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領程四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新領程四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領程四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從文中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2。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
讀的能力;
3。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觸動心靈,升華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探究“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至9自然段,用筆劃出有關的語句,并反復地讀一讀,想想從中讀懂了什么?(學生默讀課文,四人小組交流)
2。交流學生學習體會:句子一:課件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⑴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句話的?
⑵再讀這句話,思考“在父親的眼里,怎么樣的死是有意義的?”(預設: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⑶引用資料,比較理解:
課件出示: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于角膜捐贈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數百萬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我們能給予他們什么?而父親呢?
②反復引讀(個體讀——集體讀):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因為在很久以前,我的父親就認為……
師:了卻自己的心愿,拯救他人的幸福,這是一位博愛的父親……師:“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一位崇高的父親……
句子二:課件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父親接著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⑴初讀,指名說“你讀懂了什么?”(抓住“美妙、自豪”等詞語體會父親博大胸懷。)
⑵引導聯想:(個體想——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透過父親的話,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⑶結合想像,感情朗讀。
⑷再度想像,回歸課題:
師:是啊,我們會為這位父親驕傲,透過盲童那雙重見光明的眼睛,仿佛還看到了什么?那是一雙“永生的眼睛”(回歸課題,點擊出示)
句子三:課件出示:孩子熱淚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邊,緊緊地擁抱他。
⑴初讀,指名說“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抓住“熱淚盈眶、跑、緊緊、擁抱”體會溫迪的感動,感受父親對“我”的影響)
⑵感情朗讀。
⑶拓展想像:溫迪會對外公說些什么呢?仿佛在對我們說些什么呢?(預設:“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讓我們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等)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進入了探究與體驗相結合的階段。在“心理沖突”的推動之下,學生要在本環節中完成對“是什么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個問題的探究,但本文是一篇人文性比較強的文章,僅采用“探究的方式”來解讀顯然是不夠的,應當在探究的過程中展開體驗式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成學生對文本內涵的深層解讀和對人文思想的深度領悟。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也就是說一定要探究學生是怎么學習的,學習的過程中,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本環節,或許讓學生找到體現“我態度轉變原因”的語句并不難,但他們在尋找過程中所經歷的“思維、感悟”過程,卻是我們必須關注的,也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教師必須引領學生“鉆到文本里面去”,也必須引領學生將“所得”傾吐于自己的表達之中。教師緊抓“是什么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rsquo;”這個主問題,學生就會順著問題追究下去。學生尋找理由,教師從旁引導,以移情體驗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到新鮮,同時也很樂意參與。通過讀句子、說體驗等活動,促使學生能多元化地理解文本、進行想像和表達,體悟文本的人文內涵。
二、回歸課題,升華情感
1。引讀(課件出示):是啊,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2。解讀句子:自由地讀讀這段話,想一想讀懂了什么?(父親還留下了什么?)從哪里讀懂的?(抓住“真正”,“遠非”來理解)
3。回讀父親的話:
師:父親還為我們留下了“激動”,留下了“幸福”,留下了“一雙永遠閃亮的眼睛”。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再來聽聽父親說過的話(課件播放《愛的奉獻》并出示父親的話)
師:父親曾平靜地對我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師: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愉快地說——“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
師:父親驕傲地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4。回歸課題,升華理解:
師:是啊,同學們,父親的眼睛真是一雙“永生的眼睛”(課件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讀一讀課題,你讀懂了什么?
總結:這雙眼睛里留下了捐贈者寶貴的角膜,留下了父親的諄諄教導,留下了為別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更留下了生命的崇高價值。這真是一雙永遠閃亮的永生的眼睛。
設計意圖:
此環節,本課教學的點題、升華部分。將父親的話在此作一匯總,并作配樂朗讀,用意在于加深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人文把握,體悟“父親”的崇高人格,為最后的點題做好引子,使課題及其內涵的揭示成“水到渠成”之勢。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
寫一封號召人們支持器官捐贈的倡議書。
五、教學反思:
生命因短暫和僅有一次而顯得極為寶貴。然而,遺體捐獻志愿者戰勝了短暫,生命的價值得以升華,獲得了永恒。相關資料的鏈接,讓每個學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確對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努力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意識和熱心幫助他人延續生命的態度。結尾的疑問旨在喚醒學生的一種意識,樹立起對生命的熱愛,具有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愿望和熱情。
新領程四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詞語中一字多義的現象,了解其字義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懂得可以通過查字典理解字義,但要了解這個字的具體含義還應該把它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里去,即聯系上下文理解。
2.熟讀積累“詞語超市”中出現的詞語,通過觀察發現這些成語的共同特點,結合詞義讓學生對這些詞語的本義和引申義有所體會。
3.通過反復閱讀,學習為一段話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4.學習觀察“屈、瘋、獻、略、施、殊”六個字,練習把字寫得筆畫正確、勻稱美觀。
5.通過閱讀欣賞短文,引導學生了解成語的來源,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
6.指導學生掌握寫讀書報告的一般格式,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寫出自己讀書的收獲與感受,學會寫讀書報告。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
1.積累詞語,懂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2.學寫讀書報告,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難點
學寫讀書報告。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詞語卡片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有趣的漢字。
1.激趣引入:漢字王國里的漢字,都是神奇的魔術師,它們都會變臉呢!有時表達這樣的意思;有時又能表達另外的意思。讓我們今天來認識幾個這樣的漢字魔術師吧!
