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1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一樣地方的風俗文化肯定也會不一樣,我家鄉有很多趣味的風俗,下頭我就給大家介紹我們家鄉最趣味的風俗之一——龍燈會。
在我們蘭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們那邊一年一度的龍燈會。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一般均有百余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橋。龍頭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龍形狀。燈內燃點蠟燭,色彩鮮艷奪目。燈橋下托木板,板上設有燈架,每板兩枝。龍尾是最末一橋,呈龍尾巴形狀,披以綢緞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會擠滿了眾多的人前來觀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一起等待著精彩的舞龍燈。遠遠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這片“海洋”中等待。最終,在遠方有了一片紅紅的燈火在這熱鬧的人群中蠕動。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遠方眺望。“哈!是舞龍燈的隊伍來了。”我十分得興奮,十分期待龍燈在我身邊“游”過的那一瞬間。很快,前面的.人漸漸散開。只見一條體型碩大的龍,在我的面前游現。
在我們那里,誰也不能從龍燈那里跨過,因為龍燈是具有威嚴的,誰也不允許有人這樣侮辱他。要是誰敢這樣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龍燈在我們的眼前慢慢移動,我們也一步一步的跟著龍燈。想在他身上沾點光……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龍燈會,是不是很趣味呢,如果有機會,必須要親眼來看看,相信你必須會喜歡這個趣味的活動的!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2
在家鄉,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俗過節,我們的風俗也不遜色于別的地區呢!
就拿離我們最近,也最喜慶的節日——春節來說吧!
春節,在我們家鄉,過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買肉,買糖,屯年貨,生怕去晚了就沒得挑了。還有做饃饃,殺公雞,拜社王爺等風俗。可你不知道吧,這還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鄉,過春節啊,很講究,每天該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壞了風俗。例如陰歷臘月二十八需要“把面發”,那就必須“把面發”,缺了少了都不行。還有春節得貼對聯,不貼,“福”就不來,也沒年味兒。還有吃餃子,象征團圓吉祥,春節就也得必須吃餃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還會收到壓歲錢,并且會對長輩說祝福語。
而第二天,則是串門送禮,祝福親人在新的一年里順心、健康、有才、進步。我們村里,還會有“會”。就是大家出來擺攤,還有人逛“會”。“會”上可有許多小孩兒見了兩眼一亮的:糖畫,棉花糖……那兒不僅有吃的零食,面攤也有!賣玩具、衣服、首飾、掛畫的也很多,年味兒十足,大家也都喜氣洋洋的。十分熱鬧,人們肩膀碰肩膀,腳尖碰腳跟。
春節還有一個都有的風俗。過年回家,與長輩團圓。這也是家鄉的'風俗。
還有,家鄉過節的風俗很多:端午節,包粽子,系彩繩;重陽節,團聚,插茱萸;七夕節,看星星;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家鄉的風俗,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帶著,都要記在心里,做在手上!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3
每年春節,我們一家人都會回到媽媽的家鄉——客家古邑河源。在河源過年很熱鬧,除了團圓飯,最過癮的就是看“打火龍”了。
“打火龍”是客家鄉村的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鄉俗活動。火龍是由木棍和稻草扎成的`,長達10幾米,龍身上插滿了香燭。
