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讀、誦、背想象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3、了解詩歌的敘述順序,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學習作者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
4、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主動積累優美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以讀帶講,想象、對比的方式,感悟水鄉獨特的風土人情,并陶醉其中。
2、通過古典詩詞與現代新詩的巧妙融合,品味本詩的文字美、韻律美、意境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詩歌的敘述順序,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通過讀、誦、背想象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重難點分析:
體會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
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課前準備:
收集水鄉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一、激趣導入,感受水鄉之美:
(一)多媒體課件出示水鄉視頻。教師展示并講解。
師作介紹:這里的水域非常廣闊,河道縱橫,云水相連。村莊里,綠樹紅花,流水潺潺,幾戶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條水渠,把無邊的田野劃成整齊的稻田,那一塊塊青翠的稻田帶給人們豐收的希望。
(二)學生談看后感受,激起讀文興趣。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讓學生置身水鄉,感受水鄉之美,引起學習興趣,為閱讀學習奠定認知和情感上的基礎。)
(三)引入課題:作家沙白寫了一首《水鄉行》表達他的贊美之情,讓我們和他一同走進江南水鄉,感受那特有的風情吧。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頭腦的表象,對水鄉有了感性的認識,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一)自由讀文:要求認真讀這首小詩,朗讀時,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語句讀流利。
學生練讀時需注意的字:櫓、簾、榴、纜。
課件出示詩歌。
(二)指名讀,糾正并評論。
(三)我會讀。
課件出示生詞:門簾、石榴、一副、蟬聲、纜繩。
(四)教師配樂范讀:課件點擊音樂。提出思考問題:請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水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設計意圖:感知詩歌內容,形成初步印象。總體把握文章內容。)
(五)師生交流。
1、這首詩由遠及近,寫了進水鄉,游水鄉,出水鄉。
路線:水路上→水上村莊→稻田→離莊時
2、水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水面廣,人們坐船出入,他們勤勞,景色美,靜,熱鬧。
(設計意圖: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既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三、朗讀品味,體會水鄉之美:
(一)教學時圍繞“你最喜歡水鄉什么地方,喜歡那里的什么?”這一中心話題,引導學生聯系全文,體會感受水鄉優美的壞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
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1、水鄉的每個地方都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再讀詩歌,說說你最喜歡水鄉什么地方,喜歡那里的什么。
2、喜歡哪幅畫面,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著讀出自己的感受。
(二)生練讀,互相說,師在同學中輔導: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學習的活動中去。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集體交流,體會水鄉之美。
提出中心問題:水鄉行,你感悟到哪些獨特的風土人情?有滋有味的讀一讀。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從有特點的詞或者短語中,品詞析句,并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用對比的方法,抓住不同,品味水鄉的景美、人美、情美,體悟作者展示給我們的優美意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聯系全文,體會感受水鄉優美的壞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學生的感悟點,預設:
(1)我喜歡水路上的風景:水面很廣,水云相接,你從哪知道的?(水云鋪)我們平時見到的路是什么鋪的?(柏油)水鄉的路呢?(水和云彩鋪成,很廣闊)怎樣讀?請大家一邊品味一邊讀。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
(2)我喜歡那個小村莊的景色
a、因為那里的魚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掛滿樹?指導讀出魚網的多
b、魚網像門簾一樣,掛在樹上,這樣的景象你見到過嗎?當你第一次見到感覺怎么樣?(很特別、很新鮮、驚奇)怎樣讀?