2.出示成語:大功告成成人之美百煉成鋼一事無成
3.讀一讀,猜一猜:這幾個詞語里帶點的字“成”各是什么意思?
4.查詞典找出“成”字的義條:a蓖瓿桑懷曬b背扇玞背晌;變為d背曬;成就……
5.聯系整個詞語,想一想各個詞語中的“成”字應該選取哪一種解釋。“成”字在各個成語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大功告成:a成人之美:b百煉成鋼:c一事無成:d
6.自學成語:瓜熟蒂落熟視無睹深思熟慮熟能生巧
查詞典,了解“熟”字在不同詞語中的含義有什么不同和聯系。
“熟”:a敝參锏墓實等完全長成;b保ㄊ澄錚┘尤鵲嬌梢允秤玫某潭齲籧奔庸ぶ圃旎蚨土豆的;d幣虺<或常用而知道得很清楚;e筆熗罰籪背潭壬睢
7.齊讀這些詞語,想想你還可以找出哪些像這樣一字多義的例子。
二、詞語超市。
1.過渡:認識了這些漢字魔術師,還積累了八個成語,收獲真不少。詞語超市里還為同學們精心準備了一些有趣的成語呢,到詞語超市里去選你喜歡的好詞語吧!
2.貼出詞語卡片,自由讀一讀。
3.跟同桌的同學讀一讀,讀準字音。
4.仔細觀察,你能發現這些詞有什么特點嗎?
指名認讀詞語,交流自己的發現:(每個詞語里都含有人身體器官的名稱)
目瞪口呆眼疾手快耳目一新鼻青臉腫
眉開眼笑肺腑之言沁人心脾左膀右臂
指手畫腳咬牙切齒手足情深肝膽相照
想想這些詞的意思,都和什么有關?(它們都和人的神態、動作、心理感受有關。)
5.誰能把所有的詞語帶回家?指名認讀詞語。試著用其中的一兩個詞語說句子。
6.我們還學過哪些像這樣的詞語?
(心驚肉跳、心驚膽戰、震耳欲聾……)
三、加標點。
1.過渡:今天認識了這么多的詞語朋友,真讓人高興!可是,標點符號怕同學們忘了它們,想來考考你,勇敢地接受它們的挑戰吧!
2.自由讀一讀,想想這段話的意思。
3.試著自己加一加標點,再連起來讀一讀,想想這樣加有什么理由。
4.討論交流。
5.小結:在加標點的時候,先要明了這一段話的意思、語氣、句子之間的聯系。有的時候,你可以加這樣的標點,也可以加那樣的標點,只要你能說出合理的理由就可以。
四、寫字板。
1.這里有塊寫字板,我們坐端正練一練吧。
2.課件出示要寫的“屈、瘋、塘、略、施、殊”六個字,指名認讀。
3.仔細觀察怎樣把這幾個字寫好。請學生說一說“屈”“瘋”兩個字的筆畫筆順;說說寫后面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4.學生在書上的寫字板里描紅,然后將每個字書寫兩個。教師巡視指導。
5.評一評:將學生寫好的具有代表性的字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評價。
新領程四年級語文教案3
一、復習檢查。
1.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目瞪口呆眼疾手快耳目一新鼻青臉腫
眉開眼笑肺腑之言沁人心脾左膀右臂
指手畫腳咬牙切齒手足情深肝膽相照
2.選取其中的詞語造句。 二、閱讀欣賞。
1.過渡:同學們還記得讀過的成語故事嗎?有許多流傳至今的成語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讀一讀。
2.查字典了解“破釜沉舟”的意思。(板書:破釜沉舟)
簡要介紹這個成語典故。這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是中國文學史上歷時二千余年仍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故事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3.自由讀一讀短文。
4.指名讀短文,集體正音:釜fǔ淮huái邯hán黥qínɡ鑿záo
5.讀了故事,你了解了這個成語典故的意思嗎?
