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西師語文下教案
教案是為實現教學大綱的具體細化而精心設計的授課框架,也是教師為實施課堂教學而做出以課時為單位的具體行動計劃或教學方案。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四年級西師語文下教案,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西師語文下教案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有關段落,積累優美的詞語。
3.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從中感受故鄉風景的獨特與美麗,激發學生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詞語意思,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感受故鄉風景的獨特、美麗,學會在閱讀中積累優美的詞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音樂以配樂朗誦,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菱角的圖片、視頻、文字等資料以及江南水鄉的各種資料。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有誰吃過菱角嗎?能說說你的感覺嗎?菱角那淡淡的清香會讓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見過滿塘的菱葉嗎?見過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樂采摘的情景嗎?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一起走進江南的水鄉。
2.板書課題,齊讀。
3.對課題質疑。
教師可選能突出主題的問題簡單板書。
4.課文會怎樣描寫這幅水墨畫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去學習課文。
二、粗讀課文,疏通字詞,感知大意
1.初讀課文。
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快速地閱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出段的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課件等),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抽讀、齊讀、賽讀。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學生是否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對于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讓學生齊讀或挑戰讀)
4.初讀交流。
讀了課文,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注意:要將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進行梳理、歸納,并及時解決;若不能馬上解決,可以簡單板書,在后面的教學中相機處理。)
5.思考每段之間有什么聯系。
三、深入研讀課文,感受“水墨畫”之美
1.引讀第1段。
故鄉的“水墨畫”指的究竟是什么?課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畫”?課文是怎么描述這幅“水墨畫”的?(相機板書:散漫)
“散漫”一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散漫: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這兒非常準確,也很有意思,體現出了一種隨意、自在的美。)
小結:一個個大大小小長滿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側臥在村邊地頭。這是一種多么隨意、自在的美呀!(板書:美)
2.品讀2~4段。
(1)自由品讀,探究“水墨畫”的美。
(2)小組合作學習。
①交流探究所得。
②用喜歡的方式朗讀。
(3)全班交流,共享資源。
①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畫出來。
作者按時間順序描寫了池塘的美。(初春、一過黃梅、臨近中秋)
②隨著時間的變化,池塘也慢慢變化著。
A.初春:池塘有什么變化呢?細小的菱葉疏疏朗朗地飄浮在碧水間。“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
B.黃梅后:(黃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黃熟的一段時期。)池塘又有什么變化?菱葉漲滿水面,擠得密密匝匝。(“漲滿”“擠”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菱葉們長大了,整個池塘都是菱葉,顯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換詞“密密層層”“密密麻麻”比較)
小花的數量也真不少!哪些詞告訴了我們?(綴滿、一叢叢)顏色也非常美麗,有白色的,有粉紅色的,還有一縷縷的馨香呢!
池塘還是小動物們的樂園呢!紅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盤上盡情嬉戲。
這是一種多么愜意的美呀!
C.臨近中秋:穿著各色衣裙的采菱女開始采“頭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動作輕快熟練,劃著扁舟,蕩著水盆,穿行在綠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準確地寫出了采菱女輕盈熟練的采菱動作。(板書:采菱)
③隨著時間的變化,池塘也悄悄地變化著,呈現出不同的美。(相機板書:變化美)
④你們知道嗎?在采菱時節,鮮嫩、清甜的菱角放進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覺一直滲進心底。難怪孩子們迫不及待想嘗一嘗菱角的美味。(板書:品菱趣)
“溢”“誘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處飄香,讓人嘴饞。家家戶戶煮菱角、剝菱角,撲鼻的香味飄出窗戶,彌漫整個村莊。這是一幅多么溫馨、誘人的畫面呀!
⑤作者用簡單的文字描繪出一個多么和諧、歡樂的場面呀!
3.品味第5段。
“徜徉”的意思是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
而今,我吃著散發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鄉的“水墨畫”,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隊伍,邊采邊品嘗,這是一個多么愜意的場景呀!
師生合作朗讀。(引讀)
四、鞏固拓展,升華情感
回歸全文,體會作者感情。
1.配樂朗讀全文,思考:你對故鄉“水墨畫”的總印象。
(故鄉的“水墨畫”獨特、美麗。)
2.故鄉的池塘獨特、美麗在哪里?