c、從這么多的魚網你能看出什么?捕魚為生,人勤勞,魚米之鄉。
d、我喜歡那個小村莊,因為那里很美,有紅色的石榴,翠綠的柳枝又細又長,風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練讀)
e、我喜歡小村莊,因為那里十分安靜,因為只有幾戶人家,又都上了鎖,(請你讀出村莊的寧靜)多么寧靜而又美麗的水上村莊啊,誰能根據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美景嗎?(指名說)請大家都來讀一讀,讀出喜愛之情(生練讀)(設計意圖:通過詩歌簡潔的文字,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江南水鄉的人民的淳樸、勤勞。)
(3)我喜歡稻田,稻田一望無際,像海洋一樣,稻浪滾滾(你從哪知道的“海”,請你讀出你的喜愛之情)我喜歡稻田里的人們,他們非常勤勞(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歡稻田的熱鬧,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師: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鳴,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稻田,請同學們來讀,讀出喜愛之情(大家練后指名讀)
(設計意圖:教師引領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音韻美。指導朗讀。加強朗讀指導,注重語言的積累和感悟。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讀,將積累語言和閱讀理解以及情感烘托融為一體。)
(4)我喜歡離莊時的景色,蟬已經不叫了,夕陽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霧,像一層紗籠罩在小水村,很靜、朦朧(你怎么知道的)暮霧。我喜歡那個小孩子,因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來)很會劃船(一手好櫓)那你夸一夸他(生讀)
(設計意圖: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讓學生跳出文本說出自己心中的感受。讓學生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
四、升華情感,留戀水鄉之美。
(一)升華學生情感體驗:
教師提出問題:現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頭再看,心中不免留戀,有許多的依依不舍。你留戀的是什么?
課件出示填空:
坐在船上,回頭再看水鄉,我們心中不免留戀,有許多的依依不舍。我留戀的是()。
預設:人,風景,稻田……
(二)請你帶著喜愛與留戀之情,讀一讀整首詩。
(三)學生配樂詩讀。
課件出示配樂
(四)指導背誦全詩。
(設計意圖:使學生不僅讀懂作者離開水鄉的依依不舍,讀懂作者內心,更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留住水鄉之美。
(一)你們都知道哪些的水鄉?現在就帶大家到江南水鄉周莊去親眼看一看。
設計意圖:水鄉的影像資料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水鄉的知識,向往水鄉。
(二)、介紹文人墨客筆下的“水鄉”。
(三)拓展實踐
1、把《水鄉行》改寫成一篇小游記。
2、畫一畫水鄉的圖畫。
3、積累描寫景色的詩句。
(設計意圖:把課內的學習引向課外,增加學生的收獲。)
板書設計:
19水鄉行
水路上→水上村莊→稻田→離莊時
水靜、船多——榴紅、柳綠——田忙——兒童送客
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知識與技能:
1、在預習時,通過自主努力,學習本課13個生字的讀音,會寫9個生字。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段落結構。能將課文分為三部分,抓住重點理解課文最后兩段的意思,并體會“金鑰匙”、“理想的燦爛的黎明”的含義。
3、體會課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學、回家情景,讀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的朗讀為基礎,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以讀促講,通過朗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山溝里的孩子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困難,感悟山溝里的孩子熱愛學習的可貴品質,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疑
出示河南山區一所小學的一位同學所穿的破舊鞋子
二、初讀課文
播放輕音樂伴奏帶《高山流水》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給課文分段
三、精讀課文
第一部分
1、播放自制動態圖片:課文插圖“上學路上”的電閃雷鳴,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山溝孩子每天上學情景的句子。
2、播放音頻文件《狼嚎》,想象孩子們在上學路上遇到的困難,體會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們的上學心情。
3、播放視頻文件《安康小學生大火把上學》。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的內容。
第二部分
1、播放視頻《山溝里的孩子》紀實片,想象山溝孩子學習時的情景,并用文字表達出來。
2、連續靜態圖片,展示山溝學校、桌椅、師生上課的靜態圖,思考“金鑰匙”、“理想的燦爛的黎明”的含義。
第三部分
組織小組編組,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情境。
1、理解“黑夜”“……”的深意。
2、聯系生活實際,對比自己現在的學習情景,體會山溝孩子不怕困難,感悟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鞏固應用
布置作業:想象山溝孩子學習時的情景,再寫一兩段話。
