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既然這樣,那么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怎么寫?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硭哪昙壵Z文教師教案,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1)
一、教學目的
1、熟記拼音字母表,掌握大小寫字母。區(qū)別易混淆的聲母。
2、會給學過的音節(jié)補充完整(加上聲母或韻母和聲調)。
3、能較熟練地讀拼音,寫詞語和句子。
4、會用多音字組詞。
二、教學過程
1、辯析下列每組小寫字母,并寫出對應的大寫字母
b—q h—n i—j f—t p—q
2、復習音節(jié)標調
(1)出示音節(jié)
(2)問以上的音節(jié)怎樣標調?
(3)請同學到黑板上標。
(4)檢查訂正。
(5)總結標調方法。
出示:有a不放過,無a找o e,iu并列標在后。
3、j,q,x與ü相拼的規(guī)律
j q x與ü相拼,ü上兩點省略不寫。因為j q x永遠不和ǖ相拼
例:jǘn quán xǚ jué
4、讀拼音,寫詞語
xī shēng zuì è jiàn kāng gān zàng
()()()()
yú chǔn luò tuo lóng yǎ zāo tà
()()()()
5、用下列的多音字組詞。
chuán() juǎn() zàng()
傳 卷臟
zhuàn() juàn() zāng()
字的復習
一、復習要求
1、使學生鞏固本冊所學的形近字和以前學的字并能用這些形近字組詞。
2、能熟練地用音序、部首和數(shù)筆畫的查字方法查字。
3、能結合詞句準確地理解這個字。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形近字。
(1)出示形近字。
拖()臘()凝()憾()踩()
施()獵()疑()撼()睬()
拆()愉()牌()伐()腸()
折()偷()脾()代()暢()
(2)讓學生區(qū)別這些形近字的音、形、義。
(3)指名口頭組詞,再做下來。
(4)檢查訂正。
2、復習音序、部首、數(shù)筆畫三種查字法。
(1)指名說說音序,部首,數(shù)筆畫三種查字的方法。
(2)練習:
A、音序:悶熱
B、部首:探聽
C、數(shù)筆畫:凹
(3)檢查,總結
3、“窮兇極惡”的“窮”音序查,部首查,再查
畫,字典中的意思是。
4、照樣子填詞。
如:一(條)溪流
一()山頭一()山峰一()翅膀一()旅行
一()奇跡一()乘客一()生活一()天地
單元復習
每一個單元復習的內容為: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學習園地。
1、精讀課文主要以生字詞、背誦、本課知識點為主。
(1)生字詞:以學習目標中給出的詞語為主。對聽寫中存在的錯字,一定要找到識記和區(qū)分這些易錯字的方法和竅門。
(2)背誦:要求背誦的部分,除讓學生會背,可出一些按課文內容填空的試卷讓學生練習,從而達到不僅要求學生會背還要會寫。一次寫的內容不易過多,對填寫中錯得多的字也要進行集體訂正。
(3)本課知識點主要包括:課后習題、作者及時代背景、對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預設閱讀習題等。
當然,在制定復習計劃時,各年段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一、二年級以基礎知識為主,三、四、五年級以作文、閱讀為主。
2、略讀課文則以課前預習的內容為主進行復習。對于略讀課文中的一些段落也可進行閱讀訓練。
3、對本單元語文園地的復習不要局限于一道題的內容,而應對這些題進行拓展,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歸類復習
歸類復習分四部分進行:基礎知識、閱讀、習作及綜合練習
1、基礎知識:以拼音、字、詞、句的復習為主。
①拼音:能運用拼讀音節(jié)的辦法,讀拼音寫詞語或句子
②字:理解字義;辨析學過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教材中用中括號括出的多音字為本冊書中應掌握的);兩種查字典的方法(音序、部首);掌握生字的音、形、義,重在培養(yǎng)學生查字典的.能力及理解多義字的能力;還包括寫字的訓練,如根據(jù)結構寫字,照樣子寫字等等。
③詞:正確讀寫學過的詞語,包括聽寫或、看拼音寫詞語(一二年級老師可出一些看拼音寫詞語的試卷讓學生練習,中高年級教師可直接聽寫詞語。);詞的歸類、搭配,如:寫出AABB、ABB等形式的詞語、補充詞組“()的湖水、高興地()”等等;常用成語;反義詞、近義詞。
④句:以積累為主。包括課內外古詩、名言警句、對聯(lián)、諺語等的積累;詩歌和名篇作者的積累。
⑤標點符號:常用的標點符號(以本年級段應該掌握的標點符號為重點,還有一些重點課文中的標點符號的使用)
2、閱讀:包括按課文內容填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
①按課文內容填空包括本冊書中要求背誦的篇目(也包括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這部分的背誦建議學生背優(yōu)美片段,不要只背最短的內容。)
②閱讀。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于平時的教學中形成,復習只能是一個加強、提升的過程。所以復習的重點不是放在怎么讀,而是放在怎么審題、怎么解題的方法上。
3、習作:以方法為主而不應以寫為主。
首先復習如何審作文題目。拿到一個作文題目至少讀三遍:一讀想想這次習作讓我們寫什么?二讀看看有哪些具體要求?(可用線畫出并標1、2、3)三讀看有沒有遺漏的要求。
4、綜合練習
主要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可做一些綜合性的試卷。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吉林霧凇的形成,欣賞奇特而瑰麗的霧凇景觀。
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用詞精妙,感受霧凇奇觀,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圖片師生共同欣賞圖片,問:這是一幅什么圖?(霧凇圖)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什么是霧凇?用課文里的一句話來回答。(生回答)
出示: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jié)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
2、自由輕聲讀,想想霧凇的形成必須要有哪兩個條件?(生回答)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請大家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讀后四人小組討論:這兩個條件吉林具備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交流)
2、吉林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霧凇的呢?請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3、出示:每當夜幕降臨,……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
(1)自讀這段話,說說這段話什么地方寫得很美,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交流
(3)個別讀
(4)范讀(這段話寫得很美,能否給老師一個機會,讓老師也讀一讀,好的你們學習。)
(5)齊讀
過渡:同學們,老師到網上查找吉林霧凇的資料時期,找到了許多圖片,被圖片上的美景陶醉了,我把它們帶來了,正好一起分享一下,看看它們美不美。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配樂出示圖片(指導學生觀察四幅圖,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學們,課文第一自然段生動描繪了霧凇的美麗景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出示:三九嚴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閃,美麗動人。
(1)輕聲讀,想想哪些詞寫出霧凇很美。哪些詞寫出霧凇名氣很大?
