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除此之外還包括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素材課件、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各內容相結合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趙州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說明文,它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其中,怎樣理解趙州橋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而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 理解書本上的字面意思應該不成問題。但在現代化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讓學生明白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趙州橋的設計有著如何深遠的影響是相當困難的。因此教學時要借助多媒體課件這一直觀手段,讓學生體悟課文語言,體會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獨立思考,弄清橋的幾個主要特點及作用:沒有橋墩,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石料;4個小橋洞,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從中理解趙州橋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
三、教學過程
1、理解“創舉”的意思。
2、通過對比,突出趙州橋設計的特別之處。
(1)出示與趙州橋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橋”的其余三橋的圖片資料:
洛陽橋始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建成于嘉祐四年(1059年),是一座47孔、1106米長的石梁橋。
盧溝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全橋長266.5米,10墩11孔,是一座圓弧聯拱石橋。
廣濟橋,始建于南宋乾道7年(公元1171年),初為浮橋,由浮船連接而成,初名康濟橋。后自兩岸到江心逐墩修筑,至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建成23墩。
(2)通過觀察、對比,找出趙州橋的特別之處。(下面沒有橋墩)
3、看圖,理解“橋墩”的意思。
4、引出大小橋洞的作用。
5、理解這個設計的優點。
沒有橋墩,只有一個大橋洞:減輕橋身的重量,節省石料。
四個小橋洞:減輕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
6、通過與現代垮塌的橋梁作對比,突出趙州橋的堅固.
7、點題:趙州橋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 通過想象、朗讀、看錄像等方式教會學生學會表演。
2、 學生分角色表演,進而加深對人物性格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全文
1、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第22課《九色鹿》,喜歡這個故事嗎?
故事中有2個主要人物:一個是九色鹿,另一個是調達(板書:調達)
2、他倆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誰能概括地說一說?(板書:救 出賣)
3、說的真好,當調達落水后,九色鹿挺身而出,救了調達,而調達為了錢財,帶兵捕捉九色鹿。他真是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貼板書)當調達帶著國王捉拿九色鹿時,面對國王,九色鹿義正辭嚴。打開書,我們一起把這個故事的第8自然段讀一讀。(學生齊讀8自然段)
二、想象說話,表演國王
1、過渡:聽完九色鹿的話,此時,國王會說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第9自然段,想一想。(點擊出示國王)
如果學生說:“他非常慚愧。”師:恩,你說出了國王的表情。他會說些什么話呢?
如果學生說:“九色鹿,我真對不起你,我不該聽信小人讒言,帶兵來捉拿你。”
師:說的多好,你真是個英明的國王!國王除了愧對九色鹿,還會說些什么?
如果學生說:“他會斥責調達。”師:(點擊出示斥責調達)對,什么叫斥責?(嚴厲地指責)怎樣斥責調達?現在你就是國王,請你來斥責一下調達。
如果學生說:“調達,你這個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小人,九色鹿救了你,你卻出賣她。”
師:說完了嗎?這么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就這樣便宜他啦?繼續說。同學們,你們聽出來了嗎?這是國王在斥責調達。(點擊出示斥責調達)斥責就是嚴厲地指責,說話時表情要嚴肅,語氣要嚴厲,還可以加上動作。不僅斥責調達,還重重懲罰了他。現在,老師相信你能把國王演好了。來,再試一次。
如果學生說:“調達,你這個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小人,九色鹿救了你,你卻出賣她。來人,把調達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如果說的又完整又有感情)師:說得多好!你真有國王的氣勢。同學們你們觀察到了嗎,這個同學在表演國王斥責調達時,表情嚴肅,語氣嚴厲地指責,這就是斥責。(點擊出示斥責調達)你愿意在表演一次給大家看嗎?(學生演)你真像個國王。
師:除了斥責調達,國王還會說什么?
學生說:國王會下命令保護九色鹿。師:你來下命令。(學生說)師:你真是個威嚴的國王。
2、小結:聽完九色鹿的話,國王先是非常慚愧,接著斥責調達,最后又頒布了一道命令。你能連起來表演一下國王嗎?現在我們每個人都來演一回國王,注意表情、說話時的語氣,還可以加上動作。每個人自己在座位上試一試。
3、請學生來表演。誰來?其他同學認真看,看誰是最文明的觀眾。
只能表演到位:怎么樣同學們,好,來點掌聲。
要演好人物,就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板書:表情 動作 語言
4、過渡:同學們看九色鹿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5、播放動畫。
6、師:多么善良的九色鹿,可調達為了發財卻帶著國王和軍隊前來捕捉九色鹿。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這節課,我們就把接下來的故事學著表演出來。
三、表演第三幕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8、9自然段,看看這一部分除了國王和調達,還有哪些人物?
