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1
冬至這天,按照習俗吃餃子。小的時候我很好奇地問過媽媽,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媽媽告訴我,因為冬至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傳說吃餃子能夠防止凍耳朵。
開始包餃子了嘍!奶奶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叫我:“妮妮,快來和我們學著一起包餃子吧!”我拿起一個媽媽搟好的餃子皮,學著奶奶的的樣貌放在手上,然后用小勺挖一小點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把皮捏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盡管它看上去有些皺皺巴巴的,像個滿臉布滿皺紋的'小老頭。可我的心里卻甜滋滋的,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漸漸地,我包的餃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就像小老頭變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極了!我高興地舉起它向媽媽和奶奶炫耀說:“好看嗎”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笑著說:“十分可愛。”
包完餃子后,媽媽問我:“妮妮,想不想吃”我連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于是,媽媽立刻打開煤氣灶開始煮餃子。不一會兒,鍋里的水沸騰了,餃子們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就像一群小白鵝悠閑地在河里游著。餃子出鍋了,我連忙用筷子夾一個往嘴里送,一股香氣從我的嘴里飄向深處。我覺得自己包的餃子和外面賣的餃子味道截然不一樣,它更美味。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啦!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你明白這是描繪的哪個傳統節日嗎?
對,就是我們中國最隆重、最溫馨的節日——春節。在我的家鄉,過春節是十分讓人期待的.,有幾件事必不可少。
年夜飯。年夜飯必須是重頭戲,這天一家老小會集聚一堂,主婦們一頭扎進廚房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滿漢全席”來感激長輩、犒勞老公、獎勵小孩。我們家里的年夜飯是非十二個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絕對會嘮叨我媽“寒磣”。
守歲。年夜飯過后我們能夠自由安排活動,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節聯歡晚會、看書、下棋……你樂意就行。可是最趣味的是守歲,比誰扛得住,守得越久的紅包就越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入睡。
穿新衣戴新帽。這一天必須是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必須嶄新而又干凈。
拜年。如果說大人們平時十分忙碌,像鐘表上的發條不停奔忙的話,這幾天的他們似乎都特別清閑,每一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親訪友,見面就說過年好,三句不離一起喝兩杯。我最喜歡跟著跑了,因為我人小輩份也小,大人總免不了要給我發紅包,回家拆紅包數錢是最歡樂的事情。
在我的家鄉,春節的風俗還很多,樂趣無窮。你的春節一般怎樣過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節玩法喲。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3
我的家鄉在一個山鄉小鎮,那里雖無都市的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家鄉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戶曉。家鄉的男女老少,哪一個不能扭上一段呢!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大街上響起咚咚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聽到的人們陸陸續續的來到街上。他們有的手中拿著扇子,有的拿著手絹,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動。頓時大街上變得熱鬧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雖然隊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為協調。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絹,舞弄得出神入化,盡情的揮灑著內心的喜悅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些發癢,不時地加入隊伍。一條條彩色的“長龍”也在不斷加長。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眾,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著家常,自在悠閑。吹嗩吶的不時地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著變化,讓人久看不疲,這樣喧囂的場景一向會持續到夜深才結束。
家鄉的大秧歌,不僅僅是人們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節日慶典不可缺少的項目。每當這個時候,秧歌手們便身著彩裝,那種孩子們喜歡的“大頭娃娃、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場,為節目增添無限的喜慶。我們這些小孩子在人群中躥動著,追逐著,嬉戲著,心里別提多開心喲!
啊,家鄉的大秧歌,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著家鄉人的心。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4
我的老家在湖源那當然我的家鄉就在湖源!
湖源其實我認為沒有什么風俗,唯一風俗可能就是這個吧,你猜猜是什么?
我們家每一年過年,過年前一天,元宵,清明等節日會祭祖。那如何祭祖?我們會在吃飯前記祭祖,桌上會買買許多零食水果,晚上要吃的飯,一根煙,一瓶酒,許多椅子與一只碗。而且有一個人會拿三只香,等開始祭祖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去一摸椅子,你知道為什么不能去摸嗎?因為我們記住就是為了想念已去世的人們,或者是你去世的親人,這些椅子上面雖然沒有人,但是我們就像椅子上有人一樣,不能去摸,不能去碰。你知道為什么不能摸,不能碰嗎?你想想你吃飯會有人來無緣無故碰你嗎?有人會來摸你嗎?并沒有,那這椅子上面就是有人的,有人就不能去摸它們?而且在祭祖前要洗好手,必須是要干凈的手,這一點我也不知道為什么!