(2)個別讀
(3)男女賽讀
(4)小結(板書:聞名全國)
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我想同學們對吉林霧凇的景象定是贊嘆不已,那讓我們看看土生土長在吉林的人們是如何贊嘆這一美景的?
五、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指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吉林人是怎樣稱贊霧凇的?
2、回答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齊讀
(2)自讀思考,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3)交流
(4)齊讀
3、同學們,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這么美的景象。你會如何贊嘆?
出示:看到這千姿百態(tài)的玉樹瓊枝,我會情不自禁地贊嘆:xx
六、交流資料:課前大家搜集了許多關于霧凇的資料,現(xiàn)在請大家交流一下吧!
七、試試做做:吉林霧凇真是太美了,請你做小導游,帶領游客去領略一番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讀、誦、背想象水鄉(xiāng)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xiāng)淳樸的民風和水鄉(xiāng)人的勤勞。
3、了解詩歌的敘述順序,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學習作者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fā)感情的表達方法。
4、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主動積累優(yōu)美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以讀帶講,想象、對比的方式,感悟水鄉(xiāng)獨特的風土人情,并陶醉其中。
2、通過古典詩詞與現(xiàn)代新詩的巧妙融合,品味本詩的文字美、韻律美、意境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詩歌的敘述順序,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通過讀、誦、背想象水鄉(xiāng)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xiāng)淳樸的民風和水鄉(xiāng)人的勤勞。
重難點分析:
體會水鄉(xiāng)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寧靜的氣氛。
感受江南水鄉(xiāng)淳樸的民風和水鄉(xiāng)人的勤勞。
課前準備:
收集水鄉(xiāng)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一、激趣導入,感受水鄉(xiāng)之美:
(一)多媒體課件出示水鄉(xiāng)視頻。教師展示并講解。
師作介紹:這里的水域非常廣闊,河道縱橫,云水相連。村莊里,綠樹紅花,流水潺潺,幾戶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條水渠,把無邊的田野劃成整齊的稻田,那一塊塊青翠的稻田帶給人們豐收的希望。
(二)學生談看后感受,激起讀文興趣。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讓學生置身水鄉(xiāng),感受水鄉(xiāng)之美,引起學習興趣,為閱讀學習奠定認知和情感上的基礎。)
(三)引入課題:作家沙白寫了一首《水鄉(xiāng)行》表達他的贊美之情,讓我們和他一同走進江南水鄉(xiāng),感受那特有的風情吧。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頭腦的表象,對水鄉(xiāng)有了感性的認識,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一)自由讀文:要求認真讀這首小詩,朗讀時,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語句讀流利。
學生練讀時需注意的字:櫓、簾、榴、纜。
課件出示詩歌。
(二)指名讀,糾正并評論。
(三)我會讀。
課件出示生詞:門簾、石榴、一副、蟬聲、纜繩。
(四)教師配樂范讀:課件點擊音樂。提出思考問題:請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水鄉(xiāng)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設計意圖:感知詩歌內容,形成初步印象。總體把握文章內容。)
(五)師生交流。
1、這首詩由遠及近,寫了進水鄉(xiāng),游水鄉(xiāng),出水鄉(xiāng)。
路線:水路上→水上村莊→稻田→離莊時
2、水鄉(xiāng)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水面廣,人們坐船出入,他們勤勞,景色美,靜,熱鬧。
(設計意圖: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既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三、朗讀品味,體會水鄉(xiāng)之美:
(一)教學時圍繞“你最喜歡水鄉(xiāng)什么地方,喜歡那里的什么?”這一中心話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體會感受水鄉(xiāng)優(yōu)美的壞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xiāng)淳樸的民風和水鄉(xiāng)人的勤勞。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
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1、水鄉(xiāng)的每個地方都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再讀詩歌,說說你最喜歡水鄉(xiāng)什么地方,喜歡那里的什么。
2、喜歡哪幅畫面,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著讀出自己的感受。
(二)生練讀,互相說,師在同學中輔導: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學習的活動中去。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集體交流,體會水鄉(xiāng)之美。
提出中心問題:水鄉(xiāng)行,你感悟到哪些獨特的風土人情?有滋有味的讀一讀。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從有特點的詞或者短語中,品詞析句,并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用對比的方法,抓住不同,品味水鄉(xiāng)的景美、人美、情美,體悟作者展示給我們的優(yōu)美意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體會感受水鄉(xiāng)優(yōu)美的壞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xiāng)淳樸的民風和水鄉(xiāng)人的勤勞。)
學生的感悟點,預設:
(1)我喜歡水路上的風景:水面很廣,水云相接,你從哪知道的?(水云鋪)我們平時見到的路是什么鋪的?(柏油)水鄉(xiāng)的路呢?(水和云彩鋪成,很廣闊)怎樣讀?請大家一邊品味一邊讀。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
(2)我喜歡那個小村莊的景色
a、因為那里的魚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掛滿樹?指導讀出魚網的多
b、魚網像門簾一樣,掛在樹上,這樣的景象你見到過嗎?當你第一次見到感覺怎么樣?(很特別、很新鮮、驚奇)怎樣讀?