2、一起說:烏鴉 九色鹿 士兵 (點擊出示)
3、用“——”劃出九色鹿和烏鴉的語言,它們的表情和動作用( )括起來。
4、烏鴉說的話誰來讀?評價:讀得好不好,為什么?
九色鹿的話誰來讀?評價:讀得好不好,為什么?(點擊出示)
5、大家看,屏幕上有了人物,還有了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我們加上時間、地點、背景,這樣就成了一個劇本。看著這樣的劇本,你們一定能把這個故事演好。誰來演英明的國王?九色鹿呢?小烏鴉?調達。就請2個同學做士兵代表吧。點擊音樂起。
6、指導學生表演。(山林之中,春光明媚)來,九色鹿你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來,調達,你帶著國王和軍隊浩浩蕩蕩地向著九色鹿的住地進發了。小烏鴉,你看見了這種情景,你會怎么做,趕快飛起來,去告訴九色鹿吧。
7、演得真棒!真是演誰像誰。
三、總結布置作業
1、指著板書說:同學們,今天的課上,我們學完了九色鹿,并且把九色鹿的故事演了出來。表演時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動作、和語言。
2、布置作業:課后把九色鹿的故事講給家人聽,和同學們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
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3
課題名稱:《“調皮”的提示語》
教學目標:
1、 幫助學生認識提示語在人物對話描寫中的作用。
2、 了解并掌握變換提示語的位置后,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律。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并掌握變換提示語的位置后,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律。
2、 熟讀、背誦“提示語”童謠。
教學準備:
1、 ppt教學課件。
2、 編寫“提示語”童謠。
時間安排:8分鐘左右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出示課件,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學習內容。
二、 實例講解
1、 課件出示學生學過的課文《珍貴的教科書》中的一組人物對話。
2、 指名分角色朗讀。
3、 認識對話描寫中的提示語及它的作用。
4、 用形象化的語言具體分析提示語在句中的位置變化,發現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律。
三、 升華提煉
1、 課件出示老師編寫的“提示語”童謠。
2、 讀一讀、背一背,點撥理解。
四、 練習鞏固
1、 課件出示另一組人物對話描寫,默讀。
2、 引導運用“提示語”童謠給這組對話加標點符號。
五、 布置作業
六、 小結拓展
希望同學們能熟練背誦“提示語”童謠。大家平時在寫自己的小文章時如果有人物對話描寫,也可以試著變換提示語的位置,運用我們學習的童謠準確地加上標點符號,這樣小文章就更加生動活潑啦!
教學反思(包括教學設計特色說明):
給人物的語言描寫加標點符號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特別是遇到整組的對話描寫,隨著提示語在語段中的位置不斷變換,其中的標點符號也會跟著相應地發生變化,這時,學生往往一籌莫展。針對這種現狀,我設計了《“調皮”的提示語》微課教學,希望能幫助學生掌握含有提示語的對話描寫中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律,進一步在習作中準確運用。
本節微課教學設計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語言形象化。從課題中的“調皮”一詞,到實例講解時的生動描述,再到“提示語”童謠的編寫,都充分考慮三年級孩子的學段特點,運用擬人化的兒童語言,讓孩子們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引用學生熟悉的人物對話作為教學載體。教學中引用了兩組對話描寫,分別選自三年級上冊《回自己的祖國去》和三年級下冊《珍貴的教科書》兩篇課文。熟悉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沒有距離感,學生面對視頻自主學習時能盡快地進入思考狀態。
三、教學過程設計完整。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激趣導入→實例講解→升華提煉→練習鞏固→布置作業→小結拓展”幾個環節的設計,體現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對課中的知識點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由于是首次嘗試“微課”這種教學形式,盡管精心準備,在具體操作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引發的我的兩點思考:①教學語言一定要精練,表達一定要準確,否則既延誤了時間又不能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②教學設計要多考慮如何更好地適應學生選擇視頻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