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一年級語文老師,為了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在教學之前準備好教學教案,一年級語文教案能保障我們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最新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案,希望你喜歡。
最新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過程:
一、揭題:“大雁”,讓學生讀準“雁”(y2n),然后打出幻燈——大雁投像,教師簡介大雁的外形特征,它是一種侯鳥。
評析:揭題中,在讀準“雁”的字音后,介紹大雁的有關知識,這就是在讀準字音時有機地滲透字義教學。
二、預習課文。要求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拼音能力自己去讀準全部生字的字音,并讀通課文。給予自讀課文5~7分鐘時間。
(1)讀準生字字音,對讀錯的字音進行強化矯正。如:
“往”(w3ng),第三聲讀音要到位。
“一群”、“一會兒”、“一字”的三個“一”,根據語言環境要變調,初步教給變調規則。
“一會兒”的“兒”,在這里要讀輕聲。
(2)讀通課文。看生字回到課文中,有否讀準字音。強化課文中“,”、“。”的語氣停頓時間。
評析:這一步教者重視拼音能力的遷移,側重讀準字音,采用邊看漢字邊看音節讀出字音的方法。這一方法體現在讀準字音中滲透字形;在讀準字音后,生字回到課文中去鞏固,體現整體性識字原則。
三、閱讀課文,理解字、詞、句意義。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和指導學生觀察幻燈上投影——大雁飛翔在課文插圖后問:
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為什么大雁要在這個時候往南飛?(引導理解“來”、“涼”兩字意思,對“來”與“去”、“涼”與“冷”作字義的比較。
指名學生讀:“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然后提問:
(1)讀讀這個句子,看看插圖,“一群大雁”的“一群”是多少只?(學生甲說,我從圖上看出一群是七只,學生乙說,不對,“一群”不一定是七只,是很多只。教師引:“一群”,正確地說應該是多少只呢?老師給大家舉例:“一群小朋友在玩耍。”“一群小雞在尋食。”“一群羊在山坡上吃草。”這些句子中的“一群”是多少只呢?經過老師啟發后,這個班的一名優等生發言:“‘一群’,‘七只’不準,‘很多’不夠明確。應該是三只以上的數字。”老師表揚他肯動腦筋,是“發言”。)
(3)句子中“往南飛”的“往”,誰能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說說。(往——向(xi2ng)、朝(ch2o)“往南飛”的“往”與“來來往往”的“往”意思是不是相同?(“來來往往”的“往”是“去”的意思。)
(4)“一群大雁往南飛”的“南”,誰能在黑板的掛圖上指出“南”的方位。課文中的插圖大雁飛的方向是往南嗎?(插圖是往“西”飛的。)
(5)“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這兩個“一會兒”說明大雁飛行時隊形怎樣?(大雁的飛行隊形不斷在變化。教師并用幻燈動片片基在投影上表示大雁飛行的隊形在不斷的變化。那么,“一會兒……一會兒”表示前后間歇的時間多長?(間歇的時間不太長)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進一步矯正“往”。三個“一”的讀音。)
評析:這一步側重理解字詞意義,而字詞教學在課文的整體中進行。這樣,通過教學既理解了字詞意義,同時也讀懂了句子。并在字詞意義的理解過程中鞏固了字音,滲透了字形。
四、指導書寫和書寫練習。
教師教學“雁、往、群、排”四個字的部首名稱。“(廠字頭),(雙人旁),(羊字旁),(提手旁)”。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全部生字:“雁、群、往、兒、排”后問:哪幾個生字的字形你已經記住?是怎樣記住的?哪幾個有困難?動腦筋怎樣把它們記住?(前后座四人小組討論,啟發學生運用已學習過的八種識字方法——數筆畫法、分析結構法、部件法、象形法、比較法、聯想法、猜謎法、編兒歌法,提出自己識記生字的思路。)
指導書寫,不平均使用力量。“排、群、往”這三個左右結構的字,選“排、群”,指導在田字格上書寫。“排”,左邊占1/3格;“群”左右各占1/2格。
書寫練習(5分鐘)
最新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過程
一、檢查
(1)聽寫生字。中下類型學生四人到黑板上寫,其余學生把生字寫在“聽寫本”上。
(2)朗讀課文(檢查“,”、“。”號的語氣停頓時間是否對;生字字音是否讀準確、到位)。
二、填空練習
秋天來了,天氣(),樹葉(),菊花(),大雁()
三、口頭擴詞練習
群——一群、群眾、合群、羊群
往——來往、往來、往東、往西
排——排成、排隊、排長
口頭詞語搭配練習:
一群(大雁)一群(小孩、小朋友)
一群(山羊)一群(小蝌蚪)
小紅一會兒(唱歌),一會兒()
小玲一會兒(),一會兒(笑)
四、看圖說話。看課文插圖,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意思。(這一環節的要求是促使學生把學過的生字、新詞在口頭中正確運用。)
五、你喜歡大雁嗎?為什么?