每年除夕,大家早早吃完團圓飯,“打火龍”活動就開始了。照例是一輪煙花炮竹,這時,龍身上的香燭已被點燃,八個經驗豐富的壯漢將火龍高高舉起,舞動著行走起來。圍觀人群激動起來了,發出雷霆般的歡呼聲。我和村里孩子們在幾條火龍之間來回穿梭著,邊跑邊叫,嗓子都喊啞了。人越來越多,場面越來越熱鬧,火龍走到哪,人們也跟到哪。遠遠望去,火龍身上閃著的燈火綿延幾百米,場面十分壯觀。火龍上下舞動著、跳躍著、歡騰著,龍身越燒越旺,在夜色的映襯之下,顯得格外耀眼。在一條條火龍的舞動之下,客家鄉村的春節也漸入佳境了。
每次看“打火龍”,興奮和熱鬧過后,心里總是暖暖的。媽媽說“打火龍”的習俗在她小時候就有了。傳說是神龍下凡趕走妖魔鬼怪,驅邪避災,來年就會風調雨順,老百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現在,我想起“打火龍”,在心里默默地盼望著,盼望客家人的火龍能驅除瘟疫,驅走冠狀病毒,讓我們早點開學。
明年過年,我要回河源看一場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打火龍”。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4
寶清,一個坐落于東北的縣城。
雖沒有高大雄偉的建筑,也沒有遠近聞名的景色,但在寶清人的心里,這座與世無爭的小城,正是我們心中的全部,人們樸素的性格,極具風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們留戀它的原因。
東北,冷的代名詞,哪怕是立春,也仍舊是一片白茫茫,寶清人愛殺豬菜,就像北京人迷戀北京烤鴨,在冬天,嚴寒也抵不住我們火熱的心,叫上幾桌親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嘮一嘮家常閑話,小孩兒成群結隊,到外面拉爬犁,轉冰上陀螺,到了飯點,再端出用酸菜,血腸,五花肉做成的殺豬菜,邊吃邊嘮,其樂融融。
不僅殺豬菜,湯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寶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為天冷的`緣故,這些食品更容易儲存,逐漸的成為寶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嘗試過在冬天釣魚嗎?對于寶清的釣魚愛好者,這些都再平常不過,與兩三個好友,來到冰厚一米的水邊,用專屬的工具在水面鑿出兩個洞,搭上帳篷,擺上爐子,坐等魚兒上鉤,雖然外面寒風刺骨,但爐子溫暖的火光,與朋友之間釣魚的快樂,將這份看似難熬的時間,賦予了別具一格的樂趣。
說到這里,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著鑼鼓,人們穿著鮮艷的服裝,舞著,舞著,期間既有20多歲的小伙子,也有60來歲的大爺阿婆,還有一群玩玩鬧鬧的孩子,好不熱鬧!
每個人對于家鄉,都有著同樣的感覺,寶清,一個坐落于東北的縣城,地冷,心不冷!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5
我們家鄉寶清的風俗習慣有很多,例如:過年時吃的殺豬菜、粘豆包、扭秧歌、打陀螺等,都很有趣。
說起那又香又甜的粘豆包,誰不是饞得直流口水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其實做粘豆包的方法并不難,需要的材料有:粘米面、水、紅豆和白糖。做粘豆包需要先烀豆餡后和面。先把紅豆放進鍋里煮,等煮熟了就把它搗碎,搗成豆泥狀,再撒一些白糖,就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白色的毛毯似的,白糖的多少根據個人喜好而定。然后開始和面,首先把粘米面和水和到一起,使它形成一個大面團。因為是粘米,所以做的時候要撒些面粉,這樣它就不會粘到面板上了。再把這個面團揪成一些拳頭大小的小面團,整齊地排放在面板上。接下來該把豆餡放進去了。那怎么放呢?其實很簡單的,先用大拇指在小面團上按一個洞,注意不要按漏了,再盛一勺豆餡放進去,最后把它團成一個團,放到鍋里蒸半個小時,剛出鍋時,看著它白白胖胖的'樣子,像一個個雪娃娃,讓人不忍心下口。當你拿起來時,香氣撲鼻而來,當你咬上一口時,又甜又糯,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地里,欣賞著冬季的美景,讓人無法忘懷。
以前,在農村殺豬是一件大事,誰家殺了豬,都要請親朋好友來家里吃殺豬菜。就是用自己家腌制的酸菜和新鮮的血腸再加上豬肉一起放到鍋里燉,再放一些姜和蒜,味道好極了!讓人回味無窮……
我愛我美麗富饒的家鄉寶清,更愛這里地風土人情!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家都明白,這是一首描寫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的古詩。讓我們向我的家鄉探探頭,看看我們的習俗吧!