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登山》記敘的是列寧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時,來回兩次走過懸崖上靠近深淵的小路的故事,表現出革命導師勇于戰勝困難,自覺鍛煉意志的可貴精神。文末一段列寧說的三句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教學時,可緊抓這一中心段進行序教學,以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一、自學入手,直奔中心
出示自學提要,讓學生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填空本文寫列寧在的時候,和巴果茨基次走過的小路。第一次走是因為,第二次走是為了。
(2)按照“隱居走險路再走險路”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找出課文的中心段,畫一畫,讀一讀。
檢查自學情況。
(1)投影學生的填空內容,全班評價、矯正;
(2)指名回答如何分段,說出段意;
(3)讀出課文的中心段。
二、緊扣中心,輻射全文
1、出示第一句話,學習有關段落,感受走險路的驚險和艱難。
(1)投影:“就是因為我害怕它。”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樣的?列寧怎樣害怕它?以此閱讀課文,引出兩個語段:
語段1:“巴果茨基背貼著峭壁,扭轉了頭,不去看深淵,用碎小的步子在狹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動。走過了最險的地方,巴果茨基輕輕地舒了口氣
教學步驟如下:
①畫。要求學生自由讀,邊讀邊畫出描寫巴果茨基歷險情形的字詞:背貼、扭轉、不看、碎小、慢慢、移動、舒。
②品。引導推敲品評所畫字詞的內涵:“背貼”說明小路狹窄。“扭頭不看”可見山淵之深。“碎小”、“移動”著力表現行走的艱難。“舒”反襯出原先內心的恐懼,從側面表現小路的險峻,行走的危險,為下文理解列寧的堅強意志作鋪墊。
③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感情朗讀,讓學生對走險路的驚險、艱難和恐懼有更深的情感體驗。
語段2:“列寧跟在他后邊,就在最險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寧頭昏目眩了。”
設問: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你是怎樣體會到的?讓學生聯系上文,感受到列寧所處的危險境地和內心的極度恐懼。
(3)討論,從“就是因為我害怕它”這句話可以看出什么?(一方面說明小路的確很危險,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列寧正視現實、承認困難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2、出示二、三兩句話。聯系相關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品質。
(1)投影:“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煉自已的意志。”
(2)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后半部分,看列寧對”害伯”抱有怎樣的態度,從哪里可以看出?“每時每刻、隨時隨地”是什么意思?具體表現在哪里?
①找語句。讀中找出能回答以上問題的語句,再讀一瀆。
②作比較。
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想像畫面,知道店主為什么會把貴重的項鏈以幾枚硬幣的價格賣給小女孩,體會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總結全文,拓展思維,啟發學生用真心換真心,用真誠對待真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姐姐退項鏈的那一部分內容。
教學重點:知道店主為什么會把貴重的項鏈以幾枚硬幣的價格賣給小女孩。
教學準備: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項鏈手帕不勝枚舉寂靜臉龐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滿心歡喜連蹦帶跳
2、教師導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寫的是發生在姐姐、妹妹還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這個感人的故事是圍繞一條項鏈展開的。你能不能用這根項鏈把這個故事串起來。
妹妹想送項鏈給姐姐-妹妹到商店買項鏈-店主把項鏈賣給妹妹-姐姐來退項鏈-店主把項鏈送給姐姐
3、師導:作者圍繞條項鏈,為我們展示了人間用真情買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個故事,去感受這無價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體會真情。
1、教師導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無價的真情分別體現在姐姐和妹妹之間、妹妹和店主之間、姐姐和店主之間。現在請大家讀課文,用文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讀文探究。
3、集體反饋
4、教師導讀:妹妹要送項鏈給姐姐,是因為――(學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說的話)
5、教師質疑:可是,店主為什么要把貴重的項鏈以幾枚硬幣的價格賣給妹妹呢?請大家把店主人說明原因的句子找出來。
6、指名反饋后引導學生想像:同學們,當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體會到了妹妹這份真情的時候,他看著眼前的這個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師小結:是呀,姐妹間的真情深深地打動了店主,讓他看到了人世間不能用金錢買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幾枚硬幣的價格把貴重的項鏈賣給了妹妹。當姐姐來還項鏈時,他把項鏈送給了姐姐。他的行為一樣令人感動。他用自己的真情保護了姐妹倆的這份真情。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師導:同學們,小女孩、姐姐、店主這三個人,你想贊美誰?贊美她什么?