六、默寫課文(包括標點)
評析:以上五個過程,是進行聽說讀的綜合訓練和思想教育,但側重在字詞的口頭運用。
總評:低年級閱讀課文的識字教學,目前有的老師仍采用“同步教學法”,而王老師迥然不同,采用“異步滲透法”。根據評者去該班實地了解,采用這一教法后,生字“四會”要求落實,階段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效益高;既培養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
最新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案3
“山、石、土、田、人” 這一課是識字(一)的二節看圖識字課。要求在學習漢語拼音后,認識“山、石、土、田、人”5個獨體字。這5個字筆畫不多,但是要想寫好并不太容易,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按筆畫記住字形、能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分清“山”的筆順,寫好“石”字是教學的難點。
一、“圖”“字”結合,
課前我們已經學習了“日、月、水、火”,學生對象形字的來源和造字方法有了一些認識。而“山、石、土、田、人”孩子們都不陌生,因此本課我沒有逐一識字,而是在課始就先出示“山、石、土、田、人”對應的五幅圖畫,讓學生說一說都是什么,接著打亂出示“山、石、土、田、人”的古代象形字,讓學生來猜一猜這些字都念什么,能不能和上面的圖畫連線,學生很說出相應的答案,這時候我追問原因,學生回答是因為圖和字很像。由此實施了進一步理解“象形字”的設計意圖。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認字寫字過程中,通過說筆順、書空描紅仿寫鞏固了認字效果。電教設備的使用幫助我把每個字的書寫過程、占格要求清晰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的仿寫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三、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關于“山”字的拓展訓練。
“山”的教學中當進行到組詞這個環節時,學生組了很多關于山的詞語,如火山,大山等等,而書上出現了“山山水水”一詞,對于這個詞語我在備課時研究不夠透徹,沒有充分挖掘出內涵,所以只是把詞語呈現在黑板上讓學生讀一讀。實際上這里所蘊含的詞語知識是AABB詞語形式的初步認識。如果針對這個詞以對比的形式來進行拓展,效果肯定大不相同。例:先讀一讀“山水”和“山山水水”讓學生帶著動作來試著多讀讀,感受山山水水。然后介紹這樣的詞語是AABB的形式。接著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這樣形式的詞語,比如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等等。如此滲透本課的讀寫結合點。
2、筆畫教學中“土”字筆順難點的突破。
“土”字只有三筆,看起來簡單,而在說筆順時學生卻出現了問題,他們習慣用兩橫一豎的筆順來寫,我在處理是是采用了反復強調的方法,雖然給足夠重視,效果卻不太理想,如果我先讓學生觀察筆順表中“土”的筆順變化和前面“山”的區別,學生就應該看出,“土”的筆順是“十土”。不是一筆一筆的呈現的,這是就可以和學生一起總結“先橫后豎”的書寫規律,難點自然就被突破了。
四、教養中的深思
劉老師指出低年級的教養工作不僅要注重外在素養的培養,重要注重心理素養,也就是“內強素質”這主要表現為“勇敢”和“自信”,教師可通過評價與來提高學生的“勇敢”和“自信”,如:“你很會學,既知道……又能……。”“你很自信”等等。
另外劉老師還提到了低年級教師要“穩”而“實”,只有教師“穩”才能穩住學生的“心”和“情”。訓練更是要扎扎實實的訓練不能走過場。
幾年來得低年級教學讓我深刻體會到低年級的教養任務真的是非常重要,學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教養,才能靜下心來認真、踏實的學習。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如何去做,如何去培養。
這一課得到了太多的寶貴經驗,我會努力將它實施于將來的教學之中,讓自己和學生都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