c、從這么多的魚網你能看出什么?捕魚為生,人勤勞,魚米之鄉(xiāng)。
d、我喜歡那個小村莊,因為那里很美,有紅色的石榴,翠綠的柳枝又細又長,風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練讀)
e、我喜歡小村莊,因為那里十分安靜,因為只有幾戶人家,又都上了鎖,(請你讀出村莊的寧靜)多么寧靜而又美麗的水上村莊啊,誰能根據(jù)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美景嗎?(指名說)請大家都來讀一讀,讀出喜愛之情(生練讀)(設計意圖:通過詩歌簡潔的文字,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感受江南水鄉(xiāng)的人民的淳樸、勤勞。)
(3)我喜歡稻田,稻田一望無際,像海洋一樣,稻浪滾滾(你從哪知道的“海”,請你讀出你的喜愛之情)我喜歡稻田里的人們,他們非常勤勞(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歡稻田的熱鬧,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師: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鳴,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稻田,請同學們來讀,讀出喜愛之情(大家練后指名讀)
(設計意圖:教師引領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音韻美。指導朗讀。加強朗讀指導,注重語言的積累和感悟。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讀,將積累語言和閱讀理解以及情感烘托融為一體。)
(4)我喜歡離莊時的景色,蟬已經不叫了,夕陽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霧,像一層紗籠罩在小水村,很靜、朦朧(你怎么知道的)暮霧。我喜歡那個小孩子,因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來)很會劃船(一手好櫓)那你夸一夸他(生讀)
(設計意圖: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讓學生跳出文本說出自己心中的感受。讓學生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
四、升華情感,留戀水鄉(xiāng)之美。
(一)升華學生情感體驗:
教師提出問題:現(xiàn)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頭再看,心中不免留戀,有許多的依依不舍。你留戀的是什么?
課件出示填空:
坐在船上,回頭再看水鄉(xiāng),我們心中不免留戀,有許多的依依不舍。我留戀的是。
預設:人,風景,稻田……
(二)請你帶著喜愛與留戀之情,讀一讀整首詩。
(三)學生配樂詩讀。
課件出示配樂
(四)指導背誦全詩。
(設計意圖:使學生不僅讀懂作者離開水鄉(xiāng)的依依不舍,讀懂作者內心,更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留住水鄉(xiāng)之美。
(一)你們都知道哪些的水鄉(xiāng)?現(xiàn)在就帶大家到江南水鄉(xiāng)周莊去親眼看一看。
設計意圖:水鄉(xiāng)的影像資料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水鄉(xiāng)的知識,向往水鄉(xiāng)。
(二)、介紹文人墨客筆下的“水鄉(xiāng)”。
(三)拓展實踐
1、把《水鄉(xiāng)行》改寫成一篇小游記。
2、畫一畫水鄉(xiāng)的圖畫。
3、積累描寫景色的詩句。
(設計意圖:把課內的學習引向課外,增加學生的收獲。)
板書設計:
19水鄉(xiāng)行
水路上→水上村莊→稻田→離莊時
水靜、船多——榴紅、柳綠——田忙——兒童送客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4)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教師行為學生活動
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老師: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海經常泛濫,淹沒了人們居住的村莊,毀壞了莊稼,甚至奪去了許多無辜的生命,于是有人決心要治一治大海,將它填平。你們知道是誰嗎?
揭示課題。
正音“精衛(wèi)”
過渡語: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請大家翻開書,看課文。
齊讀課題
學習“填”字
初步感知課文1、 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2、 、正音(學生讀得不準的')
3、 、投影出示詞語自讀課文
輪流按自然段匯報讀
自讀、指名、齊讀
讀中感悟深入體會1、再讀課文,圍繞四個問題展開討論。
(1)投影出示四個問題:
精衛(wèi)是誰?
精衛(wèi)為什么要填海?
精衛(wèi)是怎樣填海的?
結果怎么樣?
(2)
(教師巡回指導)
2、集中匯報,指導朗讀。
(1)介紹“炎帝”
指名讀四個問題
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
指名回答第一個問題
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可愛的小姑娘被淹死了,我們有什么感覺?
(2)根據(jù)學生回答的順序指導
A、“為了不讓大海再奪去別人的生命”
(板書:奪去生命)
這句話是誰以誰說的?
請同學們看一看精衛(wèi)和大海一共有幾次對話?
投影出示第一次對話,指導朗讀
投影出示第二次對話(標出“憤怒”“堅定”)
什么樣才是“憤怒”?(適時學習這兩個字)
精衛(wèi)怕了嗎?她怎么說?
分角色朗讀第四自然段
B、“泛濫,淹沒許多田地與村莊”
(板書:泛濫,淹沒)
用“經常”說一句話
指導朗讀――如果我們的家園被無情的大水淹沒了,我們的心情會怎么樣?
語速放慢一些
(3)精衛(wèi)有這么堅定的信念,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體會這種難過的心情,試讀
指名回答第二個問題
指名回答
指名讀,分角色等
做一做“憤怒”的表情
指名試讀,范讀,齊讀等
指名試讀,范讀,齊讀等
齊讀
指名回答第三個問題
投影出示插圖
為什么用“銜”,不用“抓”呢?
為什么用“投”,不用“扔”呢?
(4)精衛(wèi)不辭辛勞,天天堅持填海,結果怎么樣呢?