在清明,打米粿是必不可少的。
米粿,也稱白粿、糍粑。少說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是由糯米經過人們一錘一錘打出來的。它有嚼勁十足的糯米皮。里面包上好吃的餡料,如:筍、豆干、五花肉蔥、包菜、芋泥、酸菜等。它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米粿是怎么做的呢?先把大米煮成一桶一桶的米飯。然后將米飯一桶一桶地倒入石臼中,將木錘洗干凈,石臼前放好裝滿水的盆,就可以錘了。
爸爸最先請功,他拿起“千斤”的大錘子,舉過頭頂,猛然砸下,正好砸中石臼的正中心。在旁邊的伯伯也不敢怠慢,在爸爸舉起木錘的一瞬間,拿起濕布在錘上擦水。爸爸與伯伯的配合十分融恰。原先較硬的米飯在木錘的'打擊下,慢慢變得松軟了。就像充滿空氣的氣球被扎爆了一樣,從飽滿變的松軟。爸爸與伯伯的速度越來越快。
時間猶如一匹飛馬,在我面前飛馳而去,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就這樣過去了。爸爸與伯伯“下崗”了,換了兩個人。
不一會兒,白粿打好了。接著就要開始包餡兒,女人們負責這些細活兒。一會兒拿著勺子,一會兒把這碗中的餡兒裝了一勺兒,一會兒拿著勺子把那碗中的餡兒裝了一勺兒。幾個人一起包,速度就是快,短短幾分鐘就包好了。
到中午家家戶戶都多了兩個大碗,一大碗是甜白粿,另一大碗是鮮咸白粿,甜白果粿包的是豆沙餡,鮮咸白粿有筍、五花、豆干與酸菜。它的味道可不亞于粽子與餃子呢!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7
寶雞,是我的家鄉。這里民風淳樸,有著各種風俗習慣。特別是過春節的時候,大家更注重這個傳統佳節。
從臘月開始就已經有了過年的氣氛。民謠中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這天早上家家熬臘八粥,這種粥是用各種谷物和豆類熬成的,有些人家還會放進去瓜果蔬菜。喝臘八粥,就寓意來年五谷豐登。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傳說這一天是家中灶王爺的生日。外出的'人都必須趕回家來,因為灶王爺要清點家中的人數。這天一大早,主婦們就忙著發面、烙餅,為灶王爺準備上路的干糧,到了傍晚灶臺上就會供上干糧和焦糖,點上香和蠟燭,送灶王爺上天,主婦們嘴里還念叨著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過了小年,就是人們準備過年時最忙碌的日子了。人們在家中進行大掃除,名曰“掃舍”,還要拆洗衣被、理發洗澡、購置各種年貨、貼對聯、貼窗花,里外布置一新,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前,家家戶戶都要蒸花饃。大人們將面團捏成各種造型:老鼠、虎頭、黃牛……涂上色素后就放入蒸籠了!孩子趴在旁邊,滿臉期待地等待著花饃的出爐。除夕之夜,長輩要給小孩子壓歲錢,給壓歲錢的來歷,可大有說法呢!據說,很久以前有只叫“祟”的怪物,會在除夕夜趁小孩睡著時令他得病,變得癡呆。有一家人就給他的孩子一串銅錢讓他玩,不讓他睡覺。于是就漸漸演變成了壓歲錢。除了發壓歲錢,人們還要放煙花,放鞭炮,慶祝新的一年;吃團圓飯,預示家人團團圓圓。吃完團圓飯,大家團團圍在一起,看著電視,在歡聲笑語中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初一到了,新年開始了。大人們帶著小孩子走親訪友,互道新年好。這一天,人們不倒垃圾,否則被認為是破財。
初五也稱“破五”,要吃餃子,餃子要包成元寶狀,寓意聚財,紅紅火火。
月十五元宵節,人們要吃元宵,看花燈,各地還有社火表演:演員們踩著高蹺,扮演成神話中的人物,在鑼鼓聲中,從街頭走到巷尾,從這條街走到那條街,經過的地方人們都必定出門觀看,尤其是小孩子們,最為喜歡。
過元宵節,春節的氣氛就漸漸淡了下來,但直到二月二,人們才真正走出春節的氛圍。這一天民間要炒豆子,取“金豆開花,玉龍釋歸”之意。“二月二龍抬頭”,人們還要在這天剪發,寓意消除煩惱和憂愁。
春節隆重的來,又悄然地走了。人們帶著對新年的美好期盼,又開始了工作和學習,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又開始了新的一天。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8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我的家鄉——將樂。
我們將樂的端午節可有意思了,其中劃龍舟可以說是不可錯過的好戲了,我到了河邊,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長龍”。在水面上,好像隨時都會沖出云霄般,蓄勢待發,周圍的觀眾早已躍躍欲試了,他們被太陽公公曬得大汗淋漓,汗水從臉頰上流到下巴,可就算是這樣,大家也不失興致。
忽然,一聲悠揚的哨子聲響起了,龍舟如同一個出膛子彈般沖了出去,周上的人們使勁地滑著槳,不敢有絲毫松懈,在船頭的人敲著鼓,那悠揚鼓聲,一直在耳邊回蕩。龍舟兩邊濺起的水花如同一條“水龍”跟在龍舟前進。
岸邊的'人們都在給自己喜愛的隊伍加油,當然我也不例外,場上一度浸在加油吶喊中,忽然那哨聲再次響起,全場一片寂靜,沒錯,第一名成功產出。舟上的人們站起來,開始歡呼。
觀眾也隨之熱鬧起來,雖然我喜歡的那個隊伍是最后一名,但大家都依然很高興,因為這個比賽并不是爭誰第一水誰第二,而是為了紀念屈原,為了節日的氣氛。
說到劃龍舟,大概就想起了端午節的另一種習俗吧——掛艾草
其實掛草并不只有裝飾的功能,它還有驅除蚊蠅、消除病毒、驅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所以人們才會掛艾草。
端午節里,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有句話叫做∶“沒吃過粽子,可以說是沒過過端午節。”粽子這種食物。是用粽葉、糯米、紅棗做成的。
其一把棕葉做成漏斗狀;其二放一點糯米和一個或兩個棗;其三把他包緊,用繩子綁緊,最后放入鍋中去煮,一個小時后,一個香氣撲鼻的粽子就出爐了。把外面的粽葉揭開,看著就口水直流“三千尺”了,聞聞那粽葉與糯米的香氣。香氣直沖鼻尖,到這,就拿起粽子大口大口的吃,味蕾已經被粽子完全吸去了。“啊!那糯糯的感覺;那甜甜的味道,太美味啦!”