2、指名反饋:我想贊美,我贊美她。
3、教師引導學生說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這美麗的瞬間留在了姐妹倆的心里,也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里,感謝姐妹、店主,他們用真情喚起了我們所有人的這份真情。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姐姐退項鏈”部分。
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癡、抑、純”3個生字,會寫“倦、譜、溢、浸、抑、純”6個字,掌握“厭倦、曲譜、洋溢、沉浸、抑揚起伏、爐火純青”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抓住描寫孔子學琴的語句,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
3、學習孔子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默讀課文,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體會孔子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優秀品質。
難點:抓住描寫孔子學琴的語句,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
課文重點:2、3、4、5段
讀說結合點:說說自己有沒有像孔子類似的學習經歷。
課文背誦點:第2、3、4、5段任選一段
預習設計: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標出段落序號
2.看拼音、寫詞語:
yànjuànchéngkěnyángyìchénjìn
()()()()
yìyánglúhuǒchúnqīng
()()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情?(主要內容)
2.從孔子身上你體會到什么?
(設計意圖:把握課文順心和文章主要內容)
1.讀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收獲,知道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設計意圖:收獲與質疑)
預習反饋情況及分析:通過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看,學生對孔子比較感興趣,樂于取探討這方面的知識,了解文章大意方面做得較好,對課文生字、詞語能夠掌握、理解,對對文章的思想內容把握不是很好。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1、課前大家都搜集了與孔子相關的資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紹給其他同學嗎?
[讓學生將自己了解到的孔子的資料與大家進行交流,不但做到了資源共享,而且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你們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關于他的一個小故事《孔子學琴》(板書:孔子學琴)我想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對他會有更深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
3、自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呢?你覺得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4、學生讀文,動筆畫出有關的句子,討論交流。
課文主要講了講述了孔子不僅是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還是一位音樂行家,尤其彈得一手好琴,但他還不滿足,50歲那年還向魯國著名的音樂家師襄學習彈琴。孔子勤學苦練,最后琴藝達到爐火純青。
課文是按時間順序寫記敘的。
三、細讀課文,理解品悟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思考:從哪可以看出孔子是個做事認真、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人?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高超水平的?他在相關的語句下劃上線,并想一想為什么?
2、學生先自學,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
[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全班匯報,教師點撥,進行朗讀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課文描寫孔子言行的語句,體會孔子在學琴時是如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同時指導學生讀好相關語句。]
四、教師小結,拓展延伸
1、孔子學琴共經歷了四個層次,由師襄四看孔子彈琴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是學曲譜;二是練技巧;三是領會內容;四是體會作者,最終達到"爐火純青"。
2、孔子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學琴的事就讓后人們如此贊嘆不已。那么,從今天孔子學琴這件事來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做事時是一種怎樣的態度,你是如何對待學琴這件事兒的?
[與孔子的品質進行比較,這樣孔子的精神更突出。]
五、課堂練習
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通過讓學生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提高提高學習課文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限時作業設計:
1、聯系課文內容解釋下列詞語并造句。
畢恭畢敬:
爐火純青:
2、摘抄孔子練琴和師襄聽琴
3、補充孔子名言;
學而不厭,
三人行,
知之為知之,,。
(設計意圖:目的在于練習理解重要的生字詞,同時學習孔子的名言,鞏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限時作業完成情況的統計與分析:
從學生完成情況來看,學生對詞語含義掌握較好,孔子練琴和師襄聽琴的句子抄寫較好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六、布置作業: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29孔子學琴
學曲譜學而不厭
練技巧不斷進取
領會內容精益求精
體會作者爐火純青
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