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
用“非常”說一句話
(5)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齊讀
指名回答
齊讀課文
擴展思維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2、你認為精衛(wèi)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3、(機動)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讀一讀。讓學生充分說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局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yǎng)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白鵝的特點。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先總寫后分述的寫法。
教學重點:
1、讀寫生字新詞。
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白鵝的特點。
教具:
生字、詞語卡片
教法:
引—讀—議—悟
學法:
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背誦古詩《詠鵝》,激發(fā)學生興趣。
2、導入,揭題?板書:白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①大聲朗讀讀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標畫自然段,畫出生字新詞,邊畫邊讀新詞,并用你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
③讀文,整體感知:課文中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學生自主學習。
3、檢查自學情況,并相機糾錯、點撥。
①認讀生字詞語.指導書寫“餐”“脾”“蹲”.
②學生匯報: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討論: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鵝的高傲?(姿態(tài)、叫聲、步態(tài)、吃相)
2、快速讀文,標出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白鵝的姿態(tài)、叫聲、步態(tài)、吃相。
白鵝的姿態(tài)(第1自然段)白鵝的叫聲(第3自然段)
白鵝的步態(tài)(第4自然段)白鵝的吃相(第5—7自然段)
3、認識過渡段(第2自然段),并了解其作用。
承上啟下,統(tǒng)領全文。
4、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先總寫后分述的寫作方法。
四、積累:
抄寫生字新詞,朗讀課文。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10個會認字,練習寫好8個會寫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朗讀課文,感受民間故事情節(jié)曲折生動的特點。
3.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說給別人聽,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并能復述故事。
教學準備
各種品種的.竹子的圖片,小黑板。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各種品種的竹子,問:你們知道斑竹有何來歷嗎?
2.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并請同學進行評議。
3.出示小黑板,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1)指名學生認。
(2)開火車認。
(3)齊讀。
陡巖楠竹賠償求婚
親戚拴牢小鹿出嫁
4.指導寫字。注意指導寫好“禍”“筍”,不要加筆畫、丟筆畫。“灣”字指導好各部分占位。
三、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1.小組合作,把課文讀通,讀準,有感情地讀。
2.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3.復述故事。
(1)方法指導。
A.交代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
B.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抓住體現(xiàn)故事內容的關鍵詞。
C.盡量用自己的話。
(2)聽課文錄音。
(3)復述故事,師生點評。
四、作業(yè)。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性命 舍不得 禍事 拴牢
竹筍 水灣 天女下凡 一株樹
2.復述故事。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
思考: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這些人物具有怎樣的品質?你是從哪些句段知道的?畫一畫,讀一讀。
2.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拔和引導。
(1)說一說斑竹姑娘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信誓旦旦辜負窘得發(fā)白
……心像針刺一樣……
(3)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段。
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現(xiàn)人物形象。
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么?你準備怎么展現(xiàn)他的形象呢?可以與學習同伴合作。(或朗讀,或繪畫,或表演,或描述等)
四、拓展延伸,創(chuàng)編故事。
松樹總是四季常青,這背后有一個怎樣的傳奇故事呢?學生創(chuàng)編。
五、作業(yè)。
1.給家人講一講這個美好的傳說。
2.推薦閱讀《湘妃竹》。
3.完成故事創(chuàng)編。
板書設計:
斑竹姑娘
美麗善良聰明
幫助 懲罰
朗巴 媽媽 土司的兒子及他的兩個朋友
勤勞 善良 愚蠢 懶惰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祖國文字的美好,以及作者對校園的熱愛、贊美。
2.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課時劃分一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情
同學們,每天我們都在這鳥語花香、朝氣蓬勃的校園里學習、嬉戲、快樂成長。那么,在你們看來,咱們的校園像什么呢?
有人認為,校園就像一曲美妙動聽的交響樂。(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哪位同學對交響樂有所了解,請說一說。再讀課題。有疑問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同學們,每學一篇文章,在第一遍讀課文時我們應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發(fā)言。)
好,那就根據(jù)你們自己的提醒小聲地讀讀課文吧。
自主交流:在讀課文時,你覺得哪些字音要給大家提個醒,哪些句子不好讀的給大家示范示范。
同學們,交響樂有單樂章的、也有多樂章的,校園交響樂是由三個樂章組成,它們分別是(板書:蜂巢鳥島花瓣)讀到這兒,你心中有什么疑問?說一說。交流你心中的疑問?它們分別指什么?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比喻?這也是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三、細讀課文,品讀體味
1.帶著你心中的疑問默讀第一樂章蜂巢。邊讀邊提起筆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跡吧。
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狀上)理解“井然有序”。
蜂巢是用來干什么的?同學們在像蜂巢一樣的教室里是怎樣學習的呢?(抓重點詞句談體會)
換詞讀這句話:汲取尋覓。
屏顯“時而……時而……”一句。仔細觀察這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讀起來有什么感覺?(有節(jié)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來體會體會嗎?(真的讀出了那么一種節(jié)奏美)句中的“;”把它分為兩個部分,從內容上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體會從內容和情形方面寫。(抽生讀)那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男女分別讀)
“在知識的大海里……”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讀一讀,邊讀邊想你體會到了什么?(抽生讀。)
師小結:是啊,這恰如其分的比喻,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同學們在學校里勤奮學習的美好形象,再讀,讀出我們心中的這份贊美吧。
通過這一段的學習,你知道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嗎?(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教室不僅和蜂巢一樣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還蘊藏了孜孜以求的內在美。同學們像蜜蜂一樣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儲積著蜜,所以作者說教室像一只甜蜜的蜂巢。
2.如果說蜂巢是一段表現(xiàn)勤奮學習的樂曲,那么,剛才有同學提到的鳥島、花瓣又是一首怎樣樂曲呢?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學習第一部分的學習方法選擇你們喜歡的一個樂章重點讀一讀。
(生交流)
3.鳥島,是一曲歡樂的、充滿溫暖的、充實著幸福的樂章。
“飛翔的、流動的身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一段美妙的語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咱們來體會體會這句話。你覺得哪些詞用得好?從這個詞體會到了什么?這么美的風姿、這么快樂的歡笑,誰能來讀一讀。閉上眼睛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些什么?(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這么富有生機的場面,這么富有節(jié)奏美的語言,你喜歡嗎?難怪作者說“下課了,校園是一個……一個生機勃勃的……”怎能不讓我們喜歡呢?是啊!同學們,在這美麗的鳥島,和同學們同浴著陽光,共享著歡樂,你們心中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讓我們再和作者一同走進這美麗的鳥島,記住這段美妙的文字,記住這一曲充滿歡樂、溫暖、幸福的樂章吧!