而且在祭祖的時候,我的叔叔與爸爸,會給他們倒酒,他們每人一只碗陸續的'倒過來,最后再把酒倒到一一只碗里去外地一灑,干什么?那香最后怎么處理呢?我們會把它插在家門口的泥土前,就是祭拜土地公公。
記住記好我們小孩可能過去拿零食,可能會把飯菜搬到另一個桌上去吃,因為祭祖的桌子是不一樣的,記住的桌子是方方正正的,而我們的桌子是圓圓的。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5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著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范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最終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回蕩,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咸粽內餡有咸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栗蓉、棗泥等;更有廣東堿水棕、竹葉粽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并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制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為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也稱仲秋。傳說遠古時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賞賜仙藥。但仙藥卻被后羿的妻子吃下,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后來為了紀念善良的嫦娥,將這一天定為中秋。
小時不明白中秋有什么習俗,直至長大,終于在媽媽口中得知。“中秋節啊,當然是要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等啦。”媽媽一字一句耐心的與我講解,我也越聽越對中秋節感興趣,一直期盼著中秋的到來。
中秋節很快也就到了,吃過晚飯的我,搬著小椅子來陽臺與家人們一同吃月餅賞月。我坐在小椅子上,抬頭便看見了一輪圓月在夜空中冉冉升起,看著高高升起的月亮,宛如一個圓潤亮澤的白寶石在黑夜中站崗,十分美麗,令人無限的遐想。靜靜地觀賞著朗朗的明月,估計想起小時候媽媽常講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不知月宮的嫦娥會不會正在思戀離他很遠的后羿,就仿佛不在身邊的親人此時是不是正在思念家鄉,共同望月,共同吃月餅。
“喏,你最愛吃咸蛋黃的月餅。”媽媽的聲音讓正在沉迷月色之中的我回過神來,接過了媽媽給的月餅。看著那小小的'月餅,如此的精致,竟有點不舍得吃了,但是一口咬下去,只覺得軟糯可囗,香甜美味,金黃的蛋黃露了出來,是那么可人。
正在與媽媽一同吃月餅的我,突然看見了不遠處放了煙花,甚是美麗,再配上這明晃晃的圓月,真是令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了種幸福,美滿的感覺。
中秋--最可惜的是家鄉的中秋,最美的也是家鄉的中秋。雖然有些人在外地無法相聚,但是只要心中掛念,即使相融千里也無事,因為我們看了同一輪明月,共享同擁有那一份團圓的時刻。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7
春節是我們中國傳統而隆重的節日,在過春節前的好幾天里,大人們就開始忙了起來。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想必大家過年都要貼春聯吧!大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忙著貼。而我呢,做爸爸的小助手。我們先把去年的春聯撕下來,我幫爸爸把漿糊涂抹到新對聯的背面,爸爸就把對聯的上部邊沿粘好,然后把對聯從上往下輕掃開,這樣就貼完了。爸爸告訴我,貼對聯是我們中國人過新年的習俗,以示辭舊迎新。聽了爸爸的話,我不由想起《元日》這首詩,便脫口而出: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正月里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煙花爆竹,以示新年紅紅火火,財源廣進。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給人呈現一派喜慶的景象。
今年除夕夜,我親自體驗了點燃導火索那一刻的快感。起初我是躲在門后,看著外面的火樹銀花,可以仰頭,我只看到亮瞎眼睛的'天空。可一出門我的眼睛就被火藥味蒙住了,雙眼加上寒風刺骨的感覺,就像到了邊疆戰場上一般。我剛要往回走,就被爸爸叫住:“怎么不敢點嗎?”我不服氣道:“怎么可能?我一個12歲半女生了,還怕這個。”說完爸爸就搬完了煙花筒。我想:既然都搬來了,不如斗膽放一個吧!