你們感受到我家鄉端午節的有趣了嗎?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9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留長,在綿延5000年的歷史中留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到中秋節……在著眾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小年在臘月二十三,在這天晚上,家家都在忙著祭灶王,天剛一黑,鞭炮就響起來了,人們伴隨著鞭炮聲把灶王爺送上天。在前幾天大街上就有許許多多賣麥芽糖的,它不僅能提供大家享用,它還得用來粘灶王的'嘴。按舊日的說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灶王到了天上就不會向天神報告家中的壞事了。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因為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家家戶戶都會在餃子里放上硬幣。誰如果吃到,那他這一年一定會有好運的,吃完餃子緊接著就是看春晚。家家戶戶都會坐在電視機前端上瓜子,花生和各色的糖果,泡好茶水一起看春晚,小孩子們則是在客廳里嬉笑打鬧。
到了元宵節,全家都圍在一起吃湯圓。湯圓,湯圓,意思就是團團圓圓。大年初一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10
雖然我已經離開家鄉多年,但端午的習俗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那時,我還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呢!那時,四周不是高聳入云的高樓,而是連綿起伏的青山。那時,只要一聽到端午節我就喜瘋了,因為端午節可以和奶奶去打午時水,還能放紙龍、采草藥!
說起打午時水,還有一個傳奇故事呢!從前有一個窮人,他每天只能吃米糠,他家門口有一口井,緊連著龍宮。一天,玉帝讓龍王去降雨,結果下了三天三夜,洪水泛濫,妖魔鬼怪也出來禍害人命。水神得知后火冒三丈,便跑去與龍王大戰了300個回合,終于把龍王斬于刀下。人們的生活也變得幸福起來,他們非常感謝水神,便在端午節的中午打水,美其名曰:“打午時水”。
“奶奶,奶奶,可以去打水了嗎?”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拎上兩個大水桶,我們就出發了。經過了許久的“漫漫長旅”,終于到了水井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威風凜凜的水神像,他雙眼炯炯有神,身材魁梧。奶奶在他的面前拜了幾拜,我也步履蹣跚地走過去,有模有樣地學著。眼前還有一條猶如長龍般的'隊伍,每個人都拎著一個水桶。有的正相互嘮著嗑,有的則翹首以盼,不停地踮腳張望……我排在隊伍中間,心里特別好奇,午時水到底長啥樣嘞?是不是和普通的水有所不同呢?看著眼前的隊伍越來越短,我也愈加興奮了“奶奶,奶奶,輪到我們啦!”奶奶一邊拉著我的手,一邊靠近水井。她小心翼翼地提著水桶,把轱轆往下放,水盛的滿滿的,陽光反射在水中,像一大桶水晶一般亮堂。“奶奶,奶奶,我渴了!”“那也得到家才能喝。”“那你抱我看看午時水嘛。”“哇——”我驚訝地叫出來。水井的周圍都貼著紅色的紙,上面寫滿了“福”字,那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祈禱著家家戶戶都能安康福祿。
打午時水是融歡慶娛樂為一體的。端午節,寄托了人們迎祥納福的愿望,它會一直流傳下去,也會留在我的心中……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11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喜氣洋洋。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吃餃子、吃湯圓、放鞭炮等,讓我們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關于貼門神這個習俗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經常偷吃玉皇大帝的貢品,玉皇大帝發現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皇大帝想了一個辦法,他請兩位天神看守大門,但是天神也需要睡覺休息。于是玉皇大帝就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北方,過年要吃餃子,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平平安安。而在我國南方,過年要吃湯圓,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
放鞭炮是春節的習俗之一。相傳在遠古時期,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時就會出來吃人。后來人們發現它害怕比較大的聲響,于是制作出了鞭炮爆竹,每年春節時燃放,發出巨大的聲響,用來嚇退“年”這只怪獸,后來這個習俗流傳至今。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民族的優秀傳統,讓我們去記住它們吧。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12
我的家鄉在日照。在家鄉,新年是一個最為隆重,也是當地大家覺得是非常重要的節日。