4.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通過剛才的小組交流學習,課前你們提出的關于花瓣這一樂章的問題都解決了嗎?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從哪些句子或詞語體會到的?
同學們,當你念到這幾個詞語,回想到從上幼兒園到小學四年級,你們得到了這么多老師的教育和關愛,如果是你,會在信中給哪位老師寫點什么呢?(抽生回答)同學們,聽到你們這么多感人肺腑的話語,此時此刻,我覺得教師是天底下幸福的人了。讀讀課文后一段,你想讀幾遍就讀幾遍。(生自由讀)一片片花瓣就是一封封來信,它牽系著老師和學生的心兒,此時此刻教師又會對學生深情地祝愿什么呢?
同學們,你們覺得花瓣是一曲怎樣的樂章呢?
總結:回顧我們學習的整篇文章,不管是從題目,還是從三個章節(jié)的字里行間,我們都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生自由回答,師趁機板書。)再讀課題。說說你的理解。今天我們要欣賞的交響樂不是由樂隊演奏的,它演繹的是那充滿生機與活力,充滿著濃濃的師生情的校園生活。
四、暢談感受,升華主題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家庭里、生活中、大自然時常都會響起一曲又一曲動聽的交響樂,下去以后咱們仿照課文寫一寫吧。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和字、詞典自主識字,讀準“見”在文中的讀音,理解“從”、“遇”、“云”、“歲” 等詞的意思,積累古文中表示“說”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文,借助譯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意思。體會“余日勤讀”的意思。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借助注釋和字、詞典以及譯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意思,體會“余日勤讀”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詞的?
3、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題目。看看課文,誰知道這篇課文選自于哪?
4、董遇是三國時期魏國有名的大學者,可謂學富五車。這段古文寫的是他勸人勤學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范讀全文。認真聽我讀課文。
2、自瀆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導難讀句;
三、再讀懂意思
1、課文讀通了。能否借助注釋,根據(jù)譯文內容,一句一句對照著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交流。
(1)“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 者: 的人 遇:董遇 云:說。古文中表示說的字還有哪些?
(2)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言:說 見:現(xiàn)。出現(xiàn),明白
(3)從學者云“苦渴無日” 苦于沒有時間干什么?
(4)遇言“當以三余。” “當以三余。”干什么?
(5)或問“三余”之意。 或:有的人。回顧“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中“或”的含義,進行比較。
(6)遇言“冬者歲之余,夜這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日:一天。時:時令 歲:年。還有哪些詞或者詩句中“歲“有年的意思?歲月、年年歲歲花相似、守歲 句意解釋:古時候下雨就沒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時間。冬天,不種莊稼也有時間讀書,晚上在家沒有現(xiàn)代的娛樂活動,有多余時間讀書了。
3、看了注釋,讀了譯文,了解了古文,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誰能連起來說說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讀明道理
1、讀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認真讀讀這段古文,邊讀邊想:關于“勤讀”,你知道了 些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交流。老師點撥。
(1)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讀得次數(shù)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簡單 地讀一、兩遍。書讀得次數(shù)多,這就是“勤讀”啊!
(2) 苦渴無日――不要總是“苦渴無日”,要善于擠時間讀書。
(3) 冬者歲之余,夜者這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這里的 “冬者、夜者、陰雨者”就是董遇說的“三余”。這些剩下的時間用來干什么?(古時候,人們趁農閑的時間,一天中休息的時間來讀書。)閑時讀書,這也是“勤讀”啊! 董遇建議我們用“三余”來讀書,而宋朝的大文學家歐陽修是利用“三上”來寫課文。他們“勤讀”“勤寫” 出示:余平生所作課文,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 讀句、理解、簡單講解。
五、拓展
1、董遇有“三余”,歐陽修有“三上”,同學們想想,你有沒有“一余”“多余”可以用來 看書呢?
2、小結:學了這篇課文后,希望你們不要以“苦渴無日”為借口不讀書,而要借用你的“余 日”或者片刻之時來讀書。同時書需要反復閱讀,才能理解。這也需要你善于擠時間來讀啊!這就是“勤讀”,也是課文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3、在古人勤讀的名言中結束本課。 一日無書,百事荒廢――――――陳壽(三國志的作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認識本課的生字;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3.體會課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教學重點
了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學難點: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
二、指名朗讀全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不正確的字音
三、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四、默讀全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并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五、分析課文
1、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書:挖小水井)
2、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
3、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4、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么樣?把表現(xiàn)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5、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讓別人喝。)
6、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7、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個牧童弄懂這個問題了嗎?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8、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學做醫(yī)生,為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yǎng)活多人)(板書)
五、
9、十年后,當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時,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請你朗讀課文后說說。說后再回答:這些體會是怎么得到的?(通過勞動得到的。)
10、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
(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說說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處。)
六、分角色朗讀全文,體會“幸福”的含義,并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組討論;
3、大家討論得出:本文告訴我們幸福是靠勞動,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從而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
(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七、談談你學了課文后有什么收獲
八、總結深化
1、對于什么是幸福這個問題,你原來是怎么想的,現(xiàn)在又是怎么想的?