我手里緊緊握住點引線的香,一步一步走到大家跟前,我深吸了一口氣,緊張的把引線點燃著,導火索冒著火星飛快的向煙花筒燒過去。“哇呀呀,快跑!”嚇得連火花都不敢看一眼夜以百米賽跑的速度跑到了門口。
“砰砰砰!”“嗖嗖嗖……,”一束束耀眼的彩光,直沖云霄,“啪啪啪……”那一束束光線突然炸開,赤橙黃綠青藍紫,五彩繽紛的花朵向四周飛去,似一朵朵閃光的鮮花,光彩奪目。
那“砰砰砰”的聲音在耳邊永久回蕩……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8
我的家鄉在陜西寶雞,在那里臘月剛到邊,到處都是年的氣息,寶雞的冬天還算比較冷,但有年的.氣息,那就是番外熱鬧的了。
按照奶奶的說法,除夕不吃餃子,是要凍掉耳朵的,所以說在臘八那天我就已經開始泡臘八蒜了,當然還是為了吃餃子做準備。在大年30的晚上,我們在晚上的19:30吃完晚飯,然后就買了我們小孩子最愛玩的鞭炮,回到家后便打開電視機看起了春晚。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去拜訪了各位長輩和親戚們,嘿嘿!當然也收了不少的壓歲錢。
大年初二便拜訪了遠房親戚,密碼未放完的炮放完了,街上到處白色的火藥和鞭炮的殘余垃圾。
大年初五早上,父親已經早早地開始上班了,但在這之前,已經放完了一掛鞭炮!天氣灰蒙蒙的,到處都是霧霾,使人不得不帶上了口罩。
正月十五,早上我們吃完了元宵,街上又熱鬧了起來。晚上我便和妹妹提著燈籠去猜燈謎!
春節,哦!多么美好的節日,他留下了我們太多的美好事物,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當然還有很多。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9
“離家三里遠,別有一鄉風。”“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今天我就來介紹寶雞的春節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共二十三天二十三天是的'人們在一年365天中最熱鬧的二十三天許多迎新年賀新年的活動相續舉行。
臘月十三是中國的小年。據過大年還有大概一周的時間,臘月十八必須來一次大掃除,把壞事疾病趕出家門,拔除不祥……
大年三十貼春聯也叫“對聯”當然在北方農村還要貼各種神神(有門神,財神,土地公,灶神和倉神)晚上天一黑就想起了煙花的“轟轟”聲五顏六色的。一會兒成了花朵,一會兒又成了星星,一會兒又成了笑臉……大人們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有說有笑著
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守歲,到了12點就走出院了一點松柏,在冒著白煙的松柏上跳躍,象征著把一切邪瘟涼照趕出,期待著新一年吉祥如意的決心。
除夕大家都互相拜年,互相祝福,過了除夕就是新的一年了。新的一年新氣象,大年初一早上祭神祭祖中午我們要走親訪友,相互祝福。初二這天拜會老丈人,初三以后,拜年才正式開始了,一直到年末以后。
正月初六或初八大多數店鋪就開張了因為初六里面有六寓意著“六六大順”初八”的諧音“八”寓意著“發”對著吉祥如意,生意紅火,所以才選這兩個開張為給店鋪淘一個。吉祥如意,鴻福朝天的好彩頭。
最后就是第二大節,正月十五元宵節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吃元宵,點燈籠,放燈照明,處處張燈結彩,大家都笑著鬧著。給元宵節增添了一種喜慶的氣氛。
元宵節過完后春節就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隨著開始了,大家又回歸了往日的生活。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10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除夕在人們的期盼中,手持燈籠,身穿新衣,隆重的來了,它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地將春節的帷幕拉開。
除夕夜格外熱鬧,室外滿街的大紅燈籠,琳瑯滿目的,幾串鞭炮在地上炸開,幾束煙花射向天空,在剎那間又炸成了一朵朵五彩斑斕的大花;室內各家各戶做起年夜飯,團團圓圓,大家都一起吃著飯。這就是--除夕夜。
“吃飯啦!”伯母和媽媽端出了十多盤熱氣騰騰的菜,芳香四溢的牛肉,魚肉,雞肉,鴨肉,青菜,餃子等等,我著急的用筷子夾了一大塊魚肉,誰知這魚是剛出鍋的,我被燙到舌頭發麻,伯母說,我這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媽媽則在一旁問:“這么喜歡吃魚,那你知道過年吃魚的寓意是什么嗎?”“年年有余!”我搶答到“越來越富有!”爸爸也不甘落后,“都打對了!”媽媽夸起我們。
