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教學案例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系。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需要通過研究,妥善解決,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大量的教學研究,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湘教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
湘教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繼續學習有關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2、認識課文的開頭與結尾的象征意義和作用。
3、利用文中的空白,進行說話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4、了解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感受“媽媽對工作的高度負責,為了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比較,繼續學習有關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課文的開頭與結尾的象征意義和作用。
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1、談話導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本文介紹的人物,也知道了文章所描寫的是一個蒙蒙細雨的早晨發生的事。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聽課文第二段錄音,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2)交流反饋。(媽媽冒雨回家取借給許小燕的藍_。)
(3)學生自讀,讀后議一議(四人小組討論)
A、母女倆有哪些意見分岐,他們的理由是什么?
B、你認為誰的意見對,為什么?
(4)交流。在交流中落實句式訓練。
?、俦容^句子。(投影出示)
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跑一趟冤枉路!再說,還下著雨!
天下著雨,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跑一趟冤枉路。
(相同點:前后兩句話表達的是對媽媽這樣做所持的不同看法及其理由。
不同點:句式不同。后一句將兩個理由一氣說出,缺乏重點和層次,前一句則先說出其中的一個理由和看法,而將要強調的另一個理由“還下著雨”放在后面,以“再說”帶出,強調了說話的語勢,使該句具有一種理由充足,無可辨駁的意味。)
讀句子——比較異同——感情讀
②練習:根據句子的表達方式不同改寫句子,并說出句子表達的不同作用。
A、再見了,親人!
B、家鄉楊梅那舐津津酸溜溜的滋味,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5)教師小結。
(6)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媽媽的品質。)
3、學習第三段。
(1)齊讀課文。
(2)結尾與課文的開頭有什么聯系?(出示文章的開頭)
(3)比較,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4)比較讀,體會寫作的特點。(與文章的開頭呼應,照應文章的開頭,語言優美,且耐人尋味。課文對“細雨”的描寫,不但突出了媽媽的忘我精神,而且具有象征意義。作者運用象征手法用蒙蒙細雨來比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老師。)
4、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們感受了一對學生位無私奉獻,對工作默默無聞的老師。)
5、讀寫練習。
假如許小燕知道了理情的_后,接過老師冒雨給她帶來的藍_后,會怎么對做,怎能么說,其他同學會怎么說,結合自己的想象,續說:假如許小燕知道了理情的_后,接過老師冒雨給她帶來的藍_后……
6、課外延伸。
閱讀《紅色的烈焰》一文,體會作者的結尾的含義。
湘教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感受奶奶對冬冬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敬。
2、認字6個,寫字7個。理解“看望”、“問候”、“收藏”、“喜歡”、“美好”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學習怎樣簡單地對人物進行描寫。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奶奶對冬冬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敬。
教學難點:
理解奶奶為什么最喜歡那只門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和奶奶之間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為什么有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發生在冬冬和奶奶之間有趣的事。
二、學習生字。
1、用自己學過的方法認讀生字。
2、小老師教讀每個生字讀兩次。老師適機提醒“抹”、“撒”、“漆”的讀音。
3、師生一起將生字補充為課文中的詞語再齊讀兩次。4、抽生讀生詞。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生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用三角形作上標記。
2、師生一起解惑。
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每個組員都讀準了字音。
4、小組匯報結果。
四、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文中講了冬冬和奶奶的一件什么事?
2、生匯報。
第二課時
一以問題導入,學習課文。
1、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并做上標記。
2、她為什么最喜歡這一支?
生:奶奶很孤獨,她想冬冬來陪她。
生:只要聽到那只門鈴響她就可以見到冬冬。
3、奶奶為什么這么愛冬冬?
請自讀課文1、2自然段,在課文中找找答案。
生:冬冬每個星期六都會去看奶奶。
生:他會陪奶奶說話,并捎去爸爸媽媽的問候。
生:他會幫奶奶做衛生。
4、找一找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奶奶也很愛冬冬。
生:第二自然段中奶奶為冬冬烤面包。
師:同桌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再仔細體會體會還有哪些話能看出這一點。
匯報品讀10、13自然段,體會冬冬與奶奶間濃濃的親情。
二、仿寫13段。
1、讀讀第13段,看看前一句在寫奶奶的什么,后一句在寫奶奶的什么。
(動作、語言)
2.寫動作用了哪些詞語?“攬在”和“摟著”。
3、請學生說一說有動作和語言的句子。
4、把這些句子在語文天地中寫下來。
三、說一說
我們在生活中應怎樣關心孝敬我們的父母。
四、總結全文
大家說的都對!我們盡管還小。但也不能做愛的消費者,還應該主動做愛的生產者,傳播員,。我們能做的大事不多,但能身體力行的小事很多。給父母、爺爺奶奶倒杯水、捶捶背……哪怕只怕他們說說話。大家一起來吧,像冬冬一樣把愛獻給別人吧!
