不受力對嗎?

2.腳踢球時受到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這時受到球作用的物體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動,人就不受力嗎?

4.磁鐵能夠吸引鐵釘,鐵釘也能吸引磁鐵嗎?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為什么會碎?

6.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么啟示?

五、探討總結(多媒體投影)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

獨存在;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直接接觸的物體間可以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發生力的作用。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運用這個知識

解釋生活、生產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實例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六、教師結束語:

有的力很小:小螞蟻搬著面包屑,細雨紛飛飄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風巨浪,轟然巨響,火箭騰飛,斗轉星移,宇宙奇觀,力真美妙!關于力還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學現象,同學們回去后按探究問題探究,如果發現新的問題,我們大家再來共同探討!

七、探究問題

1、力的大小如何比較?

2、怎樣對力進行測量?

3、你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一種測量力的工具嗎?

301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轴加工中心_数控加工中心_铝型材加工中心-罗威斯 | 轻型地埋电缆故障测试仪,频响法绕组变形测试仪,静荷式卧式拉力试验机-扬州苏电 | 杰福伦_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_线性位移传感器-意大利GEFRAN杰福伦-河南赉威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气动球阀_衬氟蝶阀_调节阀_电动截止阀_上海沃托阀门有限公司 | 深圳展厅设计_企业展馆设计_展厅设计公司_数字展厅设计_深圳百艺堂 | 冷却塔降噪隔音_冷却塔噪声治理_冷却塔噪音处理厂家-广东康明冷却塔降噪厂家 | 德州网站开发定制-小程序开发制作-APP软件开发-「两山开发」 | 铝镁锰板厂家_进口钛锌板_铝镁锰波浪板_铝镁锰墙面板_铝镁锰屋面-杭州军晟金属建筑材料 | 上海软件开发-上海软件公司-软件外包-企业软件定制开发公司-咏熠科技 | 化工ERP软件_化工新材料ERP系统_化工新材料MES软件_MES系统-广东顺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背压阀|减压器|不锈钢减压器|减压阀|卫生级背压阀|单向阀|背压阀厂家-上海沃原自控阀门有限公司 本安接线盒-本安电路用接线盒-本安分线盒-矿用电话接线盒-JHH生产厂家-宁波龙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岩棉切条机厂家_玻璃棉裁条机_水泥基保温板设备-廊坊鹏恒机械 | 急救箱-应急箱-急救包厂家-北京红立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结晶点测定仪-润滑脂滴点测定仪-大连煜烁 | 12cr1mov无缝钢管切割-15crmog无缝钢管切割-40cr无缝钢管切割-42crmo无缝钢管切割-Q345B无缝钢管切割-45#无缝钢管切割 - 聊城宽达钢管有限公司 | 废旧物资回收公司_广州废旧设备回收_报废设备物资回收-益美工厂设备回收公司 | 数控走心机-走心机价格-双主轴走心机-宝宇百科 | 地脚螺栓_材质_标准-永年县德联地脚螺栓厂家 | 艺术涂料|木纹漆施工|稻草漆厂家|马来漆|石桦奴|水泥漆|选加河南天工涂料 | 【星耀裂变】_企微SCRM_任务宝_视频号分销裂变_企业微信裂变增长_私域流量_裂变营销 | 多功能三相相位伏安表-变压器短路阻抗测试仪-上海妙定电气 | 方源木业官网-四川木门-全国木门专业品牌 | 工控机,嵌入式主板,工业主板,arm主板,图像采集卡,poe网卡,朗锐智科 | 减速机三参数组合探头|TSM803|壁挂式氧化锆分析仪探头-安徽鹏宸电气有限公司 | 飞行者联盟-飞机模拟机_无人机_低空经济_航空技术交流平台 | 热处理炉-退火炉-回火炉设备厂家-丹阳市电炉厂有限公司 | 冷凝水循环试验箱-冷凝水试验箱-可编程高低温试验箱厂家-上海巨为(www.juweigroup.com) | 圆盘鞋底注塑机_连帮鞋底成型注塑机-温州天钢机械有限公司 | 低合金板|安阳低合金板|河南低合金板|高强度板|桥梁板_安阳润兴 北京租车牌|京牌指标租赁|小客车指标出租 | 吸音板,隔音板,吸音材料,吸音板价格,声学材料 - 佛山诺声吸音板厂家 | 福兰德PVC地板|PVC塑胶地板|PVC运动地板|PVC商用地板-中国弹性地板系统专业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 福建成考网-福建成人高考网 | 南京和瑞包装有限公司| 福建自考_福建自学考试网 | 回转支承-转盘轴承-回转驱动生产厂家-洛阳隆达轴承有限公司 | 电杆荷载挠度测试仪-电杆荷载位移-管桩测试仪-北京绿野创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阻垢剂-反渗透缓蚀阻垢剂厂家-山东鲁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化的检漏仪_气密性测试仪_流量测试仪_流阻阻力测试仪_呼吸管快速检漏仪_连接器防水测试仪_车载镜头测试仪_奥图自动化科技 | 临沂招聘网_人才市场_招聘信息_求职招聘找工作请认准【马头商标】 | 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 锂电池砂磨机|石墨烯砂磨机|碳纳米管砂磨机-常州市奥能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济南铝方通-济南铝方通价格-济南方通厂家-山东鲁方通建材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