聽媽媽說這個習俗大有來歷。相傳在古時候有一種兇惡的怪獸,冬天,山里的動物少了,它便跑到了村子里,見人傷人,賤畜牲畜,只要一到這一天,村子里的人全都進驚恐起來。但后來時間長了,人們都發現了年害怕的三樣東西了,一樣是鮮紅的顏色,比如紅色;二要是明亮的火光,無論是大火還是小火,他都害怕;三樣是巨大的響聲,敲鑼打鼓的聲音也使他害怕。只要有這三樣,年就不敢進村子了。第二天今早村子里的人都聚在一起互相祝賀,后來代代相傳,過年這個習俗就慢慢有了,隨之,為了慶祝過年,過年吃年夜飯的習俗也流傳下來了。
吃過晚飯,我們一家都下樓放煙花鞭炮。爸爸拿出一串大紅鞭炮,這鞭炮可真像一串大辣椒。他點燃了這串大辣椒,“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我趕緊捂起耳朵,生怕那噼里啪啦聲鉆進我的`耳朵。放完鞭炮放煙花,爺爺遞給我一個長方形的煙花棒。爸爸幫我把線點燃,一束星光“咻!”的一下直往天空射去,“嘣!”“噼里啪啦!”,煙花爆炸了,隨后,一個,兩個,三個煙花像長了腳似的直往天空跑,爆炸的每一瞬間,天空好像都因為這一些亮光亮了許多。
除夕,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這天里大家都會待在一塊,團團圓圓,別說有多熱鬧了。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11
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午節,在我的家鄉別有一番風景,親愛的朋友請聽我說。
我們一家三口五點就起床了,按照習俗要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就感到眼睛明亮了許多,真是不可思議。
我一回到家門口,門縫里飄出一鼓粽子的香味,頓時撲鼻而來。這次,我可得多吃一個才行。只見飯桌上那一個個漂亮的三角粽子擺成一排,猶如一排士兵似的,挺拔的身姿,筆直又可愛。我迫不及待地解開一個粽子,再撒點兒白糖在粽子上面,吃一口,就兩個字“好吃”。媽媽看著我那吃相,笑著說:“兒子,慢點兒吃,沒人跟你搶。”接著,媽媽又問我:“兒子,端午這天,為什么吃粽子啊?”“當然是紀念古代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啊,人們每年正月初五這一天,就會把粽子丟進河中,就是為了讓那些魚吃飽而不去吃屈原的身體。”我不假思索地說道。“兒子懂得真多吶,其實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寓意祈福納吉”媽媽笑著說。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有趣,謝謝媽媽又教會我這么多習俗文化知識。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呀,中華民族的節日可真了不起!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12
“來,大家一起吃年夜飯,為新年干杯!”新年到,備佳肴。無論是香噴噴的風干羊肉,還是美味耐嚼的牛肚,也比下上小華山人最愛吃的`雞蛋餃子。
蛋餃配雞湯,美味到起飛。瞧瞧多大的一口鍋呀!里面盛滿了雞湯,雞肉,蛋餃,嘖嘖,再撒上一把蔥花。“哈哈哈哈,雞湯鍋子來了!”奶奶端著鍋走了上來,我徑直奔上去,只管夾蛋餃。
美味的蛋餃吸收了雞湯的精髓,太好吃了!嚼一口,肉里的湯汁爆漿,像是在嘴里跳舞一樣,即使有些燙,但是你還會豪不猶豫地吞下去。細細品味蛋餃后,再喝一口雞湯,幸福感爆棚。
全家圍在一起做蛋餃,也十分有意思。先準備一些食材:雞蛋、豬肉、荸薺、蔥花、姜等。將肉剁成肉沫,放上切碎的荸薺,再放入蔥花等配料,放入調料攪拌均勻。把雞蛋打成蛋液,攪拌。將少量蛋液倒入平底鍋,小火煎,等到煎成餅狀時,放入肉餡,包起來就大功告成了。做蛋餃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了。我包的蛋餃完全沒了樣子,要么就是皮大了,要么就是肉少了。
吃雞蛋餃子是六安過年的風俗,我們要把這“香噴噴”的風俗傳下去。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13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們六安,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許多臘貨。
年前兩三個月,大人們會去菜市場買上七八斤的五花肉,豬舌頭,雞,鴨,魚……趁著年前好天氣,趕忙在家做臘貨。
買回家后,將它們一一清理干凈。弄干凈之后,再放在大盆里,將成袋成袋的鹽倒進去,均勻地落在肉上,用手給它們做一個按摩,更入味。過一段時間后,待鹽都趴在肉上了,就可以把它們拿出來曬太陽了。
等肉都被太陽曬硬之后,就也快過年了。這時,就要將“半成品”放進沸騰地鍋里煮去多余的鹽份。北京的孩子饞臘八粥臘八蒜,我們六安的孩子最饞得就是剛出鍋的“臘貨”了。剛剛出鍋的臘貨,口感是最好的,肉特別的.軟,而且很入味,越嚼越香。有的人甚至一塊臘貨,便能吃三碗飯!