2、你能用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來談一談對智慧女兒說的話的理解嗎?(酌情讓學生發(fā)言。)
3、今天,我們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學們今后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嘗到幸福和快樂。
板書:
10幸福是什么
牧童時期挖小水井,給人們喝
學做醫(yī)生,為人治病;
青年時期勤懇工作,對人有用;
耕地種麥,養(yǎng)活多人
作業(yè):
讀熟課文
和好朋友一起將這個故事演出來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壁虎的文章,有名字中的“虎”字引出本文緊扣的主題“虎將”,再以此為中心介紹了壁虎的各種生活習性。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學習運用抓住重點詞體會課文內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fā)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3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介紹的壁虎的有關知識,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壁虎,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壁虎的常識性課文,請用一句話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紹一下。
2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
3好,我們今天進一步學習有關壁虎的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抽生讀課文,注意準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自悟:課文介紹了壁虎的哪些特點?可分為幾個部分?
2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指導。
3派代表匯報學習結果。
四、自主交流,了解特點
你對課文的哪部分感興趣?可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選擇其中一個部分展開學習,注意用上以前我們學過的學習方法。
1復習學習方法:如“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抓重點詞句法”、“反復朗讀,讀悟結合法”等。
2自選學法自由組合合作學習。
第二課時
一、匯報交流,深入理解
1.從壁虎的外形,你體會到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了壁虎確實是名副其實的虎將?
(1)捕捉蚊子、蒼蠅、飛蛾。抓住描寫壁虎動作的詞,如“伸長”、“躍起”、“張開”、“吐出”等分析體會。
(2)捕食蝎子。抓住“面無懼色”、“毫不在乎”、“大發(fā)虎威”、“縱身一躍”等詞進行體會。
(3)用同樣的方法體會壁虎胃口很大、能飛檐走壁、巧妙避敵、喜歡清靜、機警的特點。
3.可借助多媒體教學,重點理解第六段。
(1)讀讀畫畫: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橫線勾出來。
(2)可借助媒體演示體會壁虎是怎樣“丟卒保帥”的。
(3)多種形式讀,體會壁虎的機靈可愛。
4.借助多媒體教學,體會壁虎冬眠的情景,說說哪些動物也像壁虎一樣冬眠。
5.總結交流、讀寫結合。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說說壁虎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留心觀察、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3)讀寫結合:運用本課所學方法,觀察、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二、完成課后習題
板書設計
10飛檐走壁的虎將
吞食蟲子
捕食蝎子名副其實的虎將
胃口大
飛檐走壁
巧妙避敵大自然的神奇
靜靜冬眠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認識本課10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扎”),練習書寫8個字,構建“我的詞語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南丁格爾將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現(xiàn)代護理事業(yè)的高尚品格。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邊讀邊想,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課文所蘊涵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有關護士節(jié)和南丁格爾的資料。教師準備朗讀磁帶、詞卡、錄音機和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報課前查找的資料,導入新課。
1.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護士節(jié)是哪一天嗎?它是怎么來的?
2.學生自主匯報課前查找的資料。
3.揭示課題,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自主合作識字,指導寫字。
1.聽課文朗讀錄音,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課文,自主、合作識字。
3.“會認字”學習過關,注意多音字“扎”的其他讀音。
遷回、卑賤、爆發(fā)、萌發(fā)、污濁、疾病、傳染、包扎
(1)開小火車逐個檢查認讀,給多音字組詞。
(2)齊讀生詞。
(3)集體記憶部分學生認為比較難的生字。
(4)從課文中找到帶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4.“會寫字”學習過關。
指導寫字:
護、紗、扎、盞、切、墻、杰、獻
(1)觀察8個會寫字:你認為哪個字難寫?你想提醒大家應該注意哪個字的哪個筆畫?
(2)學生寫字練習。
(3)四人組內互相評價寫字情況;教師抽查一組,并作簡評。
三、再讀課文,鞏固識字,提出問題。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將課文讀通順、流利。
2.同桌分段接讀課文,互檢讀書效果。
3.指名接讀課文,眾生評價。
4.學生把不懂的問題標在課文相應的文段旁邊。
四、作業(yè)。
1.抄寫本課的“會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繼續(xù)搜集閱讀與南丁格爾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2.聽寫會寫字。
二、精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自學要求:默讀課文,并思考人們?yōu)槭裁从谩疤釤襞瘛眮碣澝滥隙「駹?然后在組內交流交流。
2.學生匯報,理解課文內容。
找出相關的句段讀一讀,說一說。
(1)精讀第3、4、5自然段。
畫出描寫戰(zhàn)爭殘酷和南丁格爾動作的句子,理解她一心為傷病員著想的高貴品質。指導朗讀。
想象南丁格爾與傷病員之間的對話,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的第2自然段,了解南丁格爾對護理事業(yè)的熱愛,指導朗讀。
(3)學習課文的第1、6、7自然段,學習課文首尾呼應的寫法。
仔細讀讀這三個自然段,找出寫作上的特點。分組或者分男女生讀一讀,體會體會。
(4)教師小結。
三、總結拓展。
1.概括南丁格爾的形象,學生寫寫自己的感受。
2.同桌講講南丁格爾的不朽業(yè)績。
四、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將《提燈女神》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3.推薦閱讀:《名人傳記——南丁格爾》
附:板書設計
25提燈女神
從小對護理感興趣↓
去前線當護理員(南丁格爾)
特別關心和愛護傷病員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課前準備
1.課前發(fā)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具有云貴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或CD碟片。
3.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了解的少數(shù)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2.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情況。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qū),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3.教師配樂范讀。
三.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jù)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jié)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四.分組朗讀,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后進行比賽。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fā)現(xiàn)民族小學的美和課文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yōu)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yè)本上。
五.綜合性學習
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可以用日記的方式來記,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以后我們再來交流。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學會生字、生詞,理解詞語意思。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能夠復述故事內容。
二、過程和方法
抓住重點詞語,討論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隊里成功以及失敗的原因。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明白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shù)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預習,查資料。
板書設計:
濫竽充數(shù)濫竽充數(shù)成功的原因:?齊宣王喜歡講排場,叫三百人一齊吹竽。?