教學反思: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奶奶與孫女之間的感人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字里行間都流淌著濃濃的愛意,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范文。文章在奶奶和冬冬這一老一小有說有笑、有問有逗的對話中,將濃濃的親情浸透其中。文中沒有提及“愛”,確處處流淌著“愛”。
當孩子們提筆寫和家人之間的小故事時,孩子們記錄的那一件件平時生活中“微不足道”甚至有些“習以為?!钡男∈戮垢袆恿宋?。“親情需要用心經營”這是作家鮑爾吉.原野說的,確實!就是在這一件件看似平淡無奇的小事的累積下,讓那濃濃的親情不斷的流淌。雖然有些同學在描述的時候語言還不夠精煉、遣詞造句還不夠精美簡練,但孩子們是真正的融入了文本,在和文本文本對話后,產生了對人生的獨特認識和感受,是一種真情的流露。內在的情感無需包裝,孩子們將心中的“親情”直接展露出來——誠摯而美麗,讓愛在課堂流淌。
湘教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姿勢、輪流、情況、慢吞吞、注視、熱烈、持久、平息、情緒、講述、普通話、動聽、鼓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他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
2.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準備
1.準備歌曲《掌聲響起來》。
2.課前搜集殘疾人自強不息的小故事,如《張海迪》。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內容。
2.指導認讀和書寫,強調“落、調”的讀音,指導書寫“吞”。
教學流程
一、播放歌曲,營造氣氛,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掌聲響起來》。
2.聽了這首歌,你想說什么?
3.課前你們已經搜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說說你的想法。
4.老師出示課題:掌聲
5.提問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呢?
學生質疑的問題可能有:
誰給誰的掌聲?為什么要給她掌聲呢?掌聲有什么含義?
【學生自主的質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為后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指名讀,讀后評價。
4.識記生字:
(1)請同學讀課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讀準字音。
反饋檢查。重點讀好下列字音?!鞍Y、鎮、姿勢、落、調”。
(2)請小朋友繼續讀課文,把生字的拼音寫在生字上面。讀完,寫完后請同學們記住它。
反饋檢查。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輪讀。
(3)看一看下面詞語你會不會讀。
掌聲 文靜 愿意 姿勢 輪流 情況 慢吞吞 注視 熱烈 持久 平息 情緒 講述 普通話 動聽 鼓勵
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4)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要求認識的字,并交流識字方法。
(5)檢驗識字效果:通過“你指我猜”、“開火車”、擴詞”的方式進行。
三、再讀課文,提問質疑
1.提出自讀要求: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吧。我們來個讀書比賽,看誰通過讀書知道得最多,體會得最深,提出的問題最好。
2.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拿出筆來寫寫畫畫。
3.匯報交流。
【在初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寫體會。動口、動手、動腦,有助于中年級的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p>
四、作業超市
1.回家把這個故事說給家人聽。
2.抄寫你認為難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他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流程
一、渲染過渡
1.開始,英子是那樣自卑、憂郁,后來卻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掌聲)
2.課文的2.3自然段就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同學們先各自讀課文,然后我們再來表演課文內容。
3.選一名同學當英子,同學們做英子的同學,老師當剛調來的老師
【要想演好,首先要認真讀書。所以,進入課堂直奔重點,讓學生在讀中先感受掌聲中愛的力量。】
二、表演,深入理解
1.試演:(第一次掌聲部分)。
課件出示第一次掌聲部分內容。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這一部分。請演員上臺試演。
2.評議表演。
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猶豫、憂郁”詞句進行評議。
這一次掌聲,你想對英子說什么?
英子有什么想說的?
【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師生共同參與,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創設師生互相交流的平臺,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進而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突破課文重點?!?/p>
3.配樂表演第二次掌聲。(出示第3段課文)
(1)聽到這一次掌聲,你又想對英子說什么呀?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為什么?
4.朗讀課文第3段。
5.理解兩次掌聲。
(1)在這一段中,寫到了大家的幾次掌聲?(兩次)
(2)學生用多種形式讀這兩句話。
在掌聲里,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聲里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3)這兩次掌聲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勵;稱贊、表揚)
6.對比兩個“一搖一晃”。
(1)出示兩句寫英子走路姿勢的句子。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聲里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姿勢,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嗎?自己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7.進一步體會掌聲的力量。
英子走路的姿勢是無法改變的,但她的心情卻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是同學們的掌聲給了英子以勇氣和自信,使她從一個自卑、憂郁的小姑娘逐步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同學們,你們說,掌聲是什么?
大家的掌聲,大家的鼓勵,大家的稱贊,使英子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性格,也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三、品讀感悟
1.聽課文朗讀錄音,小聲跟讀。
2.分角色小組試讀,你們認為該怎樣來讀這篇課文?
3.小組比賽讀。
4.全文總結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平時,我們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送給別人。
四、作業超市
1.小練筆。說說生活中你見到殘疾人有哪些不方便?你是怎樣幫助殘疾人的?
2.和媽媽比賽讀一讀這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