指名說,教師在此基礎上小結:人們用“破釜沉舟”比喻有進無退的堅定決心。應該懂得不論是學習或工作都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不斷進取,堅定不移地向目標沖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6.讀了這篇短文,你有哪些收獲?積累了哪些詞語?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詞語并反復認讀。如:破釜沉舟、心急如焚、筋疲力盡、忍饑受凍、決一死戰、沖鋒陷陣、心驚肉跳。
認識了項羽這個歷史人物的守信、勇猛、果敢的一面。
7.找出反映人物特點的句子,好好讀一讀,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
8.拓展閱讀: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或你了解的故事中“破釜沉舟”的例子嗎?你還讀過哪些成語故事?
三、補充閱讀。
請找到一些成語故事來讀一讀,在理解積累成語的過程中,從中感悟更多的道理,學習我國傳統文化。
第三、四課時
一、引入“語文生活”。
1.談話激趣。
有一種東西,它包羅萬象,學識淵博,它不會說話,卻教給我們許多知識,它不是老師,勝似老師,不是朋友,勝似朋友,我們來猜一猜,它是什么?是啊,它就是我們天天要讀的“書”。
2.引入。
關于讀書的名言很多,你知道哪些?高爾基說:“愛書吧!書是美麗的大花園,那里有你所需要的一切。”他還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學們讀了哪些書?你能夠把它們全部記住,講給大家聽嗎?
3.俗話說:“再淡的筆墨也比最強的記性強。”同學們光憑自己一時的記憶,是記不住所有閱讀過的書的,怎么辦呢?相信同學們已經有了好辦法。寫讀書報告就是幫助我們積累、幫助我們記憶的好辦法。(板書:寫讀書報告)
二、明確寫讀書報告的格式要求。
1.引導學生質疑:現在同學們對讀書報告有什么要問的嗎?
2.根據學生的疑問,一起討論解疑。
(1)什么是讀書報告?
在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寫出作品的名稱、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內容簡介、讀書心得感受,這樣的報告叫“讀書報告”,它應該比我們平常所稱的讀書筆記更完備,更詳細,更規范,如果有了讀書報告,對于以后查閱相關資料就更簡便了。
(2)讀書報告的內容有哪些?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讀書報告的內容。
一般的讀書報告要寫出作品的名稱、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內容簡介、讀書收獲及心得感受。
(3)寫讀書報告難度在哪里?
寫讀書報告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出讀過的書的主要內容,我們看書時瀏覽一遍基本上便對這本書講了什么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等到仔細讀完全書后,就能明白主要內容是什么了,但要用自己的語言簡潔、準確地寫出來,還要靠我們平時多練習。
寫讀書感受時,比較容易流于空泛,我們要聯系自己的實際來寫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寫出來的感受才有價值。
3.讀書報告的格式。
請大家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格式,結合最近讀的一本書試著填寫一個讀書報告。
三、學生填寫讀書報告,教師巡視。
四、交流指導。
1.指名讀一讀自己寫的讀書報告,其他學生評議。
2.老師根據學生的質疑,給以簡單的點撥評價。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習作的修改意見。
3.學生對自己的閱讀報告提出修改的建議,可以說說哪些地方自己覺得寫得不夠明白。
4.表揚鼓勵寫得通順簡潔、感受生動具體的同學和評得準、評得好的同學。
五、習作。
1.請大家結合同學們的修改意見,老師的評價,對自己的讀書報告進行修改。
2.提示學生抄寫的格式。寫好習作的標題,注意打好標點符號,盡量杜絕錯別字。
新領程四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3、收集太陽和自己熟悉星球的資料,并進行適當的處理。
4、根據本文的寫作結構和說明方法,仿寫一篇介紹星體的說明文。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2、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
3、收集和處理有關星球的信息。
教學用具:
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語: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見,早晨,從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于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于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不斷地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秘。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太陽》。
現在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研究員”,了解了解太陽。請掛牌上崗,大家一起進入實驗室研究太陽,好嗎?比一比,看誰的工作最出色。
(一)課前交流整體感知
1、資料交流、感受新知(網絡)
課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誰來為大家展示你所收集的資料。
2、創設情境、引發質問
(媒體演示“七彩奇觀”)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此時,距離地球一億五千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此時教師做出一副傾聽的樣子,神秘地問:“你們聽到了什么嗎?好像有誰在很遠、很遠的地方說:‘同學們,你們認識我嗎?′在哪里呢?噢,原來在這里。”學生們一看到笑哈哈的太陽,都樂了。
問:他是誰呀?