南郭先生很會弄虛作假,鉆人家的空子。濫竽充數(shù)失敗的原因:?齊⊥蹕不兌桓鲆桓齙靨吹竽。?南郭先生本來就不會吹竽。說明了什么:沒有真才實學而弄虛作假的人,最終總要敗露的。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同學們,成語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誰說說你所知道的成語故事。問題的設置,引出所學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圖片和視頻,以此創(chuàng)設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學主題。
新課教學:
一、揭題解題
1、揭題:濫竽充數(shù)
2、教師簡介“竽”,課文出處,寓言簡介。
二、初讀課文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做到不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讀破句。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2、學生反饋:指名讀,齊讀。解釋字詞。
三、問繞問題,自學課文
1、教師朗讀,讓學生回答問題。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吹竽隊里,而又不被發(fā)現(xiàn)的?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
(1)討論交流:?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出很會吹的樣子,居然得到很高的待遇。?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
(2)小結: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成功的原因?齊宣王喜歡講排場,叫三百人一齊吹竽。?南郭先生很會弄虛作假,鉆人家的空子。過渡:南郭先生這樣濫竽充數(shù)能夠長遠的呆在吹竽隊里嗎?
(3)下面請看后面兩段。在文中找找,后來南郭先生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齊⊥蹕不短人一個一個地吹。)
(4)請你想象一下當時他的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南郭先生見此景,他想:XXXXX于是他XXXXX
(5)小結: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失敗的原因?齊⊥蹕不兌桓鲆桓齙靨吹竽。?南郭先生本來就不會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讀完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了?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shù)是不行的。
五、課后延伸作業(yè)
續(xù)寫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14)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話故事,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先講三個牧童發(fā)現(xiàn)樹林里一口老泉已經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兒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弄明白。接著講十年以后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的好處:有了泉水,樹木茁壯成長,人畜可以隨時飲用。他們?yōu)榇烁械娇鞓贰;仡櫢髯允甑纳罱洑v,他們對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較深刻也比較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后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xiàn),她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發(fā)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渲染、激活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種超人體童話,童話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兒童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或介紹科學常識的一種文學體裁。在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直接走進文本,把自己作為童話中的一員,在讀中感悟童話的真諦。同時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情感目標: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標: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編寫童話,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課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
1、出示“幸福”這個詞語
2、齊聲朗讀
3、討論:你認為怎樣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4、引導: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個牧童也去尋找幸福,他們尋找的幸福與我們的幸福是不同的,我們去看看好嗎?
設計意圖: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fā)對幸福的思考。這樣一開始就把文本的基本點幸福提出來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接下來我們就走進這個童話故事,去看看三個牧童尋找的幸福是什么。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交流討論。(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嗎?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齊讀)
設計意圖:找出中心句,圍繞著中心句去理解課文。
三、學習課文:
1、這三位青年是怎樣弄明白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
2、理解三個青年說的話。
A、讀一讀
B、他們?yōu)槭裁磿械叫腋D?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會我來采訪你。(討論---采訪)
設計意圖:在讀中感悟,走進文本,把自己作為童話中的一員,在讀中感悟童話的真諦,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嗎?什么時候呢?(4、5自然段)
4、師:在疏通泉眼時,他們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們又來到了小井旁邊,那顆幸福的種子已經結出了幸福的果實。
(出示句子,齊讀)清澈的泉水仍舊那樣靜靜地流著。小井周圍的樹苗已經長成枝葉茂密的大樹。小井周圍有許多條小路,路上還看得見人的腳印,他們一定是到這里來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圍的沙地上有小鳥的爪印,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痕跡。三個青年快樂地看著這一切。他們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么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
5、師: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實是怎樣的呢?和十年前一樣嗎?
出示句子對比:樹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經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
A、讀一讀,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們、動物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C、最終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么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
6、師:這時他們終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兒所說的------
(再次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設計意圖:運用前后對比來感受幸福,明白幸福的含義。
7、其實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人和事,聯(lián)系生活實際。
8、看來幸福是什么呢?------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9、那么同學們,你們幸福嗎?(相互交流,指名說)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本當中幸福的理解,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在現(xiàn)實社會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0、出示小詩小結:
幸福是幫媽媽做完家務時的滿足
幸福是考滿分時的興奮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學時臉上的微笑,
幸福是幫助同學時的快樂,
幸福是同伴之間的一聲聲問候,
幸福是……
設計意圖:深入拓展對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給予別人的事情寫成幸福小詩,讓學生明白幸福就是給予。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詩歌的寫法,仿寫詩歌。
六、作業(yè):
同學們,幸福就像是氧氣將我們圍繞,只要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就會發(fā)現(xiàn)幸福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在你給媽媽捶背時,你是幸福的;當你扶著年邁的老奶奶過馬路時,你是幸福的;當同學教會你一道難題時,你是幸福的,當你們送給老師一張節(jié)日的賀卡時,我們都是幸福的!總有那么一些幸福的瞬間讓我們感動于心,銘記于心,課后,請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幸福瞬間記錄下來吧!