臘月的中旬,大家早已把雞、鴨、魚、肉、新衣服,爆竹等各種籌備春節的東西籌備好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大家需要祭“灶神”。
除夕到來,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穿起新衣,男生們放爆竹,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吃團圓飯,一塊看聯歡晚會。大家一般在12點以前不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中一年級到了,天還沒有亮,大家就早早的起來了,放鞭炮,吃水餃,到8—9點之間,小孩們和男性們出去拜年,而女性們則在家接待客人。拜年可以獲得紅包或一些壓歲錢,這使每個小孩都開心的合不攏嘴。
正月初中二年級,初中三年級是大家串門的日子,每個人都領著很多東西,大大小小的包是再平時不過的事,有到親戚家的,也有到朋友家的。
元宵節來了,新年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大街小巷里處處都掛著彩燈,天中放著各種各樣的花炮,五顏六色,漂亮極了!小孩們攜帶自己心愛的燈籠,在大街上自由自在的玩耍著,笑聲回蕩在馬路上。
新年就如此無聲無息的結束了,小孩們愉快的假期也就過完了,大大家也應該去上班了。可是,所有些地方,笑聲,喧鬧聲都依然存在著。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13
我的家鄉在無錫,那里有山有水風景秀麗,也有著各種傳統節日,而我參與最多的是無錫的清明節
每年的四月份春暖花開是無錫最美麗的季節,在那個時候所有的花兒都綻放起來,那些樹郁郁蔥蔥,綠油油的草地上花兒都顯得格外美麗。可是往往在這個美麗而又寂靜的時候,總會迎來大家那悲傷的節日——清明節。
記得每次清明假期,我家的海外親戚都會來到上海一起開車到無錫去掃墓,看一下已去世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和一些已過世的親戚。大家會上山去燒香祭拜,我總會見到那些大人都會拿著花,在那兒默默地祈禱。掃完墓后大家還一直會去參觀以前曾祖父和曾祖母住的老房子,爺爺奶奶們也會回憶起他們小時候的點點滴滴。每次聽著他們的述說,我都會幻想起老大家的童年,讓我身臨其境仿佛回到了他們的年代。看好老房子后大家會在一起聚餐聊著閑話,每次清明節的聚餐都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一直在這個時候,他們都忘記了剛才的憂傷,都會談論著各自的'以后。
這就是我家鄉無錫的清明節,有悲傷、又有歡樂,又有童年的回憶,又有豐盛的美食,這些點點滴滴都構成了大家每次回家鄉的常態。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14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譬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一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大家愈來愈近了,而在春節里,自己的風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伙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大家孩子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大家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大家才上床睡覺。年七年級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氛圍是不是更濃了呢?隨著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愛的一個環節,由于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如何過春節的呢?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450字篇15
臘月即以后臨的時候,就意味著快過年了,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和元宵節這兩天最熱鬧。
除夕那天,每家都要吃團圓飯,家家戶戶趕著做菜,菜的香氣彌漫著整個村子。大大家在家做飯,而貼春聯的這些事,都包在大家這些孩子子身上。大家三五成群地去貼對聯,回到奶奶家時,就可以吃飯了。大家一家人圍在一起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當天晚上,大家所有人都不想睡覺,都在守歲。到了十二點,爸爸拿起鞭炮出去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聽到了這種聲音,意味著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了。
元宵又是另一個快樂的日子,我特別期盼元宵節的到來。下午,大家這些孩子子總會買一些小炮和煙花,像蜘蛛炮、沖天炮、煙霧彈等等。天黑了,爸爸不讓大家出去,但是我和哥哥在院子里玩得很開心。大家剛玩好,媽媽就讓大家去吃湯圓了。湯圓是一個圓圓的糯米團,里面包著黑芝麻糊。剛咬時,只是清香的糯米面味,等里面的芝麻糊流進嘴里,就是香甜的味道。
眨眼間,就到了該上學的時間。我的'家鄉在農村,更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和節日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