3.談談你的體會。
這篇課文讓我們領略了江南水鄉恬靜、自然而不乏快樂的美景。是呀,故鄉風景美麗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樂。
(相機板書:故鄉美童年樂)
五、課堂練習
1.讀課后第2題的兩個句子,體會帶點詞的妙處。
2.抄寫文中的疊詞,自己再補寫幾個。
3.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菱角和江南水鄉的資料。
4.我們的故鄉有什么獨特美麗的地方呢?小組議一議,再說一說、夸一夸我們的故鄉。
附:板書設計
四年級西師語文下教案2
教學總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語言運用得恰當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會認“魅、紳、辰”等3個生字,會寫“魅、丐、牌、紳、衷、辰”等6個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紳士、無動于衷、良辰美景”等詞語。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語言運用得恰當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繩子次
2.初讀課文,質疑。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0課《語言的魅力》。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音、形、義
(音)魅、漆、紳
(形)魅、牌、衷、添、陶、醉、漆、辰、丐、紳
(義)繁華—形容興旺熱鬧的城鎮或街市。
襤褸—形容衣服破破爛爛。
乞丐—生活沒有著落,專靠向人要飯或要錢過活的人。
陶醉—著了迷,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良辰美景—天氣好風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無動于衷—不理睬,毫不關心,不動一點感情。
2、自讀課文,做到正確。
三、讀熟課文。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
2、再讀課文,爭取正確流利。
3、同桌互讀互查。
4、指名讀。
5、自讀自查。
四、默讀課文,質疑。
五、小組討論,歸納疑問。
六、全班討論,歸納疑問。
(為什么添上幾個字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
七、作業:抄寫生字詞,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授課思路:
《語言的魅力》一課講述了詩人讓·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語言幫助一位失明老人的事。本節課教學力爭以題目《語言的魅力》為線索,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課文。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在閱讀中發現語言的魅力,表達、思維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的魅力。
理解課文第6自然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此,本課教學中,教師可創設情境,采取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進一步感悟語言,體會語言的魅力。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言教學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課堂上我安排了讓學生運用有魅力的語言寫警示語的練習,將課內與課外有機地聯系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人添上那幾個字后木牌上的語言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語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詩人添上那幾個字后木牌上的語言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語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板書課題
2、讀課題,說說你對魅力的理解。
3、說說生活中你覺得有什么很有魅力?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感受語言的魅力。以課題為突破口,理解體會“魅力”的意思,激發學習課文興趣。為什么詩人讓·彼浩勒添上的那幾個字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這節課,我們就來弄清這個問題。
二、新課:
1、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回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具體在這篇課文中有鬼力的語言指的是什么?(教師板書)從總體上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本課有魅力的語言指的內容。
2、再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想一想:詩人讓·彼潔勒加上那幾個字前后,情況有什么不同?
(2)結合重點詞句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木牌內容變化前后行人的態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發生的變化,來體會加上這幾個字的巨大作用。)體會有魅力的語言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激發探求魅力所在之處的好奇心。
3、細讀課文,重點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學思考:詩人讓·彼潔勒加上的那幾個字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
方法提示:
①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②劃、邊讀邊動筆劃出相關內容,感受深的地方請做批注。
③議、獨立學習后可小組討論。培養學生自學、小組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針對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屏幕適時出現“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藍天白動,那綠樹紅花,那鶯歌燕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進行體會,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自由讀,指名配樂讀,全班配樂讀)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體會語言的魅力。
4、練習為下面的圖畫配上有魅力的警示語。
(一幅是關于愛護花草的圖,一幅是關于節約用水的圖。)
(1)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推薦有魅力的警示語并進行評價。
5、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6自然段。
(2)(選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將自己的警示語推薦給學校、公園或寄給報社。)
創設機會,讓學生在學語言、用語言的過程中提高表達能力,并在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表達語言的魅力。
四年級西師語文下教案3
教學目標
1. 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有關詩節。
3. 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含義,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從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機,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之情。
一、題目引入,質疑問難
1. 讀題,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什么。
2. 再次讀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3. 新年到底新在哪里?新年我們會干什么呢?讓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想想每一節詩給我們講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注意“淙”、“垛”的讀音。
2. 開火車讀詩句,老師適時點撥容易讀錯的字和詩歌的主要內容。
三、細讀課文,感受新年
1. 學習1、2、3節。
(1)新年新在哪里呢?小聲自由讀這幾節。思考并勾畫有關詞句。
(2)交流,板書。
(3)對這些新鮮事物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在交流中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春的氣息,感受一切都是新的,是多么富有生氣。
(4)感情朗讀這一節,同學互相評議,并相機指導有感情地誦讀。
2. 學習第4節。
(1)新年,一切都是新的,常言道“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們該如何把握這美好的、充滿希望的時光呢?齊讀第4節,并思考。
(2)學生交流讀書后的所得和感受。
(3)這一節中,你認為你還讀不明白的詩句是什么?
(4)理解“飛馳的列車,將載著我們奔向遠方”這句話。
(5)有計劃、有信心、有理想,我們的新年就是我們去實踐、去奮斗的起點,“有個好的開頭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讓我們如同詩中所說的那樣去做(再次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這一節詩)。
3. 結合課后2題、3題學習第5節。
(1)“三百六十五片葉子”就是(三百六十五天),“葉葉青翠”就是指(每天的日子都是那般美好而富有生氣)。該如何珍惜這珍貴的日子呢?默讀最后一節。
(2)交流,引導學生體會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3)小結全詩,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四、配樂朗誦,拓展感悟
1. 配樂朗誦全文。
2. 試背1、2節詩。
3. 說說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