板書設計:
十年前 清理老泉 幸
治病救人
10、幸福是什么 十年間 做有用的事
耕地種麥子
十年后 幸福要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提問的習慣。
2、對比形近字的用法,學習設問句。
3、熟讀并背誦名言警句。
教學重點:
1、養(yǎng)成提問的習慣。
2、積累古詩詞。
教學難點:
學習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提問的習慣。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提問的習慣。
2、對比形近字的用法,學習設問句。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
這一單元的課文我們學完了,知道了閱讀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問題。我們都有了許多的收獲。現(xiàn)在,看看語文園地這個版塊,給我們準備了哪些知識吧。
(板書設計:語文園地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板塊一:交流平臺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出示課件
(1)閱讀時要動腦筋,積極提出問題。
(2)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讓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篩選出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4)要養(yǎng)成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習慣。
①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②說一說自己是否有同樣的體會,你還有什么獨特的見解?
③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④全班交流。
⑤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要開動腦筋,善于思考、勤于提問,做學習的主人。
2、練一練,學運用。
預設:
我們提出的問題,可以是對文章中一個詞語,一句話的理解,可以是對課文內容的把握,還可以是對文章主題的概括。
學生交流自己的觀點。
3、我交流,我積累。
平時你還有哪些好的閱讀方法,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們在讀書時,要積極地提出問題,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書中知識。
(板書設計:閱讀的方法)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總結了這一單元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朗讀。
版塊二:識字加油站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課件出示駐扎蛀蟲拄拐
捐款娟秀手絹
花苞冰雹鮑魚
(1)讓學生大聲朗讀這些詞語。
(2)這些詞有什么共同點?
每一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聲字,讀音只是聲調不同。(板書:形聲字)
同學們可以根據(jù)每個字的偏旁來區(qū)分這些字的意思。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教給學生字的組成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練一練,學運用。
讀句子,選擇正確的字填空。(只填序號)
①駐②蛀③拄
(1)戰(zhàn)士們日夜()守著祖國的邊疆。
(2)()著拐杖的老爺爺慢慢地向前走著。
(3)這幾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來是有()牙了。
①娟②捐③絹④涓
(4)媽媽買了一個新手()。
(5)一股()()清泉從山上流了下來。
(6)同學得了重病,我們積極給他()錢。
(7)老師的板書,字跡()秀,我很喜歡。
3、我拓展,我積累。
讓學生舉一些像這樣的詞語。
(方仿訪紡)
板塊三:詞句段運用
(一)比較下面成語的說法,選一兩個說句子。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1)讀成語,理解這些成語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動作干脆利落。
_不離十:指與實際情況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
到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
他三下五除二地解決了問題。
總結:這些詞都是成語典故,都有一定的含義。
(板書:成語典故)
2、練一練,學運用。
選擇一兩個說句子。
(我不敢說是對他特別熟悉,不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_不離十。
媽媽三下五除二就把幾間屋子收拾得干干凈凈了。)
3、我拓展,我積累。
這樣含有數(shù)字的成語還有很多。
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爛之舌、五十步笑百步。
一步一個腳印、三句話不離本行、一發(fā)不可收拾、三過家門而不入。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成語和用運成語的能力。
(二)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問號的用法,再照樣子寫一寫。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課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樣做到安全飛行的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
靠什么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
(1)大聲朗讀書中的句子。
(2)思考并說一說這是什么句?
設問句就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板書:設問句自問自答)
2、練一練,學運用。
照樣子寫一寫。
(1)夏紅學習成績?yōu)槭裁捶浅?yōu)秀?因為她學習刻苦。
(2)社會有這樣大的進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學技術的力量。
3、我拓展,我積累。
像這樣的設問句還有很多。
難道地球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的嗎?當然不是。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交流平臺知道了要養(yǎng)成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習慣、識字以及詞句段的運用,希望同學們多積累好詞好句。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熟讀并背誦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語文園地二,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名言警句。
二、日積月累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學習文言文里的語句。
課件出示:
a、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
b、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c、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唐韓愈
e、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宋陸九淵
(1)朗讀這寫語句,說說你讀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小結:讀句子,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都和“疑問”有關,說明提問題在學習、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大體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再進行積累。能用到我們的說話和習作中更好。
(3)說意思。
①謙虛好問的人氣度就寬宏,自以為是的人氣量就狹小。
②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
③不學習自能知道,不問別人自己就懂得了,從古到今做事情,還沒有這樣的人。
④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沒有過失?
⑤讀書做學問就怕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只有帶著問題學習才能進步。
(4)學生讀讀背背。
(5)測試學生背誦情況。
2、練一練,學運用。
選擇合適的句子填空。
①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1)()因此,我們的好多疑問可以通過讀書、請教他人、從生活中去感悟來解決。
(2)凡事要想辦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請教。()
(3)()因而,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3、我拓展,我積累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禮記?學記》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鄭燮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蘊含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多多積累、運用這些名言警句,使我們的文章更精彩,指導我們?yōu)槿颂幨栏雍侠硪?guī)范。
四、課后作業(yè)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誦。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1、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知識的落實,在扎實上下了功夫,進行了拓展,并設計了合理的練習,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如在“識字加油站”的練習中,我設計了讓學生舉形聲字的詞語,讓他們循序漸進地掌握了知識。
2、在“詞句段運用”的授課中,由于學生對這成語很陌生,所以,我通過朗讀、講解,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去體會,去感悟,這樣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語的意思,理解起來也就容易多了,并讓學生們運用,加以鞏固。
不足之處:
在講授“日積月累”時,講得不夠詳細,沒有照顧到學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學沒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讓自己的教學有較大幅度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