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
教案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四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1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知識要求: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父親說的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什么事;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常規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我們學習了課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獻出自己的鮮血,甚至是獻出自己的生命,這多么令人感動,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啊!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有時也會為一點小事而發生爭吵,這時,我們雙方都應該怎么做呢?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從中我們也許會受到啟發。
二、 布置自學
1、 讀讀課文帶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 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事。
3、 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不明白的地方。
三、 檢查自學情況
1、 請學生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 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 學習課文
1、 理清課文層次。(全班討論)
?、倌x課文,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②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我和克萊諦發生爭吵的原因
③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發生爭吵后我和克萊諦的表現
?、苣膸讉€自然段寫放學后,克萊諦主動找我,我倆和好了?
老師歸納:全文分為四個部分:發生爭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親教育
2、 學習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僮x這部分內容
②先同桌討論,后全班討論:我和克萊諦發生爭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發生爭吵后雙方的表現各是什么樣的?你體會到什么?
3、 學習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僮x讀這部分內容
?、谧约耗x,在書上批畫描寫“我”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我的心情。
?、圩x讀自己畫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老師小結:這部分內容對我和克萊諦發生爭吵后的矛盾心情寫得非常真實具體,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錯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認錯誤――又怕丟臉,沒有勇氣。
4、 引導弄清兩個問題
①克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這是為什么?(對我的所作所為感到不理解,為我的表現感到悲哀。)
②克萊諦兩次說“我在外邊等著你”而我也回答說“我也等著你!”兩人想的是一樣的嗎?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5、 學習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僮x這部分內容,找找描寫兩個人表現的詞句,你體會到什么?
?、谌喾謨山M,一組說我的表現,一組說克萊諦的表現。
6、 讀最后一段,理解父親的話。(全班討論后老師總結)
一個人不但要認識到錯誤,而且要敢于認錯,求得別人的諒解,不能錯上加錯,不友好待人。
四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2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誦課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有順序地寫具體的。
3.幫助學生學會認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理解“特別、著名、地質學家、捉迷藏”等詞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有順序地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教師板畫一塊大石頭。同學們,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塊特別的石頭》(板書課題)。
[此處設計意在于鼓勵學生說話,不拘于形式,引發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和思考。]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同桌互相讀課文,檢查識字情況。
3.分節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意在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已有知識自主學習,整體感受課文。]
三、質疑解難
1.結合資料袋中的內容介紹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學生針對課文內容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1)對預習認真,能主動、正確解疑的同學給予表揚。
(2)主要解決以下疑難: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突兀:高聳。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地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兒),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語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齊讀課文。
(4)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內容?
——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來。
四、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么寫。
[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打破單純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五、讀一讀“詞語花籃”中的詞語,從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寫在空花籃上。
第二課時
一、解題質疑:
老師板書,學生口頭填空:一(塊)石頭,一塊(特別的)石頭。
“特別”是什么意思?
二、學文探究:
1.這塊石頭特別在哪里?讀課文有關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說說它的特別之處。
2.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產生了疑問:“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里來的呢?”反復讀句子,練習讀出語氣。
3.李四光為了解開這個問題,都問了誰?結果怎樣?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充分相信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能力來進行創造性學習。加強語文學習的操作性、實踐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4.學生匯報:
(1)“石頭從哪里來的?本來就有的唄!”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滿意。
看插圖。練習讀出語氣:小朋友們認為“太可笑、太奇怪”了
(2)陳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進一步思考,仍不滿意。
李四光真會動腦筋。
5.“真是打破沙鍋問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開這個謎題。他是如何研究的?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讀讀這些詞句,想想你有什么體會?
——第九自然段:抓住“學習、考察、想”等詞語,感悟李四光對大石頭能產生那么多“為什么”!
練習朗讀,小組內評讀。
——第十自然段:“考察研究、發現、推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看插圖,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練習朗讀,體現對關鍵詞語的理解。
[品味詞句,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
三、總結升華:
1.孤零零的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蘊含著巨大價值。所以李四光成為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李四光取得這個成果靠的是什么?
[啟發學生的想像力,發展學生語言,引發學生分析思考問題,進行探究式學習。]
四、課外拓展:
1.許多在科學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從小就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探索,最后為他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回去找找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學們也懷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四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二、教學重點: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
三、教學難點: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四、教學準備:世界地圖,地球儀,幻燈片
五。學法指導: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師:同學們,我們地球分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學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學習小組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2)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思考: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復述課文,并說說讀了課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復讀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并聯系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在反復地、仔細地端詳地圖上的一塊塊陸地和一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后才得出來的。3.讀第7自然段,要讓學生理解,魏格納發現了一個什么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梢砸龑W生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龍既見于巴西東部,也見于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三、總結課堂,遷移升華
1.交流學習了課文,有什么感受和啟示。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2.學生可以繼續交流查閱到的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