到了過年走親訪友,飯桌上都少不了一盤盤的臘貸,還有的人家會用臘肉炒蒜苔吃,別有一番風味。
臘貨已經成了六安人過年時必備的硬菜了,似乎沒有了它就沒有了年味。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1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中國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很多的獨特風俗。從古至今被代代承傳下來,便成為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提到端午,人們必定想到粽子,但我的家鄉還有掛菖蒲的風俗。
一大早,人們帶著鋤頭去挖菖蒲。菖蒲一般生長在潮濕、陰冷的地方。菖蒲長的與野草一般,但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不一會兒,就能在石間水澗找到菖蒲了。然后,將菖蒲打理好,捆成一束-束的.,掛在門前,用來“趕鬼除菌”,希望家人不要入邪。有的地方甚至會將菖蒲切碎散在家外,驅蟲驅蛇。
莒蒲掛著門前,散發著一種淡香十分獨特,每個人從門前走過都會停下腳步,深吸一口氣。聽爺爺說,常聞菖蒲還能令人頭腦清晰,耳聰目明,記憶增強呢。所以,這一天,家家門口溢出的都是幸福健康的綠。
五月初五掛菖蒲是我喜歡端午的原因之一。掛菖蒲還有歷史淵源呢,《禮記》中這樣記載:
五月五日午,家中福有五。
贈君一菖蒲,心中常慈愛
額上點雄黃,正氣驅瘟皇。
赤口上青天,五毒歸地府。
掛菖蒲是我家鄉端午的風俗,你們家鄉獨特風俗是什么呢?
家鄉的風俗450字優秀作文篇15
最美家鄉語,最甜家鄉水。鳥自愛巢人愛家,即使離家千萬里,也是“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每到端午節來臨時,我的腦海就不禁會浮現出奶奶為全家人包粽子的溫馨畫面。
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奶奶一大早就會從床上下來,開始緊張而麻利地忙著,擦桌擦門擦窗洗地板,最最重要的是包粽子。
先把糯米、臘肉、紅棗和粽葉放入水中清洗干凈。再把臘肉切成指頭大小的丁狀,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不!最關鍵的一步才剛剛開始呢!
奶奶要包粽子了,只見她熟練地拿起兩片粽葉做成一個綠色金字塔,然后把糯米、臘肉、紅棗放進“金字塔”里,用手緊緊按著,再用麻線把粽子五花大綁起來,一個胖胖的粽子就完成了。
最后一步,把“胖娃娃”放進蒸鍋里蒸煮兩個小時。不一會兒蒸鍋里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時間一到,奶奶剛把粽子起鍋,我就忍不住伸手去抓。我顧不上燙,把粽子往嘴里塞,粽子軟軟糯糯的。臘肉的香,紅棗的甜,直接在我的味蕾上炸開了。奶奶連忙說:“別急,慢點吃,慢點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知有多少年了,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了家鄉的一個習俗了。我會記住這個味道,把奶奶的手藝繼承下來。讓家鄉的風俗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