師:(板書課題)你們認識它嗎?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有問題可以直接問太陽公公。
學生質問:……
師:同學們向太陽公公提了許多問題,有些問題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問題同學們可以用課外時間從科普讀物中了解;或是到網上去查尋。有些問題現在還沒有答案,等同學們長大后再去探索。那么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哪些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看誰是一名合格的“科學研究員”!
(二)自學課文,理清結構。
1、自學課文(課件演示“太陽探密”):關于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系,課文上說得很清楚。現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來研究學習。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查閱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閱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閱讀找到答案。
2、理清結構
指導①:對于這類科普的說明文,一般一個自然段說明一個意思。我們閱讀時,要一邊讀一邊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講的什么,要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內容。(板書,一個自然段一個意思)要求學生讀后把每個自然段概括的內容寫在旁邊,像加注一樣。
板書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1、太陽遠
2、太陽大
3、太陽熱
4、太陽與人的關系
5、太陽與雨雪
6、太陽與風
9、太陽與殺菌
10、總結
指導(2):歸納課文的內容,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引導學生交流,各抒己見。
(三)、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國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于“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有動畫演示、介紹、說明太陽與人的關系,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人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指名扮演講解員。
(四)總結寫法,點明意圖
這篇課文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主要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和與人類的關系。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分別講了太陽的遠、大、熱三個特點。第二部分(第四至八自然段)具體講了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下一節課我們將一起來利用網絡,進一步的學習太陽一文的寫作方法,并仿照它的寫法寫一篇自己熟悉星球的說明文。課后請大家收集有關的資料,作好下節課上課的準備。
新領程四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形成練習,再創結構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的認識了太陽,并了解了課文的基本結構。下面請大家根據自己收集資料的情況,完成練習。(出示練習)
(二)根據課文,建構文章
學了太陽一文的結構后,可以單獨創作文章,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網上寫作活動。你們小組準備寫什么,怎樣寫?小組成員共同協商后,先分工合作,再寫作。
教師作用:
1、資料源提供,如果有的同學對于天文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打開課前的網站,搜索,查找有關的資料和信息。
2、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以了解學生的進展。
(三)展示作品,驅動學習
生利用投影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作文。
師:剛才太陽公公也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想知道太陽公公在說什么嗎?讓我們仔細的聽一聽。(課件演示)
太陽說:四(五)班的小朋友真能干,這么快速度就能完成一篇說明文了。為了獎勵大家,太陽公公愿意親自給大家作個自我介紹,大家想聽嗎?四(五)班小朋友們,我叫太陽,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我這樣自我介紹行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引導學生探討幾種說明方法: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假設。
師:那誰來為太陽公公做一做自我介紹:
生自由暢說。
(四)、自學第二部分: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媒體顯示表格)
太陽的知識
數字說明
遠
大
熱
第一段: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
2.指點:從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說太陽遠、大、熱是通過什么來說明的?(板書:列數字)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說明的?還用了什么辦法?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后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行指點。
(1)、用傳說。(媒體顯示“美麗傳說”)
如果這里不用傳說,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為: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一億五千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溫度有6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2)、指點:“傳說”是流傳在民間口頭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說明它的實質。
5.師讀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理解承上啟下句子的作用。
師:太陽與我們的關系到底怎樣呀?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下面請大家拿起筆,用自己的讀書方法認真的學一學4——8自然段。
出示自學要求:
1、認真朗讀課文
2、四人小組交流
3、匯報學習情況。
指名讀,品讀,齊讀。
聽了大家朗朗的'讀書聲,我想太陽公公此時一定笑得更燦爛了,不信,請你們看(媒體演示“溫馨家園”)
(五)、應用新知、修改文章
通過今天大家的努力學習,我們又深一層的學到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下面就請大家把剛才學到的好的說明方法,好的句子和句式應用到你們自己的文章中去。把自己的文章寫得更加通俗,具體。
(六)、學生談收獲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系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云雨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閱讀說明文。說明文一般在寫作上常用“引用傳說”“列舉數據”“進行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所以在閱讀時,針對這些特點,可采用“逐段讀思學概括”“引用傳說增興趣”“列舉數據畫表格”“簡筆繪畫明因果”等方法。
(七)、媒體顯示:“放眼太陽系”
同學們,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了太陽對你們的期望。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多讀課外書,認識自然,改造自然。
板書設計:太陽
1、太陽遠
2、太陽大
3、太陽熱
4、太陽與人的關系
5、太陽與雨雪
6、太陽與風
7、太陽與殺菌
8、總結
課后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